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稿件范文 > 评课稿
栏目

五年级数学上册评课稿(2篇)

更新时间:2024-11-12

五年级数学上册评课稿

第1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策略(列举)》评课稿

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策略(列举)》评课稿1

一、优点:

1、整个教学过程清晰完整,符合解决问题课型特征。

从现实情境出发,让学生思考如何用22根围一个长方形,引出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思考尝试,即有序列举,再探究这样列举的好处,即不遗漏不重复。然后比较得出长与宽最接近时面积最大,解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并联系以前学过用过的列举方法,更进一步深化了这一策略。

这里学生经历了理解题意、寻找方法、发现策略、反思策略、运用策略的过程,较好地体现了解决问题课型的流程与特征。

2、课件、板书清晰有效,较好地发挥了辅助作用。

本课的课件制作较为精细,充分发挥ppt的优点,特别是几种不同长宽的长方形呈现,让学生清楚的看出面积与长与宽的直观关系,降低理解地难度。板书设计也较为合理,该写的写(那张表格、有序不遗漏不重复等关键词),该省的省,体现了让重难点留在最重要的位置的宗旨。

3、教师语言相对精练,问题设计较为合理。

本课中教师的话虽不少,但不算罗嗦,比如说:22根是它的什么?列举时一般要从小的数开始。有序的列举有什么好处?周长相等的情况下……为什么到16:20就停了?理解“每两天”的意思等等。当然也有时学生可以说的,老师可能急了点,把学生的话讲了。

二、建议:

1、充分理解教材调整的意图,为何将原来的18根改为22根?为何将原来列举结束后再问的“怎样围最大”直接放在题目中出示?22根相对于18根,可能会让学生更容易想到从1想起,因为11=10+1。而将问题早揭示,更体现策略的价值,我们为什么要一一列举?是为了解决问题,正是因为有序列举后,使得长宽与面积的关系更清楚,更利于寻找规律。

2、回顾与反思还可进一步。除了要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思一一列举策略的好处,还应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使用该种策略?

3、最后一题还可以进行挖掘。我们可以用一一列举的方法找出答案,在列举的过程中也应优化,既可写中文,也可用字母或其他符号表示,更可体现策略的优越性。同时也培养了符号意识,让学生理解,在以后解决其他问题进行列举时也可采用符号化的方法。

总体而言,在一个基础不是很好的班级执教这样颇具思考性的内容,达成令人满意的效果,可以看出教师课前课中的投入。

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策略(列举)》评课稿2

今天上午听了校级研究课卢老师的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感触很深。

无论是卢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巧妙的课堂构思,还是学生的积极配合,踊跃发言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下午的集体备课中,很多老师都提到了卢老师类似的优点,这里不再多说,只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听完这堂课后的一些困惑和想法。

1、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一一列举的方法,并能主动运用这种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首先,我认为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我们要用一一列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是最重要的。教学中,教师所呈现给学生的几道例题:如用18跟栅栏围长方形,有几种围法?订阅3种书籍的`不同订法……都需要首先让孩子明白为什么我们要选择一一列举的策略,选择其他方法容易出现什么问题?这一点卢老师做的比较到位,她通过展示了几位同学的作业情况,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有的答案重复了,有的答案遗漏了,为了防止类似的情况发生,接着卢老师顺其自然的提到了一一列举法,让孩子在遇到问题和困扰后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些。

2、本课的第二个重点是教孩子如何使用一一列举法?使用一一列举法书上主要是列表法。这种方法虽然可以但不实用。一、上课时孩子没有时间去画表格。二、这种方法相对来说不是最方便和最容易让孩子接受的。在教学例2时,订阅3种书籍有几种方法呢?卢老师让孩子放手自己去解决。结果让人惊喜,大部分孩子解决起来毫无困难,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已经想到了用字母或者数字来代替书籍的名字来列举。这种方式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己动脑思考的结果,不得不让在场听课的老师为之惊叹。看来放手让孩子去做,有时确实能够获得意外的惊喜。听到这里,我不禁要问,既然孩子最易接受用符号来列举的方法,那书上介绍的列表法是否可以不讲或者略讲呢?

3、例3是道关于投镖的问题。标靶上有3种情况,10环,8环和6环。投2次得到的总环数会有几种情况?在这里,卢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了4种情况:一、两次投中的环数相同。二、两次投中的环数不同。三、一次投中一次未投中。四、两次都未投中。我个人认为分为四类不太恰当,应该分成三类较清楚,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完全可以合二为一,其实说的就是两次都投中的情况,只不过在这个前提下再细分为两类而已。这样分类讲起来可能才更加清楚点。

4、投标的结果出现了重复。如8+8=16,10+6=16,这两种情况尽管答案相同,但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教师在讲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讲清楚。为了防止学生的答案写的不清楚,在答时也应建议学生将所有的答案有序排列,这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以上是我听完课后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还望批评指正,共同学习!

第2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评课稿小数乘整数评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评课稿 小数乘整数评课稿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在教学“小数乘整数”第一课时时,是这样编排的:首先,用一幅主题图出示一个现实的问题情境—在夏天和冬天里都买3千克西瓜,各需要多少元?其意图是紧密联系实际,自然地引出新知—小数乘整数,体现“算用结合”的理念。接着,让学生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夏天买西瓜付钱的问题。教材出示了学生的两种算法:一种是用竖式进行连加;另一种是把0.8元换算成8角,用8 x3=24角,24角=2元4角=2.4元。最后说明“可以用乘法竖式一衬卜d0。 x计算”,并且直接给出了竖式的一般写法:即先直接把整数与小数的末位对齐,然后相乘。类似地,对于如何计算2.35 x3,教材也是先出示学生的连加竖式,再出示乘法竖式让学生尝试计算:2 .4 2 。35x3侧卜待学生计算后,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两个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进行观察,从中发现:一位小数乘整数,得到的积还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乘整数,得到的积还是两位小数。由此引导学生初步建立猜想:小数乘整数时,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这个猜想对吗?需要验证。于是,教材设计了用计算器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变化规律,最后探究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①先将小数转化为整数;②按整数乘法算出积;③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加减法、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课内容,可以为以后小数乘除法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顾老师在教学时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引导学生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乘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的一种工具。2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会计算小数乘整数。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学生通过口算初步感知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后,顾老师又通过“冬天西瓜涨价了,每千克2.35元,现在买3千克需多少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35 x 3,估算出所需钱比6元多,比9元少,再问:你们能用竖式算出来?学生尝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试做情况。指名学生板演两种不同的竖式写法,请大家比较,两种写法的计算结果相同,都是7.05,但两个竖式有什么不同?请学生说说在写竖式时是怎么想的?写法1的.学生:我在课前预习时,看到书上的竖式是末尾对齐。写法2的学生:写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要相同数位对齐,小数乘法的竖式也要相同数位对齐。师:你认为小数和整数相乘的竖式应怎样写呢?

好多学生都认为是第二种写法。顾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刚才的计算过程,小数乘整数是按照整数乘法的算法在进行计算。所以在写成竖式时,末位对齐。这儿,老师花了较多的时间,老师也反复强调了这一点。我在想除了转化乘整数乘法的算理(即乘法中的一种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把小数扩大一定的倍数变成整数时,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所以要想得到原来的积,就要把后来的积再缩小相同的“倍数”。)外,这是一种较为严谨的逻辑推理过程,具有较高的抽象性。五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起步不久,逻辑推理能力较弱,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还可以从小数的意义计数单位出发,寻找小数乘法的最原始、最根本的算理。因为2.35表示235个0.01。因此2.35×3可以看作705(235个0、01)×3=705个0.01。根据小数的意义,705个0.01是7.05。从表现形式来看,由705到7.05就是把705缩小到它的1/100。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把小数变成整数时,究竟变成了什么”(变成了某某个小数计数单位)的疑问;也回答了把小数变成整数进行计算后得到的积是什么(多少个小数计数单位)的问题;也回答为什么要把后来的积还原的问题。最为重要的是,从小数的意义出发来理解算理,严格地遵守了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原则:形变而值不变(计数单位变了,大小没变)。

在探究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中小数位数的关系时,顾老师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探究验证,得出结论,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学生既掌握了知识,也学会了方法。练习环节,顾老师出示14.8×23=

148×2.3=

148×0.23=

×=3.404问:你能直接说出得数吗?需要老师的帮助吗?你希望老师告诉你哪一个算式的得数,你就能直接说出这道算式的得数?引导得到:148×23 =3404,顺利解决问题,最后出示×=3.404要求填写小数乘整数,指出还可以填写其他的数,通过孕伏发展,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创设生活情境,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忽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计算而计算,让学生对计算的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如何创设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情境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节课的开始,顾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水果店夏冬两季买西瓜”的情景,对这样的情境,学生感到自然,亲切,能激发学生较好的学习兴趣。

2、重视对学生理解算理的培养。

教学中顾老师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算法的形成过程,而不仅仅只是掌握计算方法。在算理的学习上比较到位。

3、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的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计算方法,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五年级数学上册评课稿(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