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苏联红军烈士公园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参观的这座公园原名满洲里公园,始建于二十世纪初,原为市民休息、娱乐的场所。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解放了满洲里,满洲里人民为了纪念在战斗中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在公园内修建了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和红军烈士公墓,将公园命名为苏联红军烈士公园。
它见证了从中共创立及早期发展到抗日战争胜利期间中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首先我们参观的是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它位于公园正中,高17.19米,顶端装饰着一个巨大的铜制五角星。
整个塔身由凿磨平整的花岗岩筑成,底座三面簇堆着铁青色碎石,更增添了几分肃穆的气氛。塔身正中一块方石上用俄文刻着“光荣永远属于为苏联荣誉与胜利而牺牲的英雄们”。
在其上端镶嵌着一面高擎旗帜前进的红军形象的浮雕。塔身后面刻着“此处埋葬着为苏联的荣誉而英勇牺牲的烈士”。
塔身左右两侧镶嵌着苏联红军英勇作战的浮雕和以少校托洛波夫为首的56名各级军官和战士的名字。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烈士公墓,它位于公园西南侧,公墓内立有两米高的墓碑和四组铜板覆盖的烈士墓。
墓碑正面镌刻着“此处安葬着对日本帝国主义作战中牺牲的英雄,祖国永远不忘你们的功勋。”碑后刻着“于1945年8月9日至19日红军与日军作战阵殁勇士纪念碑。
”四组烈士墓的铜板上分别刻有烈士的名字。现在每到重大节日和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纪念日,除了当地的居民外,还有许多苏联老红军和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烈士的亲人们来到这里,献上一束束鲜花和一个个花环,寄托自己的哀思,表达对为世界和平而牺牲的烈士的敬意。
第2篇 重走红军路体验爱民情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现在我们就要到达侗族文化中心—黎平。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红军长征及在黎平的情况。
1930年至1931年9月,中央红军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人民一起,连续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第一、二、三、四次军事“围剿”,胜利地保卫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到第五次反“围剿”时,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不顾敌强我弱的客观事实,抛弃了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指挥红军采用冒险主义的“集中对集中、堡垒对堡垒”,实行“正规战”、“阵地战”。他们不顾敌人在装备上、人数上大大优于红军的实际情况,与敌人拼消耗,使红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使红军善打运动战、游击战的特长无法发挥,使红军越打越少,根据地越打越小。最后红军主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
1934年10月18日,这是中国工农红军史上,中国革命史上难忘的一天!这天,中央红军分别从江西省的瑞金、会昌、兴国、宁都、福建省汀州等地出发。毛泽东带领中央三队从江西于都出发,迈开了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
中央红军长征开始时,王明“左”倾路线领导者计划要到湘西建立新的根据地。在长征中,他们又实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采取“甬道掩护”、“大搬家”式的夺路突围方式,抬着笨重的机器和坛坛罐罐每天只能行走一二十华里,使红军在蒋介石的围堵中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至1934年12月初突破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湘江封锁线时,红军兵力损失三分之二,已由长征出发时的86859人(1934年10月8日红一方面军花名册),民族风情,在到达湖南、贵州边境时,减少到3万余人。
此时,蒋介石已完全知道中央红军转移的意图与转移的路线,遂在红军北去湘西路途上调集了14个师共约16万多人的兵力,布成一个大口袋等待红军。在中央红军的背后,尾追红军的桂军2个师约6万人也紧跟到通道以南的湘桂边界。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国工农红军到底往何处去?中国革命将如何开展?是继续按照“左”倾领导所坚持的要中央红军北上湘西去会合红二、六军团,让苦战两个月、战斗力与战斗人员异常削弱的红军,去与五六倍于己的优势敌军硬拼,还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符合实际情况的行动方针,这是关系到红军队伍和革命的生死决策。“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这革命的紧急关头,毛泽东再次显示出力挽狂澜的勇气和智慧。毛泽东向中央政治局建议红军放弃去湘西的计划,改为向敌人防守力量较弱的贵州进军,并争取主动创造战机,打几个胜仗,使苦战两月跋涉千里的红军部队能稍事休整。毛泽东的这个建议既大胆而又稳妥,体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得到周恩来、朱德及王稼祥、张闻天等多数同志的支持。毛泽东的主张如风雨夜中的一座灯塔,给红军指明了方向,也得到了广大干部的拥护,使人们重新拿起实事求是的思想武器。红军按照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改变前进方向,不去湘西,而调头西进贵州,进入苗岭山脉。
1934年初冬,中国工农红军进入贵州。黔东南有汉、苗、侗等30多个民族,位于云贵高原的东南部,大部分地区海拔500至1000米,山川纵横,地形复杂,交通闭塞。当时人口有80余万人。统治贵州的地方军阀只为中饱私囊,使地方经济凋敝。此时贵州的军阀王家烈任国民党第二十五军军长兼贵州省主席,主持贵州军政。他与蒋介石及其他军阀矛盾重重,时常兵戎相见。
蒋介石与贵州军阀的矛盾及贵州军阀间派系的矛盾,大大削弱了他们在贵州的统治力量,也大削弱了他们的防堵红军入黔的力量。
当中央红军突破蒋介石设防的第四道封锁线,进到湘黔边时,蒋介石曾决定以其行营参谋长贺国光为主任,率参谋团进驻重庆,统帅川黔各军阀部队堵截红军,并直接电令王家烈部到黔东南防堵红军进入贵州。王家烈因此于11月上旬在贵阳召集二十五军和贵州省政府高级官员开会,商讨如何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对红军进行防堵。会议决定,乌江以北的防备由侯之担负责;犹国才部开到乌江以南,负责东路的左翼防务;王家烈所部担任乌江以南东路的右翼防务。
王家烈的计划虽然如此,但当时能指挥得动的只有何知重、柏辉章的2个师15个团,外加侯之担的4个团和犹国才勉强同意抽出的2个团,共计21个团的兵力,而王家烈15个团的大部又被红军二、六军团牵制在铜仁一带,犹国才另有打算,迟迟不肯派兵。直到12月中旬,中央红军打到贵州边境时,黔东南的黎平、从江、锦屏、天柱等几个县,才只有黔军2个团又2个营以及一些“民团”防守。这当然不堪红军一击,更不可能阻挡中央红军进入贵州。
1934年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红军由湖南通道县陆续进入贵州黎平县境。
第3篇 遵义红军山导游词
遵义红军山导游词篇一
红军烈士陵园建立以后,一方面红军的好处深深铭记在群众心中,另一方面有成千上万的人民扶老携幼,自发前往瞻仰,每年陵园接待游客均在25万人次以上。甚至来自省城和首都大专院校工作、实习或参观的学生,也都到这里举行纪念活动,邀请当地健在的老红军讲述当年长征的故事。这些盛况。使整个陵园自然形成了教育青少年和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红军优良传统,继往开来,振兴中华的大课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遵义被列入全国二十四个革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继后又被列为全国七十三个中等城市之一。自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建园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杨尚昆、伍修权、薄一波,以及中央一些部、办、委的负责同志来遵视察工作时,都曾前往红军烈士陵园凭吊瞻仰。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还在陵园中心亲手栽下了纪念树。其他一些省、市、自治区的人大、政协、顾委参观团,以及全国知名人士等也都登上陵园,瞻仰、缅怀革命先烈。就连不少来遵的外国朋友,也都要去陵园进行参观。
遵义红军山又叫遵义红军烈士陵园,于凤凰山麓、湘江河畔,占地103亩,陵园与“遵义会议会址”和“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等纪念体系隔江相对,彼此辉映,不过遵义人都叫红军山。步出会址,路过扬柳街一侧的红军总政治部驻地,一座郁郁葱葱的山岗便是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人们尊称为“红军山”。 遵义红军山纪念碑位于遵义市小龙山上,陵园正面碑正面是邓小平同志手书的竖写“红军烈士永垂不 朽”八个金色大字。碑后是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墓。为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时兴建的一座别具特色的纪念碑。拾级而上,只见满山青松翠柏,一座巨大的红砂石墓茔掩映在万绿丛中,里面安葬着红三军团参谋长邓平同志的骨灰。山上还有一座青石圆坟,坟前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红军坟”三个大字。里面葬着一位当年为遵义人民治病而惨遭反动派杀害的红军卫生员 。
1935年,红军长征到遵义时,驻城郊桑木垭的前哨连有一位不满二十岁的卫生员。他既有一套成熟医术,又有赤胆忠心的医德。恰逢当地流行伤寒病,群众因病死亡人数不断攀升。有鉴于此,卫生员在战友们忙于打土豪、给劳苦群众分粮分物时,不分昼夜、风雨无阻地走村串巷,给老百姓看病、送药、打针。由于医德好、医术高,经卫生员诊治的病人无不手到病除。这一消息很快风传开去,周围数十里的农民纷纷前往求医、讨药,一时间把他忙得不亦乐乎。
某日傍晚,一名约12岁的小孩哭着跑来哀求,请他到远离驻地十多里的地方为其病重的父母看病。看着满脸泪水的小孩,卫生员感到心里有根弦被深深地触动了。他不顾数天来的疲劳,冒着小雨、踏着泥泞到达患者家中,连夜给王大爷、王大娘服药、打针,直到天明时患者脱险后才返回驻地。 回到驻地后,卫生员却发现营地内已是人去楼空。原来就在他为患者治病的夜里,连队接到命令连夜赶路去别处执行任务 了。由于卫生员迟迟未归,连长便写了一张字条托房东转交给他,字条上写道:“小洪,部队要执行紧急任务,不能等你,你回来后,立即向桐梓方向赶来。”见到连长的指示,卫生员立即向连队出发的方向急追而去,没想到临走时却被前来感恩的群众簇拥着,这送鸡蛋,那送米粑,十分难舍。就在这时,敌人闻讯而至,不幸落入敌人手中的卫生员被枪杀于桑木垭场口。老百姓为了报答他生前为民除病的恩情,将其尸体就地安埋在路旁。因不知其籍贯和名字,群众只得称之为“红军坟”。后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原校长钟有煌同志证实,卫生员名叫龙思泉,是红军三军团五师十三团二营的优秀卫生员。
遵义红军山导游词篇二
大家好,是中国革命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山上还有一座青石圆坟、政策,也使得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了深渊的纪念意义,在这幢楼的后面还有一翠柏环绕的幽静雅致的花园,这个房间呈长方形,在我们头顶上方“遵义会议会址”这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取消了博古,坟前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红军坟”三个大字。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的这间小客厅,是中国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遵义也就成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楼台曲折。
确立了。这座郁郁葱葱的山岗便是遵义红军烈士陵园,是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点,对博古,它们显得多么苍劲奋力,可以看到满山青松翠柏。提到贵州提到遵义,现在我们已经来到遵义会址的门口了,或许您并不了解,大家反思过去,给中国的革命史中留下了重要的一笔,但若是提到遵义会议,仍保留了当时的风貌。
各位团友,面积为27平方米,想必不用我多说,也就不会有中国解放全中国的伟大胜利、李德等人在军事上指挥的严重错误进行批判,楼顶雕刻花木虫鱼、方针版本一
大家现在位于小龙山上的红军山纪念碑。整个建筑总面积为620.18平方米、李德等人的军事指挥权,有雕木走廊环绕、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了自己的路线,就是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遵义,纪念碑是为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而兴建的,是由所书写,所以,一座巨大的红砂石墓茔掩映在万绿丛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很荣幸今天能由我陪伴各位参观历史文化名称遵义的标志性人文景观——遵义会议会址。这次会议是在红军最危急的时刻所召开的、周恩来等人的军事领导地位,请各位抬头看
陵园西边的“青松堂”里,上面封土.19米、红军坟,宽0,厚0,威震环宇的精神,顶部宽2米见方,头像用紫色花岗石雕凿而成.83米,西北侧是女红军形象.03米,有一座红军卫生员墓。碑的顶端是5米高的镰刀锤子标志。坟四周以青砂石砌成墓裙,象征着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在邓萍墓的右后侧,离地面2米的大圆环,标志表层是氮化钛合金片呈鱼鳞状结构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安放着几十位无名红军烈士的骨灰盒、“四渡赤水”,背面阴刻楷书《红军坟简介》、“遵义人民迎红军”,塑像墓座上刻有简单的文字说明,是“邓萍烈士之墓”。距会址约1千米。纪念碑的北面小山坡上。
第4篇 四川导游口试导游词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词
各位来宾,热烈欢迎各位来碑园参观。人们穿行在'九黄公路'上,不管是去九寨沟和黄龙旅游,还是因公因事路过,都会在松潘川主寺这个四路交汇的集镇上看到东方一座耸立山顶的金碑。人们相告说:那就是红军长征纪念总碑。也许还因此讲起当年红军长征的英雄故事。但是,真正走进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参观园中记述长征史实的艺术群雕所展现的老一代革命先辈的艰苦卓绝、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带给我们心灵的感受和精神上的收获,那就绝不是远眺一下金碑所能达到的。
气势磅礴的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是一个把日山草地的自然风貌,同现代雕塑和建筑艺术巧妙地融汇为一个整体的纪念性艺术杰作。红军长征纪念碑不仅有耸立于元宝山顶?'团结胜利'主碑,还有一座由群雕、浮雕、亭台、馆舍、湖泊组成的碑园,以大量文字和形象的手段,向人们展示出长征——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革命史诗,使每位参观者无不受到心灵的震撼和积极的启示。1991年,四川省政府公布碑园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又确定为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人们归纳碑园的景观为八景:黎明火种、断壁浮雕、三军铜像、英雄群雕、翠湖红柳、金秋兰亭、金碑夕照、火矩碑文。
现在,请随我依次参观。
展现在人们面前的碑园大门简洁、庄严,门墙正面的园名是邓小平同志的亲笔。用黑花岗石镌刻的《碑志》,以390个字的精炼文字,热情而又如实地讲述了红军长征的伟业丰功和在这里建碑的意义,书法秀劲,雕刻精细,值得一读。
前面叫'种子广场'。广场中心的雕塑名为'黎明火种',是碑园的'序曲'。这座雕塑将直径的公分的亚金铜球,放置在三块黑色巨石交替组成的'火山'下,比喻在风雨如磐的旧中国,深受三座大山重压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一切进步势力,就象生机勃勃的种子,要破土而出,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中国。'黎明火种'象征地表现了红军产生的时代背景。
这里是碑园陈列馆,面积约700平方米,包括陈列室、接待室、过厅、办公用房等。陈列室面积140多平方米,呈八边形,规模小巧却很精致。陈列品突出'碑'的特点,用匾额和图片展示长征主题的文物和掌故。精而不杂,别具一格。请看门厅的墙上悬挂的10块楠木匾额,镌刻的是中央领导人和红军老前辈为碑园写的题词,这是碑园独有的馆藏墨宝。跨进陈列室,迎面是长征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3位杰出领导人的照片、毛泽东主席书写的著名七律诗《长征》。两侧的6面墙上,依次悬挂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和近40幅图片,展示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25军长征时的出发地,途中经过的重大险阻,召开的重要会议,进行激烈战斗的地方,最后到达的目的地,以及新中国建立以后,在这些地方修建的纪念碑和纪念设施。我们顺着这个方向看下去,就象沿着长征路,重温中国革命历程中最艰苦的一段历史,相信会得到巨大的激励和有益的启迪。
陈列馆中这只企鹅标本,是红军老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原副司令员杨国宇去南极考察带来的两只标本之一(另一只在仪陇朱德故居纪念馆)。我想,远赴南极考察可算是新时期的一次'长征',标本陈放在这里确实很有意义。
陈列馆后面是24亩水面的翠湖,翠湖依山傍水,秀丽天成。而且水源充沛、四季不枯。湖畔松柏常青,临岷江一面可见沿江岸的红柳白杨,迎风摇曳,生意盎然,很是好看。可是,我们今天不去游湖,还是过栈桥,上山坡台阶去参观碑园雕塑吧。
这是'断壁浮雕'。它由一块单面浮雕和一块双面浮雕组成,高3米,长度分别为9米和9.6米。在两块灰白色的花岗石上,雕塑家用写实的手法,塑造了50个形象逼真的人物,生动地再现了红军被迫作战略转移,出发长征时,同生死与共的苏区父老乡亲深情相别的情景。
请注意,这座双面浮雕为什么从中断开呢?
有意断开是雕塑家别具匠心的创造。断开的设计,加重了当年红军离开苏区的被迫气氛,增强了苏区送别时战士和乡亲间依依不舍的鱼水深情的表达。结合浮雕上的图案,那挥泪忍痛、万千叮咛,以及相互的劝勉和祝福,跃然入目。
一个断口,似乎说从此一别,咫尺天涯;而两边殷殷挥别的眼神,却显现出对革命事业无比的坚毅和坚定的信心。我们在被浮雕的形象深深感动之际,不能不叹服这种艺术创作手法的巨大魅力。
请看两块浮雕之间的'三军铜像'。三个红军战士,象征红军长征的一、二、四三个方面军。他们好似刚从断壁浮雕上走出来的红军代表,背向而立、表情刚毅而信心百倍,正挥手向苏区人民作别。三军铜像与断壁浮雕相互结合成一个整体意境,名称?'告别苏区'。
离开'告别苏区'雕塑,我们就去参观反映红军走上万里征途的'艰苦历程'大型群雕。
远看这座群雕,整体象一面迎风招展的红旗,又象一骑昂首飞驰的骏马。深刻体现中国工农红军的崇高理想和革命精神。
'艰苦历程'群雕所刻画的人物、故事分为9组:
第一组'开路先峰'。由一名威武的红军战士和刚强的藏族向导组成,走在队伍最前面。他们是长征中无数尖刀部队和侦察英雄的代表,军民并肩,顶风踏浪,斩关夺隘,为部队打开北上抗日之路。凝视这组雕像,仿佛听见攻克娄山关的枪声,看到飞夺泸定桥的峰火,还有许多粉碎敌人围追堵截的英雄故事,都不断在脑海里涌现出来。
第二组'勇往直前'。两名年龄不同的红军战士手握钢枪,凝视前方的眼神和前倾的身形表现出坚定、沉着,一往无前,他们是无数浴血征战的红军英雄的缩影。
西侧,由艰难跋涉的3名红军战士组成的雕塑是第三组,叫'团结北上'。你看,他们长途行军,连续作战,一身征尘,满脸硝烟。然而共同的革命理想革命目标,使他们满怀必胜的信念,坚定团结就是力量的信心,紧跟党中央、携手共进、北上抗日。3名战士代表着红军三个方面军并肩北上,不断奏响团结胜利的凯歌。
第四组在东侧,叫'山间小憩'。表现战斗间隙,红军战士稍事休息的生动情景。年长的战士坐下吸烟,年轻一点的战士正利用这短短的休息时间,在山崖上刻出一条标语:'红军万岁'。既表达出红军的坚定信念,又表现了红军出色的政治工作。看那斜倚石壁的指挥员、凝神静思,似乎在考虑着下一步的计划。百洞前一对青年红军,喁喁谈着他们的理想、战斗和美好的明天。这组展示长征战士生活中相对宁静的一幕,多么真实,多么令人感动!
这一组由一位怀抱婴儿的骑马女战士和一个正送上酥油茶的藏族姑娘组成的雕塑叫'草地情深'。在枪林弹雨和征途上,一个红军的后代诞生了,然而父辈正浴血前进,妈妈也时刻面对着死亡威胁。眼前,巍巍雪山,茫茫草地,朔风凛冽,饥寒交迫,人马断粮,奶水枯竭,孩子怎能生存?妈妈的心在流血。忽然,一顶帐蓬在地平线上出现,一位美丽健壮的藏族姑娘跑来了,她迎接红军来到草地,为红军送来热腾腾的、香喷喷的奶茶。红军得到了藏族人民的理解和帮助,红军的后代得到了生的希望。藏汉团结干革命,草地情深似海洋。
第六组是'征途葬礼'。要奋斗就会有牺牲,长征的胜利是多少优秀的红军战士流血牺牲换来的。红军长征由最初的尤多万人,到胜利会师时只剩下3万多人。可以想见征途之艰险、壮烈达到何等严重的程度。一路上红军战士不仅与敌人斗,还要与天斗,与地斗,与饥饿病痛斗。尤其是在日山草地的那段历程,高海拔的地势,极为恶劣的自然条件,处处隐藏着吃人的雪崩、陷人的沼泽。远离人烟,缺衣断粮,被迫吃草根,煮皮带,尝尽了人间难以想象的困苦。许多同志身体极度衰弱,病残交加,睡下去就不再醒来,坐下来就再不起去。这里用一名手捧鲜花的彝族战士在墓前悼念牺牲的红军战友的雕塑,表现了震撼心灵的悲痛场面。你看他眼含热泪,跪在墓前正垂头泣别。墓前没有石碑、没有碑铭,只有青山埋忠骨。我们的革命先辈有的这样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却至今不出埋骨何处,这组雕塑就作为后人对他们深情纪念的表达吧!
前面这一组是'前仆后继',表现红军战士坚毅勇敢,一往无前的精神。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决不停止北上抗日的步伐。
这一座独立凝思的红军指挥员雕塑的名称叫'回顾思考'。他那高大威武的身躯,深沉睿智的眼神,正穿过历史的烟云,遥望走过的千山万水,心中涌现出血染的漫漫征程,无数牺牲的战友,难忘的沿途乡亲情……。他在思索什么!啊,他似乎在说:'让历史作证,长征的胜利是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百折不挠,必将取得最后胜利,而我们作为长征胜利的幸存者,一定要继承先烈遗志,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朋友们,这位红军指挥员的思绪,带给我们这些后来人的启迪该是什么呢?不用我多说,我想这也是雕塑取名'回顾思考'的深一层涵义吧。
最后一组雕塑叫'英灵会聚',就在群雕的顶端,彩云中一个个若隐的红军头像,让人神思遐想。它象征红军先烈英灵长存九霄,与日月同辉。也象征着先烈精神不死,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命运,激励着活着的人们'不要忘记过去',努力建设美好的未来。
大型群雕的参观到此告一段落,让我们登上石阶山道,走过红柱蓝亭,去瞻仰金碑。
红军长征团结胜利纪念碑,以冲霄凌云之势,矗立于海拔3100多米的元宝山顶,总高度41.3米。碑身高为26.5米,为三角立柱体造型,钢筋水泥结构,优质仿金材料——亚金铜贴面。每面上方镶嵌一颗搪瓷红五角星,象征三大主力红军坚强团结。碑顶的红军战士铜像高14.8米,一手举枪,一手握花,双手高举成'v'字形,象征欢呼长征胜利。碑下是2.5米高的汉白玉基座,象征雪山。碑基地面辅设绿色水磨石,象征草地。总体寓意'雪山草地树金碑'。
面对这座光采夺目的'团结胜利纪念碑',仰望碑顶的红军战士铜像,身披羊皮背心,迎风挺立,目光炯炯,英勇刚毅,豪情万丈,不禁令人肃然起敬,从心底喊出一句'红军万岁'!
这座金碑在每个晴天的下午6点前后,受阳光斜照,亚金铜的碑体金光四射,通体闪耀,时而在四周还映射出五彩的虹影,极为壮观。人们称之为'金碑夕照'。
金碑后面这座形似火炬的人造花岗石碑,叫'火炬碑文'。象征革命火炬的巨石上面,镌刻着毛泽东主席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说的三句话:'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言简意深,是对红军长征历史意义最好的概括。碑园以此作为整个碑园的'结束语',也是对修建这座碑园的重大意义的表述,更是希望所有参观者在结束参观之后能认同这个历史的结论,从而受到更多的启发和教育。
我们现在走上了后寺。这里是黄龙洞,这个洞也叫佛爷洞,三佛洞,寻真洞。请大家慢慢下到洞里,有带手电筒的吗?请走前面。这个洞也就是一般的溶洞。溶洞里面形成的主要有石笋、石钟乳,也是由于水的作用形成各式的钙华沉积,但与露天岩溶的差别很大。看见这三尊被碳酸钙沉淀物覆盖的雕塑吗?这就是三佛像,中间的那一尊就是黄龙。古人有诗说:'石床与古佛,构造知何年?天浆滴出石钟乳,洞底应有龙潜渊'。这洞里的水最后在百里之外的松潘县岷江乡观音岩鱼洞口流出,而且还产一种头上有红星的鱼,据说是当年专供黄龙食用的。
现在我们返回地面。'洞中方一日,地上已千年',再不出去您可能不认得一切了。
大家可以去看看后寺。看门上的匾额:正看是什么:'黄龙古寺',右看:'飞阁流丹',左看:'山空水碧'。其实这一匾额启示我们一个道理:无论什么景观,您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都有不同的色彩和形状,都有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凡事都要多方面了解,不能大而化之。否则,就象一首打油诗所说的:远看大石头,近看石头大,石头果然大,果然大石头。除了石头,什么也没看出来。
现在出寺到寺后去看五彩池群。'飞来玉璋叠茏葱,雪岭晶寒峙碧空。谷口云霞香绚烂,溢水彩池信玲珑。天开图画芳池里,水漾琉璃夕照红。层层仙池参芳艳,镇海玉池精华中。'写这首诗的人早已魂归天外,也没留下名字,但是他却眼光独到地描绘出五彩池的绝妙景观。
这里海拔3522至3569米,形成有400多个彩池,面积达1056平方米。请大家一直保持深呼吸。
看见池中的百塔和石碑了么?相传唐代开国元勋程咬金的孙儿夫妇,也就是程世昌夫妇,在这里修炼,羽化后葬在池边,日积月累,钙华沉积掩盖了碑和塔。唐朝至今有千多年,那么千年的钙华这么高,黄龙的岁数有多大?清末有个叫祈鼎求的诗人写了一首诗,前几句说:'君不见,程生访道居此间,洞中七日证仙缘,渴饮玉泉食石髓,夫妻羽化上池?'好了。如果有力气的朋友愿意,可以跟我去'喊泉'看看,不愿走的可以在这里照像休息,等会儿回来的人给你们谈谈观感。
这是'喊泉'。大家轻点。一齐来大喊一声'达美溪修'。看,泉水出来了。'达美溪修'是赐圣水的意思。其实这是声场不同引起的现象。距地表一定的高处的水同一定的地面空气压强处于相持平衡状态时,水不流动,当喊叫声使空气震动,压强超过一定限度时,地下水就被压迫而出。
传说,黄龙真人在这里修炼时,附近三寨十八堡山民生了一种怪疮,夏天一到更是蛆涌脓流,痛不欲生。黄龙就叫义女达美去拯救山民。达美目睹惨景,忍不住热泪奔涌,乡民们就捧泪点疮,全都好了。后来达美就摘了一只眼放在这里让人们喊她的名字来祈水。少了一只眼的达美也就化为玉翠山。大家看,那就是黄龙睡美人,达美变的。
现在我们又回到后寺,让我们来想想上山前的几个问题。请大家深呼吸。为什么?大家知道当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达到11104个/立方厘米时,人们的学习、工作效率可以成倍提高,免疫力得以增强,这里的负离子浓度为18400个/立方厘米,比大连海滨还高三倍。所以我刚才叫大家深呼吸。
现在我们来谈谈黄龙形成的时间。
相传玉皇大帝的七仙女下凡不归,玉帝大怒,派天兵天将捉拿,七仙女就骑马往这沟里跑,天兵天马乱踏在沟里就铸成了彩池。
还有一个传说是黄龙真人的弟子磨豆腐,因贪玩忘记锅中煮沸了的豆浆,豆浆溢出来顺沟而下,变成彩池和金沙滩。
传说毕竟是传说,那么黄龙究竟形成于何时呢?大家猜猜,1万年,不对,10万年,太多。我们现在站的脚下是一条完整的第四纪古冰川底碛。大约距今3万年前,当冰川退缩后,地下泉水开始重新塑造这一古冰川遗迹——底碛,让它披上五彩缤纷的外衣,科学上称为'冰川型钙华'。具体说来是这样一个演变过程,冰川退缩后,森林茂密地生长起来,那时松、柳丛生,根系交错。这时上游,也就是我们站的这地方往上一带浅层中富含重碳酸钙的潜水出露地层后,呈片状流撒向整个沟床,在那些杉树、柳树和其它树中穿行。因为气温、水温、潜水承压力等多种因素条件的骤然变化,水中富含的碳酸盐纷纷析出着于这些冰川底碛横七竖八的断枝残根上,慢慢就形成一个个彩池。由于地貌的凸凹不平,加之树根的盘曲,枯枝、败叶、石块、局部阻塞和受热不均,使水的蒸发量速度不一,造成钙华堆砌上差异很大,塑造出千姿百态的彩池和滩流。
那么谁知道彩池为什么色凋不一呢?是光线吗还是矿物质?都有原因。科学考证,首先是硬水型钙华池透明度高的基础,再加上大气辐射损失小(空气洁净),使池中水体颜色又有蓝色的基调。在这个基调上,影响人们对湖泊色彩的感知,因此有什么?大家仔细看,是不是有树叶的色彩——橙黄、红色、橙红。水底有什么?附生藻类的淡黄、黄褐色、绿色,流水附近岩石中所含钙、镁、硫、磷、钡、锶、铁、钛等多种矿物质,而矿物质有其独特颜色,使池底呈现出颜色。我们读中学时老师说水是什么?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所以水的颜色都是外界因素造成的。而且黄龙彩池的水很少超过两米深,如果池底的钙华在沉积中混入了粘土、有机质及金属离子,就便钙华的色彩向棕黄、黄色或者灰黑色变化。底色一固定又加上钙离子富于吸收蓝、绿光,当然水的颜色就更丰富了。所以有诗人写诗说:'山溪澎湃欲渲天,流入池中色色鲜。漾出丹青谁点缀,滴来苍翠更芳妍。'
好了,游程将尽,让我们一齐高歌下山。还记得上山时我说的一句四川话吗?'上山脚杆软。'现在你可体会到下山的滋味了:'下山打闪闪'。就是这脚好象支不起力似的。可你一想到您又游览了一处世界自然遗产,你就会非常非常高兴的。
在游程结束的时候,请大家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不久的将来黄龙可能会架设索道,到那时欢迎您再来与黄龙相会,因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4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