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三年级《四边形的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四边形的认识》评课稿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四边形的认识”。这是人教版三年级上的知识。
教学目标是:
1、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征。
2、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奥秘。
庞学杰老师课前让学生欣赏有四边形构成的美丽图形,感受四边形之美。从而揭示课题——四边形的认识。然后从学生的原有基础知识出发,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四边形是怎么样的?看看学生的知识水平基础。其实学生的已经知道四边形是怎么样的,再通过让学生剪一剪,辩一辩、找一找,加深对四边形的认识。最后归纳四边形的特征。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从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感知四边形的特征。
本节课的`教学其实可以分成两次分类,第一次分类是初步感知四边形的特征,第二次通过四边形的分类,加深对四边形特征的理解。罗老师把第二次分类订为本课的难点和亮点。通过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不同的四边形分类。学生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共同探讨不同的想法,时而加上老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概括能力。
分类结束以后,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但是罗老师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太多的时间处理好这部分的内容。
本人有这样的建议:如果这节课把重点和难点定位在第二次分类上,那就不需要再出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的内容,把分类讲的透、细。这样更加出彩。
还有一个想法就是第二次分类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出特殊的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那就没有必要出现很多种的分法,简单带过就可以的。那花更多的时间处理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理解上。,这样可以挖的更深、更透。
以上是个人意见,个人的定位不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想法就不同。有什么值得商榷的地方,请多多执教。
第2篇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评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评课稿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评课稿,以供参考。
评课稿
徐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节课中,我觉得这是一堂充满生命活动力的课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体现新课标理念的课堂。我认为本节课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
徐华美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这节课以“创设情境———发现规律——指导探究——实践应用”为线索,整个教学思路清晰。
这节课徐华美老师突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训练,通过拼图活动来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理解,突出重难点的内容,整个教学做到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重视操作探究,发挥主体作用。
由新课开始,徐华美老师用电脑出示三个图形,一个是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是窗户,让学生判断是几边形,是什么样的四边形,让学生拿两个全等三角形形拼图,看能拼出什么样的图形,从而证实学生的猜想。并组织学生讨论: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有的关系,整个操作过程层次分明,通过剪、拼,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推导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
这节课也让我们感受到徐华美老师鲜明的教学风格,每一道题呈现出来之后都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最后教师点评,较好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点拨到位:例如第一题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徐华美老师耐心倾听,对学生找出的结论,没有逐个点评。在学生都发表完意见之后,徐华美老师再进行小结。⑵引导的恰如其分: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观察边角的关系,她首先引导学生在演示的过程中找出对应边角,为学生顺利解决问题指明了方向。⑶评价恰当: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及内初班学生情况。徐老师及时简单中肯的评价,给予了学生莫大的鼓励。
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
这个班的学生基础较好,他们活泼可爱、积极向上。由于徐华美老师的问题设计非常合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⑴氛围:学生发言积极,思维活跃。课堂上探究学习的氛围非常浓厚。
⑵师生关系:徐老师的性格开朗、豁达的个性深深感染着学生,师生关系融洽,非常民主、平等、和谐。
⑶训练有素: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可以看出学生平时训练非常有素。
五、教学效果好:
从整体上看,本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体现了数学教学的新理念。教学实施的手段领先,能充分利用课件演示图形的.变化,活跃学生的思维,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切实达到了教师、学生、媒体的整合。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地训练,通过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培养了数学学习的能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节好课。
拓展:《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简单应用;
3.在探索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实践探索,直观感知(5分钟,动手实践、探索、感知,学生进一步探索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明确了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
1.小组活动一
内容:
问题1: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剪刀、彩纸或白纸一张。将一张纸对折,剪下两张叠放的三角形纸片,将它们相等的一边重合,得到一个四边形。
(1)你拼出了怎样的四边形?与同桌交流一下;
(2)给出小明拼出的四边形,它们的对边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说你的理由,请用简捷的语言刻画这个图形的特征。
2.小组活动二
内容:生活中常见到平行四边形的实例有什么呢?你能举例说明吗?
第二环节探索归纳、合作交流(5分钟,学生动手、动嘴,全班交流)
小组活动3:
用一张半透明的纸复制你刚才画的平行四边形,并将复制后的四边形绕一个顶点旋转180°,你能平移该纸片,使它与你画的平行四边形重合吗?由此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四边形的对边、对角分别有什么关系?能用别的方法验证你的结论吗?
(1)让学生动手操作、复制、旋转、观察、分析;
(2)学生交流、议论;
(3)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实践的过程。
第三环节推理论证、感悟升华(10分钟,学生通过说理,由直观感受上升到理性分析,在操作层面感知的基础上提升,并了解图形具有的数学本质。)
实践探索内容
(1)通过剪纸,拼纸片,及旋转,可以观察到平行四边行的对角线把它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可以通过推理来证明这个结论,如图连结a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b//cd
∴∠1=∠2,∠3=∠4
∴△abc和△cda中
∠2=∠1
ac=ca
∠3=∠4
∴△abc≌△cda(asa)
∴ab=dc,ad=cb,∠d=∠b
又∵∠1=∠2
∠3=∠4
∴∠1+∠3=∠2+∠4
即∠bad=∠dcb
第四环节应用巩固深化提高(10分钟,通过议一议,练一练,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进行简单合情推理,体现性质的应用,同时从不同角度平移、旋转等再一次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
1.活动内容:
(1)议一议:如果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度数,能确定其它三个内角的度数吗?
a(学生思考、议论)
b总结归纳:可以确定其它三个内角的度数。
由平行四边形对边分边平行得到邻角互补;又由于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由此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可以确定其它三个角度数。
(2)练一练(p99随堂练习)
练1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1)求∠adc、∠bcd度数
(2)边ab、bc的度数、长度。
练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1)它的四条边中哪些线段可以通过平移相到得到?
(2)设对角线ac、bd交于o;ao与oc、bo与od有何关系?说说理由。
归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第五环节评价反思概括总结(8分钟,学生踊跃谈感受和收获)
活动内容
师生相互交流、反思、总结。
(1)经历了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探索,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给自己一个评价。
(2)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中练表现,优秀方面有哪些?你看到同伴哪些优点?
(3)本节学习到了什么?(知识上、方法上)
考一考:
1.abcd中,∠b=60°,则∠a=,∠c=,∠d=。
2.abcd中,∠a比∠b大20°,则∠c=。
3.abcd中,ab=3,bc=5,则ad=cd=。
4.abcd中,周长为40cm,△abc周长为25,则对角线ac=cm。
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4.1
a组(学优生)1、2
b组(中等生)1、2
c组(后三分之一生)1、2
第3篇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
听了xx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数学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深切的感受到只有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才能发展学生思维,激活学生的智慧点,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分析的能力。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1、导入部分通过交流问题生成单,让学生提炼出最想提最有价值的问题,找准了学生的问题点,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营造了学习氛围,使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在小组活动时,xx老师多次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思考,自己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学生的转化思想。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从不同角度思考,发现了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长方形进行计算,这一环节使课堂充满了实效性,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3、课末检测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设计了a类和b类,有基础性练习,也有拓展思维练习,使不同学生有不同发展。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
第4篇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稿
本节课是小学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四年级)学习了面积单位和长、正方体的面积的认知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本节课既是培养学生空间图形中平面几何观念的奠基课之一,更是给学生渗透“等积转化”重要思想的开启课。
本节课的教学紧扣教材,紧紧贴合教材的呈现顺序,重难点突出,使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再次论证”的科学探究过程,程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首先从教材中呈现的生活情境图中提出问题:1、你能找到那些平面图形?2、你学过那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并给两组数据让学生计算,说说计算公式。由此引发学生的认知记忆,找到学生的认知原点或起点,找到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有效生长点。然后再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形、底和相对应的高、邻边等。引发猜想,提出大问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让学生在保留自己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多方法、多角度的探究,用数格子法、割补转化法(等积转化法)等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得出统一的结论或推翻自己原先不合理的猜想,然后再总结提炼计算公式,并及时应用(套公式计算)。最后,再通过拉一拉的方法,让学生观察拉的'前后什么没变?什么变了,再一次验证了割补转化法(等积转化法)的合理性与存在的意义。本堂课的半数设计简洁、合理、美观、重难点突出。
从本节课中可以看出,贾老师很注重对孩子阅读教材的能力的培养。只是本节课自始至终老师都让学生看书:1、看书上的情境图找平面图形;2、看书上的格子图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3、探究出公式后读书例1;4、练习完成书上的做一做等过程都是看书,在师的一句一句细致的引导下如长方形的长占几格?宽占几格?面积占几格?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几格?高是几格,面积占几格……一节课就那么35分钟,如何保证大班额下每个同学都能紧跟老师的指导,跟随老师的思路,在翻书与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交替中,回过神来细细品读教材和理解教材的用意呢?本节课有很多好的课件可以借用,为什么老师只有在复习长、正方体面积计算给出两组数据时才应用了课件?课件的辅助教学功能没有体现出来。
第5篇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评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评课稿
x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行的面积》这节课中,着重让学生通过剪、拼、摆等动手操作的活动来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自主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我觉得这是一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体现新课标理念的课堂。我认为本节课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一、注重数学方法和思想的渗透。
在数学课堂渗透科学的数学方法和思想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关系到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等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本节课李老师让学生利用一不规则图形通过割补这一数学方法转化为规则图形长方形,从中再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到验证并得出结论,让学生尝试了从猜想到验证这样一种科学的探究规律的方法,学生通过这样的摸索探究,科学方法深入学生的思维。再如老师还很重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探究中的转化思想和练习中底和高对应关系寻找,数学中很重要的几种思想学生得到了很好培养,为今后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
x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这节课以“创境猜想——指导探究——发现规律——实践应用”为线索,整个教学思路清晰。
这节课x老师突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训练,通过剪、拼、摆等活动来加深对面积计算的理解,突出重难点的内容,整个教学做到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重视操作探究,发挥主体作用。
由新课开始,老师用课件演示一个不规则的'图形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来计算它的面积,让学生猜测平行四边行面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然后,让同桌拿一个平行四边行纸片剪拼,看能不能把它转化成学过的图形,从而证实学生的猜想。最后,老师又让同桌拿另一个平行四边形与并拼成的长方形比较,并组织学生讨论:平行四边行和转化后的长方形有的关系,在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基础上怎样去计算平行四边行的面积?整个操作过程层次分明,通过剪、拼,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看自己剪拼的图来说数理,降低了数理表述的难度。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推导了平行四边行的公式概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第6篇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复习》评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复习》评课稿
一、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 翁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这节课翁老师突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训练,通过画图活动来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理解,整个教学做到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重视操作探究,发挥主体作用。翁老师设计了画图操作活动,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复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这节课也让我们感受到翁老师鲜明的教学风格,每一道题呈现出来之后都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最后教师点评,较好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点拨到位:例如第一题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翁老师耐心倾听,对学生找出的结论,没有逐个点评。在学生都发表完意见之后,老师再进行小结。⑵引导的恰如其分:通过的演示让学生观察边角的关系,他首先引导学生在演示的过程中找出对应边角,为学生顺利解决问题指明了方向。⑶评价恰当: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及内初班学生情况。翁老师及时简单中肯的评价,给予了学生莫大的鼓励。
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这个班的学生基础较好,他们活泼可爱、积极向上。由于翁老师的问题设计非常合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⑴氛围:学生发言积极,思维活跃。课堂上探究学习的氛围非常浓厚。⑵师生关系:翁老师的性格开朗、豁达的个性深深感染着学生,师生关系融洽,非常民主、平等、和谐。⑶训练有素: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可以看出学生平时训练非常有素。五、教学效果好:从整体上看,本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体现了数学教学的新理念。教学实施的手段领先,能充分利用演示图形的变化,活跃学生的思维,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切实达到了教师、学生、媒体的整合。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地训练,通过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培养了数学学习的能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节好课。
3位用户关注
58位用户关注
7位用户关注
7位用户关注
30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