第1篇 泉州府文庙郑成功墓导游词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去参观郑成功墓。
郑成功墓在南安市沿着福厦公路的水头镇附近的康店村复船山,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成功是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户市千里浜。在日本渡过七个春秋,1630年间随从其叔芝燕等回国,住安平(晋江市安海镇)郑府。郑成功自幼聪明敏捷,八岁能通读四书五经,十岁能写入股文,文章过人,词藻华丽典雅,十一、二岁,兼习春秋左传,孙吴兵法,并能舞剑学射。十五岁的禀生,二十一岁攻入南京国子监太学,气字轩昂,才华横溢,获得师长此人英雄,非人所得比。
明隆武帝见成功年少英俊,文武双全,问之日江山危矣,你何从我乎?对日:文不贪财,武不怕死,江山可保矣。隆武帝非常赞许他,即赐他与同姓,易名成功,封御营中军都督,授尚方宝剑,仪同附马,自是咸称国姓爷。
郑成功一生最伟大的功绩是收复台湾,驱逐荷兰侵略者和大规是泉州人,把荷兰侵略者从我国宝岛台湾赶走。郑成功实现了他收复台湾和开发台湾的远大抱负。当时曾赋诗一首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菇苦间关不忍离。收复台湾以后,他走访四社,了解民情及社会情况,在那荒凉的台湾岛上,实行寓兵于农之法,屯垦开荒,农隙则训以武事,有警则荷戈以战,无警则负来以耕。那时,台湾新辟土地环境十分恶劣,瘴疬流行,病者十之七八,死者基多,甚至有数十丈巨蟒为患,开荒任务非常艰巨,郑成功都新率官兵,积极开发,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加紧巩固台湾海防,坚守阵地,免于荷兰侵略者复仇,重占台湾。郑成功率军披荆斩棘,流血流汗,艰苦创举。由于十年征战,驰骋沙场,积劳成疾,于永历十六年(公元1662年)农历五月初八病逝台湾,享年三十有九,墓葬于台湾的台南州仔尾。历经三葬于南安县,拊葬于康店村的郑氏祖莹,随同迁葬的还有其子郑经的灵柩。当时康熙帝除下敕遣官兵护柩外,还赐挽联一对,日: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守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尔后还派御林军护陵守墓。
同时迁葬于祖莹乐斋公内还有其父郑芝龙,其母和其妻墓氏,迁墓后重立墓碑。年回乡修祖坟时所立的(橄榄山墓志)。另一是迁葬时郑克塽之《郑氏归墓祖文
墓志》。郑成功灵柩用棺廓两层,里面一层油漆朱红鲜先泽,棺内布满水银,骨骼完好,取出将盔一项,龙袍一件,腰围玉带镶玉十七块,靴鞋各一双,还有头发等珍贵一级文物,由南安石井郑成功纪念馆收藏。
郑成功墓采用水灰三合土构筑土堆墓,墓碑墓道皆用花岗石雕砌成,墓碑高75厘米,长15.8厘米,呈山字形,整座墓域占地997平方米,保存完好。墓前两侧还有石板旗杆夹九对,左五右四,其中一板刻有戍子年解元五个字。目前,扩大保护范围,建筑陵园大围墙建立文物保管所,修筑墓道和专线公道,绿化林木花草,建置碑亭,环境宽敞,风景优美,为海内外游览和祭拜国姓爷的好地方。
参观了郑成功墓,想必大家会有一番感慨和联想吧。
第2篇 吉林文庙导游词范文
吉林文庙位于风景秀丽的松花江畔,是吉林省最著名的古曲建筑群。吉林文庙南北长221米,东西宽74米,占地16364平方米。主体建筑按正南北中轴线排列。院内共有殿堂、配庑64间。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吉林文庙规模之宏伟、建筑之精细、工艺之精巧,不仅在东北三省数一数二,而且在全国也相当有名。
吉林文庙的前身是乾隆元年(1736年)由乾隆皇帝亲下圣旨兴建的。1907年,吉林巡抚朱家玉和提学使吴鲁,鉴于原来的文庙殿堂简陋,不足以尊孔展敬,遂聘江苏训导管尚莹去江宁考察文庙(即南京夫子庙建筑),取回图样,在朱家宝的主持下,于东莱门外择定新址(即现址)拓地兴修,经两年多的时间,于宣统元年(1909年)文庙的主要建筑——大成殿、崇圣殿、大成门和东西配庑和围墙等全部建成。
文庙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构成三进院落。院外最南面的垣墙称照壁。此墙比其余三面的墙高大、坚厚,长30米,高5米。据说当地不出状元不能将照壁辟为大门。因吉林文庙落成后已废除科举,所以清至民国年间一直没有开辟正门,人们进出文庙只能走东西辕门。照壁前面东西建成有砖楼各一,其中有“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石碑二,以示路人对孔子的尊崇。东西辕门呈牌楼式建筑,为木柱、锡顶、瓦盖,对开红漆大门,其上分悬吉林提学使曹广桢书写的“德配天地”、“首冠古今”匾额,每年的祭孔活动都要从此门进出。泮池,是用青砖砌成,形如弯月,故又称月牙池。状元桥,是花岗岩石构筑的单孔雕栏拱桥,横跨泮池之上,据说只有状元才有资格从此桥上通过。
棂星门,在状元桥的北面,是一座由四根花岗岩石柱组成的牌坊,每柱顶端均有“神兽”,牌坊的横梁正中有“棂星门”三字。所谓“棂星”,即是古代传说的“文曲星”,让“文曲星”和“神兽”为孔子守大门,是将孔子神化的象征。楼星门之后有石碑两通。
大成门,是棂星门北面进入主院的过厅,为五开间、歇山式庑殿顶、黄琉璃瓦屋面建筑,脊为高浮雕式龙凤脊,明柱,左右有山,前后无墙。是文庙的主体建筑之一。
大成殿,在二进院落的正中,是全庙的中心建筑。面阔11间。东西长36米,南北宽25米,高19.64米。双重飞檐、歇山式庑殿顶,错落有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整个建筑,可与宫殿媲美。殿内正中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信朱地金字木质牌位,两侧分别供奉孔子弟子——“四配”和“十二哲”木质牌位。
崇圣殿,是孔子的家庙。供奉孔子五代祖牌以及历代衍圣及其夫人绢质绣像。
大成殿东西两侧配庑为“先贤先儒祠”分别供奉七十九先贤和六十八先儒的木质牌位。
吉林文庙殿宇辉煌,气势轩昂。它建成于古曲建筑的成熟时期,在某种程度上保存了我国古曲建筑艺术之精华,反映出当时建筑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建筑水平,是一座完好的不可多得的古建筑群。
第3篇 桐城文庙导游词
桐城,系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春秋为桐子国,唐至德初建县制。古县文化名于宋,崛起于明,鼎盛于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称天下。远古祖先曾在这里留下各种历史见证的,历代名人、桐城派代表人物均留有丰富的遗存。古建筑更加灿灿明珠,烘初这座古城的风采。在众多的古建筑中,桐城文庙超群绝伦,光彩夺目。
桐城文庙为明清以来当地祭孔的礼制性建筑群,雄居县城中心,面临广场,正对繁华街区和平路,名人故居集中的老街三面环拥,如众星拱月。据《安庆府志》、《桐城县志》,文庙原在县城东郊外,始建于元延佑初年(公元1314年),元末毁于兵火。明洪武初移建于今址。后因屡遭兵火与风雨侵蚀,明清两代修葺19次。虽然迭经废兴,而今还其原貌,整修一新的文庙,仍然格局堂皇、古朴典雅。
文庙建筑群以大成殿为中心,以南北中心线为对称轴。主要建筑有门楼、宫墙、泮池、泮桥(又名状元桥)、大成门、崇圣祠、土神祠、东西长庑等。占地总面积达3200平方米。主次建筑,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好似一组凝固的优美乐章。门楼正鎏金“文庙”二字,系赵朴初先生题书。
主体建筑大成殿,面对月台,前眺大成门和门楼,两侧接东西长庑,檐廊回绕,院落开阔,中铺石板,为晋谒通道。大殿面阔5间,进深3间,建筑风格具明清特色,兼有辽金遗风,是古建筑研究的珍贵立体资料。
通观文庙建筑群,不仅石坊冲天,飞檐凌空,气势宏伟,还有许多造型优美、精巧细致的砖刻、木雕、汉白玉雕,仅文庙门楼就有镂空木雕、浮雕60多处,“孔子生平故事”、“渔樵耕读”、“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等图案,逼真传神,生动有趣。
#合肥市导游词 ·包公祠导游词 ·七星潭导游词
文庙内设有桐城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从新石器到宋瓷,从李公麟的画到方以智的书,从雍正御赐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的虎铜印到乾隆御题碧玉铭文板指,总计1245件,其中一级文物24件,二级文物125件,还有多件难得的稀世珍宝。
第4篇 吉林文庙导游词
吉林文庙位于风景秀丽的松花江畔,是吉林省最著名的古曲建筑群。吉林文庙南北长221米,东西宽74米,占地16364平方米。主体建筑按正南北中轴线排列。院内共有殿堂、配庑64间。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吉林文庙规模之宏伟、建筑之精细、工艺之精巧,不仅在东北三省数一数二,而且在全国也相当有名。
吉林文庙的前身是乾隆元年(1736年)由乾隆皇帝亲下圣旨兴建的。1907年,吉林巡抚朱家玉和提学使吴鲁,鉴于原来的文庙殿堂简陋,不足以尊孔展敬,遂聘江苏训导管尚莹去江宁考察文庙(即南京夫子庙建筑),取回图样,在朱家宝的主持下,于东莱门外择定新址(即现址)拓地兴修,经两年多的时间,于宣统元年(1909年)文庙的主要建筑——大成殿、崇圣殿、大成门和东西配庑和围墙等全部建成。
文庙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构成三进院落。院外最南面的垣墙称照壁。此墙比其余三面的墙高大、坚厚,长30米,高5米。据说当地不出状元不能将照壁辟为大门。因吉林文庙落成后已废除科举,所以清至民国年间一直没有开辟正门,人们进出文庙只能走东西辕门。照壁前面东西建成有砖楼各一,其中有“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石碑二,以示路人对孔子的尊崇。 东西辕门呈牌楼式建筑,为木柱、锡顶、瓦盖,对开红漆大门,其上分悬吉林提学使曹广桢书写的“德配天地”、“首冠古今”匾额,每年的祭孔活动都要从此门进出。 泮池,是用青砖砌成,形如弯月,故又称月牙池。状元桥,是花岗岩石构筑的单孔雕栏拱桥,横跨泮池之上,据说只有状元才有资格从此桥上通过。
棂星门,在状元桥的北面,是一座由四根花岗岩石柱组成的牌坊,每柱顶端均有“神兽”,牌坊的横梁正中有“棂星门”三字。所谓“棂星”,即是古代传说的“文曲星”,让“文曲星”和“神兽”为孔子守大门,是将孔子神化的象征。楼星门之后有石碑两通。
大成门,是棂星门北面进入主院的过厅,为五开间、歇山式庑殿顶、黄琉璃瓦屋面建筑,脊为高浮雕式龙凤脊,明柱,左右有山,前后无墙。是文庙的主体建筑之一。
大成殿,在二进院落的正中,是全庙的中心建筑。面阔11间。东西长36米,南北宽25米,高19.64米。双重飞檐、歇山式庑殿顶,错落有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整个建筑,可与宫殿媲美。殿内正中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信朱地金字木质牌位,两侧分别供奉孔子弟子——“四配”和“十二哲”木质牌位。
崇圣殿,是孔子的家庙。供奉孔子五代祖牌以及历代衍圣及其夫人绢质绣像。
大成殿东西两侧配庑为“先贤先儒祠”分别供奉七十九先贤和六十八先儒的木质牌位。
·长白山导游词 ·松花湖导游词
·仙景台导游词 ·松花江导游词
吉林文庙殿宇辉煌,气势轩昂。它建成于古曲建筑的成熟时期,在某种程度上保存了我国古曲建筑艺术之精华,反映出当时建筑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建筑水平,是一座完好的不可多得的古建筑群。
第5篇 安徽桐城文庙导游词
桐城,系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春秋为桐子国,唐至德初建县制。古县文化名于宋,崛起于明,鼎盛于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称天下。远古祖先曾在这里留下各种历史见证的,历代名人、桐城派代表人物均留有丰富的遗存。古建筑更加灿灿明珠,烘初这座古城的风采。在众多的古建筑中,桐城文庙超群绝伦,光彩夺目。
桐城文庙为明清以来当地祭孔的礼制性建筑群,雄居县城中心,面临广场,正对繁华街区和平路,名人故居集中的老街三面环拥,如众星拱月。据《安庆府志》、《桐城县志》,文庙原在县城东郊外,始建于元延佑初年(公元1314年),元末毁于兵火。明洪武初移建于今址。后因屡遭兵火与风雨侵蚀,明清两代修葺19次。虽然迭经废兴,而今还其原貌,整修一新的文庙,仍然格局堂皇、古朴典雅。
文庙建筑群以大成殿为中心,以南北中心线为对称轴。主要建筑有门楼、宫墙、泮池、泮桥(又名状元桥)、大成门、崇圣祠、土神祠、东西长庑等。占地总面积达3200平方米。主次建筑,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好似一组凝固的优美乐章。门楼正鎏金“文庙”二字,系赵朴初先生题书。
主体建筑大成殿,面对月台,前眺大成门和门楼,两侧接东西长庑,檐廊回绕,院落开阔,中铺石板,为晋谒通道。大殿面阔5间,进深3间,建筑风格具明清特色,兼有辽金遗风,是古建筑研究的珍贵立体资料。
通观文庙建筑群,不仅石坊冲天,飞檐凌空,气势宏伟,还有许多造型优美、精巧细致的砖刻、木雕、汉白玉雕,仅文庙门楼就有镂空木雕、浮雕60多处,“孔子生平故事”、“渔樵耕读”、“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等图案,逼真传神,生动有趣。
第6篇 吉林文庙导游词范文1000字
吉林文庙位于风景秀丽的松花江畔,是吉林省最著名的古曲建筑群。吉林文庙南北长221米,东西宽74米,占地16364平方米。主体建筑按正南北中轴线排列。院内共有殿堂、配庑64间。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吉林文庙规模之宏伟、建筑之精细、工艺之精巧,不仅在东北三省数一数二,而且在全国也相当有名。
吉林文庙的前身是乾隆元年(1736年)由乾隆皇帝亲下圣旨兴建的。1907年,吉林巡抚朱家玉和提学使吴鲁,鉴于原来的文庙殿堂简陋,不足以尊孔展敬,遂聘江苏训导管尚莹去江宁考察文庙(即南京夫子庙建筑),取回图样,在朱家宝的主持下,于东莱门外择定新址(即现址)拓地兴修,经两年多的时间,于宣统元年(1909年)文庙的主要建筑——大成殿、崇圣殿、大成门和东西配庑和围墙等全部建成。
文庙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构成三进院落。院外最南面的垣墙称照壁。此墙比其余三面的墙高大、坚厚,长30米,高5米。据说当地不出状元不能将照壁辟为大门。因吉林文庙落成后已废除科举,所以清至民国年间一直没有开辟正门,人们进出文庙只能走东西辕门。照壁前面东西建成有砖楼各一,其中有“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石碑二,以示路人对孔子的尊崇。 东西辕门呈牌楼式建筑,为木柱、锡顶、瓦盖,对开红漆大门,其上分悬吉林提学使曹广桢书写的“德配天地”、“首冠古今”匾额,每年的祭孔活动都要从此门进出。 泮池,是用青砖砌成,形如弯月,故又称月牙池。状元桥,是花岗岩石构筑的单孔雕栏拱桥,横跨泮池之上,据说只有状元才有资格从此桥上通过。
棂星门,在状元桥的北面,是一座由四根花岗岩石柱组成的牌坊,每柱顶端均有“神兽”,牌坊的横梁正中有“棂星门”三字。所谓“棂星”,即是古代传说的“文曲星”,让“文曲星”和“神兽”为孔子守大门,是将孔子神化的象征。楼星门之后有石碑两通。
大成门,是棂星门北面进入主院的过厅,为五开间、歇山式庑殿顶、黄琉璃瓦屋面建筑,脊为高浮雕式龙凤脊,明柱,左右有山,前后无墙。是文庙的主体建筑之一。
大成殿,在二进院落的正中,是全庙的中心建筑。面阔11间。东西长36米,南北宽25米,高19.64米。双重飞檐、歇山式庑殿顶,错落有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整个建筑,可与宫殿媲美。殿内正中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信朱地金字木质牌位,两侧分别供奉孔子弟子——“四配”和“十二哲”木质牌位。
崇圣殿,是孔子的家庙。供奉孔子五代祖牌以及历代衍圣及其夫人绢质绣像。
大成殿东西两侧配庑为“先贤先儒祠”分别供奉七十九先贤和六十八先儒的木质牌位。
吉林文庙殿宇辉煌,气势轩昂。它建成于古曲建筑的成熟时期,在某种程度上保存了我国古曲建筑艺术之精华,反映出当时建筑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建筑水平,是一座完好的不可多得的古建筑群。
第7篇 吉林文庙旅游导游词
吉林文庙位于风景秀丽的松花江畔,是吉林省最著名的古曲建筑群。吉林文庙南北长221米,东西宽74米,占地16364平方米。主体建筑按正南北中轴线排列。院内共有殿堂、配庑64间。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吉林文庙规模之宏伟、建筑之精细、工艺之精巧,不仅在东北三省数一数二,而且在全国也相当有名。
吉林文庙的前身是乾隆元年(1736年)由乾隆皇帝亲下圣旨兴建的。1907年,吉林巡抚朱家玉和提学使吴鲁,鉴于原来的文庙殿堂简陋,不足以尊孔展敬,遂聘江苏训导管尚莹去江宁考察文庙(即南京夫子庙建筑),取回图样,在朱家宝的主持下,于东莱门外择定新址(即现址)拓地兴修,经两年多的时间,于宣统元年(1909年)文庙的主要建筑——大成殿、崇圣殿、大成门和东西配庑和围墙等全部建成。
文庙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构成三进院落。院外最南面的垣墙称照壁。此墙比其余三面的墙高大、坚厚,长30米,高5米。据说当地不出状元不能将照壁辟为大门。因吉林文庙落成后已废除科举,所以清至民国年间一直没有开辟正门,人们进出文庙只能走东西辕门。照壁前面东西建成有砖楼各一,其中有“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石碑二,以示路人对孔子的尊崇。 东西辕门呈牌楼式建筑,为木柱、锡顶、瓦盖,对开红漆大门,其上分悬吉林提学使曹广桢书写的“德配天地”、“首冠古今”匾额,每年的祭孔活动都要从此门进出。 泮池,是用青砖砌成,形如弯月,故又称月牙池。状元桥,是花岗岩石构筑的单孔雕栏拱桥,横跨泮池之上,据说只有状元才有资格从此桥上通过。
棂星门,在状元桥的北面,是一座由四根花岗岩石柱组成的牌坊,每柱顶端均有“神兽”,牌坊的横梁正中有“棂星门”三字。所谓“棂星”,即是古代传说的“文曲星”,让“文曲星”和“神兽”为孔子守大门,是将孔子神化的象征。楼星门之后有石碑两通。
大成门,是棂星门北面进入主院的过厅,为五开间、歇山式庑殿顶、黄琉璃瓦屋面建筑,脊为高浮雕式龙凤脊,明柱,左右有山,前后无墙。是文庙的主体建筑之一。
大成殿,在二进院落的正中,是全庙的中心建筑。面阔11间。东西长36米,南北宽25米,高19.64米。双重飞檐、歇山式庑殿顶,错落有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整个建筑,可与宫殿媲美。殿内正中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信朱地金字木质牌位,两侧分别供奉孔子弟子——“四配”和“十二哲”木质牌位。
崇圣殿,是孔子的家庙。供奉孔子五代祖牌以及历代衍圣及其夫人绢质绣像。
大成殿东西两侧配庑为“先贤先儒祠”分别供奉七十九先贤和六十八先儒的木质牌位。
吉林文庙殿宇辉煌,气势轩昂。它建成于古曲建筑的成熟时期,在某种程度上保存了我国古曲建筑艺术之精华,反映出当时建筑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建筑水平,是一座完好的不可多得的古建筑群。
第8篇 兴城文庙导游词
兴城文庙,亦称孔庙,又称儒学庙。为旧时祭孔之所。它位于古城内东南隅,始建于明宣德五年(1430年)。文庙南北长173米,东西宽43米,占地面积 7500平方米,照壁、损星门、半桥、戟门、大成殿、崇圣祠等主要建筑物安排在整个建筑的中轴线上,两侧则配以碑亭、名宦词、祭器库等。整个建筑分为三进院落。院内古柏参天,曲径通幽,体现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整个建筑群,结构严谨、布局合理。照壁、棂星门、泮桥、戟门、大成殿、崇圣寺主要建筑安排在整个建筑中轴线上。东西两角各有一块石碑,上刻'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这就是从古至今的下马碑,彰显出这位功盖天地'至圣先师'的威严。
文庙为三进院建筑,东西垣墙南端,各有角门一座,东曰毓粹门,西称观德门。院内入门为第一进院。院南为照壁与南垣墙连立,院北有棂星门,与两侧的圆月门相接,圆月门旁务筑碑亭一座,亭内共立碑碣6幢。第一进院以戟门殿为主,戟门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系小式大木硬山建筑,左建名宦祠三间,右建乡贤祠三间,二祠均为小式大木硬山建筑。在戟门中轴线上,北有伴水桥一座,作半圆形,东西径长13米,面北径长8.2米。伴水桥前,东有更衣亭一座,面阔三间。西有祭器库一座,面阔三间,也系小式大木建筑。在伴水桥南,有根星门一座,作牌楼式,两侧各有角门一座,门外有砖造照壁一座,面阔11米,宽1米。过圆月门,便是第二进院。院中泮桥(状元桥)纵跨,桥头有戟门立于高台之上。庭院两则配以更衣亭、祭品亭、多贤祠和名宦祠,显得分外雅致。入三进院,飞檐斗拱、画栋雕梁的大成殿便映入眼帘。殿中供奉着孔子神位,两侧有四配(颜渊、曾子、孟子、子思)十二哲。门额高悬康熙年间刻制的“万世师表”巨匾一块。大成殿两侧配有东庑和西庑,里面供奉先贤79位,先儒63位。在大成殿后,院中有崇圣祠,祠内供奉孔子的五世祖。此建筑群体例完整、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工艺精雕十分考究。
苍松荫翳,古柏参天,曲径通幽,廊柱朱漆、雕梁画栋。这里曾是古时人们顶礼膜拜的地方,步入庄严肃穆、儒气十足的孔庙,不禁使人产生十分庄重虔诚的神情。祭孔之风早已不复存在,但孔子的历史作用是不会被人们遗忘的。
城内十字大街中心,有钟喜楼一座,为方形城堡式楼座,十字券洞,构成南北东西通道。楼座上建重檐歇山式周转廊、卷棚灰瓦顶的钟鼓楼。楼座右壁后部有小门蹬道,可以上下。近年来,钟鼓楼被辟为文物陈列馆,在这里可以看到兴城出土的古代文物。
在钟鼓楼与南面的延辉门之间,是近年来开辟的著名的明代商业街。古朴素雅的条石路,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明代风格的建筑。在近百家的大小商店中,游人可看到古色古香的“太平钱庄”、“盛世楼”等老字号,追忆过去的雕梁画栋、商幌、酒幌以及与古城格调谐趣相承的古城风情,仿佛置身于明朝盛世,寻幽向古的雅兴便会油然而生。
第9篇 湖南宁远文庙导游词
欢迎您来到风光秀丽的九疑山游览观光!欢迎您来宁远文庙这处景点游览!千年古城宁远县城西廓,有一组红墙黄瓦、金碧辉泊的古建筑群。这就是你们大家现在看到的、闻名遐迩的宁远文庙。
宁远文庙始建于中国北宋乾德三年(也就是公元965年),距今已有1030余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现存文庙类建筑中(含孔庙、文宣王庙、夫子庙、先帝庙、学宫),始建年代最久远的两处孔庙之一。(另一处是山东曲阜孔庙,创始于公元前478年资料见《光明日报》1995年第二版“文庙”一文),同时,是湖南省和中南六省区保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座文庙。(资料见《中国文物报》1997年6月1日四版)清末民初编撰的《湖南通志》一书,称宁远文庙为“湖湘之最大”。
各位游客,文庙是纪念和祭祀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堂,同时,又是中国古代社会里唯一官办的学校,是庙、学合一的教育场所,所以文庙又称为学宫。它是中国儒文化的代表性建筑,唐代时(距今1300多年)文庙就遍布中国的州县,到了近代,文化教育再也不受封建统治的垄断,现代型,社会化的学校在中国不断增多,文庙结束了它作为学校这种教育场所的历史作用,陆续被移作它用,或者被拆除,保存不太多了。今天,它成了我们了解中国建筑,中国教育儒文化的活教材。
宁远文庙座北朝南,南北长170.8米,东西宽60.2,占地面积10282平方米,它采用前园后院式的建筑布局,为莘莘学子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前园是树影婆娑、鸟语花香、莲荷相映、游鱼可数的优雅林园,后院是庄严肃穆、远离市声的读书之处。无怪乎古人用“两耳不闻窗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来形容当时学子们的生活环境了。
因为宁远文庙建在地势平坦的地方,建筑师们为了让人们感到园林庙宇的深远,没有开中门,只在两侧开了边门,边门一称登圣坊,一称为步贤坊,外为砖砌门坊,内为角亭。进入文庙后,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半圆形的水池,叫泮池,它是文庙建筑中的专用名词。泮池象征的是官办学校。中国周朝的时候,周天子办了一个四面环水的大学堂,称“辟雍”,文庙则用泮池来象征它。明、清时称考入官学者为“入泮”,凡是新考入文庙后必须绕泮池而行方能登堂入室进入文庙,叫“入泮”。后人亦有把泮池称为“学海”的,寓意学海无涯,苦读成材。其实文庙的泮池是古建筑师们为文庙设计的消防蓄水池,把它设计成半圆,既增加了园林的艺术美,又可超到蓄水的作用。你不能不叹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我们绕泮池而行来到池的北面,一座石质牌坊就耸立在我们面前。这座牌坊四柱三门,宽七米,高八米。四根冲天柱上蹲着四尊圆雕石狮,横枋上用镂孔高浮雕的手法镂雕着“棂星门”三个楷书大字。这座牌坊就叫棂星门,相传棂星就是天上的天田星,棂星门是文曲星进出的大门。宋代时,一位皇帝把棂星门从郊外祭天的天坛移入文庙,意为“尊天必须尊孔”,同时也希望进入棂星门以后的学子,多出人才,为国家所用。文庙内这座石质棂星门,石条巨大,在没有大型运输车辆和起吊设备的古代,人们是如何运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安装上去的?大家可以去设想答案。棂星门前有一对高1.8米的石狮,正在张嘴咆哮。石狮孔武有力,线条柔和,造型生动,与我国北方圆雕石狮有极大区别。从棂星门背面雕刻的图案看,你会发现龙在下而凤在上,看到这种安排,你也许会想起电影《垂帘听政》里的一句台词,这石牌坊是慈禧太后时所造。不错,可让你说着了!文庙经宋、元、明、清十余次重建、修葺,最后一次大修是在清同治十二年(1773年)至光绪八年(1882年),当时耗白银六万余两,前后历时十年。现在建筑为清代建筑风格。大修时正是西太后当权的时候。
棂星门两边是植满松、梅、桔、樟、竹等象征品格高洁的树种。用以警示学子们要做品德高、节气高的人。
过棂星门行数十米,就来到园、院相分的大成门。大成门硬山单檐,三级马头封火山墙,上盖黄色琉璃瓦。大成门为过厅式大门,三孔长方形大门,并排而立。门上嵌镶着金色的门钉和威严的铺首兽头。门前后檐的檐下各安着两根5米高的云龙石柱。它是用整体灰色大理石采用镂孔高浮雕的工艺制成,线条流畅,造型生动,动感和力感极强。像这样的石雕龙凤柱,宁远文庙共有20根,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正是因为它,宁远文庙才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看,前檐的石柱上还装饰着一对雄狮戏子的圆雕木衬。它玲珑剔透、活泼可爱、雕琢精细,是木圆雕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正中大门上的门匾,边框装饰着木镂孔“九龙护匾”图案,那首尾缠绕的九条皎龙,翻云播雾,云彩中鸣叫的鸟,活泼可爱,多么精美的工艺!
大成门两侧分别是“乡贤祠”和“名宦祠”,它们分别是用来褒扬当地有德于民众的社会名流和有政绩的官员的建筑物。为硬山单檐青瓦木结构建筑。
进入大成门,就是内院了。院的正中是一个占地千平方余米的天井,天井的北面是一座建筑在1.8米高平台上的重檐歇山顶的宫殿式建筑,这就是宁远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成殿高16.5米,面阔5间(27米),进深三间(25米),四周柱廊环绕。殿前檐及后檐共有12根龙凤石柱,全部采用高浮雕镂孔工艺制作,造型生动活泼、栩栩如生、龙盘凤舞、瑞云飞翔。文庙的龙凤柱群,不同于曲阜孔庙的雕龙石柱,曲阜孔庙的石柱是先将石柱依石先雕龙柱形,然后平地起花,浅浮雕雕出云龙图案。而宁远文庙的则是依石先雕龙身、云彩,后雕被云龙缠绕的柱径。一般龙身高出圆柱10—15厘米,龙头最高处,高出柱身25—40厘米,为了体现龙缠柱的力度感,艺术家们把它的鳞片设计成攒尖三角形,少了半圆形鱼鳞的软弱感。更有意思的是,文庙大成殿的四角檐柱下,是一只雄狮托鼓石礅,孔武有力的雄狮,奋力承担着正殿大厦的千斤石柱,这是一幅寓意极深的“师(狮)承重托”图设计。因为历代皇帝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暗喻:“老师承担着为民族、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托!”各位游客,我们不妨把它看成古人对为人师表者用心良苦的暗示。
大成殿内正中的神龛上,一座4米高的孔子塑像,端坐其上,他正在为弟子们讲学呢!殿前的石砌月台,四周围着石护栏,每块石护栏,都雕有寓聪明、吉祥、福禄寿齐至的图案。正中的御路,装饰着五龙丹墀,宽4米,长4米,采用高浮雕镂孔工艺,精雕细琢。它和安装在文庙建筑物上的20根龙凤石柱群一样,受到艺术家、专家们的赞叹:“不惜为国宝!”大成殿前两侧东庑西庑,是供奉中国历代著名儒学家牌位的地方。大成殿左右两侧,左边是明伦堂,也就是学生们上课的地方,今天,称为教室。我国古代社会的教育职责,主要是使受教育者明白社会伦理道德,明白做人的行为规范,所以给它起了这个名,右边是尊经阁,就是收藏儒家经典著作的藏书处,即今天称为图书室的地方,为了适应江南多雨的气候,这些房舍都设有小走廊,用走廊把院内各个建筑都连结起来,使全院浑然一体。夏秋可挡风雨,冬春可挡雪雨。
大成殿四周处墙上绘着孔子生平的“圣迹图”,记述了孔子从自学成才到立学授徒的一生。考试大收集
各位游客,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世界公认的历史文化名人,早在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就要求:“从孔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新中国建立后,学术界开始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孔子的思想学说进行研究,60年代初形成热潮。“文革”时期,受左的错误影响,采取了不加分析一概否定的态度。70年代后期,孔子及儒家理论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学术研究取得一大批新的成果。1989年10月8日在中外学者纪念孔子诞辰2540周年与学术讨论会上,江泽民同志在会见部分中外学者会上说:孔子是中国伟大的古代思想家,他的思想是我国的珍贵文化遗产,对于孔子思想中一切好的东西,我们都要很好地继承学习。
文庙,实际上是儒家思想在整个封建时代所占地位的物化象征。但它每一建筑,甚至一石、一柱、一花纹、一雕饰,又无不蕴含着人民群众的智慧,这使文庙不仅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内涵,而且在中国建筑史上、美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们研究中国儒家文化的典型实例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大景观。
由大成殿经明伦堂或尊经阁,沿走廊而行,我们来到了文庙最后的一座殿堂——启圣祠。启圣祠是供奉孔子祖父母、父母牌位的地方。意思是作为长辈,他们启蒙和培育了孔子这位圣人。启圣祠为硬山前重檐建筑,马头墙上有精美的灰塑图案,前檐有两雕琢精美的凤柱,正在引颈高鸣展翅欲翔,经祠左右的走廊过厅,出院可达后园,后园为学仓及厨房等建筑,是后勤供给的地方。现被县文化馆占用。
各位游客:精美的宁远文庙石雕、木雕、泥塑、壁画会使你终生难以忘怀。由于水平有限,我难以用更多的词藻来形容它,全靠各位朋友去理解、去观察。我给大家导游到这里,祝大家通过对宁远文庙的游览有所收益,得到美好的艺术享受,心情愉悦。谢谢!
2位用户关注
9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