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 安全操作
栏目

规范安全操作15篇

发布时间:2023-01-14 热度:19

规范安全操作

第1篇 水电暖工安全操作规范范本

1. 水电暖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在工作中应保持头脑清晰、思想集中,如思想情绪不稳定、身体不适、精神状态不佳的水电暖工,当日不准参加电器操作。

2. 每天上班要配备的必要安全防护措施,严禁穿背心、拖鞋及酒后操作。

3. 对大型水电暖设施的安装、改造及重要电气设备的维修工作,必须有两人以上才能进行。

4. 对大型用电负荷设备(380v以上)拉闸、送电,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并戴好防护手套。

5. 凡不符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及《电气安全管理条例》措施条件的安装、改造、维修工作,严禁带电作业。

6. 不准购买和使用不合格的水电暖材料、劳保用品、水电暖工具。

7. 水电暖工作人员每年必须参加安全知识培训,专业技术考核,凡考试不合格者不上岗和聘用。

第2篇 手动液压搬运车安全操作规范

1.手动液压搬运车严禁载人,在货物搬运过程中,货物边上不得有人

2.手动液压搬运车在装载时,严禁超载/偏载(单叉作业)使用,所载物品重量必须在搬运车允许负载范围内

3.手动液压搬运车不允许重载长期静置停放物品

4.手动液压搬运车在装载上升时,严禁重压把手(如坐/站)或让把手长时间倾倒承压

5.手动液压搬运车有相对转动或滑动的零件应定期加注润滑油

6.严禁把手脚伸入手动液压搬运车货叉承载的重物下面

7.严禁在倾斜的斜面或陡坡上操作手动液压搬运车

8.严禁将货物从高处落到手动液压搬运车上

9.手动液压搬运车在搬运过程中将货叉放到尽量低位置,以免货物摔落

10.手动液压搬运车出现故障时请勿自行拆除,应上报领导或请专业维修人员或送专业维修商修理.

11. 移动液压车时需慢行,注意脚轮压脚,多人操作时统一指挥。

第3篇 电弧焊机安全操作规范

一、经考试合格并持有设备操作证者,方准进行操作。操作者必须严格遵守有关安全、交接班等制度。

二、工作前检查施焊现场10米内不得有易爆、易燃物。电焊机应放在清洁、干燥、通风处所。

三、电焊用皮线必须绝缘良好,从电焊机到电焊钳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超过30米,特殊需要时,也不应超过50米。电焊钳必须绝缘良好,地线要专用并接好。

四、焊接中应经常检查其温升,如直超过60℃应停机降温。

五、用交流电焊机时,调节电流必须用手柄;移动电焊机不得用电焊皮线拖拉,接线时注意初、次级不要接错;输入电压应符合电焊机铭牌规定;严禁接触初级线路的带电部份,次级接线板的接线铜片必须旋紧。

六、用旋转式直流电焊机时,应先擦净换向器上的污物;碳刷架的边缘不许接触换向器的表面,并应调整好位置,保持干净;启动后如发现大量针头状黄色环火或绿白火花应立即停焊处理。

七、用硅整流直流电焊机时,应检查硅整流元件与散热片的连接是否拧紧,打开风扇电机,观察电压表显示是否正确,察听有否异音,严禁用摇表测试电焊机主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和控制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电焊机焊钳和电抗器不得振动和敲击。

八、工作后,必须检查、清扫设备,做好日常保养工作,拉开电源开关,并将地线与手把线分开盘好,达到整齐、清洁、安全。

第4篇 打包机安全操作规范

一、开机检查 1/2

1、电源开关:控制机器的电源;

2、出带长度调整:每一个刻划大约一公尺,顺时针方向调整则出带的长度愈长,反之则短;

3、归零按钮:开机时,机器自动归零,如果机器在归零状态时按此按钮,则可使机器动作循环一次,如果没有打包带,按第一次退带,按第二次归零;

4、手动送带按钮:辅助出带之用,按愈久则送出愈长的带子。

二、开机操作

1、打开盖板,将带子穿过刹车杆的滑轮再穿过导带滑轮;

2、将带子继续往前推移;

3、电源线插头接上电源

4、打开电源开关(机台预热1分钟);

5、将包装物放在机器上,靠近阻拦器;

6、将带子绕过捆包物,顺着插带槽处插入,机器即自动捆包;

7、捆包完成后,移开捆包物;

8、调整出带按钮,调出所需长度;

9、调整出适当的松紧度。

三、停机操作:

按红色开关,红色电源指示灯灭,机台停止。

四、带卷的装法:

1、先将b片带盘平置地面,带盘轴向上;

2、带卷找出带头,装入固定圈上,去掉带卷上包装纸;

3、取a片带盘,中心孔槽部对准轴心上弹簧销装上;

4、带盘锁套装入弹簧中,锁套中心槽部亦对准中心轴上弹簧销下压,通过弹簧销下方时,旋转45度,使弹簧销固定于锁套上方槽穴即可;

5、装好带整组带盘,依带盘外侧箭头指示方向装进机器带轨中心;

注意:新机器使用时,须将固定带盘用的塑料管拿掉,否则塑料管若比带卷长时,带盘与带卷则无法密合。

五、穿带过程:

1、打开右门,看带头是否由上而下,把带子穿越滑轮上方再穿越滑轮下方,穿出盖板外,关上盖板;

2、将带子往上先穿入门上的带槽片,再往上穿过滑轮与其上方的槽片中间;

3、带子跑出白铁板上方带槽中即可,关好右门;

六、维护及保养:

1. 每班机台进行擦拭。

2. 每周加一次油,确保机台正常运作。

3. 每月保养一次,更换易损件(刹车皮)。

七、安全注意事项:

1. 使用时禁止私自调整机台参数,违者严惩。

2. 操作过程当中,禁止手指及身体其他部位伸入加热、传动部件内,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3. 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当中,严禁睡觉、玩手机。

第5篇 压号机安全操作标准行为规范

压号机安全操作标准和行为规范

一、一般要求

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熟练掌握压号机的“结构、性能、基本原理”,做到“会使用、会维护、会保养、会处理一般性故障”。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2、操作人员负责压号机日常安全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

二、开机前检查

1、工作前要穿戴好劳保用品。

2、检查压号机各部件是否齐全。

3、接通压号机电源,是否符合规定电压。

三、压号作业

1、工作时,先排列好所需的电缆平方、编号、长度等数字码,然后旋紧数字码顶丝,根据电缆大小调整好挡板,并且往数字码圆弧内撒入少量滑石粉。

2、将控温表旋转到160℃上,接通电源,启动开关,开始加温。

3、当温度上升到160℃时,加热系统自动停止工作。

4、再用力拧紧丝杠,温度降到50℃以下时,松开丝杠,即可取出电缆。

四、行为规范

1、工作完毕后,停电关机。

2、注意事项,本机要接220v电源,不可错接。

3、长时间不用时,要进行全面检查,先试机再使用。

第6篇 全自动空翻切割机设备生产中的安全操作规范

加气混凝土设备中的切割机分为空中翻转式切割机和地面翻转式切割机两种。它们的生产工艺不同,设备配置不同,但切割工艺相同,安全操作规范相同,空翻切割机又名分步移动式切割机,加气混凝土生产中的主要设备。

加气混凝土设备作为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加气混凝土是一种经过多年应用,实践证明的一种替代粘土砖的理想墙体材料,加气混凝土在各种墙体材料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那么在操作空翻切割机的过程中,要遵守以下的操作规范。

切割机的操作规范:

1.使用前,应检查并确认电动机、电缆线均正常,保护接地良好,防护装置安全有效,锯片选用符合要求,安装正确。

2.操作人员应双手按紧工件,均匀送料,在推进切割机时,不得用力过猛。操作时不得带手套。

3.启动后,应空载运转,检查并确认锯片运转方向正确, 升降机构灵活,运转中无异常、异响,一切正常后,方可作业

4.加工件送到与锯片相距300mm处或切割小块料时,应使用专用工具送料,不得直接用手推料。

5,切割厚度应按机械出厂铭牌规定进行,不得超厚切割。

6.作业中,当工件发生冲击、跳动及异常音响时,应立即停机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作业。

7.严禁在运转中检查、维修各部件。锯台上和构件锯缝中的碎屑应采用专用工具及时清除,不得用手拣拾或抹试。

8.作业后,应清洗机身,擦干锯片,排放水箱余水,收回电缆线,并存放在干燥、通风处。

郑州市鑫运重工科技有限公司着重推出加气混凝土成套设备,灰砂砖、粉煤灰蒸压砖成套设备,砂石生产成套设备,冶金选矿成套设备、破碎设备五大系列,三十余种产品,100多种规格型号。空翻切割机广泛应用于建材、治金、耐火材料、建筑等行业。欢迎新老顾客到鑫运重工来考察!

第7篇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操作规范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22(以下称为新规范),住建部2022年1月28日发布;2022年12月1日实施。原2001年版同时废止。

一、新规范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等施工用落地式单、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型钢悬挑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满堂扣件式钢管支撑架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二、新规范扣件式脚手架 定义----为建筑施工而搭设的、承受荷载的由扣件和钢管等构成的脚手架与支撑架,包含本规范各类脚手架与支撑架,统称脚手架。

三、新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

1、修订了钢管规格。取消φ51×3.0钢管;脚手架钢管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 12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1中规定的q235普通钢管,钢管的钢材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700中q235级钢的规定。

将原标准中φ48×3.5的脚手架用钢管改为φ48.3_3.6。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应大于25.kg。对钢管壁厚的要求更严格。将原规定壁厚下差限值为0.5mm改为0.36mm。

2、加强对扣件的质量控制。明确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作,其质量和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的规定,采用其他材料制作的扣件,应经试验证明其质量符合该标准的规定后方可使用。 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到65n²m时,不得发生破坏。

3、由于双管立杆脚手架的经济性不好,在施工现场已很少使用,本次修订中予以取消。

4、脚手架柔性连墙件的做法粗糙,可靠性差,不符合安全要求,本次修订中予以取消。

5、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内容统一。将作用于脚手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公式形式由:wk=0.7μz·μs·w0(w0取n=50)修改为: wk=μz·μs·w0(w0取n=10)。

6、将荷载效应组合表中的可变荷载组合系数由0.85提高为0.9。

7、将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由单排架取3kn改为2kn,双排架取5kn改为3kn ;

8、根据施工现场脚手架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的安全管理规定,修订弱化了开敞式脚手架,对常用脚手架的允许搭设高度做了调整。

9、增加了悬挑脚手架挑梁结构及其锚固的构造和计算内容。

10、补充了与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相关的内容。包括结构体系、构造要求、荷载取值、设计计算等。规范中将此类支架体系划分为满堂脚手架(顶部荷载通过纵、横向水平杆传至立杆)和满堂支撑架(顶部荷载通过立杆顶端的可调顶撑传至立杆)二种体系。满堂支撑架根据剪刀撑的间距(5m)细分为普通型满堂支撑架和加强型满堂支撑架。

第8篇 制冷机组作业安全操作规范

一、启动前的准备

设备在启动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1、设备场地周围的环境清扫,设备本体和有关附属设备的清洁情况处理。

2、电源电压的检查。

3、制冷设备中各种阀门通断情况及液位的检查。

4、能力调节装置应置于最小档位,以便于制冷压缩机空载启动。

5、检查蒸发冷凝器上的水池是否有水,如果缺水要及时补水。

6、确保油位的正确,视镜的1/3至2/3处。

7、所有的温度控制设定在预期的运行温度值。

8、确保没有液体制冷剂进入压缩机,液体是不可压缩的,并会损坏压缩机。

二、制冷设备的启动运行

制冷设备在启动运行中应注意对启动程序,运行巡视检查内容和周期以及运行中的主要调节方法作出明确规定,以指导正确启动设备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9篇 某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规范餐饮服务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餐饮服务提供者,包括餐馆、小吃店、快餐店、饮品店、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中央厨房等。

第三条 餐饮服务提供者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业主是本单位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食品安全负法律责任。

第四条 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建立和实施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不断提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第五条 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为消费者提供分餐等健康饮食的条件。

第六条 本规范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餐饮服务:指通过即时制作加工、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和消费场所及设施的服务活动。

(二)餐饮服务提供者:指从事餐饮服务的单位和个人。

(三)餐馆(含酒家、酒楼、酒店、饭庄等):指以饭菜(包括中餐、西餐、日餐、韩餐等)为主要经营项目的提供者,包括火锅店、烧烤店等。

特大型餐馆:指加工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3000㎡以上(不含3000㎡),或者就餐座位数在1000座以上(不含1000座)的餐馆。

大型餐馆:指加工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500~3000㎡(不含500㎡,含3000㎡),或者就餐座位数在250~1000座(不含250座,含1000座)的餐馆。

中型餐馆:指加工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150~500㎡(不含150㎡,含500㎡),或者就餐座位数在75~250座(不含75座,含250座)的餐馆。

小型餐馆:指加工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150㎡以下(含150㎡),或者就餐座位数在75座以下(含75座)的餐馆。

(四)快餐店:指以集中加工配送、当场分餐食用并快速提供就餐服务为主要加工供应形式的提供者。

(五)小吃店:指以点心、小吃为主要经营项目的提供者。

(六)饮品店:指以供应酒类、咖啡、茶水或者饮料为主的提供者。

甜品站:指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主店经营场所内或附近开设,具有固定经营场所,直接销售或经简单加工制作后销售由餐饮主店配送的以冰激凌、饮料、甜品为主的食品的附属店面。

(七)食堂:指设于机关、学校(含托幼机构)、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等地点(场所),供应内部职工、学生等就餐的提供者。

(八)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指根据集体服务对象订购要求,集中加工、分送食品但不提供就餐场所的提供者。

(九)中央厨房:指由餐饮连锁企业建立的,具有独立场所及设施设备,集中完成食品成品或半成品加工制作,并直接配送给餐饮服务单位的提供者。

(十)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原料:指供加工制作食品所用的一切可食用或者饮用的物质和材料。

半成品:指食品原料经初步或部分加工后,尚需进一步加工制作的食品或原料。

成品:指经过加工制成的或待出售的可直接食用的食品。

(十一)凉菜(包括冷菜、冷荤、熟食、卤味等):指对经过烹制成熟、腌渍入味或仅经清洗切配等处理后的食品进行简单制作并装盘,一般无需加热即可食用的菜肴。

(十二)生食海产品:指不经过加热处理即供食用的生长于海洋的鱼类、贝壳类、头足类等水产品。

(十三)裱花蛋糕:指以粮、糖、油、蛋为主要原料经焙烤加工而成的糕点胚,在其表面裱以奶油等制成的食品。

(十四)现榨饮料:指以新鲜水果、蔬菜及谷类、豆类等五谷杂粮为原料,通过压榨等方法现场制作的供消费者直接饮用的非定型包装果蔬汁、五谷杂粮等饮品,不包括采用浓浆、浓缩汁、果蔬粉调配而成的饮料。

(十五)加工经营场所:指与食品制作供应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场所,包括食品处理区、非食品处理区和就餐场所。

1.食品处理区:指食品的粗加工、切配、烹饪和备餐场所、专间、食品库房、餐用具清洗消毒和保洁场所等区域,分为清洁操作区、准清洁操作区、一般操作区。

(1)清洁操作区:指为防止食品被环境污染,清洁要求较高的操作场所,包括专间、备餐场所。

专间:指处理或短时间存放直接入口食品的专用操作间,包括凉菜间、裱花间、备餐间、分装间等。

备餐场所:指成品的整理、分装、分发、暂时放置的专用场所。

(2)准清洁操作区:指清洁要求次于清洁操作区的操作场所,包括烹饪场所、餐用具保洁场所。

烹饪场所:指对经过粗加工、切配的原料或半成品进行煎、炒、炸、焖、煮、烤、烘、蒸及其他热加工处理的操作场所。

餐用具保洁场所:指对经清洗消毒后的餐饮具和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进行存放并保持清洁的场所。

(3)一般操作区:指其他处理食品和餐用具的场所,包括粗加工场所、切配场所、餐用具清洗消毒场所和食品库房等。

粗加工场所:指对食品原料进行挑拣、整理、解冻、清洗、剔除不可食用部分等加工处理的操作场所。

切配场所:指把经过粗加工的食品进行清洗、切割、称量、拼配等加工处理成为半成品的操作场所。

餐用具清洗消毒场所:指对餐饮具和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进行清洗、消毒的操作场所。

2.非食品处理区:指办公室、更衣场所、门厅、大堂休息厅、歌舞台、非食品库房、卫生间等非直接处理食品的区域。

3.就餐场所:指供消费者就餐的场所,但不包括供就餐者专用的卫生间、门厅、大堂休息厅、歌舞台等辅助就餐的场所。

(十六)中心温度:指块状或有容器存放的液态食品或食品原料的中心部位的温度。

(十七)冷藏:指将食品或原料置于冰点以上较低温度条件下贮存的过程,冷藏温度的范围应在0℃~10℃之间。

(十八)冷冻:指将食品或原料置于冰点温度以下,以保持冰冻状态贮存的过程,冷冻温度的范围应在-20℃~-1℃之间。

(十九)清洗:指利用清水清除原料夹带的杂质和原料、餐用具、设备和设施等表面的污物的操作过程。

(二十)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破坏、钝化或除去有害微生物的操作过程。

(二十一)交叉污染:指食品、食品加工者、食品加工环境、工具、容器、设备、设施之间生物或化学的污染物相互转移的过程。

(二十二)从业人员:指餐饮服务提供者中从事食品采购、保存、加工、供餐服务以及食品安全管理等工作的人员。

第七条 本规范中应的要求是必须执行;不得的要求是禁止执行;宜的要求是推荐执行。

第二章 机构及人员管理

第八条 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要求

(一)大型以上餐馆(含大型餐馆)、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食堂)、供餐人数500人以上的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食堂、餐饮连锁企业总部、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应设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二)其他餐饮服务提供者应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第九条 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职责要求

(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岗位责任制。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加工经营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洁、消毒和维修保养制度,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台账记录制度,关键环节操作规程,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投诉受理制度以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制度。

(二)制订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组织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加工操作规程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加强诚信守法经营和职业道德教育。

(三)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依法将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调整到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四)制订食品安全检查计划,明确检查项目及考核标准,并做好检查记录。

(五)组织制订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六)建立食品安全检查及从业人员健康、培训等管理档案。

(七)承担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条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基本要求

(一)身体健康并持有有效健康证明。

(二)具备2年以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经历。

(三)持有有效培训合格证明。

(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一条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要求

(一)从业人员(包括新参加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在上岗前应取得健康证明。

(二)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进行临时健康检查。

(三)患有《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所列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建立每日晨检制度。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人员,应立即离开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第十二条 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要求

(一)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专间操作人员应戴口罩。

(二)操作前应洗净手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手部清洁,手部受到污染后应及时洗手。洗手消毒宜符合《推荐的餐饮服务从业人员洗手消毒方法》(见附件5)。

(三)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洗手并消毒:

1.处理食物前;

2.使用卫生间后;

3.接触生食物后;

4.接触受到污染的工具、设备后;

5.咳嗽、打喷嚏或擤鼻涕后;

6.处理动物或废弃物后;

7.触摸耳朵、鼻子、头发、面部、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8.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后。

(四)专间操作人员进入专间时,应更换专用工作衣帽并佩戴口罩,操作前应严格进行双手清洗消毒,操作中应适时消毒。不得穿戴专间工作衣帽从事与专间内操作无关的工作。

(五)不得将私人物品带入食品处理区。

(六)不得在食品处理区内吸烟、饮食或从事其他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七)进入食品处理区的非操作人员,应符合现场操作人员卫生要求。

第十三条 从业人员工作服管理要求

(一)工作服(包括衣、帽、口罩)宜用白色或浅色布料制作,专间工作服宜从颜色或式样上予以区分。

(二)工作服应定期更换,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的工作服应每天更换。

(三)从业人员上卫生间前应在食品处理区内脱去工作服。

(四)待清洗的工作服应远离食品处理区。

(五)每名从业人员不得少于2套工作服。

第十四条 人员培训要求

(一)从业人员(包括新参加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参加食品安全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二)从业人员应按照培训计划和要求参加培训。

(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原则上每年应接受不少于40小时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集中培训。

第三章 场所与设施、设备

第十五条 选址要求

(一)应选择地势干燥、有给排水条件和电力供应的地区,不得设在易受到污染的区域。

(二)应距离粪坑、污水池、暴露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25m以上,并设置在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之外。

(三)应同时符合规划、环保和消防等有关要求。

第十六条 建筑结构、布局、场所设置、分隔、面积要求

(一)建筑结构应坚固耐用、易于维修、易于保持清洁,能避免有害动物的侵入和栖息。

(二)食品处理区应设置在室内,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加工、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流程合理布局,并应能防止在存放、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食品加工处理流程应为生进熟出的单一流向。原料通道及入口、成品通道及出口、使用后的餐饮具回收通道及入口,宜分开设置;无法分设时,应在不同的时段分别运送原料、成品、使用后的餐饮具,或者将运送的成品加以无污染覆盖。

(三)食品处理区应设置专用的粗加工(全部使用半成品的可不设置)、烹饪(单纯经营火锅、烧烤的可不设置)、餐用具清洗消毒的场所,并应设置原料和(或)半成品贮存、切配及备餐(饮品店可不设置)的场所。进行凉菜配制、裱花操作、食品分装操作的,应分别设置相应专间。制作现榨饮料、水果拼盘及加工生食海产品的,应分别设置相应的专用操作场所。集中备餐的食堂和快餐店应设有备餐专间,或者符合本规范第十七条第二项第五目的要求。中央厨房配制凉菜以及待配送食品贮存的,应分别设置食品加工专间;食品冷却、包装应设置食品加工专间或专用设施。

(四)食品处理区应符合《餐饮服务提供者场所布局要求》(见附件1)。

(五)食品处理区的面积应与就餐场所面积、最大供餐人数相适应,各类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处理区与就餐场所面积之比、切配烹饪场所面积应符合《餐饮服务提供者场所布局要求》。

(六)粗加工场所内应至少分别设置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的清洗水池,水产品的清洗水池应独立设置,水池数量或容量应与加工食品的数量相适应。应设专用于清洁工具的清洗水池,其位置应不会污染食品及其加工制作过程。洗手消毒水池、餐用具清洗消毒水池的设置应分别符合本规范第十七条第八项、第十一项的规定。各类水池应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

(七)烹饪场所加工食品如使用固体燃料,炉灶应为隔墙烧火的外扒灰式,避免粉尘污染食品。

(八)清洁工具的存放场所应与食品处理区分开,大型以上餐馆(含大型餐馆)、加工经营场所面积500㎡以上的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中央厨房宜设置独立存放隔间。

(九)加工经营场所内不得圈养、宰杀活的禽畜类动物。在加工经营场所外设立圈养、宰杀场所的,应距离加工经营场所25m以上。

第十七条 设施要求

(一)地面与排水要求

1.食品处理区地面应用无毒、无异味、不透水、不易积垢、耐腐蚀和防滑的材料铺设,且平整、无裂缝。

2.粗加工、切配、烹饪和餐用具清洗消毒等需经常冲洗的场所及易潮湿的场所,其地面应易于清洗、防滑,并应有一定的排水坡度及排水系统。排水沟应有坡度、保持通畅、便于清洗,沟内不应设置其他管路,侧面和底面接合处应有一定弧度,并设有可拆卸的盖板。排水的流向应由高清洁操作区流向低清洁操作区,并有防止污水逆流的设计。排水沟出口应有符合本条第十二项要求的防止有害动物侵入的设施。

3.清洁操作区内不得设置明沟,地漏应能防止废弃物流入及浊气逸出。

4.废水应排至废水处理系统或经其他适当方式处理。

(二)墙壁与门窗要求

1.食品处理区墙壁应采用无毒、无异味、不透水、不易积垢、平滑的浅色材料构筑。

2.粗加工、切配、烹饪和餐用具清洗消毒等需经常冲洗的场所及易潮湿的场所,应有1.5m以上、浅色、不吸水、易清洗和耐用的材料制成的墙裙,各类专间的墙裙应铺设到墙顶。

3.粗加工、切配、烹饪和餐用具清洗消毒等场所及各类专间的门应采用易清洗、不吸水的坚固材料制作。

4.食品处理区的门、窗应装配严密,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和可开启的窗应设有易于拆洗且不生锈的防蝇纱网或设置空气幕,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和各类专间的门应能自动关闭。室内窗台下斜45度或采用无窗台结构。

5.以自助餐形式供餐的餐饮服务提供者或无备餐专间的快餐店和食堂,就餐场所窗户应为封闭式或装有防蝇防尘设施,门应设有防蝇防尘设施,宜设空气幕。

(三)屋顶与天花板要求

1.加工经营场所天花板的设计应易于清扫,能防止害虫隐匿和灰尘积聚,避免长霉或建筑材料脱落等情形发生。

2.食品处理区天花板应选用无毒、无异味、不吸水、不易积垢、耐腐蚀、耐温、浅色材料涂覆或装修,天花板与横梁或墙壁结合处有一定弧度;水蒸汽较多场所的天花板应有适当坡度,在结构上减少凝结水滴落。清洁操作区、准清洁操作区及其他半成品、成品暴露场所屋顶若为不平整的结构或有管道通过,应加设平整易于清洁的吊顶。

3.烹饪场所天花板离地面宜2.5m以上,小于2.5m的应采用机械排风系统,有效排出蒸汽、油烟、烟雾等。

(四)卫生间要求

1.卫生间不得设在食品处理区。

2.卫生间应采用水冲式,地面、墙壁、便槽等应采用不透水、易清洗、不易积垢的材料。

3.卫生间内的洗手设施,应符合本条第八项的规定且宜设置在出口附近。

4.卫生间应设有效排气装置,并有适当照明,与外界相通的门窗应设有易于拆洗不生锈的防蝇纱网。外门应能自动关闭。

5.卫生间排污管道应与食品处理区的排水管道分设,且应有有效的防臭气水封。

(五)更衣场所要求

1.更衣场所与加工经营场所应处于同一建筑物内,宜为独立隔间且处于食品处理区入口处。

2.更衣场所应有足够大小的空间、足够数量的更衣设施和适当的照明设施,在门口处宜设有符合本条第八项规定的洗手设施。

(六)库房要求

1.食品和非食品(不会导致食品污染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工具等物品除外)库房应分开设置。

2.食品库房应根据贮存条件的不同分别设置,必要时设冷冻(藏)库。

3.同一库房内贮存不同类别食品和物品的应区分存放区域,不同区域应有明显标识。

4.库房构造应以无毒、坚固的材料建成,且易于维持整洁,并应有防止动物侵入的装置。

5.库房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存放架,其结构及位置应能使贮存的食品和物品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以利空气流通及物品搬运。

6.除冷冻(藏)库外的库房应有良好的通风、防潮、防鼠等设施。

7.冷冻(藏)库应设可正确指示库内温度的温度计,宜设外显式温度(指示)计。

(七)专间设施要求

1.专间应为独立隔间,专间内应设有专用工具容器清洗消毒设施和空气消毒设施,专间内温度应不高于25℃,应设有独立的空调设施。中型以上餐馆(含中型餐馆)、快餐店、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食堂)、供餐人数50人以上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的专间入口处应设置有洗手、消毒、更衣设施的通过式预进间。不具备设置预进间条件的其他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在专间入口处设置洗手、消毒、更衣设施。洗手消毒设施应符合本条第八项规定。

2.以紫外线灯作为空气消毒设施的,紫外线灯(波长200~275nm)应按功率不小于1.5w/m设置,紫外线灯应安装反光罩,强度大于70μw/cm。专间内紫外线灯应分布均匀,悬挂于距离地面2m以内高度。

3.凉菜间、裱花间应设有专用冷藏设施。需要直接接触成品的用水,宜通过符合相关规定的水净化设施或设备。中央厨房专间内需要直接接触成品的用水,应加装水净化设施。

4.专间应设一个门,如有窗户应为封闭式(传递食品用的除外)。专间内外食品传送窗口应可开闭,大小宜以可通过传送食品的容器为准。

5.专间的面积应与就餐场所面积和供应就餐人数相适应,各类餐饮服务提供者专间面积要求应符合《餐饮服务提供者场所布局要求》。

(八)洗手消毒设施要求

1.食品处理区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其位置应设置在方便员工的区域。

2.洗手消毒设施附近应设有相应的清洗、消毒用品和干手用品或设施。员工专用洗手消毒设施附近应有洗手消毒方法标识。

3.洗手设施的排水应具有防止逆流、有害动物侵入及臭味产生的装置。

4.洗手池的材质应为不透水材料,结构应易于清洗。

5.水龙头宜采用脚踏式、肘动式或感应式等非手触动式开关,并宜提供温水。中央厨房专间的水龙头应为非手触动式开关。

6.就餐场所应设有足够数量的供就餐者使用的专用洗手设施,其设置应符合本项第二至第四目的要求。

(九)供水设施要求

1.供水应能保证加工需要,水质应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

2.不与食品接触的非饮用水(如冷却水、污水或废水等)的管道系统和食品加工用水的管道系统,可见部分应以不同颜色明显区分,并应以完全分离的管路输送,不得有逆流或相互交接现象。

(十)通风排烟设施要求

1.食品处理区应保持良好通风,及时排除潮湿和污浊的空气。空气流向应由高清洁区流向低清洁区,防止食品、餐用具、加工设备设施受到污染。

2.烹饪场所应采用机械排风。产生油烟的设备上方应加设附有机械排风及油烟过滤的排气装置,过滤器应便于清洗和更换。

3.产生大量蒸汽的设备上方应加设机械排风排气装置,宜分隔成小间,防止结露并做好凝结水的引泄。

4.排气口应装有易清洗、耐腐蚀并符合本条第十二项要求的可防止有害动物侵入的网罩。

(十一)清洗、消毒、保洁设施要求

1.清洗、消毒、保洁设备设施的大小和数量应能满足需要。

2.用于清扫、清洗和消毒的设备、用具应放置在专用场所妥善保管。

3.餐用具清洗消毒水池应专用,与食品原料、清洁用具及接触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清洗水池分开。水池应使用不锈钢或陶瓷等不透水材料制成,不易积垢并易于清洗。采用化学消毒的,至少设有3个专用水池。采用人工清洗热力消毒的,至少设有2个专用水池。各类水池应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

4.采用自动清洗消毒设备的,设备上应有温度显示和清洗消毒剂自动添加装置。

5.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符合gb14930.1《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卫生标准》和gb14930.2《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消毒剂卫生标准》等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要求。

6.洗涤剂、消毒剂应存放在专用的设施内。

7.应设专供存放消毒后餐用具的保洁设施,标识明显,其结构应密闭并易于清洁。

(十二)防尘、防鼠、防虫害设施及其相关物品管理要求

1.加工经营场所门窗应按本条第二项规定设置防尘防鼠防虫害设施。

2.加工经营场所可设置灭蝇设施。使用灭蝇灯的,应悬挂于距地面2m左右高度,且应与食品加工操作场所保持一定距离。

3.排水沟出口和排气口应有网眼孔径小于6mm的金属隔栅或网罩,以防鼠类侵入。

4.应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防止害虫孳生。除虫灭害工作不得在食品加工操作时进行,实施时对各种食品应有保护措施。

5.加工经营场所内如发现有害动物存在,应追查和杜绝其来源,扑灭时应不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及包装材料等。

6.杀虫剂、杀鼠剂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存放,应有固定的场所(或橱柜)并上锁,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并有专人保管。

7.使用杀虫剂进行除虫灭害,应由专人按照规定的使用方法进行。宜选择具备资质的有害动物防治机构进行除虫灭害。

8.各种有毒有害物品的采购及使用应有详细记录,包括使用人、使用目的、使用区域、使用量、使用及购买时间、配制浓度等。使用后应进行复核,并按规定进行存放、保管。

(十三)采光照明设施要求

1.加工经营场所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食品处理区工作面不应低于220lu_,其他场所不宜低于110lu_。光源应不改变所观察食品的天然颜色。

2.安装在暴露食品正上方的照明设施应使用防护罩,以防止破裂时玻璃碎片污染食品。冷冻(藏)库房应使用防爆灯。

(十四)废弃物暂存设施要求

1.食品处理区内可能产生废弃物或垃圾的场所均应设有废弃物容器。废弃物容器应与加工用容器有明显的区分标识。

2.废弃物容器应配有盖子,以坚固及不透水的材料制造,能防止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水源及地面,防止有害动物的侵入,防止不良气味或污水的溢出,内壁应光滑以便于清洗。专间内的废弃物容器盖子应为非手动开启式。

3.废弃物应及时清除,清除后的容器应及时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

4.在加工经营场所外适当地点宜设置结构密闭的废弃物临时集中存放设施。中型以上餐馆(含中型餐馆)、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中央厨房,宜安装油水隔离池、油水分离器等设施。

(十五)设备、工具和容器要求

1.接触食品的设备、工具、容器、包装材料等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要求。

2.接触食品的设备、工具和容器应易于清洗消毒、便于检查,避免因润滑油、金属碎屑、污水或其他可能引起污染。

3.接触食品的设备、工具和容器与食品的接触面应平滑、无凹陷或裂缝,内部角落部位应避免有尖角,以避免食品碎屑、污垢等的聚积。

4.设备的摆放位置应便于操作、清洁、维护和减少交叉污染。

5.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工具和容器,应分开摆放和使用并有明显的区分标识;原料加工中切配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水产品的工具和容器,应分开摆放和使用并有明显的区分标识。

6.所有食品设备、工具和容器,不宜使用木质材料,必须使用木质材料时应不会对食品产生污染。

7.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中央厨房应配备盛装、分送产品的专用密闭容器,运送产品的车辆应为专用封闭式,车辆内部结构应平整、便于清洁,设有温度控制设备。

第十八条 场所及设施设备管理要求

(一)应建立餐饮服务加工经营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洁、消毒制度,各岗位相关人员宜按照《推荐的餐饮服务场所、设施、设备及工具清洁方法》(见附件3)的要求进行清洁,使场所及其内部各项设施设备随时保持清洁。

(二)应建立餐饮服务加工经营场所及设施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并按规定进行维护或检修,以使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况。

(三)食品处理区不得存放与食品加工无关的物品,各项设施设备也不得用作与食品加工无关的用途。

第四章 过程控制

第十九条 加工操作规程的制定与执行

(一)餐饮服务提供者应按本规范有关要求,根据《餐饮服务预防食物毒注意事项》(见附件4)的基本原则,制定相应的加工操作规程。

(二)根据经营的产品类别,加工操作规程应包括采购验收、粗加工、切配、烹饪、备餐、供餐以及凉菜配制、裱花操作、生食海产品加工、饮料现榨、水果拼盘制作、面点制作、烧烤加工、食品再加热、食品添加剂使用、餐用具清洗消毒保洁、集体用餐食品分装及配送、中央厨房食品包装及配送、食品留样、贮存等加工操作工序的具体规定和操作方法的详细要求。

(三)加工操作规程应具体规定加工操作程序、加工操作过程关键项目控制标准和设备操作与维护标准,明确各工序、各岗位人员的要求及职责。

(四)餐饮服务提供者应教育培训员工严格按照加工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第二十条 采购验收要求

(一)采购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等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的要求,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不得销售的食用农产品。

(二)采购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的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行为应符合《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的要求。

(三)采购需冷藏或冷冻的食品时,应冷链运输。

(四)出库时应做好记录。

第二十一条 粗加工与切配要求

(一)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二)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原料、植物性食品原料、水产品原料应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

(三)易腐烂变质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

(四)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受到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

(五)切配好的半成品应按照加工操作规程,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六)用于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放置于地面,以防止食品受到污染。

(七)加工用工具及容器应符合本规范第十七条第十五项规定。生熟食品的加工工具及容器应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识。

第二十二条 烹饪要求

(一)烹饪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饪加工。

(二)不得将回收后的食品经加工后再次销售。

(三)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

(四)加工后的成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

(五)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尽快冷却后再冷藏,冷却应在清洁操作区进行,并标注加工时间等。

(六)用于烹饪的调味料盛放器皿宜每天清洁,使用后随即加盖或苫盖,不得与地面或污垢接触。

(七)菜品用的围边、盘花应保证清洁新鲜、无腐败变质,不得回收后再使用。

第二十三条 备餐及供餐要求

(一)在备餐专间内操作应符合本规范第二十四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要求。

(二)供应前应认真检查待供应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供应。

(三)操作时应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四)分派菜肴、整理造型的用具使用前应进行消毒。

(五)用于菜肴装饰的原料使用前应洗净消毒,不得反复使用。

(六)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

第二十四条 凉菜配制要求

(一)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加工。

(二)专间内应当由专人加工制作,非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专间。专间内操作人员应符合本规范第十二条第四项的要求。

(三)专间每餐(或每次)使用前应进行空气和操作台的消毒。使用紫外线灯消毒的,应在无人工作时开启30分钟以上,并做好记录。

(四)专间内应使用专用的设备、工具、容器,用前应消毒,用后应洗净并保持清洁。

(五)供配制凉菜用的蔬菜、水果等食品原料,未经清洗处理干净的,不得带入凉菜间。

(六)制作好的凉菜应尽量当餐用完。剩余尚需使用的应存放于专用冰箱中冷藏或冷冻,食用前要加热的应按照本规范第三十条第三项规定进行再加热。

(七)职业学校、普通中等学校、小学、特殊教育学校、托幼机构的食堂不得制售凉菜。

第二十五条 裱花操作要求

(一)专间内操作应符合本规范第二十四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

(二)蛋糕胚应在专用冰箱中冷藏。

(三)裱浆和经清洗消毒的新鲜水果应当天加工、当天使用。

(四)植脂奶油裱花蛋糕储藏温度在3℃±2℃,蛋白裱花蛋糕、奶油裱花蛋糕、人造奶油裱花蛋糕储藏温度不得超过20℃。

第二十六条 生食海产品加工要求

(一)用于加工的生食海产品应符合相关食品安全要求。

(二)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加工。

(三)从事生食海产品加工的人员操作前应清洗、消毒手部,操作时佩戴口罩。

(四)用于生食海产品加工的工具、容器应专用。用前应消毒,用后应洗净并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存放。

(五)加工操作时应避免生食海产品的可食部分受到污染。

(六)加工后的生食海产品应当放置在密闭容器内冷藏保存,或者放置在食用冰中保存并用保鲜膜分隔。

(七)放置在食用冰中保存时,加工后至食用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第二十七条 饮料现榨及水果拼盘制作要求

(一)从事饮料现榨和水果拼盘制作的人员操作前应清洗、消毒手部,操作时佩戴口罩。

(二)用于饮料现榨及水果拼盘制作的设备、工具、容器应专用。每餐次使用前应消毒,用后应洗净并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存放。

(三)用于饮料现榨和水果拼盘制作的蔬菜、水果应新鲜,未经清洗处理干净的不得使用。

(四)用于制作现榨饮料、食用冰等食品的水,应为通过符合相关规定的净水设备处理后或煮沸冷却后的饮用水。

(五)制作现榨饮料不得掺杂、掺假及使用非食用物质。

(六)制作的现榨饮料和水果拼盘当餐不能用完的,应妥善处理,不得重复利用。

第二十八条 面点制作要求

(一)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加工。

(二)需进行热加工的应按本规范第二十二条第三项要求进行操作。

(三)未用完的点心馅料、半成品,应冷藏或冷冻,并在规定存放期限内使用。

(四)奶油类原料应冷藏存放。水分含量较高的含奶、蛋的点心应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贮存。

第二十九条 烧烤加工要求

(一)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加工。

(二)原料、半成品应分开放置,成品应有专用存放场所,避免受到污染。

(三)烧烤时应避免食品直接接触火焰。

第三十条 食品再加热要求

(一)保存温度低于60℃或高于10℃、存放时间超过2小时的熟食品,需再次利用的应充分加热。加热前应确认食品未变质。

(二)冷冻熟食品应彻底解冻后经充分加热方可食用。

(三)加热时食品中心温度应符合本规范第二十二条第三项规定,不符合加热标准的食品不得食用。

第三十一条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

(一)食品添加剂应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人登记、专柜保存。

(二)食品添加剂的存放应有固定的场所(或橱柜),标识食品添加剂字样,盛装容器上应标明食品添加剂名称。

(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采用精确的计量工具称量,并有详细记录。

第三十二条 餐用具清洗消毒保洁要求

(一)餐用具使用后应及时洗净,定位存放,保持清洁。消毒后的餐用具应贮存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备用,保洁设施应有明显标识。餐用具保洁设施应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二)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餐用具宜按照《推荐的餐用具清洗消毒方法》(见附件2)的规定洗净并消毒。

(三)餐用具宜用热力方法进行消毒,因材质、大小等原因无法采用的除外。

(四)应定期检查消毒设备、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采用化学消毒的,应定时测量有效消毒浓度。

(五)消毒后的餐饮具应符合gb1493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规定。

(六)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餐用具。

(七)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用具应分开存放,保洁设施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八)盛放调味料的器皿应定期清洗消毒。

第三十三条 集体用餐食品分装及配送要求

(一)专间内操作应符合本规范第二十四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要求。

(二)盛装、分送集体用餐的容器不得直接放置于地面,容器表面应标明加工单位、生产日期及时间、保质期,必要时标注保存条件和食用方法。

(三)集体用餐配送的食品不得在10℃~60℃的温度条件下贮存和运输,从烧熟至食用的间隔时间(保质期)应符合以下要求:

烧熟后2小时的食品中心温度保持在60℃以上(热藏)的,其保质期为烧熟后4小时。

烧熟后2小时的食品中心温度保持在10℃以下(冷藏)的,保质期为烧熟后24小时,供餐前应按本规范第三十条第三项要求再加热。

(四)运输集体用餐的车辆应配备符合条件的冷藏或加热保温设备或装置,使运输过程中食品的中心温度保持在10℃以下或60℃以上。

(五)运输车辆应保持清洁,每次运输食品前应进行清洗消毒,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也应注意保持清洁,运输后进行清洗,防止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

第三十四条 中央厨房食品包装及配送要求

(一)专间内操作应符合本规范第二十四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要求。

(二)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三)用于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放置于地面。

(四)配送食品的最小使用包装或食品容器包装上的标签应标明加工单位、生产日期及时间、保质期、半成品加工方法,必要时标注保存条件和成品食用方法。

(五)应根据配送食品的产品特性选择适宜的保存条件和保质期,宜冷藏或冷冻保存。冷藏或冷冻的条件应符合第三十三条第三项至第四项的要求。

(六)运输车辆应保持清洁,每次运输食品前应进行清洗消毒,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也应注意保持清洁,运输后进行清洗,防止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

第三十五条 甜品站要求

甜品站销售的食品应由餐饮主店配送,并建立配送台账。不得自行采购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食品配送应使用封闭的恒温或冷冻、冷藏设备设施。

第三十六条 食品留样要求

(一)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食堂)、超过100人的建筑工地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重大活动餐饮服务和超过100人的一次性聚餐,每餐次的食品成品应留样。

(二)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并放置在专用冷藏设施中,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量应满足检验需要,不少于100g,并记录留样食品名称、留样量、留样时间、留样人员、审核人员等。

第三十七条 贮存要求

(一)贮存场所、设备应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等,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用品。

(二)食品应当分类、分架存放,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及时清理销毁变质和过期的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

(三)冷藏、冷冻柜(库)应有明显区分标识。冷藏、冷冻贮存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放置,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分类摆放,不得将食品堆积、挤压存放。冷藏、冷冻的温度应分别符合相应的温度范围要求。冷藏、冷冻柜(库)应定期除霜、清洁和维修,校验温度(指示)计。

第三十八条 检验要求

(一)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中央厨房应设置与生产品种和规模相适应的检验室,配备与产品检验项目相适应的检验设备和设施、专用留样容器、冷藏设施。

(二)检验室应配备经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检验人员。

(三)鼓励大型以上餐馆(含大型餐馆)、学校食堂配备相应的检验设备和人员。

第三十九条 餐厨废弃物处置要求

(一)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建立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将餐厨废弃物分类放置,做到日产日清。

(二)餐厨废弃物应由经相关部门许可或备案的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单位或个人处理。餐饮服务提供者应与处置单位或个人签订合同,并索取其经营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

(三)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建立餐厨废弃物处置台账,详细记录餐厨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去向、用途等情况,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

第四十条 记录管理要求

(一)人员健康状况、培训情况、原料采购验收、加工操作过程关键项目、食品安全检查情况、食品留样、检验结果及投诉情况、处理结果、发现问题后采取的措施等均应详细记录。

(二)各项记录均应有执行人员和检查人员的签名。

(三)各岗位负责人应督促相关人员按要求进行记录,并每天检查记录的有关内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相关记录,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督促有关人员采取整改措施。

(四)有关记录至少应保存2年。

第四十一条 信息报告要求

餐饮服务提供者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按《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第四十二条 备案和公示要求

(一)自制火锅底料、饮料、调味料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向监管部门备案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称,并在店堂醒目位置或菜单上予以公示。

(二)采取调制、配制等方式自制火锅底料、饮料、调味料等食品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在店堂醒目位置或菜单上公示制作方式。

第四十三条 投诉受理要求

(一)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建立投诉受理制度,对消费者提出的投诉,应立即核实,妥善处理,并且留有记录。

(二)餐饮服务提供者接到消费者投诉食品感官异常或可疑变质时,应及时核实该食品,如有异常,应及时撤换,同时告知备餐人员做出相应处理,并对同类食品进行检查。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根据本规范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

第四十五条 本规范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10篇 铸件浸渗工安全操作规范

1、工作前,检查各部电器线路是否漏电及有无短路现象;操作台各显示按钮是否正常;风、水、气阀门是否灵活可靠,确无异常,方可开机。

2、检查吊车吊钩吊具是否有断裂现象,行车上下限位大、小刹车是否有效,以防止在工件去油、清洗、浸渗、固化过程中,出现意外伤人。

3、去油罐加温不准超过100℃,放件清洗时,风阀不准开动过大,以防熔液溅出伤人。

4、检查固化罐中电炉丝是否断裂,工作接地是否良好,防止漏电。

5、铸件放入浸渗罐后,要检查密封圈是否合格,盖子是否盖严,螺栓卡紧是否合理、均匀。然后抽真空,放入浸渗液,加风压并不得大于5kg/cm2。在排放浸渗液时,风压不得大于0.25 kg/cm2,以防风压过高把浸渗液压出罐外伤人。

6、铸件浸渗完后,要把压缩空气全部放完才能松动卡紧螺栓,严禁带气压开罐,以免余气伤人。

7、浸渗工作完毕,铸件去锈上油时,要戴好手套,搬到指定位置,不准超高。

8、工作完毕后,关闭操作台闸门,关闭水、风、气阀门,拉下总闸,清理好场地。

第11篇 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范

空压机安全操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目标

1.作业前必须佩戴好安全帽,穿好工作服、工作鞋劳动防护用品。

2.开机前必须人工转动注油器,检查各部润滑部分是否缺油,然后才能起动;设备运转时,身体各部位不得靠近运转部件。

3.要经常检查各仪表是否灵敏可靠,尤其安全阀必须定期检测,保证安全 可靠。

4.空压机运转中,不得进行擦洗、调节、紧固螺丝等工作,需要时应停机 进行。

5.空压机起动和停机应在空载状态下进行(事故停机除外),检修后或停机时间较长,进行起动前必须人力盘车一周以上。

6.吸气室应定期清洗,应经常清排油水分离器内的污水和污油。

7.遇有下列情况应立即停机:

(1)一、二级排气机超过规定值或排气温度超过规定值;

(2)电压电流超过规定值;

(3)设备各部严重漏气、漏电,活塞杆密封填料严重泄漏或出现不正常声音。

8.操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准擅离岗位,更不准随意将设备交给他人看守和起动。

9.各类安全附件 ( 如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等 ) 必须安全有效,水、风、油管必须畅通。

10.运转中要经常检查气压、油压、冷却水的温度及机器运行状况,做到勤看、勤听、勤记录。

12.停止运行后仍应连续供水一刻钟方可停水。冬季停机后须将气缸及冷却器内的剩水全部排出。

13.电气系统进行工作之前,应确保利用手动断开开关能切断系统电源。

14.不得在高于空压机所规定的排气压力下运行空压机。

15.一旦有压力通过安全阀释放,必须立即查明原因。

16.检修机器前必须切断电源、挂上警示牌、释放机器内气体的压力。

17.维护保养机器工作完成后,必须把各种盖板和罩壳重新安装好。

第12篇 抛丸清理工安全操作规范

1、工作时要戴好口罩、眼镜,以免铁丸喷伤脸部。

2、在抛丸室工作时,工作人员不得靠近抛丸室。

3、禁止穿越吊有铸件的悬链,以免铸件落下伤人。

4、非抛丸室操作人员不得随便起动设备,当设备发生故障时,须立即停车拉下总电门手柄。

5、在进入抛丸室内清理或维修设备时必须拉下总电门,并挂上警示标志,设人监护,以免造成人身伤害事故。作业时戴好安全帽、口罩,打开排风机。

6、在下列情况下禁止工作:

①防护帘破坏,失去保护作用;

②抛丸室或抛丸机局部被铁丸穿透;

③供丸系统被堵塞;

④抛丸机转动不平衡;

⑤通风除尘装置发生故障。

7、工作中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①抛丸机未起动前,禁止打开供铁丸的控制阀门。

②每当起动一次抛丸机后,必须进行运转检查,在正常情况下,抛丸机的运转应该是平稳的和没有大的震动声音。

③在工作中必须经常检查抛丸室供铁丸系统以防堵塞。

④吊钩上所挂的铸件必须牢固和不妨碍吊钩的自由转动。

⑤散落在设备周围的铁丸,必须经常清理,过筛后加入到抛丸室中回用。

⑥摘挂工件时,要确认是否挂牢。

⑦工作中脚部和铸件垂直方向应保持一定距离,不得放置于其下方。

⑧工作中操作者不准离开岗位,工作结束后要立即关闭电源和通风除尘设备。

第13篇 摇臂钻床安全操作标准行为规范

摇臂钻床安全操作标准和行为规范

一、一般要求

1、司机必须经过培训,熟练掌握摇臂钻床的“结构、性能、基本原理”,做到“会使用、会维修、会保养、会处理一般性故障”。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2、司机负责摇臂钻床的操作及安全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

二、开机前检查

1、工作前要穿戴好劳保用品。

2、检查设备现状和完好状态。

3、检查切削用的钻头和备用钻头,并检查钻头在机床主轴上固定的可靠性。

4、检查行程开关,保险离合器等的标准动作的可靠性。

5、按机床上润滑标牌的规定,对机床各部位进行注油润滑。

三、钻削作业

1、根据被加工材质及钻头直径不同,遵照机床面板上表格中内容合理选择转速与进给量。

2、主轴启动:按下启动按钮,当指示灯亮时,将空挡手柄转至正传或反转位置,主轴即顺时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3、主轴的空档:将空档手柄向上抬起,即可用手轻便转动主轴,如再启动主轴,须先将空档手柄压下,在开车即可。

4、主轴转速及给进量的变换:转动主轴转速预选旋钮或主轴进给量预选旋钮,调整到所需的转速及进给量,然后将空档手柄向下压至变速位置即可。

5、主轴的给进:

5.1机动进给:将接通、断开机动进给手柄压下,再将空挡手柄压下,再将主轴移动手柄向外拉出,机动进给即被接通。

5.2手动给进:将主轴移动手柄向里推进,并转动移动手柄,带动主轴向上或向下进给。

5.3微动进给:将接通、断开机动进给手柄向上抬起,再将主轴移动手柄向外拉出,转动微动进给手轮,即可微动进给。

5.4定程切削:将定程切削限位手柄拉出,转动刻度盘微调手柄至所需切削深度值与箱体上的付尺“0”线大致对齐,再转动刻度盘微调手柄进行微调,直至与“0”线对齐并用另端的锁紧旋钮,将刻度盘微调手柄顶紧,推进定程切削限位手柄接通进给。当切削深度达到定程值时,接通断开机动进给手柄自动抬起,完成定程切削。

5.5攻螺纹:操作与手动进给相同。

6、主轴箱和立柱的夹紧与松开:

6.1主轴箱和立柱的夹紧或松开,即可同时进行,又可单独进行,均由夹紧按钮或松开按钮实现夹紧、松开。

6.2分配阀上转轴1、2同时处于“(11)”位置时,主轴箱和立柱同时松夹。

6.3转轴处于1“(11)”、2“(=)”或1“(=)”2“(11)”位置时主轴箱或立柱单独松夹。

7、摇臂升降:操作摇臂上升按钮及摇臂下降按钮,摇臂即可升、降。

四、行为规范

1、操作者一律不准带手套。

2、机床运转时禁止超负荷工作。

3、禁止用手更换刀具以及排除切削。

4、主轴箱与限位块间存在挤压点,摇臂与内柱端面也存在挤压点,司机在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5、主轴自动进给时,主轴移动手柄转动,司机应远离手柄,以免碰伤。

6、摇臂沿着一个方向连续转动不得超过360°避免将内立柱的电源线拧断造成短路。

7、钻削前切记将摇臂,立柱及主轴夹紧,否则易造成人身事故。

8、在钻削过程中发生机床及人身意外情况,应立即按机床面板上的总停止按钮,以免发生事故。

9、钻削过程中严禁用手清除铁屑和触摸钻头,观察钻削情况时,头部与钻头务必保持一定距离。

10、司机在松开立柱准备摇动摇臂时,注意观察周围危险区内的人或物。

11、机床开动时,禁止在机床上检查零件,排除故障。

12、非专业人员禁止触及电力控制装置。

13、禁止用汽油、煤油和其它易燃物质做为清洗机床的清洗剂。

14、禁止用生产压缩空气装置清理机床。

第14篇 电焊工安全操作规范

1 特性与危害

在焊接作业过程中,焊工与各种易燃易爆气体、压力容器和电机、电器相接触,同时还会产生有毒气体、有害粉尘、弧光辐射、噪声、高频电磁场和射线等,有时要在高空、水下、狭小空间进行工作。因此,使得焊接现场有可能发生爆炸、火灾、烫伤、中毒(急性中毒)、触电和高空坠落等工伤事故。焊工也可能身受尘肺、慢性中毒、血液疾病、电光性眼病和皮肤病等职业病危害。

3 电焊工安全操作规程通则

3.1 基本要求

3.1.1 从事本工种工作者,应经过专业安全培训,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并定期接受安全教育,方可作业。

3.1.2 电焊作业场所应尽可能设置挡光屏蔽,以免弧光伤害周围人员的眼睛。

3.1.3 电焊作业点与易燃易爆物相距10米以上,并且焊接现场要配备灭火器。

3.1.4 电焊机不准放在高温或潮湿的地方,电焊机应放在防雨和通风良好的地方。电焊机、氧气瓶,乙炔气瓶要分开放,距离应不少于5米。

3.1.5 严禁在易燃易爆、带压力的设备、容器和管道上或盛有易燃、易爆、有毒物的工作物上施焊,焊接带电的设备必须切断电源。

3.1.6 禁止焊接悬挂在起重机上的工件和设备。

3.1.7 露天作业遇到六级以上大风或大雨时应停止焊接作业或高空作业;雷雨时,应停止露天焊接作业。

3.1.8 电焊机必须设置单独的电源开关,禁止两台电焊机同时接在一个电源开关上;不准私自拆接电源线,电焊机电源的装拆应由电工进行。

3.1.9 交流弧焊机一次电源线长度应不大于3米,电焊机二次线电缆长度应不大于30米,二次线接头不得超过2个。一二次接线柱处应加防护罩。所有手把导线与地线不准与氧气、乙炔软管混放。

3.1.10 严禁利用建筑物的金属结构、管道、轨道或其它金属物体搭接起来形成焊接回路。

3.1.11 电焊机要设单独的开关,开关应放在防雨的闸箱内,拉合时应戴手套侧向操作。

3.1.12 接拆电焊机电源线或焊机的修理应由电气保养人员进行,其他人员不得拆修。

3.1.13 焊钳、电焊线应经常检查、保养,发现有损坏应及时修好或更换,电焊机外壳必须设有可靠的保护接零,必须定期检查焊机的保护接零线。接线部分不得腐蚀、受潮及松动。

3.1.14 焊接过程发现短路现象应先关好焊机,再寻找短路原因,防止焊机烧坏。

3.1.15 禁止在易燃、易焊物体上和装载易燃易爆的容器内外进行焊接,若需要焊接,应将容器内外所有残存物清洗干净。

3.1.16 禁止在可燃粉尘浓度高的环境下进行焊接作业。

3.2 防护用品的穿戴

3.2.1 使用电焊机必须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

3.2.2 作业时应该穿戴好必备防护用品,包括:防尘毒器具、绝缘鞋、脚盖、口罩、焊工用工作服、防护面罩或眼镜、带有特制滤光镜片的面罩、绝缘鞋、电焊手套、防护面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3.2.3 严禁穿化纤服、短袖、短裤、凉鞋,女工辫发必须扎在工作帽内。

3.2.4 高空作业要戴好安全帽和安全带。

3.3 焊接设备、用具及作业环境的检查

3.3.1 电焊工开始焊接前应认真检查工具、设备是否完好,如:开关、电源线、电缆线、电焊机、电焊机外壳的接地〔接零〕保护线、电焊钳、焊条等进行检查、测试。不得有松动或虚连。

3.3.2 使用焊机前检查电器线路是否完好,二次线圈和外壳接零或接地是否良好,电焊机外壳必须必须有良好的保护。焊机、导线、焊钳等接点应采用螺栓或螺母拧接牢固。

3.3.3 使用焊机前电焊前应检查焊机的电源线的绝缘是否良好,检查电焊钳柄绝缘是否完好。电焊钳不用时,应放到绝缘体上。

3.3.4 电焊机的配电系统开关、漏电保护装置等必须灵敏有效,开关箱内必须装设二次宽载降压保护器,导线绝缘必须良好。检查配电箱,应关闭牢靠,稳压电源指示正确。

3.3.5. 把线、地线,禁止与钢丝绳接触,更不得用脚手架、钢丝绳、铁板等裸露导体或机电设备代替零线。电焊回线不准搭在易燃、易爆管道或机床设备上,焊钳线和回线必须良好。

3.3.6 工作前应认真检查四周工作环境是否允许烧焊,确认为正常方可开始工作,操作前必须检查周围有否易燃易爆物品,如有,必须移开才能工作。

3.3.7 电焊工作台必须装好屏风板,肉眼切勿直视电弧。

3.3.8 电焊机的输入输出线头要接牢固,应有可靠的接地线,焊钳绝缘装置要齐全良好,电焊机工作温度不得超过60℃~70℃。

3.3.9 电焊机的一次与二次绕组之间,绕组与铁芯之间,绕组、引线与外壳之间,绝缘电阻均不得低于0.5兆欧。

3.310 作业中注意检查电焊机及调节器,温度超过60 °c应冷却。电焊时的二次电压不得偏离60--80v(伏);发现故障、电线破损、熔丝一再烧断应停机维修或更换。

3.4 焊接过程中的安全规定

3.4.1 合闸刀开关时,应左手合闸,人体应偏斜站,头部要在开关的侧面,手套与鞋不得潮湿。开启电开关时要一次推到位,然后开启电焊机;停机时先关焊机再关电源开关。

3.4.2 注意保护手把线与回线不受机械损伤,手把线、回线需要穿过铁路时,应从轨道下通过。

3.4.3 焊接密封容器应打开孔洞设立绝缘保护。

3.4.4在容器内焊接,容器必须可靠接地,通风良好,并应有人监护;应把有害烟尘排出,以防中毒;容器内油漆未干不准施焊;严禁往容器内输入氧气。最少要2人一起工作,一人操作、一人监视保护。

3.4.5在密闭金属容器内施焊时,容器必须可靠接地、通风良好,并应有人监护。

3.4.6 施工焊地点潮湿时,焊工应站在干燥的绝缘板或胶垫上作业,配合人员应穿绝缘鞋或站在绝缘板或胶垫上作业。

3.4.7 在存有毒物质的场所焊按时,要清除残存物,经化验合格后加强通风方可工作,工作者要戴好防毒口罩,工作场所有专人防护,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3.4.8 焊接预热工件时,应有石棉布或挡板等隔热措施。

3.4.9 当清除焊缝焊渣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面罩,头部应避开敲击焊渣飞溅方向,防止铁渣飞溅伤人。

3.4.10 采用电弧气刨清根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面罩,防止铁渣飞溅伤人。

3.4.11 多台焊机在一起同时施焊时,焊接平台或焊件必须接地,并设置防光棚。

3.4.12 转动机器设备进行焊接时,必须断电和设有'修理施工、禁止运转'的安全标志或设专人负责看守。

3.4.13 在焊接各种胎型及笨重物件时,工件必须放置平稳,两人或两人以上抬放工作物,动作要协调,以免碰伤手脚。

第15篇 卸车系统安全操作注意事项规范

一、龙门吊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1、 开车前必须清除轨道沟、轨道面与电缆槽及其附近影响开车的一切障碍物。

2、 检查门机的金属构件。

3、 检查门机的传动部分有无障碍物,并检查安全罩、制动器及其联轴节的紧故情况。

4、 按润滑规定进行润滑。

5、 检查并松开锚定装置、防爬装置、旋转手动制动手柄。

6、 司机应全面掌握门机的技术性能和结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信号规定。

7、 门机工作时,司机不得离开操作室,禁止未经允许的无关人员上机,无操作证的人员不得进行任意操作。

8、 门机方面发生大幅度晃动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并对门机进行检查。

9、 无人指挥作业,夜间照明不足,都不得进行操作作业。

10、严禁进行超负荷作业、斜吊等。

11、作业时禁止加油、调整、修理和清洁工作,

12、在总电源开关断开后,才能检修电气设备。

13、满载时,禁止二个和二个以上机构同时起动和制动。

14、风力超过6级时,门机应停止工作,臂架应顺着风向位置把门机开到毛锚定区锚定,并把防爬装置压紧轨道。

15、 冬季作业必须清除大、小车轨道上及集装箱的吊装孔内的冰雪,以便作业时防滑。

16、 门机不得依靠限位开关来控制机构的动作,应在机构到达终点之前停止动作。

17、 作业前,如果电源突然中断,应将手柄放在“0”位上。

18、 门机工作时,未确认吊具与集装箱锁好,不得起吊。

19、 门机工作时不得靠反向操作来停止动作。

20、 开始吊集装箱前,必须确认15道的车皮以停稳,工业站的机车与车皮脱开,并得到拨车机操作员发出的指令,方可吊箱。

21、 当吊具和集装箱处于两支腿之间时,严禁运行大车,以免发生碰 。

22、 当重箱在倾翻台上定位,要倾翻台操作员发出指令后,吊具才能离开集装箱。

23、 门机司机在完成一节车皮时,确认吊具离开集装箱后才能要求拨车机操作员牵出空车。

24、 利用起升机构作倾翻倒料时,必须把集装箱提起来后再夹紧;并用“升”来作倾斜倒料,待料倒完后“降”到水平位置打开夹紧装置,关好车门,吊箱回车皮上。

25、 夜间作业必须保证照明充足。

26、 班时,应将门机停放在安全区域,关掉总电源,将电缆开关拉掉,操作杆放在“0”位清理操作卫生,关好门窗;将锚定装置固定好。

二、倾翻台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1、确认集装箱在倾翻台上定位准确,吊具以完全离开集装箱上方,倾翻台锁定装置锁到位后进行倾翻作业。

2、 翻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集装箱在台上是否有移位现象,如有要立即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3、 翻完箱内的硫磺待清理完毕,关好车门;打开倾翻台的锁定装置,才能要求门机司机将集装箱吊离倾翻台。

4、 业时注意力要集中,不准东张西望、闲聊、看书读报等。

5、 禁箱内有人时进行倾翻作业。

三、拔车机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1、 确认集装箱以卸空,且吊具离开箱体,并得道门吊司机发出的牵车指令才能牵出空车。

2、 迁空车之前必须确认翻车机处于水平位置、靠车板和夹紧装置在原始位置、迁车台在重车线对位。

3、 牵空车的过程中,要保证下一节重车处于门机的行程范围之内,便于门机作业。

4、 牵车进入翻车机之前要进行确认车皮是否能够通过,对特殊的车皮要作出相应的处理。

5、 空车在迁车台上要定位准确,严禁拨车机与车皮脱钩时,车皮在迁车台上移动。

四、迁车台安全操注意事项

1、 迁车前要确认拨车机与车皮已脱钩并离开一段距离。

2、 确认车皮在迁车台上准确定位,与周围的建筑物无挂、靠等;推车机在原始位置。

3、 推车皮上空车线之前,检查轨道上无杂物、无行人通过等。

4、 车皮必须推越过逆止器,且确认逆止器回到原始位置。

《规范安全操作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