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2022年最新农村党员“四讲四有”会议发言稿
做合格党员,要遵章守规不动摇。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尊崇党章,这是维护党的旗帜崇高性纯洁性之最根本要求。下面是酷猫写作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讲政治有信念专题研讨发言稿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一最新农村党员四讲四有会议发言稿
近日,各地方开展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自觉以中央提出的四讲四有作为标准衡量,其中讲政治、有信念,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首要要求:要政治品质,任何时候都不能含糊,对党的事业忠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一心一意地跟党走。
信念不是一种物质,他是属于精神层面的范畴;不是虚无,是受到外界影响下的思维与力量。在笔者看来,信念大多数人都会有,有了信仰信念才有了方向,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要把这种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对党忠诚。
一、做合格党员,要遵章守规不动摇。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尊崇党章,这是维护党的旗帜崇高性纯洁性之最根本要求。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不论担任何种职务、从事何种工作,首先要明白自己是一名在党旗下宣过誓的共产党员,要用入党誓词约束自己。
二、做合格党员,要理论实践相结合。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政治上的坚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诸多方面,需要我们每一位党员认认真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学之笃行之,既要见思想,更要见行动。学习系列讲话,要紧密结合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真正做到思想上涤荡灰尘,工作上日新又新,生活上至德高品。
三、做合格党员,要自觉实践理想信念。我们通过学习党章党规、十八大系列会议精神和***总书记系列讲话,不仅将文件读透,精神领悟透。更要紧密联系思想实际,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个人的努力融入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伟大实践之中。坚定理想信念,必须立足现实,从现在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首先要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在工作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实践理想信念,从一项一项的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的事情做起。
学习党章党规、十八大系列会议精神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目的在于运用,党员干部尤其要熟练掌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做出更多更好的,符合实际需要的理论性创造。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夸夸其谈,纸上谈兵解决不了问题。也许有人会认为做合格党员的标准和要求不高,以为随随便便就可以达到。这实在是一种误解。只要看看十八大以来反腐风暴中大量的反面案例,就可以发现做合格党员事实上非常不容易。在实际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联系群众,使我们在将理论学习得到的知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步子迈的更大,走的更稳。
第2篇 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典型发言稿
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典型发言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组织安排,今天非常荣幸地在这里与大家进行发言交流,我发言的题目是《履职尽责 真抓实干为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贡献力量》。20xx年,我有幸作为_____区第一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成员,到_____镇宋庄子村开展工作。现将一年来下村主要收获、工作体会和建议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做一简要汇报。
一、主要收获
1.履行职责,真抓实干,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下村后,我们在工作队长的带领下,一起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全身心地融入到基层的各项工作中去。一是务求实效,认真落实区、镇工作部署,努力推进土地整理、天津大道建设、环境治理等重点工作。目前,我村土地整理工作基本完成,“三场一净一特”(具体写)建设完毕,村内垃圾转运站建设完成投入使用,有效推动了农村发展。二是落实制度,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政策执行的合力,推进民主进程。三是宣讲政策,提到基层对政策的把握能力。充分发挥“宣传员”作用,通过各种方式将区镇发展形势、土地整理的项关政策法规及时传递给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推动工作的贯彻落实。四是走访群众,倾听民生,及时了解群众苦难,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五是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做好群众来访工作,有效维护了本村在整合过程中的稳定。
2.提高认识,深化了对区委下派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决策的理解。通过一年的工作实践,工作队受到了基层的欢迎,工作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基层的各项工作确实需要一批具有一定工作能力和素质的机关干部深入群众,帮助群众开展工作。下村工作使得下派机关干部有广阔展示才华的空间,因此,区委下派新农村工作队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3.锻炼意志,增长才干,在工作中提升了自身素质。农村工作与机关工作相比,工作的对象、程序、内容有很大差别,农村工作更加具体,更加贴近千家万户,也更加艰苦。把自己派到基层不同的环境中学习锻炼,对了解社情民意,熟悉基层情况,增强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从中受益匪浅。
二、几点体会和建议
通过一年的实践,关于做好下村工作,有以下几点切身体会和建议,供大家参考,与大家共勉。
1.明确自己的定位和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倾心融入是完成好下村工作的关键。入村工作首先要按照区委的要求明确自己的定位,找准自己的位置,并结合实际和重点工作找到工作的切入点。按照工作队的职能,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协助村委会开展工作,以踏实做事不多事、凡事尽职不失职、工作到位不缺位作为工作的重要原则,赢得村干部的信任,让他们感受到工作队是真心来工作,不是旁观者,也不是检查者,使村干部有工作乐于与工作队商量、一起完成。在明确自己的位置后,积极融入_____,融入村委会,融入基层的工作。
2.注重学习是做好下村工作的保证。入村伊始,明显感到自身不足,特别是在基层政策法规的掌握上、熟悉基层工作的方法上有明显不足。所以入村以后结合区镇的培训、积极认真地学习有关的政策法规,特别是学习有关涉及土地整合的土地政策、保险政策、学习掌握本村土地补偿协议、公决协议的内容,学习高院关于村民资格认定方面的司法解释及有关农村发展的富民政策等。同时,虚心向干部群众学习,学会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通过学习增强了干好工作的信心,自己心里有了底儿,也为做好工作、发挥作用提供了保障。
3.转变角色是做好下村工作重要前提。到基层单位工作,意味着职位的转换和环境的变化。一是面对基层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应当逐渐地去体会和了解,要用耐心、诚心和信心来处理面对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在提高工作能力上实现“三个转变”:首先是工作角色的转变。到新的工作岗位,就要严格按照新的工作规则和制度开展工作。逐渐提升如何在积极的投入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工作思路的转变。到新的工作环境、到基层工作,就要围绕基层的工作,及时调整思路,找准坐标。第三是思考方式的转变。基层工作比较务实,基层干部在理解和运用国家方针政策上有一定得差异,所以在工作中想问题、办事情,在严格按国家政策办事的同时更要最大限度得维护群众的利益。
4.扎实工作,将工作引向深入是做好下村工作的根本。一是根据宋庄子村的实际和重点工作,通过入户走访党员群众,结合土地整合、维护社会稳定、加大卫生环境治理等工作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来协助村委会管理各项工作。二是以扎扎实实地工作、真抓实干,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村委会和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让他们体会到区委、政府下派干部到基层工作的用意,从而支持工作队的工作,支持区镇党委政府的部署。
新的一年已经到来,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依然繁重,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队员下村工作依然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新的任务、新的起点上,我将继续在基层努力工作,继续不断学习提高,充分运用所总结到的知识和经验,力争圆满出色的完成下村任务,不辜负领导的重托和期望。
第3篇 全面建设2022年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研讨会发言稿
关于“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普遍认为其根源就在于农村的农民人多。所以,解决的办法就是推进城市化、转移农村富裕劳力。于是,农民到城里打工似乎就成了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可是,农民在城里打工却遇到了不仅是恶意欠薪、生活和生产条件恶劣的问题,而且还有生活居住、孩子上学各种各样的歧视政策。结果,导致了社会矛盾突出。
这样,人们自然又把矛头对准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城乡二元制结构,大肆抨击。给人的印象是,似乎只要打破了城乡二元制结构,那么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更有人,还竟然鼓吹起土地私有化。
实际上,这些思路只是顾头不顾尾的单相思。因为旧中国和拉美国家就是土地私有制却没有城乡二元制,可不仅是没能解决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反倒是拖累的城市也破烂不堪、不能有效发展。
其实,城乡二元结构制恰恰正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政策体制。
关键是国家的投资政策必须反弹琵琶、颠倒乾坤,把投资的重点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一)、中国的农民为什么多呢?
根本原因,就是科学技术落后导致工业化程度低。
具体原因,是农村人口众多、别无所长,权利太小,工作总结少有机会。
现今的所谓“三农”问题,就是因为农村的人口,不仅是众多无比,而且别无所长,同时少有机会,只能以土地为生、以农业为本、成为农民,形成了人多地少的矛盾,导致劳力过剩、农业低效、农民低收,造成农村贫困落后、依靠增人增收,进入恶性循环。
农村人口的绝大多数别无所长,也就别无所能,也就只能当农民。本来农业就是古老的主体产业,容纳着社会的主要人口。其它产业和行业都是由农民中另有所长的能工巧匠、以农业为基础形成发展起来的。所以,相对而言,农业是最简单劳动的产业,别无所长的劳动者就只能滞留于农业。
农民权利太少,没有国家政策导向的支持,少有机会转业改行。实际上,原本普通的城市人口绝不比农村人口素质高,只是因为国家通过城乡二元结构政策体制,组织推进城市了工业化,给他们创造出了在非农产业的充分就业机会,实现了收入增长,带来了市场繁荣,拉动了经济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
虽然同是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人酷猫写作范文网,但是农民却从来也没能享有国家给予市民的投资政策和就业政策,反倒是被剥夺了主导市场增产增收的历史机会,形成低收入贫困的恶性循环。
这就是现今“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来源!否则,如若当初国家利用城乡二元结构的政策体制在农村推进工业化,那么现今自然也就没有了什么所谓的“三农”问题了。
当然,在国家力量有限、无法面面俱到,可国际发展的竞争又十分激烈的条件下,只能是以“集中精力打歼灭战”的方针,实施城乡隔绝的体制,集中主力发展一部,带动全部。利用原有基础,优先发展城市经济,也是顺理成章的。
但是,现在城市早已发展成了国际先进水平,农村却还滞后在国际落后水平。这样,国家就有必要集中精力、集中主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就必须利用城乡二元结构的政策体制,反弹琵琶、颠倒乾坤,将农村提升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把投资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主导农村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就地消化农村富裕劳力,吸纳城里的富裕劳力到农村来打工!
(二)、由于传统的主流观念认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是在城市。所以,只好又把希望寄托于城市发展,心得体会吸纳农村人口,这就走上了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之路。
但是,历史的经验证明:此路不通。
城市的规模发展也遵循着边际效益递减规律,不可能无限扩张。事实证明,城市发展一旦超出了规模边际效益的最大化,就会爆发城市病,形成对社会发展的反动和破坏。
从自然条件看,因为相对而言,西欧是人少地多、中国是人多地少,西欧的城市不用很大很多,就能吸纳了全国的大部分人口;中国的城市尽管相对又大又多,却也只能吸纳全国人口中的少数。所以,中国不可能依靠现有城市的规模扩张实现转移农村人口达到共同富裕的程度。
所以,中国以西欧的方式不可能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
20世纪90年代之前,由于中国的工业化还没有显示出在城市的副作用,城市又面临着就业的压力,自然就对于工业企业是持多多益善的态度,甚至将大量原本处在农村的工业企业接进城内,并着实得意一阵。
殊不料,好景不常。如此这般自我膨胀,现代城市病爆发了:人满为患,车满为害,缺水少电,房价奇高,环境污染,大气污浊,……
正因如此,以北京为首,要求控制外来人口的呼声不绝于耳!
这呼声尽管遭到了广泛的批评,可却是谁也不能无视现今中国城市病愈来愈重的现实。
又岂止如此,对企业来说,利用现成的城市基础设施或许经营成本比在农村相对要低些,但是就宏观经济的总体而论就不一定了。看看每年“春运”给交通造成的压力,看看农村人进城后与城里人所产生的矛盾,……
这些间接的经济成本和直接的社会成本是愈来愈大的,迟早会使国家不堪重负,甚至有可能形成大量农村无业人员聚集城市,导致社会动乱。
首都钢铁公司从北京迁出,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开端。如果将城市中大部分基本工业的大企业迁到农村,就会对社会生产力布局和发展的科学化,减轻了现代城市病,健康农村社会发展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三)、中国完全有条件不以西欧的方式实现工业化,完全能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
从社会条件看,西欧是以私有制的微观自发性为主、中国是以公有制的宏观自觉性为主。私有制的工业化是以追求个体利润最大化为主,在城市自发膨胀起来的,只能是先发展后治理;公有制的工业化则完全能够自觉地以投资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城市规模的边际效益最大化为依据,推进工业化在城乡的全面发展,科学布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推进工业化在城乡的全面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关键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资金问题,而是思想问题,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破除传统、转变观念的问题。
迄今为止,我国还只是实现了城市工业化、完成基本工业建设,可占社会主体的农村还几乎只是处在工业化的边缘。
我国现在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左右,这只相当于德国1820年的水平。
那时,由于工业化在全球处在初始阶段,总量很小,所以虽然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德国还远远落后于英法两国,可也已经占到了百分之十,还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先进国家呢。
但是,在当今世界情况就截然不同了,热门思想汇报仅仅少量地区的工业化所代表的只能是国家的落后化。
农村不能先进化,中国就不可能先进化。国家的工业化和先进化是城乡的全面工业化和先进化,完成了城市的工业化只是完成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实现国家工业化依然是任重道远,必须同时推进农村生产力的先进化。
所以,国家必须承担起推进农村工业化的责任,必须从战略上认识到:
推进以工业化为主体的农村非农产业发展,这决不仅仅是伦理道德和社会稳定的问题,而是如同当初集中主力推进城市工业化一样,是实现社会生产力布局科学化、经济结构合理化、发展效率最大化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关键所在。
第4篇 纪念建党97周年先进典型党员代表座谈会发言稿:不忘初心奋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一名农村党支部书记,我的理解是:把村里的活干好,尽最大努力让村里群众过上好日子。
西辛庄村2022年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过去我们村比较穷,土地是“只长盐碱不长庄稼”,亩产最高不超200斤。改革开放以来,有了富民政策,西辛庄村才有了致富希望。
1991年,村里的党员推选我当了支部书记。我带领群众发展蔬菜大棚40多座,村民人均增收500多元,很快就甩掉了“贫困村”的穷帽子。
1994年,通过发展股份合作制,西辛庄建起了造纸厂、纺纱厂等。2004年后,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电光源工业园区和食品加工工业园区。
完成蔬菜种植、股份制和招商引资两次转型后,西辛庄村开始了第三次转型,发展农村现代高端服务业。相继建起了西辛庄民生医院、工人新村、教育园区、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汽车城和农民交流中心等。村里群众享受了每月每人7度电、6立方气、3.5立方水、看病和孩子上学全免费等福利。
我长期生活在农村,最清楚群众盼望啥、反对啥。从当支书的那一天起,我就对全村立下誓言:“我要是喝村里的一盅酒,就割我的舌头;要是乱花村里的一分钱,就剁我的手指头!”
当支部书记28年来,俺村的招待费用是个零。中央、省、市、县领导和镇党委书记、镇长、包村干部,都没有在村里吃过一次饭。帮助群众办大事、小事,从不让他们花钱请客。我自己从来没有星期天,村“两委”干部每天都坚持做一个小时的义务工。
我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我在村里开会讲,新时代是什么,主要就是让全国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我作为一个基层党员,感到责任重大,就是要用吃亏奉献的精神,树立起新时代基层党员的标杆,把农村的事干好,让群众从内心感到共产党领导得好!
第5篇 某干部在新农村建设村点理事会议上的发言稿范文
各位理事会成员:
大家好!
很高兴、也很荣幸,今天与大家相聚一堂,共商我村xx年新农村建设事宜。首先,请允许我简要地向大家作个自我介绍。我姓刘,我叫xx,xx人。为了今后工作便利,大家就叫我小刘吧!
党的xx届x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x年10月1日的国庆阅兵上,有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阵,这足以见证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并且曾反复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严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由于近段时间乡党委、政府忙于工业园区征地和中部梦幻城的建设,所以今天x书记、x乡长、x委员他们就不能出席大家的会议。下面,我就简单地向大家讲几个议题:
一是新农村建设主要做哪些事情?
片面地讲,新农村建设就是搞好村庄整治,即三清、改水、改厕、改路、改房、改栏、改环境、以及四普及。三清是指清理垃圾、清理排水沟、清理路障。改水就是安装自来水。改厕就是拆除旱厕,改用水冲式厕所。改路就是修通通村主干道、范文写作村内主干道和村内入户道。改房就是拆除空心房、危房,对原有破旧房屋进行刷白或穿衣戴帽等。改栏就是拆除破旧猪牛栏舍,并且进行人畜分离。改环境就是“三绿一处理”,即村庄绿化、庭院绿化、道路绿化和垃圾焚烧处理。四普及就是普及有线电视、普及电话、普及太阳能、普及沼气。
二是商讨村庄规划。
在搞好村庄整治之前,我们要做好规划,规划先行,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做的一个主要议题。
三是共同划定拆除建筑物(会后立即执行)。
四是明确近一段时间内的中心工作。
1、商讨、制定出一份合理可行性的整改规划;
2、启动三清工作;
3、改水、改厕工作初步启动、
4、适当的话做好村庄绿化工作。
五是明确一名文书,薪资xx元/年,包干。或xx元/天计算。
六是要求大家积极配合、全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会议议题我就讲到这里。最后,我们相信,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在座诸位同志们的大力协助下,在我们村的全体乡亲们的积极配合下,就一定能够夺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胜利!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第6篇 新农村座谈会议发言稿
新农村座谈会议发言稿
一、意义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深层次上有两个重大意义: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了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农村的小康和农业现代化,这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步骤。另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着眼点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中国之所以提高出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就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xx~xx年连续三个涉农的“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也让我们体会到中央对“三农”工作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①xx年的《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文件最重要的政策内容是:“两减免”、“三补贴”,其目的是利用公共财政工具“少取多予”来减轻农民负担、促农增收。②xx年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文件中的重要政策都围绕着巩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文件着眼长远,希望以促进农业增效的方式来带动农民切实增收。③xx年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直指去年10月xx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件提出农村综合改革和体制改革的长期规划】。从中可以看出,xx、xx年两个文件都旨在以促农增收为途径来让农民满意,区别是前者突出了短期效果、直接效果,后者更着眼于长期打算。xx年的文件与前两年不同,不再抓着农民增收一点不放【因一方面农村人口基数过于庞大,无论农民是从事农业生产还是外出务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获得收入增长的空间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单纯靠中央财政来增加支农投入,难度也很大】,而是从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等长期规划入手。
而对于我们海峡西岸经济经济区来说,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是有着特殊意义。因为目前海西东部沿海与西北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差距是较大的,而且呈越拉越大的趋势。①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在从人均gdp上比: xx年全省人均gdp为16415元,而山区仅为 9247元,也就是说,xx年山区的人均gdp已落后全省平均七年,与沿海比的话就落后更多了。②城镇化水平上的差距。沿海基本都达到46%以上,而山区在20%左右。③农民收入上的差距大。xx年沿海地区农民人均收入大概是5000多元,而山区大概是3000多元。所以,具体分析我省状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西北部山区应是海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和重点。而从海西建设的整体规划布局来看,“两冀”(闽西南一冀和闽东北一冀)也是海西建设必须突破的难点。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势必强调各级公共财政加大对山区欠发达地方的支持力度。新农村建设资金的分配、建设项目安排都将向这些地方倾斜,这样必然激发西北部山区的快速发展,也就是海西的两冀的发展,从而有力地推进“海西”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
二、问题
从海西目前的实际来看,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突出的问题是“钱、人、地”
①钱从那里来。新农村建设需要政府大量的投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目前,山区县市收入普遍很低,依靠上级转移支付运转,有的甚至负债运转,基本无力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比如我县,今年建设试点村42个,县财就需补助经费1500万左右。而目前,资金运作有三个方面突出问题,不利于农村发展:其一,金融资金向工业集中。据我县金融部门统计,5月底贷款余额15.45亿元,而用于农业贷款的只有5.6 亿元,仅占1/3。而农业贷款大都是农村信用社放贷,商业银行的农业贷款只有300多万元。其二是政府公共产品投入向城市集中。城市的道路、路灯、公共娱乐设施全部由政府负责,而农村建设则需农民共同承担。这几年,虽然政府加大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力度,比如,省出台扶持农村公路硬化改造政策,但由于山区公路成本高,实施起来,农民还是要承担一定的负担。事实上,财政对农村的投入远远不及城市,甚至只占城市的“零头”。三是投资主体乏力。目前,乡镇、村收入普遍很低。如我县,大部分乡镇经济十分薄弱,只能靠转移支付或靠争取上级补助维持正常运转,而大部分的行政村是经济“空壳村”,也基本上依靠上级转移支付运转,有的甚至负债运转,基本无力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从农民这个角度看,务工收入较高且较稳定的农民,不少已在城镇购房,仍居住在农村、从事务农的这一部分农民收入偏低,只有3000元左右,在温饱线边沿,无力投入新农②人往那里去。山区由于人多地少,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要寻找出路。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跳出“三农”抓“三农”。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减少农民。出路在哪里?必须向非农产业转移。继续只念“粮烟猪”老三篇,“提篮小卖”,只能解决温饱;要想富裕奔小康,除了个别种养能手外,必须走出农田,从事二三产业。比如我县,从收入情况看, 县内务工收入一般在800--1300元之间,平均1000元计算, 年收入可达1xx元,所以,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也是我们必须突破的一个难题。
③地从哪里来。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而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用地问题。山区县市,大都是丘陵山地。比如我们**,山地263万亩,耕地33万亩,属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特别是由于“两大工程”建设,使我县农保区过密,要找一块象样的项目用地较困难。过去招商引资,主要是客商选地,我们被动地到处征地,不仅土地利用率较低,浪费了土地,也增加了在项目基础设施上的投入,这二三年,我县每年投入用于征地及“五通一平”前期经费都达到近亿元。这样也就无法有效地优化组合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没有形成很好的引资平台,严重制约今后的发展。
三、做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觉得关键要树立一个理念:即城乡一体化;讲究二种方法:即政府启动,市场动作;注重二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农村经济发展;把握好四个重点:即新村建设、户籍制度改革、土地管理使用和公共财产分配;但最关键的是要针对存在问题,推进“三个集中”。
1、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工业项目集中发展,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土地、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形成产业聚集优势,提高工业发展水平,从而增加税源、壮大财政。在具体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增量入区集中发展,存量逐步调整到位”的指导思想,把握好“三个关”:①源头关。新上工业项目原则上必须到集中区落户,严格限制单独选址的工业项目用地,在用地报批和供地时,严格控制单独选址的工业项目用地,能进入工业区的项目一律不再单独安排用地。②集中关。采取先易后难、分类有序推进的办法,通过土地置换等措施,将有一定规模、可结合技术改造和扩能的现有企业分期分批逐步向集中区集中,同时鼓励企业易地技改。③集聚关。要把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与培育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相结合,把符合特色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优先安排进入园区,形成特色集中区。
2、促进土地向规模集中。土地集中经营,有利于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水平,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农民数量。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必然促进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当前“想种的人没有地,有地的人不想种”的现象在一些农村普遍存在,解决这一问题,要按照“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土地向种植能手集中,而土地集约化经营有利于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安心转移,促进规模农业迅速发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3、促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是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共享改革开放成果。要采取“鼓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办法,促进农民向城镇转移:①抓素质提升。充分利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扩大培训阵地和培训规模,把主要从事季节性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转化为有技能长期从事工业生产的产业工人。同时,也通过培训,更新就业观念,提高工作技能,使农民既“洗脚穿鞋”,又“脱胎换脑”,真正实现从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从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变。②深化各项制度的改革。比如通过对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抓好城乡充分就业工作和城乡社保工作,出台卫生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的政策,以此缓解农民进入城镇的“瓶颈”制约。对建设工业集中区而失地农民, 要改变单一的货币补偿的方法, 采取土地入股分红、优先安排工作和养老保险等形式,建立保障失地农民稳定收入的长效机制。目前我县正在尝试土地入股分红的办法,就是把农民征地补偿款用于参股项目建设,主要采取逐年递增回报补偿方式,土地收储中心与村居委会、被征农户签订合同,由县财政局担保、县政府鉴证,23年付清。按每亩补偿金以2xx元计算,23年可获88100元的回报,年回报率达0.174%(一分七厘多),比参股电站等分红的回报还高。这样,不仅有利用于解决项目建设融资难的问题,也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位用户关注
6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