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稿件范文 > 评课稿
栏目

恐龙评课稿(11篇)

发布时间:2022-08-21 热度:11

恐龙评课稿

第1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飞向蓝天的恐龙》评课稿

小学四年级语文《飞向蓝天的恐龙》评课稿

首先,这是科普性说明文。这种融知识性与科学性于一体的文章,语言生动,用词十分准确。象这样的文章,“把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教学重点之一,也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如果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就会很容易偏离语文教学的宗旨,游离于语文教育目标之外,上成科学课或者其他课。

难能可贵的是,陈老师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特别是在感悟“逐渐”、“越来越”等词时,就运用了删减比较、对比朗读这一形式让学生感悟语言的表达特点,在语言实践中说明文中用词的正确,学习锤炼语言。

陈老师在《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的教学中有这样的'一个环节:

教师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观察比较:

如:

1、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

2、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变小,长得像鸟类。

生1:我发现第一句话比第二句具体,多了一个“逐渐”和“越来越”。

生2:我觉得这些词具体写出了猎食性恐龙是怎么变成鸟的。

生3:用了“逐渐”和“越来越”这样的词,我知道猎食性恐龙不是一下子变成鸟的。

……

由这一个教学片段,我又想到了阅读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教什么?怎么教?语文教学是一个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感悟的过程。应该说上面的片段教学体现了这个特点,但是,还很不够,具体地说,感悟科普性文章语言表达的准确与科学,不能只是停留在比较分析的层面,一定要内化到心灵!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读,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内化。在这一点上,陈教师处理的还不够理想,或者说是不够全面,课堂上还是缺乏些学生的朗读书。

而第二节周老师这堂课的一大亮点就是:课尾,老师让学生以恐龙讲解员的身份向游客们介绍恐龙。这样就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内化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随后依本拓展,引导质疑问难:“你对于恐龙,还想了解什么?”并为学生提供相关信息。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还引导学生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深化学习内容、开阔视野、发展学生个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今天的课堂中,陈老师设计了一个很好的语言训练点,让学生抓共同点分类别介绍恐龙“有些恐龙,有些恐龙”,让学生初步了解总分段式,这一环节可能是学生对恐龙缺乏多方面的了解,才让这一环节没发挥到最好的状态吧

不过,听了这两节课,感觉陈老师和周老师的课犹如一面镜子,折射了我今后在教学中要注意和关注的一面。那就是要时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特别是网络,搜集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第2篇 二年级语文《恐龙灭绝》评课稿

二年级语文《恐龙灭绝》评课稿

二年级语文《恐龙灭绝》评课稿1

公开课,真是个磨人的小妖精,为了上好它,我们绞尽脑汁,我们废寝忘食。但通过一次一次的磨,我们却也能清楚地感受到自己的变化。为了上好《恐龙的灭绝》这一课,卓老师也是做足了准备,在一次次的试教中改进设计,在改进中提升自己。观看了卓老师的两节《恐龙的灭绝》,明显感受到她的进步。

在第一节课中,卓老师主要呈现了四个方面的教学。首先以《我是霸王龙》的绘本阅读作为激趣点,让学生说说对恐龙的了解;接着抓“灭绝”二字,理解词语意思的同时走入课文,学习恐龙灭绝的原因,在句子中学词,在儿歌中学词,用“加一加”、“编儿歌”等方式识字、认字,在认字中认认真真写字;然后学习第三自然段,在学生排序的过程中渗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关注科普小品文的特点;最后以一个排序练习作为拓展延伸。

整个过程,感觉教师刻意关注学生的学,形式是多样了,可学生得到了好像没那么多。再看这样一节低段阅读课,原本课堂上学生的读书时间总量不能少于10分钟,读书方式要多样。可这堂课除了前面的自由读、第三段3个学生分句读外,读书的时间就非常少了。忽略了读的训练,学生的理解自然无法深入。第三自然段作为这堂课的学习重点与难点,时间上的体现也有所偏移:花了30分钟的时间进行前面的导入、识字、写字,只给了这段话10分钟的学习。为了关注到这段话的构段特点,卓老师采用在黑板上粘贴关键词帮助学生梳理因果关系,以问题:“这些关系中能不能去掉一个?”帮助学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看似重点学了,可学生不用老师的教学,也能很好完成后面的拓展练习。这所谓的.教,意义好像不大。

但在第二次的听课中,却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一回,卓老师主要设计了三个板块的学习:

一、直接揭题导入;

二、识字、写字教学;

三、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板块越发清晰、明了,学生也有了更多学习的时间,对于段落的特点也有了清楚的了解。特别是在第三自然段的学习这个板块中,卓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因为没有阳光照射,植物大量枯萎、死亡,那些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地死去了”以及“随着动物的减少,食肉的恐龙找不到足够的食物,也渐渐地灭绝了”这两个句子,抓住关键词“大量”、“枯萎”、“渐渐地”,让学生想象枯萎的画面,借助图片剑龙、马门溪龙、霸王龙、蛮龙的消失,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再者,这些恐龙都是学生们了解比较多的,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卓老师为了让学生明白这段话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给学习单中的内容进行排序,再出示自己的排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老师排的是不对的。这样,句子之间的前后关系就被学生找出来了,科学小品文的特点也随之而出。接着是多种方式地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在积累中运用语言。最后创设情境而进行的复述“黑暗说”,就是对语言积累很好的运用。

第一节课到第二节课,不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有了质的飞越。但从两节的观课中,也提个人的几点小小的意见:

1、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如在教学“庞大”这个由近义词组成的词时,师在出示课文中由近义词组成的词让学生认读后让学生也来说说这样的词还有哪些。因为学生之前没有学习经验,对他们而言就成了难题。还有就是在给“孵蛋——浮出”编儿歌分辨“孵和浮”时,学生也没办法完成任务。

2、在最后一环节“我为大家介绍恐龙灭绝之黑暗说”时,应让多几个学生起来复述,检验是否掌握。

二年级语文《恐龙灭绝》评课稿2

本周,我们语文教研组聆听了二年级两位语文老师执教的《恐龙的灭绝》一课,课题虽然一致,但教学风格却各有千秋。

共同点:

一、备课精心,准备充分。两位教师在课堂上对重点把握都相当到位,讲解细致,都关注了学生词语的理解、积累与运用;而且课前都准备了有关恐龙的图片、视频,最大限度辅助学生摄入了解恐龙的知识。

二、教学条理清晰,两位教师都是围绕几种说法展开教学,深入细致的引导学生学习,之间都特别注重语文工具性的体现。如:省略号、分号的讲解,“因为……所以……”的说话训练,都非常的细致。

不同点:

一、前者注重学生的实践,二者注重学生的自我探究。高老师在引导理解重点的时候,给出卡片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排练顺序,动手实践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郭老师则使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让学生概括每种说法,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二、前者重练笔,后者重。高老师后面设计的让学生写“我想写给——”很大限度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妙语连珠;而郭老师课上更多的是启发:“你最想研究什么问题?”鼓励学生质疑,“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发现句子中带点词的共同点;“学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继续他探究的欲望。

总之,两节课虽同课异构,但却各有特色!

二年级语文《恐龙灭绝》评课稿3

《恐龙的灭绝》是二年级下册的科学知识小品文。全文以科学家们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为线索,介绍了恐龙灭绝的五种原因。课文层次清晰,脉络分明,首先第一段向我们提出了,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这样一个问题。接着2-4段分别写了恐龙灭绝的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和其他种种说法。最后一段总结恐龙灭绝的种种说法还不能完全让人信服,至今还是个迷,激励人们继续去探究。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引起了孩子们的探究心理,是对学生进行用智慧的目光去观察,发现身边的科学,丰富学生对恐龙的了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的好文章。

听了郭叶青老师《恐龙的灭绝》一课,感悟颇多,体会如下:

郭老师的课层次清晰、环节分明,为我们展现了一堂层次感强、结构美的课。

在课堂中,郭老师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学习基础为基点,始终以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出现。复习字词时,郭老师运用“我是识字小能手”既检查了认字又导入了课题,引出了恐龙。接着郭老师和学生交流了一些恐龙知识,并随即引出了课题。探究恐龙怎么会灭绝?

为了使学生理解“短多了”,郭老师将人类的历史和恐龙的历史做了对比,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和朗读句子。

郭老师在整堂课中非常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换词语理解词语,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等。

教学有层次,多种学习形式相结合。比如在学习恐龙灭绝的第一种说法时,李老师在让学生先读,指名试着说说,然后再填空,最后自己概括,层次感很强。另外在学习恐龙灭绝的说法的重点段中通过填空、排顺序多种学习形式相结合,避免了学习的枯燥、乏味。

巧妙抓住第四段末尾的“……”,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更多恐龙灭绝这个谜的兴趣。

郭老师为我们开出了这样一堂课,真的非常感谢她,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收获颇丰。

第3篇 《恐龙》评课稿

关于《恐龙》评课稿

关于《恐龙》评课稿

罗传艳老师发言:因为这是关于恐龙的知识性课文,所以把握不当可能变成科学课。新课标带来了全新的概念,其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如何根据母语的特点,根据儿童学习母语的规律学习母语。语文课应该有其个性,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是语文课永远不变的性质。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语文课就是教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所以,语文课就应该尽量减少非语文的环节,避免语文文字本体的失落或淡化,扎扎实实地让学生理解语言、品尝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习得语感,积淀语感,领悟语言规律。张丽老师整个教学过程重难点突出,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学会运用语言,并且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感。

白汉献老师发言:首先王老师紧紧地围绕着教学重点来展开教学,一切的教学手段都是在为最终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其次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王老师对重点的把握是很到位的,看得出她对教材是深入研究过的,在教材的解读上一定是做足了功课的。另外有一点也十分重要,那就是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准确把握,整堂课,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极为顺畅,配合十分默契,即使遇到一两个问题,巧妙地加以引导,再次把学生自然地带进文本,让他们进一步地去探索文本。 苏金安老师发言:一堂好课绝不是老师和几个优秀学生的独角戏,而是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的。我觉得在这点上做得特别好。整堂课的发言面很广,的确做到了人人参与。在朗读课文时形式多样,充分的自读给每个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时间,评读又注意到了每个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也培养了学生注意倾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好习惯。在以读感悟的过程中,更是尊重孩子个性化的发言,只要说得在理,总是能投以赞许的目光,这无疑又给了更多孩子一份包的自信。 总之,这堂课是有效的,我相信只要是认认真真上课的学生,都能受益匪浅。这种扎扎实实的课堂氛围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习!

第4篇 二年级语文《恐龙的灭绝》评课稿

二年级语文《恐龙的灭绝》评课稿

二年级语文《恐龙的灭绝》评课稿1

本周,我们语文教研组聆听了二年级两位语文老师执教的《恐龙的灭绝》一课,课题虽然一致,但教学风格却各有千秋。

共同点:

一、备课精心,准备充分。两位教师在课堂上对重点把握都相当到位,讲解细致,都关注了学生词语的理解、积累与运用;而且课前都准备了有关恐龙的图片、视频,最大限度辅助学生摄入了解恐龙的知识。

二、教学条理清晰,两位教师都是围绕几种说法展开教学,深入细致的引导学生学习,之间都特别注重语文工具性的体现。如:省略号、分号的讲解,“因为……所以……”的说话训练,都非常的细致。

不同点:

一、前者注重学生的实践,二者注重学生的自我探究。高老师在引导理解重点的时候,给出卡片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排练顺序,动手实践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郭老师则使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让学生概括每种说法,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二、前者重练笔,后者重。高老师后面设计的让学生写“我想写给——”很大限度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妙语连珠;而郭老师课上更多的是启发:“你最想研究什么问题?”鼓励学生质疑,“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发现句子中带点词的共同点;“学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继续他探究的欲望。

总之,两节课虽同课异构,但却各有特色!

二年级语文《恐龙的灭绝》评课稿2

《恐龙的灭绝》是二年级下册的科学知识小品文。全文以科学家们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为线索,介绍了恐龙灭绝的五种原因。课文层次清晰,脉络分明,首先第一段向我们提出了,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这样一个问题。接着2-4段分别写了恐龙灭绝的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和其他种种说法。最后一段总结恐龙灭绝的种种说法还不能完全让人信服,至今还是个迷,激励人们继续去探究。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引起了孩子们的探究心理,是对学生进行用智慧的目光去观察,发现身边的'科学,丰富学生对恐龙的了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的好文章。

听了郭叶青老师《恐龙的灭绝》一课,感悟颇多,体会如下:

郭老师的课层次清晰、环节分明,为我们展现了一堂层次感强、结构美的课。

在课堂中,郭老师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学习基础为基点,始终以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出现。复习字词时,郭老师运用“我是识字小能手”既检查了认字又导入了课题,引出了恐龙。接着郭老师和学生交流了一些恐龙知识,并随即引出了课题。探究恐龙怎么会灭绝?

为了使学生理解“短多了”,郭老师将人类的历史和恐龙的历史做了对比,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和朗读句子。

郭老师在整堂课中非常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换词语理解词语,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等。

教学有层次,多种学习形式相结合。比如在学习恐龙灭绝的第一种说法时,李老师在让学生先读,指名试着说说,然后再填空,最后自己概括,层次感很强。另外在学习恐龙灭绝的说法的重点段中通过填空、排顺序多种学习形式相结合,避免了学习的枯燥、乏味。

巧妙抓住第四段末尾的“……”,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更多恐龙灭绝这个谜的兴趣。

郭老师为我们开出了这样一堂课,真的非常感谢她,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收获颇丰。

第5篇 《恐龙》小学语文评课稿

《恐龙》小学语文评课稿

恐龙是一种虽已灭绝却深受孩子喜爱的神奇动物,因而介绍恐龙的文章也颇受学生欢迎。苏教版第六册的讲读课文《恐龙》生活的年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等方面介绍了恐龙,内容丰富,文字浅显,学生阅读的兴趣浓厚。张婷婷老师在执教这堂课时,很好地把握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把更多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在教学时,张老师把侧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恐龙的`形态特点上。老师先引领学生细细品读描写雷龙的语句,体会雷龙“重”,“大”的特点,然后适时地点拨,将“打比方”、“作比较”这两种说明的方法渗透给学生,接着再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突出雷龙“重”,“大”的特点,最后小结学习方法:

①找特点;

②想方法;

③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完雷龙,张老师便放手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描写另外六种恐龙的形态特点的语句。由于有方法可循,因此,学生自学的难度大大降低了,几乎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都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与伙伴热烈地交流,学习的氛围相当浓厚。

在自学完毕后的集体汇报交流中,学生有权利选择自己喜爱的恐龙进行介绍,而不必拘泥于书上的介绍顺序。无须教师多言,学生已能把剑龙、粱龙、三角龙、翼龙、鱼龙、霸王龙等六种恐龙的外形特点和说明方法准确地总结出来,并能有感情地朗读,突出表现各种恐龙在外形上的独特之处,可见,这种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所带来的教学效果是相当显著的。

课文最后一小节写到了恐龙的灭绝,恐龙灭绝的原因至今仍未有确切的说法,科学家们作出了种种猜测。在教学这一部分的时候,张老师放手让学生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有的学生课前查阅了相当多的资料,掌握了不少相关的信息,因此思维相当活跃,把一个又一个有关恐龙灭绝的原因和猜测介绍给同学们听,让人觉得他们真是个恐龙迷。在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后,老师给予了学生积极、肯定的评价,并鼓励学生从现在起好好学习,将来能揭开谜团,找到恐龙灭绝的真正的原因。学生的探究意识进一步得以增强。

这是一堂成功的,鲜活的语文课,它将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学生一定是受益匪浅的。我想,若干年后,说不定真有一个恐龙专家,从这班学生中脱颖而出呢!

第6篇 《恐龙》的评课稿

《恐龙》的评课稿

今天我了南通陆锦华老师执教的《恐龙》一课。这是小小的说明文,介绍了多种恐龙的名称和特点、生活习性。恐龙虽然距离我们非常遥远,却始终是人们探索的对象,更是许多孩子喜爱的动物,更是他们想了解的动物。陆老师结合孩子对恐龙的独特感情,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

一、营造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陆老师上课伊始就紧紧抓住学生喜爱恐龙的特点,让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恐龙的名字。学生表现欲立刻被调动起来,抢着说。这是由于学生生活中通过观看电影、电视、图书,了解了许多。老师一问,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陆老师还利用挂图展示恐龙,让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恐龙图片,都为学生学习营造了一种直观的情景,使学生既认识了恐龙的外形,又创造机会让学生理解了恐龙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读促情,读中感悟。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陆老师在教学中极力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如在读“望而生畏”一词时,要学生体现畏惧的心理,要用朗读来体现恐龙是个“庞然大物”,用比赛朗读来表现恐龙的体型巨大,更想用肢体语言来配合朗读,这样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积累迁移,将文本语言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

小学语文改革的方向是“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要在充分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会用语言文字。学生喜爱表演,表演不仅能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的热情,更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陆老师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学完各种恐龙的特点以后,让孩子们扮演恐龙来介绍自己,无疑是注重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注重了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迁移,内化,将课文中的规范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从而达到记得住,用得出的境界。另外,让学生给图片上的恐龙取名,也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内化的过程。

第7篇 《巨大的恐龙》评课稿

《巨大的恐龙》评课稿

《巨大的恐龙》评课稿1

这堂由杨方云老师执教的《巨大的恐龙》一课是浙美版教材第六册中的第8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

首先,杨老师从备课、教具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欣赏感受各种恐龙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恐龙的不同造型特点所带来的形式美感,学习其绘画的方法,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杨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说一说:通过欣赏有关恐龙影片的片段这一情境导入,让学生来说一说影片中的主角是谁?并讲讲对此影片的体会与感受,从而揭示课题。

二、观看图片,谈一谈: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类恐龙的图片,在丰富学生视觉的同时,让学生谈一谈关于恐龙的知识以及恐龙的生存历史和灭亡原因。

三、欣赏范作,学一学:通过展示单只恐龙,让学生分析恐龙形体的组成部分和绘画方法,主动探究出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比较分析:如何表现恐龙的巨大?

四、独立创作,画一画: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巨大的恐龙,也可以画想象中的恐龙。

五、展示作品,评一评:让学生将画好的恐龙送回到恐龙家园中,展示。学生和教师对所画的恐龙加以讲评。

在课堂上,杨老师以他朴实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美术课,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学习和感受。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杨老师改变了以往由教师一味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形式,采用开放的教学形式。其中,教学内容没有局限教材和书本,而是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杨老师自己进行精心设计和收集相关的材料,通过提问与讨论激发学生探索课题的兴趣。2、教学态度严谨认真。如果说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那么教学态度就决定着教学行为的努力程度。听课的老师们都感受到了杨方云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认真。一是课前准备充分。教具齐全、课件精美、教案熟练。另外,据我所知为了上好这一课她还对三年级学生对恐龙知识的了解情况和学生是否喜欢恐龙的状况进行过详细的调查;二是课堂表现沉着思路清晰,没有出现明显的教学遗漏等现象。三是目标明确,课堂结构合理,课堂教学循序渐进,没有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这些说明执教者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真透彻地研究过教材,在课外下了不少的功夫。

由于美术课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当然,在赏评《巨大的恐龙》的同时,我也有以下几点思考:

1、作为一门动手性极强的学科,美术课的示范教学是指导学生理解绘画和制作的方法,掌握技能的重要环节。示范教学贵在“活”字,活而得法,往往事半功倍。杨老师在此环节上有些疏忽,我认为可以在学生前,老师可适当范画或展示一张自己绘画的恐龙线描画,教师的作品往往给学生的视觉冲击是最大的,影响也是最深的,达到的效果也是显著的。

2、好动、好问、好说是儿童的天性。教师要利用这份天性,为学生创设条件。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提的教师不提;学生能解答的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要把展示自我的机会完全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课堂中如何把学习的自主权更完全地还给了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努力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地把握这两点,就一定会更加深切地体验到课改带给美术教育的无限生机。

总之,杨老师执教的《巨大的恐龙》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知识传授和单纯的技能训练,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脱出来,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中,学生的心情一直处于快乐和兴奋的愉悦状态,是一堂新课程标准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

《巨大的恐龙》评课稿2

这堂由杨方云老师执教的《巨大的恐龙》一课是浙美版教材第六册中的第8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

首先,杨老师从备课、教具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欣赏感受各种恐龙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恐龙的不同造型特点所带来的形式美感,学习其绘画的方法,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杨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说一说:通过欣赏有关恐龙影片的片段这一情境导入,让学生来说一说影片中的主角是谁?并讲讲对此影片的体会与感受,从而揭示课题。

二、观看图片,谈一谈: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类恐龙的图片,在丰富学生视觉的同时,让学生谈一谈关于恐龙的知识以及恐龙的生存历史和灭亡原因。

三、欣赏范作,学一学:通过展示单只恐龙,让学生分析恐龙形体的组成部分和绘画方法,主动探究出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比较分析:如何表现恐龙的巨大?

四、独立创作,画一画: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巨大的恐龙,也可以画想象中的恐龙。

五、展示作品,评一评:让学生将画好的恐龙送回到恐龙家园中,展示。学生和教师对所画的恐龙加以讲评。

在课堂上,杨老师以他朴实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美术课,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学习和感受。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杨老师改变了以往由教师一味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形式,采用开放的教学形式。其中,教学内容没有局限教材和书本,而是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杨老师自己进行精心设计和收集相关的材料,通过提问与讨论激发学生探索课题的兴趣。

2、教学态度严谨认真。如果说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那么教学态度就决定着教学行为的努力程度。听课的老师们都感受到了杨方云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认真。一是课前准备充分。教具齐全、课件精美、教案熟练。另外,据我所知为了上好这一课她还对三年级学生对恐龙知识的了解情况和学生是否喜欢恐龙的状况进行过详细的调查;二是课堂表现沉着思路清晰,没有出现明显的教学遗漏等现象。三是目标明确,课堂结构合理,课堂教学循序渐进,没有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这些说明执教者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真透彻地研究过教材,在课外下了不少的功夫。

由于美术课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当然,在赏评《巨大的恐龙》的同时,我也有以下几点思考:

1、作为一门动手性极强的学科,美术课的示范教学是指导学生理解绘画和制作的方法,掌握技能的重要环节。示范教学贵在“活”字,活而得法,往往事半功倍。杨老师在此环节上有些疏忽,我认为可以在学生前,老师可适当范画或展示一张自己绘画的恐龙线描画,教师的作品往往给学生的视觉冲击是最大的,影响也是最深的,达到的效果也是显著的。

2、好动、好问、好说是儿童的天性。教师要利用这份天性,为学生创设条件。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提的教师不提;学生能解答的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要把展示自我的机会完全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课堂中如何把学习的自主权更完全地还给了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努力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地把握这两点,就一定会更加深切地体验到课改带给美术教育的无限生机。

总之,杨老师执教的《巨大的恐龙》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知识传授和单纯的技能训练,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脱出来,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中,学生的心情一直处于快乐和兴奋的愉悦状态,是一堂新课程标准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

第8篇 恐龙的灭绝评课稿

恐龙的灭绝评课稿

众所周知,识字是阅读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特别是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徐老师在教学《恐龙的灭绝》时,充分体现了识字与阅读的有机结合,做到了阅读中不忘识字的积累,下面就徐老师的这堂课,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合理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识字,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活动、变枯燥为生动,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在揭题时,为了让这远古的恐龙时代,真切的出现在学生面前,郭老师通过视频动画,一下子让这庞大的恐龙鲜活起来,使学生很快地进入了课文的情境,激起去探求恐龙为什么会灭绝的兴趣。

二、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形式识字,识字教学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

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使识字由原来枯燥无味的机械记忆变得生动而有趣,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徐老师在教学中,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当小老师读、男女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识字教学;通过“恐龙生蛋”、“恐龙妈妈出难题”等低年级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识字情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徐老师在学生会认词语的基础上,让学生选几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连成一句话。这样,使识字活动由单一变得丰富,不仅让学生再一次巩固了词语,还在连词成句中,巧妙的理解了词意,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呀!

第9篇 恐龙的灭绝的评课稿

恐龙的灭绝的评课稿

众所周知,识字是阅读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特别是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郭老师在教学《恐龙的灭绝》时,充分体现了识字与阅读的有机结合,做到了阅读中不忘识字的积累,下面就郭老师的这堂课,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合理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识字,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活动、变枯燥为生动,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在揭题时,为了让这远古的恐龙时代,真切的出现在学生面前,郭老师通过视频动画,一下子让这庞大的恐龙鲜活起来,使学生很快地进入了课文的情境,激起去探求恐龙为什么会灭绝的兴趣。

二、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形式识字,识字教学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

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使识字由原来枯燥无味的机械记忆变得生动而有趣,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郭老师在教学中,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当小老师读、男女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识字教学;通过“恐龙生蛋”、“恐龙妈妈出难题”等低年级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识字情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郭老师在学生会认词语的基础上,让学生选几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连成一句话。这样,使识字活动由单一变得丰富,不仅让学生再一次巩固了词语,还在连词成句中,巧妙的理解了词意,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呀!

但在课堂上,我们也不难发现其存在的一些困惑:

一、有专家提出语文教学要“倡简,务本,求实,有度”,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识字教学是否也该如此呢?单编的识字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识字、写字,我们是否可以在理解、感悟、拓展等方面再简略一些,媒体的运用再精当一些,节省出一定时间,再多给学生一些自主识字、认真写字的时间,在识字、写字方面做得再扎实、有效一些呢?

二、识字教学如何科学划分教学课时的问题。如写字量大的教学内容,老师们一般分散在两课时进行,以便分散难点、减轻负担、有效指导,观摩教学时所展示的课时内只写一、两个字的分配方式是否合适?参赛课、观摩课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尚可理解,常态下的识字教学如何科学而合理的安排写字环节,值得思考。

第10篇 语文《恐龙灭绝》评课稿

语文《恐龙灭绝》评课稿

语文《恐龙灭绝》评课稿1

本周,我们语文教研组聆听了二年级两位语文老师执教的《恐龙的灭绝》一课,课题虽然一致,但教学风格却各有千秋。

共同点:

一、备课精心,准备充分。两位教师在课堂上对重点把握都相当到位,讲解细致,都关注了学生词语的理解、积累与运用;而且课前都准备了有关恐龙的图片、视频,最大限度辅助学生摄入了解恐龙的知识。

二、教学条理清晰,两位教师都是围绕几种说法展开教学,深入细致的引导学生学习,之间都特别注重语文工具性的体现。如:省略号、分号的讲解,“因为……所以……”的说话训练,都非常的细致。

不同点:

一、前者注重学生的实践,二者注重学生的自我探究。高老师在引导理解重点的时候,给出卡片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排练顺序,动手实践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郭老师则使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让学生概括每种说法,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二、前者重练笔,后者重。高老师后面设计的让学生写“我想写给——”很大限度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妙语连珠;而郭老师课上更多的是启发:“你最想研究什么问题?”鼓励学生质疑,“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发现句子中带点词的共同点;“学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继续他探究的欲望。

总之,两节课虽同课异构,但却各有特色!

语文《恐龙灭绝》评课稿2

公开课,真是个磨人的小妖精,为了上好它,我们绞尽脑汁,我们废寝忘食。但通过一次一次的磨,我们却也能清楚地感受到自己的变化。为了上好《恐龙的灭绝》这一课,卓老师也是做足了准备,在一次次的试教中改进设计,在改进中提升自己。观看了卓老师的两节《恐龙的灭绝》,明显感受到她的进步。

在第一节课中,卓老师主要呈现了四个方面的教学。首先以《我是霸王龙》的绘本阅读作为激趣点,让学生说说对恐龙的了解;接着抓“灭绝”二字,理解词语意思的同时走入课文,学习恐龙灭绝的原因,在句子中学词,在儿歌中学词,用“加一加”、“编儿歌”等方式识字、认字,在认字中认认真真写字;然后学习第三自然段,在学生排序的过程中渗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关注科普小品文的特点;最后以一个排序练习作为拓展延伸。

整个过程,感觉教师刻意关注学生的学,形式是多样了,可学生得到了好像没那么多。再看这样一节低段阅读课,原本课堂上学生的读书时间总量不能少于10分钟,读书方式要多样。可这堂课除了前面的自由读、第三段3个学生分句读外,读书的时间就非常少了。忽略了读的训练,学生的理解自然无法深入。第三自然段作为这堂课的学习重点与难点,时间上的体现也有所偏移:花了30分钟的时间进行前面的导入、识字、写字,只给了这段话10分钟的学习。为了关注到这段话的构段特点,卓老师采用在黑板上粘贴关键词帮助学生梳理因果关系,以问题:“这些关系中能不能去掉一个?”帮助学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看似重点学了,可学生不用老师的教学,也能很好完成后面的拓展练习。这所谓的教,意义好像不大。

但在第二次的听课中,却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一回,卓老师主要设计了三个板块的学习:

一、直接揭题导入;

二、识字、写字教学;

三、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板块越发清晰、明了,学生也有了更多学习的时间,对于段落的特点也有了清楚的了解。特别是在第三自然段的学习这个板块中,卓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因为没有阳光照射,植物大量枯萎、死亡,那些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地死去了”以及“随着动物的减少,食肉的恐龙找不到足够的食物,也渐渐地灭绝了”这两个句子,抓住关键词“大量”、“枯萎”、“渐渐地”,让学生想象枯萎的画面,借助图片剑龙、马门溪龙、霸王龙、蛮龙的消失,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再者,这些恐龙都是学生们了解比较多的,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卓老师为了让学生明白这段话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给学习单中的内容进行排序,再出示自己的排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老师排的是不对的。这样,句子之间的前后关系就被学生找出来了,科学小品文的特点也随之而出。接着是多种方式地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在积累中运用语言。最后创设情境而进行的复述“黑暗说”,就是对语言积累很好的运用。

第一节课到第二节课,不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有了质的飞越。但从两节的观课中,也提个人的几点小小的意见:

1、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如在教学“庞大”这个由近义词组成的词时,师在出示课文中由近义词组成的词让学生认读后让学生也来说说这样的词还有哪些。因为学生之前没有学习经验,对他们而言就成了难题。还有就是在给“孵蛋——浮出”编儿歌分辨“孵和浮”时,学生也没办法完成任务。

2、在最后一环节“我为大家介绍恐龙灭绝之黑暗说”时,应让多几个学生起来复述,检验是否掌握。

语文《恐龙灭绝》评课稿3

《恐龙的灭绝》作为科学小品文,相对而言语言准确、严密,科学性较强,趣味性不足。可杨老师却敏锐地捕捉到意象丰富的词眼,让学生积极体验,为教学内容的纵深处延展推波助澜。任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语文味十足的科学小品文阅读教学课例,让我们受益匪浅。

下面就谈谈我对这堂课的一些感受和看法。

一、激趣——未成曲调先有情

在导入新课前,苏老师出示了一些有关恐龙的图片,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上来谈恐龙,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师引导:这些朋友外形千奇百怪,性情迥然各异,食物的种类也各不相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恐龙。随机教学“恐龙”。同时师又通过地震龙的资料,用学生身边的`事物进行参照,把数字具体形象化,让学生真切地体悟恐龙的“庞大”,惊叹它们历史的漫长。可就在此时,教师话锋一转,用低沉的语气说到:可是,这只不见了,这种消失了,这许多许多的恐龙都死去了,当最后一只恐龙死亡,我们再也见不到恐龙了。这就叫“灭绝”你带着怎样的感觉来读?为什么?孩子们的情感立刻被唤醒,不解,好奇,惋惜,期待等等各种情感随之被激活,求知的欲望被激发,为下文的学习铺垫了低沉的情感基调。。

二、词语感悟促情感

王尚文先生一再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使语文教学回到语文的本位上,坚守语文教学,教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显然苏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本,且不说“恐龙”“庞大”等词设计的精妙,单以“严寒说”教学为例。“严寒”“突然”“耐不住”一词的教学,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读到了“严寒”,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想象“严寒”的画面,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把“严寒”具象化,从而再现恐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渐渐死亡的情景。词语教学与阅读教学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紧接着,师问:“可是其他动物也经历了严寒,但他们活了下来。和它们相比,恐龙缺少什么来帮助它度过严寒?”从而引导学生用(用如果……就……)的句式说话。理解和运用紧密结合,语言的习得和内化相得益彰。引读:可是,很可惜,恐龙没有冬眠的习惯帮助它们躲避寒冷,(它们耐不住严寒,就慢慢地消失了。)很不幸,恐龙也没有厚厚的皮毛来保暖,于是(它们耐不住严寒,就慢慢地消失了。)以读促悟,以悟带读。

可是经历了多少次的寒来暑往经历了多少次的考验,为什么这次就挺不过去了?这一句话中,你读到了那一个重要的词?引导学生发现“突然”一词。师点拨

这个词用得真准确。在不经意处渗透了科学小品文的准确、严密的语言特点。于细节处见功力啊。

正所谓“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轻歌曼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苏老师就用这水样的艺术灵动地诠释着词语教学的真谛。恐龙的灭绝评课稿设计

三、体验感悟有深度

苏老师在教学“撞击说“时,敏锐地捕捉“撞”这个词眼,“撞”的体验逐层深入,先通过学生对撞车画面的想象,感受“汽车变形,玻璃粉碎,人员伤亡”等后果,再连接行星撞击地球的视频,结合教师激情的语言描述,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在语言的积淀中体验文本。使学生感悟“尘埃,黑暗,枯萎,死亡从而使恐龙的灭绝走向必然。

纵观整一堂课,这一些重点词语犹如如一粒粒珍珠,被精巧的问题串起,圆润饱满,引人入胜斧凿之痕,把我们带入恐龙的世界。

语文《恐龙灭绝》评课稿4

《恐龙的灭绝》是二年级下册的科学知识小品文。全文以科学家们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为线索,介绍了恐龙灭绝的五种原因。课文层次清晰,脉络分明,首先第一段向我们提出了,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这样一个问题。接着2-4段分别写了恐龙灭绝的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和其他种种说法。最后一段总结恐龙灭绝的种种说法还不能完全让人信服,至今还是个迷,激励人们继续去探究。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引起了孩子们的探究心理,是对学生进行用智慧的目光去观察,发现身边的科学,丰富学生对恐龙的了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的好文章。

听了郭叶青老师《恐龙的灭绝》一课,感悟颇多,体会如下:

郭老师的课层次清晰、环节分明,为我们展现了一堂层次感强、结构美的课。

在课堂中,郭老师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学习基础为基点,始终以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出现。复习字词时,郭老师运用“我是识字小能手”既检查了认字又导入了课题,引出了恐龙。接着郭老师和学生交流了一些恐龙知识,并随即引出了课题。探究恐龙怎么会灭绝?

为了使学生理解“短多了”,郭老师将人类的历史和恐龙的历史做了对比,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和朗读句子。

郭老师在整堂课中非常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换词语理解词语,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等。

教学有层次,多种学习形式相结合。比如在学习恐龙灭绝的第一种说法时,李老师在让学生先读,指名试着说说,然后再填空,最后自己概括,层次感很强。另外在学习恐龙灭绝的说法的重点段中通过填空、排顺序多种学习形式相结合,避免了学习的枯燥、乏味。

巧妙抓住第四段末尾的“……”,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更多恐龙灭绝这个谜的兴趣。

郭老师为我们开出了这样一堂课,真的非常感谢她,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收获颇丰。

第11篇 三年级语文恐龙优秀评课稿

三年级语文恐龙优秀评课稿

《恐龙》是它知识性短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恐龙的喜爱之情。恐龙生活在遥远的古代,谁也没有见过,它的种类、形态、外形和习性都是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所进行的研究推测。正因为如此,作者多处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进行具体的描述。那我们在教这样的课文时应该如何去教呢?

庞老师的课,给我了很大的启发。虽然板书的内容很多,但给人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特别是讲恐龙的形态时,深入浅出的让学生明白了,打比方的好处和怎样打比方。比如讲梁龙像移动的吊桥时,老师先出示关于吊桥的图,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动经验,来理解打比方的好处。最后还总结了打比方的'方法(要用熟悉的、相似的来比方)学生顿时就明白了如何给一个事物来打比方。我觉得此处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掌握了一种方法,让学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值得我今后去学习。

还有一处在讲解剑龙时,学生对于“剑”和“箭”区分不清,老师还是先通过图,然后再通过偏旁让学生学会区分,不仅理解掌握好了词语,还教学生学会了辨析词语的一种方法。

让学生在这样知识性短文中,也感受到学习语言文字的魅力。

《恐龙评课稿(1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