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 安全措施
栏目

静电安全措施14篇

发布时间:2022-11-27 热度:80

静电安全措施

第1篇 防静电感应电-安全措施

一、接地极、接地连线、等电位线材料要求:

1、接地连线应采用不小于25mm2的铜绞线或不小于50mm2的铝钢绞线。

2、接地极的制作采用50_ 50_ 5的角钢,长度不小于lm,间距不小于角钢长度,直径不小于12mm园钢,连接方式为焊接。

3、等电位线采用25-50mm2的铜绞线或铝绞线。

4、连接要求:无论采用何种连接方式,连接点必须牢固、可靠、密贴,无锈蚀,必要时涂导电膏。

5、接地用铜、铝绞线不得有断股、散股和接头。

二、接地极、接地连线安装使用要求:

1、新建线远离既有线或线路未导通时,应采用半永久性接地极方式,接地极应埋设在潮湿地带(接地电阻小于10欧),否则应采用降阻措施。

2、新建线路与既有线距离较近时,可利用既有线接地装置进行接地。

3、接地方式:接触网通过接地连线与接地极或已接地的钢轨连通。新线与既有线的钢轨连接必须使用接地线卡子;与接地极的连接必须使用并沟线夹。

4,安全要求:(1)每个锚段的接地设置不少于1处;(2)严禁用拉线做接地极;(3)接地的连接安装必须由2人进行,1操作,1人监护,配备绝缘手套/绝缘靴;(4)接地地点距作业点不得超过300m;(5)所有接地线材一律不得侵入行车限界。

5、车站改造作业:除正常的停电作业程序外,应用临时接地线把接触网与单根钢轨连接(咽喉区以内,可任选一股道同侧钢轨连接多处临时接地线:咽喉区及以外区段,应接在信号机扼流变中性点上)。

三、特殊作业要求:

1、腕臂安装后与既有线安全距离在700mm以下时,应把腕臂与既有网等电位处理。

2、软横跨安装后,上,下部固定绳与既有网纵向线索小于500mm时,应加等位线并预留纵向位移长度,有道岔节点时,应检查道岔电连接是否完好,否则应补装电连接。

3、新线区间架设:对新线钢轨采取防感应电安全措施后,起锚时,锚柱补偿、拉线、新线钢轨用地线连通;架设中,先将腕臂与作业车等电位后,作业人员方可触摸腕臂(勾腕臂装置用细铜线与作业平台相连),下锚时先采取与起锚处相同的接地措施后,再进行下锚安装。

4、新旧接触网等电位的处理:新旧承力索间、过渡线与既有网间在作业完毕前,必须安装电连接(采用tj一95铜绞线),且与承导线均相连。在绝缘锚段关节处,应检查既有电连接的导电性能、开关闭合是否良好;在非绝缘锚段关节处的改造中,必须安装正式的电连接。在绝缘锚段关节处,当开关处于常闭状态时,在改造中应加临时等电位线帮助开关引线导流,改造完毕后,临时等电位线拆除。

5、使用作业车、梯车进行悬挂作业时,作业车、梯车必须与接触网等电位后方可作业。

6、在距既有接触网附近施工时,应在施工区段两侧安排防护人员进行接地,接地线的间距应控制在800米以内

7、在支柱上过平腕臂时,必须先把安全带打挂在平腕臂上,双手抱住上瓷瓶,两脚踩在下瓷瓶上,让全身绝缘后,方可通过。

第2篇 火药库防静电防冲击波安全措施

为加强井下火工品安全存储,确保井下火工用品不受杂散电流影响,杜绝炸药爆炸冲击波对矿井威胁,实现矿井安全。特制订安全措施。

一、火药库防静电安全措施

1、凡进入库房人员,严禁携带矿灯进入井下爆炸材料库,包括库管员、安全检查人员和领退爆破材料的放炮员,必须按照规定将矿灯存放在库外指定地点。(库内照明设备和线路发生故障时,在库房管理人员的监护下检修人员必须穿棉布或抗静电衣服,进入库内工作。)

2、必须穿棉布或抗静电衣服,不准穿带钉子鞋、化纤衣服及携带火种进入库区;开箱取货时,库管员严禁使用金属器械操作。

3、库内必须采用矿用防爆型的照明设备,照明线必须使用阻燃电缆,电压不得超过127v。并装备专用的矿用防爆通信电话。

4、库官员在做电雷管的导通检查时,必须在单人单间的操作室内进行,工作室内要有单独的操作台、导通表和防爆筒。

5、检查导通时,操作台上只能存放100发电雷管,工作室电雷管的存量不得超过1000发,且导通时只能一发一发的检查。

6、导通室的桌子上必须铺有能防静电的半导体橡胶板,该橡胶板下还必须铺有金属网,并用导线将其接地。

7、发放电雷管桌子的边缘突起高度,至少高于软质垫层10mm

8、库房巷道地面应铺设高于连接巷道地面0.2m以上, 抗静电地板,并在人员进出巷道内设置防静电幕帘。

9、定期对爆破材料库及附近相关地点的杂散电流进行检测。

二、火药库防冲击波安全措施

1、,炸药库的位置根据《民用爆炸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gb50089-2007)规定,存药量1000kg∠q∠2000kg时,距离井口建筑物安全距离为200m,并且库房的位置距离副井口356m,大于炸药爆炸后冲击波的作用距离,符合防冲击波安全规定。

2、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304条第2款规定,硐室库房距行人巷道的法线距离不得小于35米,而炸药库的实际位置距离行人巷道为37米,符合防冲击波安全规定。

3、根据gb50089-2007《规范》要求,雷管库,炸药库有土围墙时,最小安全距离可减少30%,即两库房距离为14m,符合防冲击波安全规定。

4、在进风、回风门子口设置安装两道抗冲击波活门,并在各转弯处设置3处防火门墙,对爆炸冲击波起到有效防范作用。

5、并派专人经常对库房的抗冲击波活门、防火门进行检查维护,以保持完好状态。

第3篇 油罐装油防静电灾害安全措施

油品在管线输送过程中,虽然有静电荷的产生,但由于管线内充满油品而没有足够的空气,不具备爆炸着火的条件。如果把已带有电荷的油品装入储油罐,则因电荷不能迅速泄掉便积聚起来,使油面具有一个较高的电位。此时若油面上部空间有浓度适宜的爆炸混合气体,那么就十分危险。为此应采取以下防静电措施:

1、收油前,应尽可能地把油罐底部的水和杂质除净。

2、严禁从油罐上部注入轻质油品。

3、通过过滤器的油品,在接地管道中继续流经30m以上后方可进入油罐。

4、加大伸入油罐中的注油管口径,以便流速减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设置缓和器。

5、进入油罐的注油管尽可能地接近油罐底部,管口呈45°斜面切口。

6、在空罐进油时,初流速度应小于1m/s,当入口管浸没200mm后可逐步提高流速。

7、收油时,罐顶除留有定时观察油面高度的人员外,其他人员应尽量避免在罐顶活动。

8、检尺、测温和采样作业必须待罐内油品静置30分钟后,方可进行,且检尺、测温和采样工作还须作可靠的静电接地。严禁在进油时进行检尺、测温和采样作业。

9、作业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鞋、手套。

第4篇 防静电感应电安全措施

一、接地极、接地连线、等电位线材料要求:

1、接地连线应采用不小于25mm2的铜绞线或不小于50mm2的铝钢绞线。

2、接地极的制作采用50_ 50_ 5的角钢,长度不小于lm,间距不小于角钢长度,直径不小于12mm园钢,连接方式为焊接。

3、等电位线采用25-50mm2的铜绞线或铝绞线。

4、连接要求:无论采用何种连接方式,连接点必须牢固、可靠、密贴,无锈蚀,必要时涂导电膏。

5、接地用铜、铝绞线不得有断股、散股和接头。

二、接地极、接地连线安装使用要求:

1、新建线远离既有线或线路未导通时,应采用半永久性接地极方式,接地极应埋设在潮湿地带(接地电阻小于10欧),否则应采用降阻措施。

2、新建线路与既有线距离较近时,可利用既有线接地装置进行接地。

3、接地方式:接触网通过接地连线与接地极或已接地的钢轨连通。新线与既有线的钢轨连接必须使用接地线卡子;与接地极的连接必须使用并沟线夹。

4,安全要求:(1)每个锚段的接地设置不少于1处;(2)严禁用拉线做接地极;(3)接地的连接安装必须由2人进行,1操作,1人监护,配备绝缘手套/绝缘靴;(4)接地地点距作业点不得超过300m;(5)所有接地线材一律不得侵入行车限界。

5、车站改造作业:除正常的停电作业程序外,应用临时接地线把接触网与单根钢轨连接(咽喉区以内,可任选一股道同侧钢轨连接多处临时接地线:咽喉区及以外区段,应接在信号机扼流变中性点上)。

三、特殊作业要求:

1、腕臂安装后与既有线安全距离在700mm以下时,应把腕臂与既有网等电位处理。

2、软横跨安装后,上,下部固定绳与既有网纵向线索小于500mm时,应加等位线并预留纵向位移长度,有道岔节点时,应检查道岔电连接是否完好,否则应补装电连接。

3、新线区间架设:对新线钢轨采取防感应电安全措施后,起锚时,锚柱补偿、拉线、新线钢轨用地线连通;架设中,先将腕臂与作业车等电位后,作业人员方可触摸腕臂(勾腕臂装置用细铜线与作业平台相连),下锚时先采取与起锚处相同的接地措施后,再进行下锚安装。

4、新旧接触网等电位的处理:新旧承力索间、过渡线与既有网间在作业完毕前,必须安装电连接(采用tj一95铜绞线),且与承导线均相连。在绝缘锚段关节处,应检查既有电连接的导电性能、开关闭合是否良好;在非绝缘锚段关节处的改造中,必须安装正式的电连接。在绝缘锚段关节处,当开关处于常闭状态时,在改造中应加临时等电位线帮助开关引线导流,改造完毕后,临时等电位线拆除。

5、使用作业车、梯车进行悬挂作业时,作业车、梯车必须与接触网等电位后方可作业。

6、在距既有接触网附近施工时,应在施工区段两侧安排防护人员进行接地,接地线的间距应控制在800米以内

7、在支柱上过平腕臂时,必须先把安全带打挂在平腕臂上,双手抱住上瓷瓶,两脚踩在下瓷瓶上,让全身绝缘后,方可通过。

第5篇 油罐装油防静电灾害的安全措施

油品在管线输送过程中,虽然有静电荷的产生,但由于管线内充满油品而没有足够的空气,不具备爆炸着火的条件。如果把已带有电荷的油品装入储油罐,则因电荷不能迅速泄掉便积聚起来,使油面具有一个较高的电位。此时若油面上部空间有浓度适宜的爆炸混合气体,那么就十分危险。为此应采取以下防静电措施:

1、收油前,应尽可能地把油罐底部的水和杂质除净。

2、严禁从油罐上部注入轻质油品。

3、通过过滤器的油品,在接地管道中继续流经30m以上后方可进入油罐。

4、加大伸入油罐中的注油管口径,以便流速减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设置缓和器。

5、进入油罐的注油管尽可能地接近油罐底部,管口呈45°斜面切口。

6、在空罐进油时,初流速度应小于1m/s,当入口管浸没200mm后可逐步提高流速。

7、收油时,罐顶除留有定时观察油面高度的人员外,其他人员应尽量避免在罐顶活动。

8、检尺、测温和采样作业必须待罐内油品静置30分钟后,方可进行,且检尺、测温和采样工作还须作可靠的静电接地。严禁在进油时进行检尺、测温和采样作业。

9、作业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鞋、手套。

第6篇 油料喷涂中的静电危害与安全措施

随着生产的发展,“静电”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静电植绒、静电复印、静电喷涂等技术的应用,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好处,但静电引起的火灾、爆炸,也给人类造成了不少危害。目前,“防静电”已成了现代工业生产安全技术的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大多数涂料是以各种可燃性溶剂为稀释剂的,喷涂时产生的静电在放电时非常容易引燃、引爆这些溶剂的气体。因此,如何防治涂料喷涂中的静电危害,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静电放电现象

大多数静电是由于不同的物质接触、分离或互相磨擦导致电子转移产生的。静电产生的结果是使一种物质带正电,另一种物质带负电。当两个电极间的电场强度超过其间介质的击穿强度时,就会发生静电放电现象。在空气中,当静电电压达到340~350v时,就会发生火花放电。这种放电的能量、危险性较大,在喷涂施工中可能造成的危害最严重,因而也是我们预防的重点。

二、涂料喷涂中静电的产生及危害

涂料喷涂中的静电是基于下述条件产生的:

(1)涂料都具有一定的绝缘性。

(2)喷涂时使用的喷枪虽然是金属的,但一般都用绝缘性很强的塑料软管或橡胶软管和气泵连接。喷枪与大地是绝缘的。

(3)喷涂施工人员在工作时,一般都穿着绝缘性很强的橡胶底工作鞋,也和大地绝缘。

由于上述原因,在喷涂施工中,当气泵强大的压力使涂料从喷枪中急速喷出时,由于剧烈的磨擦和涂料迅速脱离喷枪,就会产生大量静电荷。这些电荷因为无从泄漏或泄漏不及时,就会很快蓄积成静电。而当被涂物是塑料材料质时,由于其导电性差,则静电会大量蓄积。

三、安全措施

为了防范涂料喷涂中静电的危害,首先应采取措施减少静电的产生或设法导走、消散静电,以防止静电发生放电现象。因此必须做到:

(1)喷枪上配备排除静电的装置(如接地等);

(2)喷涂施工人员最好穿着电阻为105~108的防静电工作鞋,绝对不能穿着绝缘工作鞋;

(3)如果为了防止涂料飞散必须在地面或被涂物背面铺设薄板时,绝对不能用塑料板等绝缘材料,而应采用导电性材料制的薄板;

(4)对塑料等导电性差的被涂物进行喷涂时,应特别注意每一枪的连续喷涂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不应超过90秒钟。

第7篇 静电喷涂机安全措施对策

1 静电涂装的事故大部分起因于应接地的未予接地,并形成绝缘状态。在涂装间内的导电性物体须明确区分是高电压电位或是接地电位,除了应施加高电压者或部位以外,必须确实予以接地,这是第一原则。以定期确认应为接地电位为要,由此可防止大半的火灾事故。涂装时所有的一般有机溶剂的蒸汽浓度在爆炸限界时,能着火溶剂蒸汽的最小着火能量约为0.2mj(2/10000j)。而人体的静电容量则为100pf左右。所以若人体成为2kv左右的电位,则具有0.2mj的能量。若作业员未接地时,形成危险状态,由此可知,在静电界内保持人体未形成绝缘状态很重要。依接地方式的安全对策有:

1.1 作业员须穿通电性鞋子(皮底鞋则有通电性)。

1.2 充分清扫鞋底。

1.3 涂装间内的导电性物体须确实予以接地。

1.4 洗净用溶剂槽为固定式并确实予以接地。

1.5 使用静电手提喷漆枪的作业员,必须以赤手操作喷漆枪。

1.6 吊挂被涂物的吊架充分清扫,常保持被涂物为接地电位。(注意吊架的接点)

1.7 涂装间内地面须经常保持为导电状态。

2 使用及操作上只让发生形成火灾灾种的物件放电。被认为有带电的涂装机或涂料槽等,充分换气后实施接地,并使残留电荷逃逸后使用。下述为使用及操作的要点:

2.1 涂装终了时高电压必须关闭,洗净操作前确认有关高电压。

2.2 在使用导电性涂料,并涂料供给系统从接地予以绝缘时,实施涂料补给于涂料槽,则首先实施涂料槽接地。

2.3 若使用溶剂洗净绝缘材料的部分时,在确认溶剂干燥后施加高电压。

2.4 定期清扫涂装机的涂料尘污染。

2.5 不得使用如会滞留溶剂蒸汽的涂装机污染以防止被覆。

2.6 确实转紧高电压电缆或涂料皮管的松弛或脱落。

3 涂装机系统及附加设备

防止放电方法为在高电压施加中设联锁装置,涂装机系统及附带设备上的要点有:

3.1 设置必要的足够锁装置。

3.2 需要顺序动作者,则使其不能规定顺序以外的操作。

3.3 设输送机、出入口门扉、给气排气、消防装置与涂机的适当联锁装置。

3.4 设安全栅栏或防止作业员进入装置。

3.5 使用较长吊架,减轻输送机与吊架的接触点。

3.6 采用自动洗净系统(自动涂装机)。

3.7 设自动消防装置。

第8篇 大型储油罐防雷防静电安全措施探讨

1 大型储油罐基本结构

2004 年建成投运的甬沪宁(宁波- 上海- 南京)长距离输送进口原油管道, 全线设有6 座大型油库和泵站。目前, 总原油储量399×104 m3。其中的岚山输油泵站拥有10×104 m3 单盘结构外浮顶钢制储油罐8 座, 总库容80×104 m3, 储油罐单罐直径81 m, 罐壁高度23.5 m, 安全罐位2.5 m 至19.5 m, 设计极限罐位2.0 m 至19.9 m, 立柱数量144 个, 底顶柱高1.96 m, 单盘半径34.75 m, 罐浮舱数量45 个, 浮顶浮船外半径39.75 m, 浮顶浮船重325.168 t, 浮顶集水坑数量5 套, 紧急排水管规格dn150, 单盘人孔数量4 套, 罐壁人孔规格dn600, 呼吸阀数量4 套, 导向管1根, 量油管1根, 浮舱与罐壁采用金属静电导输线连接2 根, 罐壁连接防雷防静电接地10 处, 配套自动化安全消防保护系统自成体系, 采用计算机控制实现消防,站控、变电岗位联合预警、报警和及时启动消防措施, 完成储油罐的日常运行及安全消防管理。

2 大型油罐雷击事故案例

甬沪宁长距离输送进口原油管道站库拥有10×104m3 单盘结构外浮顶钢制储油罐22 座,( 其中册子岛油库6 座, 岚山输油站8 座, 白沙湾输油站8 座) 。例举此类型储油罐在运行中曾经出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 需要研究解决。

a) 2006 年8 月7 日12 时45 分, 仪征输油站g- 16 号15×104 m3 储油罐遭遇雷击, 造成浮顶与罐壁间的二次密封局部起火, 火焰高6 m 以上。

b) 2007 年5 月24 日16 时16 分, 相邻岚山输油站罐区距500 m 的镇海国家储备油库g- 47号10×104 m3 储油罐遭雷击, 造成浮顶与罐壁间的二次密封局部起火, 火焰高4 m 以上。

c) 2007 年6 月24 日16 时03 分, 相临岚山输油站罐区距500 m 的镇海国家储备油库g- 47号10×104 m3 储油罐第2 次遭雷击, 造成浮顶与罐壁间的二次密封局部起火, 火焰高4 m 以上。

d) 2007 年7 月7 日15 时20 分, 甬沪宁线白沙湾输油站g- 3 号10×104 m3 储油罐一二次密封间被雷击爆炸着火, 共有7 处着火点, 几乎连成大半圈, 一二次密封和局部泡沫堰板爆开, 二次密封板破坏。4 个呼吸阀被爆开断裂, 密封胶皮完全燃烬, 罐区火情监控系统同时遭雷击损坏。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 原设计没有在罐区外边境装设避雷针进行防雷保护, 使储油罐区存在着严重的防雷安全隐患。

3 可燃气体浓度检测结果

2007 年7 月16 日17 时10 分, 用_p- 311a型标准可燃气体测试仪分别对岚山输油站g- 1( 油品是阿曼, 油温是31℃, 罐位17.504m) , g- 2( 油品是卡宾达, 油温是29℃, 罐位16.1m) , g- 3( 油品是卡宾达, 油温是29℃, 罐位15.636m) ,g- 5( 油品是奎都, 油温是30℃, 罐位10.31m) 储油罐二次密封内的可燃气体进行浓度测试。2007年7 月17 日9 时30 分, 用_p- 311a 型标准可燃气体测试仪分别对岚山输油站g- 4( 油品是阿曼,油温是31℃, 罐位16.56m) , g- 6( 油品是沙中重,油温是29℃, 罐位15.175m) , g- 7 ( 油品是沙中重, 油温是29℃, 罐位11.068m) , g- 8( 油品凯沙杰, 油温是29℃, 罐位13.512m) 储油罐二次密封内的可燃气体进行浓度测试, voc 综合可燃气浓度均到达爆炸下限的80%~100% , 此范围表明一旦遇到明火立即可燃可爆, 引起火灾。

4 雷电对罐区的危害

我国把年平均雷暴日不超过15 天的地区叫少雷区, 超过40 天的叫多雷区。岚山输油站地处在宁波地区, 近3 年统计, 雷暴日都在60 天以上,是多雷区。

从雷击储油罐引起火灾的事例分析, 多是雷雨天气, 带有一种雨云电荷移动到与罐区上方及周边的另一种集聚的电荷相碰通过大罐金属物体放电, 产生闪电直击罐区。雷电电流强度可达万安以上, 瞬间闪电及明火温度高达千度以上, 雷电直接对储油罐放电, 其过电压所引起的强大雷电流将通过罐体入地, 从而产生破坏性很大的热效应,直击雷是引起储油罐雷击火灾的主要原因。

储油罐区防雷的薄弱环节主要原因是储油罐遭雷击之前, 罐区没有装设避雷针防雷, 仅靠罐壁上焊接1m 高的金属避雷带引放雷电流防雷并不可靠, 一旦油罐上落雷, 尽管油罐壁接地良好能及时放电, 但罐顶金属浮船单盘在雷电强大的高电压大电流的作用下, 放电过程将会产生火花引起火灾。在储油罐发生雷击引起火灾之后,即使在罐顶金属浮船单盘与罐壁接地系统增加了2 根静电导输线措施, 依然不能完全避免储油罐遭雷击引起火灾事故的发生。因此, 应从罐区阻雷措施入手, 防止雷电进入罐区, 确保储油罐安全运行。

5 阻止雷电措施原理

a) 防雷设备避雷针。避雷针下端的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焊接, 该引下线如采用圆钢, 直径不得小于8 mm, 如采用扁钢, 厚度不得小于4 mm, 截面积不得小于48 mm2,其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0ω。

b) 单避雷针保护范围, 从针的顶点向下作45°的斜线, 构成椎形保护空间的上部45°的斜线在0.5h 处转折, 与地面上距针底各方向1.5h 处相连接, h 表示避雷针的高度( m) 。

如图1 所示,其转折点以下的斜线, 即构成保护空间的下半部。如果用公式表达, 则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r =1.5h( m) 。在储油罐保护高度h_=23.5m 的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r_ 按下式计算:

当h_≥ 0.5h 时, r_=(h- h_)p

当h_< 0.5h 时, r_=( 1.5h- 2h_) p

式中: p———高度影响系数;

当h≤30m, p=1; 当30m< h≤120m, p=5.5/ !h 。

c) 对直击雷防护。当很大的雷电流通过接地线引至接地装置泄入大地时, 在避雷针上将形成极高的电位, 放电过程可能产生反击电压或跨步电压。对于反击电压的防止, 是降低接地电阻和保证避雷针与设备之间有足够的距离, 其空间距离不应小于5 m。

d) 避雷针安装在罐区周边, 且高于罐高2 倍,远距罐体30 m 至40 m 范围是防雷主要区域。从雷击储油罐分析, 主要原因是没有足够的避雷措施来保护罐区。

6 整改措施

甬沪宁长距离输送进口原油管道储油罐安全隐患的整改, 是确保输油设备完好, 优化运行的基础, 现提出以下解决储油罐安全隐患的整改措施。

a) 在罐区外边境合理位置装设避雷针构成阻雷措施, 以达到防护目的。在距罐区30 m 以外处装设高48 m 避雷针, 引接直击雷电直接入地, 防止雷电进入罐区。

b) 改造储油罐密封结构, 将一次机械密封改为软密封, 有效封闭罐内油气外溢,二次密封建议采用不带内隔膜形式的不锈钢板。二次密封要与浮船做好电气连接, 防止一二次密封间存积大量气体, 预防浮船移动产生静电和雷击引起火灾。

c) 采取罐区阻雷措施。岚山输油站现有10×104 m3 单盘结构外浮顶钢制储油罐8 座, 根据储油罐位置, 结合储油罐现有的消防通道, 每4 座储油罐划分为一个防雷保护区, 防雷保护区长200 m,宽200 m, 每边等距设避雷针3 座, 针高48 m, 防雷保护区相临的消防通道已在阻雷保护之内, 不需装设避雷针。一般移动的雷雨云面积大于30 m2,遇针即可放电, 使云层内的原子核显中性, 不显电性。可选用典型避雷针结构制做, 避雷针接地可采用典型独立接地网。

7 结 语

大型储油罐防雷防静电安全措施, 采用安装避雷针, 阻止雷电进入罐区, 防止雷击到储油罐,还须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分析。从大自然雷电现象分析, 通过避雷针引雷, 可使雷电云带有的电荷提前释放, 对罐区形成可靠的防雷隔离墙, 阻止雷电云移动到罐区上方危险区域, 起到阻止雷电进入罐区的作用, 防止雷击到储油罐, 引起火灾, 是比较可行的措施。

第9篇 油库、加油站防静电安全措施

一、引言

静电是油库加油站着火爆炸事故主要点火源之一,油库加油站中的油品在储存、运输、输送、装卸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静电。油品本身属于易燃易爆液体,当静电放电能量超过油蒸气的最小引燃能量时,就可引燃引爆油品。因此油库加油站在营运过程中静电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研究静电危害的原因,采取工程技术手段和管理对策,是预防和避免静电事故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静电事故分析

1、静电产生

根据双电层理论,油品在储存、运输、输送、装卸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流动、搅拌、沉降、过滤、摇晃、喷射、飞溅、冲刷及发泡等接触、摩擦、分离的相对运动而产生静电。

按油品的运动形式分为流动带电、喷射带电、冲击带电和沉降带电等。液体流动带电是油品在储运作业中常见的带电形式。油品在金属管道在流动过程中,由于油品的流动使原来的双电层发生了变化,油品中的电荷被带走时,原来管壁内侧被束缚的电荷,由于相反电荷的离去而跑到管壁外侧成为自由电荷。若金属管线接地,则管线上除去界面双电层所束缚的电荷外,管壁外侧多余电荷被导入大地。喷射带电是油品从喷嘴或管口以束状喷出后,这种束状的油品便与空气连续发生接触与分离现象,使油品带电。加油站喷溅式卸油时就会产生喷射带电。冲击带电是油品从管道出口喷出后遇到壁板时,油品与壁板不断地发生接触和分离现象,与壁板分离后的液体向上飞溅,油珠和物体就分别带上了不同符号的静电荷。如加油站油品的喷溅式卸油,加油枪往汽车油箱加注油品。沉降带电是油料中不同程度含有杂质,如固体颗粒和水分等,杂质会离解成带电离子,因此在水和油的界面处形成双电层,由于悬浮于液体中的微粒沉降时,会使微粒和液体分别带上不同符号的电荷。

另外,油库加油站中的操作人员在危险场所频繁作业和接触设备,可能由于人体活动时,衣服与衣服、人体与衣服摩擦、鞋底与地面或地板摩擦而使人体带电造成事故。

再者,静电感应而造成起电、放电过程,在装油作业中并不少见,如用采样器取样,油面为带电体,如果采样器没有接地,成为独立导体,在采样器接近油面时,就会发生静电感应和放电现象。当采样器进入油层取样时,它又收集了油中部分电荷而成为带电体,提起时,若它与接地的罐口靠近,上述静电感应和放电现象又将重演。

2、静电积聚和放电

当静电产生后,由于容器内的油面上积聚的电荷亦可通过油品向接地的四壁流散,但汽油、柴油等石油产品本身存在着导电性能差和对地电容,所以静电电荷积累是必然的。

静电除流散外,还以放电进行消散,当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在空间放电。放电有电晕放电、刷形放电和火花放电三种形式。电晕放电能量小而分散,引起火灾的几率较小。刷形放电因放电不集中,所以释放的能量也较小,但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比电晕放电的灾害几率高。火花放电是两极间的气体被击穿而形成通路,又没有分叉的放电,这时电极有明显的放电集中点,在瞬间内能量集中释放,因而危险性最大。

3、静电灾害的条件

静电灾害是在一定条件下造成的,静电作为火源引起爆炸和燃烧的可归纳为四点:(1)有产生静电的来源;(2)静电得以积聚,并达到足以引起火花放电的静电电压;(3)静电放电的能量达到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4)静电放电火花周围必须有爆炸性的混合物存在。从理论上讲,只要消除其中一个条件就可预防静电事故。但油品在装卸、储运过程中,静电荷的产生、积聚、作业场所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等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只有采取措施抑制静电荷的产生、积聚,消除放电火花间隙,加强作业场所的管理,降低爆炸性混合物浓度。

三、静电火灾爆炸故障树分析

故障树分析方法(fta)是一种图形演绎法,是从结果到原因描绘事故发生的有向逻辑树分析方法。这种树是一种逻辑分析过程,遵从逻辑学演绎分析原则(即从结果到原因的分析原则)。把系统不希望出现的事件作为故障树的顶事件,用逻辑“与”或“或”门自上而下地分析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的直接原因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并由此逐步深入,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即为故障树的基本事件。通过油品静电故障树分析,可找出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然后进行相应的整改,从而提高油库系统的安全性。

1、油品静电火灾爆炸故障树分析图 4、结论

通过对故障树的分析,静电火花和油气达到火灾爆炸浓度构成了油品静电火灾爆炸事故的要素。构成油气达到火灾爆炸浓度的三个基本事件_1、_2、_3是单事件的最小径集,其结构重要系数最大,是油品燃爆事故发生的重要条件。由于油气挥发是一个自然过程,只要有挥发的空间,油气自然存在。因此一方面要保证作业区内通风状况良好,另一方面可采用气体浓度报警仪对可能泄漏场所油气混合气的浓度进行监测,一旦接近危险极限即报警,使管理人员立刻采取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_4也是单事件的最小径集,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危险区域内产生静电放电。油品在装卸储运过程中应避免产生静电积聚,或尽量减少静电产生和积聚。为了保证油品静电导除,接地导体的接地应良好,应使防静电接地装置和接地线等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接地电阻应达到要求。再者应尽量避免进入作业区的人员通过人体静电放电,特别是作业人员应穿上不产生静电的服装和把人体作业时产生的静电及时导走。

四、消除静电危害的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油品作业过程中防静电措施主要有四个方面:减少静电产生;促进静电流散;避免火花放电;加强安全管理。

1、减少静电产生

(1)控制流速。油品流速愈高,则产生的静电量也愈大,因此控制流速是减少静电产生的有效措施。一般要求灌装油初速度限制在1m/min左右,待油管出口被浸没以后,可适当提高流速。

(2)控制油罐车卸油方式。如果油罐是从顶部喷溅卸油,油品必然冲击罐壁,搅动罐内油品,同时加速油品蒸发、雾化,使容器内油品的静电量急剧增加。采用潜流式灌装油代替喷溅式灌装油,可以减少冲击、喷溅。加油站要求必须密闭卸油,即进油管应距离油罐罐底不大于0.2m,以减少静电量的产生。

(3)减少油品与高起电材质剧烈摩擦。电导率很低的高分子聚合物、丝绸、水、杂质、空气等都是高起电材质。禁止在加油管口、加油枪口加装绸套进行过滤。输油前,注意排放输油系统的水分和杂质,吸入口系统的连接和填料应密封,不让空气吸入。不要用高起电材质制作轻油容器和输油管,不能用非导电的塑料桶装汽油。

(4)人体静电防护。操作人员在危险场所频繁作业和接触设备,可能由于带电会造成事故。人体穿着的内外衣,由于材料不同,在穿、脱情况所产生的静电也有差异。人体穿着的内外衣为化纤织品或毛织品产生的静电最高,放电可能引燃引爆爆炸性混合气体的机遇较多。因此,在危险场所应避免穿化纤衣服,应穿着防静电服,或棉织品的衣服;在加油站勿用化纤和丝绸类纱布去擦试加油机、油罐口、量油口等;在爆炸危险场所设置座椅,也勿选用人造革或化纤类作靠垫的座椅;在爆炸危险场所,工作人员严禁穿脱衣服,不得梳头、拍打衣服。

2、促进静电流散

(1)静电接地与跨接。金属储罐、泵房工艺设备、输油管线、鹤管等均应可靠地接地。地上或管沟敷设的输油和输气管道的始端、末端和分支处应设防静电接地装置。卸车场地,应设用于罐车卸车时用的防静电接地装置,为卸油设施跨接的静电接地装置。油罐测量孔应有接地端子,以供采样器、测温盒、导电绳子等接地。需接地的设备应与接地干线或接地体直接相连,不得彼此串联。接地电阻不大于100ω,容量大于50m3油罐接地点不应少于二处。油品的输油、输气管道的法兰接头、胶管两端、阀门等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

(2)其他导静电措施。其他措施主要有汽车油罐车采用导电橡胶拖地带,以消除油罐车运输途中产生的静电;在可能产生静电危险的危险场所的入口处设置人体导静电的接地柱,以消除人体静电;场地喷水,增加湿度;在储油罐进口设静电缓和器;油料中加静电添加剂;在油罐车装卸系统消静电器等。

3、避免或减少静电放电机会

静电产生也往往伴随着静电流散,如果自然流散就不会形成危害,但以火花放电的形式流散,就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因此避免形成或减少放电的机会,也是防止静电灾害的措施。

(1)金属设备进行电气连接并接地,相邻设备形成等电位。罐、管、泵都有良好接地,与零电位大地相通,使他们彼此间成为等电位,则无发生电火花可能。如设备、管道用金属法兰连接时、铁轨和鹤管之间、灌桶间的灌桶嘴和灌装油桶之间等都必须设置跨接线,汽车油罐车和灌装油管路之间应设置临时夹(卡),使之成为导静电通道。

(2)油品静置,正确选用检测工具。储油容器内的静电来源主要由油品输送过程中,油品同管道摩擦,泵、阀门及过滤器等部位能产生大量的静电,流入储罐中后,在储罐中产生静电,静电电位随装卸结束后逐渐下降。因此为防止静电事故的发生,对刚进油和运输后的容器进行检测作业时,油品需静置一段时间,保证容器内静电荷泄漏后,方可进行检尺、测温、采样等作业。测温盒和采样器必须用导静电的绳索,并与罐体进行可靠连接。油罐的测量口应当设置铜(铝)护板、导尺槽、接地端子。检尺时,测尺应沿尺槽下放上提,测量过程中应将护板盖好。严禁使用化纤布擦试测量、取样、测温器具。

4、防静电危害的安全管理

(1)进行防静电危害安全教育。必须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防静电危害安全教育,在业务培训中安排相应的培训内容。规章制度、设备检查都要有防静电方面的具体内容。

(2)建立防静电设施档案。绘制各场所静电接地分布图,详细记载接地点的位置、接地体形状、材质、数量和埋设情况等。所有防静电设施、设备必须有人负责定期检查、维修,并建立设备档案。

(3)检查测试。每年春、秋季应对各静电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进行测量,并建立测量数据档案。若接地电阻不合格,应立即进行整改。

五、结束语

导致油品燃爆的因素虽然很多,但只要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采取相应安全技术措施,预防油品燃爆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第10篇 火药库防静电、防冲击波安全措施

为加强井下火工品安全存储,确保井下火工用品不受杂散电流影响,杜绝炸药爆炸冲击波对矿井威胁,实现矿井安全。特制订安全措施。

一、火药库防静电安全措施

1、凡进入库房人员,严禁携带矿灯进入井下爆炸材料库,包括库管员、安全检查人员和领退爆破材料的放炮员,必须按照规定将矿灯存放在库外指定地点。(库内照明设备和线路发生故障时,在库房管理人员的监护下检修人员必须穿棉布或抗静电衣服,进入库内工作。)

2、必须穿棉布或抗静电衣服,不准穿带钉子鞋、化纤衣服及携带火种进入库区;开箱取货时,库管员严禁使用金属器械操作。

3、库内必须采用矿用防爆型的照明设备,照明线必须使用阻燃电缆,电压不得超过127v。并装备专用的矿用防爆通信电话。

4、库官员在做电雷管的导通检查时,必须在单人单间的操作室内进行,工作室内要有单独的操作台、导通表和防爆筒。

5、检查导通时,操作台上只能存放100发电雷管,工作室电雷管的存量不得超过1000发,且导通时只能一发一发的检查。

6、导通室的桌子上必须铺有能防静电的半导体橡胶板,该橡胶板下还必须铺有金属网,并用导线将其接地。

7、发放电雷管桌子的边缘突起高度,至少高于软质垫层10mm

8、库房巷道地面应铺设高于连接巷道地面0.2m以上, 抗静电地板,并在人员进出巷道内设置防静电幕帘。

9、定期对爆破材料库及附近相关地点的杂散电流进行检测。

二、火药库防冲击波安全措施

1、,炸药库的位置根据《民用爆炸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gb50089-2007)规定,存药量1000kg∠q∠2000kg时,距离井口建筑物安全距离为200m,并且库房的位置距离副井口356m,大于炸药爆炸后冲击波的作用距离,符合防冲击波安全规定。

2、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304条第2款规定,硐室库房距行人巷道的法线距离不得小于35米,而炸药库的实际位置距离行人巷道为37米,符合防冲击波安全规定。

3、根据gb50089-2007《规范》要求,雷管库,炸药库有土围墙时,最小安全距离可减少30%,即两库房距离为14m,符合防冲击波安全规定。

4、在进风、回风门子口设置安装两道抗冲击波活门,并在各转弯处设置3处防火门墙,对爆炸冲击波起到有效防范作用。

5、并派专人经常对库房的抗冲击波活门、防火门进行检查维护,以保持完好状态。

第11篇 静电喷涂机的安全措施与对策

1 静电涂装的事故大部分起因于应接地的未予接地,并形成绝缘状态。在涂装间内的导电性物体须明确区分是高电压电位或是接地电位,除了应施加高电压者或部位以外,必须确实予以接地,这是第一原则。以定期确认应为接地电位为要,由此可防止大半的火灾事故。涂装时所有的一般有机溶剂的蒸汽浓度在爆炸限界时,能着火溶剂蒸汽的最小着火能量约为0.2mj(2/10000j)。而人体的静电容量则为100pf左右。所以若人体成为2kv左右的电位,则具有0.2mj的能量。若作业员未接地时,形成危险状态,由此可知,在静电界内保持人体未形成绝缘状态很重要。依接地方式的安全对策有:

1.1 作业员须穿通电性鞋子(皮底鞋则有通电性)。

1.2 充分清扫鞋底。

1.3 涂装间内的导电性物体须确实予以接地。

1.4 洗净用溶剂槽为固定式并确实予以接地。

1.5 使用静电手提喷漆枪的作业员,必须以赤手操作喷漆枪。

1.6 吊挂被涂物的吊架充分清扫,常保持被涂物为接地电位。(注意吊架的接点)

1.7 涂装间内地面须经常保持为导电状态。

2 使用及操作上只让发生形成火灾灾种的物件放电。被认为有带电的涂装机或涂料槽等,充分换气后实施接地,并使残留电荷逃逸后使用。下述为使用及操作的要点:

2.1 涂装终了时高电压必须关闭,洗净操作前确认有关高电压。

2.2 在使用导电性涂料,并涂料供给系统从接地予以绝缘时,实施涂料补给于涂料槽,则首先实施涂料槽接地。

2.3 若使用溶剂洗净绝缘材料的部分时,在确认溶剂干燥后施加高电压。

2.4 定期清扫涂装机的涂料尘污染。

2.5 不得使用如会滞留溶剂蒸汽的涂装机污染以防止被覆。

2.6 确实转紧高电压电缆或涂料皮管的松弛或脱落。

3 涂装机系统及附加设备

防止放电方法为在高电压施加中设联锁装置,涂装机系统及附带设备上的要点有:

3.1 设置必要的足够锁装置。

3.2 需要顺序动作者,则使其不能规定顺序以外的操作。

3.3 设输送机、出入口门扉、给气排气、消防装置与涂机的适当联锁装置。

3.4 设安全栅栏或防止作业员进入装置。

3.5 使用较长吊架,减轻输送机与吊架的接触点。

3.6 采用自动洗净系统(自动涂装机)。

3.7 设自动消防装置。

第12篇 抽放泵房防烟火静电的安全措施

根据抽放泵房的情况制定本机房防静电、烟火的技术措施

一、静电防护的技术措施

(一)静电防护的基本原则

1、  抑制或减少机房内静电荷的产生,严格控制静电源。

2、  安全可靠及时消除机房内产生的静电荷,避免静电荷积累,静电导电材料和静电耗散材料用泄漏法,使静电荷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一定的路径泄漏到地;绝缘材料用离子静电消除器为代表的中和法,使物体上积累的静电荷吸引空气中来的异性电荷,被中和而消除。

3、  定期(如一周)对防静电设施进行维护和检验。

(二)、环境要求 、温、湿度要求

温、湿度按a级环境要求温度控制在21℃-25℃,相对温度控制在40%-65% 2、空气含尘浓度

空气含尘浓度按b级环境要求,直径大于05μm的含尘浓度粒≤3500/l, 直径大于5μm的含尘浓度粒/l≤3 0 3、静电电压

静电电压绝对值应小于200v。

(三)、地面要求

1、  采用地板下布线方式,铺设防静电活动地板。表面电阻及系统电阻值均为:1×105ω-1×109ω

(四)、墙壁、顶棚、工作台和椅的要求

1、墙壁和顶棚表面应光滑平整,减少积尘,避免眩光。采用防静电涂料。

2、台面、椅面静电泄漏的系统电阻及表面电阻值均为:1×105ω-1×109ω

(五)、静电保护接地要求

1、静电保护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欧姆。

2、防静电活动地板金属支架、墙壁、顶棚的金属层接在静电地上,整个通信机房形成一个屏蔽罩。 通信设备的静电地、终端操作台地线应分别接到总地线母体汇流排上。

(六)、 人员和操作要求

1、  操作者必须进行静电防护培训后才能操作。

2、  进入通信机房前,应穿好防静电服和防静电鞋。不得在机房内直接更衣、梳理。

3、  设备到现场后,需待机房防静电设施完善后方能开箱验收。

4、  机架(或印制电路板组件)上套的静电防护罩,持机架安装在固定位置连接好静电地线后,方可拆封。

5、 使用的工具必须是防静电的。

6、 在机架上插拔印制电路板组件或连接电缆线时,应戴防静电无绳手环腕带,腕带的泄漏电阻值应该在1×105 -1×107欧姆范围内。

7、 备用印制电路板组件和维修的元器件必须在机架上或防静电屏蔽袋内存放。

8、 需要运回厂家或维护中心的待修印制电路板组件,必须先装入防静电屏蔽袋内,再加上外包装并有防静电标志,才能运送。

9、 机房内的图纸、文件、资料、书籍、必须存放在防静电屏蔽袋内。使用时,需远离静电敏感器件。

10、外来人员(包括外来参观人员和管理人员)进入机房必须穿防静电服和防静电鞋,在未经允许和不采取进一步防静电措施(如戴防静电腕带)的情况下,不得触摸和插拔印制电路板组件,也不得触摸其它元器件、备板备件等。 11、 机房内的空气过于干燥时,应使用加湿器以满足湿度的要求。

(七)、其他防静电措施

1、  装设离子静电消除器,以定期消除绝缘材料上的静电和降低机房内的静电电压。

2、  垫套、手套均应为防静电的。

二、防烟火的安全技术措施

1、禁火区范围内严禁进行电气焊作业,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回收的废旧油脂和其他易燃物品存放至规定地点,严禁乱放。

2、机房附近20米范围内不得有杂草和可燃物,不得有烟火或火炉。

3、机房取暖设备必须采用有煤安标志的本安设备,严禁使用电炉或火炉取暖。

4、做好日常机房附近火灾隐患的排查工作。严禁职工携带烟草、引火物进入机房。

5、机电科做好机房附近50米范围内的电气设备日常检查管理,严防电气设备失爆及机器设备摩擦生火;坚持使用机电安全保护装置,严防过负荷运转,电流短路着火。

2017年5月30日

第13篇 大型储油罐防雷防静电安全措施探讨与分析

一、前言

长距离输油管道是当前我国原油输送的主要途径,大型储油罐是长距离输油管道系统的主要设备之一,储油罐安全运行是确保输油站库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以往输油站库罐区储油罐发生雷击起火,存在防雷防静电安全隐患,应引起高度重视,急需整改和完善,提出可行方案,做到储油罐能可靠防雷防静电安全运行。大型储油罐防雷防静电的安全措施是人们所关注的话题,也是业主需要解决的课题,为此,结合甬沪宁长距离进口原油管道的大型储油罐防雷防静电的情况,提出大型储油罐防雷防静电可行的安全措施,进行探讨与分析。

二、大型储油罐防雷防静电基本结构概述

2004年建成投运的甬沪宁(宁波-上海-南京)长距离输送进口原油管道,全线设有6座大型油库和泵站,目前,总原油储量399万立方米。甬沪宁长距离输送进口原油管道中间泵站岚山输油站拥有10万立方米单盘结构外浮顶钢制储油罐8座,总库容80万m3, 储油罐单罐直径81m,罐壁高度23.5m, 安全罐位2.5m至19.5m,设计油罐极限罐位19.9m至2.0m, 立柱数量144个,底顶柱高1.96m,单盘半径34.75m, 罐浮舱数量45个,浮顶浮船外半径39.75m,浮顶浮船重5.168t,浮顶集水坑数量5套,紧急排水管规格dn150, 单盘人孔数量4套,罐壁人孔规格dn600,呼吸阀数量4套,导向管1根,量油管1根,浮舱与罐壁采用金属静电导输线连接2根,罐壁连接防雷防静电接地10处,一次密封为机械密封,二次密封为镀锌钢板加内隔膜密封,油罐采用外涂料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联合防腐措施,储油罐的运行液位、油温以及极限液位报警通过sdada系统实现监控,液位监控采用雷达液位计,罐油温检测采用热电阻,极限液位报警采用液位开关控制,配套自动化安全消防保护系统自成体系,采用计算机控制实现消防.站控、变电岗位联合预警、报警和及时启动消防措施,完成储油罐的日常运行及安全消防管理。

三.甬沪宁长距离输送进口原油管道的大型油罐防雷防静电存在安全隐患问题的提出

甬沪宁长距离输送进口原油管道站库拥有10万m3单盘结构外浮顶钢制储油罐22座,(其中册子岛油库6座,岚山输油站8座,白沙湾输油站8座)。例举叙述此类型储油罐在运行中曾经出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需要研究解决。

(1)2006年8月7日12:45时,仪征输油站g-16号15万立方米储油罐遭遇雷击,造成浮顶与罐壁间的二次密封局部起火,火焰高6米以上,仪征输油站迅速启动火警预案,措施准确果断,13:15时得以成功扑灭。

(2)2007年5月24日16:16时,相邻岚山输油站罐区距500m的镇海国家储备油库g-47号10万立方米储油罐遭雷击,造成浮顶与罐壁间的二次密封局部起火,火焰高4米以上,镇海国家储备油库迅速启动火警预案,措施准确果断,16:26时灭火得以成功。

(3)2007年6月24日16:03时,相临岚山输油站罐区距500m的镇海国家储备油库g-47号10万立方米储油罐第二次遭雷击,造成浮顶与罐壁间的二次密封局部起火,火焰高4米以上,镇海国家储备油库迅速启动火警预案,措施准确果断,16:11时灭火得以成功。

(4)2007年7月7日15:20时,甬沪宁线白沙湾输油站g-3号10万立方米储油罐一二次密封间被雷击爆炸着火,爆炸和起火瞬间,火苗出罐顶4米以上,共有7处着火点,几乎连成大半圈,一二次密封和局部泡沫堰板爆开,二次密封板局部支离破碎,浮船泡沫堰板以内共有7个呼吸阀,有4个呼吸阀被爆开断裂,密封胶皮完全燃烬,罐区火情监控系统同时遭雷击损坏无显示,岗位人员及时观到罐顶火焰,白沙湾输油站迅速启动火警预案,措施准确果断,15:43时灭火得以成功。

从以上同种类型储油罐雷击起火,说明储油罐区存在严重的防雷安全隐患。2007年7月16日17:10时, 用_p-311a型标准可燃气体测试仪进行分别对岚山输油站g-1(油品是阿曼,油温是31°c,罐位17.504米),g-2(油品是卡宾达,油温是29°c,罐位16.1米),g-3(油品是卡宾达,油温是29°c,罐位15.636米),g-5(油品是奎都,油温是30°c,罐位10.31米)储油罐二次密封内的可燃气体浓度测试和2007年7月17日9:30时,用_p-311a型标准可燃气体测试仪分别进行对岚山输油站g-4(油品是阿曼,油温是31°c,罐位16.56米),g-6(油品是沙中重,油温是29°c,罐位15.175米),g-7(油品是沙中重,油温是29°c,罐位11.068米),g-8(油品凯沙杰,油温是29°c,灌位13.512米) 储油罐二次密封内的可燃气体浓度测试,voc综合可燃气火灾爆炸下限均为80%至100%范围。一旦遇到明火当即可燃可爆引起火灾。

四.雷击大型储油罐引起火灾原因分析

1.雷电产生的基本原理

雷电产生的原因很多,现象比较复杂。它的产生可简单地解释为:地面湿气受热上升,或空中不同冷热气团相遇,凝成水滴或冰晶,形成积云.积云运动时,使电荷发生分离,当电荷积聚到足够数量时,就在带有不同电荷的云间,或在由于静电感应而产生不同电荷的云、地间,发生放电,即形成雷电.其电压可高达数百万伏至数千万伏,电流可高达万安以上。在雷暴日统计中,一天內只要听见雷声就称为一个雷暴日,雷暴日是衡量雷电活动频繁成度的依据。我国把年平均雷暴日不超过15日的地区叫少雷区,超过40日的叫多雷区。岚山输油站地处在宁波地区,近三年统计,雷暴日都在60日以上。

2.雷电对罐区的危害性

从雷击储油罐引起火灾的事例分析,多是雷雨天气,带有一种雨云电荷移动到与罐区上方及周边的另一种集聚的电荷相碰通过大罐金属物体放电,产生闪电直击罐区,如图1所示,

雷电流幅值万安以上,瞬间闪电及明火温度高达千度以上,雷电直接对储油罐放电,其过电压所引起的强大雷电流将通过罐体入地,从而产生破坏性很大的热效应,直击雷是引起储油罐雷击火灾的主要原因。

3.储油罐区防雷的薄弱环节主要原因是阻雷设施不完善,罐区不能可靠屏蔽雷电进入罐区,一旦油罐上落雷,尽管油罐壁接地良好能及时放电,但罐顶金属浮船单盘在雷电强大的高电压大电流的作用下,放电过程将会产生火花引起火灾。尽管在储油罐发生雷击引起火灾之后,采取了在罐顶金属浮船单盘与罐壁接地系统增加了2根静电导输线措施,但从接地良好的大树遭雷击,树干被劈断或烧焦的自然现象证明,依然不能完全避免储油罐遭雷击引起火灾事故的发生。应从罐区阻雷措施入手,防止雷电进入罐区,确保储油罐安全运行。

五.阻止雷电措施原理

1.防雷设备避雷针

避雷针下端的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焊接,该引下线如采用圆钢,直径不得小于8毫米,如采用扁钢,厚度不得小于4毫米,截面积不得小于48平方毫米,其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0欧姆。

2.单避雷针保护范围,从针的顶点向下作45°的斜线,构成椎形保护空间的上部,45°的斜线在h/2处转折,与地面上距针底各方向1.5h处相连接,图2表示则其转折点以下的斜线,即构成保护空间的下半部。

如果用公式表达,则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r =1.5h米。在储油罐保护高度h_ =23.5米的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r_按下式计算:

(1) 当h_≥ h/2时,r_ =(h-h_ )p米

(2)当h_<h/2时,r_=(1.5h-2h_)p米, 式中  p-高度影响系数。h≤30米,p=1;  30米<h≤120米p=5.5/√h。

3.对直击雷防护,当雷击于避雷针,很大的雷电流通过接地引下线至接地装置泄入大地时,在避雷针上将形成极高的电位,放电过成可能产生反击电压或跨步电压,对于反击的防止是降低接地电阻和保证避雷针与设备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不发生避雷针向被保护物反击的空间距离不应小于5米。

4.避雷针安装在罐区周边比罐2倍高,远距罐30米至40米范围是防雷主要可行措施。从雷击储油罐分析,主要原因是没有足够的避雷针做保护罐区。避雷针的作用,是它能对雷电场产生一个附加电场(这附加电场是由于雷云对避雷针产生静电感应引起的),使雷电场畸变,而将雷云放电的道路吸引到本身,并由它及与它相联的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泄放到大地中去,隔离雷电进入罐区,使储油罐免受直接雷击。

六.甬沪宁长距离输送进口原油管道原油储罐安全隐患整改措施

甬沪宁长距离输送进口原油管道储油罐的安全隐患整改,是确保输油设备完好,优化运行的基础,现提出以下解决储油罐安全隐患的整改措施;

1.储油罐运行中曾出现的安全隐患主要是雷击火灾事故发生,主要措施采用预防雷电进入罐区,应在距灌区外30米以外处装设高48m避雷针,引接直击雷电直接入地,防止雷电进入罐区。

2.改造储油罐密封结构,更换一次密封为软密封,有效封闭罐内油气外益,二次密封建议不带内隔膜形式的不锈钢板。二次密封要与浮船做好电气连接,防止一二次密封存积大量气体,预防浮船移动产生静电和雷击引起火灾。

3.采取罐区阻雷措施,岚山输油站现有10万m3单盘结构外浮顶钢制储油罐8座,根据储油罐位置,结合储油罐现有的消防通道,每4座储油罐划分为一个防雷保护区,防雷保护区长200米,宽200米,每边等距设避雷针3座,针高48米,防雷保护区相临的消防通道已在阻雷保护之内,不需装设避雷针。一般移动的雷雨云面积大于30平方米,遇针即可放电,使云层內的原子核显中性,不显电性。可选用典型避雷针结构制做,避雷针接地可采用典型独立接地网。可阻止雷电进入罐区。

4.罐区防雷保护加装避雷针基本费用估算,每座避雷针制做和安装综合费用15万元,岚山输油站现有10万立方米单盘结构外浮顶钢制储油罐8座,根据储油罐位置划分两个阻雷区,需装设16座避雷针。

5.岚山输油站罐区现有7座金属架塔灯,高35米,相应起到罐区阻雷作用,但不够完全可靠,应在现有可阻雷的6座金属塔灯架上部焊接加高装13米长的金属针防雷,另外在原没设塔灯的罐区进雷通道处需新设10座避雷针,估算费用共需165万元人民币。

七.结束语

大型储油罐防雷防静电安全措施,采用安装避雷针,进行阻止雷电进入罐区,防止雷击到储油罐,进行可行性探讨和分析,还有许多工作须要做细和能让人们得到共识。在大型储油罐防雷防静电安全措施中,采用避雷针防雷措施有人并不赞同,认为避雷针起到引雷作用。从大自然雷电现象已作分析,通过避雷针引雷,起到雷电云带有的电荷提前放电作用,可靠组成罐区防雷隔离墙,让雨云不显电性在80米以下进出罐区,阻止雷电云移动到罐区上方,起到阻止雷电进入罐区的作用,防止雷击罐区,是比较可行的措施,措施和方案的确定实施具有立项的必要性,安全性,可靠性。

第14篇 油库加油站防静电安全措施

一、引言

静电是油库加油站着火爆炸事故主要点火源之一,油库加油站中的油品在储存、运输、输送、装卸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静电。油品本身属于易燃易爆液体,当静电放电能量超过油蒸气的最小引燃能量时,就可引燃引爆油品。因此油库加油站在营运过程中静电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研究静电危害的原因,采取工程技术手段和管理对策,是预防和避免静电事故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静电事故分析

1、静电产生

根据双电层理论,油品在储存、运输、输送、装卸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流动、搅拌、沉降、过滤、摇晃、喷射、飞溅、冲刷及发泡等接触、摩擦、分离的相对运动而产生静电。

按油品的运动形式分为流动带电、喷射带电、冲击带电和沉降带电等。液体流动带电是油品在储运作业中常见的带电形式。油品在金属管道在流动过程中,由于油品的流动使原来的双电层发生了变化,油品中的电荷被带走时,原来管壁内侧被束缚的电荷,由于相反电荷的离去而跑到管壁外侧成为自由电荷。若金属管线接地,则管线上除去界面双电层所束缚的电荷外,管壁外侧多余电荷被导入大地。喷射带电是油品从喷嘴或管口以束状喷出后,这种束状的油品便与空气连续发生接触与分离现象,使油品带电。加油站喷溅式卸油时就会产生喷射带电。冲击带电是油品从管道出口喷出后遇到壁板时,油品与壁板不断地发生接触和分离现象,与壁板分离后的液体向上飞溅,油珠和物体就分别带上了不同符号的静电荷。如加油站油品的喷溅式卸油,加油枪往汽车油箱加注油品。沉降带电是油料中不同程度含有杂质,如固体颗粒和水分等,杂质会离解成带电离子,因此在水和油的界面处形成双电层,由于悬浮于液体中的微粒沉降时,会使微粒和液体分别带上不同符号的电荷。

另外,油库加油站中的操作人员在危险场所频繁作业和接触设备,可能由于人体活动时,衣服与衣服、人体与衣服摩擦、鞋底与地面或地板摩擦而使人体带电造成事故。

再者,静电感应而造成起电、放电过程,在装油作业中并不少见,如用采样器取样,油面为带电体,如果采样器没有接地,成为独立导体,在采样器接近油面时,就会发生静电感应和放电现象。当采样器进入油层取样时,它又收集了油中部分电荷而成为带电体,提起时,若它与接地的罐口靠近,上述静电感应和放电现象又将重演。

2、静电积聚和放电

当静电产生后,由于容器内的油面上积聚的电荷亦可通过油品向接地的四壁流散,但汽油、柴油等石油产品本身存在着导电性能差和对地电容,所以静电电荷积累是必然的。

静电除流散外,还以放电进行消散,当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在空间放电。放电有电晕放电、刷形放电和火花放电三种形式。电晕放电能量小而分散,引起火灾的几率较小。刷形放电因放电不集中,所以释放的能量也较小,但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比电晕放电的灾害几率高。火花放电是两极间的气体被击穿而形成通路,又没有分叉的放电,这时电极有明显的放电集中点,在瞬间内能量集中释放,因而危险性最大。

3、静电灾害的条件

静电灾害是在一定条件下造成的,静电作为火源引起爆炸和燃烧的可归纳为四点:(1)有产生静电的来源;(2)静电得以积聚,并达到足以引起火花放电的静电电压;(3)静电放电的能量达到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4)静电放电火花周围必须有爆炸性的混合物存在。从理论上讲,只要消除其中一个条件就可预防静电事故。但油品在装卸、储运过程中,静电荷的产生、积聚、作业场所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等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只有采取措施抑制静电荷的产生、积聚,消除放电火花间隙,加强作业场所的管理,降低爆炸性混合物浓度。

三、静电火灾爆炸故障树分析

故障树分析方法(fta)是一种图形演绎法,是从结果到原因描绘事故发生的有向逻辑树分析方法。这种树是一种逻辑分析过程,遵从逻辑学演绎分析原则(即从结果到原因的分析原则)。把系统不希望出现的事件作为故障树的顶事件,用逻辑“与”或“或”门自上而下地分析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的直接原因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并由此逐步深入,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即为故障树的基本事件。通过油品静电故障树分析,可找出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然后进行相应的整改,从而提高油库系统的安全性。

1、油品静电火灾爆炸故障树分析图 4、结论

通过对故障树的分析,静电火花和油气达到火灾爆炸浓度构成了油品静电火灾爆炸事故的要素。构成油气达到火灾爆炸浓度的三个基本事件_1、_2、_3是单事件的最小径集,其结构重要系数最大,是油品燃爆事故发生的重要条件。由于油气挥发是一个自然过程,只要有挥发的空间,油气自然存在。因此一方面要保证作业区内通风状况良好,另一方面可采用气体浓度报警仪对可能泄漏场所油气混合气的浓度进行监测,一旦接近危险极限即报警,使管理人员立刻采取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_4也是单事件的最小径集,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危险区域内产生静电放电。油品在装卸储运过程中应避免产生静电积聚,或尽量减少静电产生和积聚。为了保证油品静电导除,接地导体的接地应良好,应使防静电接地装置和接地线等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接地电阻应达到要求。再者应尽量避免进入作业区的人员通过人体静电放电,特别是作业人员应穿上不产生静电的服装和把人体作业时产生的静电及时导走。

四、消除静电危害的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油品作业过程中防静电措施主要有四个方面:减少静电产生;促进静电流散;避免火花放电;加强安全管理。

1、减少静电产生

(1)控制流速。油品流速愈高,则产生的静电量也愈大,因此控制流速是减少静电产生的有效措施。一般要求灌装油初速度限制在1m/min左右,待油管出口被浸没以后,可适当提高流速。

(2)控制油罐车卸油方式。如果油罐是从顶部喷溅卸油,油品必然冲击罐壁,搅动罐内油品,同时加速油品蒸发、雾化,使容器内油品的静电量急剧增加。采用潜流式灌装油代替喷溅式灌装油,可以减少冲击、喷溅。加油站要求必须密闭卸油,即进油管应距离油罐罐底不大于0.2m,以减少静电量的产生。

(3)减少油品与高起电材质剧烈摩擦。电导率很低的高分子聚合物、丝绸、水、杂质、空气等都是高起电材质。禁止在加油管口、加油枪口加装绸套进行过滤。输油前,注意排放输油系统的水分和杂质,吸入口系统的连接和填料应密封,不让空气吸入。不要用高起电材质制作轻油容器和输油管,不能用非导电的塑料桶装汽油。

(4)人体静电防护。操作人员在危险场所频繁作业和接触设备,可能由于带电会造成事故。人体穿着的内外衣,由于材料不同,在穿、脱情况所产生的静电也有差异。人体穿着的内外衣为化纤织品或毛织品产生的静电最高,放电可能引燃引爆爆炸性混合气体的机遇较多。因此,在危险场所应避免穿化纤衣服,应穿着防静电服,或棉织品的衣服;在加油站勿用化纤和丝绸类纱布去擦试加油机、油罐口、量油口等;在爆炸危险场所设置座椅,也勿选用人造革或化纤类作靠垫的座椅;在爆炸危险场所,工作人员严禁穿脱衣服,不得梳头、拍打衣服。

2、促进静电流散

(1)静电接地与跨接。金属储罐、泵房工艺设备、输油管线、鹤管等均应可靠地接地。地上或管沟敷设的输油和输气管道的始端、末端和分支处应设防静电接地装置。卸车场地,应设用于罐车卸车时用的防静电接地装置,为卸油设施跨接的静电接地装置。油罐测量孔应有接地端子,以供采样器、测温盒、导电绳子等接地。需接地的设备应与接地干线或接地体直接相连,不得彼此串联。接地电阻不大于100ω,容量大于50m3油罐接地点不应少于二处。油品的输油、输气管道的法兰接头、胶管两端、阀门等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

(2)其他导静电措施。其他措施主要有汽车油罐车采用导电橡胶拖地带,以消除油罐车运输途中产生的静电;在可能产生静电危险的危险场所的入口处设置人体导静电的接地柱,以消除人体静电;场地喷水,增加湿度;在储油罐进口设静电缓和器;油料中加静电添加剂;在油罐车装卸系统消静电器等。

3、避免或减少静电放电机会

静电产生也往往伴随着静电流散,如果自然流散就不会形成危害,但以火花放电的形式流散,就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因此避免形成或减少放电的机会,也是防止静电灾害的措施。

(1)金属设备进行电气连接并接地,相邻设备形成等电位。罐、管、泵都有良好接地,与零电位大地相通,使他们彼此间成为等电位,则无发生电火花可能。如设备、管道用金属法兰连接时、铁轨和鹤管之间、灌桶间的灌桶嘴和灌装油桶之间等都必须设置跨接线,汽车油罐车和灌装油管路之间应设置临时夹(卡),使之成为导静电通道。

(2)油品静置,正确选用检测工具。储油容器内的静电来源主要由油品输送过程中,油品同管道摩擦,泵、阀门及过滤器等部位能产生大量的静电,流入储罐中后,在储罐中产生静电,静电电位随装卸结束后逐渐下降。因此为防止静电事故的发生,对刚进油和运输后的容器进行检测作业时,油品需静置一段时间,保证容器内静电荷泄漏后,方可进行检尺、测温、采样等作业。测温盒和采样器必须用导静电的绳索,并与罐体进行可靠连接。油罐的测量口应当设置铜(铝)护板、导尺槽、接地端子。检尺时,测尺应沿尺槽下放上提,测量过程中应将护板盖好。严禁使用化纤布擦试测量、取样、测温器具。

4、防静电危害的安全管理

(1)进行防静电危害安全教育。必须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防静电危害安全教育,在业务培训中安排相应的培训内容。规章制度、设备检查都要有防静电方面的具体内容。

(2)建立防静电设施档案。绘制各场所静电接地分布图,详细记载接地点的位置、接地体形状、材质、数量和埋设情况等。所有防静电设施、设备必须有人负责定期检查、维修,并建立设备档案。

(3)检查测试。每年春、秋季应对各静电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进行测量,并建立测量数据档案。若接地电阻不合格,应立即进行整改。

五、结束语

导致油品燃爆的因素虽然很多,但只要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采取相应安全技术措施,预防油品燃爆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静电安全措施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