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致辞 > 导游词
栏目

青铜导游词(精选3篇)

发布时间:2023-05-04 热度:6

青铜导游词

第1篇 青铜峡108塔导游词

中国古塔建筑中仅见的大型塔群,位于宁夏中部黄河上游段的最后一个峡口,是一组排列有序,极为规则的塔群,共有108座,全部都用砖砌成,并抹以白灰。塔群坐西朝东,背山面水,随山势起伏而建,从上到下按奇数排列成一个三角形的塔阵,除最上面的第一座塔较大之外,其余均为小塔。每当风和日丽,108座塔倒映在金光闪闪的水波中,景色奇特,幽雅明丽。

这座塔群是佛教的纪念塔,佛教认为人有108种烦恼,为了去掉人生众多的烦恼,善男信女要戴108颗贯珠,念108遍经。据说,来这里游览的人们,只要拜了塔,就可以消除烦恼,获得吉祥和好运。

其他景点:宁夏概况导游词 ·西夏王陵导游词 ·沙湖导游词

第2篇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导游词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前身建于1956年,初称历史文物陈列室,在陕西省宝鸡市内古金台观里。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导游词,欢迎阅读!

游客朋友,欢迎您来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宝鸡呢是周秦文明的发祥地,自汉代以来,青铜器在宝鸡不断出土,数量之巨,精品之多,铭刻内容之重要,均居全国之首,因此,宝鸡又被誉为青铜器之乡,数万件青铜器都是从这里出土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并且唯一的青铜器博物馆,地处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社火之乡的陕西省宝鸡市。全院由青铜之乡、周礼之邦、帝国之路、智慧之光等部分组成。馆藏有何尊、折觥、厉王胡簋、墙盘、秦公镈、卫鼎等一千多件青铜器。在这里还主陈列有周秦文明之光,分为西周王朝在宝鸡发祥和秦国从宝鸡崛起、盛世吉金--中国21世纪考古新发现特别展、岐山董家村西周窖藏专题展等部分,荟萃了宝鸡地区考古发现的青铜器、玉器、陶器、 金器等精品600余件(组),展示了周族兴起、古公迁岐、武王灭商、分封诸侯、周公礼制、秦君游猎、穆公称霸等一系列重大史实,生动的再现了周秦王朝的各个历史侧面,让我们认识到青铜文化魂之所在,看到周秦文明对华夏五千年所做的巨大贡献,堪称为一部不朽的青铜史书。相信在这里一定能给您别样的体验。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筹建于1990年,1998年9月8日建成对外开放。2010年9月28日新馆落成,并更改名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位于中华石鼓园内。是截至2022年中国最大的青铜器博物院,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青铜器命名的专题博物馆。

游客朋友,您现在看到的呢就是青铜器博物院的主楼了。我们可以看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主楼的设计,在造型上把石鼓与铜镜巧妙结合以石鼓为基座,以铜镜为顶面,饰以典型的西周凤鸟纹,它的用意就在于突出周秦之风、金石之韵。在石鼓山巅,这面巨大的铜镜迎接宝鸡每一天第一缕曙光。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主体建筑分为五层,建筑形象运用了高台门阙、青铜后土的建筑语言,寓意着宝鸡悠久的历史文化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尊崇地位,同时也完美地结合了石鼓文化与青铜文化。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仅三楼主展厅面积就达4000多平方米,主题陈列为青铜铸文明,分为青铜之乡、周礼之 邦、帝国之路、智慧之光四部分。展出包括何尊、折觥、墙盘、逨盘、爬龙在内的1500余件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以宝鸡历史发展为主线,向我们展示着周秦文明的灿烂成就和青铜器之乡的独特韵味,还有其对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设计者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华以宝鸡地区周秦遗址、墓葬出土的文物为主要依据,结合历史文献,用鲜明的标题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勾勒出周秦文明发生发展的轨迹,使我们能以新的视角、新的层面认识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

现在在我们眼前的呢就是中华石鼓园了。它坐落在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石鼓出土地的宝鸡市石鼓山上。东临茵香河,南靠秦岭主峰鸡峰山,西望市区,北瞰渭河。是一座融遗址保护、青铜器展览、石鼓文化展示、园林观光、考古研究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生态公园。

中华石鼓园还配套建成20个景点。有利用自然崖体做成的周秦文化墙,它向我们展示了周秦民族发展壮大走向辉煌的历史过程;也有以 仁义礼智信为主题的五德园景区,向我们阐释着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主要特征和历史渊源;还有横贯石鼓阁东西的汉文字长廊,全面反映了汉文字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记载了周秦时期对汉文字发展所做的重大贡献。更有8000平方米的祭天敬祖广场以及祭天敬祖台,将向我们展示祖先祭祀祈祷的神圣场景。这一个个极富独特魅力的景点使中华石鼓园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圣地,也成为宝鸡新的城市名片。

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呢就是石鼓阁了。石鼓阁是中华石鼓园的另一个标志性建筑,它高56.9米,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是仿秦汉建筑风格,采用外五内九的层级设置,喻示着周秦文明在中华民族史上的尊崇地位,主要展示石鼓文化和历代优秀书法作品,并供游人鸟瞰市貌,是宝鸡市的地标性建筑。石鼓阁的建成,也对弘扬石鼓文化,完善宝鸡周秦文化体系,突出城市文化特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第一展厅了。踏入第一个展厅,首先进入我们眼帘的是按比例定制的宝鸡地形沙盘,沙盘上标明了宝鸡的三区九县及重要遗迹遗址。吊顶上还设置有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出土地点分布图及宝鸡青铜器主要出土地点分布图。历史上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不计其数,至少有上万件,这些青铜器包括新中国成立之前出土的传世品和公安部门收缴的盗掘品,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考古发掘出土文物。而青铜器博物院展出的主要是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文物。自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的不断重视,考古事业的发展和考古科技手段的进步,使埋藏在地下数千年的青铜器有了一个良好的社会保护环境,也使得我们现在可以一睹这些国宝的风采。窖藏是构成青铜器之乡青铜文化的一大特点,特别值得一提。在众多窖藏中,眉县杨家村青铜器窖藏更是重中之重。2003年冬天,考古工作者在眉县杨家村 通过抢救清理,共出土鼎、盘、盉、盂、壶、鬲、匜等27件大型青铜礼器,这27件青铜器上都有铭文,其中逨盘的铭文长达372字。而这个青铜窖藏所在地杨家村因自1955年以来屡出青铜器,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总体上来看,第一展厅是以杨家村窖藏复原为展示核心,从而引出杨家村出土文物陈展区、宝鸡其他重要青铜器文物展区、青铜器之乡主题陈列区以及周之溯源版块四大展区。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第二展厅,这里有展品688件,整个展厅面积为947平方米。

第二展厅主要以对周礼的追溯和阐释为线索,重点展现厉王胡簋,解读一个民族情结的缘起;通过对墙盘的重点解读,以及相关文物的配套陈列,追颂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六王的文治武功;以国宝重器何尊作为本单元的收官之作,重点呈现营建洛邑,宅兹中国的铭文特写,追溯中国二字的由来。通过对文物信息的阐述,描绘出了一幅兴于周朝礼制下的辉煌盛世。

在这一展厅展出的胡簋属于周厉王,因其是西周唯一的王器,所以它也被称为王簋。与此同时,它又是目前出土的历代簋中器形最大的,所以又被称为簋王。最有意思的是它的铭文,完全颠覆了《史记》中周厉王暴君的形象。

国宝重器何尊也在这一展厅展出,它于1965年出土自宝鸡境内,是被国家文物局认定的不得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何尊为周成王五年名何者所制,是西周初年第一件有纪年铭的铜器。何尊内胆底部刻有一百二十二字的铭文,其中宅兹中国更是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

在西周时代,簋也是重要的礼器之一,与西周礼器的核心铜鼎配合使用。簋相当于现代的饭碗,在祭祀和宴会场合,簋和鼎的多寡与组合形式显示着不同地位和身份。一般是四簋五鼎,六簋七鼎,八簋九鼎相配。在展馆,我可以看到周天子宴飨诸侯的盛景也以实景再现 的形式出现,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周王朝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定。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第三展厅了。这里一共有展品360件,整个展厅面积有947平方米。第三展厅以周王室的衰败和东迁为背景,以秦帝国的崛起之路为线索,展现出曲折流转的历史脉络。以西周的尾声作为展览的开篇,逐次展现非子养马、襄公立国、文公东猎、武公创县、宣公刻石、穆公称霸以及始皇加冕的历史节点。在两个族群发展的此消彼长间,展现了一场宏大的民族历史的兴衰之旅。

虽然周衰秦兴的历史借助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得以全方位展示,但精美而神秘的青铜器同样不可或缺,秦公镈将会是这间展厅的主角。镈是大型单个打击乐器,与编钟、罄组合使用,形体特大的镈用以指挥乐队,节奏性强,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常用于贵族在祭祀或宴飨等礼仪场合。

1978年宝鸡市杨家沟乡太公庙村村民在取土时意外发现一个窖藏,经专家发掘清理,共出土8件青铜器,其中秦公钟5件、秦公镈3件。3件镈造型别致、形体宏大、铸造精美,外观装饰有透雕的蟠龙和凤鸟,轻灵有致,纹饰细致活泼,呈现出清新自然的风格。

秦公镈上有铭文135字,从铭文得知秦公镈是秦武公祭祀祖先的礼器,铭文中提到了秦襄公、秦文公、秦静公、秦宪公四 代世系,着重讲了秦襄公被赏宅受国之事,这是一件划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第三展厅通过重点展示秦公镈,以描述秦王族的兴盛,突出秦世族的逐渐强大,展现了 秦帝国之路的重要场面。

我们现在看见的呢便是第四展厅了。第四展厅面积606平方米,共展出文物160件,以单元叙说为逻辑构成。我们可以看到它从:结合器物图文的静态展陈,漫画语言呈现的电子互动桌面,视觉冲击力强的宽幅多媒体系统,生动有趣的作坊体验,从多层面、多角度诠释了青铜器从制模翻范到铸造成器的完整工艺。重点展示了国宝折觥,展现出青铜器造型及纹饰的独特艺术神韵,突出了青铜文化的艺术特色。

国宝折觥于1976年12月15日出土于扶风,它通高28.3厘米,重7.6公斤,是西周昭王时铸造的盛酒器,器物主人名折。我们可以看到它的造型酷似一只又肥又大的绵羊,整个器物造型精美,纹饰设计独特,由十几种动物组合而成,四层花纹显得富丽堂皇,是一件十分精美的青铜艺术珍品。

第3篇 宁夏青铜峡108塔导游词

各位游客:

欢迎大家到青铜峡来观光旅游,很高兴由我为大家做今天的导游。

游客朋友们,首先,请大家随我到一百零八塔文物陈列室去看一看。这里摆放着许多修复古塔时从塔中发掘的西夏经文,泥塑佛像,砖雕佛像,内容十分丰富。

看完文物陈列室后,我们一起从塔的左面上去,再从塔的右面下来。一会儿大家上塔时要抚摸塔身,一层层地登上去。佛教把人生烦恼归结为108种,数一座塔即可消除一种烦恼,如果大家真能一口气数遍108个塔,你便能消除心中的烦恼。

大家顺着我的手指往上看:这组位于陡峭山坡上的古塔,因塔的总数为108座从而得名一百零八塔。一百零八塔原本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群,但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这里的绝大部分的寺庙或被毁灭或被湮没,如今仅塔林独存。1987~1988年文物管理部门对塔群进行了加固维修,安装了金属宝顶和塔群护栏、台阶。1989年又正式划定了保护范围,并委派专人看护,这里才真正成为青铜峡的王牌景点。

现在我们已到了塔顶,让我们走到塔旁来观赏。108塔背山面河,沿山坡修建,从高到低按奇数一,三、三,五、五,七,九……十九排列,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塔群。这种布局的塔群建筑十分罕见,在我国现存的塔群中还找不出第二个,它也是全国第三大塔群,塔数仅次于河南高山少林寺塔群(约250座)、山东长清灵岩寺塔群(167座)。

看完塔的布局,我们再来看塔的外观造型。这每个塔的结构看起来都大致相同,塔的底座都是砖砌的八角形须弥座,塔心的正中还立着一竖木,里面填的是土坯,外面砌着青砖,塔体外表涂着白灰,整个塔的形状就像一把盖着宝珠的伞。有个游客告诉我说它跟北京妙应寺元代白塔的造型很相似,都具有喇嘛塔的特点。这些塔大小有别,顶端的那座单塔形体最大,有3.5米高,它的底部是个八角形的束腰须弥座,塔身象覆钵,塔顶如宝珠,东面还有个供人烧香的小门,一百零八塔中数这个塔最大。它下面的塔按比例缩小,大约有2.5米高,它们的塔身形状也逐层有变化,第2到第4层是尖锥形,5、6两层塔的形状就像个葫芦,7至12层大家看象不象个宝瓶。西夏灭亡后,一百零八塔就一直被冷落在这山野。1958年,在这佛塔以东的滔滔黄河上兴建了青铜峡拦水坝时,人们才意外地发现了这遗忘了数百年的一百零八塔。人们发现这些塔时塔心正中就立着一根竖木,而且这些塔也的确是用土坯砌的,最外一层的塔面上还有彩绘遗迹。后代的人重修时,又在土坯塔体外面另外包了一层砖,还给砖上抹了一层泥。从建筑学的角度看,这些塔上下协调,隐含着佛家“人生在世,有大造化,也有小造化;有大功德,也有小功德。只要用心修行,虔诚向佛,他的功劳便不磨灭。”的意味。

游客们,关于一百零八塔的建筑年代至今还是个谜呢!有人认为:从形状、结构上看它可能是元代建的。因为明朝的《大明一统志》等书都记载了一百零八塔在青铜峡,而且将它称为“古塔'。文革时这里的一部分塔被毁,1987年重修时人们在塔的内外及塔基下意外地发现了一些写在丝绸上的西夏文字残片及元朝时期遗留的物品,才知道原来这些塔群是西夏时所建。据考古专家说:一百零塔建于西夏,兴于元代,所以明代人才称它为“古塔”,到明清时这里成为香火旺盛的佛教寺院建筑的中心,受到善男信女的养护与崇拜。

有的游客问我:为何一百零八塔要建在青铜峡?主要是这里风水好。大家看这塔的后面有青铜色的山做屏障,前面又有黄河润泽塔四周的草木。可能还有些外地游客不知道,在这塔群附近的黄河库区,有个被人誉为'候鸟天堂'的青铜峡鸟岛。每年春季,数万只候鸟从南方赶来,在这里生儿育女。绿草青山,飞鸟成群,也给这古老寂寞的塔群增添了无限生机啊!但考古专家却认为:党项族人在此修造佛塔,与佛教有关。西夏王国崇尚佛教,就把佛教定为国教。因此宁夏境内的寺、塔很多。银川承天寺塔(俗称西塔)、海宝塔(俗称北塔),还有一百零八塔都是西夏时留下的佛塔。

还有游客问我:西夏人建这么一座佛塔有讲究吗?讲究当然有。一百零八塔是佛教纪念性建筑,而“108”又是佛教最崇拜的数字。我国各地寺庙自古以来,都有撞钟祈福的习俗。佛教认为人有一百零八种烦恼,敲一百零八下钟,人听了之后便可以排忧解愁。

此外,民间对建塔还有这样的说法:明朝初期,108位将士在青铜峡阻击敌人的战斗中全部壮烈牺牲,为了纪念他们人们建了108座塔。那个最大的塔据说是为纪念一位战死的将军而建的。也有人说,当时抗击敌人的是108个和尚,108座塔是为这些和尚而建的。另外民间还相传,一百零八塔是穆桂英的“点将台”,“天门阵”。虽然这只是些传说,但却反映出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各位游客,青铜峡的一百零八塔我们游完了,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将把它的美丽神奇珍藏在脑海中,永不遗忘。

来自小编

《青铜导游词(精选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