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武夷宫的导游词
这个建筑物就是武夷宫。武夷宫又名会仙观、冲佑观、万年宫,是万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胜地之一。据《武夷山志》记载:武夷宫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5年),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宫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武夷宫初建时,并不在今址上,而是筑屋于九曲溪一曲的洲渚上,称天宝殿。到了南唐保大二年(944年),元宗李景为其弟李良佐辞荣入道,才移建今址,名会仙观。
会仙观建成后,历代笃信仙家的封建统治者,都不惜花费重金,多次修葺,扩建宫殿。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增修屋宇达三百多间,建筑面积达数百亩。宋绍圣二年(1095年),宋哲宗降旨大建宫殿,改名冲估观。南宋词人辛弃疾,诗人陆游,著名理学家朱熹、刘子等都曾任过冲佑观提举(相当于现在武夷山景区管委会主任一职)。元泰定五年(1328年),改观为宫,称万年宫。明正统四年(1439年),观毁于兵。天顺、成化年间(1457-1487年),虽经官府多次拔款修葺,都未能恢复旧观。嘉靖四年(1525年),观又遭火焚,次年修复。到清末,又加倡修,即为武夷宫。年代悠久的武夷宫,虽历代都曾加以修葺,但经不住数次火焚和兵,后仅遗留下几间空房和断垣残壁。80年代末,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武夷宫主殿已重新修复。
修复后的武夷宫,现已辟为朱熹纪念馆。馆内主要展出朱熹及闽学著名人物蔡元定、游九言、刘仑、黄干、真德秀等生平事迹。大门匾额上朱熹纪念馆这五个醒目大字,是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方毅同志视察武夷山进留下的墨宝。庭院中的这两棵桂树,相传是朱熹亲手所植,已有八九百年的岁龄。 各位朋友,武夷宫景区的游览到此结束。下一站天游峰景区。
第2篇 福建武夷山武夷宫导游词
[导游内容]宋街武夷山历史文物陈列馆三清殿刘公神道碑徐霞客塑像大王峰幔亭峰换骨岩三姑石武夷宫(朱熹纪念馆)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莅临宋街东面入口处。这条百余米的仿宋古街,具有浓厚的宋代江南建筑风格。街道两旁店铺林立,繁华如梦,酒旗倌风,古韵犹存。神经宋街有大小店铺几十家,主要销售饮誉内外的武夷岩茶、蛇制品、旅游工艺品。此外,还有酒铺、茶观,客人随到随饮,十分方便。古老的闽越文化宋街上展现着她那迷人的风采,使她成为向中外游客展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长廊。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位于宋街入口处的武夷山历史文物陈列馆。这里陈列展出武夷山市博物馆部分收藏文物。主要有武夷山历代名人塑像和形象地介绍武夷山先民如何治理、开辟武夷胜境的实物、模型及图片等。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实物就是1973年9月取自武夷山观音岩洞内的武夷山一号船棺。这个模型就是古汉城遗址模型。
经碳14测定,武夷山一号船棺距今已有3800多年,相当于夏代的晚期。武夷山架壑船棺的遗存,为研究福建省行秦历史和探讨古越族文化,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城村古汉城遗址,位于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村西南一公里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村古汉城遗座落在起伏的丘陵山地上,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860米,东西宽550米,总面积48万平方米。崇阳溪环绕城的东、西、北三面。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城墙沿山势夯土建筑,残高4-8米,东西城垣共保留三处豁口通道,为当年的城门。城外挖有护城壕。经发掘,城内分布着殿宇、楼阙、营房住宅、治铁、制陶和墓葬等遗址多处。建筑坐北朝南、左右对称,布局严谨,与当时平原地区的城市布局截然不同,是江南独树一帜的干栏式建筑。古城排水系统,利用自然山坡和沟谷建成,实行雨水、污水分流,规划十分合理自然,令人称奇。城村汉城,究竟是闽越王余善的行宫,还是汉武帝平定闽越后设立的一个军事城堡,它是怎样兴起衰落,还有待考证。
步出文物陈列馆,沿宋街前行,前面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就是三清殿。三清殿是我国道教宫观的主要殿堂,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于隆庆元年(1567年)冬应召北上时,曾在殿中墙上题诗一首: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虏复征蛮。他年觅取封候印,愿向君王换此山。
出三清殿,前行百余米,前面这座洁白如玉的徐霞客塑像,就是1996年武夷山市为纪念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首次入闽考察武夷山380周年而建造的。1616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徐霞客,头戴母亲亲手缝制的云游冠,从家乡江苏江阴县(现为江阴市)出发,穿浙江、过江西,首次踏上了入闽的艰辛道路,对武夷山进行为期三天的考察活动。就中这短短的三天时间里,他几乎踏遍了武夷山的山山水水,写下了不朽名篇《游武夷山日记》,精确地记载了武夷的三十六峰,九十九岩的排列和九曲溪的发源流向,记载了峰峦崖谷和洞穴溪潭的位置,出色地描绘了神厅秀丽的武夷山水。
徐霞客塑像后面的这座山峰就是大王峰。现在我们沿徐霞客入山处牌坊开始向上攀登。大王峰,又名天柱峰、纱帽岩,因山形如宦者纱帽,独具王者威严而得名。在武夷三十六峰中,向有仙壑王之称。大王峰海拔526.8米,四面陡峭,攀登较困难,是武夷山三大险径之一。当年徐霞客登大王峰时,日已西薄,下山寻路不得,竞以手悬棘,乱附而下,险些青山埋忠骨。如今登峰的道路经过整修后,已是有惊无险。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离峰顶还有一半路程,请大家继续努力。前面这块巨石是张仙岩,相传是汉代张垓坐化之处。从这里再登一梯,过小石门,大家看到的这口宽七尺,深三尺的水池,名为天池,池水极为清沏,虽旱不竭。池上石泉为寒碧泉,池侧为宋羽士林文能结庐处。从这里再上一梯,大家可以看到一块平地,平地上有升真观遗址。从观左拾级而上,大家看到的这一块平地,则为通天台。再往上登数十步,便到了大王峰顶。峰巅有一罅,宽约一米多,下窥黝黑,投以石,声殷殷如雷,片刻方息。相传这就是宋代屡遣使者投送金龙玉筒的地方,故名投龙洞。峰顶古树参天,积叶遍地,极为平旷。从峰巅俯瞰群峰碧水,江山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请大家顺我手指的方向看,横欹在大王峰北侧,其麓相连,高不及大王峰的这座山峰就是幔亭峰。登帽亭峰的道路有二条,一是由大王峰升真洞旁上去,一是由换骨岩右侧直上。幔亭峰顶,地势平坦,有一片巨石,状如香鼎,叫做宴仙坛。据宋祝穆《武夷山记》载:秦始皇二年八月十五日,武夷君与皇太姥、魏王子骞等古三仙人,在幔亭峰顶张幔为亭,结彩为屋数百间,大宴乡人,应召而来的男女二千多人循虹桥鱼贯而上,到了峰顶,幔亭、彩屋铺着红云茵、紫霞褥,金宇氤氲;鼓乐齐鸣,歌声嘹亮,席间食品全非人世间所有。歌师彭令昭高唱《人间可哀之曲》。随着歌声一停,空中隐约传来环佩车马声。仙人消失了,乡人随之下山。忽然间暴风骤雨走红桥,峰顶顿时空无一物,只剩丹崖翠壁依旧。幔亭之名即由此而来。镌刻在幔亭峰乐壁的幔亭二字,大四方丈,为明吴思学所书。石刻下方有一块巨石,浑然方正,上大下小,约莫可坐数十人,俗称棋盘石。相传当年汉武帝派遣使者来武夷山,就是在这里用乾鱼祀武夷君的,所以又称汉祀坛。
幔亭峰北面这座山峰是换骨岩。相传方外之士得道尸解,都要在此换骨,方能羽化登仙,岩之得名,由此而来。换骨岩上有两个岩洞,一个叫灵云洞,一个叫云虚洞。灵云洞分上、下两洞,上洞在南壁,下洞在东壁,上下盘旋,互相沟通,宛如高楼上的回栏曲槛。上洞的石罅中,有泉七孔,四时不竭,名为七星泉。传说喝口七星泉的水,就能消灾除病。云虚洞在在岩的北壁。洞内方广数丈,可纳百余人。洞中有小楼两楹,不施片瓦,风雨不侵,俗称仙女梳妆楼。相传这是武夷山孔、庄、叶三位仙女修真的地方。
换骨岩北面有石三块立于岩巅,即人们所说的三姑石。三姑是指太素孔君、太微庄无君、太妙叶元君。相传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崇安大旱,田土龟裂,禾苗枯焦。有一天,农人江小三的换骨岩下灌田,忽见三位道姑打扮的女子沿山径走来。她们见江小三等农人灌田辛苦,便招江小三上前,授以小葫芦和秘诀后便飘然而去。江小三如法施行,顷刻间,乌云密布,大雨如注,救活了枯焦的禾苗。为感谢这三位仙姑,清江小三来到了她们居住的云虚洞。正端祥间,忽见洞门大开,一道童引出这三位仙姑。江小三慌忙上前叩谢。三位仙姑告诉他:我们本是会稽上虞人,唐天宝年间,来武夷山学道,栖息于天柱峰下,一日遇见皇太姥,授以丹诀,承她指点,在换骨岩云虚洞中修练,今修烘已毕,就要离开武夷山。说完,这三位仙姑倏地不见了。后乡人为纪念这三位仙姑,便将换岩骨巅的这三块巨石取名为三姑石。
各位朋友,武夷宫景区的游览到此结束。下一站天游峰景区。
第3篇 武夷宫文导游词
这个建筑物就是武夷宫。武夷宫又名会仙观、冲佑观、万年宫,是万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胜地之一。据《武夷山志》记载:武夷宫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5年),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宫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武夷宫初建时,并不在今址上,而是筑屋于九曲溪一曲的洲渚上,称天宝殿。到了南唐保大二年(944年),元宗李景为其弟李良佐辞荣入道,才移建今址,名会仙观。会仙观建成后,历代笃信仙家的封建统治者,都不惜花费重金,多次修葺,扩建宫殿。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增修屋宇达三百多间,建筑面积达数百亩。宋绍圣二年(1095年),宋哲宗降旨大建宫殿,改名冲估观。南宋词人辛弃疾,诗人陆游,著名理学家朱熹、刘子等都曾任过冲佑观提举(相当于现在武夷山景区管委会主任一职)。元泰定五年(1328年),改观为宫,称万年宫。明正统四年(1439年),观毁于兵。天顺、成化年间(1457-1487年),虽经官府多次拔款修葺,都未能恢复旧观。嘉靖四年(1525年),观又遭火焚,次年修复。到清末,又加倡修,即为武夷宫。年代悠久的武夷宫,虽历代都曾加以修葺,但经不住数次火焚和兵,后仅遗留下几间空房和断垣残壁。80年代末,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武夷宫主殿已重新修复。修复后的武夷宫,现已辟为朱熹纪念馆。馆内主要展出朱熹及闽学著名人物蔡元定、游九言、刘仑、黄干、真德秀等生平事迹。大门匾额上朱熹纪念馆这五个醒目大字,是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方毅同志视察武夷山进留下的墨宝。庭院中的这两棵桂树,相传是朱熹亲手所植,已有八九百年的岁龄。 各位朋友,武夷宫景区的游览到此结束。下一站天游峰景区。
第4篇 武夷宫导游词
这个建筑物就是武夷宫。武夷宫又名会仙观、冲佑观、万年宫,是万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胜地之一。据《武夷山志》记载:武夷宫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5年),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宫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武夷宫初建时,并不在今址上,而是筑屋于九曲溪一曲的洲渚上,称天宝殿。到了南唐保大二年(944年),元宗李景为其弟李良佐'辞荣入道',才移建今址,名'会仙观'。会仙观建成后,历代笃信仙家的封建统治者,都不惜花费重金,多次修葺,扩建宫殿。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增修屋宇达三百多间,建筑面积达数百亩。宋绍圣二年(1095年),宋哲宗降旨大建宫殿,改名'冲估观'。南宋词人辛弃疾,诗人陆游,著名理学家朱熹、刘子 等都曾任过冲佑观提举(相当于现在武夷山景区管委会主任一职)。元泰定五年(1328年),改观为宫,称'万年宫'。明正统四年(1439年),观毁于兵 。天顺、成化年间(1457-1487年),虽经官府多次拔款修葺,都未能恢复旧观。嘉靖四年(1525年),观又遭火焚,次年修复。到清末,又加倡修,即为武夷宫。年代悠久的武夷宫,虽历代都曾加以修葺,但经不住数次火焚和兵 ,后仅遗留下几间空房和断垣残壁。80年代末,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武夷宫主殿已重新修复。修复后的武夷宫,现已辟为朱熹纪念馆。馆内主要展出朱熹及闽学著名人物蔡元定、游九言、刘仑、黄干、真德秀等生平事迹。大门匾额上“朱熹纪念馆”这五个醒目大字,是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方毅同志视察武夷山进留下的墨宝。庭院中的这两棵桂树,相传是朱熹亲手所植,已有八九百年的岁龄。
各位朋友,武夷宫景区的游览到此结束。下一站天游峰景区。
4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