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致辞 > 导游词
栏目

莲花导游词(精选8篇)

发布时间:2023-01-05 热度:8

莲花导游词

第1篇 莲花池导游词800字

各位游客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保定市古莲花池,我是你们的导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古莲花池位于保定市区中心。与直隶总督署南北相遥。古莲花池正门坐南朝北,门前一对石狮雄踞左右,门楼歇山翘角、三门三楹,中门上方高悬民国初年大总统徐世昌手书的“古莲花池”大字横匾。

白莲花池原名雪香园,为元代汝南王张柔所建。始建于公元1227年,现总面积24000平方米,其中池塘面积790o平方米、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并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

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婆娑莲漪的池塘和繁茂荷花,明代称其“莲花池”。明朝后期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扩建。知府查志隆把莲池作为一面”水鉴”,并令增建一门上悬水鉴公署四字横匾,秉政应鉴之碧水苍天,以激人励己。清兴建莲池书院,乾 嘉时代成为莲池鼎盛时期,山、水、楼、台、亭、堂、庑、榭参差错落,组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称。

莲池藏石刻可谓一大景观。仅北塘北侧的碑刻长廊,就长达33米,嵌有三段82方碑刻。有唐、宋、元、明、清各代以至民国年间及解放后书法名家书写的碑刻l40余通,成为莲池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莲池这座古老的园林,融南北园林艺术风格于一体,博得了园林专家和文物专家的赞赏。目前,莲池复原十二景及周边历史街区改造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莲池将以更加迷人的秀丽风光喜迎四面八方游客

的论文,请转到应届生毕业网--导游词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范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2篇 古莲花池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古莲花池,我是你们的导游_____。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古莲花池位于保定市区中心。与直隶总督署南北相遥。古莲花池正门坐南朝北,门前一对石狮雄踞左右,门楼歇山翘角、三门三楹,中门上方高悬民国初年大总统徐世昌手书的古莲花池大字横匾。

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婆娑莲漪的池塘和繁茂荷花,明代称其莲花池。明朝后期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扩建。知府查志隆把莲池作为一面水鉴,并令增建一门上悬水鉴公署四字横匾,秉政应鉴之碧水苍天,以激人励己。清兴建莲池书院,乾 嘉时代成为莲池鼎盛时期,山、水、楼、台、亭、堂、庑、榭参差错落,组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称。

莲池藏石刻可谓一大景观。仅北塘北侧的碑刻长廊,就长达33米,嵌有三段82方碑刻。有唐、宋、元、明、清各代以至民国年间及解放后书法名家书写的碑刻l40余通,成为莲池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莲池这座古老的园林,融南北园林艺术风格于一体,博得了园林专家和文物专家的赞赏。目前,莲池复原十二景及周边历史街区改造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莲池将以更加迷人的秀丽风光喜迎四面八方游客。

好,游客朋友们,古莲花池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第3篇 泰安新泰莲花山风景区导游词

各位朋友:

你们好!热诚欢迎你们到莲花山景区来。

莲花山古称新甫山, 是一座风景秀丽、 古迹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山。登临莲花山,既是观光休闲,也是一种文化的熏陶,艺术的享受!

莲花山东西绵延15公里,总面积100平方公里。主峰天台峰,海拔999米。自然景观独具特色,以山秀、石奇、林翠、水美而称誉。特别是在莲花山西部发现的距今28亿年前的科马提岩,为莲花山的地质地学价值,增加了耀眼的光环。它是亚洲唯一的具有鬣刺结构的太古宙超基性喷出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在全世界也只有南非、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发现了这种岩石,具有特殊的科研价值。“走进莲花山,还你二十八亿年”,已成为莲花旅游的一个响亮口号。这里生态环境优美,空气纯净、水质清澈、森林茂盛,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被誉为“天然氧仓、健康驿站”。2022年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2022年又与泰山组合成功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莲花山九峰环抱,状似莲花,为观音菩萨显化的重要场所,是中国北方的最大的观音道场、山东省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旅游区,被誉为“观音胜境,北方普陀”。风景区内人文资源丰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尤其是佛教文化类资源最为突出,又极富地方特色。观音菩萨在这里的地位至高无上,在观音院、太平禅院、云谷寺、高泉寺等诸多寺院的大殿中,都主奉观音菩萨。而且,民间还在观音菩萨的众多功能之外,请观音菩萨增加了一项送子功能,并专门设置了送子观音殿。观音朝圣是莲花山旅游的一大特色,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的莲花山观音圣诞、得道、出家三大香会,及六月初六莲花山民间庙会,从观音院到云谷寺,香客如涌,秩序井然,场面蔚为壮观。全山寺院彻夜灯烛辉煌,讲经诵佛之声通宵达旦,一派佛国升平气象。

莲花山自古以来就有“天然佛国”之称。在苍松翠柏中时隐时现的观音崖上,一座已经屹立了亿万年之久的奇石,酷似观音菩萨正在结跏趺坐、传经说法、降福赐寿,成了目前莲花山的标志性景观,她就是莲花山天成观音,特别震撼人心,为“天下第一天然观音”,是“天然佛国”的“终身住持”。她目光所及,正是观音院、太平禅院和云谷寺的方向。远离尘世的烦嚣与浮躁,不辞辛苦攀上崖来,游客们有的为朝圣天成观音而顶礼膜拜;有的则静静地瞻仰她的尊容;有的甚或思考:当年观音菩萨在莲花山开设道场,是这尊天然观音的召唤,还是她自己心有灵犀?天成观音在展现极高观赏价值的同时,又把自己与传统的观音文化神奇地融合起来,进一步强化了莲花山作为齐鲁佛教朝拜圣地的氛围和地位。金禅望月、经书五卷、罗汉推车、寿星变猴、千手松、佛掌立子等百余处奇石奇树,都是“天然佛国”的重要成员。

天然佛国游,观音送福寿。

山东新泰莲花山欢迎您!

天下第一天然观音--莲花山天成观音

观音广场游览区

观音广场游览区,为莲花山的核心景区,地处低山丘陵地带, 海拔260-326米,气候温和,林木葱郁,人文景观相对丰富。有菩提大道、慧济天下牌坊、梵音亭、观音院、观音阁等佛教建筑,有佛掌立子等奇特植物景观。

1、岱宗襟带刻石

一下车,迎面相对的是岱宗襟带刻石。“岱宗襟带”四个大字,是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1998年题写的。岱宗指的是泰山,襟带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莲花山是泰山的支脉,古人把莲花山称作是泰山的后身,二是指当地的老百姓信奉的莲花山老母观音菩萨,传说与泰山老母碧霞元君是连襟姊妹。这一佛道连襟、中西合璧的传说,为虚无缥缈的神灵增添了一点世俗人情的温暖。

2、菩提大道

眼前的这条台阶路,全用花岗岩大理石铺砌,从这里一直到观音院、观音阁,贯穿整个观音广场游览区,为莲花山“菩提大道”。大道两边有六百余棵银杏树,在我国历来是把银杏树视为佛门圣树而代替菩提树的。银杏树生长慢树龄长,是植物中的活化石,也象征着佛教文化的源远流长。

3、新泰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标志碑

菩提大道起点西侧的巨型花岗岩石,是新泰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标志碑。2022年12月,新泰莲花山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4、莲花山世界地质公园标志碑

菩提大道右侧与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标志碑相对的,为新泰莲花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标志碑。2022年8月18日,新泰莲花山与泰山组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这座巨型标志碑材质为距今28亿年前形成的莲花山科马提岩,它是亚洲唯一的具有鬣刺结构的太古宙超基性喷出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在全世界也只有南非、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发现了这种岩石,具有特殊的科研价值。

5、慧济天下坊

登上菩提大道不远,就是慧济天下牌坊,由山东泰山染化集团董事长夏庆奉先生于2022年11月捐资创建。牌坊高12米,宽16米,全部为花岗岩材质,总重160吨,四列三跨,三踩斗拱,飞檐翘角,古朴典雅。它是莲花山风景区的点睛之笔,突出了莲花山风景区作为观音道场的主题形象。正额“慧济天下”四字,既蕴含佛法“用智慧之心普度天下众生”之意,也包含莲花山人对天下人民美好祝愿之情。“观音胜境”意指新泰莲花山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观音道场,“北方普陀”正好与南海佛国普陀山遥相呼应。

6、莲花山旅游开发记碑

牌坊附近的一块巨碑是莲花山旅游开发记碑,它记载了莲花山旅游开发的全过程。莲花山旅游开发开始于2022年6月,2022年9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历时一年零三个月,速度之快令人惊叹,被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誉为“莲花山速度”。

7、莲花山山门

从牌坊向前不远,古朴典雅的莲花山山门就呈现在眼前。它坐落在莲花山向阳处270多亩的开阔腹地上,于2022年6月开始建设,2022年8月建成。它东西长136米,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是一座集售票、检票、导游服务、办公、接待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被专家誉为“中国山岳型景区仿古建筑第一门”。山门匾额上的“莲花山”三字,是当代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2022年题写的。山门前的一对雕刻精美的石狮,造型生动,威武雄壮,如同山门侍卫,日夜守护着这座佛教名山。

这座山门前曾发生过一件有意思的气象现象,使莲花山“观音胜境、北方普陀”的盛名更加远播。莲花山于2022年9月30日开放,此前一周阴雨不断。当天一早,仍然是云雾撩绕伴着小雨下个不停,大家都担心10点钟的开放典礼能否准时举行,可谁料到在9点50 分,所有来宾都集合到莲花山山门前时,奇迹出现了,雨停了,头上的天空,突然云开雾散,阳光四射,形成了难得一见的莲花祥云图案,中间晴朗的天空状如莲心,四周的云彩神似莲花瓣,所有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摄影人员忙举起相机,不少来宾也拿出手机,拍下这片美丽的天空。仪式结束时释放的彩色气球随着微风,都向天成观音方向飘去了。真是神异!一些宾客惊呼:莫不是观音菩萨显圣,让我们免受雨淋之苦。不少信众被感动得泪流满面,真是充满法喜,福报不浅。其实,莲花山作为中国北方最大道场,如同一片福海,你只要来了,就会受到一次全身心的洗礼,实现“登上莲花山,增福增寿保平安”的愿望。

8、玉莲花

一过山门就能看到一座好似正在绽放的玉莲花,。它由坚硬的花岗石雕刻而成,高3米,花冠直径3 米。莲花具有“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君子品质,是佛教的吉祥物。这座石雕象征着莲花山为佛教净土,寓示着禅的博大精深和宁静致远。它的附近栽植了大量的柏树、柿树、杏树等大型树木,一是为了营造一个优美清净的环境,让游客从中去感受“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的禅境,二是栽柏树是为了增加“新甫拥翠”的胜景,《诗经》中“徂徕之松、新甫之柏”诗句记载了莲花山当年柏树茂盛的场面;同时,柏树具有长寿、永恒的象征意义。栽柿树是为了祝福人们事事如意、时时如意;栽杏树是为了祝福人们事业兴旺发达。希望景区管理者们的良苦用心,能够提醒各位游客珍爱树木,珍爱生命。

9、汉武碑亭

前行不远,左边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的一座亭子,是汉武碑亭,它是为保护与汉武帝有关的两通碑刻,于2022年6月创建的。两碑原在莲花山西南部的汉武帝庙旧址,2022年3月迁移至此。

关于汉武帝与莲花山还有一段故事。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盛世君主,但是他也秦始皇一样爱好寻仙求丹,以求长生不老。他在东封泰山时,听说新泰有一方士李浮邱,会长生不老之术,就亲自召见,询问不老丹药之事。李浮邱对他说:欲求不老丹, 需到莲花山。 汉武帝听后就钦封李浮邱为御医,在莲花山上建炼丹院,熔炼丹药,他自己也在莲花山下簪发学道,并下令在山上建造了行宫。所以莲花山古代也称宫山就缘出于此。

10、响铃碑

左碑俗称响铃碑,是莲花山上现存石碑中最早的一通石碑,高2.5米,宽0.8米,厚0.3米,龟趺螭首,它发出的声音类似古代宫廷乐器磬的声音,据传当年为报警之物。相传山中有五百神蜂,如果有敌来犯,敲击此碑,神蜂就飞出助战,战则必胜。凭借此碑威力,汉武帝悠然安闲地在莲花山寻仙炼丹,建“离宫”、修“侯城”、筑“望仙台”,很是壮了莲花山的威名。但汉武帝千不该万不该,把五百神蜂之事告诉随行妃子。汉武妃子频频敲击石碑取乐,致使神蜂屡屡受骗,终不复出。武帝妃子敲碑戏神蜂,大有褒姒(bao si)烽火戏诸侯之意,都只是为了开心一笑而已。可是响铃碑却失去了报警功能,让人遗憾不已。即使如此,后世游玩者还是敲击以做验证,在碑上留下了这些大小不等的圆凹。此碑距今已有两千年多历史,两千多年来,究竟有多少人敲击过这通石碑,这通石碑究竟被敲击过多少次,可能谁也说不清,能说清的只能是,它因被敲的面目全非而成为天下独一无二的的石碑。

11、汉武皇帝之碑

右边的龙头碑,是莲花山上现存规格最高的一通石碑,由于文革时期人为原因,现在只剩下了上半部分。碑额篆书“汉武皇帝之碑”六字,左下有“大元至正”年代落款,此碑距今有近72022年历史,为新泰羊流籍人、湖北麻城县尉徐彬所立。徐彬之父徐琛是元代名臣,历任数个职务,最后任安徽亳州知州,为官刚正不阿。

关于汉武帝碑,除这两通外,据清代泰山学者唐仲冕所著《岱览·新甫山》记载,还有一通宋代元丰年间(1078-1085)的石碑,已经佚失。

12、佛掌立子

在一小型平台上,有一棵巨大的板栗树,已有300余年树龄,它的枝杈自然分布,像一个巨大的佛掌。板栗树在当地又称吉祥树,其果实叫栗子,味道甜美,营养丰富。人们借其树型和果实之谐音,把它命名为“佛掌立子”。 “抚摸树,能增福”,当地百姓相信摸摸这棵树,能给自己和远方的亲朋好友带来福气。您看,有不少游客还把红丝带系在树上,每一根都含有一个美好的心愿。您如过有兴趣,也可摸树许愿,拍照留念。

13、善缘石刻

从佛掌立子处登上台阶,刻在路右岩石上的“善缘”两个大字便夺目而来。“善缘”二字是长安杨翰林题写的。这处石刻意在提示人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缘指的是关系,善缘指的是自利利他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赞美以及举手之劳的服务、 真诚的慰问关怀、诚实守信的行动,都能给对方莫大的快乐,都能给对方莫大的快乐,增进彼此之间的融洽关系。这就是广结善缘。广结善缘能使我们的人生之路更宽阔更平坦,还能极大地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何乐而不为呢?

14、梵音亭

这个重檐圆亭为梵音亭,于2022年6月建成。亭内立于莲花宝座之上的观音铜像,是我们进入莲花山风景区看到的第一尊观音圣像,她高两米一九。选择这个高度,是为了纪念观音菩萨二月十九的圣诞日。梵音亭因相邻观音院,游客朋友在瞻仰、朝拜观音的同时,也能听到观音院悠扬飘荡的经声佛号,可初步领略梵音妙趣。

15、观音院

登上菩提大道北端的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座宏伟建筑,是莲花山风景区的第一座佛教寺院观音院。

观音院最早为汉武行宫,佛教东兴后成为佛教场所,后来被辟为观音道场,为齐鲁著名佛教寺院。寺院主体建筑钟鼓楼、天王殿、准提楼、圆通宝殿,呈中轴线依次层层升高,子存殿、九莲菩萨殿向左右对称展开,整体层次分明,俯仰相应。这些建筑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在阳光映衬下,泛出道道光芒,常能呈现 “佛光普照”的绮丽景观。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的莲花山观音圣诞、得道、出家三大香会,及六月初六莲花山民间庙会,从观音院到云谷寺,香客如涌,秩序井然,场面蔚为壮观。全山寺院彻夜灯烛辉煌,讲经诵佛之声通宵达旦,一派佛国升平气象。

(1)钟鼓楼

经过院门,左边的为钟楼,右边的为鼓楼,晨钟暮鼓是我国寺院用来报时的定律。有一对联说:“暮鼓晨钟,警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置身于佛门净土,聆听钟鸣鼓乐、佛号经声,可使大家暂时放下人生顾虑,忘却尘世烦恼。

(2)精神石

院内的巨大天然花岗石,原来与莲花山融为一体,是亿万年前莲花山地质变化的神来之笔,也是观音院建成后的镇寺之宝,她聚天地之灵气,沐日月之光辉,被人们誉为“神石”。不少练功之人说它周围存在一个强大的气场,并经常来此“吐故纳新”,就是我们这些人,闭上眼睛,摸着“神石”转上一圈,也能感悟佛法智慧,放松身心、增加体力。上面的“精神”二字,为清末民初时寺院主持请人做的题刻,本来它的中间还应该有一个“气”字的,“精、气、神”,是人们常说的人之三宝,中医认为三者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保养好精、气、神是健身、抗衰老的主要原则。寺院主持特意把“气”字隐去,为的是让来这里的人们自己体验“神石”之气,达到平衡心智,延年益寿。这也是千百年来,莲花山能够引人入胜的一个重要原因。

(3)天王殿

天王殿是观音院的第一重大殿。中间供奉笑口常开的弥勒。“弥勒”是慈悲的意思,他是菩萨,还没有成佛。菩萨在佛教中的地位仅次于佛。释迦牟尼佛说,他灭度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弥勒才会重降人间成佛,三次说法,广度众生。所以称他为“未来佛”。由于他的的样子亲切可爱,慈眉善目,所以各地寺院都把他供养在第一个佛殿中,以求香火旺盛,他因此又被称为“欢迎佛”。大家可能了解有关他的对联。有的对联说:“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也有的对联说:“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都体现了弥勒的性格,更突出了他宽容大度的高尚品德。联语有很深的哲理,启迪人们为人处世要心胸开阔,要有容人之量。

左右两厢分列的是佛教护法神“四大天王”,右厢一为东方持国天王,身白,手抱无弦琵琶,意为“弦弹破苦”;一为南方增长天王,身青,手执无鞘剑,意为劈开爱锁情枷,斩尽妖魔;左厢一为西方广目天王,身红,右手绕无鳞龙,左手念珠,叫吞龙吐珠,意为如意吉祥;一为北方多闻天王,身绿,右手持无骨伞,左手握银鼠,意为苦海慈航。这些法器,均有含义:剑为锋,谐喻“风”;琵琶,暗指“调”;伞,隐喻“雨”;龙,有通的含义,暗指“顺”。“风调雨顺”乃万事如意,国泰民安!这些横眉怒目、凶猛威武的佛教护法神,已被中国的老百姓赋予了十分美好的理想寄托。

弥勒身后供奉的是韦驮,他是佛教的护法神。韦驮是中国佛教徒造就的,所以他是地道的中国武将打扮,身穿金盔金甲,左手卡腰,右手按降魔金刚杵,年轻英俊,威风凛凛,颇像赵云、马超一类勇将。传说如果韦驮手持着地金刚杵,表示寺庙对外来游僧不开放,至多只能在寺中吃两餐,不得留宿;假如金刚杵是横放在韦驮的手臂上,表示寺庙是十方丛林,游僧可免费食宿;若韦驮左手卡腰,右手握金刚杵拄地表示寺庙对游僧要适当收费。

(4)准提楼

天王殿后的阁楼式建筑是观音院的第二重殿准提楼,底层为拱门,顶层为准提菩萨殿。里面供奉的准提观音,三眼十八臂,坐在出水莲花之上,显示其功德无量,能为众生消灾除病,增进福德智慧。另外她还能止住小儿夜哭,很受妇女们欢迎。

(5)圆通宝殿

第三重殿为圆通宝殿及其左右的子存殿、九莲菩萨殿。中间的圆通宝殿为观音院的主体中心,是寺院僧众早晚课诵和法会朝拜参修的殿堂,也是佛门钟罄长鸣法灯不灭的心脏。这座殿名“圆通宝殿”,意指观音道场,因为“圆通”是观音的三十二个法号之一,意思就是“明白”、“开窍”。正中供奉的是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端坐于莲花宝座之上,她的左边是经过五十三参修成正果,常伴随在观音菩萨身边,施撒种种神迹的善财童子,右边是自幼智慧通达、八岁就已善根成熟的龙女。

观音菩萨的两边端立的是她的三十二种不同身份的化身。观音菩萨为了度脱世间众生,随不同的状况和需要而变化为适宜的形象和身份,这就是所谓的“现身说法”。

关于观音菩萨,在这里做些介绍。观音出自印度佛经,本译作观世音,意为观世人疾苦,听百姓之音。她又名观自在,取观世界而自在拔苦与乐之意。因唐人避李世民之“世”字讳,略称观音。世俗也称她为观音娘娘,莲花山附近的老百姓还把她称作莲花山老母。观音菩萨原为男像,后来在中国民间的长期流传过程中,老百姓依照民族的喜好和审美心理,不断为观世音的形象,添加了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元素。唐代以后,观音已逐渐变为中国化的女性形象了,并成了家喻户晓救苦救难的菩萨,在中国民间的名气、影响和拥有的信众,几乎超过了一切神佛形象。在信众的心目中,她最亲近,最知心,是解危解难的救星、慈祥的长者和高洁的“圣母”,受到世俗最广泛的敬爱与崇拜。观菩萨音代表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与人为善的精神,已经成为整个华人世界的文化,代表着和平和真善美。朝拜观音求的是心安,为的是祝福,在这种众生向善的层面上,对促进社会和谐、世界和平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6)九莲殿

圆通宝殿东侧,为九莲殿,供奉九莲菩萨。九莲菩萨为中国所特有,其原身为明朝万历皇帝之母孝定皇太后,她拜泰山碧霞元君为师,修成正果,被万历皇帝封为九莲菩萨,能为众生赐福增寿。

(7)子存殿

圆通宝殿西侧是子存殿,供奉送子观音。送子观音并不在观音的化身序列,而是地地道道的民间创造,“送子”功能是人们请观音在已有的众多功能之外又增加的一项。民间非常崇拜她,认为她能使没生育的妇女生育,使产妇顺利生产。也有人家,怕儿女长不大活不长,便把孩子送到这里来“寄名”,把孩子交给送子观音“照看”,认为万无一失。所以,这里香火甚旺。看看这些众多还愿的人们,就知道送子观音在百姓心目中的位置。

(8)鲁柏汉松

院内这几株大的古柏以及山腰处的一株古柏,为鲁柏孑遗,已有2600多年树龄。《诗经·鲁颂·閟宫》篇有“徂徕之松、新甫之柏”的诗句,并记载春秋时期的鲁僖公年间(前659—前627在位),鲁国为建新庙而大量采伐“新甫之柏”,以充当梁柱。说明当时莲花山柏森松茂,高大挺拔,郁郁葱葱。

准提楼前的这株古柏,神似锡杖。锡杖为僧人外出所持禅杖,又称卓锡,其上头有一铁卷,中端为木,下安铁纂,振时有声,电视剧《西游记》中唐僧所执就是锡杖。因此这棵古柏被叫做卓锡柏。

圆通宝殿前的这株斜卧的油松为卧龙松,传为汉武帝东巡时手植,它虬枝螭干,冠如华盖,以动求静,动静相须,如盘曲深藏、凌空欲飞。树龄已达2100多年。

(9)财神殿

在观音院内一侧,还有一座财神殿。正中供奉的财神,容貌富态,身穿红袍,左手持如意,右手托元宝。财神信仰在中国比较普遍,不少家庭、商店、饭店、公司企业供奉着财神,谁不想钱越多越好呢? 拜财神是为了圆“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之愿。这或许就是近二千年来财神信仰久经不衰的真谛吧。

有人可能要问,怎么在佛教场所里还有道教的财神殿?这里暂不作答,等参观了云谷寺后就会明白了。

16、观音阁

出观音院西行不远,就是莲花山观音道场的标志性建筑――观音阁。它地处海拔320米的低山地带,总高36米,具有气拔山岳之势,在3公里之外也能看到。

观音阁始建于唐代,后因战祸被毁,2022年开始重修,历时一年。它为大型仿古单体建筑,三重飞檐,设有外廊,建筑面积3872平方米,分地下和地上两部分,地上高阁高达30米,阁内正中仿金观音铜像从莲花宝座上拔地而起,直入观音阁顶部的藻井。地下功德厅高6米,供奉999尊小型观音铜像。观音阁建筑结构设计由山东意匠设计院承担。建筑工程采用了高新技术,可防止岩层滑坡和岩石风化,抗震抗风,防雷防火。仿金观音铜像设计则由设计无锡灵山大佛的南京油画雕塑院承担。著名古建筑设计师袁良书、著名油画雕塑艺术家王宏志,分别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为莲花山塑造了观音阁和莲花山仿金观音铜像的完美艺术形象。

仿金观音铜像,总高15.38米,重达12吨。共用2毫米厚的黄铜板289块,由南京苏利来环境艺术雕塑公司分片锻造,2022年11月初开始现场安装,当月19日隆重落成。她微微朝前倾斜9度,双目垂视,眉如新月,手托净瓶,象征大慈大悲,拯救一切苦难。当瞻仰者举首仰望时,会感受到她的博大精深和慑人心魄的威力。观音圣像取15.38米的高度,蕴含纪念观音出家日6月19日、成道日9月19日;底部 莲花座高2.19米,直径6.19米,蕴含纪念观音菩萨诞生日2月19日,出家日6月19日。

观音阁处在两条山脉之间,观音铜像背依莲花山主峰,面朝小南海,具有绝佳的“前有照、后有靠、两边抱”的风水意境。整个工程集设计、艺术造型、表面保护、几何形态、建造工艺等多学科新技术于一身,充分体现了山、水、楼阁、铜像四者的高度和谐统一。

整个工程造价1000多万元,没花政府的一分钱,皆来自民间信众的捐赠,捐赠者的名字均在公德厅内外留有镌刻。厅内的小型观音铜像也均由信众供奉。

第4篇 莲花山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莲花山旅游区观光旅游,我是景区导游员_____,今天能与大家共游莲花山,感到非常高兴,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希望今天的莲花山之行,能给您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走进莲花山,我们不但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学到了修身养心的知识,聆听人与自然的交响,更是在一座文化的宝山、智慧的海洋中畅游。

现在我们来到了莲花山最具特色的景点——莲花山碑林,我们的祖先摩崖咏怀,勒石铭记,为中华大地凭添了无数人文胜景。这座吞古纳今的碑林,为千秋万代镌刻了一部立体的文化巨著。

莲花山碑林始建于1994年,于2002年秋竣工,占地面积三万平方米,以整座山为基址,依山就势兴建而成。山是一座碑,碑是一座山,碑林前有三座高高矗立的门碑,山下的圆形碑廊周长360米,8条旋转上行的碑廊汇通到山顶的碑阁,形成了全国罕见的一组球面建筑群。这些错落有致的仿古式建筑,综合了南北建筑风格,造型独特,气势恢宏。

莲花山碑林容碑一万块,收刻了儒、释、道、医、武、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以及各民族文化精华,将历代艺术珍品、民间收藏品、历代书法、绘画代表作、当代名家墨迹、出土文物描图、著名科学家肖像、科学发明图解等,包容兼收,分类概括。

莲花山碑林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碑林,那么它都有哪些特点呢?

首先,碑林的总体设计以整座白猿山为主体,这样的构造既富有动态感,又能体现出碑林的雄伟气势。

其次,碑林的内容汇集了古今中外文化精粹,既继承儒释道医武的精华,又融汇了时代的特色;既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创新精神,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积极作用。

第三,碑林巧妙地将端庄、高超的书法艺术和精湛的绘画技巧紧密地结合起来,把碑刻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满足了不同文化层次的需求。

第四,碑林所征集组刻的大型系列作品,不仅历史跨度大,而且内涵极其丰富。比如《论语画解》刻石53块,《法界源流图》95块,《淳化阁法帖》98块,《中华名匾》100块,《浮图大观》105块,《周易画传》448块,《五百罗汉图》500块。

碑林的刻碑采用的是阳刻、阴刻相结合的手法,比如脸部和外露的皮肤全部用阳刻,这种刻法能达到反差效果,使图像变得更生动、逼真。碑刻的不同刀法,还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色调。碑林所刻的人物及书画,线条流畅,虚实分明,毫发纤真,受到书画家一致的高度评价。

碑林的石材选用河南“皇坑”出产的石灰岩青石,这种青石石质细腻,颜色均匀,历经千年仍能保持完好。其中最难开采和制型的是大碑,莲花山碑林得到的重9吨以上的大碑都是几经周折从深山中开采,再千里迢迢运回来,其中,中心阁碑整体高9.1米,重达50吨,碑林外的主门碑中,主碑“莲花山碑林”高9.8米,重达73吨,两座副碑高7.8米,重各达40吨。

我们现在看的是一号长廊——儒家文化,主要有《四书》、《茶经》、《论语画解》等作品。其中《论语画解》是由台湾当代著名画家江逸子在孔子诞辰二千五百周年时精心绘制,从孔子《论语》中选取51则语录和《大学》、《中庸》的各一则语录,配以工笔人物画,绘制而成《论语画解》,阐发儒学大义,笔法细腻,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孔子第七十七代嫡传孙女孔德懋女士称赞此举乃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好事,并欣然题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二号碑廊——释家文化,主要有《金刚经》、《心经》、《无量寿经》等佛家上乘经文。

三号碑廊——道家文化,主要有《道德经》、《玉皇心印妙经》等。其中《老子出关图》是我国著名画家黄迪杞经过三次反复修改的作品;还有《八仙过海图》。

四号碑廊——医学文化,主要有历代名医画像、《神农本草经》、针炙图、中药图谱等。其中历代名医图共有160幅,是我国最全、最多的一套名医图。中药图谱收刻了常见中药图共200余块碑。

五号碑廊——武学文化,主要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诸葛兵法》、《三十六计》等古时候有名的兵法,以及我国从商朝时期至清朝时期每个朝代的兵器、士兵服饰,还有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武术,如少林内廊秘法、李氏太极拳等。

六号碑廊——民族文化,主要有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文化的介绍、曹雪芹的《曹氏风筝图谱》、日本的《源氏物语画卷》等。其中,《曹氏风筝图谱》为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所绘,详述风筝起放、扎糊、分类、彩绘的诀窍,图谱图样精美,技艺精湛,堪称艺术珍宝。抗日战争期间,这一国宝流落日本,几经劫难,终得以重见天日。日本的《源氏物语》是日本最早的小说,被誉为日本的《红楼梦》,是日本的文学瑰宝,日本画家又将这本书讲述的故事描绘成画,形成了《源氏物语画卷》。

七号碑廊——吴楚文化,主要有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汉漆器图案、秦简、《离骚》、随州曾乙侯编钟、古铜镜系列等。鄂州是古铜镜之乡,碑林收刻的124面古铜镜均是国家一级文物,艺术价值极高。随州曾乙侯编钟是我国成组出土编钟数量最多、重量最大,铸造最为精美的一组,充分展现先秦楚文化的辉煌,也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大奇迹。

八号碑廊——科学技术文化,主要有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中国古代科学发展史、四大发明、乾隆御题棉花图、西昌卫星发射纪念章等。其中,《御题棉花图》由乾隆年间直隶总督方承观画成,他将当时棉花的整个生产过程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出来,并由清朝乾隆皇帝亲笔为每幅画题诗、作序,堪称艺术与古代科技结合的上乘之作。

外围的篆刻碑廊——主要有《清明上河图》、中华胜境图、七十二候印谱、黄庭坚《松风阁》诗卷、毛主席的《水调歌头·游泳》、莲花山风景、无锡惠山泥人等。其中《七十二候印谱》为明代著名篆刻家何雪渔所治、清代篆刻家童叔平摹刻,按二十四节气,每节气五日为一候,以每候内自然界的典型事物的变化为文,由于原刻石早已无存,这个印谱更为珍贵。《松风阁》长卷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黄庭坚行楷书中的力作,结字内紧外松,笔法浑圆,出笔长而苍劲有力,一波三折,气势开张,昂藏有态。《清明上河图》是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其画卷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清明时节汴河及其两岸的风光,以全景式的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了十二世纪我国都市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风貌。《水调歌头·游泳》是毛泽东1956年畅游长江时所写,词的宏大意境和气吞山河的雄伟气势与书法的流畅奔放相得益彰,体现了一代伟人的乐观、豪迈和睿智,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中心阁是莲花山碑林的中心建筑,也是八条碑廊的汇聚处。中心阁的外侧有12根通天柱,上面雕塑着十二生肖,中间八根通天柱,是金猴攀援;里面四根通天柱,盘绕着四条金龙;上顶外圈凸塑先天八卦,地面用大理石嵌镶后天八卦。阁内彩绘面积约为1987平方米,将中国传统的彩绘手法和西洋写实的油画工艺结合为一体,画面真实自然,境界开阔。穹顶正中的九条巨龙,神态各异,翻腾游动,穿云破海,九龙四周的穹壁上东边的太阳和西边的月亮相对,日月并明。四周深蓝天空布满星辰,整个内顶为一个浩瀚的宇宙。穹壁的外圈是四幅东春南夏西秋北冬四时的景象;第二圈是以油画展示八卦内涵:风代表巽卦,雷代表艮卦,电代表震卦,火代表离卦,水代表坎卦,泽代表兑卦,天代表乾卦,地代表坤卦;第一圈与第二圈之间的穹壁和第二圈外与中心阁外圈的穹壁上,以灯饰形成河图、洛书布局及星座。

中心阁内最为有名的就是这组《法界源流图》碑刻了。此图源于宋代《大理国梵像卷》,历经宋、元、明、清500余年,至清乾隆年间入贡皇宫。乾隆皇帝视为珍宝,命宫庭画师丁观鹏在“四大活佛”之一的章嘉国师的指导下临摹而成。原本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此画卷刻石95块,场面宏大,描绘精细,色彩绚丽,形象繁多,其人物神态生动,形神特质千变万化,代表了清代工笔人物画和佛像画所取得的最高成就,是佛教绘画艺术的百科全书,也是我国艺术史上的奇珍。

莲花山碑林的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无数书画家、篆刻家、文史专家、收藏家纷纷献策献宝,贡献了自己毕生的心血结晶和家藏的书画精品。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等都相继报道,在海内外形成了较大影响。徜徉碑林,纵横慧海,感受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得到心灵的调和与思想的充实。

来莲花山旅游,既可以饱赏自然风光之美,还可以学习养生之道、处世之理,感悟人生,陶冶性情,在旅游中感受健康与幸福,岂不悠哉乐哉!

第5篇 广州莲花山导游词

各位团友,大家好!

前几天,我们在参观南越王墓、陈家祠等等许多广州古建筑时都见到不少红色的砂岩石块或石雕,今天我就要带大家去参观这些石材的出处——莲花山古采石场。

中华民族学会采石远远早于四大发明的出现。当年建造城墙、宫殿和皇室陵墓,都需要大量的条石,各地也就有自己的采石场。大家看到的那些巨大壮观的石条石块,都会赞叹不已,但相信没有太多人知道先人是如何采集这些石块的。所以今天我就带大家去开一开眼界。

莲花山目前有四大景区:石景区、莲花古洞景区、野营游乐区和文物古迹区。“莲花圣境”是广州市十大旅游美景和番禺八大旅游美景之一。其中石景区就是我们要看的主要内容:一座有xx年开采历史的古采石场。千百年来古代劳动人民凭一锤一钎将一座一座石山开采出来,经过自然风化造就无数悬崖峭壁、奇岩异洞,如:莲花岩、燕子岩、飞鹰岩、八仙岩、观音岩、莲花石、南天门、神仙桥、仙人榻、云梯、无底洞、莲花飞瀑等等。真是“人工无意夺天工”,千姿百态,雄伟壮观,非“叹为观止”四字可以形容,是国内最具旅游和科研价值的“人工丹霞”奇迹。这里更有模仿古代采石的现代采石场,让游人了解古人采石的技术。

据地质学家考证,莲花山石为红色砂砾岩,可作磨刀石,广州市内的“岭南第一楼”——镇海楼的楼基和西汉南越王墓墓室的巨型石板都是红砂岩,基本上可以证实都是从莲花山开采的。广东省内还有几处古采石场,以东莞和南海最为著名。东莞的采石场,在石碑附近,那里的石质为红色砂岩,岩体通斥,中间有沙砾。由于当年工匠分工、分地开采,留下了一间间石房子般的遗迹,所以那里又有个古名,叫“十八房”。另一个重要的采石场在南海西樵山上的石燕岩,因为采石采成洞后许多燕子住在那里而得名。

莲花山是由45座红色砂岩低山组成,其中有座麒麟峰,峰顶上有块圆形的巨大岩石,形状极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所以这里才得名为莲花山。莲花山上还耸立着一座莲花古塔,建于明代,是广东省保存最为完好的砖木结构塔。由当时的番禺人李惟风等人兴建,应该是一座风水塔,因为广东人相信许多大河大江口都必须有一座镇水宝塔才不会发生水害,不过它也一直起到航标的作用。

这座塔为八角形的楼阁式砖塔,红墙绿瓦,高近60米,外面看起来是9层,里面其实是11层,非常奇特。每层塔檐都为绿色的琉璃瓦和瓦当,屋檐角挂有风铃,风过即发出阵阵脆响。里面的通道极狭窄,只能容下一人通过,两人相遇时,其中一人要退到楼层的中厅避让。登临塔顶,可以看得很远,远眺漫漫珠江中的百舸争流和更远处的田园风光。这座塔由于雄踞珠江入海口处,是往来船只测定方位和指点航向的坐标,所以又有“省会华表”的美誉。它与广州市郊的琶洲塔、赤岗塔一起合称“珠江三支樯”。

莲花塔下有莲花城,有“广东长城”之称,它建于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面积约1万平方米,城建在山顶,俯瞰珠江航道,是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率兵在城内驻防,把它作为抗击英军的第二道防线(第一道在虎门),至今城墙仍保存良好,山脚下有宽达1万多平方米的岩洞,是林则徐当年的将帅府,里面已经修复如旧,可以看到兵营等遗址。

进入石景区,很快便感到惊险丛生,向右一转就是通往燕子岩的小径。小径都是建在悬崖峭壁之上,峭壁下就是深深的碧潭,这都是当年石匠们采空了石材留下的遗迹,后来雨水积蓄,确确实实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两股战抖,心底发寒。著名的燕子岩兀然而立的巨石大约有近40米高,上面居然有一双层小亭,有回廊连接山径。小亭周围都是悬崖峭壁,三四十米高,如刀削般,就像智力在幽幽的水潭里,实在是鬼斧神工,面前是两帘瀑布,潺潺而下。

燕子岩下,有石板小桥,迂回于悬崖峭壁和清潭之间。沿石径迤逦前行,左手就是莲花石,过茂林修竹,石洞石桥,可以看到著名的“百福图”。这里雕有一百个福字,难就难在这一百个福属于各种各样的字体,有篆体、隶书、楷书、行草、行楷等等,没有一个是重复的,可惜现在的字迹有些脱落,颜色斑驳,但仍然可以想象当年雕凿时的艰难。一路向前走,还会经过石梯、石廊、石桥、白莲池、浴仙池、观音岩,狮子岩等景区,许多石壁上都有历朝历代的题刻,各具特色,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

1994年.在古迹区削平了一个山头,耸立起一尊用260吨青铜铸成,高36.88米的望海观音,开辟了“观音圣境”。整个观音像外贴180两金箔,金光灿灿,耀人眼目,加上下面的石座莲花高4米,所以总高度达40.88米,耸立在莲花山顶,面向浩瀚的狮子洋,使航行在珠江的大小船舶多了一个航标。入夜,四周强烈灯光照耀下就像观音显圣一样,让夜航的船舶又多了一座灯塔。莲花山“望海观音”像是目前金箔铜像的世界之最。大型仿古建筑观音阁,内设大小观音一千座,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观音阁。广东以及香港、澳门的善男信女,都千里迢迢前来参拜,人潮络绎不绝,香火极旺。莲花山旅游区还在每年6~8月举办盛大的莲花节,展出上百个品种,数千缸莲花,是广州地区旅游传统大节庆活动之一。

第6篇 保定古莲花池导游词范文

保定古莲花池导游词

保定古莲池始建于1220xx年(金正大四年),原名“雪香园”,由于园内池塘中荷花茂盛,所以称为古莲花池。古莲池占地24000平方米,是中国十大历史名园之一,20xx年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莲花池的始建者是蒙古军事将领张柔,元代仍为私人苑囿,明代成为知府衙署,清代被辟为皇帝行宫后,经过进一步扩建,建成了占地100亩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誉。雍正年间直隶总督李卫又在院内创办了书院。1920xx年改为校士馆,1920xx年改为小学堂。1936年宋哲元主持河北省政务,恢复了莲池书院,聘请高步瀛任教,第二年因卢沟桥事变,莲池书院从此走完了辉煌的历史。

古莲花池现存建筑大部分是清代建筑,由于融合了中国江南和北方不同的造园艺术,形成北方园林的三湘七泽之趣,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典范,现存的主要建筑濯锦亭、水心亭、水东楼、藻咏亭、君子长生馆、响琴、洒然亭、高芬轩环池而建,直隶图书馆、观澜亭、不如亭分散园中。池塘占据了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每到夏季,东塘芙蓉如面,粉红娇丽;西塘荷花如雪,淡雅清新。古莲花池跻身中国十大历史名园,不仅因为它7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更重要的是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古莲花池概况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古莲花池,地处河北保定市莲池区,是保定八景之一,称“涟漪夏艳”。古莲花池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古莲池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闻名,更因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址而声名远播。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池水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一体。南塘呈半月形,外围峭壁环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规则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水心亭居其中。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园中诸景建制小巧玲珑,优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莲池实为中国北方古代园林明珠,前人曾用“几疑城市有蓬莱”形容她,有'城市蓬莱'、'小西湖'的美誉。

古莲池初名雪香园,为元代汝南王张柔建造,建成于公元1234年。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深池清水,繁茂荷花,明代以后的志书,就把它随俗称为“莲花池”。到了清代,兴建了莲池书院,一时间人才济济,扬名中外。莲池又辟为皇帝的行宫,皇帝多次出游驻跸。古莲池几经修建,达到了极盛。园内琼楼玉阁,典籍文物,珠玑珍玩,以及奇花异卉,仙禽灵兽,画舫楼船,芙蕖香荷,尽托于山山水水之间,交织成画,交织成诗。山、水、楼、台、亭、堂、庑、榭参差错落,组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称。

古莲花池历史渊源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元代汝南王张柔由满城移驻顺天军(金代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重新修筑城垣,引水入城,疏浚河道,修建莲池。因池内荷花茂盛,故名“莲花池”。

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深池清水,繁茂荷花。明朝后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扩建。知府查志隆把莲池作为一面“水鉴”,并令增建一门,上悬“水鉴公署”四字横匾,以激人励己:秉政应鉴之碧水苍天。从此,莲池成了达官贵人云集的场所,“水鉴公署”也成了莲池的别称。

雍正十一年(1733年),直隶总督李卫奉旨在莲池开办书院,一时间人才济济,扬名中外。莲池又辟为皇帝的行宫,乾隆、嘉庆、慈禧等帝后出巡,途经保定均在此驻跸。乾隆帝曾多次来这里并赋诗赞美莲池。

1920xx年,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亲书了“古莲花池”横匾,该名沿用至今。莲池园林以池为主体,临漪亭为中心,主要建筑有水东楼、藏书阁、藻咏厅、君子长生馆、响琴榭、高芬轩、寒绿轩及临漪、濯锦、洒然、不如、六幢、观澜等亭,宛虹桥、曲桥和元建白石桥等,构成'湖中有景,景中含诗'的优美画卷,使人领略到古典园林之美。

第7篇 广东广州莲花山导游词

各位团友,大家好!

前几天,我们在参观南越王墓、陈家祠等等许多广州古建筑时都见到不少红色的砂岩石块或石雕,今天我就要带大家去参观这些石材的出处——莲花山古采石场。

中华民族学会采石远远早于四大发明的出现。当年建造城墙、宫殿和皇室陵墓,都需要大量的条石,各地也就有自己的采石场。大家看到的那些巨大壮观的石条石块,都会赞叹不已,但相信没有太多人知道先人是如何采集这些石块的。所以今天我就带大家去开一开眼界。

莲花山目前有四大景区:石景区、莲花古洞景区、野营游乐区和文物古迹区。“莲花圣境”是广州市十大旅游美景和番禺八大旅游美景之一。其中石景区就是我们要看的主要内容:一座有2000年开采历史的古采石场。千百年来古代劳动人民凭一锤一钎将一座一座石山开采出来,经过自然风化造就无数悬崖峭壁、奇岩异洞,如:莲花岩、燕子岩、飞鹰岩、八仙岩、观音岩、莲花石、南天门、神仙桥、仙人榻、云梯、无底洞、莲花飞瀑等等。真是“人工无意夺天工”,千姿百态,雄伟壮观,非“叹为观止”四字可以形容,是国内最具旅游和科研价值的“人工丹霞”奇迹。这里更有模仿古代采石的现代采石场,让游人了解古人采石的技术。

据地质学家考证,莲花山石为红色砂砾岩,可作磨刀石,广州市内的“岭南第一楼”——镇海楼的楼基和西汉南越王墓墓室的巨型石板都是红砂岩,基本上可以证实都是从莲花山开采的。广东省内还有几处古采石场,以东莞和南海最为著名。东莞的采石场,在石碑附近,那里的石质为红色砂岩,岩体通斥,中间有沙砾。由于当年工匠分工、分地开采,留下了一间间石房子般的遗迹,所以那里又有个古名,叫“十八房”。另一个重要的采石场在南海西樵山上的石燕岩,因为采石采成洞后许多燕子住在那里而得名。

莲花山是由45座红色砂岩低山组成,其中有座麒麟峰,峰顶上有块圆形的巨大岩石,形状极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所以这里才得名为莲花山。莲花山上还耸立着一座莲花古塔,建于明代,是广东省保存最为完好的砖木结构塔。由当时的番禺人李惟风等人兴建,应该是一座风水塔,因为广东人相信许多大河大江口都必须有一座镇水宝塔才不会发生水害,不过它也一直起到航标的作用。

这座塔为八角形的楼阁式砖塔,红墙绿瓦,高近60米,外面看起来是9层,里面其实是11层,非常奇特。每层塔檐都为绿色的琉璃瓦和瓦当,屋檐角挂有风铃,风过即发出阵阵脆响。里面的通道极狭窄,只能容下一人通过,两人相遇时,其中一人要退到楼层的中厅避让。登临塔顶,可以看得很远,远眺漫漫珠江中的百舸争流和更远处的田园风光。这座塔由于雄踞珠江入海口处,是往来船只测定方位和指点航向的坐标,所以又有“省会华表”的美誉。它与广州市郊的琶洲塔、赤岗塔一起合称“珠江三支樯”。

莲花塔下有莲花城,有“广东长城”之称,它建于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面积约1万平方米,城建在山顶,俯瞰珠江航道,是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率兵在城内驻防,把它作为抗击英军的第二道防线(第一道在虎门),至今城墙仍保存良好,山脚下有宽达1万多平方米的岩洞,是林则徐当年的将帅府,里面已经修复如旧,可以看到兵营等遗址。

进入石景区,很快便感到惊险丛生,向右一转就是通往燕子岩的小径。小径都是建在悬崖峭壁之上,峭壁下就是深深的碧潭,这都是当年石匠们采空了石材留下的遗迹,后来雨水积蓄,确确实实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两股战抖,心底发寒。著名的燕子岩兀然而立的巨石大约有近40米高,上面居然有一双层小亭,有回廊连接山径。小亭周围都是悬崖峭壁,三四十米高,如刀削般,就像智力在幽幽的水潭里,实在是鬼斧神工,面前是两帘瀑布,潺潺而下。

燕子岩下,有石板小桥,迂回于悬崖峭壁和清潭之间。沿石径迤逦前行,左手就是莲花石,过茂林修竹,石洞石桥,可以看到著名的“百福图”。这里雕有一百个福字,难就难在这一百个福属于各种各样的字体,有篆体、隶书、楷书、行草、行楷等等,没有一个是重复的,可惜现在的字迹有些脱落,颜色斑驳,但仍然可以想象当年雕凿时的艰难。一路向前走,还会经过石梯、石廊、石桥、白莲池、浴仙池、观音岩,狮子岩等景区,许多石壁上都有历朝历代的题刻,各具特色,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

1994年.在古迹区削平了一个山头,耸立起一尊用260吨青铜铸成,高36.88米的望海观音,开辟了“观音圣境”。整个观音像外贴180两金箔,金光灿灿,耀人眼目,加上下面的石座莲花高4米,所以总高度达40.88米,耸立在莲花山顶,面向浩瀚的狮子洋,使航行在珠江的大小船舶多了一个航标。入夜,四周强烈灯光照耀下就像观音显圣一样,让夜航的船舶又多了一座灯塔。莲花山“望海观音”像是目前金箔铜像的世界之最。大型仿古建筑观音阁,内设大小观音一千座,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观音阁。广东以及香港、澳门的善男信女,都千里迢迢前来参拜,人潮络绎不绝,香火极旺。莲花山旅游区还在每年6~8月举办盛大的莲花节,展出上百个品种,数千缸莲花,是广州地区旅游传统大节庆活动之一。

第8篇 河北古莲花池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古莲花池,我是你们的导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古莲花池位于保定市区中心。与直隶总督署南北相遥。古莲花池正门坐南朝北,门前一对石狮雄踞左右,门楼歇山翘角、三门三楹,中门上方高悬民国初年大总统徐世昌手书的“古莲花池”大字横匾。

白莲花池原名雪香园,为元代汝南王张柔所建。始建于公元1227年,现总面积24000平方米,其中池塘面积790o平方米、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并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

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婆娑莲漪的池塘和繁茂荷花,明代称其“莲花池”。明朝后期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扩建。知府查志隆把莲池作为一面”水鉴”,并令增建一门上悬水鉴公署四字横匾,秉政应鉴之碧水苍天,以激人励己。清兴建莲池书院,乾 嘉时代成为莲池鼎盛时期,山、水、楼、台、亭、堂、庑、榭参差错落,组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称。

莲池藏石刻可谓一大景观。仅北塘北侧的碑刻长廊,就长达33米,嵌有三段82方碑刻。有唐、宋、元、明、清各代以至民国年间及解放后书法名家书写的碑刻l40余通,成为莲池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莲池这座古老的园林,融南北园林艺术风格于一体,博得了园林专家和文物专家的赞赏。目前,莲池复原十二景及周边历史街区改造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莲池将以更加迷人的秀丽风光喜迎四面八方游客。

好,游客朋友们,古莲花池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莲花导游词(精选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