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我的动漫秀教师评课稿
我的动漫秀教师评课稿
虽然钱老师是第一次开区级公开课,但是很沉着、淡定。这和教师之前的精心准备是分不开的。本课的重点是运用夸张变形的方式将自己的头像绘制成动漫的形式。教师选题贴近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学生对老师描述的人数很熟悉,所以能够抓住绘画的第一素材,更好地展开课堂教学。
起初,我对动漫知之甚微,一直都很好奇。听完这节课,我对动漫这个新鲜的词,有了深刻全面的认识。动漫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漫画,同样需要绘画的技巧,所不同的是,动漫创作的手法非常夸张,老师用了很通俗的语言,让学生和在场的听课老师都有了很深的认识,她说动漫其实就是“让大的更大,小的`更小”,然后老师还找出了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人物葛优进行了生动的示范。老师示范时,做到边示范,边讲解,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直以为儿美课比较有趣生动,听完这节课,让我有了更宽泛的认识,动漫课也别有一番趣味。这节课,钱老师先是展示真人画像和动漫画像,抓住孩子的实现,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接着,通过连连看的游戏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动漫的兴趣。老师通过让学生找出脸型、发型、表情、配饰这四个要点,让学生了解了动漫头像的四个要素。钱老师把枯燥的知识用生动有趣的形式自然地教给了学生,方法独特,效果明显。
我觉得影响这节课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时间不够,教师示范、学生作画时间太短,而最后的作品呈现又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能不能从教学模式上再创新、改良一下,把示范和作画融入到整节课中,不要模式化地前半节课老师讲解,后半节课学生画。以上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可能表达的不够准确,希望大家能够共同探讨、多多指正。
第2篇 我的幸运一天评课稿
我的幸运一天评课稿
作为一节语言活动课,这节课生动活泼,教师对教材分析透彻,教学内容和重难点把握也很准确、清晰。从课堂氛围的设置、每一个环节的安排、教师的主导与引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体现等方面,都体现了教师以“快乐”为主线,引导孩子们体验语言的魅力和乐趣,并潜移默化的进行安全教育的创新思想。
整节课以故事情节为线索,环环相扣,让孩子们在掌握故事的同时,掌握了一些语言方面的知识,能够体会到故事的情绪,并将之表达出来。教师充分利用了各种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的主动性、体验性与创新性,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思考、体验、模仿、探究,从而得以进行学习,得到提高。
整节课教学效果很好,教学内容完成顺利,并基本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课堂上师生关系非常融洽,教师给了学生大量的成功机会,让学生通过这些机会,在情感上得到满足,从而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教态自然,讲解详细清晰,语言表达能力出色,并且能够因材施教,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对于语言课,我是个门外汉。一直以来,总觉得这应该是对孩子们进行语言的规范与正确引导、表达能力与表现力的培养的.一门课程,申慧惠老师的语言活动课让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拓展了学生眼界与视线的同时,也给了我不少的启发。
作为校外教育课程,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兴趣、学习知识,而这一节课,已经充分做到了这一点,如果说需要提出建议的话,笔者觉得故事的文字稍显多了,所以在整节课上,学生没有什么阅读的机会,只能在教师的辅导下,简单的了解并囫囵吞枣的通读故事,就开始了自己的理解与表达。笔者认为,要表达好一个故事,阅读的成分应该可以增加一些,而且是让孩子自己去主动阅读,相互之间阅读,让孩子能够多读几次,多思考几次,那么学生的体会就可以更加的深刻,表达能力也一定会有更大的发挥。
总体而言,这还是一次成功的语言活动。申慧惠老师一直以来,在工作上、教学上不断成长,她的课,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展露出自己的独特风格了。
第3篇 我的信念优秀评课稿
我的信念优秀评课稿
《我的信念》这篇课文表述了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关于工作生活、事业名利、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信念。这篇我的信念评课稿,是以授课教师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并分析了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一起来看一下。
1、充分挖掘了教材的人性美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在教学中,从读入手,让学生在读中筛选资料,读中感悟感受居里夫人的优秀品质,读后写演讲稿赞扬居里夫人,抒发自己的信念。整堂课书声琅琅,积极交流,大胆发言,每个学生都积极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2、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研究性学习贯彻始终。如听读课文勾画生字词,默读课文概括优秀品质,朗读课文交流感受等等,学生在参与探索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把课文知识与自己的感悟结合起来,从而培养了自己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知识也在这种主动学习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得到积累。
3、在教学中充分保护学生独特的视角,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体验,不以老师的经验和所谓的“标准答案”来扼杀学生思维的火花。尊重学生的发言,从中发现闪光点并予以肯定。对于回答得非常出色的同学,还有一定的加分鼓励。所以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质量都非常高。
4、注意了知识的延伸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不是单一的教文章,而是通过每课文的教与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由课内到课外的知识延伸。在这节课上老师和学生都搜集了大量关于居里夫人的资料,这样既既便于深入的体会作者的优秀品质,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最后让学生通过写演讲稿的形式赞美居里夫人,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今天小编推荐的这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同时也欢迎您的补充和建议。
第4篇 《我的叔叔于勒》评课稿
《我的叔叔于勒》评课稿
《我的叔叔于勒》评课稿1
今天听了罗老师的《我的叔叔于勒》,收获颇丰,罗老师无论在备课还是上课,无论在课堂的教学环节还是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以及对教材的解读,都颇具功力。
首先罗老师从寻找对于勒的评价环节入手,放手让学生去亲近文本,在寻找中再次熟悉文本,学生在课前对文章有所了解的前提下既完成了对内容的了解,也为下面基于文本的交流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交流基础。
其次罗老师对学生所找出的评价进行分类活动的设计,其安排妙在教师的深入浅出,将所找的评价以说话的背景为条件分类,这样的设计浅显却又在不经意间带动着学生的思维,使其活跃起来,教师的要求指向性明确,有利于学生活动的顺利进行。
接着教师利用板书进行一个非常自然、巧妙而又高效的课中小结活动,教师用了我们眼下许多课堂中正在淡化的方法——传统教学中精心设计板书的方法来完成,请看“赔钱、占钱、有钱、没钱”是刚才第一次分类活动的条件,自然呈现;“盼、赶、赞、骂、避”则是所找评价的具体体现,曲线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文中人物对于勒评价的变化过程,这样的板书简洁生动,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理解和记忆有着事倍功半的效果。同时它还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目标,对于避免课堂上热热闹闹,下课什么也不记得的低效状态有极大的纠正作用。
最后教师用对联的形式概括两大部分内容,充分体现出老师的睿智,无疑增加了课堂的文学意味和典雅气质,但关键还是如何用才能取得这样的效果的问题。这是一副长联,教师大胆地进行了自我展示和阐释,而不是常见的让学生补充完整或对下联的形式。如果这样做,对于学生而言难度是很大的,所以教师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而是在解释过后让学生来拟一个横批,效果就比较明显。二是作者用这样的教学活动影响着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老师的示范必然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发言交流中要去提练、推敲词句。这是一种雅致地引导方式。
全课的小结,教师语言的运用也是相当精练的,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出其不意的再扣文题发问,高屋建瓴,引导学生回看全文,再次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在批判现实中寄予着对美好的期待。此种收束全课的方法紧贴于文本而又有高度,干净利落。与眼下课堂中盛行的花样繁多的迁移拓展式结尾或教师抒情朗诵式结尾相比,显得更为朴实有效。这或许也就能看出教师对于语文本质把握的精确,能看出教师坚守纯正语文味的课堂的珍贵!
《我的叔叔于勒》评课稿2
贯彻新的语文课程理念,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正确把握语文的学科特点。2、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谢老师执教的《我的叔叔于勒》一课中,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基本上得到了较好的体现。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评。
一、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享受文本,并较好地引导学生在情感的生发中提升人格品质。
在这堂课的学习中,老师引导学生紧扣教材,挖掘文本,触摸人物。本节课中,老师先后多次让学生浏览课文,归纳信息。如“看看课文中的人物是怎样评价于勒的?”“看看课文中的人物对于勒的评价先后有什么变化?”“找出众人在知道卖牡蛎的穷水手就是于勒后的不同反应”等等要求,都是力求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人物,在情节的起伏中,在形象的塑造中感受经典名篇所蕴涵的艺术魅力。
为了让学生由走进文本到溶入文本,老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学生情感的生发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人物形象有了基本的了解后,老师直接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不喜欢哪个人物?你对哪个人物有好感?”这个教学环节水到渠成,让学生因文生情,再带情入文,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格品质得到了有益的提升。
二、课堂容量饱和,呈现方式丰富多彩,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课堂中,既有对文本内容的深入挖掘,也有文本外的'恰当补充;既有对学生口头表达的要求,也有写作训练;既强化文本内容,也培养想象能力;学生各方面的语文素养得到较好的培养。
在课堂推进的过程中,老师先后引用了左拉、莎士比亚、罗兰等人的话来丰富课堂内容。另外,老师还引用了一幅对联: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对对联的欣赏及加横额的练习,都非常有效和巧妙的促进了学生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三、教师点拨适时适度,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方式的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师生有效互动,课堂气氛和谐。
老师的语言精练而优美,既有益营造语文课堂的氛围,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有精巧的点拨与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开展多种方式的学习:个体阅读、小组讨论、角色朗读、写作训练、集体交流等。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老师始终在突出这一理念。从课堂的整体氛围来看,学生的学习与老师的教学都是张弛有度,轻松宜人的。
四、注重了知识落实,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的实效性体现较好。
课堂上,教师既有对文本整体的把握,同时对重点段落也有深度的分析;既落实知识,又培养能力,体现出很强的教学实效性。
总的看来,谢老师和她的学生们为我们呈献了一堂质量较高的语文课,其中最值得肯定的地方,就在于它很好地渗透了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当然,这堂课也有需要加强的地方。作为经典作品,老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还可以进一步创新。教案过于简短,对课堂教学的指导性不太强。
第5篇 我的战友邱少云评课稿
我的战友邱少云评课稿
我有幸观摩于教师正的《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课上,于老师紧紧抓住“纹丝不动”这个重点词语,牵一发而动全身,使整篇课文上得生动逼真,精彩极了!刚好,自己也要上这一课,我决定借用于老师的教学设计一用。于是,一有时间我就反复揣摩于老师的录像,仔细体味他的语气。直到上课前,我的心情都是激动着的,我期待着这精彩的一课。
可是……镜头对比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课前,于老师利用课件呈现了庄严的画面,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之后于老师又放了一段悲壮的音乐,整个课堂静悄悄的,学生沉浸在悲壮的音乐声中。音乐刚结束,上课了。于老师动情说道:“同学们,这是一个在抗美援朝中的真实的故事……在这些英雄中,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他在战斗中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让我们一起喊出这人的名字,他就是——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我的战友邱少云。导课效果极佳。
2、课前,我也用同样的方式出示了画面,并放了音乐,其间,学生并没有沉浸在感人的音乐声中,相反,有的同学还说悄悄话。上课了,我也用庄重的语气说道:“同学们,这是一个在抗美援朝中的真实的故事……在这些英雄中,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刚说完,刘仁同学举手要回答。为了体现课堂的民主性。我叫起了他。他说:“这场战争有多少人牺牲了?……同学们议论纷纷。好好的开头就这样收场。本以为借鉴教学设计省时省力,但没有想到竟如此效果。是什么原因使自己如此被动?我请教了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并结合自己的感受,我领悟到:
首先,课堂教学需要很好的预设,但更重要的是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教师按照设计好的“教案”走,跟着别人的思想走,往往会忽视了自己的主见,以致于被学生的提问打断后无以为继,处于被动地位,不能灵活处理。
其次,教学要有自己的思想。观摩借鉴特级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是自身成长的必由之路。然而我们不能一味地模仿,而应该不断地去感悟思索,因为教学情境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教学对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仅限于模仿,失败是必然的。只有真正领悟先进的教学思想,不断学习探究,才能在变幻莫测的教学过程中展示出自己应有的教学风格。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教学思想、理念和教学艺术、方法等,而不是简单机械的模仿。只要我们不断的探究,有新的思想理念在手,何愁不成功呢?
第6篇 我的苦与乐评课稿
我的苦与乐评课稿
《我的苦与乐》是一个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开展的典型语文作文指导案例,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深层次整合中优秀实践成果的体现。在教学实施中,教师不仅发挥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有丰富经验的优势,更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环境的技术功能,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通过学生的活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从网络环境下学生写作教学角度来看,本节课有以下值得借鉴之处:
1.深层次研读教材,将口语交际内容与单元作文指导巧妙结合。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活动是“你快乐吗?你认为什么是快乐?”这个话题进行,本单元的习作时“我的苦与乐”,口语交际的内容与写作内容紧密联系,教师利用口语交际的内容打开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选材,为之后的习作做铺垫;教师利用写作的环节深化学生对“快乐”的理解。口语交际和作文写作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深化本课时的目标。
2.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相结合,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结构的先进教学理念。
教师在拓展选材、探讨快乐、剖析例文、网上创作与批改等环节,都能够通过自学提示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活动,对学生自学能力、自主性和积极性的提高都有较大促进作用。
3.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的发展有赖于思维的发展,不能把语言的培养和思维的培养分离开来。教师在作文引导的过程中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例如“什么是快乐?”,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对快乐的思考更加深入。在写作中,需要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加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笔写下自己的感触,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体现。
4.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优势,利用网络平台批划、注释工具进行例文的深度剖析和学生,促进学生的交流协作。
学生在阅读范文材料时,利用平台中的surf工具(北师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开发的支持学生共享阅读的surf工具)进行深度思考和积累。学生发现一些好词佳句时,直接选中将这些词句收藏起来,以备日后阅读和写作时查阅使用;对一些能够体现文章写法、意境优美、涵义深刻或颇有争议的句子和段落,学生及时进行注释评价,将注释的内容在页面共享;要求学生对全文进行评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文章观点的理性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通过对文章主题、思想、写作方法等方面的评价,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范文;教师利用surf工具提供的“阅读伙伴圈”功能,学生进入与自己具有相同爱好的同学的surf区查看对方阅读信息,共享阅读体验,既能够加深对文章更加全面的体会、促进讨论交流,又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教师写作指导细致到位。
在写作方面,因为低年级的训练,学生在写作数量方面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标准,教师针对学生对网上写作有兴趣,能够写作成文,但是缺乏一定写作技巧和方法这一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写作结构和方法的指导。在审题环节明确提出写作要求:“我”和“苦与乐有联系”两点,学生的创作因此有了明确的目标;在学生交流体会范文的环节,教师又引导学生提炼“观点鲜明、事例具体、感受真切”等写作要求,同时,就“如何将事例写具体”与同学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提炼写作的具体方法:从语言、动作、心理、形态等方面将事例写具体;教师还精心选择不同结构的例文供同学分析、讨论,使学生对题目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可以是“先哭后乐”,也可以是“先乐后苦”,还可以是“通过苦,表达对乐的渴望”,教师的设计独具匠心,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从更广阔的范围思考文章的主题、结构,并通过具体写法的指导使学生可以将自己要表达的内容丰富起来。
6.拓展材料支持写作,开阔学生思路。
教师利用不同类别的范文使学生对“我的苦与乐”作文结构有了深入、宽泛的理解后,再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阅读,通过阅读不同类别的文章,使学生开阔思路,对材料中的“苦”与“乐”有所体会,进而发散思维,感悟自己的苦与乐,从而将感悟付诸笔下,形成与众不同的自己的“苦与乐”。
第7篇 《让我的飞机上蓝天》评课稿
《让我的飞机上蓝天》评课稿
一、教学策略的综合考虑
1、启发性的语言:在整堂课里,教师的正式语言和非正式语言,大部分具有启发性,所以学生才会在教师语言的点拨下自主地去想、去说、去做,在这里老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引导者而非指导者。例如:通过“你们知道世界上第架飞机是什么样子吗?你喜欢哪一架飞机?为什么?”等等,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飞机、观察飞机。
2、宽泛的设计:这节课的设计,最突出的地方就是给了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和足够的活动空间,开始的铺垫是很紧凑的,当进入正题“折纸”时仅用了5分钟的时间,折纸跟添绘一共用去18分钟的时间,展示评价10分钟。这样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去自主创新,由此便有了很多的意想不到:第一是学生选取的材料各不相同,有的只用一种方法进行装饰,有的则用了两种,甚至有的用了三种、四种、五种;第二是折纸的方面也有一些突破,有的学生不局限于跟“课件”学的方法,而是有了自己的一些创新,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事物的多样性、可变性;第三是在小组展示时,让学生自由地欣赏别的小朋友的飞机后,再试飞飞机,他们那种高涨的热情,试飞的喜悦,无不让每老师感到激动和惊讶。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放长线才能钓大鱼吧。只有给足够的时间,才会有足够的效果。
3、丰富的媒材:有丰富的材料能唤起学生创造的欲望,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媒材是一堂美术课的生命之源,是让学生产生很多幻想的务实之本,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在课堂上说出了很多种装饰的'方法:沙、印章、橡皮泥、彩色纸、彩笔、碎布……摆在学生面前的材料虽没有想象的那么多,但已经可以用“足够”这个词表达。学生通过面前的多种媒材,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审美取向,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标新立异,在这堂课里学生创作的飞机可谓色彩斑斓、形状各异,栩栩如生。
4、情景教学贯穿始终:问题情景、活动情景、评价情景,每一个情景地展现都渗透着一种理念,那就是让孩子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体验合作。问题情景让学生发散思维,充分肯定他们的大胆想象;活动情景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体验创造美的快乐;评价情景让学生自主选择、自由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审美意识。合作、成功、愉快一切都在于无声处悄然渗透。
5、多学科整合:从这堂课上我们不难看出,这已经不是一节单纯的美术课了,它其中有科学课、音乐课、劳动课教学的渗透,这些学科的整合让学生在一堂课上有了更多的信息可以接受。
6、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折纸是低龄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一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对彩笔、剪刀、纸张的性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前教育阶段已基本会折飞机、船等。教师基于对学生学情的准确把握,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自主探索研究,尝试折叠飞机,并从中有所领悟,培养提高学习能力。其次,学生已学会简单的绘画与剪贴装饰的能力,所以,本课通过自由欣赏别的小朋友的作品,对其他学生的作品的看一看、摸一摸后,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加以创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最后,本课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好胜心强的心理特征,设置了一系列的活动游戏的环节。如让学生试飞等,让学生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
二、教学存在的不足:
1、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太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教师在课堂的组织上应该再下功夫,利用和低年级学生对口令等方式加强对班级纪律的规范;小组合作时,组内应该由小组长明确分工,以减少组员之间的分歧和争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低年级学生神经系统活动的内抑制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自控能力差,他们的注意仍然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为辅,如果将形象生动、富有吸引力的图片和模型放在刚开课的前几分钟,会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随着课堂的深入,进而提高有意注意的水平,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使用,会提高学生注意的稳定性,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练习读图时本节课的难点,如果能让小组长示范读图,会给其他组员起到表率和引领的作用,有助于帮助组员理解图意,化难为易,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8篇 我的叔叔于勒评课稿
我的叔叔于勒评课稿
今天听了罗老师的《我的叔叔于勒》,收获颇丰,罗老师无论在备课还是上课,无论在课堂的教学环节还是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以及对教材的解读,都颇具功力。
首先罗老师从寻找对于勒的评价环节入手,放手让学生去亲近文本,在寻找中再次熟悉文本,学生在课前对文章有所了解的前提下既完成了对内容的了解,也为下面基于文本的交流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交流基础。
其次罗老师对学生所找出的评价进行分类活动的设计,其安排妙在教师的深入浅出,将所找的评价以说话的背景为条件分类,这样的设计浅显却又在不经意间带动着学生的思维,使其活跃起来,教师的要求指向性明确,有利于学生活动的顺利进行。
接着教师利用板书进行一个非常自然、巧妙而又高效的课中小结活动,教师用了我们眼下许多课堂中正在淡化的方法——传统教学中精心设计板书的方法来完成,请看“赔钱、占钱、有钱、没钱”是刚才第一次分类活动的条件,自然呈现;“盼、赶、赞、骂、避”则是所找评价的'具体体现,曲线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文中人物对于勒评价的变化过程,这样的板书简洁生动,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理解和记忆有着事倍功半的效果。同时它还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目标,对于避免课堂上热热闹闹,下课什么也不记得的低效状态有极大的纠正作用。
最后教师用对联的形式概括两大部分内容,充分体现出老师的睿智,无疑增加了课堂的文学意味和典雅气质,但关键还是如何用才能取得这样的效果的问题。这是一副长联,教师大胆地进行了自我展示和阐释,而不是常见的让学生补充完整或对下联的形式。如果这样做,对于学生而言难度是很大的,所以教师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而是在解释过后让学生来拟一个横批,效果就比较明显。二是作者用这样的教学活动影响着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老师的示范必然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发言交流中要去提练、推敲词句。这是一种雅致地引导方式。
全课的小结,教师语言的运用也是相当精练的,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出其不意的再扣文题发问,高屋建瓴,引导学生回看全文,再次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在批判现实中寄予着对美好的期待。此种收束全课的方法紧贴于文本而又有高度,干净利落。与眼下课堂中盛行的花样繁多的迁移拓展式结尾或教师抒情朗诵式结尾相比,显得更为朴实有效。这或许也就能看出教师对于语文本质把握的精确,能看出教师坚守纯正语文味的课堂的珍贵!
第9篇 我的课程表的评课稿
我的课程表的评课稿
分层教学法是根据全班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分为若干组,教师制定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标准,促进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适合的学习教学和成功体验。层次教学能够让优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学困生也学有所得,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都能尝到学习的快乐。
3月20日,在溪口镇校听了畸山小学的毛垚和松岙小学的王惠兰两位老师执教的《我的课程表》一课。两位老师在教学设计上都体现 “分层教学”的.思想,教学环节设计中体现了学习任务和评价要求的层次性。
要注意的是分层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等级,如何按照分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进行科学的分层,并开展有效的分层辅导、练习和评价,是实施分层的关键所在。例如:毛老师在课前让学生对照一定标准进行筛选,最后选出了6名同学做为精英组,其余同学为普通组,并对精英组进行了座位调整。整个教学活动中也针对精英组和普通组提出了不同的任务要求,但没充分体现精英组的带头作用,这样的分层就流于形式,教学效果甚微。
再如:在插入表格时,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探索多种插入表格的方法,基础一般的学生只要掌握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即可。另外,让学生多关注书本上的小技巧。而在输入内容时,教师可要求打字快的学生可以整体输入,慢的则可以通过复制粘贴的方法来加快速度,甚至我认为速度慢的也可以只输入其中一部分,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完整输入,这样也是一种分层理念。输入内容应该选择本班的课程表内容,课程表制作完成后要让学生保存下来,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
总之,分层教学能有效地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受到学生欢迎。在教学实践中,还需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第10篇 我的爸爸叫焦尼评课稿
我的爸爸叫焦尼评课稿
听了窦老师的读书课《我的爸爸叫焦尼》,感受颇深。
她对于读书课《我的爸爸是焦尼》指导,更让人耳目一新,将课程整合
观念融于其中,我们常常会想到母爱,但今天,在脑海里搜索的,是对父爱的感受,或许快乐或许是伤感,又或许是心灵深处的感动。这样一小段简短的话语。加上窦老师有声声色地朗读,学生不自觉地进入了父亲的世界。然后窦老师边看课件边倾听,犹如心临其境,仿佛自己变成了小狄姆,感受着与爸爸的丝丝情意。接着,她指导学生把一本书读成两句话:这是我的爸爸他叫焦尼,这是我的儿子,他叫狄姆。从两句简单的表达中体会丰富的爱。最后让孩子出现这本书有什么特点?文字多还是图画多?运用色彩有什么特点?构图形状有什么变化?将书本与言语整合在一起。
在主堂课中,她引导学生解读出了父子依依不舍之情,整节课,平静而舒缓,没有快乐的言语,没有畅快的心情,满满承载的是深沉的文学,是充满真情的语言,是学生心灵最深刻的感悟。她的课忠实于文本,有超越文本,以心灵的最底层启发学生的'心智,正如窦桂梅老师所说的“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
从窦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可以敏锐地发现,她的每一节课并不仅仅围绕着课文内容打转,她总会带领孩子们走近文本,最后再走出文本。
听到窦老师的课的人,无不认为窦老师是个美丽的老师。这“美丽”不仅仅指的是窦老师的容貌,还有她的语言,她的一举一动,她的一言一行似乎都透露着浓浓的美。正是因为这种美,才能让每个有幸在她的课堂上学习过得孩子,拥有一种学习的幸福。我则认为这种美属于窦老师独一无二的个性美!
第11篇 我的母亲评课稿
我的母亲评课稿
有幸听了金老师讲的《我的母亲》这节课,非常受益,很受启发,从中看出了执教者深厚的语文素养和扎实的基本功。我觉得,这节课很好地贯彻了生本教育的理念,真是一节好课!下面我谈谈金老师教学中的亮点:
1、把兴趣教学放在首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金老师在教学中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和学生的面对面平易近人的沟通,一下子拉近了和陌生学生的距离。以一个动听的.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中的读思激趣,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精讲激趣,利用角色转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母亲的心;探究激趣,帮助学生寻找并打开进入作者心灵的精神通道;情感激趣,让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交流感情或碰撞思想,并在阅读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培养。
2、努力创设情境,注重情感渗透。教师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体会母亲的情感。课堂情景创设手法多样,反映出执教者个性而娴熟的情境创设能力。
3、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通过检查预习对学生进行字、词、文学常识的训练;精读品味中“勉强”一词有什么含义,能否去掉?“好,打的好”这句话好在哪里?对“就”和“才”的品味;整体感悟阶段教会学生如何概括一件事;感悟写作特点部分“冰糖葫芦式”的写作方法指导,都能体现出这是一节真正的语文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得以彰显。
4、课堂体现出“生本、有效”的宗旨。整堂课以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为主,注重学生的感悟,创设出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有语文味道,注重朗读指导和学生的品读,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思、思后感、感后写。
5、教态自然,极具亲和力、感染力。执教者表现出的精神饱满的姿态,慷慨激昂的语势给学生以振奋,教师注重倾听学生回答,评价有针对性,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构建了和谐的课堂氛围。
总之,这节课学生学的开心、快乐并能有所收获,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遗憾的是这节课严重超时了,但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学生再加上金老师要为我们展示一节完整的语文课,所以对时间的掌控不当,也是情有可原的。
第12篇 课文《我的舞台》评课稿
课文《我的舞台》评课稿范文
课文《我的舞台》,作者以“我”的口吻,娓娓叙述了“我”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同时,作者还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
教学本课时,王老师着眼于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艺术给人的神奇魅力,还让学生通过充分朗读和画找语句自主来感知课文,并通过朗读或形象描述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篇幅比较长。如果通篇串讲,不但使文章特色荡然无存,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其效果也会事倍功半。
经过研读课文,王老师采用直奔中心,长文短教,抓中心句的方法来组织教学。文章的中心句,亦称之谓“文眼”。它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和作者意图的精要概括。
这篇课文中心外露,在教学时可让学生概括出文章中心,然后分析课文是如何表现中心的。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在检查了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文的情况后,然后,王老师让学生找出中心句:“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然后围绕这一句回顾全文找出与之相照应的句子,即文章的结尾句“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无比的勇气和毅力。”
这样既引导学生感受了文章的.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又让学生悟出文中的情感,使整个身心沉浸在这一氛围中,以缩小教学因时间、空间的差距所造成的困难。这是第一板块。
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
这样一来,原来长长的课文,就浓缩在几件事情上,让学生通过读书归纳,把握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为后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这是第二板块。
研读课文时,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感悟,找出文中哪些具体的描写体现了“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通过圈点勾画,抓关键词、重点句,做批注,然后集体交流,谈体会,感受,深入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这一问题把学生的思维自然导向第三板块。而且稍微拔高了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使他们获得探求知识的乐趣。使学生明白:原来文中细致入微地描写:如作者随母亲演出时,挤在厚厚的幕布后面,憋闷得满头是汗等词语都充分体现出她对舞台的热爱和对评剧的浓厚兴趣,以及母亲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的感染后的执着追求。再就是结合她六岁时的拜师学艺的刻苦练习,感悟她对艺术的坚定信念,以及她踏实做人的品格。这样由课文表面内容到内涵思想上的逐渐深入理解。
最后以学生谈学习后的启发、收获,升华思想情感,认识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来梅花扑鼻香,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艺术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阳关道,必须付出艰辛和心血的道理。
这样便产生了由揭示中心──分析内容──深化主题的教学思路,抓住情感因素,以自主学习法为主,以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法为辅,交替使用,不但减缓了理解坡度,使学生加深了知识的理解,而且围绕中心,由浅入深,使学生在朗读、讨论中深切感悟到语言的精髓,做到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第13篇 《我的水钟》评课稿
《我的水钟》评课稿范文
上周五在虹桥路小学听了陈青枫老师执教的五下《我的水钟》课,因黄胜国老师的安排,叫我这个新手进行评课。诚惶诚恐地接下了这个任务,经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总结如下:
一、注重严谨性思维训练与培养,忽略创造性思维培养。
由于本学期,我们的教研团体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教研活动的主题,本节课陈老师极为重视对学生严谨性思维的训练与培养。从设计“我的水钟”讨论环节开始,陈老师都极力地引导学生要严密考虑影响水钟准备性的因素。比如:在材料材料选择上,利用大的汽水瓶,因为这个瓶子的形状比较的规则,有利于学生画时间的刻度;在控制水流速度要保持匀速上,要求学生观察好上个瓶子的水位,尽可能让水压保持一致,从而使水流尽可能保持匀速...由于老师在细节指导方面做得很到位,对于学生来讲,也是一种严谨性思维的训练与培养。
可能陈老师过于追求严谨性,从而忽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作为技术类的科学课,技术的灵魂是创造性,创新应该是技术的首要内涵。在讨论如何画水钟的刻度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一分钟一分钟地画刻度,可能会出现由于水位变化不大,刻度间隔很小,刻度画得不准。这时,陈老师可能为了让全班统一标准,就指出,在设计过程中,水流的小孔挖得足够大,一分钟上升的水位是比较明显,不存在问题,所以就用大家统一的标准画。我认为这位学生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他的思维是积极且活跃的,虽然他这次的考虑可能是多余的,但有不一样的想法,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应该属于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标志。老师可以充许他所在的小组用他的方法来标刻度,这是对他“别样想法”最大的支持与鼓励了。以后会有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别样想法”我想这应该是创新性思维的发展的起点。事实上整堂课下来,这位男生表现出色,是较拔尖的学生,新课程要求我们应该实施分层教育,尊重学生的差异。对于这类学生就可以提高要求,也是新课程理念一种落实。
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与培养不是一节课能完成的,需要平时的每时每课的贯彻与落实,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在定位在一种思维的训练与培养,是不合理也是不够的。
对于材料的选择,陈老师基于标准化的考虑,所以就统一用一种材料,相同规格的汽水瓶。我认为材料种类可以再多点,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家里,各种不同品种已用过的饮料瓶,可以让学生收集家里的不同容器(瓶子),不仅可以对学生渗透“变废为宝”的保环教育,同时也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明白不仅仅只有一种材料可以做水钟,只要符合透明(容易观察)、可以挖小孔等要求的其它容器也可以成为制作水钟的材料。这也是一种思维的训练。
二、教学目标把握准确,但不厚实。
陈老师对于这节课是做了精心准备,参考了许多的资料,对于教学三维目标也是进行准确设置。但我认为,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还可以增加这条:了解水钟的发展史(科学史),(从过去不够准确的水钟,到现在所用原子钟,准确率高达“4亿年误差为1秒”。)了解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二次设计实践活动,感受技术的改进。从而感受科技的力量,更加热爱科学。
这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指出:在实践中经历思考方案→制定计划→实施方案→检验成果→寻找原因→改进实验的探究过程。但陈老师的整堂课,只完成了“思考方案→制定计划→实施方案→检验成果→寻找原因”的环节,没有给学生改进实验的'时间,这对于一节技术类的课,是不完整的,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是不利的。寻找原因最重要检验“原因”是否正确的是需要通过“改进实验”环节来检验的。
三、教师指导细致到位,学生的主体参与不够。
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科学老教师,陈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指导细致到位,可以说得上“面面俱到”。这是个优点,同时也是缺点。由于每个环节教师都考虑得面面俱到,对于学生设计方案每个因素都给予提示和标准化的要求。这对于学生来讲,实施方案是有利的,但很能打开学生的思维,也很难让老师知道学生真正的问题在哪里。我认为可以学习陈耀老师的做法:在温州市优质课评比时,陈耀老师所执教的“鸡蛋的保护器”。一组学生设计好“保护器”汇报设计思路,同时接受其它同学的提问。同伴的问题能体现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所思所虑,这些问题也是最接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思考,促进理性思维的发展。章鼎儿老师在去年的沿海部分地区科学研讨会上指出:让学生经历一个科学探究过程,不仅仅是做实验,更需要交流与汇报。交流与汇报的过程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
一节技术设计课要体现出技术创新的味道,需要教师大胆放手,学生积极参与,更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的通过的实践,不断地改进。
第14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评课稿
大堰河—我的保姆评课稿
听了李老师《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公开课,现有想法一二,提出来和各位老师交流:
1、精彩的导入
充满激情的朗诵,优美和谐的配乐,近15分钟的朗诵,让我们每一给聆听者都被深深的感动了。
2、细致的讲述
意犹未尽地听完李老师的朗诵之后,接下来是周到详细的讲解。对这一块的设置我有点失望,不是对韩军的失望,而是对语文教育的'失望。因为李老师的讲解似乎又让我回到了若干年前我上高中时的语文课堂,不一样的是学生们更为开阔的思路、更为踊跃的发言。我知道李老师在尽力地以新意和新的理解去启发学生、去阐释课文,但是,这一切是不是因为台下坐着的年轻的、年老的老师,因为台下的处于花季依旧需要面对高考的学生,才有了不情愿的折衷和退让?
3、我的思考和困惑
在我上学时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的时候,印象极深的就是阶级友情,老师当时的讲述重点也是对地主阶级糜烂生活的控诉和对贫苦大众穷苦生活的同情,老师要极力引导我们理解的也是这种阶级友情……李老师的讲述,避免了着太多笔墨于此,但是有破就应该有立,我觉得李老师“立”得不够,“立”得不明确。对于这么充满感情的诗,不讲阶级友情了,我们应该讲什么?我认为应该讲亲情,讲母子情。我以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着眼点,要不然,开头的精彩的导入就有点曲高和寡了,就有点过于飘浮,过于失衡了,这样我觉得很可惜。
当然对于李老师整堂课的诸多精彩我就不在此祥述了,只是把自己的困惑和思考亮相于此,真的只是一家之言,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多多指正,更请李老师海涵,谢谢!
第15篇 《我的舞台》评课稿
《我的舞台》评课稿范文
第二次听丁老师上《我的舞台》,丁老师课堂上还是这样的稳重,步步踏实。比起上次的舞台,给我们展现了一节同课异构。主要有以下几个看法:
一、思路清晰,问题短而精
从课题入手,先紧扣“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一句,设置悬念;再让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读课文,明白没有出生时,“我”的舞台在母亲的肚子里,刚会走路,“我”的舞台在床上,六岁以后,“我”的舞台从床上转移到了院子里。从这些地方说明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然后交流、探讨,引导学生感悟舞台艺术的神奇魅力,体会“我”学艺的艰辛和在舞台上练就的.勇气和力量。
二、板书紧扣主题
“舞台”是本课学习的一个关键词,教学过程中,抓住了舞台,娘胎、床上、院子等都是我的舞台,在板书中体现出来。看似板书了这么多地方,其实都是在写舞台。很妙的板书设计。
三、把握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因此教学时,丁老师着眼于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艺术给人的神奇魅力,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和画找语句来感知课文,并通过朗读或形象描述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对课文的故事情节,教师没有做过多的讲解和分析。
3位用户关注
2位用户关注
2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3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