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稿件范文 > 评课稿
栏目

大班评课稿(7篇)

更新时间:2024-11-12

大班评课稿

第1篇 幼儿园大班健康评课稿

幼儿园大班健康评课稿

导语:新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健康评课稿,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幼儿园大班健康评课稿

听了#老师的《张开隐形的翅膀》这堂心理辅导活动课,我觉得作为一名新教师,谢老师的成长是很快的。谢老师把《张开隐形的翅膀》这堂有关自信心的心理课演绎得很精彩。在课堂上,谢老师带领着学生进行了一次自信心之旅。

一.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

当一个人处于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时,他的心情就会比较放松,用这种放松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感受能力就会大大提高。首先从教师自身出发。教师的个人魅力很重要,一开始就要注意与学生拉近距离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情绪。课堂上,谢老师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谢老师怀着愉快的心情,以亲切自然的教态面对学生,真心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课伊始,谢老师对学生说:“今天开始上课前,我们要完成一件重要的大事,我们有几支新组建的营队要来招募队员了,我很好奇他们需要怎样的人呢?你们好奇吗?快听听他们有什么要求吧!谢老师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以招募新成员的游戏方式,学生很感兴趣,使他们产生了新奇感,感到老师很亲切,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开来。接下来的课堂气氛当然是相当活跃的,这就是积极情绪带来的课堂效果。其次是学生的积极行为带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课中,谢老师让学生写下自身的优点,每个人至少要写一个优点。每写好一个就用彩笔画上一轮翅膀,你找到的`优点越多,你的翅膀就会张得越大。谢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一生写的优点很多,老师及时表扬了他。后来在汇报的时候,学生踊跃、快乐地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优点,看着一双双美丽的翅膀贴到黑板的大翅膀上,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为自己骄傲、喝彩。还有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学生写自身优点的时候,老师配以愉快的轻音乐,营造一种轻松安全的心理氛围,给学生以美的精神愉悦。以及结尾入营仪式,播放歌曲的旋律,呈现一段文字,学生在歌曲的旋律声中朗诵《为自己喝彩》。自然而然,学生的积极情绪就能调动起来了。

二.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反复学习同一内容,教师不用一些新颖的方式,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在的心理课堂教学的内容很丰富,让学生听一听——《韦尔奇的故事》;找一找——发掘自身的优点;说一说——互相分享优点;写一写——张开隐形的翅膀;诵一诵——为自己喝彩。谢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种内容相互动静结合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情绪。而充满美感的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在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去很好地感知、学习。在这一堂课中学生的积极情绪一直是贯穿课堂始终的。

三.设置悬念让学生自主探索

只有学生自己愿意去学习,他们学习的积极情绪才能铺展开来。谢老师用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去体验积极的情绪,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如:“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你猜他是谁呢?”

“多么了不起的韦尔奇!在担任通用电气公司首席执行官的20年中,韦尔奇显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而小时候的他曾经默默无闻,也曾觉得自己什么也干不成,想知道是什么让他发生改变吗?” “同学们,他犹豫什么呢?他将会面临怎样的处境?”

“同学们,你说男孩子心里会怎样想呢?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会跟他说些什么?”

“韦尔奇的故事让你感受到什么?”

交给学生听猜的任务,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够集中,以此来继续提高积极学习的情绪。

总而言之 ,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实现有效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以积极情绪点燃积极情绪,以自信生命影响自信生命。

根据班级学生心理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或急于解决的问题确定活动内容。

《拥有好心情》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中的一个主题。教学中,我力求贴近学生实际,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中选取学习材料、引发真情实感,进行真实的情感交流,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正确对待烦恼。针对书上的案例,让学生为来当当医生,为李萌解除烦恼开个“药方”, 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当教完这堂课后,我感觉我的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真实有效的品德课堂,来源于生活,同时也能指导生活,真正让孩子受益。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绝不应是一种“告诉”,不能让我的“告诉”去扼杀学生的思考与体察,更不能让我的“知性”去扼杀学生的“感性”;不是我告诉孩子们,遇到烦恼你要怎么去做,而是给他们一个开放的空间,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究、去建构,去尽情活动,去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鲜活的体悟与认知。同时我对学生生成问题的预设以及评价还要进一步努力。对真情互助环节的形式还可以再改进和丰富,面对孩子了解了这么多变烦恼为快乐的办法,应教给孩子学会选择,因为讲台属于孩子,交流属于孩子,收获属于孩子!

第2篇 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11只猫做苦工》评课稿

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11只猫做苦工》评课稿

一、关于教材的选择

绘本的价值是多元的,通过开展绘本阅读能促进幼儿认知、思维、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发展,《11只小猫做苦工》这本优秀的绘本,恰恰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本极好的教材。作者采用诙谐滑稽、富有悬念的笔调描写了“小猫旅行”过程中的四个场景——第一次小猫来到公园的草地上,看到了花和禁止采摘的牌子,但还是忍不住的摘了;第二次小猫来到写着禁止过桥警示语的桥边,还是过了桥的惊险场景;第三次来到禁止攀爬的大树下,但是上了树;第四次小猫钻进怪兽下的陷阱口袋中,被抓去当了苦工。小猫的一连串违规行为,会激发起孩子的阅读兴趣。针对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按自己的意愿做事,做事不考虑后果的行为习惯,本故事中主人公也有这样的不良习惯,故事的名字就道破了11只猫不遵守规则产生的后果——做苦工。阅读这样的作品时,促进幼儿判断小猫的做法,审视自己的行为。这是蕴涵着社会规则、人身安全教育深刻哲理的好教材,自然地渗透着教育幼儿要注意警示牌,禁止的事情不能做的教育意义。同时,在该童话故事中还蕴涵着多领域的价值,体现了绘本的教育功能。

二、关于教学目标

我们在研讨教材的过程中,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结合绘本本身的`内容,从阅读着手,以遵守规则为落脚点。该绘本是以小猫旅行线路为主线,以小猫不遵守规则造成做苦工为核心内容,小猫巧设圈套战胜怪兽,最后小猫改掉了不良习惯。引导幼儿阅读绘本,在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感知遵守规则的重要。因此,本次教学活动目标有二:

1、在师幼共读的过程中,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知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标记,并能自觉遵守。

三、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谈话引题,激发阅读兴趣。

从孩子生活经验出发,提问:你们喜欢读书吗?读过哪些书?直接引出:老师带来了一本好看的书,我们一起来看。简洁明了,自然地过渡到教学活动中。

(二)理解故事,感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1、根据故事发生线索,展开提问、讨论和分析。

故事情景一、二、三,教师利用ppt逐一出示画面,引领孩子自己去发现画面,读懂画面,并适当的引导:小猫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不能这么做?

执教者根据教材内容,能把握阅读的节奏,抓住问题的关键,启发幼儿观察讲述故事的前三个情景。在第一个情景中,教育幼儿要遵守社会规则爱护花草时,做到了“润物细无声”。在第二个情景中,出现小猫肯定地过了桥的画面,教师追问:小猫过了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我觉得执教者在这里插入这个提问,非常好,因为,生活中的幼儿也常常在事前忽略可能产生的危险性,,这个问题刚好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让孩子能将小猫的行为迁移到自己的身上。紧接着教师又加强了后果教育的效果:小猫过桥时,桥面怎么啦?执教者强调了这次小猫们是幸运地过了桥,让孩子理解警示牌的作用,不能鲁莽做事。

故事情境四,怪兽设下圈套,用口袋抓住了小猫,会带小猫去干什么?小猫是怎么想的?这几个问题都是让孩子产生后果见证性的,是此个教学活动关键所在,所以丁老师在这里增强了教育强度,而不是同上面的环节一样平淡的、快速的处理。充分地让孩子感受小猫当了苦工后的所感所想,是怎样当苦工的?有什么痛苦的地方?表情是怎样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孩子充分感受到小猫做苦工的痛苦和懊悔。通过该过程的阅读,使孩子明白做了违反规则的事,是要受到惩罚的,不能有侥幸的心理。

2、在阅读过程中有效留白,为自主阅读创造时机。

小猫战胜怪兽成功逃脱的故事情节,与前面的情节有些雷同,只是角色转换,由于时间不允许,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跳过了故事的中间情节,预设一个悬念,在活动的最后让幼儿带着问题去阅读,激发了幼儿阅读的愿望。

3、理解故事结尾,体现绘本故事的完整性:

跳过前一个情节,出示画面的结尾几幅图,及时抛出问题:再次看到禁止标记,你觉得小猫会怎样做?这时孩子们都能猜测到小猫不会再做违反规则的事情了,我觉得这是老师前面教育铺垫的一个良好效果,说明孩子能明白了要遵守社会规则对社会和自己都有益处的教育效果。

(三)回看封面,挖掘画面内涵。

在整个故事结束之后,回到封面,一方面是对故事情节的统整,另一方面是对故事寓意的提升:小猫为什么会被抓去做苦工?怪兽为什么会放这样的禁止牌子?充分地帮助孩子梳理每个情境,让孩子明白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坏人,有不同的意图和预谋,要警醒孩子注意自身的保护和提防意识,再次敲响孩子安全教育的警钟。

(四)拓展话题,从绘本故事到生活经验。

你们在生活中都看到过哪些禁止标志?能起到一个教育强化的效果,孩子充分的感受后,并进行联想,不仅对想象力、思维能力有促进作用,对于他们的社会性、安全教育都有很大的作用。他们会将小猫的角色替换成自己,并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五)自主阅读,践行相关规则。

规则意识必须在实践中得到巩固练习,活动延伸环节安排幼儿带着悬念自主阅读,既满足了孩子看绘本的愿望,又让孩子在掌握一定的行为规范后,明白该“如何去做”,掌握具体的行为方式,同时,我们还必须让孩子明确自己学到的这种种规则都是与自己的行为密切相关的,它不是一般的知识,而是对每个人行为的共同要求,既约束着别人的行为,也约束着自己的行为,每个人都要遵守。

四、关于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活动,教师能根据新《纲要》精神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形成了“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有效地激发了孩子的兴趣,让幼儿自主探究学习,互动式的动静交替灵活应用于其中。本次活动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启发提问法;运用了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启发幼儿观察、思维,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多媒体演示法;在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符合幼儿爱看动画的特点。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带领幼儿进入故事情境,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移情训练法;使幼儿理解、分享别人的情绪情感体验,使幼儿在日后生活中,对类似的情景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些方法的应用,使活动丰富多彩,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快乐,同时使幼儿的社会规则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五、关于教学效果

执教者能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深入挖掘此绘本所富有的教育内涵,自然地渗透着教育元素,让幼儿懂得了警示牌作用,禁止的事情不能做的道理。教者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故事前后的连贯性,让孩子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又顾及到故事欣赏的完整性,运用了多种方法和手段,让孩子充分的自主讨论与思考、发表意见,始终坚持以孩子为主体,活动轻松自然。

本次活动的开展,幼儿的社会性、安全教育认知得到了发展,情感得到了培养,发挥了幼儿主动性,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我想,通过本次活动,在今后的生活中,孩子们的心中已经留下了一个深刻的认识:要注意看警示牌,禁止的事情不能做的道理。

第3篇 大班集体舞评课稿欢乐鼓

大班集体舞评课稿 欢乐鼓

听完李老师的这一音乐活动,第一感觉是将音乐与舞蹈完美的融合,孩子们在音乐中学得开心,跳得开心。

一、目标明确,达成度高

活动目标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干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心中不禁有活动的小目标,还有音乐活动的的大目标。她在引导幼儿倾听音乐时总是要求幼儿带着任务听的,目标非常明确。如“编了哪些动作”、“先跳什么动作、再跳什么动作?变了几次?”正因为教师心中有目标,所以能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更生动、主动的活动,从而达到活动目标。

教师制定的三个目标分别从知识、能力与情感方面来体现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大班幼儿的社会性逐渐发展,有非常强烈的育人合作的愿望,本次活动充分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在活动中可见目标大程度还是很好的,幼儿的参与度较高,融入在快乐的音乐氛围中。

二、环节递进,由浅入深

整个教学活动环节设计清晰:第一步整体感受音乐曲风(活泼、喜悦)。第二步开始请幼儿欣赏舞蹈,观察有哪些动作,利用图谱将无形的音乐变为有形的动作,突破了重难点,为接下去的`舞蹈做了非常好的铺垫。接下去单人跳、双人跳、跳双圈舞,一步步环环相扣,难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三、多种策略,建立支架

艺术是多元、融合的,李老师这节《欢乐鼓》活动充分将音乐与舞蹈融合在一起,采用跳双圈舞的形式非常新颖,但对于幼儿而言在短短的时间内既要学动作又要记音乐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在活动中运用了多种教学策略进行突破。首先在整个活动中运用图谱、动作、观察等方法,调动多种感官,使幼儿融进快乐、有趣的舞蹈中,不知不觉已将乐曲融入心中。其次,为了防止幼儿在跳双人舞、双圈舞时区分角色和挑错方向,教师以红色和蓝色手腕花为提示,轻松的解决了难点。

但是,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次活动中我觉得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目标中提到“能根据音乐来创编各种鼓的造型”,可在活动中这些都是教师创编的,幼儿创编的较少,我觉得可以在开始做动作时让幼儿说说可以有怎样的造型,然后教师尝试将幼儿的动作便如到舞蹈中,解决幼儿先入为主的问题。

第4篇 幼儿园大班《曹操称象》说课评课稿

幼儿园大班《曹操称象》说课评课稿

幼儿园说课评课原则:

幼儿园托班孩子的思维正处在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幼儿园说课评课要根据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设计时要带有很大的情绪性。幼儿园说课评课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关心活动的过程。因此,幼儿园说课评课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幼儿园说课评课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下面就与大家一起分享有关幼儿园说课评课的文章。

教材分析:

《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活动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官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让幼儿能很快的理解故事内容. 本故事主要是让幼儿了解古代的人很会动脑筋,知道他们是怎么称象,同时通过故事来培养幼儿善于动脑,勤于观察的好品质。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建立在幼儿已经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上,而让幼儿知道通过量的守恒的原理,我们可以进行量的替换.这对大班幼儿来说太抽象了,也相对来说较难,因此我把这个故事分成两课时来上,第一课时主要让幼儿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而第二课时是在幼儿已经初步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的基础上,让幼儿有表情地、生动地复述故事,从而来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先来说说第一课时吧,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幼儿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中的量的替换,因此,我认为本活动的.重点及难点就是让幼儿知道曹冲是怎么称象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特制定目标如下:

1、理解故事中曹冲称象的好方法,初步了解量的守恒原理.

2、培养幼儿善于动脑,勤于观察的好品质。

环节分析:

1、谈话导入。

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来说说要想知道一样东西的重量,你会怎么办?这一环节不仅可以引出下一环节的故事,还可以为解决难点做好铺垫.

2、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对故事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同时知道古时候的人,要想称一头大象是那么难的,那他们是怎么称的,这样的方法行吗,为什么不行.让幼儿对大官们的方法和曹冲的方法做个比较,这可以发展幼儿的比较性思维。

3、欣赏曹冲称象那一段,重点理解曹冲利用量的替换原理来称大象。

这一环节是突破重难点的环节,幼儿的思维比较直观形象,单单就是听故事,幼儿是很难真正理解的,更何况是那么抽象的守恒原理.而课件比较形象直观,利用课件让幼儿能形象的知道曹冲称象的步骤,欣赏课件后,幼儿对于称象的步骤是知道了,但对替换了是否就一样重呢?还是朦朦胧胧的,这就需要实验演示操作了,让实验去验证这个原理.让幼儿进一步去了解守恒的原理.其实这个环节也是落实这两个目标的环节.

4、再次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在幼儿对曹冲称象的办法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再来欣赏故事,达到真正理解故事的目的.

5、结合现在实际情况,发散幼儿的思维。

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激发了幼儿积极参与,大胆想象,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同时也让幼儿进一步体会曹冲的聪慧,激发幼儿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第5篇 大班语言活动评课稿量词歌

大班语言活动评课稿 量词歌

今天有幸听了康老师的一节大班语言课———《量词歌》,让我受益匪浅。量词是大班幼儿最容易用错的口语,如:一个鱼,一个牛,一只飞机等等。康老师在教学过程忠能借助课件图片和儿歌来引导幼儿学习量词,正确运用量词来口头表达。这是这节课存在的亮点之处,下面我就对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善于利用,充分寻找结合点。

在教学中,康老师应该善于发现,善于创新,随时完善自己的教学。她以“一封信”作为开头,来引导幼儿发现信中的不足,这样来激发幼儿急于求成的来帮助图片的.丁丁,让幼儿自己先来帮助丁丁纠正量词用错的地方。再次,康老师利用课件图片展示幼儿经常见到的动物,并让幼儿先说出量词,然后康老师再加以引导幼儿用量词。康老师从幼儿亲身参与其中的现实生活出发,挖掘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加以合理的利用,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新《纲要》明确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藏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地加以引导。角色游戏和动作组合游戏都是幼儿爱玩的游戏,将其融合在儿歌朗诵中,是儿歌和游戏成为一个结合点,给幼儿一个新的刺激,从而激起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2、融入生活,增强练习的密度。

大班幼儿的记忆以短时记忆为主,具有记得快忘得也快的特点。因此康老师利用教室里的实物让幼儿正确运用量词用口语表达出来。如:一部手机,四扇窗,七顶帽子等等,这样安排,及巩固了量词的用法,又培养了幼儿观察和口语表达能力,增强练习的密度。

3、教育意义深刻,到位。

幼儿在运用量词过程中,康老师教育幼儿----量词的搭配运用是有一定语言习惯的,不能随心所欲搭配,运用恰当才不会闹笑话。这样来结束本节课的内容是很完美的。这样来安排教学,不仅教育了幼儿,还告知了幼儿量词的正确用法。让幼儿在今后的量词运用中有了一定的识别基础。

总之来说,康老师这节课算是上的比较成功的一节语言课。要让幼儿掌握量词的正确用法,需要我们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循循善诱,春风化雨般,长期坚持引导训练幼儿才会逐渐由会用到运用熟练。

第6篇 大班阅读课:我做哥哥了评课稿

大班阅读课:我做哥哥了评课稿

做哥哥姐姐的感觉很好,但也有无尽的烦恼。绘本《我做哥哥了》中的主人公野田就是这样一种矛盾的心里。它是一个与幼儿生活有关的早期阅读活动,为了能让幼儿在活动中大胆的想象与表现,用完整、优美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该教师设计的整个活动,目标定位明确、层次分明,在培养孩子对画面内容的观察能力、思维想象能力的同时,紧扣“建立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联系”,引导幼儿通过图文匹配进行阅读,进一步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一、自主的阅读形式,点燃了阅读的火花

首先,在活动中幼儿人手一本书,这位幼儿的自主阅读创造了先决条件。其次,在第三环节教师留给孩子足够的自主阅读时间,孩子在宽松的阅读环境中充分与图互动。紧接着,教师引领性的的提问,又使幼儿深度的思考,进一步理解画面的深层含义。从孩子们的回答和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使用的.这一策略完全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并能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二、开放的提问设计,加强了不同层次的互动

在整个教学活动的提问设计上,教师都注重了一个开放性,例如:“野田带的好不好?”“好”或“不好”不是老师事先强加给孩子的,而是孩子们通过自己接下来的阅读形成判断后的感受、理解和定位。这样开放式的引领方式,给孩子自主阅读和个性化理解的空间很大,而且在接下来的交流环节中引起了幼儿不同意见的碰撞,大大提高了幼儿和幼儿之间、幼儿和图片之间、幼儿和老师之间的层层互动。

当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进一步的完善:首先,作为一个早期阅读活动,目标指向需明确,如果教师侧重点在看图理解,我觉得教师可以将文字部分遮住。其次,作为一个语言活动,教师的语言功底是非常重要的,他不仅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幼儿在无形中感受语言的魅力,但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幼儿的回应都只是停留在幼儿原有的水平上,或以简单的“这样呀”、“你觉得这样”来回应,可以看出教师的语言功底不是很好,建议教师在这方面做好功课。

第7篇 大班科学活动蚯蚓的秘密评课稿

大班科学活动 蚯蚓的秘密评课稿

一、评选材

蚯蚓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种动物,也是生活中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动物。因为它生活在泥土中,我们只能在雨后或是在农田、花坛里见到它的身影。幼儿虽对它的名字耳熟能详,但并不真正了解这一种动物。教师从生活中挖掘教材,并从幼儿教育的兴趣出发,说明教师不仅关注到了选材的生活化,也关注到了幼儿对科学活动、对动物探究的兴趣。

二、评目标

这个活动的目标制订准确到位,可操作性强,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能够充分地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活动的最大目的是能让幼儿通过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探究,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验证、了解,有操作、有展现,有成功、有体验,从中获得正确的科学知识。

三、评准备

科学活动是非常严谨的一种活动。我们不仅要让幼儿从观察中、体验中去了解、认识事物,更应该将清晰准确的知识点赋予幼儿。

在知识经验的准备中,我们能很清楚地知道,幼儿已经有了《蚕宝宝》的知识经验可以借鉴,教师也已事先将蚯蚓投放到了班级的自然角中让幼儿观察。为了讲解的正确性,老师还利用网络查找了蚯蚓的相关资料,在活动中准备了“环节”“皱折”“环带”等专有名词。

在物质准备上,老师不仅将小蚯蚓请到了活动的现场,更准备了放大镜让幼儿能更清楚地进行观察。老师准备的蚯蚓课件也能帮助幼儿更清楚地了解到蚯蚓各部分的特征,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

四、评活动过程

首先,从各个环节来讲,整个活动构思巧妙,各个尝试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环节过渡自然,层次清晰。其次,老师思路清晰,能通过提问引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并能将幼儿发现的新的问题通过反问抛回给幼儿,通过有效的提问让幼儿在观察、体验、讨论中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再次,能够抓住幼儿回答时的重点,将科学、准确的.知识传递给幼儿,例如,在整体观察蚯蚓的身体结构时能抓住“蚯蚓身上是一节节的”这一句话,及时将“环节”这个蚯蚓特有的结构特征的知识点引出。

在观摩整个活动的过程中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在这里提出一些建议与大家交流分享:

1.活动中教师对于幼儿的讨论结果没有进行有效地提升、小结,没有给予幼儿一个肯定的、明确的有关蚯蚓的身体结构特征的结论,这是一个较大的缺失。

2。在体验蚯蚓爬行活动前,对于幼儿在地上爬行的准备不足,没有考虑到卫生这一方面,以至于出现了部分幼儿直接在地上爬的现象。

3.在各环节的时间分配上出现了前松后紧的情况,这也导致了原先的活动设计无法完成的后果。

4.整个活动中对于幼儿生活经验的迁移以及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教育较为欠缺。

五、评教师动态

从活动的过程可以看出这位老师是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她的教态自然生动,语言清晰、简洁,提问有效、到位,并能及时地根据幼儿的反应、问题生成新的问题,并能够将生成的问题抛回给幼儿,让幼儿从自己的发现中提升经验进行回答。在幼儿观察体验时能适时地进行引导、帮助幼儿,并适时地引导幼儿从网络、书籍中探索、学习。

六、评互动

在这一活动中,老师有效地引导幼儿与材料互动,讨论的氛围非常好。

1.材料与幼儿教育的互动:老师不仅让小蚯蚓走进了幼儿的生活,让幼儿体验到了蚯蚓胆小的特性。并通过三次的观察,让蚯蚓和幼儿得到了最大限度上的互动,有关蚯蚓的课件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使用。

2.生生互动:在活动中幼儿都能够下意识地在探究时进行讨论。老师通过“谁有不一样的想法?”让幼儿将自己不同的观点进行了表述,很好地做到了生生互动。

《大班评课稿(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