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稿件范文 > 评课稿
栏目

咕咚评课稿(2篇)

更新时间:2024-11-12

咕咚评课稿

第1篇 一年级语文《咕咚》评课稿

一年级语文《咕咚》评课稿

一年级语文《咕咚》评课稿1

一年级的孩子是可爱的,一年级的语文老师也是充满活力的。谢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学得很快乐!听了《咕咚》一课,我也感触良多,下面我就来说说我的思考与困惑。

一、热闹好玩的识字教学,情景中收获。

新教材倡导在文本的大情景中识字,不建议集中识字和语境识字。这

一点谢老师落实得很好。课前从拟声词游戏互动开始,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拟声词中的“口字旁”,从而引出课题“咕咚”!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踏雪无痕地理解了“咕咚”的意思。学习“掉”的时候,老师特意一不小心让“掉”的生字卡片从自己手中掉落,让学生“看”清楚 “掉”的意思。在学习“拦”字时,老师又从两排同学之中行走,让学生做出“拦”的动作。最后,老师用一首识字儿歌作为课间操,让孩子动起来,也让生字复现,热闹而有效!

但是,统观所有的识字教学,我们不难发现老师更多地关注的是汉字的“义”,维度比较单一。其实,汉字有“音形义”三个维度,我们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汉字而有所侧重。

二、热闹活泼的阅读教学,读演中体会。

老师让学生“用横线划出写小动物怎么做的句子;“~~~”划出小动物怎么说的句子。”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表演“拔腿就跑”,体会小兔子没经过思考就逃跑了;同桌合作表演“小猴子呢?怎么做?怎么说的?”,体会小猴子的吓跑;最后引导学生关注到“一个跟着一个跑”上,学生表演,体会小动物们的盲从。这里满满的表演,满满的体会,只是我总觉得少了对故事整体的感知。另外这么多的表演,课堂是热闹了,但是实效真的出来了吗?在表演“一个跟着一个跑”时,一定要按照出场顺序吗?我个人觉得这一部分的表演,演的成分多于学的成分。

另外,“用横线划出小动作怎么做的句子;“~~~”划出小动物怎么说的句子。”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有点拔高要求。

一年级语文《咕咚》评课稿2

听完薛老师的课,感受颇深,大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更给人一种“此乃真为新教师吗”之惑。她那亲切的声音和沉稳的神态,以及与学生之间一起演绎的这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我想用“三妙”来概括这堂课给我的启发和感受。

一、课堂氛围活跃,富有童趣

薛老师上课伊始,并用游戏热身,让孩子们一边模仿声音,一边加上动作。所举动物都是常见的。所以孩子们学的开心做的高兴,一下子调动起了全部孩子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薛老师抓住一年级小朋友喜欢游戏的心理特征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方式。同时又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了解,掌握了知识点“象声词”,薛老师又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逐层击破重难点,条理清晰。

这篇课文的重难点,薛老师将它设定为“通过比较朗读小动物叫”的句子。体会小动物盲目听信和跟从他人,让事情越传越变样。以及通过朗读描写野牛的句子,让孩子们明白要发现正确对待事情的方法。为了攻破难点、落实重点,薛老师带领孩子们在学习第三、四自然段时,用这样的过渡语转过来。“兔子这一叫,吓着了一连串的小动物”师生分角色来读颜色不同的内容。之后引导孩子们发现由“小动物跑的句子”和“小动物叫的'句子”再分类学习“跑”和“叫”的句子。通过“跑的句子”学习,让孩子们感受到动物们的“盲目跟从”;学习“叫”的句子时,她则是让孩子们比较句子,朗读句子加以分析,帮孩子们梳理出了“害怕——越来越害怕——甚至危及到生命”三个心里递减的变化层面。大伙儿的表现如此而野牛却与大家不同,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上,薛老师先由野牛的“问”——到动物们的“没有亲眼看见得出的”眼睛;再到兔子的“耳朵”听见,最后到野牛的用“心”思考。这样的设计串联起了整个重难点,这样的设计引领着孩子们逐层接近寓意,将唐突又难懂的寓意分解、细化掉。不能不说是薛老师的匠心独具之处,此为“二妙”。

三、加入写字教学,开发教材。

在学习完整篇课文,理解感悟完寓意之后,薛老师将这节课的结晶字“聪”,当成生字,让学生们拿起笔写一写。改变了传统选学课文没有生字可写的局面,开发创造了教材,做到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的语文课,此为“三妙”。

当然,当我们佩服与薛老师的敢于尝试选学课文,大胆设计教学环节;当我们还沉醉在学生们的书声琅琅,陶醉于老师点拨的靡靡之音时,下面几点拙见能够让我们互相讨论一下:

⑴让学生表演读。薛老师只是提醒学生记住课文,而忘了观察动物的神情。紧张、皱眉,所以孩子们上台只沉浸在嬉笑当中,有种只演其象,而不演其本质象的感觉。

⑵当薛老师问孩子们喜欢谁时,孩子们有的说野牛并且说因为野牛勇敢、冷静让老师顺利地导出“聪”字,问题也由此产生。薛老师没有让孩子们直接写,而是继续追问刚才的问题,结果孩子们则天马行空乱扯开来,颇有多此一举之嫌。

第2篇 《咕咚》评课稿

《咕咚》评课稿

一年级的孩子是可爱的,一年级的语文老师也是充满活力的。谢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学得很快乐!听了《咕咚》一课,我也感触良多,下面我就来说说我的思考与困惑。

一、热闹好玩的识字教学,情景中收获。

新教材倡导在文本的大情景中识字,不建议集中识字和语境识字。这

一点谢老师落实得很好。课前从拟声词游戏互动开始,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拟声词中的“口字旁”,从而引出课题“咕咚”!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踏雪无痕地理解了“咕咚”的意思。学习“掉”的时候,老师特意一不小心让“掉”的生字卡片从自己手中掉落,让学生“看”清楚 “掉”的意思。在学习“拦”字时,老师又从两排同学之中行走,让学生做出“拦”的动作。最后,老师用一首识字儿歌作为课间操,让孩子动起来,也让生字复现,热闹而有效!

但是,统观所有的识字教学,我们不难发现老师更多地关注的是汉字的“义”,维度比较单一。其实,汉字有“音形义”三个维度,我们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汉字而有所侧重。

二、热闹活泼的阅读教学,读演中体会。

老师让学生“用横线划出写小动物怎么做的句子;“~~~”划出小动物怎么说的句子。”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表演“拔腿就跑”,体会小兔子没经过思考就逃跑了;同桌合作表演“小猴子呢?怎么做?怎么说的?”,体会小猴子的吓跑;最后引导学生关注到“一个跟着一个跑”上,学生表演,体会小动物们的盲从。这里满满的.表演,满满的体会,只是我总觉得少了对故事整体的感知。另外这么多的表演,课堂是热闹了,但是实效真的出来了吗?在表演“一个跟着一个跑”时,一定要按照出场顺序吗?我个人觉得这一部分的表演,演的成分多于学的成分。

另外,“用横线划出小动作怎么做的句子;“~~~”划出小动物怎么说的句子。”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有点拔高要求。

《咕咚评课稿(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