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广州花都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导游词
广州花都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导游词
各位团友,大家好!
欢迎来到洪秀全故居参观!洪秀全是我们花都的骄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闪亮的名字,所以大家来到花都一定不能错过洪秀全故居。
大家都知道洪秀全领导的是一次农民运动,但洪秀全自己可不是一个农民,他是一个书生。古时有一句老话叫做“书生造反,十年不成”,但是我们这位书生却是不同,不但造了反,而且造了大反,从广东直打到南京,还挥师北进,直攻北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昵?我带大家参观时慢慢给各位讲解,参观完之后大家就全明白了。
好,大家进门先向左转,这里有一间不起眼的小土屋,如果没有导游带领,散客们常常都漏掉它,但这才是真正的重点——洪秀全教书的私塾。大家进来看一下,是一间土坯砖砌成的简陋小屋,里面光线暗淡,几排古旧的小桌椅,但这就是这官禄抪村一百多年前的私塾了。当时叫“书房阁”,洪秀全5岁就开始在此读书,到了16岁起又接过教鞭,开始在这里教书。
不过,这已不是原来的房子了,因为在洪秀全金田起义之后,清朝政府曾与1854年和1864年先后两次到官禄抪“诛九族”,差不多所有的亲人都被杀光,村里所有的房屋都被烧光,什么都推平了,这所私塾当然更不能幸免。所以现在的房子是解放后根据调查资料和考古发掘在原来的地基上重建的。
现在,大家跟我到洪家祠堂参观,昔日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后常在此处向村民宣讲教义。金田起义后宗祠被清军焚毁,192022年洪族后人将之修复。这里展示着太平天国起义的许多介绍资料。洪秀全当年也曾是一个读书、参加科举考试的书生,1843年他最后一次到广州参加科考时见到了一本基督教小册子《劝世良言》,上面宣传众生平等、人们都是兄弟姐妹等思想,这对他触动很大,回来后他开始宣传这些思想,并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让普通农民易记易懂的歌谣,让孩子和农民们到处传唱。里面说“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姐妹之辈”、“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等等。这些思想极受广大农民们的赞颂。
这时候正是鸦片战争以后,国家为了赔给外国人钱拼命在民间搜刮,民不聊生。农民们为了活命不停地发动暴动,1842到1850几年间全国的农民暴动达90多次,但由于他们力量分散,也没有一个有力的思想指导,很快就都被镇压下去。洪秀全可不是这样急急忙忙没有远见的人,他只是在乡间宣传他的这些歌谣,给人们心中种下种子,并成立乡民组织互助互帮,共同抵抗敢府和土豪劣绅的盘剥欺压。这样他在人民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到1850年,在广东、广西的十多个县里都建立了他创建的拜上帝会,会员超过l万人。
1851年,广西闹灾荒,人们实在过不下去了,于是洪秀全带领他们在金田村发动了起义。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他不是在家乡宫禄抪村发动起义,却跑到广西的金田村去起义呢?这是因为一开始他在家乡砸毁孔子牌位受到当地官绅的迫害,使他无法在家乡立足,另一个原因是金田所在的那一片地区是广东、广西的交界处,还是汉、壮、瑶混居的地方,清政府统治的力量比较薄弱,所以洪秀全聪明地避实就虚,再加上当时是广西闹灾荒,人们暴动的动力大,这些条件相加,造就了成功的金田起义。
起义之后,他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因为他一直宣传的就是“天下一家,共享太平”。接着太平军北上,同年秋攻战永安(今蒙山县),在这里整顿建制,这就是著名的“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了政权。第二年春天夺取了武汉三镇,队伍发展到50万人。再下一年春天,太平军占领了南京,定都在这里,改名为“天京”,并在这里组织了北伐和东征、西征。
西征是赖汉英指挥,一路夺取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占领了大片土地。东征夺取扬州,攻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北伐就打得比较苦了,出发时一路顺风,直打到天津,北京震动,巨商富民举家迁徙。清政府吓得发慌,派出了他们最厉害的僧格林沁一路拦截。由于洪秀全以及他的主要将领都是南方人,从不知北方的严冬会寒冷到什么地步,以至于睡在露天的士兵们冻死在冰凌上,沿路皆有。最后北伐军一路浴血奋战两年,全军覆没,但连僧格林沁都说他们被围时“粮米断绝,但或战或守,从容不迫,毫无溃乱情形”。
在这东征西讨的过程中,留在南京的领导集团却发生了变故。因为太平军到底是一支农民的军队,封建意识非常严重,动不动就闹什么“降神”的活剧。东王杨秀清为了夺权,常常表演上帝附身,让洪秀全向他下跪,而许多人也都深信不疑,这样内部的领导就乱了套。于是先是北王韦昌辉杀了杨秀清,然后韦昌辉又被杀,然后翼王石达开又出走,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洪秀全也病逝,最后被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击败,坚持2022年之久、势力发展到18个省的太平天国革命终于失败。
大家现在跟我出来去参观洪秀全出生长大的地方。现在大家看到的一排六间房就是他的父母、兄弟,和他以及妻儿所住的地方。最左边的一间就是洪秀全夫妇的住房,现在门上挂着一块匾额,写着“洪秀全故居”,这块匾是郭沫诺题写的。1849年,洪秀全的长子洪天贵福(后为幼天王)就在此诞生。洪秀全所写的《原道救世歌》等文献也全都是在这所房子里完成的。
这是他父母的房间,里面现在挂着身穿清装的洪秀全高祖夫妇画像,上有洪秀全亲笔题诗。其他是他的兄弟的房子和厨房等等,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那种独特的床,四周略略高起,像一个槽似的,对了,这就是客家人独有的木床,俗名叫“猪槽床”,可能有人要问“洪秀全是客家人吗?”对!正是这样,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太平天国的服装,每个人都戴一个式样独特的头巾,这正是广东客家的人传统服饰啊!直到现在粤北的河源、连平等地还有许多客家人是做这样的打扮呢!
前面我们说过,当年金田起义之后清政府到这里来杀人放火,村里所有的房屋都给烧光,这些房子当然也烧光了,所以这也是在原墙基的地址上复原的。大家看看右手边,这里还有没复原的墙基,这就是太平天国的另一位名人洪仁玕的住所,他是太平天国的干王,在后期总理朝政,写有《资政新篇》这部著名的我国第一部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治国大纲,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好,下面大家跟我来看看不远这棵繁茂的大龙眼树。这是洪秀全少年时亲手种下的,它旁边就是洪氏家族饮水的古井。当年因为井旁边都是花岗岩,很难种活树,种了许多次都长不成,终于只有洪秀全种的这一棵成活了,当时村中的人都说这娃子将来要成人物。相传就在清政府来烧村的前一天,天降大雨,一道闪电击中此树,将它劈成两半,于是它才逃过敌人的焚毁。没想到此树并没有死,第二年又发出了绿芽,直到今天,每年的七八月闻依然硕果累累。
大家看它的树身从中间分为两半,并且匍匐在地,宛如偃卧双龙,但倔强的它又从两端向上伸展,五条新生枝干从树身拔节而起,枝繁叶茂起来,荫盖的面积更大,一棵树比两棵树的范围还大。1959年9月,谢觉哉参观时即席题诗一首:“天王理想今全现,扫尽不平才太平。留得千载龙眼树,年年展眼看分明。”这棵树正象征了洪秀全的精神,不屈不挠,战斗到底,并永远向往着太平美好的新生活。
第2篇 河南玄奘故居纪念馆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玄奘故里,参观玄类故居纪念馆。
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玄奘大师故居的门前。让我们先来欣赏这一用汉白玉作材料而建成的精美石刻建筑吧--它有一个非常古老的名字,叫做“乌头门”,和富丽堂皇的高大门闾交相辉映,成为这一儒学世家不同凡响的标志。“乌头门”的由来相当久远,据说,它是由远古母系社会群居的“衡门”演变而来。先民在自己家族的土寨子门口,竖起两根圆木立柱,上端加固横梁,形成一个大门,立柱超出横梁的柱头部分被涂上黑色,“乌头门”就成为很形象的命名。到了唐代,这种建筑形式被达官贵人接受,建筑材料被石质所替代,位置依然建在大家族聚居的出口,以显示门第的高贵。唐代以后,这种建筑形式逐渐消失。
请大家回过头来共同欣赏一下大师故居的门楼。这是典型的隋唐建筑风格。大家在广场上已观赏过石碑上赵朴初先生题写的“玄奘故里”的精美书法,这里门匾上的“玄奘故居”四字,出自北京大学著名大师季羡林教授的手笔。这里还有启功、程思远、王任重、刘炳森等名人在玄奘故里的题词和匾额,大家不妨仔细地欣赏这些精美的书法和丰富的内涵。
各位朋友,大家对面前这一别致的迎壁墙一定产生了兴趣。迎壁上“六尘六识”四个大字,是台湾同胞靳天锁先生题写的。它是一个佛学用语,意思是指佛学造诣达到的最高境界--“六根清静”的意思。因为靳先生的小名叫和尚,所以后面画了一个和尚的坐像图,而且是一笔划成,代替他的署名。请往迎壁东边走,绕过丛丛翠竹,有一座雅致的展厅,展示着玄奘家族的“世代书香”。
在玄奘故居纪念馆内,这个展室相当重要。今天我着重给大家介绍的是玄奘大师的籍贯变迁和诸多“先辈”。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法师“俗姓陈,陈留人也”。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是玄奘祖籍。
《慈恩传》上说玄类的祖父陈康,“食邑周南,子孙因家,又为缑氏人也。”“周南”属河南府,即今洛阳地区。就是说,玄奘一家从祖父陈康起,迁居河南洛阳缑氏县。玄奘的父母、兄弟就住在陈河村这座大宅院里。如今,陈河村的陈姓居民都是玄类大哥的后裔。
这幅图中的中年男子,就是玄奘的父亲,名叫陈慧,文献上说他是个美男子,而且很有学问,富有正气。图中抱着小孩的妇女,是玄奘的母亲宋氏。宋氏是是隋朝洛州长史宋钦的女儿。两家结亲是标淮的门当户对。公元600年,玄奘出生时,前面已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
玄奘原名陈袆,十三岁出家和称法名玄奘。玄:深奥,奘:宏大。是一个很有气魄的法名。玄奘的先祖都精通儒家经典,到他的父母,又都喜爱佛学,这个家庭研读佛经的氛围对玄奘走向佛门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口水井,被称为陈家古井。据传,此井为北齐年间迁居于此的玄奘的祖父陈康所开。井深25米,水质清澈碧透,甘甜宜人,有人说此水可使人聪明,玄奘就是饮用此水而成世界名人,故而号称“慧泉”。祖籍孟津的台湾同胞靳天锁先生面对这口古井,深悟其妙,捐资4000美金,修建了这座古色古香的井亭。
再来看井边这棵奇树,这是一棵具有千载树龄的皂角树,需两个大汉方能合抱,俗称“望子树”,又叫“慈悲树”。
现在我们置身玄奘故居纪念馆西展厅,主要了解大师玄奘怎样在故乡的土地上皈依三宝,步人佛门。
公元604年,隋文帝仁寿四年,年方五岁的玄类经受了童年岁月第一次重大打击,就是母亲宋氏病故。第二年,玄类的父亲一来不满场帝的无道,二来中年丧妻,家有幼子,就辞去官职,回到缑氏故里隐居,他“早通经术”,辞官之后,很注重对少于的培养教育。因此,少年时期,玄奘就对以汉语为载体的儒家文化有很好的修养,为日后准确的翻译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玄奘的父母信佛,对玄类的吸依三宝有很大影响,可以说从童年就播下了种子。
朱仙镇导游词 ·中岳庙导游词 ·岳飞庙导游词 ·河南嵩山少林寺导游词
公元609年,隋场帝大业五年,玄奘童年岁月经受了第二次重大打击,正直的父亲去世了。这年玄类十岁,在儒学和佛学的学习中,已明显地热衷佛学。加上二哥陈素早已出家洛阳净土寺,法名长捷,在佛门有一定地位。玄奘也就跟随二哥前往东都洛阳净土寺,成了一个少年行者(也称“童行”),开始学习佛教经典。公元612年,隋炀帝大业八年,十三年的玄奘正式剃度出家。
玄奘从十三岁起,以正式僧人的身份,在洛阳净土寺研读佛教经典,一直长到十八岁,没有离开过洛阳。公元618年,隋场帝大业十四年,瓦岗农民起义军攻占洛阳东北的兴洛仓,与隋军展开争夺洛阳的大战,十九岁的玄奘与二哥长捷法师就在这一年的夏天投奔长安,远离故里,直到四十六岁取经归来,才再度返回故乡。
第3篇 仪陇朱德故居纪念馆导游词
仪陇朱德故居纪念馆解说词篇一
各位来宾,欢迎大家莅临我馆参观。
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1970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建立,1982年 8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本馆占地14892.3平方米,为中西式砖木结构平房。大门正上方悬挂的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馆名,整个馆区由五个展厅、书画厅、接待室组成,配以宽阔的回廊、假山、喷泉及园林花草点缀,显得古朴典雅、庄严肃穆。大坝正中朱总司令汉白玉雕像,再现了一代元戎叱咤风云、指点江山的伟人风采。
请依次观看——
展厅
朱德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光照千秋的人民领袖之一 (指文抄)。周总理曾高度评价朱总司令:'你的革命历史,已成为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
我们的整个游览,以时间为主线,通过大量的实物和图片,再现了朱德同志由一佃农子弟成长为一代伟大的光辉动人的一生。
青少年时期的朱德同志
1886年12月1日,朱德同志诞生在仪陇县琳琅山下李家湾一间佃租的仓屋里(指照片),原名代珍、字玉阶,后改名朱德。
朱德祖籍是广东韶关人,祖上迁来四川至朱德这一辈己有八代人了。朱家世代靠佃种地主的土地为生,终年辛劳,仍过着贫困的生活。为�'支撑门户',父辈们节衣缩食,便朱德从5岁起就有机会开始读书(指照片)。他先后在丁家花园、药铺垭学堂、席家偏私塾读书(指照片)。朱德学习勤奋,成绩很好,深得老师赏识。
苦难的童年,使朱德养成了勤劳吃苦的习惯,读书之余,经常帮父母干活(指照片),这是他在家劳动时用过的石磨、石碾、锄头、装水的水缸等用具(指照片)。1990年夏,马鞍大早,14 岁的朱德随大人们一起四处找水时挖的一口水井,后人们取名 '琳琅井'。
(指照片)1906年,朱德到顺庆府中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科学新思想。 1907年,朱德考入了四川省高等学堂附属体育学堂学习。1908年,应聘回仪陇县立高等小学任体育教习兼庶务。后因受封建势力的打击和排斥,他毅然辞职回家,以示抗议。他从实践中认识到,'教书不是一条出路',教育不能救国,决心到更远的地方去。1909年春,他挥意写下'志士恨无穷,只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的激昂诗篇,告别故土,继续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谁知,这一去就是整整的51年。
二展厅
辛亥革命、讨袁护国战争时期的朱德
1909年,朱德长途跋涉经成都展转来到昆明,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指照片),不久加了秘密的革命组织——同盟会。从此,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指照片),担任新军连长的朱德在蔡锷(指照片)的领导下,参加了重九起义和攻打云南总督府的战斗(指照片)。
清政府被推翻了,但革命的胜利成果却被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窃去。
1915年,朱德投入了讨袁护国革命战争(指照片),随军入川,先后担任支队长、团长等职(指照片)。1916年1月,朱德奉命在泸州、纳溪的咽喉之地 ——棉花坡阻敌(指照片),激战十昼夜,重创敌军,随即攻克泸州。自此,名将朱德威震敌胆,誉满全川。
1917年,朱德任靖国军少将旅长(指照片)。1918年,朱德兼任下南清乡司令,奉命剿匪,为民除害,人民为他立碑纪念 (指石碑)。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护国战争打倒了袁世凯,但代之而起的是军阀混战,中国社会仍然一片黑暗,朱德陷入了苦闷傍徨之中。军旅间隙,他常与旅部咨议孙炳文 (指照片)一起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1922年春,朱德毅然抛弃高官厚禄,与挚友孙炳文一起,长途跋涉,在国内各地寻找共产党(指寻党路线图),却没有实现他入党的愿望。但他并不灰心,这时三十六岁的的朱德和孙炳文一起决心远涉重洋,前往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寻找新的革命道路。后来刘伯承赞颂朱德 '......'志坚如铁,从无失败情绪。......在任何困难面前,坦然如坐春风,尤使人深深感动 展厅
人民军队的总司令
1922年9月,朱德来到德国后,很快会见了中共旅欧支部负责人周恩来,提出了他的入党要求,后经周恩来、张申府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崇高愿望(指照片)。
1923年至1925年,朱德先后在哥廷根大学和莫斯科军事训练班学习(指文照),1926年夏,奉命回国,投身于大革命,先后在上海、南京、武汉、万县等地从事革命活动(指照片)。
1927年8月1日,朱德利用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总参议兼军官教育团团长(指照片)和南昌市公安局局长(指照片)的有利身份,协同周恩来等同志组织和领导了南昌起义(指画照),这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反对派打响的第一枪,从此建立了我党自己的武装。
1923年初,朱德率部进抵湘南,发动了规模浩大的湘南暴动(指照文),革命烽火遍及二十多县市,持续一百余天,约一百万人参加,成立了六县市苏维埃政权 (指照片),是我党我军历史上最光辉的篇章之一。(指书照)肖克在《湘南起义史稿》序中写道'湘南起义……实属罕见……,历史己经证明,有了湘南起义,才有井岗山会师,才有井岗山根据地,甚至可以说,才有光辉的井岗山时代。'
1928年4月28日,朱德率湘南起义部队九千多人上井岗山与毛泽东等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砻市(指照片)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指画照),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政治委员'革命雄师会井岗,集中力量更坚强',从此,'朱毛红军'闻名天下。
1928年6月,朱德直接指挥的龙源口大捷,粉碎了湘赣两省敌人杨池生,杨汝轩等十个团的联合围剿(指照片),使井岗山根据地达到了全盛时期。(指中间柜)这是当时缴获的武器。
井岗山这面红旗,朱毛创造的革命道路,成为中国革命史上最光辉的一页。朱德首创的游击战术十六字诀(指文稿)也从此成为我军的战术传统。
1931年11月,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指照片)朱德被任命为红军总司令。 红军的成长壮大,给了蒋介石集团以沉重的打击(指照片)。这是朱德、周恩来在第四次反'围剿'中歼敌一个师的黄陂蛟湖旧址。由于王明路线统治着中央,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多次失误,延续近一年的第五次反'围剿'没有取得胜利。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月,遵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指照片),遵议会议后,由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卓越的领导才能,战胜了王明的左倾路线,拯救了红军。他们灵活地采用运动战,战胜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先后取得了'四渡赤水'、'重占遵义。、'强渡大波河'等重大胜利(指照片)。同年7月,长征途中,朱德、贺龙、刘伯承等与张国焘分裂红军、另立中央的行为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力挽红军第四方面军于危难之际(指画)。毛泽东后来赞誉朱德'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指照片)。四展厅
抗日、解放战争时期的朱德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一声炮响,日军大肆入侵,占我华北大地,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红军改编为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指照片)。
(指文稿)这是朱德亲撰的抗日誓词'......我辈皆黄帝子孙,华族胄裔,生当其时,身负干戈,不能驱逐日本出中国,何以为人?我们誓帅全体红军,即日开赴前线,与日寇决一死战!复我河山,保我民族……'。
1937年9月,朱德亲自指挥了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 ——平型关大捷(指照片),歼敌三千余人,给了日寇以沉重的打击。(指中间柜)这是当时缴获的日军马克沁重机枪。朱德曾写道'相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至1939年,在朱德、彭德怀等同志的指挥下,粉碎了敌人一次次的'围剿',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指文照)。
1940年春,国民党发动了抗日时期的第一次反共高潮,造成各解放区的物资严重困乏。为了生存、抗日,朱德首倡'屯垦政策',在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指照片),经过两年的贯彻执行,昔日(指诗稿)'遍地皆荒草,破窑亦难找' 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指照片)。
1945年,抗战进入反攻阶段,日寇已成困兽,8月15日,朱德签发命令《命令岗村宁次投降》(指照片),宣告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但蒋介石为窃取胜利果实,向我解放区大举进攻。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被迫开始了三年解放战争。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指照片)。
解放战争时期的朱德同志日理万机,任劳任怨。他一面调查研究工作,一面布置指挥战斗(指照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指图)的节节胜利,粉碎了蒋介石的阴谋。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随之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指照片),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统治中国已成过去。1949 年,解放军进入北平(指照片),10月1日开国大典(指照片),朱老总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请听录音)。
五展厅
建国后的朱德同志
1955年9月,朱德被授衔为元帅(指照片),并继续担任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他为人民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付出了自己的毕生精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朱德同志视察陆、海、空三军的照片(指照片)和题词。
1959年,朱德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指照片)。在主持十七年的全国人大工作中,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加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经常下基层调查研究(指图照),足迹踏遍了除西藏、台湾外的二十七个省市。
1960年,朱德回到他阔别五十一年的家乡——仪陇,走访了工厂、学校、机关及农村(指照片),为搞好家乡建设作了大量指示。
'四人帮'横行时,朱总也遭到了迫害,但丝毫没有动摇他革命的信念。1975年,他愤笔写下了'革命到底'四个字(指手稿),表示了他志坚如钢的意志,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朱总一生清廉,艰苦朴素,公正无私,到他逝世时还遗嘱要丧事从简,并把仅有的两万元存款全部交了党费(指平柜)。
1976年7月6日下午3时1分,朱德同志在北京逝世。山河悲戚,万民垂泪,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沉痛悼唁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指照片)。
(指挂牌)为了将朱总的精神世代相传,1994年,纪念馆被省、市政府首批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请继续参观馆外各景点: 荷花池中丹心亭
由成都军区捐资修建的丹心亭,采用古代亭阁建筑,四周湖光山色,荷花映衬,显得恢宏壮观,表达了对朱总一片丹心为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赤胆忠心的赞颂。
大湾堰上琳琅桥
横跨在纪念馆与朱德故居峡谷间的琳琅桥建筑在拦谷而成的大湾堰上。堤上二龙戏珠,堤外鲤鱼跳龙门,栩栩如生;堰内一方碧水,山色朦胧,鱼翔雁影,亭榭倒映,蓑翁垂钓,有似画中仙境。山水相连,把纪念馆和朱德故居两块纪念地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海量亭
海量亭是南充军分区投资兴建,颂扬朱总司令'度量大如海'。
朱德同志故居
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朱德故居建于1820年,坐北朝南,后靠关刀梁,左邻马鞍山,右眺琳琅寨,占地3637平方米,为土木结构的三合院,古朴、整洁,是川北农村典型的民间房舍。
堂屋门楣上悬挂着郭沫若书写�'朱德同志旧居'匾额,右侧是卧室和厨房,左侧是煮酒作坊和蚕房。屋内按1909年朱德离家时的原貌陈列着朱德及家人使用过的遗物。
1894年,八岁的朱德随祖父母,养父母等从诞生地迁到这里住了整整十四年。
这里有朱德锻炼身体的双柏树,有他劳动时用过的石磨、石碾、锄头、水缸,有他读书用过的方桌、算盘、砚台和盛书的背篮,以及家人劳动时用过的纺车,缘丝车……。
1909年,朱总从这里离家投身革命,一生戎马倥偬,到 1960年才回到这里小憩片刻。
1981年12月1日,朱德故居正式对外开放;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洲宾客来此瞻仰、学习,一批批学生、民众、军人络绎在这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朱总的精神将弘扬千古,永泽后世。
参观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四川名景导游词篇二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们现在出发去游览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车前往大约需要20分钟,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时间,给诸位介绍一下青城山的概况。
青城山距离成都市区63公里,因景区青山环列,林木繁茂,终年幽静清凉,历来是川西著名的游览和避暑的胜地。又因这里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影响广及全国,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听出青城山的基本特点了;那就是离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的风景名胜地,而且还要加上六个字:保护相当完好。因此,1982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青城山与都江堰景区联名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的专家充分肯定。当然,“眼见为实”,一会儿大家亲临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有阴阳36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宛如一座绿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陵张天师创立天师道以清城山为基地,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无变化。唐初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将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
这个故事并非传说,山上保存的唐碑诏书全文具在,足以作证。
四川名景导游词篇三
仙乃日雪山是亚丁景区三大高峰之首,是四川第五大山峰,海拔6032米,巍峨伟丽,雄剑如削,直插云霄,峰名意为“观世音菩萨”,佛位排在第二位。
周围是冰蚀峰林地貌,冰川和冰川遗迹及高山湖泊,峰向北偏10度,西对北斗星,佛道两家都把北斗星为吉祥之星。其次整个雪山是个环型冰斗下斜造型,所以我们从两侧观看时,山峰始终面朝着我们。
浑身浸透高贵气质的“仙乃日”,如一尊慈善安祥的大佛,端位在莲花台上,在她前面的那座山是金刚亥母,她右边金字塔般的雪峰是白渡母,她右边飘拽着无数经幡的是绿渡母,绿渡母旁边林立的冰角峰是众多降香母和妙音仙女,她们弹奏着天籁之音,传到了仙乃日背后的地狱谷中,让地狱中的罪人,听到仙律,减轻痛苦,循循善诱,能幡然悔悟,早日脱离苦海。
看过“仪陇朱德故居纪念馆解说词”的人还看了:
1.闽中革命史纪念馆简介
2.简单九寨沟导游词
3.四川仪陇朱德故居纪念馆导游词
4.仪陇党员在线学习
5.仪陇县党员干部在线学习城
第4篇 四川导游口试导游词仪陇朱德故居纪念馆词
各位来宾,欢迎大家莅临我馆参观。
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1970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建立,1982年8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本馆占地14892.3平方米,为中西式砖木结构平房。大门正上方悬挂的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馆名,整个馆区由五个展厅、书画厅、接待室组成,配以宽阔的回廊、假山、喷泉及园林花草点缀,显得古朴典雅、庄严肃穆。大坝正中朱总司令汉白玉雕像,再现了一代元戎叱咤风云、指点江山的伟人风采。
请依次观看——
展厅
朱德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光照千秋的人民领袖之一(指文抄)。周总理曾高度评价朱总司令:'你的革命历史,已成为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
我们的整个游览,以时间为主线,通过大量的实物和图片,再现了朱德同志由一佃农子弟成长为一代伟大的光辉动人的一生。
青少年时期的朱德同志
1886年12月1日,朱德同志诞生在仪陇县琳琅山下李家湾一间佃租的仓屋里(指照片),原名代珍、字玉阶,后改名朱德。
朱德祖籍是广东韶关人,祖上迁来四川至朱德这一辈己有八代人了。朱家世代靠佃种地主的土地为生,终年辛劳,仍过着贫困的生活。为?'支撑门户',父辈们节衣缩食,便朱德从5岁起就有机会开始读书(指照片)。他先后在丁家花园、药铺垭学堂、席家偏私塾读书(指照片)。朱德学习勤奋,成绩很好,深得老师赏识。
苦难的童年,使朱德养成了勤劳吃苦的习惯,读书之余,经常帮父母干活(指照片),这是他在家劳动时用过的石磨、石碾、锄头、装水的水缸等用具(指照片)。1990年夏,马鞍大早,14岁的朱德随大人们一起四处找水时挖的一口水井,后人们取名'琳琅井'。
(指照片)1906年,朱德到顺庆府中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科学新思想。1907年,朱德考入了四川省高等学堂附属体育学堂学习。1908年,应聘回仪陇县立高等小学任体育教习兼庶务。后因受封建势力的打击和排斥,他毅然辞职回家,以示抗议。他从实践中认识到,'教书不是一条出路',教育不能救国,决心到更远的地方去。1909年春,他挥意写下'志士恨无穷,只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的激昂诗篇,告别故土,继续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谁知,这一去就是整整的51年。
二展厅
辛亥革命、讨袁护国战争时期的朱德
1909年,朱德长途跋涉经成都展转来到昆明,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指照片),不久加了秘密的革命组织——同盟会。从此,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指照片),担任新军连长的朱德在蔡锷(指照片)的领导下,参加了重九起义和攻打云南总督府的战斗(指照片)。
清政府被推翻了,但革命的胜利成果却被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窃去。
1915年,朱德投入了讨袁护国革命战争(指照片),随军入川,先后担任支队长、团长等职(指照片)。1916年1月,朱德奉命在泸州、纳溪的咽喉之地——棉花坡阻敌(指照片),激战十昼夜,重创敌军,随即攻克泸州。自此,名将朱德威震敌胆,誉满全川。
1917年,朱德任靖国军少将旅长(指照片)。1918年,朱德兼任下南清乡司令,奉命剿匪,为民除害,人民为他立碑纪念(指石碑)。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护国战争打倒了袁世凯,但代之而起的是军阀混战,中国社会仍然一片黑暗,朱德陷入了苦闷傍徨之中。军旅间隙,他常与旅部咨议孙炳文(指照片)一起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1922年春,朱德毅然抛弃高官厚禄,与挚友孙炳文一起,长途跋涉,在国内各地寻找共产党(指寻党路线图),却没有实现他入党的愿望。但他并不灰心,这时三十六岁的的朱德和孙炳文一起决心远涉重洋,前往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寻找新的革命道路。后来刘伯承赞颂朱德'......'志坚如铁,从无失败情绪。......在任何困难面前,坦然如坐春风,尤使人深深感动
展厅
人民军队的总司令
1922年9月,朱德来到德国后,很快会见了中共旅欧支部负责人周恩来,提出了他的入党要求,后经周恩来、张申府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崇高愿望(指照片)。
1923年至1925年,朱德先后在哥廷根大学和莫斯科军事训练班学习(指文照),1926年夏,奉命回国,投身于大革命,先后在上海、南京、武汉、万县等地从事革命活动(指照片)。
1927年8月1日,朱德利用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总参议兼军官教育团团长(指照片)和南昌市公安局局长(指照片)的有利身份,协同周恩来等同志组织和领导了南昌起义(指画照),这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反对派打响的第一枪,从此建立了我党自己的武装。
1923年初,朱德率部进抵湘南,发动了规模浩大的湘南暴动(指照文),革命烽火遍及二十多县市,持续一百余天,约一百万人参加,成立了六县市苏维埃政权(指照片),是我党我军历史上最光辉的篇章之一。(指书照)肖克在《湘南起义史稿》序中写道'湘南起义……实属罕见……,历史己经证明,有了湘南起义,才有井岗山会师,才有井岗山根据地,甚至可以说,才有光辉的井岗山时代。'
1928年4月28日,朱德率湘南起义部队九千多人上井岗山与毛泽东等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砻市(指照片)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指画照),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政治委员'革命雄师会井岗,集中力量更坚强',从此,'朱毛红军'闻名天下。
1928年6月,朱德直接指挥的龙源口大捷,粉碎了湘赣两省敌人杨池生,杨汝轩等十个团的联合围剿(指照片),使井岗山根据地达到了全盛时期。(指中间柜)这是当时缴获的武器。
井岗山这面红旗,朱毛创造的革命道路,成为中国革命史上最光辉的一页。朱德首创的游击战术十六字诀(指文稿)也从此成为我军的战术传统。
1931年11月,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指照片)朱德被任命为红军总司令。
红军的成长壮大,给了蒋介石集团以沉重的打击(指照片)。这是朱德、周恩来在第四次反'围剿'中歼敌一个师的黄陂蛟湖旧址。由于王明路线统治着中央,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多次失误,延续近一年的第五次反'围剿'没有取得胜利。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月,遵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指照片),遵议会议后,由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卓越的领导才能,战胜了王明的左倾路线,拯救了红军。他们灵活地采用运动战,战胜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先后取得了'四渡赤水'、'重占遵义。、'强渡大波河'等重大胜利(指照片)。同年7月,长征途中,朱德、贺龙、刘伯承等与张国焘分裂红军、另立中央的行为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力挽红军第四方面军于危难之际(指画)。毛泽东后来赞誉朱德'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指照片)。四展厅
抗日、解放战争时期的朱德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一声炮响,日军大肆入侵,占我华北大地,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红军改编为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指照片)。
(指文稿)这是朱德亲撰的抗日誓词'......我辈皆黄帝子孙,华族胄裔,生当其时,身负干戈,不能驱逐日本出中国,何以为人?我们誓帅全体红军,即日开赴前线,与日寇决一死战!复我河山,保我民族……'。
1937年9月,朱德亲自指挥了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平型关大捷(指照片),歼敌三千余人,给了日寇以沉重的打击。(指中间柜)这是当时缴获的日军马克沁重机枪。朱德曾写道'相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至1939年,在朱德、彭德怀等同志的指挥下,粉碎了敌人一次次的'围剿',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指文照)。
1940年春,国民党发动了抗日时期的第一次反共高潮,造成各解放区的物资严重困乏。为了生存、抗日,朱德首倡'屯垦政策',在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指照片),经过两年的贯彻执行,昔日(指诗稿)'遍地皆荒草,破窑亦难找'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指照片)。
1945年,抗战进入反攻阶段,日寇已成困兽,8月15日,朱德签发命令《命令岗村宁次投降》(指照片),宣告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但蒋介石为窃取胜利果实,向我解放区大举进攻。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被迫开始了三年解放战争。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指照片)。
解放战争时期的朱德同志日理万机,任劳任怨。他一面调查研究工作,一面布置指挥战斗(指照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指图)的节节胜利,粉碎了蒋介石的阴谋。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随之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指照片),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统治中国已成过去。1949年,解放军进入北平(指照片),10月1日开国大典(指照片),朱老总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请听录音)。
五展厅
建国后的朱德同志
1955年9月,朱德被授衔为元帅(指照片),并继续担任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他为人民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付出了自己的毕生精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朱德同志视察陆、海、空三军的照片(指照片)和题词。
1959年,朱德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指照片)。在主持十七年的全国人大工作中,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加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经常下基层调查研究(指图照),足迹踏遍了除西藏、台湾外的二十七个省市。
1960年,朱德回到他阔别五十一年的家乡——仪陇,走访了工厂、学校、机关及农村(指照片),为搞好家乡建设作了大量指示。
'四人帮'横行时,朱总也遭到了迫害,但丝毫没有动摇他革命的信念。1975年,他愤笔写下了'革命到底'四个字(指手稿),表示了他志坚如钢的意志,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朱总一生清廉,艰苦朴素,公正无私,到他逝世时还遗嘱要丧事从简,并把仅有的两万元存款全部交了党费(指平柜)。
1976年7月6日下午3时1分,朱德同志在北京逝世。山河悲戚,万民垂泪,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沉痛悼唁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指照片)。
(指挂牌)为了将朱总的精神世代相传,1994年,纪念馆被省、市政府首批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请继续参观馆外各景点:荷花池中丹心亭
由成都军区捐资修建的丹心亭,采用古代亭阁建筑,四周湖光山色,荷花映衬,显得恢宏壮观,表达了对朱总一片丹心为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赤胆忠心的赞颂。
大湾堰上琳琅桥
横跨在纪念馆与朱德故居峡谷间的琳琅桥建筑在拦谷而成的大湾堰上。堤上二龙戏珠,堤外鲤鱼跳龙门,栩栩如生;堰内一方碧水,山色朦胧,鱼翔雁影,亭榭倒映,蓑翁垂钓,有似画中仙境。山水相连,把纪念馆和朱德故居两块纪念地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海量亭
海量亭是南充军分区投资兴建,颂扬朱总司令'度量大如海'。
朱德同志故居
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朱德故居建于1820年,坐北朝南,后靠关刀梁,左邻马鞍山,右眺琳琅寨,占地3637平方米,为土木结构的三合院,古朴、整洁,是川北农村典型的民间房舍。
堂屋门楣上悬挂着郭沫若书写?'朱德同志旧居'匾额,右侧是卧室和厨房,左侧是煮酒作坊和蚕房。屋内按1909年朱德离家时的原貌陈列着朱德及家人使用过的遗物。
1894年,八岁的朱德随祖父母,养父母等从诞生地迁到这里住了整整十四年。
这里有朱德锻炼身体的双柏树,有他劳动时用过的石磨、石碾、锄头、水缸,有他读书用过的方桌、算盘、砚台和盛书的背篮,以及家人劳动时用过的纺车,缘丝车……。
1909年,朱总从这里离家投身革命,一生戎马倥偬,到1960年才回到这里小憩片刻。
1981年12月1日,朱德故居正式对外开放;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洲宾客来此瞻仰、学习,一批批学生、民众、军人络绎在这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朱总的精神将弘扬千古,永泽后世。
参观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4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