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致辞 > 导游词
栏目

戚城导游词(精选8篇)

发布时间:2023-04-18 热度:8

戚城导游词

第1篇 戚城文物景区导游词范文

各位朋友:

濮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现在我们带领大家去参观的景区就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戚城遗址而建成的,叫戚城文物景区。(进入戚城景区)濮阳是我们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戚城遗址是濮阳悠久历史的重要见证。戚城文物景区总占地面积760亩,自1991年3月起,历时5年建成,其中有纪念景点5处,文物及遗址展示3处。

古书记载,淄阳上古名叫帝丘,是传说中五帝之一'颛顼'和他的部落生活的地方,所以,我们今天称濮阳为'颛顼遗都'。颛顼最大的历史功绩是观天象、制历法、改革原始宗教。前面的这座高台建筑--玄宫,就是纪念人文始祖颛顼的。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在《大宗师》中说:'颛顼得道,以处玄宫'。意思是说,颛顼悟出了天地之道,在玄宫主持了宗教改革,玄宫因此而得名。

这是颛项和夫人女禄的塑像,他们既是功勋卓著的中华人文始祖,也被历代尊称为天地人三界的神灵。从东面的壁画,我们可以看到头戴羽冠,。手执玉钺的颛项帝被四周光环笼罩,表示其法力无边。频项为黄帝之孙,他所处的时代为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他规定男女有别,确立父系制度;他注重收集各部落先进的生产生活经验,收集百药以医万民。颛顼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区分神职和人事,设立专门的司天和司地的官职,'通天'成为少数人的特权,此后逐渐演变成为统治者的统治工具。但另一方面,由于设立了专门负责农业生产的官职,农业和科学技术得到了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壁画上这是南正重,那是火正黎,'南正'和'火正'都是官职,重和黎就是颛顼的两个负责'司天'和'司地'的大臣,古书称之为'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

西面的壁画描绘的是颛顼帝'观测天象,制订历法'的场面。直到今天,我们仍称一年分为366天的历法为'颛顼历',这要算是中国最早观象授时的记载。颛顼帝还禁止近亲结婚,说明人类早就认识到其危害。

在两边长廊之上,我们所看到的是淄阳历代名人塑像,共有20尊。淄阳位于黄河下游之滨,地灵人杰,涌现了政治家吕不韦、改革家商鞅、军事家吴起、侠士荆轲、天文学家僧一行……可谓群星灿烂,他们都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们不仅是淄阳人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在石器时代之后是青铜时代。石器时代相当于文献记载中的传说时代,和'三皇五帝'相始终,而青铜时代则和夏、商、周三代相始终。夏代,淄阳是其邦国昆吾所在地,昆吾手工业发达,是夏代青铜铸造业的中心。文献所记载著名青铜礼器--九鼎,就是由大禹的儿子启用九州所贡之铜在昆吾铸造的。我们面前这一座水榭式建筑--铸鼎轩,即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而建,中间这尊彩塑为夏启。

好,让我们沿着九曲回廊,欣赏一下垂柳倒映的玄湖风光,然后到戚城历史陈列室参观轰动全国的重大考古发现-- '中华第一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历史文明的标志物,源远流长的中华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那么,龙文化起源于何时何地呢?1987年8月在淄阳西水坡遗址的考古发现给我们提供了答案。这是一次远古时代的宏大葬仪,共由四组蚌图遗迹组成,以龙虎蚌壳图案作为陪葬,显示了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其进行碳14科学测定,结果为距今6460±135年,专家们据此推测墓葬与文献记载中的'三皇五帝'时代相关,那么,墓主人是三皇五帝中的哪一位呢?是伏羲、黄帝、还是 颛顼?尚无定论。这一发现可 以称之为中国第一'帝陵',第一'王陵'。因为三皇五帝都和龙有关,只有他们才能享有如此高规格的葬礼。再看出土的仰韶文化特大陶鼎和陶鼓,在我国同时代的考古发现中实为罕见,其风格展现了特有的'王者之气'。濮阳古称'帝丘',又是五帝之一'颛顼'的故都,在此发现中国第一'王陵'、第一'帝陵'是十分自然的。

再看右侧的龙图案,形象不仅生动逼真,艺术性很高,而且从中国龙的艺术发展历程来看,它的颈、爪、角以及整体构图,已经具备了发展到后来中国传统文化龙的大部分要素和创意。蚌龙身上所特有的精、气、神,正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征服自然、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的写照,专家们誉称为'中华第一龙'是当之无愧的。濮阳也因此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为'龙乡'。

现在我们在东、西、南三面回廊中所看到的26幅春秋卫国史壁画,形象地再现了自公元前ll世纪末,卫康叔受封立国,之后都城三迁一直到定都帝丘(即今天的濮阳),后于公元前239年为秦国所灭这80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著名的成语典故如大义灭亲、退避三舍、螳臂挡车、好鹤失国、桑间濮上、郑卫之音等就出自卫国史,历史名人孔子居卫十载,留下了许多佳话。卫国和鲁国同为'礼仪之邦',卫国作为一个千乘大国在春秋战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前面这座巨形雕塑是为纪念五帝之一颛顼的。这座雕塑名为'帝颛顼乘龙至四海'。

戚城会盟是春秋时代重要的历史事件。今天我们在西边看到的是雄伟的古城墙遗址。而面前高大的土台建筑便是春秋诸侯会盟举行仪式的会盟台。会盟盛行于春秋时期,当时诸侯或卿大夫为了巩固内部团结,打击敌对势力,经常举行一种具有制约作用的礼仪活动。会盟各方协议达成后,在会盟台上对天盟誓,然后杀牲取血,饮血坎牲(即喝血后将牲埋起来),对神灵做出信守诺言的保证。主持会盟者叫盟主。那时,盟主多半凭仗自己的实力,打着'以德服人'、'抑强扶弱,辅佐周室'的旗号来发号施令。据《春秋》、《左传》记载,从公元前626年到公元前531年的近一个世纪内,诸侯在卫国会盟十四次,其中在戚城就有七次,内容牵涉结盟、背盟、续盟、援救被侵国家等事宜。面对这座高台,我们仍然可以想见诸侯历次会盟的壮观场面。1991年2月5日,江**曾亲临戚城遗址,对其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

戚城是卫国北部的一个边邑,向北隔黄河与晋国相望,南与鲁接壤,西与郑毗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它成为诸侯争夺的一个战略目标。同时,戚城又是卫国孙氏家族的采邑,孙氏家族权倾朝野,其立场的向背直接影响到卫国的政局和诸侯势力的均衡,所以,史书记载,许多历史事件与戚城有关,孔子的弟子子路就是在与戚城有关的政治事变中遇难。

戚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上的部分为周长1520米的古城残垣,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地下则保存着自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到汉代等不同时期历史遗存。

好了,戚城文物景区的讲解到此结束。

第2篇 戚城文物保护区导游词范文

戚城遗址历史沿革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戚城,孙氏在此袭居六代,为卫世卿,他们世代掌握着卫王室的实权,演出一幕幕活剧来,最大的政治事件发生在公元前496年,太子蒯聩谋害灵公夫人南子未遂,逃到晋国避难,20xx年后潜入戚城,与其子辄(已立为卫出公)争国。蒯聩勾结其妹控制了执政的外甥孔悝,出公辄被迫出逃鲁国,蒯聩自立为庄公。子路是孔悝的邑宰,为救孔悝而惨死在与蒯聩的甲士的厮杀中。今戚城东北里许有子路墓冢。戚城遗址、子路墓祠、蒯聩台遗址(在油田供应处院内)三处文物古迹,同是这一事件的产物,形成一个自然景区。见于《左传》的有庄子(武公三世孙)、昭子、桓子、文子以及文子之三孚:嘉、蒯、襄。孙氏世代掌握着卫国的政治命脉,特别是自公元前620xx年卫迁都帝丘后,戚地的向背举足轻重,晋国多次越过黄河,采取支持叛乱的手段控制地,左右卫国政局,威胁东方诸侯,

保持其霸主地位。鲁公十四年,卫定公去世,卫献公继立,孙文子与其有矛雇为避迫害,孙文子将象征权力和地位的卫国青铜礼器从帝丘迁至戚,鲁定公十四年,卫太子蒯聩谋杀卫灵公夫人南子未遂,逃往晋国避难,后潜入戚地,十三年后与其子出乏辄争夺君位。蒯聩首先勾结其姊控制了负责京城守卫自外甥孔悝,卫出公被迫逃往晋国,蒯聩即位称庄公。孔健的家臣、孔子的弟子子路,在这场政变中身亡。在今天距戚城不远处有相传蒯聩复国的临时藏身处“蒯聩台”和子路的葬所“子路坟”。

1963年4月,当时的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对戚城遗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勘探、测绘和摄影。初步调查的结果是:根据对东城墙和南城墙缺口处所见的城墙剖面情况来看,城墙明显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包含有汉代遗物,下部包含有周代遗物。

1965年11月中旬,经过多方协调,李仰松先生带着考古人员对戚城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试掘。

1986年11月,当时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戚城遗址东城墙进行解剖,对城内东北部文化层进行了试掘。

1992年,濮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戚城城门及城内布局进行了初步勘探,在城内发现有道路、夯土基址等遗迹;1995年,濮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也对戚城遗址进行了局部试掘。

20xx年岁末,濮阳戚城文物景区管理处开展冬季植树造林活动时,在城内西南部发现有龙山灰坑打破夯土墙的现象,这引发了考古学家的猜想,已发现的戚城晚期城址之下可能叠压有一座早期城址。

戚城文物保护区概况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整个景区包括会盟台、城墙、阙门、历史陈列室、孔子居卫十年的孔子侯馆、颛顼帝进行宗教改革的圣地--玄官、反映春秋战国时卫国文化氛围的'桑间濮上'苑、表现濮阳古战场的'历史名战微缩景观'、龙宫、龙湖、车圣相士和他发明的马车、伏羲之母华胥的卧雕及伏羲亭、夏后启在昆吾所铸之九鼎及铸鼎轩等等。

公元前620xx年到前531年的近一个世纪内,各诸侯国在卫会盟十五次,其中七次会盟于此。

这座城市被列为了文物保护区,让里面的文物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如今是市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但由于濮水河水质恶化,导致园区沿河岸边内空气质量不佳。

戚城遗址文化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戚城古城垣周长1520米,残高最高处8.3米,最厚处16.5米,城内面积14.4万平方米。现存东西北三面墙体。戚城是豫北地区保留的年代最久、延续时间最长的古代聚落城池。它地下依次叠压着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以及商、西周、春秋、汉等文化,该城始建于西周后期,以后历代多有增建。公元前620xx年,卫成公自楚丘迁都帝丘后,该城因位于古黄河的东岸,东有齐、鲁,西有秦、晋,南有曹、宋、郑、陈、吴、楚等,不仅是卫都帝丘北面的重要屏障,而且是诸侯争霸的战略要地。《荀子儒效》记载:“武王之诛纣也……朝食于戚……”说明商末周初时,“戚”已闻名遐迩了。春秋时期是戚城的黄金时代,文献和考古资料都为我们描绘了这一时期戚城经济文化的辉煌。《春秋经传》中共四十次提到戚。而记载最多的是各国诸侯在戚频频会盟,使它成为会盟胜地。据《左传》记载,从公元前620xx年到公元前531年这九十五年间,各国诸侯在卫地会盟十四次,在戚城会盟就有七次之多。戚城遗址东墙外80米处的高4.6米、长20米、宽16米的夯土台,就是当年的会盟台基址。

位于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濮阳市。当地也称孔悝城,最初是卫国的第十代国君武公之孙孙耳的采邑。1963年,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将孔悝遗址公布为河南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xx曾在此视察,称其为春秋时期的“联合国”。

第3篇 戚城文物景区导游词

濮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现在我们带领大家去参观的景区就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戚城遗址而建成的,叫戚城文物景区。(进入戚城景区)濮阳是我们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戚城遗址是濮阳悠久历史的重要见证。戚城文物景区总占地面积760亩,自1991年3月起,历时5年建成,其中有纪念景点5处,文物及遗址展示3处。

古书记载,淄阳上古名叫帝丘,是传说中五帝之一'颛顼'和他的部落生活的地方,所以,我们今天称濮阳为'颛顼遗都'。颛顼最大的历史功绩是观天象、制历法、改革原始宗教。前面的这座高台建筑--玄宫,就是纪念人文始祖颛顼的。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在《大宗师》中说:'颛顼得道,以处玄宫'。意思是说,颛顼悟出了天地之道,在玄宫主持了宗教改革,玄宫因此而得名。

这是颛项和夫人女禄的塑像,他们既是功勋卓著的中华人文始祖,也被历代尊称为天地人三界的神灵。从东面的壁画,我们可以看到头戴羽冠,。手执玉钺的颛项帝被四周光环笼罩,表示其法力无边。频项为黄帝之孙,他所处的时代为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他规定男女有别,确立父系制度;他注重收集各部落先进的生产生活经验,收集百药以医万民。颛顼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区分神职和人事,设立专门的司天和司地的官职,'通天'成为少数人的特权,此后逐渐演变成为统治者的统治工具。但另一方面,由于设立了专门负责农业生产的官职,农业和科学技术得到了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壁画上这是南正重,那是火正黎,'南正'和'火正'都是官职,重和黎就是颛顼的两个负责'司天'和'司地'的大臣,古书称之为'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

西面的壁画描绘的是颛顼帝'观测天象,制订历法'的场面。直到今天,我们仍称一年分为366天的历法为'颛顼历',这要算是中国最早观象授时的记载。颛顼帝还禁止近亲结婚,说明人类早就认识到其危害。

在两边长廊之上,我们所看到的是淄阳历代名人塑像,共有20尊。淄阳位于黄河下游之滨,地灵人杰,涌现了政治家吕不韦、改革家商鞅、军事家吴起、侠士荆轲、天文学家僧一行……可谓群星灿烂,他们都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们不仅是淄阳人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在石器时代之后是青铜时代。石器时代相当于文献记载中的传说时代,和'三皇五帝'相始终,而青铜时代则和夏、商、周三代相始终。夏代,淄阳是其邦国昆吾所在地,昆吾手工业发达,是夏代青铜铸造业的中心。文献所记载著名青铜礼器--九鼎,就是由大禹的儿子启用九州所贡之铜在昆吾铸造的。我们面前这一座水榭式建筑--铸鼎轩,即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而建,中间这尊彩塑为夏启。

好,让我们沿着九曲回廊,欣赏一下垂柳倒映的玄湖风光,然后到戚城历史陈列室参观轰动全国的重大考古发现-- '中华第一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历史文明的标志物,源远流长的中华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那么,龙文化起源于何时何地呢?1987年8月在淄阳西水坡遗址的考古发现给我们提供了答案。这是一次远古时代的宏大葬仪,共由四组蚌图遗迹组成,以龙虎蚌壳图案作为陪葬,显示了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其进行碳14科学测定,结果为距今6460±135年,专家们据此推测墓葬与文献记载中的'三皇五帝'时代相关,那么,墓主人是三皇五帝中的哪一位呢?是伏羲、黄帝、还是 颛顼?尚无定论。这一发现可 以称之为中国第一'帝陵',第一'王陵'。因为三皇五帝都和龙有关,只有他们才能享有如此高规格的葬礼。再看出土的仰韶文化特大陶鼎和陶鼓,在我国同时代的考古发现中实为罕见,其风格展现了特有的'王者之气'。濮阳古称'帝丘',又是五帝之一'颛顼'的故都,在此发现中国第一'王陵'、第一'帝陵'是十分自然的。

再看右侧的龙图案,形象不仅生动逼真,艺术性很高,而且从中国龙的艺术发展历程来看,它的颈、爪、角以及整体构图,已经具备了发展到后来中国传统文化龙的大部分要素和创意。蚌龙身上所特有的精、气、神,正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征服自然、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的写照,专家们誉称为'中华第一龙'是当之无愧的。濮阳也因此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为'龙乡'。

现在我们在东、西、南三面回廊中所看到的26幅春秋卫国史壁画,形象地再现了自公元前ll世纪末,卫康叔受封立国,之后都城三迁一直到定都帝丘(即今天的濮阳),后于公元前239年为秦国所灭这80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著名的成语典故如大义灭亲、退避三舍、螳臂挡车、好鹤失国、桑间濮上、郑卫之音等就出自卫国史,历史名人孔子居卫十载,留下了许多佳话。卫国和鲁国同为'礼仪之邦',卫国作为一个千乘大国在春秋战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前面这座巨形雕塑是为纪念五帝之一颛顼的。这座雕塑名为'帝颛顼乘龙至四海'。

第4篇 河南濮阳戚城文物风景区导游词

各位朋友:

濮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现在我们带领大家去参观的景区就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戚城遗址而建成的,叫戚城文物景区。(进入戚城景区)濮阳是我们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戚城遗址是濮阳悠久历史的重要见证。戚城文物景区总占地面积760亩,自1991年3月起,历时5年建成,其中有纪念景点5处,文物及遗址展示3处。

古书记载,淄阳上古名叫帝丘,是传说中五帝之一“颛顼”和他的部落生活的地方,所以,我们今天称濮阳为“颛顼遗都”。颛顼最大的历史功绩是观天象、制历法、改革原始宗教。前面的这座高台建筑--玄宫,就是纪念人文始祖颛顼的。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在《大宗师》中说:“颛顼得道,以处玄宫”。意思是说,颛顼悟出了天地之道,在玄宫主持了宗教改革,玄宫因此而得名。

这是颛项和夫人女禄的塑像,他们既是功勋卓著的中华人文始祖,也被历代尊称为天地人三界的神灵。从东面的壁画,我们可以看到头戴羽冠,。手执玉钺的颛项帝被四周光环笼罩,表示其法力无边。频项为黄帝之孙,他所处的时代为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他规定男女有别,确立父系制度;他注重收集各部落先进的生产生活经验,收集百药以医万民。颛顼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区分神职和人事,设立专门的司天和司地的官职,“通天”成为少数人的特权,此后逐渐演变成为统治者的统治工具。但另一方面,由于设立了专门负责农业生产的官职,农业和科学技术得到了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壁画上这是南正重,那是火正黎,“南正”和“火正”都是官职,重和黎就是颛顼的两个负责“司天”和“司地”的大臣,古书称之为“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

西面的壁画描绘的是颛顼帝“观测天象,制订历法”的场面。直到今天,我们仍称一年分为366天的历法为“颛顼历”,这要算是中国最早观象授时的记载。颛顼帝还禁止近亲结婚,说明人类早就认识到其危害。

在两边长廊之上,我们所看到的是淄阳历代名人塑像,共有20尊。淄阳位于黄河下游之滨,地灵人杰,涌现了政治家吕不韦、改革家商鞅、军事家吴起、侠士荆轲、天文学家僧一行……可谓群星灿烂,他们都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们不仅是淄阳人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在石器时代之后是青铜时代。石器时代相当于文献记载中的传说时代,和“三皇五帝”相始终,而青铜时代则和夏、商、周三代相始终。夏代,淄阳是其邦国昆吾所在地,昆吾手工业发达,是夏代青铜铸造业的中心。文献所记载著名青铜礼器--九鼎,就是由大禹的儿子启用九州所贡之铜在昆吾铸造的。我们面前这一座水榭式建筑--铸鼎轩,即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而建,中间这尊彩塑为夏启。

好,让我们沿着九曲回廊,欣赏一下垂柳倒映的玄湖风光,然后到戚城历史陈列室参观轰动全国的重大考古发现-- “中华第一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历史文明的标志物,源远流长的中华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那么,龙文化起源于何时何地呢?1987年8月在淄阳西水坡遗址的考古发现给我们提供了答案。这是一次远古时代的宏大葬仪,共由四组蚌图遗迹组成,以龙虎蚌壳图案作为陪葬,显示了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其进行碳14科学测定,结果为距今6460±135年,专家们据此推测墓葬与文献记载中的“三皇五帝”时代相关,那么,墓主人是三皇五帝中的哪一位呢?是伏羲、黄帝、还是颛顼?尚无定论。这一发现可以称之为中国第一“帝陵”,第一“王陵”。因为三皇五帝都和龙有关,只有他们才能享有如此高规格的葬礼。再看出土的仰韶文化特大陶鼎和陶鼓,在我国同时代的考古发现中实为罕见,其风格展现了特有的“王者之气”。濮阳古称“帝丘”,又是五帝之一“颛顼”的故都,在此发现中国第一“王陵”、第一“帝陵”是十分自然的。

再看右侧的龙图案,形象不仅生动逼真,艺术性很高,而且从中国龙的艺术发展历程来看,它的颈、爪、角以及整体构图,已经具备了发展到后来中国传统文化龙的大部分要素和创意。蚌龙身上所特有的精、气、神,正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征服自然、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的写照,专家们誉称为“中华第一龙”是当之无愧的。濮阳也因此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为“龙乡”。

现在我们在东、西、南三面回廊中所看到的26幅春秋卫国史壁画,形象地再现了自公元前ll世纪末,卫康叔受封立国,之后都城三迁一直到定都帝丘(即今天的濮阳),后于公元前239年为秦国所灭这80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著名的成语典故如大义灭亲、退避三舍、螳臂挡车、好鹤失国、桑间濮上、郑卫之音等就出自卫国史,历史名人孔子居卫十载,留下了许多佳话。卫国和鲁国同为“礼仪之邦”,卫国作为一个千乘大国在春秋战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前面这座巨形雕塑是为纪念五帝之一颛顼的。这座雕塑名为“帝颛顼乘龙至四海”。

戚城会盟是春秋时代重要的历史事件。今天我们在西边看到的是雄伟的古城墙遗址。而面前高大的土台建筑便是春秋诸侯会盟举行仪式的会盟台。会盟盛行于春秋时期,当时诸侯或卿大夫为了巩固内部团结,打击敌对势力,经常举行一种具有制约作用的礼仪活动。会盟各方协议达成后,在会盟台上对天盟誓,然后杀牲取血,饮血坎牲(即喝血后将牲埋起来),对神灵做出信守诺言的保证。主持会盟者叫盟主。那时,盟主多半凭仗自己的实力,打着“以德服人”、“抑强扶弱,辅佐周室”的旗号来发号施令。据《春秋》、《左传》记载,从公元前626年到公元前531年的近一个世纪内,诸侯在卫国会盟十四次,其中在戚城就有七次,内容牵涉结盟、背盟、续盟、援救被侵国家等事宜。面对这座高台,我们仍然可以想见诸侯历次会盟的壮观场面。1991年2月5日,江泽民曾亲临戚城遗址,对其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

戚城是卫国北部的一个边邑,向北隔黄河与晋国相望,南与鲁接壤,西与郑毗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它成为诸侯争夺的一个战略目标。同时,戚城又是卫国孙氏家族的采邑,孙氏家族权倾朝野,其立场的向背直接影响到卫国的政局和诸侯势力的均衡,所以,史书记载,许多历史事件与戚城有关,孔子的弟子子路就是在与戚城有关的政治事变中遇难。

戚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上的部分为周长1520米的古城残垣,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地下则保存着自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到汉代等不同时期历史遗存。

好了,戚城文物景区的讲解到此结束。

第5篇 中文导游词河南戚城景区导游词

各位朋友:

濮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现在我们带领大家去参观的景区就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戚城遗址而建成的,叫戚城文物景区。

(进入戚城景区)

濮阳是我们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戚城遗址是濮阳悠久历史的重要见证。戚城文物景区总占地面积760亩,自1991年3月起,历时5年建成,其中有纪念景点5处,文物及遗址展示3处。

古书记载,淄阳上古名叫帝丘,是传说中五帝之一颛顼”和他的部落生活的地方,所以,我们今天称濮阳为颛顼遗都”。颛顼最大的历史功绩是观天象、制历法、改革原始宗教。前面的这座高台建筑——玄宫,就是纪念人文始祖颛顼的。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在《大宗师》中说:颛顼得道,以处玄宫”。意思是说,颛顼悟出了天地之道,在玄宫主持了宗教改革,玄宫因此而得名。

这是颛项和夫人女禄的塑像,他们既是功勋卓著的中华人文始祖,也被历代尊称为天地人三界的神灵。从东面的壁画,我们可以看到头戴羽冠,。手执玉钺的颛项帝被四周光环笼罩,表示其法力无边。频项为黄帝之孙,他所处的时代为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他规定男女有别,确立父系制度;他注重收集各部落先进的生产生活经验,收集百药以医万民。颛顼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区分神职和人事,设立专门的司天和司地的官职,通天”成为少数人的特权,此后逐渐演变成为统治者的统治工具。但另一方面,由于设立了专门负责农业生产的官职,农业和科学技术得到了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壁画上这是南正重,那是火正黎,南正”和火正”都是官职,重和黎就是颛顼的两个负责司天”和司地”的大臣,古书称之为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

西面的壁画描绘的是颛顼帝观测天象,制订历法”的场面。直到今天,我们仍称一年分为366天的历法为颛顼历”,这要算是中国最早观象授时的记载。颛顼帝还禁止近亲结婚,说明人类早就认识到其危害。

在两边长廊之上,我们所看到的是淄阳历代名人塑像,共有20尊。淄阳位于黄河下游之滨,地灵人杰,涌现了政治家吕不韦、改革家商鞅、军事家吴起、侠士荆轲、天文学家僧一行……可谓群星灿烂,他们都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们不仅是淄阳人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在石器时代之后是青铜时代。石器时代相当于文献记载中的传说时代,和三皇五帝”相始终,而青铜时代则和夏、商、周三代相始终。夏代,淄阳是其邦国昆吾所在地,昆吾手工业发达,是夏代青铜铸造业的中心。文献所记载著名青铜礼器——九鼎,就是由大禹的儿子启用九州所贡之铜在昆吾铸造的。我们面前这一座水榭式建筑——铸鼎轩,即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而建,中间这尊彩塑为夏启。

好,让我们沿着九曲回廊,欣赏一下垂柳倒映的玄湖风光,然后到戚城历史陈列室参观轰动全国的重大考古发现—— 中华第一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历史文明的标志物,源远流长的中华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那么,龙文化起源于何时何地呢?1987年8月在淄阳西水坡遗址的考古发现给我们提供了答案。这是一次远古时代的宏大葬仪,共由四组蚌图遗迹组成,以龙虎蚌壳图案作为陪葬,显示了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其进行碳14科学测定,结果为距今6460±135年,专家们据此推测墓葬与文献记载中的三皇五帝”时代相关,那么,墓主人是三皇五帝中的哪一位呢?是伏羲、黄帝、还是颛顼?尚无定论。这一发现可以称之为中国第一帝陵”,第一王陵”。因为三皇五帝都和龙有关,只有他们才能享有如此高规格的葬礼。再看出土的仰韶文化特大陶鼎和陶鼓,在我国同时代的考古发现中实为罕见,其风格展现了特有的王者之气”。濮阳古称帝丘”,又是五帝之一颛顼”的故都,在此发现中国第一王陵”、第一帝陵”是十分自然的。

再看右侧的龙图案,形象不仅生动逼真,艺术性很高,而且从中国龙的艺术发展历程来看,它的颈、爪、角以及整体构图,已经具备了发展到后来中国传统文化龙的大部分要素和创意。蚌龙身上所特有的精、气、神,正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征服自然、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的写照,专家们誉称为中华第一龙”是当之无愧的。濮阳也因此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为龙乡”。

现在我们在东、西、南三面回廊中所看到的26幅春秋卫国史壁画,形象地再现了自公元前ll世纪末,卫康叔受封立国,之后都城三迁一直到定都帝丘(即今天的濮阳),后于公元前239年为秦国所灭这80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著名的成语典故如大义灭亲、退避三舍、螳臂挡车、好鹤失国、桑间濮上、郑卫之音等就出自卫国史,历史名人孔子居卫十载,留下了许多佳话。卫国和鲁国同为礼仪之邦”,卫国作为一个千乘大国在春秋战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前面这座巨形雕塑是为纪念五帝之一颛顼的。这座雕塑名为帝颛顼乘龙至四海”。

戚城会盟是春秋时代重要的历史事件。今天我们在西边看到的是雄伟的古城墙遗址。而面前高大的土台建筑便是春秋诸侯会盟举行仪式的会盟台。会盟盛行于春秋时期,当时诸侯或卿大夫为了巩固内部团结,打击敌对势力,经常举行一种具有制约作用的礼仪活动。会盟各方协议达成后,在会盟台上对天盟誓,然后杀牲取血,饮血坎牲(即喝血后将牲埋起来),对神灵做出信守诺言的保证。主持会盟者叫盟主。那时,盟主多半凭仗自己的实力,打着以德服人”、抑强扶弱,辅佐周室”的旗号来发号施令。据《春秋》、《左传》记载,从公元前626年到公元前531年的近一个世纪内,诸侯在卫国会盟十四次,其中在戚城就有七次,内容牵涉结盟、背盟、续盟、援救被侵国家等事宜。面对这座高台,我们仍然可以想见诸侯历次会盟的壮观场面。1991年2月5日,江泽民曾亲临戚城遗址,对其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

戚城是卫国北部的一个边邑,向北隔黄河与晋国相望,南与鲁接壤,西与郑毗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它成为诸侯争夺的一个战略目标。同时,戚城又是卫国孙氏家族的采邑,孙氏家族权倾朝野,其立场的向背直接影响到卫国的政局和诸侯势力的均衡,所以,史书记载,许多历史事件与戚城有关,孔子的弟子子路就是在与戚城有关的政治事变中遇难。

戚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上的部分为周长1520米的古城残垣,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地下则保存着自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到汉代等不同时期历史遗存。

好了,戚城文物景区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

第6篇 河南中文导游词戚城文物景区导游词

各位朋友:

濮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现在我们带领大家去参观的景区就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戚城遗址而建成的,叫戚城文物景区。(进入戚城景区)濮阳是我们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戚城遗址是濮阳悠久历史的重要见证。戚城文物景区总占地面积760亩,自1991年3月起,历时5年建成,其中有纪念景点5处,文物及遗址展示3处。

古书记载,淄阳上古名叫帝丘,是传说中五帝之一'颛顼'和他的部落生活的地方,所以,我们今天称濮阳为'颛顼遗都'。颛顼最大的历史功绩是观天象、制历法、改革原始宗教。前面的这座高台建筑--玄宫,就是纪念人文始祖颛顼的。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在《大宗师》中说:'颛顼得道,以处玄宫'。意思是说,颛顼悟出了天地之道,在玄宫主持了宗教改革,玄宫因此而得名。

这是颛项和夫人女禄的塑像,他们既是功勋卓著的中华人文始祖,也被历代尊称为天地人三界的神灵。从东面的壁画,我们可以看到头戴羽冠,。手执玉钺的颛项帝被四周光环笼罩,表示其法力无边。频项为黄帝之孙,他所处的时代为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他规定男女有别,确立父系制度;他注重收集各部落先进的生产生活经验,收集百药以医万民。颛顼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区分神职和人事,设立专门的司天和司地的官职,'通天'成为少数人的特权,此后逐渐演变成为统治者的统治工具。但另一方面,由于设立了专门负责农业生产的官职,农业和科学技术得到了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壁画上这是南正重,那是火正黎,'南正'和'火正'都是官职,重和黎就是颛顼的两个负责'司天'和'司地'的大臣,古书称之为'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

西面的壁画描绘的是颛顼帝'观测天象,制订历法'的场面。直到今天,我们仍称一年分为366天的历法为'颛顼历',这要算是中国最早观象授时的记载。颛顼帝还禁止近亲结婚,说明人类早就认识到其危害。

在两边长廊之上,我们所看到的是淄阳历代名人塑像,共有20尊。淄阳位于黄河下游之滨,地灵人杰,涌现了政治家吕不韦、改革家商鞅、军事家吴起、侠士荆轲、天文学家僧一行……可谓群星灿烂,他们都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们不仅是淄阳人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在石器时代之后是青铜时代。石器时代相当于文献记载中的传说时代,和'三皇五帝'相始终,而青铜时代则和夏、商、周三代相始终。夏代,淄阳是其邦国昆吾所在地,昆吾手工业发达,是夏代青铜铸造业的中心。文献所记载著名青铜礼器--九鼎,就是由大禹的儿子启用九州所贡之铜在昆吾铸造的。我们面前这一座水榭式建筑--铸鼎轩,即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而建,中间这尊彩塑为夏启。

好,让我们沿着九曲回廊,欣赏一下垂柳倒映的玄湖风光,然后到戚城历史陈列室参观轰动全国的重大考古发现-- '中华第一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历史文明的标志物,源远流长的中华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那么,龙文化起源于何时何地呢?1987年8月在淄阳西水坡遗址的考古发现给我们提供了答案。这是一次远古时代的宏大葬仪,共由四组蚌图遗迹组成,以龙虎蚌壳图案作为陪葬,显示了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其进行碳14科学测定,结果为距今6460±135年,专家们据此推测墓葬与文献记载中的'三皇五帝'时代相关,那么,墓主人是三皇五帝中的哪一位呢?是伏羲、黄帝、还是 颛顼?尚无定论。这一发现可 以称之为中国第一'帝陵',第一'王陵'。因为三皇五帝都和龙有关,只有他们才能享有如此高规格的葬礼。再看出土的仰韶文化特大陶鼎和陶鼓,在我国同时代的考古发现中实为罕见,其风格展现了特有的'王者之气'。濮阳古称'帝丘',又是五帝之一'颛顼'的故都,在此发现中国第一'王陵'、第一'帝陵'是十分自然的。

再看右侧的龙图案,形象不仅生动逼真,艺术性很高,而且从中国龙的艺术发展历程来看,它的颈、爪、角以及整体构图,已经具备了发展到后来中国传统文化龙的大部分要素和创意。蚌龙身上所特有的精、气、神,正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征服自然、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的写照,专家们誉称为'中华第一龙'是当之无愧的。濮阳也因此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为'龙乡'。

现在我们在东、西、南三面回廊中所看到的26幅春秋卫国史壁画,形象地再现了自公元前ll世纪末,卫康叔受封立国,之后都城三迁一直到定都帝丘(即今天的濮阳),后于公元前239年为秦国所灭这80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著名的成语典故如大义灭亲、退避三舍、螳臂挡车、好鹤失国、桑间濮上、郑卫之音等就出自卫国史,历史名人孔子居卫十载,留下了许多佳话。卫国和鲁国同为'礼仪之邦',卫国作为一个千乘大国在春秋战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前面这座巨形雕塑是为纪念五帝之一颛顼的。这座雕塑名为'帝颛顼乘龙至四海'。

戚城会盟是春秋时代重要的历史事件。今天我们在西边看到的是雄伟的古城墙遗址。而面前高大的土台建筑便是春秋诸侯会盟举行仪式的会盟台。会盟盛行于春秋时期,当时诸侯或卿大夫为了巩固内部团结,打击敌对势力,经常举行一种具有制约作用的礼仪活动。会盟各方协议达成后,在会盟台上对天盟誓,然后杀牲取血,饮血坎牲(即喝血后将牲埋起来),对神灵做出信守诺言的保证。主持会盟者叫盟主。那时,盟主多半凭仗自己的实力,打着'以德服人'、'抑强扶弱,辅佐周室'的旗号来发号施令。据《春秋》、《左传》记载,从公元前626年到公元前531年的近一个世纪内,诸侯在卫国会盟十四次,其中在戚城就有七次,内容牵涉结盟、背盟、续盟、援救被侵国家等事宜。面对这座高台,我们仍然可以想见诸侯历次会盟的壮观场面。1991年2月5日,江泽民曾亲临戚城遗址,对其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

戚城是卫国北部的一个边邑,向北隔黄河与晋国相望,南与鲁接壤,西与郑毗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它成为诸侯争夺的一个战略目标。同时,戚城又是卫国孙氏家族的采邑,孙氏家族权倾朝野,其立场的向背直接影响到卫国的政局和诸侯势力的均衡,所以,史书记载,许多历史事件与戚城有关,孔子的弟子子路就是在与戚城有关的政治事变中遇难。

戚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上的部分为周长1520米的古城残垣,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地下则保存着自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到汉代等不同时期历史遗存。

好了,戚城文物景区的讲解到此结束。

第7篇 河南戚城文物景区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观光戚城文物景区。本人是景区讲解员××,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让大家对戚城文物景区厚重的历史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濮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现在我们带领大家去参观的景区就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戚城遗址而建成的,叫戚城文物景区。(进入戚城景区)濮阳是我们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戚城遗址是濮阳悠久历史的重要见证。戚城文物景区总占地面积760亩,自1991年3月起,历时5年建成,其中有纪念景点5处,文物及遗址展示3处。

古书记载,淄阳上古名叫帝丘,是传说中五帝之一'颛顼'和他的部落生活的地方,所以,我们今天称濮阳为'颛顼遗都'。颛顼最大的历史功绩是观天象、制历法、改革原始宗教。前面的这座高台建筑--玄宫,就是纪念人文始祖颛顼的。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在《大宗师》中说:'颛顼得道,以处玄宫'。意思是说,颛顼悟出了天地之道,在玄宫主持了宗教改革,玄宫因此而得名。

这是颛项和夫人女禄的塑像,他们既是功勋卓著的中华人文始祖,也被历代尊称为天地人三界的神灵。从东面的壁画,我们可以看到头戴羽冠,。手执玉钺的颛项帝被四周光环笼罩,表示其法力无边。频项为黄帝之孙,他所处的时代为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他规定男女有别,确立父系制度;他注重收集各部落先进的生产生活经验,收集百药以医万民。颛顼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区分神职和人事,设立专门的司天和司地的官职,'通天'成为少数人的特权,此后逐渐演变成为统治者的统治工具。但另一方面,由于设立了专门负责农业生产的官职,农业和科学技术得到了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壁画上这是南正重,那是火正黎,'南正'和'火正'都是官职,重和黎就是颛顼的两个负责'司天'和'司地'的大臣,古书称之为'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

西面的壁画描绘的是颛顼帝'观测天象,制订历法'的场面。直到今天,我们仍称一年分为366天的历法为'颛顼历',这要算是中国最早观象授时的记载。颛顼帝还禁止近亲结婚,说明人类早就认识到其危害。

在两边长廊之上,我们所看到的是淄阳历代名人塑像,共有20尊。淄阳位于黄河下游之滨,地灵人杰,涌现了政治家吕不韦、改革家商鞅、军事家吴起、侠士荆轲、天文学家僧一行……可谓群星灿烂,他们都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们不仅是淄阳人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在石器时代之后是青铜时代。石器时代相当于文献记载中的传说时代,和'三皇五帝'相始终,而青铜时代则和夏、商、周三代相始终。夏代,淄阳是其邦国昆吾所在地,昆吾手工业发达,是夏代青铜铸造业的中心。文献所记载著名青铜礼器--九鼎,就是由大禹的儿子启用九州所贡之铜在昆吾铸造的。我们面前这一座水榭式建筑--铸鼎轩,即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而建,中间这尊彩塑为夏启。

好,让我们沿着九曲回廊,欣赏一下垂柳倒映的玄湖风光,然后到戚城历史陈列室参观轰动全国的重大考古发现-- '中华第一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历史文明的标志物,源远流长的中华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那么,龙文化起源于何时何地呢?1987年8月在淄阳西水坡遗址的考古发现给我们提供了答案。这是一次远古时代的宏大葬仪,共由四组蚌图遗迹组成,以龙虎蚌壳图案作为陪葬,显示了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其进行碳14科学测定,结果为距今6460±135年,专家们据此推测墓葬与文献记载中的'三皇五帝'时代相关,那么,墓主人是三皇五帝中的哪一位呢?是伏羲、黄帝、还是 颛顼?尚无定论。这一发现可 以称之为中国第一'帝陵',第一'王陵'。因为三皇五帝都和龙有关,只有他们才能享有如此高规格的葬礼。再看出土的仰韶文化特大陶鼎和陶鼓,在我国同时代的考古发现中实为罕见,其风格展现了特有的'王者之气'。濮阳古称'帝丘',又是五帝之一'颛顼'的故都,在此发现中国第一'王陵'、第一'帝陵'是十分自然的。

再看右侧的龙图案,形象不仅生动逼真,艺术性很高,而且从中国龙的艺术发展历程来看,它的颈、爪、角以及整体构图,已经具备了发展到后来中国传统文化龙的大部分要素和创意。蚌龙身上所特有的精、气、神,正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征服自然、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的写照,专家们誉称为'中华第一龙'是当之无愧的。濮阳也因此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为'龙乡'。

现在我们在东、西、南三面回廊中所看到的26幅春秋卫国史壁画,形象地再现了自公元前ll世纪末,卫康叔受封立国,之后都城三迁一直到定都帝丘(即今天的濮阳),后于公元前239年为秦国所灭这80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著名的成语典故如大义灭亲、退避三舍、螳臂挡车、好鹤失国、桑间濮上、郑卫之音等就出自卫国史,历史名人孔子居卫十载,留下了许多佳话。卫国和鲁国同为'礼仪之邦',卫国作为一个千乘大国在春秋战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前面这座巨形雕塑是为纪念五帝之一颛顼的。这座雕塑名为'帝颛顼乘龙至四海'。

戚城会盟是春秋时代重要的历史事件。今天我们在西边看到的是雄伟的古城墙遗址。而面前高大的土台建筑便是春秋诸侯会盟举行仪式的会盟台。会盟盛行于春秋时期,当时诸侯或卿大夫为了巩固内部团结,打击敌对势力,经常举行一种具有制约作用的礼仪活动。会盟各方协议达成后,在会盟台上对天盟誓,然后杀牲取血,饮血坎牲(即喝血后将牲埋起来),对神灵做出信守诺言的保证。主持会盟者叫盟主。那时,盟主多半凭仗自己的实力,打着'以德服人'、'抑强扶弱,辅佐周室'的旗号来发号施令。据《春秋》、《左传》记载,从公元前626年到公元前531年的近一个世纪内,诸侯在卫国会盟十四次,其中在戚城就有七次,内容牵涉结盟、背盟、续盟、援救被侵国家等事宜。面对这座高台,我们仍然可以想见诸侯历次会盟的壮观场面。1991年2月5日,江泽民曾亲临戚城遗址,对其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

戚城是卫国北部的一个边邑,向北隔黄河与晋国相望,南与鲁接壤,西与郑毗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它成为诸侯争夺的一个战略目标。同时,戚城又是卫国孙氏家族的采邑,孙氏家族权倾朝野,其立场的向背直接影响到卫国的政局和诸侯势力的均衡,所以,史书记载,许多历史事件与戚城有关,孔子的弟子子路就是在与戚城有关的政治事变中遇难。

戚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上的部分为周长1520米的古城残垣,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地下则保存着自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到汉代等不同时期历史遗存。

好了,戚城文物景区的讲解到此结束

来自小编

第8篇 河南景点戚城文物风景区导游词

濮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现在我们带领大家去参观的景区就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戚城遗址而建成的,叫戚城文物景区。(进入戚城景区)濮阳是我们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戚城遗址是濮阳悠久历史的重要见证。戚城文物景区总占地面积760亩,自1991年3月起,历时5年建成,其中有纪念景点5处,文物及遗址展示3处。

古书记载,淄阳上古名叫帝丘,是传说中五帝之一“颛顼”和他的部落生活的地方,所以,我们今天称濮阳为“颛顼遗都”。颛顼最大的历史功绩是观天象、制历法、改革原始宗教。前面的这座高台建筑--玄宫,就是纪念人文始祖颛顼的。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在《大宗师》中说:“颛顼得道,以处玄宫”。意思是说,颛顼悟出了天地之道,在玄宫主持了宗教改革,玄宫因此而得名。

这是颛项和夫人女禄的塑像,他们既是功勋卓著的中华人文始祖,也被历代尊称为天地人三界的神灵。从东面的壁画,我们可以看到头戴羽冠,。手执玉钺的颛项帝被四周光环笼罩,表示其法力无边。频项为黄帝之孙,他所处的时代为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他规定男女有别,确立父系制度;他注重收集各部落先进的生产生活经验,收集百药以医万民。颛顼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区分神职和人事,设立专门的司天和司地的官职,“通天”成为少数人的特权,此后逐渐演变成为统治者的统治工具。但另一方面,由于设立了专门负责农业生产的官职,农业和科学技术得到了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壁画上这是南正重,那是火正黎,“南正”和“火正”都是官职,重和黎就是颛顼的两个负责“司天”和“司地”的大臣,古书称之为“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

西面的壁画描绘的是颛顼帝“观测天象,制订历法”的场面。直到今天,我们仍称一年分为366天的历法为“颛顼历”,这要算是中国最早观象授时的记载。颛顼帝还禁止近亲结婚,说明人类早就认识到其危害。

在两边长廊之上,我们所看到的是淄阳历代名人塑像,共有20尊。淄阳位于黄河下游之滨,地灵人杰,涌现了政治家吕不韦、改革家商鞅、军事家吴起、侠士荆轲、天文学家僧一行……可谓群星灿烂,他们都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们不仅是淄阳人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在石器时代之后是青铜时代。石器时代相当于文献记载中的传说时代,和“三皇五帝”相始终,而青铜时代则和夏、商、周三代相始终。夏代,淄阳是其邦国昆吾所在地,昆吾手工业发达,是夏代青铜铸造业的中心。文献所记载著名青铜礼器--九鼎,就是由大禹的儿子启用九州所贡之铜在昆吾铸造的。我们面前这一座水榭式建筑--铸鼎轩,即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而建,中间这尊彩塑为夏启。

好,让我们沿着九曲回廊,欣赏一下垂柳倒映的玄湖风光,然后到戚城历史陈列室参观轰动全国的重大考古发现-- “中华第一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历史文明的标志物,源远流长的中华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那么,龙文化起源于何时何地呢?1987年8月在淄阳西水坡遗址的考古发现给我们提供了答案。这是一次远古时代的宏大葬仪,共由四组蚌图遗迹组成,以龙虎蚌壳图案作为陪葬,显示了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其进行碳14科学测定,结果为距今6460±135年,专家们据此推测墓葬与文献记载中的“三皇五帝”时代相关,那么,墓主人是三皇五帝中的哪一位呢?是伏羲、黄帝、还是颛顼?尚无定论。这一发现可以称之为中国第一“帝陵”,第一“王陵”。因为三皇五帝都和龙有关,只有他们才能享有如此高规格的葬礼。再看出土的仰韶文化特大陶鼎和陶鼓,在我国同时代的考古发现中实为罕见,其风格展现了特有的“王者之气”。濮阳古称“帝丘”,又是五帝之一“颛顼”的故都,在此发现中国第一“王陵”、第一“帝陵”是十分自然的。

再看右侧的龙图案,形象不仅生动逼真,艺术性很高,而且从中国龙的艺术发展历程来看,它的颈、爪、角以及整体构图,已经具备了发展到后来中国传统文化龙的大部分要素和创意。蚌龙身上所特有的精、气、神,正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征服自然、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的写照,专家们誉称为“中华第一龙”是当之无愧的。濮阳也因此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为“龙乡”。

现在我们在东、西、南三面回廊中所看到的26幅春秋卫国史壁画,形象地再现了自公元前ll世纪末,卫康叔受封立国,之后都城三迁一直到定都帝丘(即今天的濮阳),后于公元前239年为秦国所灭这80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著名的成语典故如大义灭亲、退避三舍、螳臂挡车、好鹤失国、桑间濮上、郑卫之音等就出自卫国史,历史名人孔子居卫十载,留下了许多佳话。卫国和鲁国同为“礼仪之邦”,卫国作为一个千乘大国在春秋战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前面这座巨形雕塑是为纪念五帝之一颛顼的。这座雕塑名为“帝颛顼乘龙至四海”。

戚城会盟是春秋时代重要的历史事件。今天我们在西边看到的是雄伟的古城墙遗址。而面前高大的土台建筑便是春秋诸侯会盟举行仪式的会盟台。会盟盛行于春秋时期,当时诸侯或卿大夫为了巩固内部团结,打击敌对势力,经常举行一种具有制约作用的礼仪活动。会盟各方协议达成后,在会盟台上对天盟誓,然后杀牲取血,饮血坎牲(即喝血后将牲埋起来),对神灵做出信守诺言的保证。主持会盟者叫盟主。那时,盟主多半凭仗自己的实力,打着“以德服人”、“抑强扶弱,辅佐周室”的旗号来发号施令。

《戚城导游词(精选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