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两只小狮子第一课时评课稿
两只小狮子第一课时评课稿范文
《两只小狮子》是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一只勤奋练功,另一只却十分懒惰,什么也不干。故事内容新颖,生动有趣,故事性强,全文一共有7个自然段,主要通过一勤一懒两只小狮子的对比,通过懒狮子和小树的对话,刻画了一头怕吃苦、想依赖的小狮子。并借狮妈妈意味深长的话语告诉孩子们只有从小勤学苦练,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拥有真正的本领,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这篇童话故事,内容简单有趣,意义深刻,耐人寻味。吴老师执教《两只小狮子》的第一课时在设计理念上阐述强调突出字理教学,关注语言发展,注重写字指导。
我听了吴老师执教以后,认为在这堂课中,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一、识字教学方法多样,扎实有效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吴老师采用的多种方法识字,比如学习了“狮”以后,用偏旁归类法说一说反犬旁的字有哪一些?学生能够说出“猫、狗、猴、狼、狐狸”等。用加一加、换一换法记住“咬”,学生能够说出“饺”、“校”通过换偏旁就能得到“咬”。教学“滚”字利用课件拆合部件法,直观、形象。尤其是强调字理教学这一理念做得尤为突出,整堂课利用这一方法教学的有“狮”、“练”、“习”、“苦”字。“字理”即汉字的构字理论,它反映汉字的本质。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果依据生字的字理来分析和教识,就能使学生明白生字的构字规律,进而深入理解生字的内在意义和文化内涵。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识字教学应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同时,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初步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字义以及在语境中运用的能力。”吴老师的教学为我们开启了语文课堂引入字理教学的重要性。
二.词语教学巧设练习,理解感悟
吴老师在教学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时,抓住“整天”、“刻苦”、“懒洋洋”等词语,她说:从早到晚,就叫做——整天。为了理解“刻苦”她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勤劳的小狮子在练习中遇到什么困难?在草地上练习时( )。在河边练习时( )。在森林里练习时( )。通过具体事例,从而体会到小狮子的“刻苦”。在让学生体会另一只小狮子的表现时,又设计了写话练习,用上词语“整天、练习、刻苦、懒洋洋、滚扑撕咬”劝一劝它。懒狮子,你( )。通过练习,既让学生的语言得到了训练,又丰富了那只刻苦练习滚、扑、撕、咬小狮子的形象,让学生体会到另一只小狮子的“懒洋洋”。
三、写字分段进行,减负提质
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写字和识字一样重要。在这堂课中吴老师设计了两处写字教学,分别是课中写“刻苦”的“苦”和最后写“练习”两字。通过字理分析,让学生说说注意点,教师范写,学生书写,反馈评价,真正地把写字教学落到了实处。在学生写字过程中提醒注意写字姿势,保证了写字质量。
四、小建议
1、初读课文时要让学生明白要求,最好要用课件出现。在学生自由朗读后,再根据要求反馈,不要学生边读边纠正,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打乱课堂秩序。初读课文时不强调分自然段指名读,因为生字还没有学习,对学生的读书难度较大,容易把错误的信息存入学生大脑的第一记忆。
2、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滚、扑、撕、咬”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动作表演进行体验我认为也是较好的。也可以通过填字练习加以复现巩固,比如:让学生选字填空:“小狮子看见草丛中有只田鼠, 就猛( 扑 )上去, 一口( 咬 )住田鼠, 在地上打了个( 滚 ),用尖尖的`爪子( 撕 )开, 美美地吃了起来。”这样不仅扎实地巩固了生字“滚、扑、撕、咬”,还让学生了解了小狮子是怎样用这些动作捕食的,真可谓一石二鸟。教学“整天”这个词语的理解时,也可以通过拓展练习,如:
早晨,天刚蒙蒙亮,它在练习滚、扑、撕、咬。
中午,太阳火辣辣的,它在练习滚、扑、撕、咬。( ),晚上,星星一闪一闪,它在练习滚、扑、撕、咬。
就这样从早到晚练习,就是整天,怪不得说它非常刻苦。这几个动作都那么难而小狮子要从早到晚不停地练习,是多么地辛苦。这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理解了“整天”、“非常刻苦”含义。
3、写字环节有所欠缺,写字时间也不足。一节课要保证写字质量,时间要在10分钟以上,显然这一节课是不够的。另外,只是通过提醒——范写——练写还是显得单薄,要在学生练写以后展评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写字教学的质量是通过课堂作业来进行反馈的。我建议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课堂作业设计,已达到课堂教学任务反馈的效果,又起到人文教育作用。比如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堂练习反馈:
liàn xí kǔ liàn
小狮子,起得早; 滚扑, 撕咬;吃了 ,才 好。
liàn xí zāo yāng
懒狮子,晒太阳,不 ,懒洋洋,没本事,要 遭 殃。
第2篇 《中国石拱桥》第一课时评课稿
《中国石拱桥》第一课时评课稿
听了刘老师执教的《中国石拱桥》第一课时,可谓受益匪浅。刘老师这节课给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刘老师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教育。
在上课之前,学生自觉朗读生字词,然后是演讲比赛,学生点评。课后我了解到刘老师在七年级的第二节课,也就是这班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的`第二天就开始了对学生的综合训练,一开始是讲故事,后来是学生自定主题进行演讲。现在是定了几个主题让学生进行演讲比赛,都是学生自觉操作,如抽签定先后,学生之间的相互修改讲稿等等。演讲的学生虽然在台上有点紧张,但是演讲得非常好,而且是脱稿演讲;点评的学生说得连贯通顺,也很到位。可见这班学生在刘老师的培养之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
上课时,刘老师没有把讲台作为自己表演的舞台,而是把课堂交到学生手中,紧扣文本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比如他问“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一学生回答“形式优美”,然后他又问“形式优美是不是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片刻之后学生就答“是石拱桥的特点”,刘老师又进一步追问“这既然是石拱桥的特点,那为什么又成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呢?”这一追问,学生就会进行深入思考,不仅知道中国石拱桥是石拱桥的杰出代表,也能理解下面所要学习的本文得说明顺序——从一般到特殊。这样步步引导,学生不仅学到了文本知识,更学到了学习语文的方法及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这一问一答的思考、交流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反思自己,以前也进行了课前三分钟演讲,但是进行得很随意,后来为了上课没再进行下去,上课也变得越来越来随意,其实是不够重视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评等综合能力的训练,没能持之以恒地抓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作为语文老师,对着一本语文课本,对着一班学生,我们要教予学生什么?我想不仅仅是学生手头上的课文,更重要的是以课文为载体,教予学生如何学习语文,逐步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才是学生的一生的财富。感谢刘老师!
3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