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语文日月潭评课稿
语文日月潭评课稿
听到夏老师的课,很幸运,从这堂课中我看到了夏老师精彩的地方,也认识到了自己某些不足的地方,应该说受益匪浅。夏老师执教的《日月潭》整节课都落实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充满活力。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课堂。
一堂课精不精彩,课堂的导入也是一个因素。心理学认为:在教学活动开始之际,学生普遍存在着希望上好课的动力准备,心理学称为“心向”。这时候,一般有经验的教师往往非常重视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以精湛的导入愉悦学生的耳目,激发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触发学生的情感,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过来。夏老师就是这样做的,一开始播放风光片,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引到了美丽的日月潭。学生看着看着发出了发自内心的感叹:好美啊。学生在这样美的心境下进入课堂,有了这个美的情境,学生就能在学习中愉快地畅游了。到了这节课结束了,和生字朋友说再见了,小朋友们就会高兴地说出“群山环绕、名胜古迹,byebye!……”
二、以学生为本、以质疑为线、以朗读为主。
我们说,要让孩子带着疑问进课堂,带着疑问课堂出课堂。这堂课上夏老师从“在这么美丽的地方,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质疑,带着“这是岛?”“在什么地方?”“湖水面积多大、多深?”“为什么那么美?等问题进入文本,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与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读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真情实感自然流露。
三、以人为本,自主学习、探究。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这堂课中有一个非常闪亮的地方,那就是师生共同演绎“群山环绕”。学生开始是“遥遥相对”,这时第一个孩子说:“不对,你们不应该和老师站那么远……。”有的说:“群山就是有很多山,而山应该有高有低,你们应该有些人搞一点,有些人矮一点……”有的说:“应该有几座山在后面,有几座山要重叠起来……”等等。整个环节给人的感觉特别真实,教师没有做任何繁琐的分析而学生已经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整个课堂开放而灵活,充满生机。
四、从课内到课外知识的不断延伸。
在课的一开始,老师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还简单介绍了那里的文武庙,独具匠心,注重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衔接与整合。然而课堂是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存在十全十美的课堂,我在听课过程中有几点小小的个人建议。
一、在课的一开始让学生欣赏风光片时,美妙动听的背景音乐给人轻松舒适的享受。但当进入文本学习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把背景音乐关掉。因为神圣的课堂永远是安静的,而且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分配比较差,注意的广度比较低,因此很有可能很多学生只顾着听音乐而忽视了文本的学习,学生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更好地学习。
二、作为二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我想朗读是一个重头戏。学生只有在不断的反复的朗读中才能感受文本、理解文本。但这堂课上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朗读次数似乎太少了些,完全可以通过让学生反反复复去读,去品味。
第2篇 《日月明》评课稿
《日月明》评课稿1
今天我非常荣幸地听了王老师的课,张琴老师给我们呈现了一堂生动、活泼、扎实、有效地识字课。张老师执教的《日月明》就是根据汉字构字规律所编写的一首非常有趣的儿歌,读来朗朗上口。是十分适合儿童朗读的韵文。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喜爱,并掌握一些识记汉字的方法。
在教学设计中,张老师摒弃单调的认读、繁琐的分析,巧妙地借助教材这一载体,精心设计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自主识字,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这堂课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直观形象,激发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更应该充分调动其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课始,王老师通过复习熟字,演示“日”“月”组合成“明”的过程,以及图文对照理解“明”的意思,紧紧抓住一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的年龄特征,为学生们创设了愉悦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了会意字的特点,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很好的铺垫。
二、创设情境,愉悦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力求做到入情入境,牢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王老师通过看图、字谜、讲故事、摘苹果、拼一拼等一系列识字活动,让学生在宽松、自然的状态下进入情境,进入课文,去发现构字规律,掌握汉字结构,从而感悟汉字文化,积累语言文字。
三、以读为本,读中体会识字教学不能单纯的以生字教学为本。识字教学应该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生字从文中来,也应该回文中去。本文本来就是朗朗上口的韵文。教学中,王老师通过师生对读,合作读,齐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认识汉字,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小组学习,落实有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王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组成学习小组,学习“尘、尖、灭、男、休、看”这几个会意字。这时,学生之间互帮互学,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大胆交流,提高了交往能力。他们的团体合作意识被调动起来了,从而充分体验合作的愉快。
五、及时评价、鼓励赏识教师在课堂上对孩子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肯定课堂中的出色表现,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本节课中王老师注重了鼓励赏识学生,常听到了她说“了不起,真能干,真聪明”。这样一来,王老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愉悦的交流环境,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是门无止境的艺术,我个人认为这堂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评价语言可以多样化,更落到实处。
2、忽视了让学生在书中读韵文。教学中,张老师可以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读懂意思;兴致勃勃地去读,读出情感。通过多种读的方式,认识汉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引导学习“明”时,提问值得仔细推敲。像“太阳有什么特点?月亮有什么特点?”这样的问题一年级学生回答不出来。
4、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落到实处,可以给每个小组安排一个小组长,让小组长带领其他学生学习。
5、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模仿课文中的句式,编遍其他汉字,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丰富了学生对韵文的理解,还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日月明》评课稿2
一、注重学法指导,从扶到放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立足于教,是为了不教。邵老师正是深切地体会到了这点,在识字教学中,先通过看图演示来引出“明”这个字,让学生在宽松、自然的状态下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后,出示课文第一小节,让孩子自己去找一找像“明”这样的字,引导孩子联系生活、观察实物来识记生字,进一步体会会意字的特点,激发孩子的识字热情。接下来第二小节的学习,邵老师放手让孩子自己找,通过同桌演一演的方式,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演绎了会意字的形成。
整堂识字课的教学,邵老师从具体的指导中引导孩子悟出方法,悟出路子,然后再丢开老师这根“拐杖”,让孩子自己独立前行,逐步实现自主识字的目标。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学得趣味十足,而且品尝到了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二、开展多种形式,趣中识字。
一年级的孩子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但邵老师能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识字,如同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住了孩子们。教学“明”时,通过动画演示,创设情境,愉悦识字;教学“尘”这个字时,联系生活,摸摸课桌上的灰尘来形象识字;教学“尖”时,运用实物——一支笔来识字。而“灭”、“男”、“休”、“看”这四个字大胆采用让孩子演一演的方式,既为学习,却轻松无比,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会邵老师对孩子们的了解佩服不已。在巩固环节,邵老师不是简单地出示这几个字让孩子们认一认就好了,而是让孩子们自己摆一摆,通过对生字部件的组合,进一步感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下面提一些个人的看法:
1、我认为课文读得过少。本篇课文是韵文,读来朗朗上口,文本里就蕴含着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但可惜的是,邵老师随文识字,做到了从文中来,却未能送回到课文中去。
2、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学生参与的面不广。
第3篇 一年级语文《日月明》评课稿
一年级语文《日月明》评课稿
一、注重学法指导,从扶到放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立足于教,是为了不教。邵老师正是深切地体会到了这点,在识字教学中,先通过看图演示来引出“明”这个字,让学生在宽松、自然的状态下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后,出示课文第一小节,让孩子自己去找一找像“明”这样的字,引导孩子联系生活、观察实物来识记生字,进一步体会会意字的特点,激发孩子的识字热情。接下来第二小节的学习,邵老师放手让孩子自己找,通过同桌演一演的方式,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演绎了会意字的形成。整堂识字课的'教学,邵老师从具体的指导中引导孩子悟出方法,悟出路子,然后再丢开老师这根“拐杖”,让孩子自己独立前行,逐步实现自主识字的目标。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学得趣味十足,而且品尝到了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二、开展多种形式,趣中识字。
一年级的孩子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但邵老师能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识字,如同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住了孩子们。教学“明”时,通过动画演示,创设情境,愉悦识字;教学“尘”这个字时,联系生活,摸摸课桌上的灰尘来形象识字;教学“尖”时,运用实物——一支笔来识字。而“灭”、“男”、“休”、“看”这四个字大胆采用让孩子演一演的方式,既为学习,却轻松无比,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会邵老师对孩子们的了解佩服不已。在巩固环节,邵老师不是简单地出示这几个字让孩子们认一认就好了,而是让孩子们自己摆一摆,通过对生字部件的组合,进一步感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下面提一些个人的看法:
1.我认为课文读得过少。本篇课文是韵文,读来朗朗上口,文本里就蕴含着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但可惜的是,邵老师随文识字,做到了从文中来,却未能送回到课文中去。
2.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学生参与的面不广。
第4篇 日月潭评课稿
日月潭评课稿
《日月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课文。本课描绘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是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描写的: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在听了陈老师执教的这一课后,感触颇深。整节课上陈老师那亲切自然的教态,和那一口标准的国语,犹如一杯浓浓的奶茶,那样的`香,那样的柔,那样的甜。
整堂课上,陈老师把朗读作为教学的重头戏。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多语言他知道但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于是他就用自己的朗读表达内心的情感,用朗读来激发自身的情感。陈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日月潭“树木茂盛、群山环绕”等旖旎风光,让学生品读,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探索,如陈老师在教学第一段的第三句话时,就是让孩子们品读,刚开始,学生读好后,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她又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和多媒体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同时,陈老师利用自己的朗读加以范读,领读,这样直接加强了孩子们的朗读水平,也做到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了。
第5篇 《日月潭的传说》的评课稿
《日月潭的传说》的评课稿范文
一、教学过程非常流畅,环节与环节之间过渡自然。
二、整堂课的设计体现出了语文学习的本质:
1、对文本的把握比较到位;
2、突出了听、说、读、写等实践训练;
3、运用了多种实践手段,如朗读课文、比较句子、复述故事、想象训练等;
4、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比较科学、合理,如动画、音乐等元素的引入。
● 值得学习的地方
1、第一环节,设计出彩。
这堂课第一环节所出示的9个四字词语可以说是课文内容的凝练,蒋老师将其分成三组,要求学生“读词→读出词的感情→就词概括课文内容”。这样的设计富有层次、对学生的要求也逐步递进,不仅使学生回顾了课文内容,加深了对词语的认识和理解,还使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了训练。
2、科学有效地创设了传说情境。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情境的创设。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蒋老师就通过播放动画(与课文内容十分贴合)、配乐朗诵(所选择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与“降服恶龙” “披荆斩棘”的情境十分贴合)等环节的设置将学生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使学生能够更投入地学习,从而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3、强调朗读,形式多样。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径。蒋老师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形式的读,有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领读、跟读;男女对比读、配乐表演读等,达到了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效果。
● 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课时内容在安排上稍显不妥。
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既有对词语、句段的研读和理解,又有对课文整体把握的训练与检测,还有对日月潭自然、人文地理的描绘与展示,可以说容量非常的大,要上好、上充分是很不容易的,因此蒋老师出现了拖堂现象也在情理之中。这堂课为《日月潭的传说》的第二课时,建议蒋老师可将介绍日月潭自然、人文地理的部分放在该课的第一课时去完成,这样便可以有效协调课时容量了。
二、教学用语不够简洁。
蒋老师在授课或与学生进行问答互动的时候,常常会重复自己的话语或重复学生的答语,这样就显得语言不够简洁。
三、板书没有及时写。
原本应该是一问一答一总结一板书的,但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及时写板书,而是之后发觉再补上的,这是青年教师上课时常会出现的情况,我在上公开课时也出过这样的错误,或者是因为紧张,或者是备课时还不够细致。
四、对学生,需引导体会,而不是强加意识。
在就理解课文内容的问答环节中,学生回答不出,蒋老师便将正确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其实可以设计一些简单而有层次的小问题,将学生逐步导向正确的理解,这就需要在备课中多考虑突发问题的解决方案及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意的具体方法。
● 个人感受
就青年教师而言,蒋老师的这堂课可以说是十分的出色了,与蒋老师同一年工作的我在听课之后十分欣喜又倍感压力。欣喜的是,青年教师不仅可以做到不输,而且也能赢得漂亮。倍感压力的是,蒋老师的出色表现让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欠缺之处,并让我对自己在教学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巩固专业知识、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多多向前辈、同行学习。我相信,我也可以赢,一样可以赢得漂亮。
9位用户关注
3位用户关注
13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