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 安全措施
栏目

液化石油气安全措施13篇

发布时间:2023-02-01 热度:64

液化石油气安全措施

第1篇 健全液化石油气站安全措施

液化石油气, 极具有易燃、易爆等属性, 如果控制不严, 管理不善, 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 事故一旦发生, 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 液化石油气的储存站点, 也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区, 管理部门应积极投入, 配齐相应的安全防范设施, 加强防护监控, 切实做到以预防为主, 确保万无一失。应采取的主要安全措施

迁移高压线

站址确定后, 首先把站址上空高压线, 迁移, 避开高压线与液化石油气站的垂直交叉。

避雷电措施

在液化石油气站的周边选取三角形点位, 架设塔形的避雷针对固定卧式液化石油气储存罐金属外壳做跨接线和接地线, 经测试上述两项接地阻值要符合规范技术要求。

消防措施

在液化石油气站建设中, 在地下接通专为消防供水的管道, 地面上装设消防栓, 随时可以启用, 配备干粉灭火车和相当数量的干粉灭火器, 并按期进行检验。

降温及检测装置

在固定卧式储液罐上, 按设计规范要求, 分别安装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和放空管, 架起能够遮挡太阳照射的遮阳棚, 同时要安装一套喷淋装置。

游标显示

在每个固定卧式储液罐的正面纵向中心线上, 安装一个磁性自动液位计, 又称游标, 游标的升与降与储液罐内的液位升与降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工作人员一目了然的掌握罐内的液位状况并根据刻度可以计算出存数量。

报警措施

在固定卧式储液罐之间, 安装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器, 在装罐车间安装检测报警器, 当某个部位有泄漏时, 可燃气体浓度达到额定上限时, 报警器就会自动发出鸣叫声, 提示工作人员及时采取腊施。

通风措施

车间仅是存放周转钢瓶的地方, 室内容易聚集可燃有毒气体, 因此, 在墙体的上方专设通风窗, 下方设置大功率换气扇, 保持室内与室外空气的充分对流。

第2篇 地下室、半地下室输送和使用液化石油气的依据和安全措施

液化石油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其相对密度d=1.55~2.08(空气等于1),故在低于地面的地下室和半地下室输送和使用时,泄漏的液化石油很容易在地下积聚,当达到一定的浓度并迂明火后,便会产生爆燃事故,故在一般情况下,不宜在地下室、半地下室敷设液化石油气管道和使用液化石油气。

近10多年来,国内深圳等城市的多栋商业建筑受条件限制,已开始在地下一层输送和使用液化石油气,并取得了一定经验:在修订gb50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时,也收集了一些国外标准和法规,现将国内外情况介绍如下。

一、国外标准和法规的规定

1、美国国家标准《压力管线规程》std·asme·b31—1985(1999):设有强制通风时,lpg系统可设置在地下室。

2、日本消防法、燃气事业法和液化石油气法对特定地下街、地下室等部位使用城市燃气和液化石油气时报警器的设置规定,详见日本《燃具安装标准及实施指南》—1995。

3、日本通产省28号告示(1986)对地下室使用液化石油气的规定,详见日本通产省《特定燃具安装、监督的有关法律、法规集》。

二、国内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1、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规)报批稿规定

5.4.1—1规定:采用相对密度(与空气比值)大于等于0.75的可燃气体为燃料的锅炉,不得设置在建筑物的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2、gb50045—95(2001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规)规定

4.2—2规定:除液化石油气做燃料的锅炉外,锅炉的总蒸发量不应超过6t/h,且单台锅炉蒸发量不应超过2t/h;锅炉房应布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并应设直接对外的安全出口。

3、gb50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燃规)报批稿规定

(1)、10.2.22规定:地下室、半地下室、设备层和地上密闭房间敷设燃气管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净高不宜小于2.2m。

2) 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房间换气次数不得小于3次/时,并应有事故机械通风设施,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6次/时。

3) 应有固定的防爆照明设备。

4) 应用非燃烧体的实体墙与电话间、变配电室、修理间、储藏间、卧室、休息室隔开。

5) 应按本规范第10.8节规定设置燃气监控设施。

6)燃气管道应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并应符合本规范第10.2.23条要求。

7)当燃气管道与其他管道一起敷设时,应敷设在其他管道的外侧。

8)地下室内燃气管道末端应设放散管,并应引出地上。放散管的出口位置应保证吹扫放散时安全和卫生要求。

9)液化石油气设置在地下室、半地下室时,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还要符合下列要求:

a.只限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使用的厨房烹调设备,其单个厨房内烹调设备的总热流量不应大于1mw(80kg/h—lpg),并应使用低压燃气。

b.电气设备应防爆。

c.应有防止向其他部位泄漏的措施。

注:地上密闭房间包括无窗半地下室、地上无窗或窗仅用作采光的密闭房间等。

(2).10.5.3规定:商业用气设备设置在地下室、半地下室或地上密闭房间内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引入管应设球阀等手动快速切断阀和紧急自动切断阀,紧急自动切断阀停电时必须处于关闭状态(常开型)。

2)用气设备应有熄火保护装置。

3)用气房间应设置燃气浓度报警器,并由管理室集中监视和控制。

4)宜设烟气co浓度报警器。

5)应设置独立的机械送排风系统。

6)通风量应满足下列三方面的要求:

a.正常工作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6次/时,事故通风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10次/时。

b.当燃烧所需的空气由室内吸取时,应满足燃烧所需的空气量。

c.应满足排除房间热力设备散失的多余热量所需的空气量。

(3).10.5.6规定:商业用户中锅炉房和冷热水机组(直燃气)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1—3款(略)。

2)燃气相对密度(空气等于1)大于或等于0.75的燃气锅炉和冷热水机组(直燃机),不得设置在建筑物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三、国内燃规与建规和高规的协调意见

1、燃规、建筑和高规均规定液化石油气的锅炉(含冷热水机组)不应设置在建筑物的地下室和半地下室,无内容矛盾。

2、产的火灾危险性等级与燃气爆炸下限有关(见《建规》报批稿表3.1.1),如危险性按燃气爆炸下限拆算时,液化石油气的危险性要比天然气大5/2=2.5倍;当锅炉使用液化石油气时,其锅炉的总蒸发量取1t/h,总热流量为1mw(80kg/h-lpg)。

3、美国、日本等国外标准、法规规定:地下室设置机械通风、泄漏报警、自动切断等安全装置后允许使用液化石油气。

4、国深圳等城市的娱乐餐饮业在地下一层使用低压液化石油气,已正常运行10多年,并制定出可行的安全措施。

5、综上所述,《燃规》报批稿根据国内外情况,规定了在地下一层使用液化石油气时必须满足规定的限量、限压和安全装置条件。

第3篇 液化石油气安全措施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特别警示

极易燃气体。

由石油加工过程中得到的一种无色挥发性液体,主要组分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并含有少量戊烷、戊烯和微量硫化氢等杂质。不溶于水。熔点-160~-107℃,沸点-12~4℃,闪点-80~-60℃,相对密度(水=1)0.5~0.6,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2.0,爆炸极限5%~33%(体积比),自燃温度426~537℃。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民用燃料、发动机燃料、制氢原料、加热炉燃料以及打火机的气体燃料等,也可用作石油化工的原料。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或明火有燃烧爆炸危险。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点火源会着火回燃。

【活性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健康危害】

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液化气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咳嗽、食欲减退、乏力、失眠等;重者失去知觉、小便失禁、呼吸变浅变慢。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1000;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1500。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避免泄漏,工作场所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储存、使用液化石油气的车间及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建议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可能接触液体时,应防止冻伤。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压力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储罐等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充装液化石油气钢瓶,必须在充装站内按工艺流程进行。禁止槽车、贮灌、或大瓶向小瓶直接充装液化气。禁止漏气、超重等不合格的钢瓶运出充装站。

(2)用户使用装有液化石油气钢瓶时:不准擅自更改钢瓶的颜色和标记;不准把钢瓶放在曝日下、卧室和办公室内及靠近热源的地方;不准用明火、蒸气、热水等热源对钢瓶加热或用明火检漏;不准倒卧或横卧使用钢瓶;不准摔碰、滚动液化气钢瓶;不准钢瓶之间互充液化气;不准自行处理液化气残液。

(3)液化石油气的储罐在首次投入使用前,要求罐内含氧量小于3%。首次灌装液化石油气时,应先开启气相阀门待两罐压力平衡后,进行缓慢灌装。

(4)液化石油气槽车装卸作业时,凡有以下情况之一时,槽车应立即停止装卸作业,并妥善处理:

——附近发生火灾;

——检测出液化气体泄漏;

——液压异常;

——其他不安全因素。

(5)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

(2)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照明线路、开关及灯具应符合防爆规范,地面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材料或防静电胶垫,管道法兰之间应用导电跨接。压力表必须有技术监督部门有效的检定合格证。储罐站必须加强安全管理。站内严禁烟火。进站人员不得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和穿带钉鞋。入站机动车辆排气管出口应有消火装置,车速不得超过5km/h。液化石油气供应单位和供气站点应设有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专用钢瓶库;建立液化石油气实瓶入库验收制度,不合格的钢瓶不得入库;空瓶和实瓶应分开放置,并应设置明显标志。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3)液化石油气储罐、槽车和钢瓶应定期检验。

(4)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液化石油气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槽车运输时要用专用槽车。槽车安装的阻火器(火星熄灭器)必须完好。槽车和运输卡车要有导静电拖线;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

(3)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运输途中远离火种,不准在有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停车时要有人看管。发生泄漏或火灾要开到安全地方进行灭火或堵漏。

(4)输送液化石油气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液化石油气管道架空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液化石油气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液化石油气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液化石油气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的规定。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立即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

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如有不适感,就医。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雾状水。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静风泄漏时,液化石油气沉在底部并向低洼处流动,无关人员应向高处撤离。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防寒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100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800m。

第4篇 危险化学品液化石油气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特别警示

极易燃气体。

由石油加工过程中得到的一种无色挥发性液体,主要组分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并含有少量戊烷、戊烯和微量硫化氢等杂质。不溶于水。熔点-160~-107℃,沸点-12~4℃,闪点-80~-60℃,相对密度(水=1)0.5~0.6,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2.0,爆炸极限5%~33%(体积比),自燃温度426~537℃。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民用燃料、发动机燃料、制氢原料、加热炉燃料以及打火机的气体燃料等,也可用作石油化工的原料。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或明火有燃烧爆炸危险。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点火源会着火回燃。

【活性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健康危害】

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液化气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咳嗽、食欲减退、乏力、失眠等;重者失去知觉、小便失禁、呼吸变浅变慢。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1000;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1500。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避免泄漏,工作场所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储存、使用液化石油气的车间及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建议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可能接触液体时,应防止冻伤。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压力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储罐等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充装液化石油气钢瓶,必须在充装站内按工艺流程进行。禁止槽车、贮灌、或大瓶向小瓶直接充装液化气。禁止漏气、超重等不合格的钢瓶运出充装站。

(2)用户使用装有液化石油气钢瓶时:不准擅自更改钢瓶的颜色和标记;不准把钢瓶放在曝日下、卧室和办公室内及靠近热源的地方;不准用明火、蒸气、热水等热源对钢瓶加热或用明火检漏;不准倒卧或横卧使用钢瓶;不准摔碰、滚动液化气钢瓶;不准钢瓶之间互充液化气;不准自行处理液化气残液。

(3)液化石油气的储罐在首次投入使用前,要求罐内含氧量小于3%。首次灌装液化石油气时,应先开启气相阀门待两罐压力平衡后,进行缓慢灌装。

(4)液化石油气槽车装卸作业时,凡有以下情况之一时,槽车应立即停止装卸作业,并妥善处理:

——附近发生火灾;

——检测出液化气体泄漏;

——液压异常;

——其他不安全因素。

(5)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

(2)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照明线路、开关及灯具应符合防爆规范,地面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材料或防静电胶垫,管道法兰之间应用导电跨接。压力表必须有技术监督部门有效的检定合格证。储罐站必须加强安全管理。站内严禁烟火。进站人员不得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和穿带钉鞋。入站机动车辆排气管出口应有消火装置,车速不得超过5km/h。液化石油气供应单位和供气站点应设有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专用钢瓶库;建立液化石油气实瓶入库验收制度,不合格的钢瓶不得入库;空瓶和实瓶应分开放置,并应设置明显标志。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3)液化石油气储罐、槽车和钢瓶应定期检验。

(4)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液化石油气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槽车运输时要用专用槽车。槽车安装的阻火器(火星熄灭器)必须完好。槽车和运输卡车要有导静电拖线;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

(3)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运输途中远离火种,不准在有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停车时要有人看管。发生泄漏或火灾要开到安全地方进行灭火或堵漏。

(4)输送液化石油气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液化石油气管道架空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液化石油气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液化石油气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液化石油气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的规定。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立即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

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如有不适感,就医。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雾状水。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静风泄漏时,液化石油气沉在底部并向低洼处流动,无关人员应向高处撤离。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防寒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100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800m。

第5篇 液化石油气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特别警示

极易燃气体。

由石油加工过程中得到的一种无色挥发性液体,主要组分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并含有少量戊烷、戊烯和微量硫化氢等杂质。不溶于水。熔点-160~-107℃,沸点-12~4℃,闪点-80~-60℃,相对密度(水=1)0.5~0.6,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2.0,爆炸极限5%~33%(体积比),自燃温度426~537℃。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民用燃料、发动机燃料、制氢原料、加热炉燃料以及打火机的气体燃料等,也可用作石油化工的原料。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或明火有燃烧爆炸危险。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点火源会着火回燃。

【活性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健康危害】

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液化气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咳嗽、食欲减退、乏力、失眠等;重者失去知觉、小便失禁、呼吸变浅变慢。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1000;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1500。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避免泄漏,工作场所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储存、使用液化石油气的车间及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建议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可能接触液体时,应防止冻伤。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压力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储罐等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充装液化石油气钢瓶,必须在充装站内按工艺流程进行。禁止槽车、贮灌、或大瓶向小瓶直接充装液化气。禁止漏气、超重等不合格的钢瓶运出充装站。

(2)用户使用装有液化石油气钢瓶时:不准擅自更改钢瓶的颜色和标记;不准把钢瓶放在曝日下、卧室和办公室内及靠近热源的地方;不准用明火、蒸气、热水等热源对钢瓶加热或用明火检漏;不准倒卧或横卧使用钢瓶;不准摔碰、滚动液化气钢瓶;不准钢瓶之间互充液化气;不准自行处理液化气残液。

(3)液化石油气的储罐在首次投入使用前,要求罐内含氧量小于3%。首次灌装液化石油气时,应先开启气相阀门待两罐压力平衡后,进行缓慢灌装。

(4)液化石油气槽车装卸作业时,凡有以下情况之一时,槽车应立即停止装卸作业,并妥善处理:

——附近发生火灾;

——检测出液化气体泄漏;

——液压异常;

——其他不安全因素。

(5)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

(2)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照明线路、开关及灯具应符合防爆规范,地面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材料或防静电胶垫,管道法兰之间应用导电跨接。压力表必须有技术监督部门有效的检定合格证。储罐站必须加强安全管理。站内严禁烟火。进站人员不得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和穿带钉鞋。入站机动车辆排气管出口应有消火装置,车速不得超过5km/h。液化石油气供应单位和供气站点应设有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专用钢瓶库;建立液化石油气实瓶入库验收制度,不合格的钢瓶不得入库;空瓶和实瓶应分开放置,并应设置明显标志。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3)液化石油气储罐、槽车和钢瓶应定期检验。

(4)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液化石油气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槽车运输时要用专用槽车。槽车安装的阻火器(火星熄灭器)必须完好。槽车和运输卡车要有导静电拖线;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

(3)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运输途中远离火种,不准在有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停车时要有人看管。发生泄漏或火灾要开到安全地方进行灭火或堵漏。

(4)输送液化石油气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液化石油气管道架空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液化石油气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液化石油气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液化石油气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的规定。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立即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

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如有不适感,就医。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雾状水。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静风泄漏时,液化石油气沉在底部并向低洼处流动,无关人员应向高处撤离。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防寒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100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800m。

第6篇 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安全措施

一、重点部位的要求

(一)液化石油气接卸站台

液化石油气储备供应站是指炼油厂或石油化工厂的对外对内供应液化石油气的站点,是负责各种分配、零售供应站。储备供应站作为专门供应燃料的独立部门、窗口单位,涉及面很广,规模也大小不一,储存和供应型式也多种多样,必须建立健全完整的安全监督制度。储备供应站应按照作业的性质不同,确立自己安全监督的重要部位。接卸站台都是事故多发区,必须严格监督管理。

(二)液化石油气灌瓶间

灌瓶间是接卸、灌装液化石油气的场所,因液化石油气钢瓶完好程度不一,装、卸和灌装操作频繁,剩余的灌装的注气口内的液化石油气不断泄放,环境内的可燃气体浓度在爆炸范围之内,很容易因为明火或摩擦火花引起火灾和爆炸;压力高液化气高流速泄放,产生静电的危险性增加,也容易引起火灾爆炸。

(三)液化石油气气瓶库

更换液化石油气的气瓶库在城市、工矿企业、大型机关团体的职工住宅集中的地方广泛存在。充满液化石油气的钢瓶阀门关闭不严或存在缺陷,都可能使液化石油气气瓶库内成为充满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空间,加上来往换气的人员复杂,携带明火和产生摩擦火花、撞击火花的可能性非常大,管理不好很容易造成各种事故。

(四)液化石油气压缩机间和仪表间

在压缩机间和仪表间周围都存在易燃易爆物品和爆炸性气体危险区域。设备故障和仪表误动失灵都可能带来严重的问题,导致不同事故发生。

(五)消防灭火设施

消防灭火设施对于液化石油气站的救灾活动十分重要,应该按规范要求进行配置,并保证其完好。

二、重点部位的安全技术要求

(一)储备供应站的接卸站台

1.铁路接卸站台

铁路接卸站台的安全监督问题已经在装卸栈台一节进行了详细说明,本节只做一些必要的补充说明。

专用线在停车全长范围内,做到无杂散电流窜人,接轨处应设钢轨绝缘接头。

作业线应为平直线,如条件确有困难,可使用曲率半径不小于500m的弯道。

装卸液化石油气的铁路栈台的装卸槽车能力多于4辆时,应按规范要求建栈台装卸;装卸槽车能力为1-3辆可在站台上设固定卸车管组,并在站台往储罐输液管路上的方便地方设紧急切断阀。管组和卸车设备应严密、牢固、无泄漏。

专用线和卸车管组都要接地,静电接地不宜少于两组。

作业站台与压缩机房、储罐区间应有可靠的联络设施,并有严格的用火管理制度。

2.公路接卸站台

接卸站与停车位置之间设有缓冲防撞设施,有各型车辆的停车标志和严格的火源管理制度。

汽车进入作业区时应戴阻火器,熄火装卸。

汽车液化气罐车和管组设有静电接地装置。

卸车管组坚固严密,无泄漏。

在未卸车完毕和卸车管阀关闭后未经管理人员确认之前,严禁发动和起车。

(二)储备供应站的灌瓶问

灌瓶间应为敞开或半敞开、不低于二级的耐火建筑,通风良好。

装卸用的旋塞或其他注气阀门必须启闭灵活,管组和各个接口应严密牢固,无泄漏。

灌瓶处的地面应为碰击不产生火花的材料铺砌。管组和磅秤要有静电接地措施。

所有进行灌装的气瓶都应有合格的压力容器检验证、标志清晰、外观检查合格。不符合要求的钢瓶拒不灌装。

残液禁止随意排放。灌瓶站应在专门的地方置换设备回收残液,集中处理。

气瓶的装满程度和灌瓶压力不得超过规定值。

灌瓶间应设气体浓度监测报警设备。

作业人员穿戴防静电服装鞋帽,不带硬质金属工具和用具进入作业区。

(三)液化石油气气瓶库

液化石油气气瓶库应按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甲类物品库和《城市煤气设计规范》

中液化石油气的供应站等规范要求设计建造,库房宜采用敞开式或半敞开式。

单独仓库的总储瓶数不宜超过360瓶(按瓶装15kg型)。

实瓶应直立排放,瓶装能力15kg以上者只放1层,15kg以下者可放2层。

气瓶外应套防护胶圈。搬运时应用专用小车,不准拖运。

装运时要加垫并牢固靠紧,避免相互碰撞和摩擦发生危险。

库房屋盖宜采用轻型石棉瓦,地面应为碰击不产生火花的材料浇筑,门窗外开,玻璃刷白色,以防止阳光直射。

冬天的气温应设法保持在—35℃以上,以防止搬运时焊口产生冷脆破裂。夏天库房内气温不宜超过35℃。

库房宜采用地脚窗或底部通风孔,避免石油气沉积。地面应高出室外自然地面。角阀关闭不严、坏扣、底座与提手松动、标志不清晰的气瓶不准入库和出库。

三、事故案例介绍

1978年3月4日,江苏省某化肥厂发生一起严重的液化气爆炸事故,死亡6人,重伤8人,轻伤47人,事故经济损失76万元。事故原因是驾驶员将液化石油气槽车开进车库并将车后的胶管连接在液化石油气储罐的铸铁逆止阀上,未进行交接;新接班的驾驶员未进行检查,就启动汽车,强行拉断阀门,储罐内的大量液化石油气冲出,遇锅炉明火形成空间爆炸,酿成事故。事故原因是运输过程中更换司机,未进行交接,新驾驶员未检查盲目开车造成的。但是,液化石油气储罐使用铸铁阀门,也为储罐留下了重大事故隐患。

1988年4月15日,天津某公司第二灌装站发生爆炸事故,3000只液化石油气瓶和一台50m3的液化石油气卧罐在充装过程中发生爆炸,大火放空燃烧了68h,烧毁了价值37万美元的灌装线,和118t液化石油气,扑救过程中7人受伤。事故原因是违章操作,钢瓶超装,并在未关闭钢瓶阀门时就拔掉充气管,液化石油气在压力下自行喷出,高速气流产生的静电诱发火灾爆炸。

19_1月20日,湖北省某地区锅检所发生一起液化石油气钢瓶爆炸事故。当天,在正常检验中一只已经充好压缩空气的钢瓶正待进行气密实验时突然发生爆炸,造成2人死亡,2人重伤。事故原因是在充装压缩空气前未进行液化石油气残液处理和置换造成的。

1992年4月14日广西省某公司发生了一起液化石油气钢瓶爆炸事故,造成3人重伤,2人轻伤。事故是在修复液化石油气钢瓶过程中发生的。该厂领导违章指挥,作业人员违章作业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没有对钢瓶内进行液化石油气置换就加充压缩空气,并用气焊烘烤钢瓶的错误作业,引起瓶内的液化石油气爆炸。

1993年3月30日。内蒙古某矿的车载液化石油气钢瓶发生爆炸,102只钢瓶和一台卡车烧毁,事故损失约10万元。当日,装载102只钢瓶液化石油气的汽车在运输途中,因装载时稳固不好和颠簸,造成一些钢瓶的角阀松动,液化石油气泄漏,遇明火燃烧、爆炸。

事故表明,设计和施工隐患,违章指挥、有章不循、违章操作是酿成事故的根本原因。

第7篇 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危害预防和控制的安全措施

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化工生产的基本原料和新型燃料,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液化石油气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物质,常温高压下储存于压力容器中,火灾危险性极大,一旦泄漏极易引起火灾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近年来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事故不断发生,例如1998年3月5日发生在西安市液化石油气站的爆炸火灾事故,造成12人死亡,32人受伤,直接损失400多万。2004看3月29日,辽宁省葫芦岛市某天然气分离厂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消防官兵抢险长达8h,方排除险情。如何预防和控制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危害一直是倍受关注的安全问题。

一、储罐的种类及特点

1.卧式圆筒罐

卧式圆筒罐主要是由筒体,封头、人孔、支座、接管、安全阀、液位计、温度计及压力表等部件组成。圆筒体是一个平滑的曲面,应力分布均匀,承载能力较高,且易于制造,便于内件的设置和装拆,广泛应用于中小型液化石油气储配站。

2.球形罐

球形罐主要由壳体、人孔接管及拉杆等组成,其壳体由不同数量的瓣片组装焊接而成。球形罐受力均匀,在相同壁厚的条件下,球形壳体的承载能力最高,但制造比较困难,工时成本高,对于大型球罐,由于运输等原因,要先在制造厂压好球瓣,然后运到现场组装,由于施工条件差,质量不易保证。因此,球形罐用于大型液化石油气储配站。

二、储罐泄漏火灾风险分析

1.泄漏物质易燃易爆

液化石油气具有很强的挥发性,闪点低于-60℃,具有易燃特性,最小点火能量为0.2~0.3mj,一旦遇到火源,极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

当液化石油气发生泄漏时,1m3液化石油气可转变成250~300m3的气态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的爆炸极限按2%~9%的近似值计算,则1m3的液态液化石油气漏失在大气中,将会变成3000~15000m3的爆炸性气体。液化石油气泄漏形成为爆炸性气体遇火源发生化学性爆炸,其爆炸威力是tnt炸药当量的4~10倍,爆速可达2000~3000m/s。由于液化石油气热值大,1m3发热量是煤气的6倍,火焰温度高达1800℃。因此,液化石油气爆炸起火后,会迅速引燃爆炸区域的一切可燃物,形成大面积燃烧,造成重大破坏和人员伤亡。液化石油气的化学性爆炸比物理性爆炸的破坏作用更大。

储罐内液化石油气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保持蒸气压平衡,当罐体突然破裂,罐内液体就会因急剧的相变而引起激烈的蒸气爆炸。当储罐,设备或附件因泄漏着火后,其本身以及邻近设备均会受到火焰烘烤;受热膨胀后压力超过储罐所能承受的强度时,致使破裂,内部介质在瞬间膨胀,并以高速度释放出内在能量,引发物理性蒸气爆炸。喷出的物料立即被火源点燃,出现火球,产生强烈的热辐射。若没有立即点燃,喷出的液化气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性气云,遇邻近火源则发生二次化学性爆炸。

2.易发生泄漏

造成储罐泄漏的原因很多。质量因素泄漏,如设计不当,选材料不符,强度不足,加工焊接组装缺陷等。工艺因素泄漏,如高流速介质冲击磨损,反复应力作用,腐蚀破坏,冷脆断裂,老化变质,内压超高等。储罐的排污阀,因其处于储罐的最低部,最容易被冻裂,并且经常操作易损坏发生泄漏。储罐本体第一道法兰垫片,因未及时脱水而导致冬季冻裂,或因法兰垫片质量问题破裂造成泄漏。外来因素破坏,如外来车辆撞击;基础下沉或倾斜等。操作失误引起泄漏,如误开闭阀门;对液位监测错误或不及时,超量灌装引起储罐超压,导致储罐本体破裂或法兰垫片破裂泄漏;违章检修等。辽宁省葫芦岛市某天然气分离厂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就是因为在检修时误将不带温井的温度表卸下,导致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

3.受热易膨胀导致泄漏

液化石油气液态时的热膨胀系数远大于气态,体积膨胀系数是水的十几倍,温度越高,膨胀越大。在邻近火灾的烘烤下或夏季高温的作用下,液相的液化石油气易受热体积膨胀而使其饱和蒸气压增大,造成储罐、管道破裂,引起液化石油气大量释放至大气中。

4.泄漏气体易积聚

气态的液化石油气气体比空气重,为空气的1.5~2.0倍,泄漏后沿地面扩散,容易停滞集聚在地面的空隙、管道、下水道等低洼处,不易逸散,即使在平地上,也能沿地随风漂流而不易逸散到空气中,远处的明火也能将泄漏出来的液化石油气点燃并回燃,增加了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5.泄漏事故具有隐蔽性

液化石油气体无色无嗅,当储罐产生微小的裂纹,泄漏量较小时,不易被发觉,只有当大量气体急骤散发时,可以见到白雾或听到喷射声,遇明火发生燃烧爆炸时已经扩散了相当大的面积,导致突发事故。

6.泄漏物质具有毒害性

组成液化石油气的全体碳氢化合物均有较强的麻醉作用,吸入大量高浓度的气态液化石油气会引起人员中毒,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麻醉及意识丧失。若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液态液化石油气大量汽化,导致空气中氧含量的减少,可使人员中毒窒息死亡。

三、泄漏火灾风险预防控制措施

1.加强设备质量管理,杜绝泄漏现象

液化石油气储罐的设计、选材、加工,制造和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制压力容器》gb150、《钢制卧式容器》jb4731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材料通常按第三类压力容器要求选择,罐体应进行热处理,以消除焊接过程中造成的应力变化,焊接要经过100%的损探伤,安装时应选择刚性不燃的坚固基础作为罐体基础。法兰、垫片和紧固件的压力等级应高于设计压力。储罐本体第一道法兰垫片应用符合聚四氟乙烯,不得采用其他耐油石棉法兰垫片。

埋地储罐应采用严格的防腐措施,防腐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sy0007的有关规定,并应采用最高级别防腐绝缘保护层,储罐还应作阴极防腐,采用电化学防腐措施后,引出管道的阀门后要安装绝缘法兰隔断。

储罐在投用以前,必须严格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进行强度和气密性试验。使用后,加强维护保养,定期进行开罐检验,从根本上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设备故障导致泄漏。

2.合理设置储罐,降低泄漏风险

液化石油气储罐或储罐区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建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的要求。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相邻较大罐的直径,整个储罐的总容积超过3000m3时,应分组布置,组内储罐宜采用单排布置,组与组之间的防炎9距不宜小于20m,以防止火灾蔓延和便于进行火灾扑救。

储罐与储罐组四周应设防火堤,其高度为1.0~2.2m,使储罐漏液时不致于外流,并且通风较好,不会窝气。储罐区还应设置宽度不小于6m的环形消防车道,并宜设置至少2个安全出口。

储罐区应设置备用储罐,以供发生事故时倒罐用或作为开罐检查、检修的备用储罐。

储罐的进液管道和液相回流管道直接接入储罐内的气相空间,一旦管道发生泄漏事故,直接泄出去的是气体,其危害性比直接泄漏出液体要小得多。

储罐脱水排污应采用二次脱水装置,即脱水包,脱水包设计压力不应小于储罐设计压力,储罐至脱水包之间要有切断阀。在寒冷和严寒地区,从储罐底部引出的脱水排污管的根部应加装伴热或保温装置,以防止排污管阀门及其法兰垫片冻裂。

在城市建成区内的加气站,液化石油气罐应埋地设置,可减少暴露在地面上的易燃易爆化工设施,杜绝气站内因车辆频繁出入而碰撞液化石油气设备,造成大量泄漏的意外情况发生,避免了夏季液化石油气受热后引起压力升高造成泄漏,同时减小邻近火灾的影响,埋地储罐的阀件、管道等泄漏液化石油气时,也容易进行有效的堵漏,有利于降低泄漏风险,提高安全性。

3.规范安全操作,减少泄漏量

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办法和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业务培训,使之娴熟掌握操作技术及消防故障和隐患的方法,杜绝误操作,违章行为的发生。进入储罐区从事充气、检修和残液回收的操作人员应穿防静电服装和鞋。储罐操作人员定时对罐区内储罐的压力,液位、温度和安全装置及主要操作控制阀门进行安全巡查。严格执行动火检修制度。夏季要根据储罐温度变化,及时开启喷淋装置,冬季要注意排水防冻。

4.防止泄漏气体聚集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宜布置在本单位或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不要建在窝风地带,应选择有良好通风的地段,以便泄漏出来的液化石油气能及时散去。

液化石油气储罐宜露天设置,严禁设在室内或地下室内,以防止泄出来的液化石油气气体在室内积聚,形成爆炸性危险气体。

储罐区内要严格控制低洼点,除必须设置的储罐阀门、操作井、地下卸液口、消防水池、地下消火栓、消防水泵接口等设施外,严禁设置地下和半地下建、构筑物装置。

5.设置防泄漏安全装置

储罐要设有液位,温度、压力测量仪表。液位测量应设高低液位报警;压力测量应设压力上限报警,较大容积的储罐,液位和压力的测量宜设远传二次仪表,防止超温、超压、超液位发生泄漏。

液化石油气储罐必须设有全启封闭式弹簧安全阀。大于100m3的储罐宜设有2个处于工作状态的安全阀,防止储罐超压泄漏。凡在安全阀与罐体间设置的阀,必须处于开启状态,并要有铅封。安全阀的开启压力不得超储罐的设计压力。安全阀要每年检验一次。

储罐区应设置紧急切断系统。该系统应能在事故状态下迅速关闭重要的液化石油气管道阀门和切断液化石油气泵、压缩机的电源,避免液化石油气大量外泄。在储罐的出液管道的进液管道等部位设置管道内置的紧急切断阀,紧急切断按钮安装在经常有人操作的区域附近,为了避免控制系统误动作,紧急切断阀应能由手动启动的遥控切断系统操纵关闭,只能手动复位,紧急切断阀宜为气动阀。

储罐的进液管、液相回流管和气相回流管上应设止回阀,出液管上宜设过流阀,止回阀和过流阀有自动关闭功能,可有效防止液化石油气管道发生意外泄漏事故。止回阀和过流阀设在储罐内,增强了储罐首级关闭的安全可靠性。储罐内未设置控制阀门的出液管道和排污管道,储罐的第一道法兰处最为危险,应在该处配备堵漏装置。

6.及时发现泄漏

为了能及时检测到液化石油气非正常超量泄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进行泄漏处理,应在储罐区、卸车点周围等危险场所,特别是低洼的阀门操作井、地下卸液口等容易积聚液化石油气气体的地方,均应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测和报警装置,观察仪表要设置在昼夜有人值班的安全场所,其报警值应取液化石油气爆炸浓度下限的20%。罐区正常巡查的工作人员,应配备手提式防爆型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器。检漏报警装置应定期检测保养,保证运转正常。

7.设置消防给水及灭火设施

罐区消防供水洞庭湖采用环状管网,给水干管不应少于2条,管径不少于150mm。为便于消防车向管网供水,还应设水泵结合器,且至少2个,罐区内应设消火栓,其间距一般应为60m装罐区等重点部位附近应设箱式消火栓,其保护半径应为30m,消火栓用水量为20l/s~45l/s(视储罐大小而定),大型罐区设固定带架水枪,其供水压力不小于0.35mpa,对卧式罐不小于0.25mpa。储罐上安装消防喷淋和水喷雾设施,供灭火和降温用。罐区内按规范配备相应的移动式灭火器材,如干粉灭火器等。

8.妥善处置泄漏事故

当发生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及时有效地堵漏,是防止火灾、爆炸、人员中毒等事故发生和控制其严重程度的重要手段,可采取关闭阀门、转移物料、带压堵漏、注水堵漏等多种措施进行堵漏。如果通过关闭上游阀门可控制泄漏,应立即设法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气源。如果储罐设有备用卸料储槽或与其他有剩余空间的液化石油气储罐连通,可将泄漏罐内的液化石油气转移,或打开火炬放空阀放空,以减缓泄漏速度和总的泄漏量。当液化石油气管道、法兰发生泄漏时,可利用预制的夹具和密封胶及密封胶注入工具进行带压堵漏,参照有关带压堵漏技术规定执行。当储罐底部或出口管线发生泄漏时,可通过底部的注水管线注入高压水将液化石油气液面垫起,使水成为泄漏物料,之后考虑堵漏或采取转移物料的措施。

熄灭液化石油气扩散区的一切火种。液化石油气扩散的区域,电气设备保持原来状态,不要开或关,及时切断该区域的总电源。并在事故现场四周设立警戒区,警戒区内不得有任何火源存在,严禁将任何火源带入警戒区。

使用喷雾开花水流或惰性气体稀释、驱散泄漏的液化石油气体,防止它达到爆炸浓度。对已着火的泄漏液化石油气体在切断气源的同时,向火区喷发灭火剂。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启氮气管道、水蒸气管道,使氮气和水蒸气充盈火区空间,窒息灭火。在火焰熄灭后,应防止残余液化石油气汽化扩散甚至复燃。

第8篇 液化石油气站的安全措施

1引言

在城市内建设的液化石油气站(如小区气化站、混气站和加气站等)应安全使用。保证安全有二种途径,一是主要通过比较大的安全间距来减少事故的危害,二是主要通过技术措施保证运行的安全。为减少事故而需设置的安全间距是很大的。为了防止较大事故(如发生连续液体泄漏,泄漏时间30min)的安全距离:静风为36m,风速≤1.0m/s时下风向为80m;为防止重大事故(如爆发性液体泄漏)的安全距离:静风为65m,风速≤1.0m/s时下风向为150m.这对一般液化石油气站难以实现。城市用地十分紧张,很难找到一片空地专用于液化石油气站建设。这就要求液化石油气站的建设应以安全技术为主,即应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可靠的防止燃气泄漏措施,满足液化石油气站的建设的发展的需要。

2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液化石油气储存系统发生重大泄漏事故的主要部位是:储罐、储罐外接管的第一道接口和阀门、汽车槽车的卸液处。其他部位若发生泄漏,只要操作人员能迅速切断相关阀门的采取控制火源等措施后,基本不会引发爆炸等大事故。

2.1预防储罐部位事故的技术措施

(1)储罐的设计、制造、安装、检查和验收应符合规范的有关规定,其中城市液化石油气站储罐的设计压力为1.77mpa。

(2)储罐的接管除出液管端口随选择的加气泵要求外,要求将其他管道端口设置在罐顶,优点是:一旦管口接头发生泄漏主要是气相,便于处理。

(3)为防止储罐超装可能纺发的事故的隐患,要求设置液位上、下限报警装置,并宜设置液位上限报警装置。压力、温度、液位3个计量仪表,除现场指示外,并远传至中央控制窒,以便操作人员随时监视。

(4)在液化石油气站内设置比较完善的燃气泄漏报警装置的紧急切断液化石油气泵、压缩机的电源。

(5)为防止地下储罐的腐蚀,应采用特加强级防腐;为防止储罐生发点为腐蚀和局部的腐蚀,应采用牺牲阳极保护措施。

(6)应重视对储罐基础沉降的限制,防止储罐接管严重受力,形成事故隐患。

2.2预防储罐外接管部位事故的技术措施

(1)若储罐外接管的第一道法兰及阀门发生泄漏,处理较为困难,尤其地下储罐无法处理空间。第一道貌岸然法兰接口的连接,应遵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产于加强液化石油气站安全监督与管理的通知》(质技监局国发[1999]143号)规定,应采用高颈对焊法兰、金属缠绕片(带外环)和高强度螺栓紧固的组合。阀门及附件应按系统设计压力提高一级配置,并应采用液化石油气介质专用阀门的附件。

(2)强调储罐首级关闭控制系统的重要性,对进液管、气相回流管上宜选用内置式止回阀;出液管上应选择内置式过流阀或外置式紧急切断阀。罐外第一道阀门的进口侧应对着储罐,即在阀杆发生脱扣等事故时,可采用装卡堵漏,此时的阀体上腔处于卸压区。按此要求,可避免由储罐的第一道法兰接口和阀门发生泄漏。

(3)因储罐的排污管接口和阀门冻裂而引发泄漏,国内已发生多起重大贡献事故,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极为重要。各液化石油气站应制定事故防范和处理措施,如倒膜、装卡箍等。排污管在运行中应防止积水和采取防止结冻的措施。

2.3防止槽车卸液时发生事故的技术措施

为防止槽车卸液是雪生事故的技术措施,与槽车连接的液相管道上宜设置拉断阀的紧急切断。气相管道上宜设置接断阀。在卸液运行中应有专人负责,遵守操作规程。

2.4合建站的运营安全

为保障液化石油气站和油气合建站的运营安全。要求:

①液化石油气和各类油品在装卸、充装过程中都应设法控制和减少泄漏,并严格控制泄漏和放散时的相互影响;严格控制气相液化石油气窜入到汽、柴油储罐内;应严格消除静电影响;

②消除事故发生后的相互影响,即一个储罐若发生泄漏、着火、爆炸等事故时,不得影响相邻储罐。

在市区内所建的液化石油气站宜采用地下罐,采用地下、半地下储罐一般不会发生爆炸事故。罐外的火灾也不会对其产生影响,安全性较高。地下储罐的主要接管设置在储罐的气相空间,一旦发生泄漏也仅是气相,易于处理。泄漏到大气中的液化石油气,只要站区工作人员处理得当,不会酿成爆燃。

3事故防范措施

(1)从技术上限制液化石油气站发生重大泄漏事故,主要事故防范措施见表1。

(2)液化石油工业气站泄漏事故的治理措施见表2

有些部位泄漏事故难以短时完成堵漏,且倒罐困难,如罐体发生点蚀孔泄漏,可采取人工引燃从混凝土盖板外窜的液化石油工业气。采用该法的前提必须是:在泄漏点周围的液化石油气的体积分数低于爆炸极限下限的确20%,且应不存在其他非引燃泄漏。同时,应时刻做好灭火准备和进行倒液、堵漏的措施。

表2所列事故的危害距离(距泄漏点):静风时约26m,风速≤1.0m/s时,可至下风区20m,宽25m的范围。

重大泄漏事故技术防范措施

储罐的爆裂泄漏①提高储罐的设计压力,相当于提高储罐的耐压能力和腐蚀裕量;②防范超装和安全放散的措施;防范储罐腐蚀的措施;③采用地下、半地下储罐,避免了外来火灾的影响。

罐外第一道接口、阀门的大跑气①第一道法兰的设计、安装应符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有关规定;②内置式阀门的使用;③排污管的防冻裂等措施;④设置法兰卡箍、阀门卡箍的紧急堵漏;⑤防止储罐基础下沉造成管道等受力变形。

槽车卸液连接管大跑气①设置了拉断阀,防止槽车误启动事故;②设置了紧急切断阀,事故萌芽期亦获得处理;③槽车和卸车点间距离达不到行车宽度;④卸车专人管理,卸车期间禁止加油加气。

泄漏内容治理措施

入孔法兰处的泄漏堵漏堵漏:拧匀螺丝、装卡堵漏等约耗时20min,并应使用多功能消防水枪驱散泄漏的液化石油气。此后储罐卸空,经置换后换垫检查。

罐体点蚀孔泄漏堵漏、倒液等,并应使用多功能消防水枪驱散泄漏的液化石油气。此后储罐卸空,经置换后换垫检查。

仪表接管泄漏缠绕垫绳装卡等方法堵漏,卸空置换检查确认可否使用。

槽车卸液连接管泄漏0.5min内关闭紧急切断阀,并应使用多功能消防水枪。

罐外阀后泄漏(泵、加气机等)关紧急切断阀等,确认无危险后修复。

充装汽车上单向阀卡住暂用加气枪堵漏后,关车用阀门。

第9篇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液化石油气

特别警示

极易燃气体。

由石油加工过程中得到的一种无色挥发性液体,主要组分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并含有少量戊烷、戊烯和微量硫化氢等杂质。不溶于水。熔点-160~-107℃,沸点-12~4℃,闪点-80~-60℃,相对密度(水=1)0.5~0.6,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2.0,爆炸极限5%~33%(体积比),自燃温度426~537℃。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民用燃料、发动机燃料、制氢原料、加热炉燃料以及打火机的气体燃料等,也可用作石油化工的原料。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或明火有燃烧爆炸危险。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点火源会着火回燃。

【活性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健康危害】

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液化气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咳嗽、食欲减退、乏力、失眠等;重者失去知觉、小便失禁、呼吸变浅变慢。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1000;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1500。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避免泄漏,工作场所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储存、使用液化石油气的车间及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建议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可能接触液体时,应防止冻伤。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压力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储罐等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充装液化石油气钢瓶,必须在充装站内按工艺流程进行。禁止槽车、贮灌、或大瓶向小瓶直接充装液化气。禁止漏气、超重等不合格的钢瓶运出充装站。

(2)用户使用装有液化石油气钢瓶时:不准擅自更改钢瓶的颜色和标记;不准把钢瓶放在曝日下、卧室和办公室内及靠近热源的地方;不准用明火、蒸气、热水等热源对钢瓶加热或用明火检漏;不准倒卧或横卧使用钢瓶;不准摔碰、滚动液化气钢瓶;不准钢瓶之间互充液化气;不准自行处理液化气残液。

(3)液化石油气的储罐在首次投入使用前,要求罐内含氧量小于3%。首次灌装液化石油气时,应先开启气相阀门待两罐压力平衡后,进行缓慢灌装。

(4)液化石油气槽车装卸作业时,凡有以下情况之一时,槽车应立即停止装卸作业,并妥善处理:

——附近发生火灾;

——检测出液化气体泄漏;

——液压异常;

——其他不安全因素。

(5)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

(2)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照明线路、开关及灯具应符合防爆规范,地面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材料或防静电胶垫,管道法兰之间应用导电跨接。压力表必须有技术监督部门有效的检定合格证。储罐站必须加强安全管理。站内严禁烟火。进站人员不得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和穿带钉鞋。入站机动车辆排气管出口应有消火装置,车速不得超过5km/h。液化石油气供应单位和供气站点应设有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专用钢瓶库;建立液化石油气实瓶入库验收制度,不合格的钢瓶不得入库;空瓶和实瓶应分开放置,并应设置明显标志。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3)液化石油气储罐、槽车和钢瓶应定期检验。

(4)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液化石油气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槽车运输时要用专用槽车。槽车安装的阻火器(火星熄灭器)必须完好。槽车和运输卡车要有导静电拖线;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

(3)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运输途中远离火种,不准在有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停车时要有人看管。发生泄漏或火灾要开到安全地方进行灭火或堵漏。

(4)输送液化石油气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液化石油气管道架空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液化石油气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液化石油气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液化石油气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的规定。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立即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

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如有不适感,就医。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雾状水。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静风泄漏时,液化石油气沉在底部并向低洼处流动,无关人员应向高处撤离。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防寒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100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800m。

第10篇 液化石油气站工艺装置的置换方法及安全措施

摘要:简单介绍新安装的液化石油气站投入使用前工艺系统的置换方法,具体论述各置换方法的原理以及安全措施和实用性,通过对照比较,选择安全经济的置换方法,来保证液化石油气站工艺装置置换时的安全工作,使工艺装置正常投入运行。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工艺装置;置换方法;安全措施

1  概述

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化工生产的基本原料和新型燃料,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液化石油气站的建设规模和数量也不断增加,因此,液化石油气站投入使用前的安全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新安装的液化石油气工艺装置内充满着空气,若直接灌入液化石油气,两者混合会形成爆炸性气体,这时由于充灌液化石油气时的流速很大,有静电产生,若接地不良,极可能会产生静电放电。静电火花一旦产生,就会引起系统内的可燃混合气体发生化学爆炸。为了杜绝这种事故的发生,在充装液化石油气之前,必须进行置换。

2  工艺系统置换方法及安全措施

液化石油气站工艺系统常用的置换方法有水洗置换法、抽真空置换法、蒸汽置换法和氮气置换法。

2.1  水洗置换法

水洗置换法是用水作媒介进行液化石油气与空气置换的方法。进行置换时要将置换的系统全部充满水,使空气排出,然后从系统最高位接管接通气态液化石油气,再从最低位排污(排水)管向外排水。水在液化石油气气相压力和位置差的作用下,经排污管流出。随着水位的下降,液化石油气体不断补人到水流出的空间,直到水全部排净,从排污管口冒出液化石油气时,立即关闭排污管阀门,待系统内液化石油气压力升至0.49mpa以上,再关闭上部通气态液化石油气的阀门,置换工作完成。这时系统处于待液状态,按照罐车卸液操作程序,便可向储罐内充装液化石油气。

水洗置换法操作简单、置换费用低、效果好。但对工艺路线复杂的大、中型液化石油气站,为避免置换中出现死角,应根据每台储罐的工艺路线逐台进行置换。另外,在北方地区的冬季采用水洗置换法时,容易使管道结冰造成冻结。

2.2  抽真空置换法

抽真空置换法是用真空泵将工艺装置内部抽为真空,降低其气体含氧量的置换方法。据有关资料介绍,当容器内气体中氧的体积分数低于4%时,通人易燃气体后不会形成爆炸性气体。用国产的真空泵,抽吸负压值已达到o.0867mpa(650mmhg),按此值计算其含氧量为:

含氧量=[(760—650)/760]_21%=3%

式中,21%——空气中氧的体积分数。

用抽真空置换时,应先将系统上的压力表和安全阀的根部阀关闭,使其与置换系统隔离,并将储罐上的一块压力表改为真空表,作为置换指示用。置换步骤为:将系统的液相管与真空泵相接,气相管与液化石油气的气相来源相接,切断与无关系统的联系,开启真空泵抽吸系统内的空气,当系统真空度降到0.0867mpa以下时,停止抽气,关闭液相管上的操作阀;开启气相进口阀,从气相管向系统内充进气态液化石油气,并视进气情况开启压力表根部阀,关闭换为真空表的根部阀;待压力达到当时条件下的饱和蒸气压后,关闭进气阀,停止充气,按充液操作程序便可向储罐内充装液态液化石油气。充液结束后,应及时开启安全阀的根部阀,使安全阀处于工作状态。

抽真空置换法具有操作方便、置换简单等优点,且置换费用低,因而被普遍采用。

2.3  蒸汽置换法

蒸汽置换法是以水蒸气为媒介,进行置换的方法。进行置换时,要按照管道流向和设备布置情况,从管道始端接人蒸汽。对储罐应从下部排污管接人蒸汽。使蒸汽进入管道或设备,将内部原有介质从另一管端(储罐从上部人孔或放散管)驱散出来。为了保证置换安全,待蒸汽从出口管冒出后,关闭出口阀,使蒸汽压力升至o.196mpa以上后,再开启排放阀,如此反复吹洗约2h,取样分析系统内气体含氧量小于3%为止(若是动火置换,其含氧量应小于0.2%)。置换合格后,及时拆除蒸汽接管,关闭拆开的人孔和各阀门,防止含氧气体的进入。

经置换合格的工艺装置,应从气相管路充人气态液化石油气,待压力达到当时条件下的饱和蒸气压时,再按充液操作程序,向储罐内储存液化石油气。

蒸汽置换法由于蒸汽具有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不仅能驱排气体,还能使残存在系统内的可燃液体和油脂被气化排出,得到很好的冲洗,置换效果好,故多用于检修动火设备的置换。不足之处是置换现场要有蒸汽来源,置换费用较高。

2.4  氮气置换法

氮气置换法是以氮气为媒介置换工艺装置内空气的方法。用氮气置换时,先将液相管路与氮气接通,向系统内加入氮气,同时打开储罐上部的放散阀,让气体排出,约10min后,关闭排空阀,使系统内充气压力到0.196mpa后,关闭氮气源和液相管上的阀门,稳压后排放。依次重复操作,直到取样分析系统内气体含氧量小于3%为止。然后拆除氮气源,从气相管通人液化石油气体,待压力达到当时条件下饱和蒸气压时,停止充气,再按充液操作程序向储罐充装液化石油气。

氮气置换法稳妥可靠,但用于置换大、中型液化石油气站时气源难以保障。据核算,置换一台储罐所需的氮气量约为储罐容积的3倍,置换费用高。

3  结束语

液化石油气站的工艺管道和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置换,采用何种置换方法,应根据被置换装置的容积大小和现场实际条件来考虑。不论选择何种方法,都要先编制置换方案,隔离不相关的系统和设备,如水洗置换时,水不得进入烃泵内;抽真空置换时,要关闭压力表和安全阀的根部阀等。置换作业切忌简单从事,盲目操作。置换合格后向系统充气态液化石油气时,要随时检查有无漏气现象,对出现的漏气应及时消除,不能及时消除的要停止充气,待处理合格后方可恢复充气作业。

参考文献

1.祖因希.《液化石油气操作技术与安全管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8

2.《液化石油气使用与管理》.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摘自:《化工安全与环境》2004.12)

第11篇 液化石油气球罐开罐检查安全措施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液化石油气贮罐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必须进行开罐检查,通常是在新罐投入使用满一年后及此后每隔五年进行,特殊情况下,要提前进行开罐检查。开罐检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项目多,需要检查的内容广,稍不注意便可能会出现安全事故,故一定要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现安全、有序、优质、高效。

湛江华洋石化有限公司液化石油气库于1996年5月份建成交付使用,气库共有六个1000m3的球罐,总库容为6000m3。1997年底进行了新罐投人使用后的首次开罐检查。

为了不至于开罐检查而造成气库的停产,我司开罐检查采取分组检查形式,即将贮罐分成两组,一组进行开罐检查,另一组进行液化气的进出作业,做到开罐检查、生产两不误。由于是一边开罐检查,一边生产,所以安全工作必须做到十足,确保万无一失。检查前我公司与检验单位、消防部门等共同制订了严密的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在检查中各方紧密配合,职责分明,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最后安全顺利地完成了全部开罐检查工作。下面我们谈谈开罐检查所做的安全工作。

1 开罐检查前的安全准备

(1)在开罐检查前,我方与检验单位劳动局锅炉压力容器检测所、港日消防队和施工单位等联合开会,制订了详细的开罐检查安全工作方案,包括了开罐检查的项目内容、工期、安全防范措施、安全责任人和监护人,并成立了开罐检查安全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挥开罐检查过程中的一切工作。

(2)开罐检查进场前,对所有人员,包括气库员工、劳动局及施工单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内容包括有开罐检查的内容、液化气的性质特点、防火防爆十大禁令、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消防知识及消防灭火器材的正确使用,以及事故紧急应变措施等,做到人人共知。

2 开罐检查的安全措施

(1)受检球罐区与正常生产球罐区的隔离措施

气库六个球罐每三个球罐组成一个防火区域,共分成两个防火区域。一组进行开罐检查时,另一组正常生产。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须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①受检罐区与正能既区之间另加设鹏隔离带。

②由于整个罐区管道系统是相通的,所以受检罐与管道系统之间必须加插盲板使其相互完全隔绝,并作明显的隔断标记。

③对受检罐区内的阀门、法兰及管道还应用玻纤布等阻燃材料包裹进行保护,防止在检罐过程中被砸坏。

④球罐动火(包括打磨与返修补焊)时,相邻球罐利用球罐喷淋系统开水进行喷淋保护。

(2)受检罐的清洗置换

①将受检罐内液态用烃泵抽到未检罐内,液态抽完后,用压缩机抽气态到未检罐内,注意罐内压力不能抽得太低,先抽到约0.2mpa时停止抽气。

②向罐内注水。从受检罐旁的消防栓接上消防水带,并将水带与球罐底部的排污管连接,开启消防泵向罐内缓缓灌水。

③开压缩机抽气。在江水入罐过程中,罐内水位不断上升的同时,气态逐渐压缩,罐内压力逐渐增大。此时可一边进水一边重开压缩机抽压,在水位上升到11m左右时停止进水(1000m3的球罐内径为12.3m,气相管设计是从球罐底部直插罐顶,高约11.5m),以防气相管入水,压缩机继续抽压,尽量回收罐内气体。

④打开罐顶放空阀排气。当罐内残余液化气压力抽至约0.05mpa时停止抽压,此时罐内剩余的气态液化气只剩有约100kg左右,将该罐的气相管阀门关闭,打开球罐顶的放空间,将残余的液化气从罐顶向大气中排掉,注意排放时的速度不能太快。

⑤浸泡—排水—抽风。气态排放完毕后,继续对受检罐充水,一直至有水从罐顶放空管流出为止,然后停止进水。球罐充满水浸泡两至三天后,将罐内的水放掉,将球罐顶部及底部的入孔盖全部打开,在罐顶人孔上装上一台防爆抽风机抽取球罐内气体,确保罐内的微量可燃气体基本被抽掉。

⑤化验罐内气体合格后,进人球罐内部进行清理工作。首先,必须进行罐内氧含量分析及可燃气体浓度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入罐作业。

可燃气体浓度均小于0.2%,全部符合安全动火要求。在确认罐内可燃气体含量及氧含量符合安全要求后,施工人员进入球罐内,拆下球罐内的浮球,以便以便以后在球罐内搭建脚手架。

(3)检罐的其它辅助工作

①在球罐内外部搭设脚手架,以便进人球罐内部清理罐内壁的铁锈、油污等残余物及在内外部焊缝及其两侧(约200mm宽)表面打磨。

②进入球罐内检查清理及打磨时,应使用12v或24v的低压防爆灯,在球罐外部还必须派专人进行监护。打磨机的电源电压超过36v时,必须采用绝缘性能良好的电缆线及有可靠的接地线。

③球罐经检查、检测、打磨、修补、油漆,并经水压及气密性试验合格,确认各项检验项目均完全符合要求后,即可按正常规范进行球罐置换、进气。

④生产罐和已检罐进行倒罐作业,未检罐按上述同样方法进行安全准备及检罐工作。

第12篇 液化石油气球罐开罐检查的安全措施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液化石油气贮罐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必须进行开罐检查,通常是在新罐投入使用满一年后及此后每隔五年进行,特殊情况下,要提前进行开罐检查。开罐检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项目多,需要检查的内容广,稍不注意便可能会出现安全事故,故一定要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现安全、有序、优质、高效。

湛江华洋石化有限公司液化石油气库于1996年5月份建成交付使用,气库共有六个1000m3的球罐,总库容为6000m3。1997年底进行了新罐投人使用后的首次开罐检查。

为了不至于开罐检查而造成气库的停产,我司开罐检查采取分组检查形式,即将贮罐分成两组,一组进行开罐检查,另一组进行液化气的进出作业,做到开罐检查、生产两不误。由于是一边开罐检查,一边生产,所以安全工作必须做到十足,确保万无一失。检查前我公司与检验单位、消防部门等共同制订了严密的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在检查中各方紧密配合,职责分明,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最后安全顺利地完成了全部开罐检查工作。下面我们谈谈开罐检查所做的安全工作。

1 开罐检查前的安全准备

(1)在开罐检查前,我方与检验单位劳动局锅炉压力容器检测所、港日消防队和施工单位等联合开会,制订了详细的开罐检查安全工作方案,包括了开罐检查的项目内容、工期、安全防范措施、安全责任人和监护人,并成立了开罐检查安全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挥开罐检查过程中的一切工作。

(2)开罐检查进场前,对所有人员,包括气库员工、劳动局及施工单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内容包括有开罐检查的内容、液化气的性质特点、防火防爆十大禁令、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消防知识及消防灭火器材的正确使用,以及事故紧急应变措施等,做到人人共知。

2 开罐检查的安全措施

(1)受检球罐区与正常生产球罐区的隔离措施

气库六个球罐每三个球罐组成一个防火区域,共分成两个防火区域。一组进行开罐检查时,另一组正常生产。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须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①受检罐区与正能既区之间另加设鹏隔离带。

②由于整个罐区管道系统是相通的,所以受检罐与管道系统之间必须加插盲板使其相互完全隔绝,并作明显的隔断标记。

③对受检罐区内的阀门、法兰及管道还应用玻纤布等阻燃材料包裹进行保护,防止在检罐过程中被砸坏。

④球罐动火(包括打磨与返修补焊)时,相邻球罐利用球罐喷淋系统开水进行喷淋保护。

(2)受检罐的清洗置换

①将受检罐内液态用烃泵抽到未检罐内,液态抽完后,用压缩机抽气态到未检罐内,注意罐内压力不能抽得太低,先抽到约0.2mpa时停止抽气。

②向罐内注水。从受检罐旁的消防栓接上消防水带,并将水带与球罐底部的排污管连接,开启消防泵向罐内缓缓灌水。

③开压缩机抽气。在江水入罐过程中,罐内水位不断上升的同时,气态逐渐压缩,罐内压力逐渐增大。此时可一边进水一边重开压缩机抽压,在水位上升到11m左右时停止进水(1000m3的球罐内径为12.3m,气相管设计是从球罐底部直插罐顶,高约11.5m),以防气相管入水,压缩机继续抽压,尽量回收罐内气体。

④打开罐顶放空阀排气。当罐内残余液化气压力抽至约0.05mpa时停止抽压,此时罐内剩余的气态液化气只剩有约100kg左右,将该罐的气相管阀门关闭,打开球罐顶的放空间,将残余的液化气从罐顶向大气中排掉,注意排放时的速度不能太快。

⑤浸泡—排水—抽风。气态排放完毕后,继续对受检罐充水,一直至有水从罐顶放空管流出为止,然后停止进水。球罐充满水浸泡两至三天后,将罐内的水放掉,将球罐顶部及底部的入孔盖全部打开,在罐顶人孔上装上一台防爆抽风机抽取球罐内气体,确保罐内的微量可燃气体基本被抽掉。

⑤化验罐内气体合格后,进人球罐内部进行清理工作。首先,必须进行罐内氧含量分析及可燃气体浓度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入罐作业。

可燃气体浓度均小于0.2%,全部符合安全动火要求。在确认罐内可燃气体含量及氧含量符合安全要求后,施工人员进入球罐内,拆下球罐内的浮球,以便以便以后在球罐内搭建脚手架。

(3)检罐的其它辅助工作

①在球罐内外部搭设脚手架,以便进人球罐内部清理罐内壁的铁锈、油污等残余物及在内外部焊缝及其两侧(约200mm宽)表面打磨。

②进入球罐内检查清理及打磨时,应使用12v或24v的低压防爆灯,在球罐外部还必须派专人进行监护。打磨机的电源电压超过36v时,必须采用绝缘性能良好的电缆线及有可靠的接地线。

③球罐经检查、检测、打磨、修补、油漆,并经水压及气密性试验合格,确认各项检验项目均完全符合要求后,即可按正常规范进行球罐置换、进气。

④生产罐和已检罐进行倒罐作业,未检罐按上述同样方法进行安全准备及检罐工作。

第13篇 液化石油气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特别警示极易燃气体。

由石油加工过程中得到的一种无色挥发性液体,主要组分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并含有少量戊烷、戊烯和微量硫化氢等杂质。不溶于水。熔点-160~-107℃,沸点-12~4℃,闪点-80~-60℃,相对密度(水=1)0.5~0.6,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2.0,爆炸极限5%~33%(体积比),自燃温度426~537℃。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民用燃料、发动机燃料、制氢原料、加热炉燃料以及打火机的气体燃料等,也可用作石油化工的原料。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或明火有燃烧爆炸危险。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点火源会着火回燃。

【活性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健康危害】

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液化气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咳嗽、食欲减退、乏力、失眠等;重者失去知觉、小便失禁、呼吸变浅变慢。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1000;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1500。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避免泄漏,工作场所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储存、使用液化石油气的车间及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建议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可能接触液体时,应防止冻伤。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压力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储罐等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充装液化石油气钢瓶,必须在充装站内按工艺流程进行。禁止槽车、贮灌、或大瓶向小瓶直接充装液化气。禁止漏气、超重等不合格的钢瓶运出充装站。

(2)用户使用装有液化石油气钢瓶时:不准擅自更改钢瓶的颜色和标记;不准把钢瓶放在曝日下、卧室和办公室内及靠近热源的地方;不准用明火、蒸气、热水等热源对钢瓶加热或用明火检漏;不准倒卧或横卧使用钢瓶;不准摔碰、滚动液化气钢瓶;不准钢瓶之间互充液化气;不准自行处理液化气残液。

(3)液化石油气的储罐在首次投入使用前,要求罐内含氧量小于3%。首次灌装液化石油气时,应先开启气相阀门待两罐压力平衡后,进行缓慢灌装。

(4)液化石油气槽车装卸作业时,凡有以下情况之一时,槽车应立即停止装卸作业,并妥善处理:

——附近发生火灾;

——检测出液化气体泄漏;

——液压异常;

——其他不安全因素。

(5)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

(2)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照明线路、开关及灯具应符合防爆规范,地面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材料或防静电胶垫,管道法兰之间应用导电跨接。压力表必须有技术监督部门有效的检定合格证。储罐站必须加强安全管理。站内严禁烟火。进站人员不得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和穿带钉鞋。入站机动车辆排气管出口应有消火装置,车速不得超过5km/h。液化石油气供应单位和供气站点应设有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专用钢瓶库;建立液化石油气实瓶入库验收制度,不合格的钢瓶不得入库;空瓶和实瓶应分开放置,并应设置明显标志。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3)液化石油气储罐、槽车和钢瓶应定期检验。

(4)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液化石油气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槽车运输时要用专用槽车。槽车安装的阻火器(火星熄灭器)必须完好。槽车和运输卡车要有导静电拖线;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

(3)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运输途中远离火种,不准在有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停车时要有人看管。发生泄漏或火灾要开到安全地方进行灭火或堵漏。

(4)输送液化石油气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液化石油气管道架空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液化石油气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液化石油气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液化石油气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的规定。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立即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

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如有不适感,就医。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雾状水。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静风泄漏时,液化石油气沉在底部并向低洼处流动,无关人员应向高处撤离。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防寒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100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800m。

《液化石油气安全措施1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