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作业,尤其是在矿山行业,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对入井人员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有效的风险管理标准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
1. 风险评估:每个井下工作区域应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评估结果应及时更新,以反映井下环境的变化。
2. 培训教育:新入职员工和现有员工都需接受安全培训,了解井下的安全规程、应急程序及设备操作方法。培训内容应具有实践性,确保员工能够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3. 个人防护装备:所有入井人员必须佩戴规定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尘口罩、安全鞋等,并定期检查其完好性。
4. 健康监测:实施定期的健康检查,监控员工的身体状况,防止因职业病影响工人的安全。
5. 通讯系统:井下应建立可靠的通讯系统,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与地面联系。
6. 安全监督:设置专职的安全监督员,他们在井下现场进行巡查,确保安全规定得到执行。
7. 应急预案:制定详尽的应急预案,包括疏散路线、急救措施等,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
8. 设备维护:定期对井下设备进行保养和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9. 作业许可证:对于高风险作业,应实行作业许可证制度,只有在获得批准后才能进行。
10. 事故报告与分析:发生事故后,应及时上报并进行详细分析,从中吸取教训,改进安全管理。
这些措施虽然看似基础,但对于降低井下作业风险至关重要。值得注意的是,每个矿山的具体情况可能不同,因此在制定风险管理标准时,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制定风险管理标准时,应注重风险识别、员工培训、个人防护、健康监测、通讯保障、安全监督、应急预案、设备管理、作业许可和事故处理等环节。
主要包括风险评估流程、安全培训计划、个人防护装备标准、健康监测制度、井下通讯系统规范、安全监督职责、应急预案设计、设备维护规程、作业许可证制度和事故报告与分析机制。
在编写风险管理标准时,需考虑其可操作性、适应性和持续改进性,同时要确保标准的普及和执行,避免形式化。此外,标准的制定应遵循法规要求,结合行业最佳实践,充分考虑井下环境的特殊性。
书写风险管理标准时,应采用清晰、简洁的语言,结构上按逻辑顺序排列,每个部分都有明确的标题。标准内容应具体、可衡量,便于理解和执行。使用专业术语,但避免过于复杂,保证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
管 理 对 象
入 井 人 员
管理责任人
各单位主管
监 管 部 门
安全管理科
监管人员
井口检身员、安监员
工 作 任 务
入 井 前 准 备
编号
snmh---入井人员――01
所 需 工 具
矿灯、自救器、便携式瓦斯报警仪、视具体作业活动而定
所需个人防护
安全帽、自救器、防尘口罩、工作服、矿靴、手套等
管
理
标
准
1.入井人员参加区队班前会时,必须认真听取生产工作安排与安全注意事项。当自己不具备所安排工作的技能时,应立即向带班工长提出,要求更换工作岗位;
2.入井人员入井前必须更换单位统一发放的工作服,禁止穿化纤衣服入井;
3.入井人员领用矿灯时,必须检查矿灯各零件齐全,闭锁螺栓(封钩)紧固可靠,灯泡、开关接触良好、不灭灯;灯碗玻璃不松动、无破损现象,灯线无破损,出线口密封良好,长度不少于1m;灯盒、锁盖,绝缘良好,灯盒无变形、无破损,充电达到额定容量,方可使用;
4.入井人员入井前必须领取自救器,检查自救器外观无破损、封条无开封、未过期(使用有效期为3年)方可使用;
5.入井人员入井前应检查确认工作所需工器具是否齐备、完好;
6.入井人员不得佩戴无煤安标志和防爆合格证的电子表、严禁携带烟火入井;
7.班组长以上管理干部、单岗作业人员入井前必须领取便携式瓦斯检测仪器,并检查确认仪器完好;
8.入井人员入井前,必须将入井人员名单表交到矿灯房,并主动接受检身,经检身人员检查确认后,方可入井。
管
理
措
施
1.人力资源科(培训)每年组织对员工进行一次入井安全常识培训;
2.井口检身员对入井人员进行严格检身,发现入井人员穿化纤衣服、未带自救器、矿灯或携带的自救器、矿灯不完好、佩戴无煤安标志和防爆合格证的电了表等违禁物品等情况时,禁止其入井。
3.带班队长、安监员、瓦斯检查员对入井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未按要求佩戴自救器、矿灯,携带违禁物品或上班前喝过酒、精神状态欠佳或其他不符合要求的,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进行相关处罚;
4.入井前必须对矿灯进行检查,发现矿灯不完好的不得携带入井;
5.安监员监督检查班组长以上管理干部、单岗作业人员佩戴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情况,发现未按要求佩戴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器者,对其进行相应处罚。
15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