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致辞 > 导游词
栏目

东栅景点导游词(精选2篇)

发布时间:2023-04-06 热度:2

东栅景点导游词

第1篇 乌镇东栅景点导游词范文【详细版】

乌镇位于浙北桐乡市杭嘉湖平原上,以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和千年积淀的文化底蕴成为江南古镇中的佼佼者。接下来小编给你们带来乌镇东栅景点导游词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乌镇东栅景点导游词范文

各位朋友(嘉宾、领导),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水乡古镇---乌镇,古老而又美丽的乌镇欢迎大家的到来。我姓*,下面就由我带领大家参观乌镇的东栅景区,希望通过我的讲解,使大家能更好的了解乌镇。现在请大家拿好手中的门票跟我检票进入,景区内每个景点都需要检票,所以请大家保管好自己的门票,门票是当天一次有效并打孔注销的。好,现在跟着往里面走。

讲解地点:两幅地图中间。

讲解要点:乌镇概况,东西栅区别,东栅地图。

乌镇现在开发了两个景区,东栅景区和西栅景区:东栅景区是观光游览型景区,西栅景区是集休闲、度假、商务、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体验景区;右手边就是西栅景区的地图,西栅景区有12个小岛72座古桥组成,比东栅景区大3倍,有3.4平方公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我们西栅景区去感受一下乌镇不同的风景,今天我们参观游览的是东栅景区。

注意事项:针对散客需做好路线指示,团队需强调回程路线、集合时间和地点。

我们现在所在的是东栅景区的入口,等会我们会先去参观拳船,然后会看到一条东市河,过了桥是一条老街,主要景点都集中在这条东大街上。

乌镇地处浙江省桐乡市北端,西临湖州,北接江苏吴江,为二省三府七县交界之处。乌镇是个具有六千多年悠久文明史的古镇,据乌镇镇郊1.5公里外的谭家湾文化遗址考证,早在六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那个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春秋战国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防备越国,史称乌戍。乌镇真正称镇是从唐朝开始的,在唐咸通十三年的《索靖明王庙碑》上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在宋元丰年间有乌墩镇和青墩镇的记载,后为避皇帝赵惇讳,就称为乌镇和青镇。1950年,乌、青两镇合并后称乌镇至今。

乌镇之名的由来,相传和唐代时一位名叫乌赞的将军有关,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浙江刺史李琦妄想割据称王,举兵叛乱。朝廷命乌赞将军同副将吴起率兵讨伐,一路打得叛军节节败退,退至乌镇的北栅时,乌赞将军不幸中了叛臣的诡计,陷入埋伏,被叛军乱箭射死。他的部将吴起,把乌将军和他的战马青龙驹葬在车溪河西畔,并按民间的风俗,在坟边种了一棵银杏树。从此,这株象征着精忠报国的银杏树在乌镇根深叶茂地茁壮成长,后人为了纪念乌将军和他的战马,就将此地取名为乌镇。

乌镇是水乡,京杭大运河绕镇而过,十字交叉型的水系将乌镇划分成四块区域,即东西南北四个栅,现在我们所在的是东栅景区,至于为什么称为栅,等一下我们就会明白的。

一、 商铺区

整个东栅景区面积为0.9平方公里,分为6大区域,分别是传统商铺区、水乡风情区、传统居民区、传统文化区、传统餐饮区、传统作坊区。接下来我们即将要进入的就是传统商铺区,商铺区主要出售的就是当地的一些特产,如姑嫂饼、杭白菊、蓝印花布、三白酒等。为什么要从这边走呢,因为前面有一个特色表演:拳船。

二、 拳船

讲解要点:历史、现状、蚕桑文化。

现在看到的这艘船就是我们乌镇的拳船,拳船又称船拳,起源于南宋时期。乌镇水系属太湖流域,太湖湖匪盛行,而乌镇处于两省三府七县的交界处,属于三不管地段,所以老百姓会在船上练练拳脚功夫,一方面抵御湖匪保卫家园,另一方面强身健体。现在拳船虽然已经不是防匪之用,但在船上习武健身,却作为一项传统活动流传至今,拳船每半点表演一次。因乌镇当地的居民都靠种桑养蚕为生,船和蚕在我们当地的土话中是谐音的,所以拳船表演也是为了庆祝蚕桑丰收的。

江南地区自古以来就被称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当地老百姓都是靠种桑养蚕为生的。老百姓会把收好的茧子留一部分做蚕丝被或衣服,其余全部卖给茧站。有专门的丝绸加工厂则会对茧子进行加工做成丝绸制品。在我们西栅景区有一个益大丝号,就是乌镇当年最大的蚕丝作坊,有机会大家可以去参观一下。

讲解要点:1、廊棚构造 2、由来 3、美人靠。

在帮岸上常有一些廊棚,我们现在眼前所看到的就是我们江南的一大特色廊棚,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廊棚下面为木结构的柱子,柱下往往还垫个鼓形的石墩,以防止木料腐朽,廊棚一色的鱼鳞黑瓦盖顶,下面则是一条石板道,绵延不断,廊棚一般坐落在面北的街,因为这样的街太阳照射较少,尤其到了冬天,开门就迎西北风,严寒三九天,常是冰雪不化,居、行十分不方便,因此大凡面向北的房屋前面,都建有廊棚以利通行。

廊棚大多临河,旧时廊棚里侧又是商店,加上当时的交通工具主要以船为主,所以一些出市的老百姓喜欢把船停在有遮阳挡雨的廊棚下购买物品,无形中,廊棚给商店带来了商机,别的店家也开始模仿建起了廊棚。

廊棚往往在沿河一侧还设有靠背长凳,供人休息,称之为美人靠,越靠越年轻,越靠越美丽,倚在美人靠上,看老街的房子倒映在河面水波中也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为什么叫美人靠呢?是因为乌镇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吴越边境,美女西施是越国人,被送到吴国后思念家乡,吴王就建造了这样的设施供她休息,所以叫美人靠。

讲解地点:廊棚左侧临水区域。

讲解要点: 1、栅的由来 2、财神湾 3、以前百姓的交易。

一路过来,东市河都不是很宽阔,但是各位站在这边可以发现前面的水域非常宽阔,这个就是乌镇的转船湾财神湾。乌镇的水系是十字交叉型的,河道并不宽,为了能让大型船只调转船头,当地老百姓在河道的尽头挖了转船湾,而对岸有个财神堂,所以命名为财神湾,也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我们往前看,前面两座桥的中间有一道水栅栏,相当于一个水城门的作用,以前都是晚上12点钟关闭,早上4点钟开放以抵御胡匪的。这也就是栅的由来了。我们乌镇的水系非常特殊,它呈一个十字交叉型,每个尽头都会有这么一个水栅栏,因此就有了东南西北四个栅。目前我们开发了东西两个栅。

四、 高杆船

讲解要点:1、具体表演内容 2、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3、香市节。

在河上停泊着的这艘船就是高杆船,也叫蚕花船。我们可以看到船中央放置着一个巨型石臼,上面插一根粗大的毛竹,毛竹下有四根短木棒,这是用来加以固定的,表演时有几名壮汉辅助控制竹竿,师傅身穿白衣白裤从竹竿下慢慢爬上去,爬到两个斗中间,竹竿就会弯成90度的弧形,等稳定后,师傅就会在上面表演一些惊险的动作,比如金猴望月、鹞子翻身、倒挂金钩等。远远看上去就像蚕宝宝上山一样,这是当地老百姓用来庆祝蚕乡丰收的一种方式,现在如果天气情况比较好,一般上午10:30和下午14:30,您都可以看到这个精彩的表演。

船上的毛竹是精新挑选的,韧性非常好,选用毛竹主要也是用来形容蚕桑丰收节节高的。高杆船表演也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性的文化遗产比较容易保存,但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难得的就是继承人,所以景区进行这些表演,也是出于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

以前高杆船表演一般在清明到谷雨这段时间进行,这是一种与蚕桑风俗有关的娱乐形式。因为乌镇在很久以前就以种桑养蚕为生,而清明到谷雨这段时间,还没开始养蚕宝宝,相对而言比较空闲,农民就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一系列的祭祀祈求活动,希望今年的蚕茧能有个好的收成。镇上会举行香市节,有很多的活动,如我们前面看到的拳船、还有踏白船、水龙会、蚕花会、水乡婚礼等。四邻百姓就到镇上来赶集,一方面来祈求蚕桑丰收,一方面也可以买些养蚕的农具等。现在我们在清明到谷雨这段时间还有香市的活动,如果下次您正巧赶着那个时候过来也可以投身其中,体验茅盾笔下所说的农村的狂欢节。

五、 逢源双桥

注意事项:讲解前提醒客人左侧河边是最佳拍照点,可先拍照。如果团队多可不做介绍。上桥前需有安全提示,先讲解后上桥,桥上不做讲解,切忌边走边讲,下桥注意集中客人。

讲解要点:1、名字由来 2、似水年华故事

这座逢源双桥是乌镇的一个特色,它是有两座桥组成,有左右逢源的意思,称为逢源双桥。因上面有廊棚,也被称为廊桥,是否想到《廊桥遗梦》,这里也发生过一段浪漫的故事,在电视剧《似水年华》中:文和英就是经常走前面这座逢源双桥,两人多次到桥上看风景,聊天,桥就成了两人爱情的见证,默默祝福他们。传说农历七月初七,如果单身男女正好从相反的两个方向走这座桥,就会相恋。走上桥,让我们感受一下浪漫的气息。

注意事项:下桥后可先集中客人,再次讲解地图,指明路线和集合时间、地点。然后讲解朝宗门。

大家可以抬头看一下,上面刻着朝宗门三个字,在这里就有万佛朝宗之意,因为在门下面就有佛教的卐字雕刻,主要也是想说明历史上乌镇的佛教发展较为盛行。乌镇历史上也素有一观二塔九寺十三庵之说。

六、 香山堂

讲解要点:1、历史 2、诊桌 3、医圣 4、药店倌 5、百眼橱 6、广告牌。(从外到里,从左到右)

走过朝宗门,大家看到的便是香山堂。这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老药店。最初是宁波药商陆庆余所创,民国二十一年由他的孙子陆渠清迁至此处。

药店在旧时分为内堂和外堂,内堂是用来加工药材的地方。放有各种加工工具,有切刀,铁船,磁钵、铜钵等。外堂则是开门做生意的。

在以前,药店生意跟现在医院差不多,诊疗费用和出售药材是药店的主要收入来源。大家可以看到,外堂的左边有一张桌子,就是老中医曾经坐堂门诊的地方;在桌子上面有一个钱孔,这个也就是古时候的义诊了,因为古时看病是不收诊断费只收药材费的,如果病人愿意,可以把诊断费从这个小孔放进去。放进去后老中医大多是拿来救济穷人的。在后方墙上我们看到是医圣张仲景的画像,旁边有副对联降香木香香附满店,黄药白药山药齐全,香是形容药材珍贵,山是形容药材品种较多,其实也就是香山堂名字的由来了。

左边看完病,右边就是抓药的地方。店堂临街设有一曲尺型柜台,这是药店抓药的工作台 。旧时中药店里的员工称药店倌。要当一位合格药店倌,必须跟师傅学五年,俗称三年学徒,四年半做,五年学成。在三年学徒期间,师傅每天教识三只小抽屉中的六种中药,通过一闻、二看、三捏,了解各种中药的气味、形状、质地及功能。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上柜抓药。在药店里,放置药材的柜橱也是很有讲究的。下面一层设数只大抽屉,分别存放较普通的药材,如丝瓜径、枯桑叶等。中间一层每幢设有七七四十九只小抽屉,三幢共有一百多只小抽屉,俗称百眼厨,分别存放常用中药。上面两层摆放一排瓷瓶和锡罐,放的是一些人参等珍贵的药材,因为江南地区比较潮湿,瓷瓶锡罐就可以起到防潮的作用。

店门口挂着许多木牌,上面写的虎鹿诸胶、两洋官燕、香料细药、高丽人参、精致饮片等,这些都是药店里的主打名药!还有一个桔泉春满匾额,讲的是一个橘皮水驱瘟疫的故事,放在这里的作用,是说明任何普通的药材都能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也暗喻药店老中医医术高明。

七、 江南百床馆

讲解地点:第一进天井。

讲解要点:1、赵家概况 2、进的意思。

走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我们的百床馆,以前是不是有人居住?没错,这里在以前是我们乌镇一户赵姓的大户人家,赵家是做丝绸生意的,面积约1200多平方米,赵家厅是典型的江南建筑,共有七进深,可谓是庭院深深,一间屋子加上一个天井就称之为一进了,旧时以单数为大,大户人家基本为3进或5进,民间最高七进,九进只能为皇家所有,所以可以看出赵家是非常有钱的。

(一)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

讲解要点:1、年代 2、名字由来 3、材料 4、风格。

我们首先看到的这一张床是明代保留下来的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 我们把它放在第一个展厅,也是因为这张床是我们百床馆里面年代最久的一张,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我们馆中的老寿星。

我们看一下这张床的四个床脚,就好像四个马蹄立在地上一样,寓意着马到成功,而床旁边的柱子就像旧时男子写字用的毛笔的笔管一样,故称之为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床的木材取自黄榉木,有高中举人的意思。整张床线条流畅、简单、大方,这是典型的明代家具风格,以实用为主。因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所以提倡子民节俭,明代家具都比较简单,没有过多精美的雕刻。

讲解地点:第二进天井。

讲解要点:1、天井的作用 2、砖雕门楼螽斯衍庆。

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地方称作为天井,也是江南民居的一个特色,它的作用是采光和排水。因为屋顶内侧坡面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住宅布局俗称四水归堂,有财源广进的意思。这儿的建筑主要以粉墙黛瓦为主,属于典型的徽派建筑,因为南方一年四季花红柳绿,环境颜色丰富多彩,民居建筑外墙多用白色,利于反射阳光,房子的颜色素雅一些,特别是夏天给人以清爽宜人的感觉。您再看这砖雕门楼,上面刻的是螽斯衍庆四个字,螽斯是一种繁衍很快的昆虫,主人也希望自己能够多子多孙。这些砖雕门楼在文革时曾受到破坏,有些地方已看不清楚,但保存的相对来说是比较完整的。在砖雕建筑中一般雕刻一些动植物和人物故事,都是一些长寿和多福的象征,是古代人民美好心愿的一种表达方式。

旁边种植的是一颗已经有120多年的南天竹,它的果实非常的多,所以是多子多孙的象征;它的果实颜色非常鲜艳,寓意生活能够红红火火。(它是属灌木小檗科,叶子有镇咳的作用)

(二)拔步千工床

讲解要点:1、清代家具的特点 2、床名由来 3、材料和人物 4、分4个区域 5、华封三祝 6、榫卯结构。

床最早源于我国的商代。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简陋,睡觉只是铺垫植物枝叶或兽皮等。掌握了编织技术后就铺垫席子。继席子使用后,床就出现了。清代家具造型厚重、形式繁多、技艺精良、材料精细。它的形成,得益于其独特的文化特质,清代思想文化都比教成熟,东西方的文化也进行了交融。

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百床馆中的镇馆之宝拔步千功床。这是一张清代的床。拔步就是床前面的踏板,上前跨一步的意思,江南的床多以拔步床为主,因为江南比较潮湿,拔步可以起到防潮的作用。那么何为千工呢?以前一个工匠做一天称作为一工,千工指的就是一个木匠花费整整三年的时间和心血。

这张床采用了黄杨木、花梨木、紫木、桃木等多种材料制作而成。床上雕刻精美,总共刻画了人物106位,有三娘教子等一些故事,加上床上睡的一对夫妻,刚好凑成古代的108的吉祥数字。

整张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放置鞋子的,第二部分是作为女子梳洗打扮的地方;第三部分是用来放马桶,是为了晚上方便上洗手间,比较讲究的还会在外面放一个箱子来隔绝气味。最后一部分才是真正睡觉的地方。床的中间挂有一个刀币形状的木牌,上书爱你五十余年惠,封祝要知尽庆华,这是做床的工匠送给这对夫妻的祝福语,意思是希望夫妻长期恩爱,并且祝福他们多福、多寿、多子。

整张床以榫卯结构做成,没有钉子反而非常的结实,可见古时工匠的技术是非常精湛的。

(三)近代红木床

讲解要点: 1、整体特点 2、红木的种类和特点 3、每张床的特色。

注意事项:至少要选择两张床来讲解,如果走左边就先讲解中间一张,再讲有银箔画的一张;走右边则先讲中间再讲双喜床。

各位嘉宾,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呢是三张红木床,红木家具始于明代。现代红木家具继承了明清古典家具的传统,保持了古代的优美造型和艺术风格;另一方面,又吸收了西方家具的特点,采用了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因其雍容华贵,典雅精美而备受消费者的宠爱。近代的床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中西合璧,而这几张床也是广式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广州是我们的最南面,是中西文化相容的一个地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张带镜红木花罩雕花床,床上还有镜子镶嵌。床上有心的形状也就代表了心心相印。床上面刻有葡萄,葡萄是一种多子的植物,代表了多子多孙,而在床的两边有两根柱子,是典型的西方罗马柱,也就代表了中西合璧。那我们再朝床的下面看一下,有两个抽屉,左边的抽屉和我们现在的抽屉,用处一样,放一些衣服,右边的抽屉是通到底的,可放草席之用。这样就节省了空间。

我们接着向里走。我们先来看下这张床的床垫是棕垫,因为我们江南地区比较潮湿,所以睡棕垫床比较透气通风,而棕垫的材料取自于棕榈,各位游客回头看一下,在后面天井里的就是棕榈树。床上面有很多百合,是百年好合的意思,而上面有三幅画,这三幅画是把银打成很薄之后再在上面作画的,也就是银箔。所以说这张床珍贵的地方就是这三幅画。从哪可以看出是银箔画呢?您可以往上看有很多都已经黑掉了,那是因为时间久了氧化了。

这张床是一张婚床,床的上方刻有婚姻神和合二仙保佑婚姻美满,下面有一盆万年青也是希望夫妻感情持久的一个象征,床上面还有一些花卉、流苏做点缀,起到装饰作用。说它是婚床最明显的就是床的四周有双喜的图案,是结婚所用的。

(四) 姐妹床

讲解要点:1、相同点 2、不同点,风格、文字、特色不同。

接着您看到的是两张姐妹床,称为姐妹床是因这两个床的结构、做工非常相似。两张床上都有凤和喜鹊,凤在古时就代表着女性,而喜鹊有喜上眉梢之意。其实两张都是夫妻床,不同的是右边的床是架子床,上面写有鸾凤和鸣,希望夫妻能够和和美美,是年轻夫妻所睡;左边的床是拔步床,写的是鸡鸣戒旦,提醒夫妻早睡早起才能身体健康,是老年夫妻所睡。右边床独特的地方还有它的雕刻,采用了玻璃雕刻的图案,我们稍微侧身,便可看到在光线照射下闪闪发光的花卉图案了,可见技术的高超;左边的床则有两进,为了服侍周到,特别将外面一进扩大给丫鬟睡,在下面还可以看到凤栖梧桐的图案,这也是我们市区桐乡名字的由来,也是主人家身份高贵的一个象征。

(五) 罗汉床中国古代家具中卧具形式有四种,即榻、罗汉床、架子床、拔步床。后两种只作为卧具,供睡眠之用;而前两种除睡眠外,还兼有坐之功能。为什么称为罗汉床呢,是因为中间有一张桌子,人靠在上面就像一尊罗汉一样。我们知道,汉朝以前中国人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故生活中心必然围绕睡卧之地,待客均在主人睡卧周围。久而久之,形成了国人待客的等级观。清朝以前,甚至民国初年,国人待客的最高级别一直在床或炕上。榻和罗汉床的主要功用反而不是睡卧,而是待客。自唐至五代《韩熙载夜宴图》以来,通览历朝历代的绘画作品,频频可以见到古人以榻或罗汉床为中心待客的场面。清式罗汉床,往往正面呈现山家形围子,两侧也常用台阶形式,形成一定落差。这要求正面围子尤其中间一块要高,才能使围子几经落差不至于太矮。清代罗汉床,五屏风式、七屏风式渐多,甚至九屏风式也有出现,这就迫使正面围子加高。按这种思路,罗汉床围子越矮,年代就越古。

八、 江南民俗陈列馆

接下来参观的是江南民俗馆,首先是衣俗厅。服饰不仅可以御寒遮体,更是人们思想意识和精神面貌的体现。服装代表着不同时代潮流的发展,也是不同阶级人们身份的象征,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审美意识的演变。

(一) 衣俗厅

现在请随我进入衣俗厅,这里陈列了清末民国时的主要服饰。其中最能展现这一时期特色的服装便是长袍马褂。马褂是中国清代的男式服装之一,套在满式长袍的外面穿用,有些类似背心或外套,故穿着整齐又称为长袍马褂。马褂是有袖上衣,分大襟、对襟、琵琶襟三种。一般长度到肚脐,袖子到肘部。黄马褂是马褂中的一种,是皇帝特赐侍卫、有武功者和行围打猎成绩突出者的,代表尊贵,其他人不得随便穿用。清朝初期只是满族人穿用,康熙雍正年间开始广泛流行。至清后期流行全国。辛亥革命后及民国时期,马褂仍是男子的传统服式。

1. 裕昌祥

讲解要点:1、完全国货 2、杭纺濮绸 3、蜡像身份。

这边布店里帐房先生穿的就是长袍马褂。这个布庄叫做裕昌祥,是当初乌镇最大的一个布庄。从旁边写着完全国货四个字的牌子上可以看出,当时是抵制洋货的。乌镇因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交通便利而成为古时的商业中心,经济发达,所以衣料种类就比较多,请随我所指的方向看一下,上面写着杭纺濮绸,呢绒哔叽等。杭纺濮绸为天下第一绸,朱元璋打仗时用的旗就是这种材料所做;锦缎在乌镇也是很有名的,江南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称号,蚕桑文化是乌镇的主流文化,而乌锦就是著名的蚕桑制品,在西栅景区有一个益大丝号,里面有传统手工艺制成的一些丝制品,其中就有乌锦,如果感兴趣,去了西栅后就可以选购一些赠送给亲朋好友。

这几个塑像塑造的也是非常生动的,在里面坐着的是账房先生,正拿着算盘算账,伙计站在柜台边正在整理衣料,而站在柜台外面的则是前来购布的买主,从胸前的口袋装着怀表可以看出这位客人也是比较赶时间的。

2. 短衫长裤

虽说江南地区以种桑养蚕为主,但丝绸衣服不是每个人都穿的,像一般人家的百姓穿的就是用棉花纺线织布所做的粗布麻衣了。我们现在所穿的衣服,都是在肩膀上开始缝线接袖子,而当时的裁剪工艺是比较精湛的,肩膀上面并没有线,是从胳膊中间开始缝合的。有的衣服是没有袖子的,主要是以前的人们衣服都是自家手工所做,为了节省布料,可以做成短袖,也可以加一段布料变成长袖,这样一件衣服就可以当成两件衣服来穿了。

3. 民国时期的服装

讲解要点:1、民国时期男士流行服装西装 2、中山装 3、女子流行服装旗袍。

这些图片展示的是民国时期流行的服装,可以看到男士的服装已经随着西方文化的引进开始流行西装了,我们转身就可以看到一件西装的样品。

当时年轻人都顺应时代潮流,西装革履,在这里还能看到由西服演变过来的学生装,直立单领,无需领带。在学生装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就成了中山装,因为是孙中山先生发明而得名,也成为当时公职人员的主要服饰,被誉为国服。作为中国新的民族服装。该服装的思想和政治含义如下: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四维(即礼、义、廉、耻),前襟的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一个在内侧)分别表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还有监察权)。

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笔山形代表重视知识分子,背部不缝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民国时期女子流行的是旗袍。旗袍,最初即旗人之袍。说起它的来历,跟水乡也有关系的,在当时,很多百姓也是靠打渔为生的。有这么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传说:清朝入关,满人一统天下,旗人的服饰传入中原。一个叫黑妞的满族渔女,皮肤虽黑但很有光泽,人长得很俊俏,身材又好,被誉为黑里俏。她为了方便打鱼,就把原本的大套一统江山裙,剪裁成窄小的扣裙便装。后来,这个黑妞被选入皇宫,封为黑娘娘。旗袍就是由此流传开来的。旗袍源于满族女性袍式服饰。民国以后,上海、北平等地的汉族女性在其基础上予以改良,成为民国知识女性标准服饰之一。中华民国政府于公元1929年颁布法令,确定旗袍为国家礼服之一。一般认为,现代旗袍特征为:立领;收腰; 盘扣;腿部两侧开衩。可以有袖或无袖。下摆最长不遮盖脚面,最高在膝上。

开风气之先的上海女学生穿旗袍的发起者,当时的女学生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成为社会的理想形象,她们是文明的象征,时尚的先导,以至社会名流,青楼女子等时髦人物都纷纷作女学生装扮。三四十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期,其基本轮廓已成熟。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却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中西富有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标准服饰。

4. 茅盾家人照片

看完民国时期的服装,接下来看到的是茅盾和家人的照片。从茅盾家人的服饰可以看出茅盾家是一个大户人家,衣服大多是丝绸所做。他们家的家业是由他曾祖父沈焕所创,比较有钱。殷实的家境为茅盾先生接受教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茅盾先生曾经去日本留过学,学识渊博。这张图片上茅盾先生已经穿西装,打领带,戴墨镜了,说明他思想比较开明,已经接受了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在当时也称得上是一个时尚人士。

5. 儿童服装、学生装、女性服装

看过大人的服饰,接下来看一下小孩子所穿的衣服。小孩子的服装较为简单,选用有花纹的衣料,衣服周围再加一些花边,看起来会比较可爱。小孩的帽子就比较讲究了,在生日时会戴这样的状元帽,代表着家人对小孩子寄予的期盼。

边上是五四运动时女孩子所穿的学生装,类似于现在学校的校服;

三十年代的服饰可以自由选择,不受限制,时装便应运而生,深受新潮女性的喜爱。袄裙是清代汉族女子主要服饰,后受西方文化影响,袄短及腰,下摆成弧形,袖似喇叭,裙长没足。旗袍原是旗女之袍,是满族女装,腰身平直,衣长至足,后来满汉女子都穿,长度缩短、腰身收紧,曲线鲜明,改良后的旗袍风行全国。

6. 刺绣工艺

讲解要点:1、蜡像2、刺绣成品云肩、香囊、围嘴(挑一两个讲解)3、扇带。

以前女子无才便是德,但一定要会的一门手艺就是刺绣,这里看到的蜡像就是母女两人刺绣的场景了,女子能否嫁一个好人家,刺绣工艺是很重要的,古时女子一般很少出门,但经常会在家做女红。结婚前媒婆会拿女孩子所绣的绣品给男方家过目,如果绣工精湛,绣品精致则说明女孩心灵手巧。女孩的娘家和未来的婆家都会为此骄傲,也会引起同龄女孩的羡慕;反之则受人取笑。

这边橱窗里挂着的都是以前女孩子的刺绣品,有云肩、香囊、围嘴等,最有特色的就是这个扇袋,有谐音善待,是女孩子送给男孩子的定情之物,希望男孩子能够善待自己一生。

(二) 岁俗厅

讲解要点:1、时间 2、财神 3、风俗和寓意 4、对联 5、灶间。

现在我们进入的是岁俗厅,这是当地人每年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一个仪式。财神,即赵公明元帅,麾下有东路财神招宝天尊萧升、西路财神纳珍天尊曹宝、南路财神招财使者陈九公、北路财神利市仙官姚少司四员小神供其使唤调遣。因为有这套招财进宝的班底,赵公明元帅便成了盼望发财者崇仰的对象。但据说他性懒而散淡,一年中仅在正月初五那天走下龙虎玄坛一次,而且是随意 ,不定去往哪一家,所以大家都在此日赶早鸣放鞭炮,焚香献礼,想要在前头迎接他。正月初五,各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金锣爆竹、摆放肉和果品,以迎接财神。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江南这一带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按说接五路应该是在初五,为什么又说在初四晚上?原来,初五日是正日,由于大家求利心切,都想自己比人家早一点接到财神,于是时间就一点点提前了,甚至提前到初四的早晨。这样当然不符合规矩,后来就由长者出面,规定初四晚上一起行动。

初四日下午三点,接五路仪式的准备工作就开始。先是摆案桌,一般用两张八仙桌拼起来即可。头桌是水果,用到的有甘庶、桔子、苹果、寓意了财路广阔,生活甜甜蜜蜜节节高高;二桌是三牲,猪头、雄鸡、鲤鱼。整个仪式最特别的是中间吊起的这条鱼,这鱼当地人在接完财神后要放生,放生的鱼就是代表了年年有余。接五路必须主人带上香烛分别到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的财神堂去接请,每接来一路财神,就在门前燃放一串百子炮,全部接完后,主人和伙计依次向财神礼拜,拜后将原供桌上的马幛火化,表示恭送财神,仪式才算是结束了。

(三) 节俗厅

注意事项:讲解斗香后要讲解对联。蜡像中挑一两个故事来讲,旁边的习俗要讲分龙彩雨、立夏称人、元宵走桥、天贶晒蟲、中元河灯、腊月小更。

1. 斗香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是节俗厅,两边橱窗展示的是乌镇当地节日的一些习俗。(挑选一些乌镇特色的讲解,如分龙彩雨、立夏称人、元宵走桥、天贶晒虫、腊月小更等)

中间我们看到的是八月十五祭月神的习俗,月神就是嫦娥仙子。我们可以看到中间是一个用纸板和浅香所做的斗香,共有9个,取义长长久久之意。斗香总共有三层,最上面有一个瓶子,瓶子中间插着三把戟,就是平升三级之意,中间有两个金光灿灿的葫芦,因为葫芦是金色的,又和福禄谐音,所以有金玉满堂和福禄双全之意。斗香上面还插着一些彩旗,寓意旗开得胜之意。在蜡像后方我们看到有一幅对联鸿鹄高飞一举千里,凤凰游宿十步九寻,喻示主人会像鸿鹄和凤凰一样,志气高远,前程光明远大。

(四) 婚俗厅

注意事项:先讲一下紫薇树,再提一下结婚的相关饰品,婚俗厅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讲解。

接下来我们将要去另外一家---王家,王家是做烟草生意的,也是大户人家,赵金王三家是邻居,为了展出方便,就把三户人家连在一起了。转过来我们可以看到天井中有一棵树,这棵树是紫薇树,紫薇树是我国珍贵的环境保护植物。人们称之为百日红、痒痒树,因为只要轻轻一动它的树皮,它就会颤抖不止。这是因为这种的树干对振动十分敏感。它是千屈菜科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圆锥花序着生于当年生枝条的顶端,花序甚大,长30~50厘米,上面有花数十朵或更多;花直径约 3厘米,白色、堇色、红色和紫色;每年夏秋季开花,每花序可开放50天左右,全株花期长达4个月之久。是优良的园林观赏花木,亦是良好的树桩盆景种类之一。紫薇也是高官厚禄的象征。

(五) 寿俗厅

注意事项:先讲做寿习俗,然后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讲。

最后,我们要看的是寿俗厅,乌镇人做寿讲究作九不做十,因为在当地,十和贼是同音的,做十听起来像做贼,很不吉利。也就是从49岁开过50岁的生日,依次类推。另外父母66岁之时,女儿要带66块肉给父母吃,祝愿其长寿。在农村,男子也有在29岁做寿的,此称过韩信关。为何选在29岁呢?据传,韩信于29岁时被刘邦之妻吕后所害,故民间男子将29岁视为一个关口,俗称韩信关 。

大厅上方是惇德堂三个字和大红贺幛,上有八仙和福禄寿喜,一派喜庆之境。后壁上方悬挂一幅福禄寿三星图。三星指福星紫微大帝,禄星文昌帝君,寿星南极仙翁。三星图两侧对联为福海朗照千秋月,寿域光涵万里天,祝主人福运如日月般长久,寿境像天空那样广阔。对联两边的寿幛上写着青松不老、日月永昌,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是老人子女所送,一般一个子女赠送一条。桌子上有瓶子和假山,即平平安安和寿比南山之意。桌子上还放置寿桃和长寿面,面长三尺三,就是三三得九,长长久久的意思了。寿星坐北朝南,接受亲朋好友的祝贺,由于古时以左为尊,所以里孙要坐左边,外孙坐右边。

在两侧的墙壁上还挂有麻姑献寿图和百寿、百福图,传说麻姑是三次见证沧海变桑田的神仙,可见她的寿命之长,百福、百寿图都是希望老人能够长寿,有福气。

九、 酒 作 坊

讲解要点:1、格局 2、金字招牌 3、作坊历史。

前面即将要进入的是高公生酒作坊,乌镇的作坊大都是前店后坊的。前面临街的是商铺,出售成品,后边是作坊。门口摆放了三块金子招牌:酱园、乳腐、糟坊。类似于现在的营业执照。过去酿酒和制酱互兼,酒作坊同时可以制酱油、米醋等,酱作坊和酿酒,统称酱酒业。旧时,乌镇酱酒作坊有20多家,如:高公生、陶复昌、恒昌、沈利昌等。如今,在东大街旅游景区看到的是高公生糟坊,建于清同治年间,距今已有120多年历史。

讲解要点:1、三白酒原料 2、由来故事。

走在长长的小巷中,我们已经可以闻到浓浓的酒香,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三白酒是用白米白糯米、白面酒曲、白水地下水制作而成的。据说,三白酒的来历与一个孝子有关。这位孝子在帮别人家做工时,雇主给了他两个粽子当点心。他舍不得一个人吃,想留给母亲吃,就将粽子藏在一个老树洞里,并顺手扯了一把草遮住洞口。后来天突然降下大雨,孝子走得匆忙,忘了取粽子,等再想起来取时,粽子已经被雨水草汁浸成软呼呼的了。也实在太穷了,孝子还把这两只软呼呼的粽子拿回家给母亲吃。没有想到外壳剥掉后,立刻散发出阵阵香气,味道出奇的好,母亲忙问究竟,儿子答说上面盖了一层草。原来这是一种能使米食发酵的酒药草。后来这种做酒方法就流传开来了。

十、 宏源泰染坊

注意事项:①酒坊弄堂小门进的路线:展厅刮浆间染房出口;

②染坊正门进的路线:织布工艺店铺展厅刮浆间染房出口。

接下来去参观染坊,手工做蓝印花布的地方。左边我们看到的是纺纱织布坊,把棉花去籽,纺线,织布的整个过程。织好的棉布送到对面染坊加工就可做成蓝印花布。

请大家小心门槛,准备好门票。染坊也是前店后坊式的格局,这里商店出售的是蓝印花布各式的服装及工艺品,后面就是工作间。检好票我们看到的是晒布场,这里拍过《似水年华》、《暗算》、《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电视剧。

讲解要点:1、电视剧 2、陈列厅(从左到右,从古到今的顺序来讲) 3、上浆 4、染缸 5、晒布(布是怎样挂上去的)。

蓝印花布始于后晋,发展于宋元,鼎盛于明清。旧时,我们乌镇一带染坊遍布,最多时有十几家之多。可见当时这个印染业在乌镇是非常兴旺的。由于蓝印花布特殊的原料及工艺,我们也将它俗称石灰拷花布或药斑布。在展厅中可以看到橱窗中,陈列了不少明清时的衣服,布料,蚊帐,头巾等物品,非常的漂亮。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制作蓝印花布的工具。古书《二仪实录》里讲到的夹缬板,就是最古老的印染工具。这里展示的就是夹缬了,右边则是近代所用的印花工具:三层棉纸刷上铜油做成的花版,刻花板所用的刻刀,调拌原料的木桶,刮浆的刀等。等一下我们会去工作间看具体的制作。这边橱窗中展出的《清明上河图》是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用科技丝网印刷制作而成,2009年获得省艺博会最高奖项天工奖。边上还有《世纪上海》和《牧羊图》栩栩如生,与传统手工比较,线条更加精致细腻。

下面参观上浆拷花工作间。这道工序是制作蓝印花布非常重要的步骤。把事先刻好的花版,平放在白色的棉布上,均匀地刷上调和好的石灰粉和黄豆粉。因为石灰粉可以起防染作用,所以拷上石灰粉的地方是染不上颜色的。而黄豆粉有较强的粘性,可以把石灰粉牢牢地固定在布上。上好浆放在这里面晾一星期左右,使之自然阴干。不能放在太阳底下暴晒,因为暴晒会使浆龟裂。

阴干后再拿到隔壁的染坊去染色。染色的原料为蓝草,就是板蓝根的叶子,将其制成蓝靛。把布放入染缸染色十五分钟,放在空气中氧化十五分钟,反复七、八次,直到颜色满意为止。到了冬天温度不得低于20度,需加温保持20度-30度,中间的空心竹子是当烟囱用的,下面烧的是秾糠,因为是暗火,所以不用担心竹子被烧。

等颜色染成后放在太阳下晒干,再拿刮刀刮掉,才可做成蓝印花布。晾晒蓝印花布也是需要技术的,有经验的老师傅把布的一半折叠起来,放在竹竿顶上,用力发功,把布往上挑,布就哗的一下落下来了,非常的壮观。

十一、 乌青水龙会

讲解要点:1、防火的设施 2、乌青水龙会的名字解释 3、灭火设施和灭火习俗。

因为房子大部分是木质结构所做而且是连在一起的,火灾就成了这些老建筑最严重的威胁。当然这也难不倒古代的劳动人民,他们在房子间筑起一道道封火墙,以砖砌成的高墙可以有效地遏制火势的蔓延。人们不但重视防火,更重视救火,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乌青水龙会,相当于现在的消防119。乌青是乌镇旧时的地名,原来分为河东的青镇和河西的乌镇,两镇历来密不可分,新中国成立之后,两镇合二为一。水龙会是古代居民自发组织的救火队,队员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每当有火灾发生,队员们就敲锣打鼓喊救火,附近的百姓就会赶来支援。居民靠近小河,取水极为便利。灭火的水柱犹如一条水龙,又因旧时传说龙王掌管雨水,故名为水龙会,十分的贴切。

这里面陈列的灭火设备都是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主要的功能就是利用杠杆原理抽水灭火。以前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就会举行水龙会,即消防演习。几个人一组的进行比赛,还要在水中放一些染料,颜色漂亮,射程远的就为胜利者。在香市节的时候西栅景区也会举行这样的活动,到时您可以亲自过来体验一下龙兵的工作。

十二、 晴耕雨读

讲解要点:1、乌镇文人 2、似水年华 3、砖雕门楼(出门时介绍)。

我们循着古道来到了晴耕雨读,即晴天耕种,雨天读书的意思。乌镇人杰地灵,明清之际,镇上曾经出过64位进士,161位举人,近代更是出现了蜚声中外的文学巨匠茅盾先生,这一切都与此地热爱读书的社会风气分不开。这里千年积淀的人文环境与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不少的剧组来此拍摄。(2004年)就在这晴耕雨读里上演了一出《似水年华》的爱情故事。剧中由黄磊扮演的男主角文就在这里生活,从事古书修补工作,并与刘若英扮演的女主角英在此相遇、相知、相爱。老宅里至今还保留着这部电视剧使用过的一些道具,主要是一些道具书。刘若英也因为这部戏开始和乌镇结缘,陆续又有几部作品在乌镇拍摄,如心中有鬼、她从海上来等。现在刘若英也是乌镇的形象代言人,她非常喜欢乌镇,她的气质也和乌镇非常的吻合。

晴耕雨读是以前一户姓张人家的房子。张家也是大户人家,可以看一下砖雕门楼非常的精美,仙人走兽样样齐全,还刻有凤穿牡丹的图案,表达的是希望多福长寿的愿望。

十三、 江南木雕陈列馆

讲解要点:1、徐家 2、门神。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要参观的是江南木雕馆,它是位于乌镇东大街的民居徐家厅内,徐家是乌镇的大户人家,人称徐半镇,整个乌镇三分之一的房产都是属于徐家的。走进木雕馆迎面而来的是嵌在屏风上的两位木雕门神闻太师和真君子。这个木雕的材质是桃木。桃木辟邪,源于后羿的传说,古书记载,后羿是被桃木棒击杀,死后被封为宗布神,这种神经常在一颗桃树下,牵着一只老虎,每个鬼都要前去检验,宗布神一闻,如果是恶鬼的话,就会被虎吃掉,所以鬼会害怕桃木。

(一) 龙凤呈祥柱

讲解要点:1、龙凤代表 2、材料和雕刻手法 3、用途。

绕过屏风是一对古朴而不失精美的龙凤呈祥柱。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龙是征服自然的人格化的神;至于凤则是一直与女性美、爱情的忠贞是分不开的,凤的形象美丽无比。这对呈祥柱是用椴木雕刻而成,雕工细腻,形象生动,采用了浮雕、圆雕、透雕三种雕法,属于典型的东阳木雕风格。这类柱子在古代被称为仪式柱,它主要作用在于装饰性,旧时,家中若有红白喜事,放于中堂两侧。由于柱子价值极高,只有大户人家才有,一般人家都是在需要时才去租用,用完即还。

(二) 天井、百花厅

1. 讲解地点:1、天井 2、门后书画 3、牛腿 4、百花厅。

跨过门槛往里走,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雕梁画栋的天井,门槛旁的门板后面嵌着一幅幅旧时主人留下的墨宝,有书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也有主人摹写19世纪著名书法家赵之谦的墨宝,而最令人称奇的是主人临摹清代大画家八大山人朱耷的荷花小鸟竟有几分神似。天井屋檐下的牛腿上刻的主题是明暗八仙,明八仙是八位神仙,暗八仙则是他们使用的法器,牛腿雕刻的栩栩如生。四周的门窗之上雕的是松鼠与葡萄,寓意着送子,代表了旧时居民们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

现在走进的这个厅以雕花技艺和名花木雕闻名,当地称之为百花厅,已有上百年历史。该馆还相应收集了当地有代表性的木雕构件,从各个侧面展示江南水乡木雕艺术的悠久历史。垂柱上的莲花、牡丹、芍药、菊花及四只花篮更是美仑美奂,寓意四季平安,可谓是木雕工艺中的精品。

(三) 骑门雕花大梁

讲解要点:1、材料、重量、人物 2、为什么刻郭子仪。

厅中陈列的是一根巨大的掮梁。原是一祠堂中的旧物,用一根四米多长的香樟木雕刻而成,重达344公斤。所刻图案是唐朝的大将郭子仪祝寿时的全家福。雕刻的人物有郭子仪、郭夫人、七子、八婿及四名丫鬟,三位同朝大臣二十四人。醉打金枝的郭暧就在其中。

郭子仪是辅佐大唐四代君王的大将,曾率兵平定了安史之乱,多次击败吐蕃,回纥,保存长安,大唐因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史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先后唐肃宗被封为代国公,被唐代宗封为汾阳郡王,被德宗尊为尚父,有7个儿子8个女儿,以85岁高龄离开人世,可谓是福禄寿三全之人,人们把郭子仪刻在上面,主要也是希望能够像他一样有福气。

(四) 龙门骨架

掮梁的后面是龙门骨架,它是由一立柱与多块牛腿、雀替、梁垫、矮门组合成的。这些都是古建筑的各种构件。这边陈列了几件牛腿,雕刻的是和合二仙和雄狮戏球,母狮喂子,栩栩如生,煞是可爱。在古建筑中,牛腿等一些构件,常常具有实用与观赏两重性,这几件牛腿做工极其细致,造型生动灵活,极具观赏价值。

(五) 图腾柱

跨过一进院子是三间厅堂,厅中比较显眼的是两根异常粗大的刻花柱子。这两根柱子直径1.5米,需三个人才能合抱,两根柱子上,一根刻有威武的狮子和女孩,另一根刻的是男孩和大象。这两根柱子是东南亚一带的图腾柱,是丰收与兴旺的象征。一般是立于大型寺庙之前,其作用类似于中国的石狮子。右边一根是用松木雕刻的,左边一根是用香樟木雕刻的,走近时还可闻到一股淡淡的香味。

(六) 弥勒佛

讲解要点:1、雕刻的内容 2、弥勒的两个形象 3、弥勒代表什么。

两根图腾柱之间是弥勒佛雕像。乍一看可能觉得是石雕,但实际上是用一整块银杏木雕刻而成,上面贴有金漆,再覆盖颜料。雕刻的是十二个笑呵呵,大肚子的弥勒。

中国的弥勒像有菩萨形和如来形两类。分别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制作。菩萨形弥勒像主要表现弥勒菩萨在兜率宫为诸天说法的情景,是菩萨装束,两脚交叉而坐或左脚下垂,右手扶脸颊的半迦思维型。如来形弥勒则是下生凡界在龙华树下成佛后的形象,与如来差别不大。

弥勒佛原型是五代后梁时宁波的契此和尚,因身着布袋,也称布袋和尚。契此和尚圆寂前,曾留下偈颂: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因此被认为是弥勒菩萨的化身,此后弥勒菩萨的塑像就经常被塑成和蔼慈祥、满面笑容、坦胸露腹的慈爱形像,常被华人称为笑佛、欢喜佛、大肚弥勒佛。著名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便把菩萨的宽广胸怀和乐观态度描绘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四周的壁橱中,陈列有大量的木构件,有窗格、格心、条环板、窗栏板、裙板,挂落、护拦等,也是采用了贴金工艺。这些图案中出现的比较多的都是古时候的一些戏曲、传说,起到装饰的作用。

十六、 余榴梁钱币馆

各位游客,走完了长长的东大街后,我们现在所在的是观前街,在这条街上一幢古老的民居内,开设着一家特殊的银行,它的主人是有江南有钱人之称的余榴梁先生,这家银行里藏有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钱币,人们称其为万国银行。其实它就是我们接下去要参观的一个景点余榴梁钱币馆。

(一) 余榴梁简介

讲解要点:1、余榴梁简介 2、收藏的数量和特殊钱币 3、四个展馆

4、钱币研究学家。

跨入钱币馆大门,首先扑入眼帘的是一块做工别致的屏风。屏风中央饰制着一个外圆内方的大型古钱币图案,以其古雅的风姿提醒人们:您已经进入了一个钱币的世界。

余榴梁先生1942年出生于乌镇 ,1951年随父母去上海定居。1958年他考入上海江南造船厂技校铸造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担任了该专业课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他为了让学生能从中国古钱币的浇铸过程中了解我国铸造工艺的历史,就从家中觅来一些自己小时候玩过的古钱币充作教具,做浇铸试验。就在这个过程中,他与钱币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收藏钱币。他收藏的钱币上起商周,下迄近代,绵延达30世纪,一共收藏了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0多种钱币。其中金属币21000多种,纸币3000多种,花钱1100多种,收藏品种为全国之最。为此,1995年他被评为全国十佳收藏家。他收藏的第一枚钱币是小时候外婆挂在他脖子上用来辟邪的压胜钱。最宝贵的是圣宋通宝当五钱,存世五枚,其余四枚不知所终。

当他的家乡桐乡乌镇进行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时候,他决定将自己珍藏的各种钱币分类分批展出,供广大旅游者观赏。他共有四个展馆,两个在上海,一个在北戴河。现在正在展出的,就是他所收藏的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部分钱币。

他不仅是一个收藏家,也是一个钱币研究学家。展板上陈列的那一本本书籍和杂志,是余先生从事钱币文化研究的结晶。数十年来,他独自或跟别人合作已编著出版了《中国花钱》、《钱币学纲要》、《世界流通铸币》、《钱币投资技巧》等专著十多本,共200多万字。其中《中国花钱》是我国第一本花钱专集,弥补了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

(二) 钱币收藏

讲解要点:1、所有钱币特征 2、其他国家钱币与中国的渊源。

钱币馆第二部分陈列着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钱币。钱币虽小,可它对外却代表着一个国家,它的图案设计往往体现出所在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政治、文化和风情。比如中国钱币上就设计有天安门、稻穗和齿轮组成的国徽。外国也同样,加拿大钱币上的枫叶、新加坡钱币上的鱼尾狮、俄罗斯钱币上的双头鹰,就分别代表着这些国家的国徽图案。

在参观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亚洲国家钱币时,人们可以看到有些钱币上铸有中国的汉字。如日本钱币上铸有熙宁元宝、宽永通宝,越南钱币上铸有太平兴宝、景统通宝等字样。据说,这些外国古钱币,是这些国家当时仿照中国唐宋时期的钱币铸造的。由此可见,中国的钱币文化对邻国的影响多么深远。

各位我们看过钱币馆,了解了钱币文化,那接下去我们再去领略一位伟人的风采,参观下一个景点---茅盾纪念馆。

十七、 茅 盾 纪 念 馆

立志书院

讲解要点:1、茅盾纪念馆组成 2、文昌阁 3、立志书院历史。

前面就是老街的尽头了,传统居民区也就参观完毕了,接下来要参观的是传统文化区,主要的景点是茅盾纪念馆,由立志书院和茅盾故居两部分组成。我们先参观书院,再参观茅盾故居。立志书院的对面就是文昌阁,文昌阁是立志书院的附属建筑,建于同治十年(1871)。文昌阁上面是楼阁,下面是通道。楼阁的面积虽然只有20多平米,但里面环境清幽。文昌阁是乌镇读书人心目中的圣地,里面不仅供奉文运科名的星宿和孔子,它还是文人聚会和科举预考的场所。

立志书院最初是由乌镇翰林严辰于同治四年1865年创建。它的前身是分水书院。在清咸丰十年,清军与太平军在乌镇交战,分水书院毁于战火,五年后,严辰等倡议重建分水书院,也就是现在的立志书院了。进入书院里面可以看到大门两边有副对联: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竟成。这是乌镇著名理学家张杨园的治学格言,也是立志书院名字的由来了。可以看到门的下方有门当,门当是在大门两侧相对而置成扁形的石墩或石鼓,因鼓声响如雷霆,人们以为其可以避鬼。户对指门楣上方或两侧的圆柱形木雕或砖雕,因这些雕刻位于门户上方,长一尺左右,与地面平行,与门楣垂直,刻珍禽瑞兽,且为双数,有的是一对两个,有的两对四个,所以称为户对。一品八个,二品六个,三品四个

天井里可以看到里面种了两棵很高大的桂花树,这两棵树也有荣登桂榜的意思。前面就是讲堂,两边有一对对联:分水旧规模但愿闻风皆立志,殳(shu)山钟秀杰定知异日有成材,说明了立志书院的前身就是分水书院,希望学子能够成材。

出了门是以茅盾小说命名的林家铺子旅游商店,出售乌镇的一些特产,需要的朋友可以去选购一些。

第2篇 乌镇东栅景点导游词【详细版】

乌镇位于浙北桐乡市杭嘉湖平原上,以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和千年积淀的文化底蕴成为江南古镇中的佼佼者。接下来小编给你们带来乌镇东栅景点导游词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乌镇东栅景点导游词范文

各位朋友(嘉宾、领导),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水乡古镇---乌镇,古老而又美丽的乌镇欢迎大家的到来。我姓*,下面就由我带领大家参观乌镇的东栅景区,希望通过我的讲解,使大家能更好的了解乌镇。现在请大家拿好手中的门票跟我检票进入,景区内每个景点都需要检票,所以请大家保管好自己的门票,门票是当天一次有效并打孔注销的。好,现在跟着往里面走。

讲解地点:两幅地图中间。

讲解要点:乌镇概况,东西栅区别,东栅地图。

乌镇现在开发了两个景区,东栅景区和西栅景区:东栅景区是观光游览型景区,西栅景区是集休闲、度假、商务、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体验景区;右手边就是西栅景区的地图,西栅景区有12个小岛72座古桥组成,比东栅景区大3倍,有3.4平方公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我们西栅景区去感受一下乌镇不同的风景,今天我们参观游览的是东栅景区。

注意事项:针对散客需做好路线指示,团队需强调回程路线、集合时间和地点。

我们现在所在的是东栅景区的入口,等会我们会先去参观拳船,然后会看到一条东市河,过了桥是一条老街,主要景点都集中在这条东大街上。

乌镇地处浙江省桐乡市北端,西临湖州,北接江苏吴江,为二省三府七县交界之处。乌镇是个具有六千多年悠久文明史的古镇,据乌镇镇郊1.5公里外的谭家湾文化遗址考证,早在六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那个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春秋战国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防备越国,史称乌戍。乌镇真正称镇是从唐朝开始的,在唐咸通十三年的《索靖明王庙碑》上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在宋元丰年间有乌墩镇和青墩镇的记载,后为避皇帝赵惇讳,就称为乌镇和青镇。1950年,乌、青两镇合并后称乌镇至今。

乌镇之名的由来,相传和唐代时一位名叫乌赞的将军有关,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浙江刺史李琦妄想割据称王,举兵叛乱。朝廷命乌赞将军同副将吴起率兵讨伐,一路打得叛军节节败退,退至乌镇的北栅时,乌赞将军不幸中了叛臣的诡计,陷入埋伏,被叛军乱箭射死。他的部将吴起,把乌将军和他的战马青龙驹葬在车溪河西畔,并按民间的风俗,在坟边种了一棵银杏树。从此,这株象征着精忠报国的银杏树在乌镇根深叶茂地茁壮成长,后人为了纪念乌将军和他的战马,就将此地取名为乌镇。

乌镇是水乡,京杭大运河绕镇而过,十字交叉型的水系将乌镇划分成四块区域,即东西南北四个栅,现在我们所在的是东栅景区,至于为什么称为栅,等一下我们就会明白的。

一、 商铺区

整个东栅景区面积为0.9平方公里,分为6大区域,分别是传统商铺区、水乡风情区、传统居民区、传统文化区、传统餐饮区、传统作坊区。接下来我们即将要进入的就是传统商铺区,商铺区主要出售的就是当地的一些特产,如姑嫂饼、杭白菊、蓝印花布、三白酒等。为什么要从这边走呢,因为前面有一个特色表演:拳船。

二、 拳船

讲解要点:历史、现状、蚕桑文化。

现在看到的这艘船就是我们乌镇的拳船,拳船又称船拳,起源于南宋时期。乌镇水系属太湖流域,太湖湖匪盛行,而乌镇处于两省三府七县的交界处,属于三不管地段,所以老百姓会在船上练练拳脚功夫,一方面抵御湖匪保卫家园,另一方面强身健体。现在拳船虽然已经不是防匪之用,但在船上习武健身,却作为一项传统活动流传至今,拳船每半点表演一次。因乌镇当地的居民都靠种桑养蚕为生,船和蚕在我们当地的土话中是谐音的,所以拳船表演也是为了庆祝蚕桑丰收的。

江南地区自古以来就被称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当地老百姓都是靠种桑养蚕为生的。老百姓会把收好的茧子留一部分做蚕丝被或衣服,其余全部卖给茧站。有专门的丝绸加工厂则会对茧子进行加工做成丝绸制品。在我们西栅景区有一个益大丝号,就是乌镇当年最大的蚕丝作坊,有机会大家可以去参观一下。

讲解要点:1、廊棚构造 2、由来 3、美人靠。

在帮岸上常有一些廊棚,我们现在眼前所看到的就是我们江南的一大特色廊棚,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廊棚下面为木结构的柱子,柱下往往还垫个鼓形的石墩,以防止木料腐朽,廊棚一色的鱼鳞黑瓦盖顶,下面则是一条石板道,绵延不断,廊棚一般坐落在面北的街,因为这样的街太阳照射较少,尤其到了冬天,开门就迎西北风,严寒三九天,常是冰雪不化,居、行十分不方便,因此大凡面向北的房屋前面,都建有廊棚以利通行。

廊棚大多临河,旧时廊棚里侧又是商店,加上当时的交通工具主要以船为主,所以一些出市的老百姓喜欢把船停在有遮阳挡雨的廊棚下购买物品,无形中,廊棚给商店带来了商机,别的店家也开始模仿建起了廊棚。

廊棚往往在沿河一侧还设有靠背长凳,供人休息,称之为美人靠,越靠越年轻,越靠越美丽,倚在美人靠上,看老街的房子倒映在河面水波中也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为什么叫美人靠呢?是因为乌镇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吴越边境,美女西施是越国人,被送到吴国后思念家乡,吴王就建造了这样的设施供她休息,所以叫美人靠。

讲解地点:廊棚左侧临水区域。

讲解要点: 1、栅的由来 2、财神湾 3、以前百姓的交易。

一路过来,东市河都不是很宽阔,但是各位站在这边可以发现前面的水域非常宽阔,这个就是乌镇的转船湾财神湾。乌镇的水系是十字交叉型的,河道并不宽,为了能让大型船只调转船头,当地老百姓在河道的尽头挖了转船湾,而对岸有个财神堂,所以命名为财神湾,也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我们往前看,前面两座桥的中间有一道水栅栏,相当于一个水城门的作用,以前都是晚上12点钟关闭,早上4点钟开放以抵御胡匪的。这也就是栅的由来了。我们乌镇的水系非常特殊,它呈一个十字交叉型,每个尽头都会有这么一个水栅栏,因此就有了东南西北四个栅。目前我们开发了东西两个栅。

四、 高杆船

讲解要点:1、具体表演内容 2、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3、香市节。

在河上停泊着的这艘船就是高杆船,也叫蚕花船。我们可以看到船中央放置着一个巨型石臼,上面插一根粗大的毛竹,毛竹下有四根短木棒,这是用来加以固定的,表演时有几名壮汉辅助控制竹竿,师傅身穿白衣白裤从竹竿下慢慢爬上去,爬到两个斗中间,竹竿就会弯成90度的弧形,等稳定后,师傅就会在上面表演一些惊险的动作,比如金猴望月、鹞子翻身、倒挂金钩等。远远看上去就像蚕宝宝上山一样,这是当地老百姓用来庆祝蚕乡丰收的一种方式,现在如果天气情况比较好,一般上午10:30和下午14:30,您都可以看到这个精彩的表演。

船上的毛竹是精新挑选的,韧性非常好,选用毛竹主要也是用来形容蚕桑丰收节节高的。高杆船表演也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性的文化遗产比较容易保存,但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难得的就是继承人,所以景区进行这些表演,也是出于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

以前高杆船表演一般在清明到谷雨这段时间进行,这是一种与蚕桑风俗有关的娱乐形式。因为乌镇在很久以前就以种桑养蚕为生,而清明到谷雨这段时间,还没开始养蚕宝宝,相对而言比较空闲,农民就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一系列的祭祀祈求活动,希望今年的蚕茧能有个好的收成。镇上会举行香市节,有很多的活动,如我们前面看到的拳船、还有踏白船、水龙会、蚕花会、水乡婚礼等。四邻百姓就到镇上来赶集,一方面来祈求蚕桑丰收,一方面也可以买些养蚕的农具等。现在我们在清明到谷雨这段时间还有香市的活动,如果下次您正巧赶着那个时候过来也可以投身其中,体验茅盾笔下所说的农村的狂欢节。

五、 逢源双桥

注意事项:讲解前提醒客人左侧河边是最佳拍照点,可先拍照。如果团队多可不做介绍。上桥前需有安全提示,先讲解后上桥,桥上不做讲解,切忌边走边讲,下桥注意集中客人。

讲解要点:1、名字由来 2、似水年华故事

这座逢源双桥是乌镇的一个特色,它是有两座桥组成,有左右逢源的意思,称为逢源双桥。因上面有廊棚,也被称为廊桥,是否想到《廊桥遗梦》,这里也发生过一段浪漫的故事,在电视剧《似水年华》中:文和英就是经常走前面这座逢源双桥,两人多次到桥上看风景,聊天,桥就成了两人爱情的见证,默默祝福他们。传说农历七月初七,如果单身男女正好从相反的两个方向走这座桥,就会相恋。走上桥,让我们感受一下浪漫的气息。

注意事项:下桥后可先集中客人,再次讲解地图,指明路线和集合时间、地点。然后讲解朝宗门。

大家可以抬头看一下,上面刻着朝宗门三个字,在这里就有万佛朝宗之意,因为在门下面就有佛教的卐字雕刻,主要也是想说明历史上乌镇的佛教发展较为盛行。乌镇历史上也素有一观二塔九寺十三庵之说。

六、 香山堂

讲解要点:1、历史 2、诊桌 3、医圣 4、药店倌 5、百眼橱 6、广告牌。(从外到里,从左到右)

走过朝宗门,大家看到的便是香山堂。这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老药店。最初是宁波药商陆庆余所创,民国二十一年由他的孙子陆渠清迁至此处。

药店在旧时分为内堂和外堂,内堂是用来加工药材的地方。放有各种加工工具,有切刀,铁船,磁钵、铜钵等。外堂则是开门做生意的。

在以前,药店生意跟现在医院差不多,诊疗费用和出售药材是药店的主要收入来源。大家可以看到,外堂的左边有一张桌子,就是老中医曾经坐堂门诊的地方;在桌子上面有一个钱孔,这个也就是古时候的义诊了,因为古时看病是不收诊断费只收药材费的,如果病人愿意,可以把诊断费从这个小孔放进去。放进去后老中医大多是拿来救济穷人的。在后方墙上我们看到是医圣张仲景的画像,旁边有副对联降香木香香附满店,黄药白药山药齐全,香是形容药材珍贵,山是形容药材品种较多,其实也就是香山堂名字的由来了。

左边看完病,右边就是抓药的地方。店堂临街设有一曲尺型柜台,这是药店抓药的工作台 。旧时中药店里的员工称药店倌。要当一位合格药店倌,必须跟师傅学五年,俗称三年学徒,四年半做,五年学成。在三年学徒期间,师傅每天教识三只小抽屉中的六种中药,通过一闻、二看、三捏,了解各种中药的气味、形状、质地及功能。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上柜抓药。在药店里,放置药材的柜橱也是很有讲究的。下面一层设数只大抽屉,分别存放较普通的药材,如丝瓜径、枯桑叶等。中间一层每幢设有七七四十九只小抽屉,三幢共有一百多只小抽屉,俗称百眼厨,分别存放常用中药。上面两层摆放一排瓷瓶和锡罐,放的是一些人参等珍贵的药材,因为江南地区比较潮湿,瓷瓶锡罐就可以起到防潮的作用。

店门口挂着许多木牌,上面写的虎鹿诸胶、两洋官燕、香料细药、高丽人参、精致饮片等,这些都是药店里的主打名药!还有一个桔泉春满匾额,讲的是一个橘皮水驱瘟疫的故事,放在这里的作用,是说明任何普通的药材都能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也暗喻药店老中医医术高明。

七、 江南百床馆

讲解地点:第一进天井。

讲解要点:1、赵家概况 2、进的意思。

走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我们的百床馆,以前是不是有人居住?没错,这里在以前是我们乌镇一户赵姓的大户人家,赵家是做丝绸生意的,面积约1200多平方米,赵家厅是典型的江南建筑,共有七进深,可谓是庭院深深,一间屋子加上一个天井就称之为一进了,旧时以单数为大,大户人家基本为3进或5进,民间最高七进,九进只能为皇家所有,所以可以看出赵家是非常有钱的。

(一)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

讲解要点:1、年代 2、名字由来 3、材料 4、风格。

我们首先看到的这一张床是明代保留下来的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 我们把它放在第一个展厅,也是因为这张床是我们百床馆里面年代最久的一张,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我们馆中的老寿星。

我们看一下这张床的四个床脚,就好像四个马蹄立在地上一样,寓意着马到成功,而床旁边的柱子就像旧时男子写字用的毛笔的笔管一样,故称之为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床的木材取自黄榉木,有高中举人的意思。整张床线条流畅、简单、大方,这是典型的明代家具风格,以实用为主。因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所以提倡子民节俭,明代家具都比较简单,没有过多精美的雕刻。

讲解地点:第二进天井。

讲解要点:1、天井的作用 2、砖雕门楼螽斯衍庆。

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地方称作为天井,也是江南民居的一个特色,它的作用是采光和排水。因为屋顶内侧坡面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住宅布局俗称四水归堂,有财源广进的意思。这儿的建筑主要以粉墙黛瓦为主,属于典型的徽派建筑,因为南方一年四季花红柳绿,环境颜色丰富多彩,民居建筑外墙多用白色,利于反射阳光,房子的颜色素雅一些,特别是夏天给人以清爽宜人的感觉。您再看这砖雕门楼,上面刻的是螽斯衍庆四个字,螽斯是一种繁衍很快的昆虫,主人也希望自己能够多子多孙。这些砖雕门楼在文革时曾受到破坏,有些地方已看不清楚,但保存的相对来说是比较完整的。在砖雕建筑中一般雕刻一些动植物和人物故事,都是一些长寿和多福的象征,是古代人民美好心愿的一种表达方式。

旁边种植的是一颗已经有120多年的南天竹,它的果实非常的多,所以是多子多孙的象征;它的果实颜色非常鲜艳,寓意生活能够红红火火。(它是属灌木小檗科,叶子有镇咳的作用)

(二)拔步千工床

讲解要点:1、清代家具的特点 2、床名由来 3、材料和人物 4、分4个区域 5、华封三祝 6、榫卯结构。

床最早源于我国的商代。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简陋,睡觉只是铺垫植物枝叶或兽皮等。掌握了编织技术后就铺垫席子。继席子使用后,床就出现了。清代家具造型厚重、形式繁多、技艺精良、材料精细。它的形成,得益于其独特的文化特质,清代思想文化都比教成熟,东西方的文化也进行了交融。

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百床馆中的镇馆之宝拔步千功床。这是一张清代的床。拔步就是床前面的踏板,上前跨一步的意思,江南的床多以拔步床为主,因为江南比较潮湿,拔步可以起到防潮的作用。那么何为千工呢?以前一个工匠做一天称作为一工,千工指的就是一个木匠花费整整三年的时间和心血。

这张床采用了黄杨木、花梨木、紫木、桃木等多种材料制作而成。床上雕刻精美,总共刻画了人物106位,有三娘教子等一些故事,加上床上睡的一对夫妻,刚好凑成古代的108的吉祥数字。

整张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放置鞋子的,第二部分是作为女子梳洗打扮的地方;第三部分是用来放马桶,是为了晚上方便上洗手间,比较讲究的还会在外面放一个箱子来隔绝气味。最后一部分才是真正睡觉的地方。床的中间挂有一个刀币形状的木牌,上书爱你五十余年惠,封祝要知尽庆华,这是做床的工匠送给这对夫妻的祝福语,意思是希望夫妻长期恩爱,并且祝福他们多福、多寿、多子。

整张床以榫卯结构做成,没有钉子反而非常的结实,可见古时工匠的技术是非常精湛的。

(三)近代红木床

讲解要点: 1、整体特点 2、红木的种类和特点 3、每张床的特色。

注意事项:至少要选择两张床来讲解,如果走左边就先讲解中间一张,再讲有银箔画的一张;走右边则先讲中间再讲双喜床。

各位嘉宾,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呢是三张红木床,红木家具始于明代。现代红木家具继承了明清古典家具的传统,保持了古代的优美造型和艺术风格;另一方面,又吸收了西方家具的特点,采用了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因其雍容华贵,典雅精美而备受消费者的宠爱。近代的床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中西合璧,而这几张床也是广式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广州是我们的最南面,是中西文化相容的一个地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张带镜红木花罩雕花床,床上还有镜子镶嵌。床上有心的形状也就代表了心心相印。床上面刻有葡萄,葡萄是一种多子的植物,代表了多子多孙,而在床的两边有两根柱子,是典型的西方罗马柱,也就代表了中西合璧。那我们再朝床的下面看一下,有两个抽屉,左边的抽屉和我们现在的抽屉,用处一样,放一些衣服,右边的抽屉是通到底的,可放草席之用。这样就节省了空间。

我们接着向里走。我们先来看下这张床的床垫是棕垫,因为我们江南地区比较潮湿,所以睡棕垫床比较透气通风,而棕垫的材料取自于棕榈,各位游客回头看一下,在后面天井里的就是棕榈树。床上面有很多百合,是百年好合的意思,而上面有三幅画,这三幅画是把银打成很薄之后再在上面作画的,也就是银箔。所以说这张床珍贵的地方就是这三幅画。从哪可以看出是银箔画呢?您可以往上看有很多都已经黑掉了,那是因为时间久了氧化了。

这张床是一张婚床,床的上方刻有婚姻神和合二仙保佑婚姻美满,下面有一盆万年青也是希望夫妻感情持久的一个象征,床上面还有一些花卉、流苏做点缀,起到装饰作用。说它是婚床最明显的就是床的四周有双喜的图案,是结婚所用的。

(四) 姐妹床

讲解要点:1、相同点 2、不同点,风格、文字、特色不同。

接着您看到的是两张姐妹床,称为姐妹床是因这两个床的结构、做工非常相似。两张床上都有凤和喜鹊,凤在古时就代表着女性,而喜鹊有喜上眉梢之意。其实两张都是夫妻床,不同的是右边的床是架子床,上面写有鸾凤和鸣,希望夫妻能够和和美美,是年轻夫妻所睡;左边的床是拔步床,写的是鸡鸣戒旦,提醒夫妻早睡早起才能身体健康,是老年夫妻所睡。右边床独特的地方还有它的雕刻,采用了玻璃雕刻的图案,我们稍微侧身,便可看到在光线照射下闪闪发光的花卉图案了,可见技术的高超;左边的床则有两进,为了服侍周到,特别将外面一进扩大给丫鬟睡,在下面还可以看到凤栖梧桐的图案,这也是我们市区桐乡名字的由来,也是主人家身份高贵的一个象征。

(五) 罗汉床中国古代家具中卧具形式有四种,即榻、罗汉床、架子床、拔步床。后两种只作为卧具,供睡眠之用;而前两种除睡眠外,还兼有坐之功能。为什么称为罗汉床呢,是因为中间有一张桌子,人靠在上面就像一尊罗汉一样。我们知道,汉朝以前中国人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故生活中心必然围绕睡卧之地,待客均在主人睡卧周围。久而久之,形成了国人待客的等级观。清朝以前,甚至民国初年,国人待客的最高级别一直在床或炕上。榻和罗汉床的主要功用反而不是睡卧,而是待客。自唐至五代《韩熙载夜宴图》以来,通览历朝历代的绘画作品,频频可以见到古人以榻或罗汉床为中心待客的场面。清式罗汉床,往往正面呈现山家形围子,两侧也常用台阶形式,形成一定落差。这要求正面围子尤其中间一块要高,才能使围子几经落差不至于太矮。清代罗汉床,五屏风式、七屏风式渐多,甚至九屏风式也有出现,这就迫使正面围子加高。按这种思路,罗汉床围子越矮,年代就越古。

八、 江南民俗陈列馆

接下来参观的是江南民俗馆,首先是衣俗厅。服饰不仅可以御寒遮体,更是人们思想意识和精神面貌的体现。服装代表着不同时代潮流的发展,也是不同阶级人们身份的象征,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审美意识的演变。

(一) 衣俗厅

现在请随我进入衣俗厅,这里陈列了清末民国时的主要服饰。其中最能展现这一时期特色的服装便是长袍马褂。马褂是中国清代的男式服装之一,套在满式长袍的外面穿用,有些类似背心或外套,故穿着整齐又称为长袍马褂。马褂是有袖上衣,分大襟、对襟、琵琶襟三种。一般长度到肚脐,袖子到肘部。黄马褂是马褂中的一种,是皇帝特赐侍卫、有武功者和行围打猎成绩突出者的,代表尊贵,其他人不得随便穿用。清朝初期只是满族人穿用,康熙雍正年间开始广泛流行。至清后期流行全国。辛亥革命后及民国时期,马褂仍是男子的传统服式。

1. 裕昌祥

讲解要点:1、完全国货 2、杭纺濮绸 3、蜡像身份。

这边布店里帐房先生穿的就是长袍马褂。这个布庄叫做裕昌祥,是当初乌镇最大的一个布庄。从旁边写着完全国货四个字的牌子上可以看出,当时是抵制洋货的。乌镇因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交通便利而成为古时的商业中心,经济发达,所以衣料种类就比较多,请随我所指的方向看一下,上面写着杭纺濮绸,呢绒哔叽等。杭纺濮绸为天下第一绸,朱元璋打仗时用的旗就是这种材料所做;锦缎在乌镇也是很有名的,江南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称号,蚕桑文化是乌镇的主流文化,而乌锦就是著名的蚕桑制品,在西栅景区有一个益大丝号,里面有传统手工艺制成的一些丝制品,其中就有乌锦,如果感兴趣,去了西栅后就可以选购一些赠送给亲朋好友。

这几个塑像塑造的也是非常生动的,在里面坐着的是账房先生,正拿着算盘算账,伙计站在柜台边正在整理衣料,而站在柜台外面的则是前来购布的买主,从胸前的口袋装着怀表可以看出这位客人也是比较赶时间的。

2. 短衫长裤

虽说江南地区以种桑养蚕为主,但丝绸衣服不是每个人都穿的,像一般人家的百姓穿的就是用棉花纺线织布所做的粗布麻衣了。我们现在所穿的衣服,都是在肩膀上开始缝线接袖子,而当时的裁剪工艺是比较精湛的,肩膀上面并没有线,是从胳膊中间开始缝合的。有的衣服是没有袖子的,主要是以前的人们衣服都是自家手工所做,为了节省布料,可以做成短袖,也可以加一段布料变成长袖,这样一件衣服就可以当成两件衣服来穿了。

3. 民国时期的服装

讲解要点:1、民国时期男士流行服装西装 2、中山装 3、女子流行服装旗袍。

这些图片展示的是民国时期流行的服装,可以看到男士的服装已经随着西方文化的引进开始流行西装了,我们转身就可以看到一件西装的样品。

当时年轻人都顺应时代潮流,西装革履,在这里还能看到由西服演变过来的学生装,直立单领,无需领带。在学生装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就成了中山装,因为是孙中山先生发明而得名,也成为当时公职人员的主要服饰,被誉为国服。作为中国新的民族服装。该服装的思想和政治含义如下: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四维(即礼、义、廉、耻),前襟的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一个在内侧)分别表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还有监察权)。

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笔山形代表重视知识分子,背部不缝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民国时期女子流行的是旗袍。旗袍,最初即旗人之袍。说起它的来历,跟水乡也有关系的,在当时,很多百姓也是靠打渔为生的。有这么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传说:清朝入关,满人一统天下,旗人的服饰传入中原。一个叫黑妞的满族渔女,皮肤虽黑但很有光泽,人长得很俊俏,身材又好,被誉为黑里俏。她为了方便打鱼,就把原本的大套一统江山裙,剪裁成窄小的扣裙便装。后来,这个黑妞被选入皇宫,封为黑娘娘。旗袍就是由此流传开来的。旗袍源于满族女性袍式服饰。民国以后,上海、北平等地的汉族女性在其基础上予以改良,成为民国知识女性标准服饰之一。中华民国政府于公元1929年颁布法令,确定旗袍为国家礼服之一。一般认为,现代旗袍特征为:立领;收腰; 盘扣;腿部两侧开衩。可以有袖或无袖。下摆最长不遮盖脚面,最高在膝上。

开风气之先的上海女学生穿旗袍的发起者,当时的女学生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成为社会的理想形象,她们是文明的象征,时尚的先导,以至社会名流,青楼女子等时髦人物都纷纷作女学生装扮。三四十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期,其基本轮廓已成熟。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却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中西富有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标准服饰。

4. 茅盾家人照片

看完民国时期的服装,接下来看到的是茅盾和家人的照片。从茅盾家人的服饰可以看出茅盾家是一个大户人家,衣服大多是丝绸所做。他们家的家业是由他曾祖父沈焕所创,比较有钱。殷实的家境为茅盾先生接受教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茅盾先生曾经去日本留过学,学识渊博。这张图片上茅盾先生已经穿西装,打领带,戴墨镜了,说明他思想比较开明,已经接受了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在当时也称得上是一个时尚人士。

5. 儿童服装、学生装、女性服装

看过大人的服饰,接下来看一下小孩子所穿的衣服。小孩子的服装较为简单,选用有花纹的衣料,衣服周围再加一些花边,看起来会比较可爱。小孩的帽子就比较讲究了,在生日时会戴这样的状元帽,代表着家人对小孩子寄予的期盼。

边上是五四运动时女孩子所穿的学生装,类似于现在学校的校服;

三十年代的服饰可以自由选择,不受限制,时装便应运而生,深受新潮女性的喜爱。袄裙是清代汉族女子主要服饰,后受西方文化影响,袄短及腰,下摆成弧形,袖似喇叭,裙长没足。旗袍原是旗女之袍,是满族女装,腰身平直,衣长至足,后来满汉女子都穿,长度缩短、腰身收紧,曲线鲜明,改良后的旗袍风行全国。

6. 刺绣工艺

讲解要点:1、蜡像2、刺绣成品云肩、香囊、围嘴(挑一两个讲解)3、扇带。

以前女子无才便是德,但一定要会的一门手艺就是刺绣,这里看到的蜡像就是母女两人刺绣的场景了,女子能否嫁一个好人家,刺绣工艺是很重要的,古时女子一般很少出门,但经常会在家做女红。结婚前媒婆会拿女孩子所绣的绣品给男方家过目,如果绣工精湛,绣品精致则说明女孩心灵手巧。女孩的娘家和未来的婆家都会为此骄傲,也会引起同龄女孩的羡慕;反之则受人取笑。

这边橱窗里挂着的都是以前女孩子的刺绣品,有云肩、香囊、围嘴等,最有特色的就是这个扇袋,有谐音善待,是女孩子送给男孩子的定情之物,希望男孩子能够善待自己一生。

(二) 岁俗厅

讲解要点:1、时间 2、财神 3、风俗和寓意 4、对联 5、灶间。

现在我们进入的是岁俗厅,这是当地人每年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一个仪式。财神,即赵公明元帅,麾下有东路财神招宝天尊萧升、西路财神纳珍天尊曹宝、南路财神招财使者陈九公、北路财神利市仙官姚少司四员小神供其使唤调遣。因为有这套招财进宝的班底,赵公明元帅便成了盼望发财者崇仰的对象。但据说他性懒而散淡,一年中仅在正月初五那天走下龙虎玄坛一次,而且是随意 ,不定去往哪一家,所以大家都在此日赶早鸣放鞭炮,焚香献礼,想要在前头迎接他。正月初五,各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金锣爆竹、摆放肉和果品,以迎接财神。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江南这一带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按说接五路应该是在初五,为什么又说在初四晚上?原来,初五日是正日,由于大家求利心切,都想自己比人家早一点接到财神,于是时间就一点点提前了,甚至提前到初四的早晨。这样当然不符合规矩,后来就由长者出面,规定初四晚上一起行动。

初四日下午三点,接五路仪式的准备工作就开始。先是摆案桌,一般用两张八仙桌拼起来即可。头桌是水果,用到的有甘庶、桔子、苹果、寓意了财路广阔,生活甜甜蜜蜜节节高高;二桌是三牲,猪头、雄鸡、鲤鱼。整个仪式最特别的是中间吊起的这条鱼,这鱼当地人在接完财神后要放生,放生的鱼就是代表了年年有余。接五路必须主人带上香烛分别到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的财神堂去接请,每接来一路财神,就在门前燃放一串百子炮,全部接完后,主人和伙计依次向财神礼拜,拜后将原供桌上的马幛火化,表示恭送财神,仪式才算是结束了。

(三) 节俗厅

注意事项:讲解斗香后要讲解对联。蜡像中挑一两个故事来讲,旁边的习俗要讲分龙彩雨、立夏称人、元宵走桥、天贶晒蟲、中元河灯、腊月小更。

1. 斗香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是节俗厅,两边橱窗展示的是乌镇当地节日的一些习俗。(挑选一些乌镇特色的讲解,如分龙彩雨、立夏称人、元宵走桥、天贶晒虫、腊月小更等)

中间我们看到的是八月十五祭月神的习俗,月神就是嫦娥仙子。我们可以看到中间是一个用纸板和浅香所做的斗香,共有9个,取义长长久久之意。斗香总共有三层,最上面有一个瓶子,瓶子中间插着三把戟,就是平升三级之意,中间有两个金光灿灿的葫芦,因为葫芦是金色的,又和福禄谐音,所以有金玉满堂和福禄双全之意。斗香上面还插着一些彩旗,寓意旗开得胜之意。在蜡像后方我们看到有一幅对联鸿鹄高飞一举千里,凤凰游宿十步九寻,喻示主人会像鸿鹄和凤凰一样,志气高远,前程光明远大。

(四) 婚俗厅

注意事项:先讲一下紫薇树,再提一下结婚的相关饰品,婚俗厅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讲解。

接下来我们将要去另外一家---王家,王家是做烟草生意的,也是大户人家,赵金王三家是邻居,为了展出方便,就把三户人家连在一起了。转过来我们可以看到天井中有一棵树,这棵树是紫薇树,紫薇树是我国珍贵的环境保护植物。人们称之为百日红、痒痒树,因为只要轻轻一动它的树皮,它就会颤抖不止。这是因为这种的树干对振动十分敏感。它是千屈菜科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圆锥花序着生于当年生枝条的顶端,花序甚大,长30~50厘米,上面有花数十朵或更多;花直径约 3厘米,白色、堇色、红色和紫色;每年夏秋季开花,每花序可开放50天左右,全株花期长达4个月之久。是优良的园林观赏花木,亦是良好的树桩盆景种类之一。紫薇也是高官厚禄的象征。

(五) 寿俗厅

注意事项:先讲做寿习俗,然后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讲。

最后,我们要看的是寿俗厅,乌镇人做寿讲究作九不做十,因为在当地,十和贼是同音的,做十听起来像做贼,很不吉利。也就是从49岁开过50岁的生日,依次类推。另外父母66岁之时,女儿要带66块肉给父母吃,祝愿其长寿。在农村,男子也有在29岁做寿的,此称过韩信关。为何选在29岁呢?据传,韩信于29岁时被刘邦之妻吕后所害,故民间男子将29岁视为一个关口,俗称韩信关 。

大厅上方是惇德堂三个字和大红贺幛,上有八仙和福禄寿喜,一派喜庆之境。后壁上方悬挂一幅福禄寿三星图。三星指福星紫微大帝,禄星文昌帝君,寿星南极仙翁。三星图两侧对联为福海朗照千秋月,寿域光涵万里天,祝主人福运如日月般长久,寿境像天空那样广阔。对联两边的寿幛上写着青松不老、日月永昌,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是老人子女所送,一般一个子女赠送一条。桌子上有瓶子和假山,即平平安安和寿比南山之意。桌子上还放置寿桃和长寿面,面长三尺三,就是三三得九,长长久久的意思了。寿星坐北朝南,接受亲朋好友的祝贺,由于古时以左为尊,所以里孙要坐左边,外孙坐右边。

在两侧的墙壁上还挂有麻姑献寿图和百寿、百福图,传说麻姑是三次见证沧海变桑田的神仙,可见她的寿命之长,百福、百寿图都是希望老人能够长寿,有福气。

九、 酒 作 坊

讲解要点:1、格局 2、金字招牌 3、作坊历史。

前面即将要进入的是高公生酒作坊,乌镇的作坊大都是前店后坊的。前面临街的是商铺,出售成品,后边是作坊。门口摆放了三块金子招牌:酱园、乳腐、糟坊。类似于现在的营业执照。过去酿酒和制酱互兼,酒作坊同时可以制酱油、米醋等,酱作坊和酿酒,统称酱酒业。旧时,乌镇酱酒作坊有20多家,如:高公生、陶复昌、恒昌、沈利昌等。如今,在东大街旅游景区看到的是高公生糟坊,建于清同治年间,距今已有120多年历史。

讲解要点:1、三白酒原料 2、由来故事。

走在长长的小巷中,我们已经可以闻到浓浓的酒香,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三白酒是用白米白糯米、白面酒曲、白水地下水制作而成的。据说,三白酒的来历与一个孝子有关。这位孝子在帮别人家做工时,雇主给了他两个粽子当点心。他舍不得一个人吃,想留给母亲吃,就将粽子藏在一个老树洞里,并顺手扯了一把草遮住洞口。后来天突然降下大雨,孝子走得匆忙,忘了取粽子,等再想起来取时,粽子已经被雨水草汁浸成软呼呼的了。也实在太穷了,孝子还把这两只软呼呼的粽子拿回家给母亲吃。没有想到外壳剥掉后,立刻散发出阵阵香气,味道出奇的好,母亲忙问究竟,儿子答说上面盖了一层草。原来这是一种能使米食发酵的酒药草。后来这种做酒方法就流传开来了。

十、 宏源泰染坊

注意事项:①酒坊弄堂小门进的路线:展厅刮浆间染房出口;

②染坊正门进的路线:织布工艺店铺展厅刮浆间染房出口。

接下来去参观染坊,手工做蓝印花布的地方。左边我们看到的是纺纱织布坊,把棉花去籽,纺线,织布的整个过程。织好的棉布送到对面染坊加工就可做成蓝印花布。

请大家小心门槛,准备好门票。染坊也是前店后坊式的格局,这里商店出售的是蓝印花布各式的服装及工艺品,后面就是工作间。检好票我们看到的是晒布场,这里拍过《似水年华》、《暗算》、《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电视剧。

讲解要点:1、电视剧 2、陈列厅(从左到右,从古到今的顺序来讲) 3、上浆 4、染缸 5、晒布(布是怎样挂上去的)。

蓝印花布始于后晋,发展于宋元,鼎盛于明清。旧时,我们乌镇一带染坊遍布,最多时有十几家之多。可见当时这个印染业在乌镇是非常兴旺的。由于蓝印花布特殊的原料及工艺,我们也将它俗称石灰拷花布或药斑布。在展厅中可以看到橱窗中,陈列了不少明清时的衣服,布料,蚊帐,头巾等物品,非常的漂亮。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制作蓝印花布的工具。古书《二仪实录》里讲到的夹缬板,就是最古老的印染工具。这里展示的就是夹缬了,右边则是近代所用的印花工具:三层棉纸刷上铜油做成的花版,刻花板所用的刻刀,调拌原料的木桶,刮浆的刀等。等一下我们会去工作间看具体的制作。这边橱窗中展出的《清明上河图》是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用科技丝网印刷制作而成,xxxx年获得省艺博会最高奖项天工奖。边上还有《世纪上海》和《牧羊图》栩栩如生,与传统手工比较,线条更加精致细腻。

下面参观上浆拷花工作间。这道工序是制作蓝印花布非常重要的步骤。把事先刻好的花版,平放在白色的棉布上,均匀地刷上调和好的石灰粉和黄豆粉。因为石灰粉可以起防染作用,所以拷上石灰粉的地方是染不上颜色的。而黄豆粉有较强的粘性,可以把石灰粉牢牢地固定在布上。上好浆放在这里面晾一星期左右,使之自然阴干。不能放在太阳底下暴晒,因为暴晒会使浆龟裂。

阴干后再拿到隔壁的染坊去染色。染色的原料为蓝草,就是板蓝根的叶子,将其制成蓝靛。把布放入染缸染色十五分钟,放在空气中氧化十五分钟,反复七、八次,直到颜色满意为止。到了冬天温度不得低于20度,需加温保持20度-30度,中间的空心竹子是当烟囱用的,下面烧的是秾糠,因为是暗火,所以不用担心竹子被烧。

等颜色染成后放在太阳下晒干,再拿刮刀刮掉,才可做成蓝印花布。晾晒蓝印花布也是需要技术的,有经验的老师傅把布的一半折叠起来,放在竹竿顶上,用力发功,把布往上挑,布就哗的一下落下来了,非常的壮观。

十一、 乌青水龙会

讲解要点:1、防火的设施 2、乌青水龙会的名字解释 3、灭火设施和灭火习俗。

因为房子大部分是木质结构所做而且是连在一起的,火灾就成了这些老建筑最严重的威胁。当然这也难不倒古代的劳动人民,他们在房子间筑起一道道封火墙,以砖砌成的高墙可以有效地遏制火势的蔓延。人们不但重视防火,更重视救火,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乌青水龙会,相当于现在的消防119。乌青是乌镇旧时的地名,原来分为河东的青镇和河西的乌镇,两镇历来密不可分,新中国成立之后,两镇合二为一。水龙会是古代居民自发组织的救火队,队员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每当有火灾发生,队员们就敲锣打鼓喊救火,附近的百姓就会赶来支援。居民靠近小河,取水极为便利。灭火的水柱犹如一条水龙,又因旧时传说龙王掌管雨水,故名为水龙会,十分的贴切。

这里面陈列的灭火设备都是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主要的功能就是利用杠杆原理抽水灭火。以前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就会举行水龙会,即消防演习。几个人一组的进行比赛,还要在水中放一些染料,颜色漂亮,射程远的就为胜利者。在香市节的时候西栅景区也会举行这样的活动,到时您可以亲自过来体验一下龙兵的工作。

十二、 晴耕雨读

讲解要点:1、乌镇文人 2、似水年华 3、砖雕门楼(出门时介绍)。

我们循着古道来到了晴耕雨读,即晴天耕种,雨天读书的意思。乌镇人杰地灵,明清之际,镇上曾经出过64位进士,161位举人,近代更是出现了蜚声中外的文学巨匠茅盾先生,这一切都与此地热爱读书的社会风气分不开。这里千年积淀的人文环境与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不少的剧组来此拍摄。(xxxx年)就在这晴耕雨读里上演了一出《似水年华》的爱情故事。剧中由黄磊扮演的男主角文就在这里生活,从事古书修补工作,并与刘若英扮演的女主角英在此相遇、相知、相爱。老宅里至今还保留着这部电视剧使用过的一些道具,主要是一些道具书。刘若英也因为这部戏开始和乌镇结缘,陆续又有几部作品在乌镇拍摄,如心中有鬼、她从海上来等。现在刘若英也是乌镇的形象代言人,她非常喜欢乌镇,她的气质也和乌镇非常的吻合。

晴耕雨读是以前一户姓张人家的房子。张家也是大户人家,可以看一下砖雕门楼非常的精美,仙人走兽样样齐全,还刻有凤穿牡丹的图案,表达的是希望多福长寿的愿望。

十三、 江南木雕陈列馆

讲解要点:1、徐家 2、门神。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要参观的是江南木雕馆,它是位于乌镇东大街的民居徐家厅内,徐家是乌镇的大户人家,人称徐半镇,整个乌镇三分之一的房产都是属于徐家的。走进木雕馆迎面而来的是嵌在屏风上的两位木雕门神闻太师和真君子。这个木雕的材质是桃木。桃木辟邪,源于后羿的传说,古书记载,后羿是被桃木棒击杀,死后被封为宗布神,这种神经常在一颗桃树下,牵着一只老虎,每个鬼都要前去检验,宗布神一闻,如果是恶鬼的话,就会被虎吃掉,所以鬼会害怕桃木。

(一) 龙凤呈祥柱

讲解要点:1、龙凤代表 2、材料和雕刻手法 3、用途。

绕过屏风是一对古朴而不失精美的龙凤呈祥柱。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龙是征服自然的人格化的神;至于凤则是一直与女性美、爱情的忠贞是分不开的,凤的形象美丽无比。这对呈祥柱是用椴木雕刻而成,雕工细腻,形象生动,采用了浮雕、圆雕、透雕三种雕法,属于典型的东阳木雕风格。这类柱子在古代被称为仪式柱,它主要作用在于装饰性,旧时,家中若有红白喜事,放于中堂两侧。由于柱子价值极高,只有大户人家才有,一般人家都是在需要时才去租用,用完即还。

(二) 天井、百花厅

1. 讲解地点:1、天井 2、门后书画 3、牛腿 4、百花厅。

跨过门槛往里走,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雕梁画栋的天井,门槛旁的门板后面嵌着一幅幅旧时主人留下的墨宝,有书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也有主人摹写19世纪著名书法家赵之谦的墨宝,而最令人称奇的是主人临摹清代大画家八大山人朱耷的荷花小鸟竟有几分神似。天井屋檐下的牛腿上刻的主题是明暗八仙,明八仙是八位神仙,暗八仙则是他们使用的法器,牛腿雕刻的栩栩如生。四周的门窗之上雕的是松鼠与葡萄,寓意着送子,代表了旧时居民们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

现在走进的这个厅以雕花技艺和名花木雕闻名,当地称之为百花厅,已有上百年历史。该馆还相应收集了当地有代表性的木雕构件,从各个侧面展示江南水乡木雕艺术的悠久历史。垂柱上的莲花、牡丹、芍药、菊花及四只花篮更是美仑美奂,寓意四季平安,可谓是木雕工艺中的精品。

(三) 骑门雕花大梁

讲解要点:1、材料、重量、人物 2、为什么刻郭子仪。

厅中陈列的是一根巨大的掮梁。原是一祠堂中的旧物,用一根四米多长的香樟木雕刻而成,重达344公斤。所刻图案是唐朝的大将郭子仪祝寿时的全家福。雕刻的人物有郭子仪、郭夫人、七子、八婿及四名丫鬟,三位同朝大臣二十四人。醉打金枝的郭暧就在其中。

郭子仪是辅佐大唐四代君王的大将,曾率兵平定了安史之乱,多次击败吐蕃,回纥,保存长安,大唐因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史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先后唐肃宗被封为代国公,被唐代宗封为汾阳郡王,被德宗尊为尚父,有7个儿子8个女儿,以85岁高龄离开人世,可谓是福禄寿三全之人,人们把郭子仪刻在上面,主要也是希望能够像他一样有福气。

(四) 龙门骨架

掮梁的后面是龙门骨架,它是由一立柱与多块牛腿、雀替、梁垫、矮门组合成的。这些都是古建筑的各种构件。这边陈列了几件牛腿,雕刻的是和合二仙和雄狮戏球,母狮喂子,栩栩如生,煞是可爱。在古建筑中,牛腿等一些构件,常常具有实用与观赏两重性,这几件牛腿做工极其细致,造型生动灵活,极具观赏价值。

(五) 图腾柱

跨过一进院子是三间厅堂,厅中比较显眼的是两根异常粗大的刻花柱子。这两根柱子直径1.5米,需三个人才能合抱,两根柱子上,一根刻有威武的狮子和女孩,另一根刻的是男孩和大象。这两根柱子是东南亚一带的图腾柱,是丰收与兴旺的象征。一般是立于大型寺庙之前,其作用类似于中国的石狮子。右边一根是用松木雕刻的,左边一根是用香樟木雕刻的,走近时还可闻到一股淡淡的香味。

(六) 弥勒佛

讲解要点:1、雕刻的内容 2、弥勒的两个形象 3、弥勒代表什么。

两根图腾柱之间是弥勒佛雕像。乍一看可能觉得是石雕,但实际上是用一整块银杏木雕刻而成,上面贴有金漆,再覆盖颜料。雕刻的是十二个笑呵呵,大肚子的弥勒。

中国的弥勒像有菩萨形和如来形两类。分别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制作。菩萨形弥勒像主要表现弥勒菩萨在兜率宫为诸天说法的情景,是菩萨装束,两脚交叉而坐或左脚下垂,右手扶脸颊的半迦思维型。如来形弥勒则是下生凡界在龙华树下成佛后的形象,与如来差别不大。

弥勒佛原型是五代后梁时宁波的契此和尚,因身着布袋,也称布袋和尚。契此和尚圆寂前,曾留下偈颂: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因此被认为是弥勒菩萨的化身,此后弥勒菩萨的塑像就经常被塑成和蔼慈祥、满面笑容、坦胸露腹的慈爱形像,常被华人称为笑佛、欢喜佛、大肚弥勒佛。著名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便把菩萨的宽广胸怀和乐观态度描绘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四周的壁橱中,陈列有大量的木构件,有窗格、格心、条环板、窗栏板、裙板,挂落、护拦等,也是采用了贴金工艺。这些图案中出现的比较多的都是古时候的一些戏曲、传说,起到装饰的作用。

十六、 余榴梁钱币馆

各位游客,走完了长长的东大街后,我们现在所在的是观前街,在这条街上一幢古老的民居内,开设着一家特殊的银行,它的主人是有江南有钱人之称的余榴梁先生,这家银行里藏有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钱币,人们称其为万国银行。其实它就是我们接下去要参观的一个景点余榴梁钱币馆。

(一) 余榴梁简介

讲解要点:1、余榴梁简介 2、收藏的数量和特殊钱币 3、四个展馆

4、钱币研究学家。

跨入钱币馆大门,首先扑入眼帘的是一块做工别致的屏风。屏风中央饰制着一个外圆内方的大型古钱币图案,以其古雅的风姿提醒人们:您已经进入了一个钱币的世界。

余榴梁先生1942年出生于乌镇 ,1951年随父母去上海定居。1958年他考入上海江南造船厂技校铸造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担任了该专业课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他为了让学生能从中国古钱币的浇铸过程中了解我国铸造工艺的历史,就从家中觅来一些自己小时候玩过的古钱币充作教具,做浇铸试验。就在这个过程中,他与钱币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收藏钱币。他收藏的钱币上起商周,下迄近代,绵延达30世纪,一共收藏了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0多种钱币。其中金属币21000多种,纸币3000多种,花钱1100多种,收藏品种为全国之最。为此,1995年他被评为全国十佳收藏家。他收藏的第一枚钱币是小时候外婆挂在他脖子上用来辟邪的压胜钱。最宝贵的是圣宋通宝当五钱,存世五枚,其余四枚不知所终。

当他的家乡桐乡乌镇进行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时候,他决定将自己珍藏的各种钱币分类分批展出,供广大旅游者观赏。他共有四个展馆,两个在上海,一个在北戴河。现在正在展出的,就是他所收藏的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部分钱币。

他不仅是一个收藏家,也是一个钱币研究学家。展板上陈列的那一本本书籍和杂志,是余先生从事钱币文化研究的结晶。数十年来,他独自或跟别人合作已编著出版了《中国花钱》、《钱币学纲要》、《世界流通铸币》、《钱币投资技巧》等专著十多本,共200多万字。其中《中国花钱》是我国第一本花钱专集,弥补了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

(二) 钱币收藏

讲解要点:1、所有钱币特征 2、其他国家钱币与中国的渊源。

钱币馆第二部分陈列着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钱币。钱币虽小,可它对外却代表着一个国家,它的图案设计往往体现出所在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政治、文化和风情。比如中国钱币上就设计有天安门、稻穗和齿轮组成的国徽。外国也同样,加拿大钱币上的枫叶、新加坡钱币上的鱼尾狮、俄罗斯钱币上的双头鹰,就分别代表着这些国家的国徽图案。

在参观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亚洲国家钱币时,人们可以看到有些钱币上铸有中国的汉字。如日本钱币上铸有熙宁元宝、宽永通宝,越南钱币上铸有太平兴宝、景统通宝等字样。据说,这些外国古钱币,是这些国家当时仿照中国唐宋时期的钱币铸造的。由此可见,中国的钱币文化对邻国的影响多么深远。

各位我们看过钱币馆,了解了钱币文化,那接下去我们再去领略一位伟人的风采,参观下一个景点---茅盾纪念馆。

十七、 茅 盾 纪 念 馆

立志书院

讲解要点:1、茅盾纪念馆组成 2、文昌阁 3、立志书院历史。

前面就是老街的尽头了,传统居民区也就参观完毕了,接下来要参观的是传统文化区,主要的景点是茅盾纪念馆,由立志书院和茅盾故居两部分组成。我们先参观书院,再参观茅盾故居。立志书院的对面就是文昌阁,文昌阁是立志书院的附属建筑,建于同治十年(1871)。文昌阁上面是楼阁,下面是通道。楼阁的面积虽然只有20多平米,但里面环境清幽。文昌阁是乌镇读书人心目中的圣地,里面不仅供奉文运科名的星宿和孔子,它还是文人聚会和科举预考的场所。

立志书院最初是由乌镇翰林严辰于同治四年1865年创建。它的前身是分水书院。在清咸丰十年,清军与太平军在乌镇交战,分水书院毁于战火,五年后,严辰等倡议重建分水书院,也就是现在的立志书院了。进入书院里面可以看到大门两边有副对联: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竟成。这是乌镇著名理学家张杨园的治学格言,也是立志书院名字的由来了。可以看到门的下方有门当,门当是在大门两侧相对而置成扁形的石墩或石鼓,因鼓声响如雷霆,人们以为其可以避鬼。户对指门楣上方或两侧的圆柱形木雕或砖雕,因这些雕刻位于门户上方,长一尺左右,与地面平行,与门楣垂直,刻珍禽瑞兽,且为双数,有的是一对两个,有的两对四个,所以称为户对。一品八个,二品六个,三品四个

天井里可以看到里面种了两棵很高大的桂花树,这两棵树也有荣登桂榜的意思。前面就是讲堂,两边有一对对联:分水旧规模但愿闻风皆立志,殳(shu)山钟秀杰定知异日有成材,说明了立志书院的前身就是分水书院,希望学子能够成材。

出了门是以茅盾小说命名的林家铺子旅游商店,出售乌镇的一些特产,需要的朋友可以去选购一些。

《东栅景点导游词(精选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