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稿件范文 > 讲话稿
栏目

教育信息化讲话稿(3篇)

发布时间:2022-09-13 热度:3

教育信息化讲话稿

第1篇 在教育信息化暨装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会议发言

同志们: 全市教育信息化暨装备工作会议今天召开了。这次会议是市教育局继2003年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之后召开的又一次大型教育信息化及装备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总结几年来教育信息化建设及装备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分析我们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研究对策,明确目标,全面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及装备工作。下面,我仅就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和如何强化装备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 加大力度,强化应用,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水平 当前,我市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飞跃式发展,仅今年,全市信息化建设投入就达四千多万元,这为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和物质条件。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统合性工作,要软硬件结合和配套,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硬件建设的到位,满足于开设信息技术课的要求,而是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重新审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因此,以应用为抓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应当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全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使自己的认识和行动适应知识时代的挑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要采取灵活措施,克服各种困难,加快步伐,在全市中小学校尽快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程,尽快普及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尽快实现信息网络校校通。

1、充分认识学科教学整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我市中小学广大干部、教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科教学整合研究,为加快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技术应用发展到学科教学整合阶段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还必须看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尚未普及,利用率较低;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水平亟待提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科教学整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问题,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的信息资源及共享技术优势,在教学中实践学科教学整合,加快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从现在起,到2005年,我们要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实现以下目标和任务:

--基本形成具有吉林市特色,学科特点的学科教学整合概念体系、操作策略、教学原则。进一步完善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积极发展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以学生使用信息资源为主,在开放式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模式;形成师生互动、协作自主的多样化整合模式。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进一步提高广大中小学干部、教师信息技术素养,鼓励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各学科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之中,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培育一批学科教学整合的示范性学科、示范性学校,大力开展应用性研究,总结先进经验,示范并带动中小学各学科加快学科教学整合。

--完善学科教学整合的评价体系。通过对学科教学整合效果的评估,加强对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提高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效果。 2、要加强领导,注重引导,树立应用为主的观念 古人云:君子固本,本立而道明,凡事总有个理念。课程整合与技术积累是相辅相承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俗话说:观念一新天地宽。信息化推进进程的步伐与效果在基本条件具备下,校长重视不重视,关心不关心,效果就是不一样。从目前信息化进展情况看,均衡化的投入,差异性的反应的现实是我们在花了大量投入后不得不加以认真思考的突出问题。作为第一责任人对待信息技术必须加强学习充实脑子,运筹帷幄培训师资,与时俱进多出点子,大胆实践摸索路子,开拓创新惠及孩子。想到了就做,信息技术没有现成的路可走,灵感来自于瞬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校长做到管理信息化就能从事务堆里解脱出来,我们何乐而不为。因此,各地、各校要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到教育教学之中,要明确要求、合理安排,确保每个教师在情景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策略设计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尝试,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互帮互学、团结合作的精神,注意形成其中的骨干队伍。特别要注重信息主管、技术主管队伍的培养与合理使用。对于学校领导和主管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者一定要记住:对信息技术要满腔热情,精益求精,来点冲劲,确保可行。要不计个人得失,不管片言只语,热衷信息技术,做到服务第一。推进信息技术现代化,并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重任落到我们肩上,我们必须孜孜不倦地学习信息技术,保证网络畅通,内容丰富,应用简便,服务教学。当然行政领导要对信息技术主管给以支撑,对确有贡献的要给以褒奖。

3、 推进学科教学整合的措施和要求

(1)切实加强领导,把学科教学整合工作落到实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校要把学科教学整合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来抓,努力提高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益。要建立行政牵头,教研、科研、信息部门分工合作,各负其责的有效工作机制,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统筹协调、指导中小学学科教学整合工作。各中小学要把这项工作作为评价、考核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在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投入中加大应用项目的投入比例,为学科教学整合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2)加强资源建设,为学科教学整合提供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要充分发挥教研、信息技术等部门的作用,借助社会力量,研制、开发、整合教育信息资源,提高利用效益。要调动中小学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收集、加工、整理各种教育信息资源,从而使学科教学整合获得更广泛、更有力的教学资源支持。要从实际出发,依据国家和吉林市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标准,形成有区域特色的资源建设、整合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学校和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改革的需要。

(3)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能力。全市要有计划地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学科教学整合课例光盘、教学软件、教育资源推荐目录、教师指导用书等,以指导此项工作。各地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教研、科研等部门的优势,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多形式的教师培训。培训内容与方式要增强针对性、实用性,着力引导教师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教育理论,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实践学科教学整合。

(4)培育典型,以点带面。要在有条件的学校建立学科教学整合实验校,指导学校探索学科教学整合的思路和经验。要通过专题报告、讲座、现场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开展专题研究。全市将每年组织一次市级专题研讨交流活动,推广先进经验。 4、结合实际,灵活多样促应用

(1)举办多形式理论培训,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为了让教师了解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正确理解和把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相关理论,一方面学校在教师集会时,要由骨干教师通过信息发布的形式向老师作的先进教育理论介绍;另一方面,要不定期地从网上下载相关的学习资料,让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再一方面,可聘请专家进行培训指导。同时,要在分析教师现有的技能水平和教学实际要求的基础上,对教师进行分层次的应用培训。首先抓骨干,带一般。因为骨干教师教学理念新,教学水平高,接受新事物快,而且敬业精神强。因此要把具有较高计算机水平、热衷于教学改革的青年骨干教师组织起来,优先安排他们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种培训。其次分层要求,自主培训。依据教师的教学实际需求,坚持针对性、灵活性和实用性的培训原则,按学科和年龄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培训内容,对教师进行分层次的培训,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 (2)开展实践研究,探索整合新模式

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以学生发展为本,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课堂教学,充分运用全市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中心的资源,大力开展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积极开展多媒体课堂教学应用和研究。首先,从公开课、观摩课、教学示范课、教法研究课、优质课评比等作为应用多媒体技术切入点,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以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促进广大教师教育观念和课堂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教师的教学技能的扩展和提高。其次,坚持以科研为先导,推进信息化,是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重要手段。要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积极开展教育科研,鼓励支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课题研究。达标、示范学校每年都要有科研计划,落实课题研究。 (3)关注学科整合,确保有效应用

各地、各校在推进二期课改的进程中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要配合教师进修学校和信息中心切实抓好二期课改引领的整合示范、整合模式和复习专题的网络学习资源的规划研究和摄录工作,为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并保证每天学校所有电脑的有效使用,充分发挥网络功能。同时要注意归纳和总结网络教学中一些共通性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使得我们各个学校在开展这方面的教学的时候,能够很快地进入正轨。在这个方面,装备处要配合教育学院的各科教研室做更多的调查研究工作,可以给各个学校提供一些指导性的意见,这对于信息化应用工作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4)合理使用设备,力争硬件满荷运作

各地、各校应尽可能多地开放已建成的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和多媒体电化室,这些价值昂贵的设备只有充分及时地使用才能体现其价值。分管领导要对一网四室的使用作出满负荷运作的安排。能到电子阅览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演示室上课的要尽量安排到这些专用教室中上,让学生有充足时间接触电脑,借助网络寻求资源,探求知识。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利用课余时间开放电子阅览室及网络教室,保证每天有一小时左右让学生自由接触电脑、接触网络的机会。并依照合情、合理和合法的原则,创造条件利用双休日开放一网四室。这里同样要注重任务驱动,有的放矢,要让学生知道哪些网站对我们的学习有帮助,不能盲目使用。从2004年起,市教育局将责成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对各地、各校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学校的使用效益要在网上公布,今后的设备配置将根据各单位的使用情况,用得多,用得好的单位优先配置,对用得少的单位由督学室发出敦促改进通知;每年对各校信息技术应用情况给予评比奖励。 以上简单谈了一些关于信息化应用的一些思想,以及各个学校要大力开展网络教学的意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以网络教学来取代我们的传统教学,传统教学是我们的根基,是基础。实际上,网络教学也是对我们的传统教学的思想、方式或者方法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开拓一种新的教育领域,它不是取代。所以这一点我们要明确。我们要在我们共同的实践中,来证明它的优越性、超前性、合理性、适用性,从而把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二、加强管理,均衡装备,全面提升我市教育技术装备水平 根据我市目前教育技术装备的现状,我们要充分认清当前我们所面临的新形势,实现装备工作由传统实验室装备向大装备转变的工作思路;明确装备部门的职责和定位;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装备部门的职责是什么,装备工作的范围是什么,装备工作的任务是什么。当前,我市的中小学装备工作要在建、配、管、用等方面下功夫。要根据吉林市市情,引入市场机制,探索出一条加快全市装备工作进程的可行之路,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物质准备。 过去的几年,是很不平凡的。全市装备战线的同志们认真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克难攻坚,开拓创新,在基础性和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各个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总结过去几年装备工作,我们可以概括以下几条基本经验:一是各级领导特别是教育部门领导高度重视装备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大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力度;三是广大装备工作者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过去几年的成绩和经验,令人鼓舞,令人振奋,为做好今后的装备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但我们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在一些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装备工作的认识不到位、装备观念不新、基础性和现代化装备工作发展不平衡、城市和农村装备工作发展不平衡、装备经费投入不足、装备人员待遇问题有待解决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逐步解决。 1、充分认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重要性

教材、教师和装备作为教育的三大物质支柱,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必要条件。教育部文件明确指出,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实践教学和教育手段现代化重要的物资、技术保证。教育装备工作是素质教育的载体,是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立足点和突破口,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基石和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加强教育装备工作是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在需要。但是还应当看到,部分地区的领导对装备工作认识不到位,装备部门的职责不明确,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处于半瘫痪状态。特别是随着教育信息化工作和校校通工作的不断深入,重视新三室建设,忽视老三室建设的情况比较突出,2003年全市老三室的建设投资还不足总装备投资的十分之一,老三室被挤占挪用的现象比较严重,实验器材和设备不全,长期闲置,造成了新老三室装备的畸形发展,这必将影响整个教育的发展,不利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因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装备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加大对老三室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实现教育装备的均衡发展。这次会议,市教育局还将出台一系列文件,强化对这方面工作的硬性要求,各地、各校也要认真对待,适当加大对老三室的建设力度,实现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2、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今后我市装备工作目标和任务的指导思想是: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和信息化为龙头,不断扩大、深化大装备工作的内涵,拓宽、延伸大装备工作的外延,卓有成效地做好各项装备工作。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六大目标,极富创新意义。此次课程改革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是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课程改革,在整个基础教育改革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对目前的教育带来的冲击是全方位的,波及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学校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课改,必须强化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要做好课改的物质准备。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教育装备工作要跟得上,并要适度超前发展。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正在组织拟定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并研究和实验相适应的考核评价办法。各级装备部门现在就要研究这个问题,结合我市实际进行调研,待教育部有关文件出台后,我市将根据市情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装备部门在课程改革工作中肩负的任务十分繁重,必须切实树立课程改革,装备先行的思想,结合课程改革在时间进度、内容进度上的要求,制定本地装备工作的具体目标。 近年来,全市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尽管全市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总量增速很快、增量很大,但生均数却很小。形势不容乐观,任务还十分繁重。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特别是一把手,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全市现代化教育的目标已经制定,各地也都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具体推进目标,关键是要落实。你们地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是不是按期开设了,是不是所有该开课的学校都开了,校校通工程进行得如何,各地要对照目标比较一下。没有完成目标的,作为教育局的一把手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应及时找出差距,分析原因,研究措施,真抓实干,迎头赶上,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

关于图书馆建设工作。到2005年,省示范中学人均图书50册,一般完中、省级示范初中、城镇初中人均图书35册,农村初中人均图书25册;城市小学人均图书20册,农村完小人均图书10册。农村村小或完小的教学点班级应设立图书角或装备图书箱。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应基本合理。馆藏图书的分类比例相当;教师和学生用书配备合理;单本和复本收藏量能够基本满足师生阅读要求。图书馆的配备和管理应体现现代化的特点。城镇以上学校一般能开设电子阅览室,有条件的完中应建立教师电子阅览室或电子备课室,并逐年增加电子读物数量。省、市级示范中学及有条件的中小学要利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等手段对图书馆实行现代化信息管理。要提高图书、阅览室的利用率。各级各类学校的图书馆每周五天均要向学生定期开放。中小学生每学年生均借阅图书分别在6册、4册以上。 3、做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几项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从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装备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应充分认识到,没有教育装备做基础、做保障,就不能形成优质的教育资源,就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渴望得到优质教育的要求。需要指出的是,有的教育部门中少数人认为装备工作不重要,可有可无,缺少争先进位的思想;有的市县一味强调经费和资金问题,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不愿积极推进这项工作。各级教育部门应切实把装备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装备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卓有成效地开展装备工作,坚决冲破一切妨碍装备工作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装备工作发展的做法,坚决革除一切影响装备工作发展的体制弊端,坚决打破一切制约装备工作发展的格局。

(2)进一步明确装备部门的定位

根据国家和省里的部署,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即将全面启动。在下一步的机构改革中,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内在需求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其地位和重要性应进一步得到加强和重视。从市教育局来讲,市教育技术装备处是在即将进行的机构改革中需要强化的一块,大量的基础性、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教育信息化工作和校校通工作,大量的政府采购工作,大量的办学条件改善工作需要这个部门去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应进一步关心、重视、支持本地区的装备工作,强化对装备的领导,树立任何不重视装备工作的教育部门领导都是不合格的领导的观念。同时,各县(市)、区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应切实树立有为方能有位的观念,切实按照我们会议提出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要求,放开手脚地开展工作。

(3)进一步巩固发展大装备工作的思路

今后我市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要遵循大装备的工作思路,切实把建配管用方方面面的职能发挥出来,不能只管建设,不抓管理和应用,同时,各地对装备部门职责不明确的,要明确装备部门的权利和义务,不能削弱装备部门的权利。我们要通过几年的努力,基本实现由小装备向大装备工作的转变。即从围绕中小学理化生自然等理科课程教育开展设备配备工作,转向为中小学所有学科的教学训练开展设备配备工作,特别是要抓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校校通工程建设。目前,随着教育教学工作形势的发展,大装备的内涵又在不断扩大。信息技术教育装备、校园网建设与应用、适应课程改革的新装备等等,又赋予了大装备以新的内容。各地应巩固、提高大装备思路,不断提高装备水平。

(4)进一步加大装备经费投入力度

对于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思想统一了,认识到位了,职责明确了,那么经费投入便是这项工作开展得如何的一个关键环节。关于装备经费,首先,各地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生均公用经费要有一定的比例用于装备工作。要保证教育装备费每年都有所增加,特别是要保证老三室的装备经费,不能只重视新三室,忽视老三室。我们要求各地要从城镇教育费附加中拿出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学校装备。其次,各地应积极设立教育技术装备专项经费。已经设立的应根据形势发展,不断提高专项经费的标准。市教育局在原有装备专项经费的基础上,根据装备工作发展的需要,也将不断将专项经费提高。第三,争取收费政策。各地应和财政、物价等部门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争取教育技术装备收费政策。部分县(市)、区把上机费统一管理和使用就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市教育局在这方面也将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第四,争取各方对教育的支持力度。要利用金融、国债、以奖代补、税前列支、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拓宽装备经费的来源,争取各方对教育的支持。

同志们,全市教育信息化及装备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新形势下,教育信息化及装备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任务也更加繁重。让我们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揽工作全局,振奋精神,团结一致,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不断开创全市教育信息化及装备工作的新局面!

在教育信息化暨装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第2篇 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讲话稿

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讲话稿

同志们:

今天,省教育厅召开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回顾总结近年来我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研究分析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全面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工作。刚才,教育部教育信电化推进办公事副主任,中央电教馆副馆长蔡耘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对江苏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明确指导意见。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曹卫星副省长百忙之中亲自出伟今天的会议.接下来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近年来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

20xx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加怏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的要求。20xx年,省委省政府颁布的《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定,2022年全省教育发展主要指标中,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选标率达90%以上。近年来,全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宴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高举教育现代化旗帜,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数字资源建设为中心,以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为保证,以成用促建设促提高,取得显著成绩。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统筹力度逐步加大。省教育厅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相关处室和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争取各方支持,形成工作台力。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部署重点任务,研究解决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注重顶层设计,研究制订了全省教育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近期将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一些市县(市,区)也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各级财政加大经费投入,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机制册步建立。省财政从20xx年超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全省教育信息化重大项目建设。全省坚持普及和提升相结合、规模和效益相结合,深化教育信息化内涵建设,启动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能力逐步增强。各类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师生计算机配备和学校多媒体教室等通用教室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设施日趋完备。目前,全省中小学的生机比达8:1,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校均计算机拥有量每年咀11%的速度递增。全省所有高校、97.41%的普通高中、89.78%的初中,73.37%的小学建成校园网,所有中小学实现较高水准的校校通,苏南地区许多学校实现班班通,苏州所有公办幼儿园实现园园通。无线宽带在高校得到广泛应用,77.10%以上的高校建成覆盖部分校园的无线网络。全省所有市、县(市、区)建成覆盖本地区的教育城域网。江苏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覆盖13个省辖市、102个县(市、区)和所有高校.每年为全省3万多个标准化考点和省考务指挥中心提供网络服务和技术支撑,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共配置了65536个教育网专用ip地址。省教育厅与备市、县(市、区)及高校的视频会议系统,省教育厅与各地教育局及省属高校的协同办论系统已经建成。

(三)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全省以丰富资源内容、提高资源质量、促进资源统建共享为目标,以优势学科为抓手,以名师为依托,以名校为基地,打造了一批具青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优质资源。通过引进国家资源、整合系统资源、购买社会资源。不断丰富省级数字化教育赉源库内容。基础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内客丰富。全省初步形成能够体现江苏教育特色和水平的省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各地各校也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上传.发布的教育类资源达80万个,年访问量超过607万人次。通过书香江苏网上读书平台为广大中小学提供的电子图书达l 89万多册,建立了240万个网上个人书房。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巳覆盖基础教育所有阶段和全部主干学科。高校资源统建共享取得明显进展。目前已初步形成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所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和6000余门省级精品课程,均可以通过江苏省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下载。50%以上的高校建有教育教学资源库,全省高等教育多媒体教学资源统建共享平台访司及下载量达50多万人次。职业教育资源建设水平较高,研发和制作的江苏职教大赛资源等多媒体资源受到各界好评。及时开通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联盟网站,积极开展长三角中小学校网络结对活动,在探索长三角教育资源和数宇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四)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明显提升。先后组织实施三轮全省性的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建立省市县培训基地,培训了一批校园网网络管理人员。以江苏教师教育网为主要平台,大力开展教师网络培训,为全省教师开设网络培训课程30多门,组织网络培训班近千个,20多万教师参加了培训。网络授课、网络教研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王要形式,目前全省中小学99%以上的教师会运用网络检索教学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仝省响71%以上的高校教师呆用ppt、课件、网络课程进行授课,多媒体教学成为当前各高校日常教学的主要方式,80.40%的高校使用统一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江苏教师在全国多媒体大赛、信息技术创新大赛等各类全国性竞赛中表现优异,比赛成绩位居全国前茅。全省大中小学全面普及信息技课程。全省高校开设了81个计算机大类本科专业,在校生15. 38万人;84所高校开设计算机大类专科专业,在校生近10万人。20xx年组织开展了全省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20xx年组队参加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得10个一等奖,居全国第一。

(五)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继续提高。通过领航杯信息技术应用能手大赛、书香江苏网上读书活动等,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台。书香江苏网上读书平台的访问数达1. 53亿人次,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20xx-20l1年度全国十佳数字出版新锐品牌称号,是教育系统唯一的获奖单位。启动以网络学习、自主学习、变互学习为主要模式的百校数字化学习试点,全省有124所学校参加首批试点。全省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取得实质性进展,学籍管理系统、教育评估系统、考场监控系统等一大批平台和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电子化办公已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中普遍应用。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应用扎宴推进,扬州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南京的先锋网上作文、无锡的感知教育、苏州的教育博客社群、常州的教师成长共同体、南通、徐州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等,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我省教育信息化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我省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相比,与率先实现擞育现代化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崩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教育信息化仍然是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统筹协调能力有待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区域性发展、各类教育及学校使用水平不够平衡,可持续发展机制不够健全,信,《技术州教育的影响力和变革作用不够显著等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研究.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全面落实全省教育信息化各项重点工作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力最强的高技术之一,对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学习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影响最为深刻、最为长远,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事关教育改革发展大局,是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突出工作重点,报抓关键环节,着力加以推进,务求取得实效。

(一)全面落实江苏省教育信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本次会议将《规划(讨论稿)印发给大家,进一步征求虑见。制定这个规划,我们的主要考虑是一要突出应用用导向,更多地关注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关注信息化教育新模式的构建;二要突出顶层设计,从省级层面厘清思路,明确措施,建立标准,统筹建设,三要体现前瞻性,把网络教研、数字化学习、物联网技术教育应用、学习型社区,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等列入规划;四要注重操作性,既明确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建设、应用能力建设、机制体制建设等方面的主要目标,也明确各类教育信息化的主要任务。《规划》正式印发后.各地各桉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具体的路线图和进度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工作,要认真考虑谋划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路径和策略受教育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司题放在首位,改变以项目驱动的模式,坚持应用驱动,以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主要目标,以建网、建库建队伍、建机制,为基本内容,以江苏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主要载体,以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力式、提升教育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基本路径,以十大工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确保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程落到实处。

(二)扎实做好教育信包化试点和数字化学习试点。教育部于年初在全国启动了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我省共申报了38个试点,其中省级专项试点1个,区域综合试点4个,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试点26个,高职院校试点3个,本科院棱试点4个。各试点单位和学校耍始终坚持庙用驱动的原则,从应用切入,在应用中体现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不同类型教育的信电化应有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基础教育突出普惠,强调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职业教育要支持创新,强调职业技能的培训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重点共往数字化技能教室、仿真实训窒的建设;高等教育要注重内涵提升,重点关注精品课程资源建没和优势学科建设,探索学分互认、打造数字化立交桥。各试点单位和学校要认真研究总结试点成果,推广试点经验,不断提升江苏教甫佶息化发展的整体水平以及在全国的影响力和贡献度。前不久,我省正式启动了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试点,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1,电教部门和装备部门要充分把握信息技术给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带来的新机遇,积极探索、勇于安践,以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试点项目为抓手,围绕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和满足教学需求,从注重硬件建设转向注重教育过程,从追求高标准配置转向追求高效益应用,从部门各司其职转向部门深度融合.各试点学校要势力做好数字化学习试点的设计与规划工作,加强数字化学习的环境建设,抓好数字化学习试点培训,建立家校互动合作机制,进一步规范数字化试点,努力早出成绩、早出经验。 (三)大力提升教育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建|殳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要不断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基础_殳施的投入力度,在经费安排上向农村中小学倾斜,保证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标准,多管齐下,加大协调力度,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薄弱学校改造、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等重_^工程和项目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同时,要加强与电信部门、网络络运营商及其他社会机构的沟通,探索建立可持续的运营螗护机制,研究制定学校使用公用经费购买信息化服务的相关政策与标准,采取服务外包,成本分摊、利益共享等市场化办法,充分发挥其他行业、部门及社会机构的力量,争取以更经济的价格实现教育部提出的宽带网络校校通。相对于全国,我省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时间要提前,水平要更高。20xx年前全省实现所有学校都拥有网络教学环境的基础政施建设目标,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水准要领先全国。

(四)切实提高数字化教育资源统建共享水平。我省一经开发,整合了相当数量的教育教学资源.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研究,不断扩大优质教育教学资洱的覆盖面,提高现有教育资源的应用效益。义务教育阶段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要免费向全省开放共享,一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可以呆取有偿使用的办法面向全社会开放。要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进一步整台制作力量.开发一拙新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资源内容。充分发挥名师的带头作用,利用智能学习系统诊断、导学等方式,帮助农村中小学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农村学生的自王学习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名校网络课堂,通过开设网络学校、网络选修课或网络教研、网络结对等多种方式,推动优质债源在全省的快速共享.帮助农村学枝提高教育质量。各地、各高校要积极配合省电教馆做好省缎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帮助农村教学点开展信息化基本条件建设,实现每个教学点配备基本视频接八设备和相应的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目标。今明两年,全省要实现所有学枝数字化教育资源全覆盖,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现教学点与中心学校同步上课,让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都能有平等的机套享受到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班班通。

(五)着力增强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和广泛应用,对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山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通过组织信息技术培训和信息技术活动,不断提升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引导师生应用信息技术探讨新型教学模式、学习模式.要采取切实措施,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网上教研活动,鼓励教师率先使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学习和研修。要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宅问,为学生发展个性创造开放性、个性化的空问,同时根据教育目标为学生建立灵活可控的空间。职业学校要率先部黯网络学习空司。两午内,全省20%以上的中小学教师要利用网络空间开展教研活动,20%以上的职业学校要开展网络空间建设与直用。高等学校要加大网络学习空问建设力度,提高逅用信息技术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鼓励发达地区、有条件的学校先行先试,努力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确保江苏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应用水平领先全国。

(六)努力建好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和教育管理信息平台。这两个平台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支撑。在两大平台建设方面,我省已经有了很好的摹础,江苏省嫩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了两火平台,并于20xx年上线运行,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教育资源建设力度,在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江苏省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内容,提高苏派优质教学资源的比例,采取资源开发与征集评选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吸引各类学校参与优质教学资源制作。积极探索企业竞争,政府出资、学校自王选择的资源建设与共享新机制,不断完善和更新资源平台的内容,拓展资源平台的应用 强化教育基础数据的采集、处理和管理,注意数据的完整性和项目的持续性,长期性。逐步完善各类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促进各类教育管理系统的应用,实行电子化办公。采取必要的网络安全保障措施,为教育决革和教育管理提供高效、安全、科学的数据支持和技术支撑。省教育厅是省级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主体,各市、县(市,区)和学校要按照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总体要求,积极配合做好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和教育管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工作要充分运用汀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和教育管理信息,做到公共服务平台家家用。

三、努力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全省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目标、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强化保障,抓好落实。各地备校要把加陕教育信息化作为事关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重大任务来抓,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创新工作方法,落实各项措施,确保教育信息化扎实有效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主体,要成立由 一把手担任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教育信息化的牵头部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教育信息化工作。要明确工作职责,采取切实措施,做到有行政部门抓决策、有责任部门抓推进.有专门人员抓落实。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确保教育信息化水平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和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大抵相当。各高校要成立由一把手校长任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门机构、安排专门人具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避免多共管理、无人负责。

(二)健全管理机制。要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机制,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和应用能力等建设项目的运行管理。加强教育信息化标准研究.建证牵省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对网络建设,资源建设及培训和应用等提出科学的量化指标。网络建设既要考虑教育系统内部的资游整合和系统集成,也要考虑与其他各个系统的对接问题,避免形成新的信息孤岛。制定数字化教学资源准八标准,撵常教育资_胛共建共享机制,对资源内容实行动志管理,确保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质量。建丑教育信息化工作检查评估机制,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各级各类教育和学校目标营理、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提高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评估中的分值杈重。加强建设项目管理,促进规范建设和资源共享,建立网络安全监管制度,确保网络安全。

(三)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要完善政府为主的投入保障机制,将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并在生均公用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信息化设施设备、资源更新的日常运行维护。鼓励学校增加教育信电化投入,吸引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产业,确保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强化资全监管,定期对教育信息化资全投入的效益进行评估,确保有效投资,避免资全浪费,各级教育信息化建设部门要进步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努力争取政府支持,从财力物力和制度上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设。

(四)创新工作方法。教育信息化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既定模式可以照搬。各地各校要勇于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握室建立专家咨询虮制:根据教育发展趋势确立更加具体、更加细化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指标,把教育信息化向纵深推进。改变工程化的组织方沽,力争在顶层设计上有所突破,既总揽全局、统筹兼顾,又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和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力争在资源共享共享上有所突破,努力窭现教育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提高教育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益。力争在宣传推广上有所突破,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阵地,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良好氛围。力争在公共服务上有所突破,努力提高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水平,以服务赢效益,以贡献求发展。

同志们,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斯局面,为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讲话稿想查看更多相关信息,请上酷猫写作范文网。

第3篇 在教育信息化暨装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在教育信息化暨装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全市教育信息化暨装备工作会议今天召开了。这次会议是市教育局继xx年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之后召开的又一次大型教育信息化及装备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xx届三中全会精神,总结几年来教育信息化建设及装备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分析我们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研究对策,明确目标,全面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及装备工作。下面,我仅就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和如何强化装备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 加大力度,强化应用,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水平

当前,我市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飞跃式发展,仅今年,全市信息化建设投入就达四千多万元,这为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和物质条件。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统合性工作,要软硬件结合和配套,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硬件建设的到位,满足于开设信息技术课的要求,而是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重新审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因此,以应用为抓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应当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全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使自己的认识和行动适应知识时代的挑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要采取灵活措施,克服各种困难,加快步伐,在全市中小学校尽快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程,尽快普及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尽快实现信息网络'校校通'。

1、充分认识'学科教学整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我市中小学广大干部、教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科教学整合'研究,为加快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技术应用发展到'学科教学整合'阶段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还必须看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尚未普及,利用率较低;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水平亟待提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科教学整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问题,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的信息资源及共享技术优势,在教学中实践'学科教学整合',加快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从现在起,到xx年,我们要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实现以下目标和任务:

--基本形成具有吉林市特色,学科特点的'学科教学整合'概念体系、操作策略、教学原则。进一步完善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积极发展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以学生使用信息资源为主,在开放式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模式;形成师生互动、协作自主的多样化整合模式。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进一步提高广大中小学干部、教师信息技术素养,鼓励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各学科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之中,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培育一批'学科教学整合'的示范性学科、示范性学校,大力开展应用性研究,总结先进经验,示范并带动中小学各学科加快'学科教学整合'。

--完善'学科教学整合'的评价体系。通过对'学科教学整合'效果的评估,加强对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提高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效果。

2、要加强领导,注重引导,树立应用为主的观念

古人云:'君子固本,本立而道明',凡事总有个理念。课程整合与技术积累是相辅相承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俗话说:观念一新天地宽。信息化推进进程的步伐与效果在基本条件具备下,校长重视不重视,关心不关心,效果就是不一样。从目前信息化进展情况看,均衡化的投入,差异性的反应的现实是我们在花了大量投入后不得不加以认真思考的突出问题。作为第一责任人对待信息技术必须加强学习充实脑子,运筹帷幄培训师资,与时俱进多出点子,大胆实践摸索路子,开拓创新惠及孩子。想到了就做,信息技术没有现成的路可走,灵感来自于瞬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校长做到管理信息化就能从事务堆里解脱出来,我们何乐而不为。因此,各地、各校要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到教育教学之中,要明确要求、合理安排,确保每个教师在情景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策略设计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尝试,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互帮互学、团结合作的精神,注意形成其中的骨干队伍。特别要注重信息主管、技术主管队伍的培养与合理使用。对于学校领导和主管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者一定要记住:对信息技术要满腔热情,精益求精,来点冲劲,确保可行。要不计个人得失,不管片言只语,热衷信息技术,做到服务第一。推进信息技术现代化,并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重任落到我们肩上,我们必须孜孜不倦地学习信息技术,保证网络畅通,内容丰富,应用简便,服务教学。当然行政领导要对信息技术主管给以支撑,对确有贡献的要给以褒奖。

3、 推进'学科教学整合'的措施和要求

(1)切实加强领导,把'学科教学整合'工作落到实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校要把'学科教学整合'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来抓,努力提高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益。要建立行政牵头,教研、科研、信息部门分工合作,各负其责的有效工作机制,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统筹协调、指导中小学'学科教学整合'工作。各中小学要把这项工作作为评价、考核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在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投入中加大应用项目的投入比例,为'学科教学整合'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2)加强资源建设,为'学科教学整合'提供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要充分发挥教研、信息技术等部门的作用,借助社会力量,研制、开发、整合教育信息资源,提高利用效益。要调动中小学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收集、加工、整理各种教育信息资源,从而使'学科教学整合'获得更广泛、更有力的教学资源支持。要从实际出发,依据国家和吉林市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标准,形成有区域特色的资源建设、整合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学校和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改革的需要。

(3)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能力。全市要有计划地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学科教学整合'课例光盘、教学软件、教育资源推荐目录、教师指导用书等,以指导此项工作。各地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教研、科研等部门的优势,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多形式的教师培训。培训内容与方式要增强针对性、实用性,着力引导教师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教育理论,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实践'学科教学整合'。

(4)培育典型,以点带面。要在有条件的学校建立'学科教学整合'实验校,指导学校探索'学科教学整合'的思路和经验。要通过专题报告、讲座、现场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开展专题研究。全市将每年组织一次市级专题研讨交流活动,推广先进经验。

4、结合实际,灵活多样促应用

(1)举办多形式理论培训,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为了让教师了解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正确理解和把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相关理论,一方面学校在教师集会时,要由骨干教师通过信息发布的形式向老师作的先进教育理论介绍;另一方面,要不定期地从网上下载相关的学习资料,让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再一方面,可聘请专家进行培训指导。同时,要在分析教师现有的技能水平和教学实际要求的基础上,对教师进行分层次的应用培训。首先抓骨干,带一般。因为骨干教师教学理念新,教学水平高,接受新事物快,而且敬业精神强。因此要把具有较高计算机水平、热衷于教学改革的青年骨干教师组织起来,优先安排他们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种培训。其次分层要求,自主培训。依据教师的教学实际需求,坚持针对性、灵活性和实用性的培训原则,按学科和年龄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培训内容,对教师进行分层次的培训,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

(2)开展实践研究,探索整合新模式

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以学生发展为本,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课堂教学,充分运用全市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中心的资源,大力开展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积极开展多媒体课堂教学应用和研究。首先,从公开课、观摩课、教学

示范课、教法研究课、优质课评比等作为应用多媒体技术切入点,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以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促进广大教师教育观念和课堂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教师的教学技能的扩展和提高。其次,坚持以科研为先导,推进信息化,是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重要手段。要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积极开展教育科研,鼓励支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课题研究。达标、示范学校每年都要有科研计划,落实课题研究。

(3)关注学科整合,确保有效应用

各地、各校在推进二期课改的进程中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要配合教师进修学校和信息中心切实抓好二期课改引领的整合示范、整合模式和复习专题的网络学习资源的规划研究和摄录工作,为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并保证每天学校所有电脑的有效使用,充分发挥网络功能。同时要注意归纳和总结网络教学中一些共通性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使得我们各个学校在开展这方面的教学的时候,能够很快地进入正轨。在这个方面,装备处要配合教育学院的各科教研室做更多的调查研究工作,可以给各个学校提供一些指导性的意见,这对于信息化应用工作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4)合理使用设备,力争硬件满荷运作

各地、各校应尽可能多地开放已建成的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和多媒体电化室,这些价值昂贵的设备只有充分及时地使用才能体现其价值。分管领导要对'一网四室'的使用作出满负荷运作的安排。能到电子阅览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演示室上课的要尽量安排到这些专用教室中上,让学生有充足时间接触电脑,借助网络寻求资源,探求知识。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利用课余时间开放电子阅览室及网络教室,保证每天有一小时左右让学生自由接触电脑、接触网络的机会。并依照合情、合理和合法的原则,创造条件利用双休日开放'一网四室'。这里同样要注重任务驱动,有的放矢,要让学生知道哪些网站对我们的学习有帮助,不能盲目使用。从xx年起,市教育局将责成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对各地、各校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学校的使用效益要在网上公布,今后的设备配置将根据各单位的使用情况,用得多,用得好的单位优先配置,对用得少的单位由督学室发出敦促改进通知;每年对各校信息技术应用情况给予评比奖励。

以上简单谈了一些关于信息化应用的一些思想,以及各个学校要大力开展网络教学的意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以网络教学来取代我们的传统教学,传统教学是我们的根基,是基础。实际上,网络教学也是对我们的传统教学的思想、方式或者方法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开拓一种新的教育领域,它不是取代。所以这一点我们要明确。我们要在我们共同的实践中,来证明它的优越性、超前性、合理性、适用性,从而把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二、加强管理,均衡装备,全面提升我市教育技术装备水平

根据我市目前教育技术装备的现状,我们要充分认清当前我们所面临的新形势,实现装备工作由传统实验室装备向'大装备'转变的工作思路;明确装备部门的职责和定位;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装备部门的职责是什么,装备工作的范围是什么,装备工作的任务是什么。当前,我市的中小学装备工作要在'建、配、管、用'等方面下功夫。要根据吉林市市情,引入市场机制,探索出一条加快全市装备工作进程的可行之路,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物质准备。

过去的几年,是很不平凡的。全市装备战线的同志们认真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克难攻坚,开拓创新,在基础性和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各个方面取得了辉

煌的成绩。总结过去几年装备工作,我们可以概括以下几条基本经验:一是各级领导特别是教育部门领导高度重视装备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大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力度;三是广大装备工作者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过去几年的成绩和经验,令人鼓舞,令人振奋,为做好今后的装备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但我们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在一些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装备工作的认识不到位、装备观念不新、基础性和现代化装备工作发展不平衡、城市和农村装备工作发展不平衡、装备经费投入不足、装备人员待遇问题有待解决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逐步解决。

1、充分认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重要性

教材、教师和装备作为教育的三大物质支柱,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必要条件。教育部文件明确指出,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实践教学和教育手段现代化重要的物资、技术保证。教育装备工作是素质教育的载体,是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立足点和突破口,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基石和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加强教育装备工作是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在需要。但是还应当看到,部分地区的领导对装备工作认识不到位,装备部门的职责不明确,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处于半瘫痪状态。特别是随着教育信息化工作和'校校通'工作的不断深入,重视'新三室'建设,忽视'老三室'建设的情况比较突出,xx年全市'老三室'的建设投资还不足总装备投资的十分之一,'老三室'被挤占挪用的现象比较严重,实验器材和设备不全,长期闲置,造成了'新老三室'装备的畸形发展,这必将影响整个教育的发展,不利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因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装备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加大对'老三室'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实现教育装备的均衡发展。这次会议,市教育局还将出台一系列文件,强化对这方面工作的硬性要求,各地、各校也要认真对待,适当加大对'老三室'的建设力度,实现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2、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今后我市装备工作目标和任务的指导思想是:以xx大精神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和信息化为龙头,不断扩大、深化'大装备'工作的内涵,拓宽、延伸'大装备'工作的外延,卓有成效地做好各项装备工作。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六大目标,极富创新意义。此次课程改革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是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课程改革,在整个基础教育改革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对目前的教育带来的冲击是全方位的,波及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学校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课改,必须强化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要做好课改的物质准备。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教育装备工作要跟得上,并要适度超前发展。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正在组织拟定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并研究和实验相适应的考核评价办法。各级装备部门现在就要研究这个问题,结合我市实际进行调研,待教育部有关文件出台后,我市将根据市情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装备部门在课程改革工作中肩负的任务十分繁重,必须切实树立'课程改革,装备先行'的思想,结合课程改革在时间进度、内容进度上的要求,制定本地装备工作的具体目标。

近年来,全市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尽管全市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总量增速很快、增量很大,但生均数却很小。形势不容乐观,任务还十分繁重。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特别是一把手,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全市现代化教育的目标已经制定,各地也都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具体推进目标,关键是要落实。你们地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是不是按期开设了,是不是所有该开课的学校都开了,'校校通'工程进行得如何,各地要对照目标比较一下。没有完成目标的,作为教育局的一把手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应及时找出差距,分析原因,研究措施,真抓实干,迎头赶上,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

关于图书馆建设工作。到xx年,省示范中学人均图书50册,一般完中、省级示范初中、城镇初中人均图书35册,农村初中人均图书25册;城市小学人均图书20册,农村完小人均图书10册。农村村小或完小的教学点班级应设立图书角或装备图书箱。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应基本合理。馆藏图书的分类比例相当;教师和学生用书配备合理;单本和复本收藏量能够基本满足师生阅读要求。图书馆的配备和管理应体现现代化的特点。城镇以上学校一般能开设电子阅览室,有条件的完中应建立教师电子阅览室或电子备课室,并逐年增加电子读

物数量。省、市级示范中学及有条件的中小学要利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等手段对图书馆实行现代化信息管理。要提高图书、阅览室的利用率。各级各类学校的图书馆每周五天均要向学生定期开放。中小学生每学年生均借阅图书分别在6册、4册以上。

3、做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几项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从贯彻党的xx大精神和实践'xxxx'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装备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应充分认识到,没有教育装备做基础、做保障,就不能形成优质的教育资源,就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渴望得到优质教育的要求。需要指出的是,有的教育部门中少数人认为装备工作不重要,可有可无,缺少争先进位的思想;有的市县一味强调经费和资金问题,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不愿积极推进这项工作。各级教育部门应切实把装备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装备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卓有成效地开展装备工作,坚决冲破一切妨碍装备工作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装备工作发展的做法,坚决革除一切影响装备工作发展的体制弊端,坚决打破一切制约装备工作发展的格局。

(2)进一步明确装备部门的定位

根据国家和省里的部署,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即将全面启动。在下一步的机构改革中,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内在需求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其地位和重要性应进一步得到加强和重视。从市教育局来讲,市教育技术装备处是在即将进行的机构改革中需要强化的一块,大量的基础性、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教育信息化工作和'校校通'工作,大量的政府采购工作,大量的办学条件改善工作需要这个部门去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应进一步关心、重视、支持本地区的装备工作,强化对装备的领导,树立'任何不重视装备工作的教育部门领导都是不合格的领导'的观念。同时,各县(市)、区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应切实树立'有为方能有位'的观念,切实按照我们会议提出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要求,放开手脚地开展工作。

(3)进一步巩固发展'大装备'工作的思路

今后我市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要遵循'大装备'的工作思路,切实把'建配管用'方方面面的职能发挥出来,不能只管建设,不抓管理和应用,同时,各地对装备部门职责不明确的,要明确装备部门的权利和义务,不能削弱装备部门的权利。我们要通过几年的努力,基本实现由'小装备'向'大装备'工作的转变。即从围绕中小学理化生自然等理科课程教育开展设备配备工作,转向为中小学所有学科的教学训练开展设备配备工作,特别是要抓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校校通'工程建设。目前,随着教育教学工作形势的发展,'大装备'的内涵又在不断扩大。信息技术教育装备、校园网建设与应用、适应课程改革的新装备等等,又赋予了大装备以新的内容。各地应巩固、提高'大装备'思路,不断提高装备水平。

(4)进一步加大装备经费投入力度

对于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思想统一了,认识到位了,职责明确了,那么经费投入便是这项工作开展得如何的一个关键环节。关于装备经费,首先,各地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生均公用经费要有一定的比例用于装备工作。要保证教育装备费每年都有所增加,特别是要保证'老三室'的装备经费,不能只重视'新三室',忽视'老三室'。我们要求各地要从城镇教育费附加中拿出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学校装备。其次,各地应积极设立教育技术装备专项经费。已经设立的应根据形势发展,不断提高专项经费的标准。市教育局在原有装备专项经费的基础上,根据装备工作发展的需要,也将不断将专项经费提高。第三,争取收费政策。各地应和财政、物价等部门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争取教育技术装备收费政策。部分县(市)、区把上机费统一管理和使用就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市教育局在这方面也将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第四,争取各方对教育的支持力度。要利用金融、国债、以奖代补、税前列支、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拓宽装备经费的来源,争取各方对教育的支持。

同志们,全市教育信息化及装备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新形势下,教育信息化及装备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任务也更加繁重。让我们在党的xx大精神指导下,以'xxxx'重要思想总揽工作全局,振奋精神,团结一致,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不断开创全市教育信息化及装备工作的新局面

《教育信息化讲话稿(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