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县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县级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为企业的安全管理明确了标准要求和法律依据。实践证明,常规的安全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的新形势和实际工作需要,必须研究、探讨新的安全管理方式方法,以确保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安全管理现状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官僚主义依然存在。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好坏起关键作用的是主要领导干部,然而有些领导干部对安全工作的态度和做法却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不能真正把安全放在第一的位置。
怕得罪人,当老好人,甚至对'三违'现象视而不见;以感情代政策,拿原则做交易,有的还隐瞒未遂事故,从而导致安全制度不落实,隐患不消除;把责任制度和各项措施写在纸上,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开起会来讲的头头是道,贯彻落实很少过问;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个别干部不懂装懂,违反自然规律及客观实际胡干、蛮干、瞎指挥,不出事故靠侥幸,出了事故推责任。
安全管理的形式主义不容忽视。班组每周或每个轮值进行一次安全日活动没有针对性,不能联系本班组实际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甚至没有活动,而由专人虚构了一个记录应付检查。
工区领导不深入进行检查,不参加班组安全活动;编制检修施工'三措'只是用于应付上级检查,与规定不符,与现场实际不符,缺乏针对性。施工前不组织技术交底,不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开展各种安全生产大检查,从成立组织,下发文件,编制检查提纲、检查计划,直到进行检查反馈,已经形成模式,但查出问题整改的怎么样有没有整改如何落实考核领导部门不管,光靠安监部门监督,使检查流于形式。
上级的安全文件、领导讲话要求是层层传达到班组和个人,其中的要求由谁去落实落实的怎么样无人过问;'两票'的执行和管理,为了保证合格率,有重票证、轻操作的现象;安全技术培训考试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现场考问、技术问答、技术讲座很多时候是抄写有关培训教材,没有实际效果。
生产一线人员的业务技术素质不能适应新设备、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职工缺乏学习业务技术的积极性,存在着'谁的技术好,谁干的活多,那么谁出事故的几率就大'这样一种糊涂认识。有些工种(如线路检修)在技术上存在脱节、在人员上出现青黄不接,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多年来的减人增效、机构精简,把一些技术好、学历高的生产骨干调到了机关科室,使生产单位用人捉襟见肘。实在没有办法,只好从社会上临时招用一些临时工、农民工去干正式工不愿干或干不了的活,这样就不能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农电安全管理对县级供电企业至关重要。在农村电网实行'两改一同价'之后,农电安全管理范围从10 千伏延伸到农村220 伏,改制后用户的供电服务要求提高了,即使正常的设备检修也要承诺保证停电时间,因而安全与生产关系的处理难度增大。
农村人身触电事故时有发生,由此而引发的法律责任、赔偿问题在社会上造成影响,给供电企业带来损失;农村供电所的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素质参差不齐,安全例行工作有明显的应付现象,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安全工器具保管使用不合乎标准要求;农网改造工程遗留问题急需整改,如有的工程竣工图纸资料不全,给运行管理带来困难,改造后的线路杆塔名称杆号牌、警示牌没有按规范悬挂,施工质量没有严格验收,线路通道、交叉跨越存在较多隐患等等。
多经单位安全应引起高度重视。多经企业普遍存在着'效益第一'的思想,而把工作中的安全放到了次要的地位。平时对安全工作强调不够,按规定该配备的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人员不配备,日常的业务技能培训与安全教育开展得不正常,以及涉及到安全的劳动保护、工器具、安全设施的投入不足等等。
由于人员构成、技术力量等种种因素,多经企业的班组管理工作远远不如主业的班组管理。这种差距导致了在
安全培训教育、安全活动质量、规程的学习,执行、施quot;三措'的制定与实施等方面存在大量的问题。现在很多电力安装、改造工程是县局所属实业公司负责施工,如'两网'改造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施工队伍管理水平低、人员素质差,工程施工多头管理,施工质量验收不及时、不严格等,给以后的运行管理留下很多后遗症。
'两个体系'没有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有些人(包括有的领导同志)对安全保证、安全监督两个体系没有正确的认识,将两个体系混为一谈,往往将所有有关安全方面的工作都归于安全监察部门统一去做。
安全宣传、培训教育、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组织检查落实整改这些属于保证体系的工作大多是由安监部门去做;而电力工程的规划设计、设计审查、设备选型以及材料设备的选购、招标、定货等却没有安全监督体系的参与和监督。还有人对安全规章制度不屑一顾,认为碍手碍脚,影响工作。企业不能按照《安全生产法》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安措'项目没有专门立项,资金不能保证。工区、班组安全员基本上都是兼职,所干的安全工作又都是管理工作,谈不上监督、监察。正是由于对两个体系的作用没有区分,造成了两个体系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对策与措施
必须把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让他们在政治上受到很强的约束。把干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促使他们认真地克服官僚主义,使他们真正成为保护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的责任者,真正履行安全工作的神圣职责。同时把反对官僚主义与深化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克服管理体制上存在的弊端,有效地制约官僚主义的蔓延。
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和专业管理人员要转变工作作风,把'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能安全'。要认识到搞好安全管理是自身工作的需要,而决不仅仅是应付上级检查。要坚持做到安全工作的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每一步都要落到实处。及时协调在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布置安全工作的同时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便于落实责任追究,做到对布置的安全工作不落实不罢休。
各级安全员要把监督安全工作的落实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对各项安全工作要求进行全过程监督,及时发现形式主义苗头,提出整改措施;实行安全管理公示制度,对领导干部安全工作到职到位情况和上级提出的安全工作要求在各基层单位布置、检查、落实情况定期公布,对管理性违章进行考核,用制度来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切实提高安全活动、尤其是班组安全活动的质量。
在安全学习上采取'拿来主义',把简报上通报的事故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制定防范措施。工区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参加班组安全活动,检查学习内容,落实考核奖惩,使安全活动取得实效。
供电企业要加强职工的培训教育,尤其对生产一线职工要进行系统性、针对性的安全技术知识教育。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某一项技术专门学习。发给职工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教材,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地组织学习,定期考试,学习成绩一定要与奖惩挂钩。要真正建立完善奖勤罚懒、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使每个干部职工都能各尽所能、各展其才,同时也要使他们都有危机感。
党政工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切实抓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发职工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切实加强农村供电所的安全基础管理,对他们要经常进行具体、细致地指导,如安全活动、'两票'管理、安全工器具管理、施工安全管理、设备运行管理等等。不能强求一下子就搞的很好,但标准要高,可以借鉴变电、线路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使他们逐步走向正轨。
对农电人员要进行强化安全教育。一是安全意识教育,利用各级安全简报、安全文件以及事故案例的学习,使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二是安全知识教育,举办各种类型的
培训班,建立培训教育制度,严格考核,尽快使农电工提高安全技术知识水平,掌握安全规章制度,摆脱以往纪律涣散、素质较差的'土八路'形象。
让多经企业从领导到职工普遍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要认识到安全是基础、是保证,只有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确保安全、质量、效益统筹兼顾,才能使企业长足发展。
加强班组建设,抓好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不断开展业务培训和练兵活动,在工作中严格按规程规定强化现场管理,严防各类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使安全在班组就得到根本的保证;按照《安全生产法》要求建立完善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实行全员安全生产保证金,让职工认识到安全生产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形成一个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局面。
要使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明确两个体系的安全职责。安全保证体系的职责是保证企业安全、可靠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安全监督体系则是监督、监察安全保证体系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全过程中,是否严格遵守各种安全法规及规章制度,是否保证了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可靠。两者间的关系是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安全监督体系是制约者,安全保证体系是被制约者。两者之间既要独立运行,又要有机配合,优势互补,在促使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面发挥整体防护作用。
对一个企业来讲,除了安全监察体系人员以外的所有企业员工都包括在安全保证体系中,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要使每个科室、每个工区、每个岗位都明确自身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和安全职责,并且对某科室、某岗位是否尽职尽责应有人去督促、去监察、去考核,这样才能做好安全工作。
要做到这一步,就必须首先使安全监察体系相对的独立出来,使其有充分的时间去熟悉各项规章制度,有时间依照各项规章制度去进行监察工作。因此,安全监察体系和安全保证体系在各项工作上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侧重面,只有各自做好自身的工作,充分发挥两个体系应有的作用,才能保证企业各项生产行为的安全。
第2篇 县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县级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为企业的安全管理明确了标准要求和法律依据。实践证明,常规的安全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的新形势和实际工作需要,必须研究、探讨新的安全管理方式方法,以确保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安全管理现状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官僚主义依然存在。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好坏起关键作用的是主要领导干部,然而有些领导干部对安全工作的态度和做法却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不能真正把安全放在第一的位置。
怕得罪人,当老好人,甚至对'三违'现象视而不见;以感情代政策,拿原则做交易,有的还隐瞒未遂事故,从而导致安全制度不落实,隐患不消除;把责任制度和各项措施写在纸上,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开起会来讲的头头是道,贯彻落实很少过问;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个别干部不懂装懂,违反自然规律及客观实际胡干、蛮干、瞎指挥,不出事故靠侥幸,出了事故推责任。
安全管理的形式主义不容忽视。班组每周或每个轮值进行一次安全日活动没有针对性,不能联系本班组实际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甚至没有活动,而由专人虚构了一个记录应付检查。
工区领导不深入进行检查,不参加班组安全活动;编制检修施工'三措'只是用于应付上级检查,与规定不符,与现场实际不符,缺乏针对性。施工前不组织技术交底,不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开展各种安全生产大检查,从成立组织,下发文件,编制检查提纲、检查计划,直到进行检查反馈,已经形成模式,但查出问题整改的怎么样?有没有整改?如何落实考核?领导部门不管,光靠安监部门监督,使检查流于形式。
上级的安全文件、领导讲话要求是层层传达到班组和个人,其中的要求由谁去落实?落实的怎么样?无人过问;'两票'的执行和管理,为了保证合格率,有重票证、轻操作的现象;安全技术培训考试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现场考问、技术问答、技术讲座很多时候是抄写有关培训教材,没有实际效果。
生产一线人员的业务技术素质不能适应新设备、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职工缺乏学习业务技术的积极性,存在着'谁的技术好,谁干的活多,那么谁出事故的几率就大'这样一种糊涂认识。有些工种(如线路检修)在技术上存在脱节、在人员上出现青黄不接,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多年来的减人增效、机构精简,把一些技术好、学历高的生产骨干调到了机关科室,使生产单位用人捉襟见肘。实在没有办法,只好从社会上临时招用一些临时工、农民工去干正式工不愿干或干不了的活,这样就不能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农电安全管理对县级供电企业至关重要。在农村电网实行'两改一同价'之后,农电安全管理范围从10 千伏延伸到农村220 伏,改制后用户的供电服务要求提高了,即使正常的设备检修也要承诺保证停电时间,因而安全与生产关系的处理难度增大。
农村人身触电事故时有发生,由此而引发的法律责任、赔偿问题在社会上造成影响,给供电企业带来损失;农村供电所的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素质参差不齐,安全例行工作有明显的应付现象,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安全工器具保管使用不合乎标准要求;农网改造工程遗留问题急需整改,如有的工程竣工图纸资料不全,给运行管理带来困难,改造后的线路杆塔名称杆号牌、警示牌没有按规范悬挂,施工质量没有严格验收,线路通道、交叉跨越存在较多隐患等等。
多经单位安全应引起高度重视。多经企业普遍存在着'效益第一'的思想,而把工作中的安全放到了次要的地位。平时对安全工作强调不够,按规定该配备的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人员不配备,日常的业务技能培训与安全教育开展得不正常,以及涉及到安全的劳动保护、工器具、安全设施的投入不足等等。
由于人员构成、技术力量等种种因素,多经企业的班组管理工作远远不如主业的班组管理。这种差距导致了在安全培训教育、安全活动质量、规程的学习,执行、施quot;三措'的制定与实施等方面存在大量的问题。现在很多电力安装、改造工程是县局所属实业公司负责施工,如'两网'改造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施工队伍管理水平低、人员素质差,工程施工多头管理,施工质量验收不及时、不严格等,给以后的运行管理留下很多后遗症。
'两个体系'没有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有些人(包括有的领导同志)对安全保证、安全监督两个体系没有正确的认识,将两个体系混为一谈,往往将所有有关安全方面的工作都归于安全监察部门统一去做。
安全宣传、培训教育、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组织检查落实整改这些属于保证体系的工作大多是由安监部门去做;而电力工程的规划设计、设计审查、设备选型以及材料设备的选购、招标、定货等却没有安全监督体系的参与和监督。还有人对安全规章制度不屑一顾,认为碍手碍脚,影响工作。企业不能按照《安全生产法》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安措'项目没有专门立项,资金不能保证。工区、班组安全员基本上都是兼职,所干的安全工作又都是管理工作,谈不上监督、监察。正是由于对两个体系的作用没有区分,造成了两个体系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对策与措施
必须把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让他们在政治上受到很强的约束。把干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促使他们认真地克服官僚主义,使他们真正成为保护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的责任者,真正履行安全工作的神圣职责。同时把反对官僚主义与深化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克服管理体制上存在的弊端,有效地制约官僚主义的蔓延。
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和专业管理人员要转变工作作风,把'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能安全'。要认识到搞好安全管理是自身工作的需要,而决不仅仅是应付上级检查。要坚持做到安全工作的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每一步都要落到实处。及时协调在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布置安全工作的同时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便于落实责任追究,做到对布置的安全工作不落实不罢休。
各级安全员要把监督安全工作的落实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对各项安全工作要求进行全过程监督,及时发现形式主义苗头,提出整改措施;实行安全管理公示制度,对领导干部安全工作到职到位情况和上级提出的安全工作要求在各基层单位布置、检查、落实情况定期公布,对管理性违章进行考核,用制度来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切实提高安全活动、尤其是班组安全活动的质量。
在安全学习上采取'拿来主义',把简报上通报的事故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制定防范措施。工区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参加班组安全活动,检查学习内容,落实考核奖惩,使安全活动取得实效。
供电企业要加强职工的培训教育,尤其对生产一线职工要进行系统性、针对性的安全技术知识教育。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某一项技术专门学习。发给职工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教材,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地组织学习,定期考试,学习成绩一定要与奖惩挂钩。要真正建立完善奖勤罚懒、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使每个干部职工都能各尽所能、各展其才,同时也要使他们都有危机感。
党政工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切实抓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发职工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切实加强农村供电所的安全基础管理,对他们要经常进行具体、细致地指导,如安全活动、'两票'管理、安全工器具管理、施工安全管理、设备运行管理等等。不能强求一下子就搞的很好,但标准要高,可以借鉴变电、线路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使他们逐步走向正轨。
对农电人员要进行强化安全教育。一是安全意识教育,利用各级安全简报、安全文件以及事故案例的学习,使之牢固树quot;安全第一'的思想。二是安全知识教育,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建立培训教育制度,严格考核,尽快使农电工提高安全技术知识水平,掌握安全规章制度,摆脱以往纪律涣散、素质较差的'土八路'形象。
让多经企业从领导到职工普遍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要认识到安全是基础、是保证,只有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确保安全、质量、效益统筹兼顾,才能使企业长足发展。
加强班组建设,抓好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不断开展业务培训和练兵活动,在工作中严格按规程规定强化现场管理,严防各类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使安全在班组就得到根本的保证;按照《安全生产法》要求建立完善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实行全员安全生产保证金,让职工认识到安全生产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形成一个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局面。
要使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明确两个体系的安全职责。安全保证体系的职责是保证企业安全、可靠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安全监督体系则是监督、监察安全保证体系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全过程中,是否严格遵守各种安全法规及规章制度,是否保证了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可靠。两者间的关系是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安全监督体系是制约者,安全保证体系是被制约者。两者之间既要独立运行,又要有机配合,优势互补,在促使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面发挥整体防护作用。
对一个企业来讲,除了安全监察体系人员以外的所有企业员工都包括在安全保证体系中,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要使每个科室、每个工区、每个岗位都明确自身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和安全职责,并且对某科室、某岗位是否尽职尽责应有人去督促、去监察、去考核,这样才能做好安全工作。
要做到这一步,就必须首先使安全监察体系相对的独立出来,使其有充分的时间去熟悉各项规章制度,有时间依照各项规章制度去进行监察工作。因此,安全监察体系和安全保证体系在各项工作上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侧重面,只有各自做好自身的工作,充分发挥两个体系应有的作用,才能保证企业各项生产行为的安全。
第3篇 县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技术措施格式怎样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县级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为企业的安全管理明确了标准要求和法律依据。
实践证明,常规的安全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的新形势和实际工作需要,必须研究、探讨新的安全管理方式方法,以确保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安全管理现状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官僚主义依然存在。
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好坏起关键作用的是主要领导干部,然而有些领导干部对安全工作的态度和做法却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不能真正把安全放在第一的位置。
怕得罪人,当老好人,甚至对'三违'现象视而不见;
以感情代政策,拿原则做交易,有的还隐瞒未遂事故,从而导致安全制度不落实,隐患不消除;
把责任制度和各项措施写在纸上,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开起会来讲的头头是道,贯彻落实很少过问;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个别干部不懂装懂,违反自然规律及客观实际胡干、蛮干、瞎指挥,不出事故靠侥幸,出了事故推责任。
安全管理的形式主义不容忽视。
班组每周或每个轮值进行一次安全日活动没有针对性,不能联系本班组实际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甚至没有活动,而由专人虚构了一个记录应付检查。
工区领导不深入进行检查,不参加班组安全活动;
编制检修施工'三措'只是用于应付上级检查,与规定不符,与现场实际不符,缺乏针对性。
施工前不组织技术交底,不组织施工人员学习;
开展各种安全生产大检查,从成立组织,下发文件,编制检查提纲、检查计划,直到进行检查反馈,已经形成模式,但查出问题整改的怎么样有没有整改如何落实考核领导部门不管,光靠安监部门监督,使检查流于形式。
上级的安全文件、领导讲话要求是层层传达到班组和个人,其中的要求由谁去落实落实的怎么样无人过问;
'两票'的执行和管理,为了保证合格率,有重票证、轻操作的现象;
安全技术培训考试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现场考问、技术问答、技术讲座很多时候是抄写有关培训教材,没有实际效果。
生产一线人员的业务技术素质不能适应新设备、新技术的不断发展。
职工缺乏学习业务技术的积极性,存在着'谁的技术好,谁干的活多,那么谁出事故的几率就大'这样一种糊涂认识。
有些工种(如线路检修)在技术上存在脱节、在人员上出现青黄不接,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多年来的减人增效、机构精简,把一些技术好、学历高的生产骨干调到了机关科室,使生产单位用人捉襟见肘。
实在没有办法,只好从社会上临时招用一些临时工、农民工去干正式工不愿干或干不了的活,这样就不能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农电安全管理对县级供电企业至关重要。
在农村电网实行'两改一同价'之后,农电安全管理范围从10 千伏延伸到农村220 伏,改制后用户的供电服务要求提高了,即使正常的设备检修也要承诺保证停电时间,因而安全与生产关系的处理难度增大。
农村人身触电事故时有发生,由此而引发的法律责任、赔偿问题在社会上造成影响,给供电企业带来损失;
农村供电所的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素质参差不齐,安全例行工作有明显的应付现象,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安全工器具保管使用不合乎标准要求;
农网改造工程遗留问题急需整改,如有的工程竣工图纸资料不全,给运行管理带来困难,改造后的线路杆塔名称杆号牌、警示牌没有按规范悬挂,施工质量没有严格验收,线路通道、交叉跨越存在较多隐患等等。
多经单位安全应引起高度重视。
多经企业普遍存在着'效益第一'的思想,而把工作中的安全放到了次要的地位。
平时对安全工作强调不够,按规定该配备的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人员不配备,日常的业务技能培训与安全教育开展得不正常,以及涉及到安全的劳动保护、工器具、安全设施的投入不足等等。
由于人员构成、技术力量等种种因素,多经企业的班组管理工作远远不如主业的班组管理。
这种差距导致了在安全培训教育、安全活动质量、规程的学习,执行、施quot;
三措'的制定与实施等方面存在大量的问题。
现在很多电力安装、改造工程是县局所属实业公司负责施工,如'两网'改造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施工队伍管理水平低、人员素质差,工程施工多头管理,施工质量验收不及时、不严格等,给以后的运行管理留下很多后遗症。
'两个体系'没有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有些人(包括有的领导同志)对安全保证、安全监督两个体系没有正确的认识,将两个体系混为一谈,往往将所有有关安全方面的工作都归于安全监察部门统一去做。
安全宣传、培训教育、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组织检查落实整改这些属于保证体系的工作大多是由安监部门去做;
而电力工程的规划设计、设计审查、设备选型以及材料设备的选购、招标、定货等却没有安全监督体系的参与和监督。
还有人对安全规章制度不屑一顾,认为碍手碍脚,影响工作。
企业不能按照《安全生产法》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安措'项目没有专门立项,资金不能保证。
工区、班组安全员基本上都是兼职,所干的安全工作又都是管理工作,谈不上监督、监察。
正是由于对两个体系的作用没有区分,造成了两个体系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对策与措施
必须把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让他们在政治上受到很强的约束。
把干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促使他们认真地克服官僚主义,使他们真正成为保护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的责任者,真正履行安全工作的神圣职责。
同时把反对官僚主义与深化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克服管理体制上存在的弊端,有效地制约官僚主义的蔓延。
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和专业管理人员要转变工作作风,把'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能安全'。
要认识到搞好安全管理是自身工作的需要,而决不仅仅是应付上级检查。
要坚持做到安全工作的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每一步都要落到实处。
及时协调在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布置安全工作的同时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便于落实责任追究,做到对布置的安全工作不落实不罢休。
第4篇 县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技术措施怎么写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县级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为企业的安全管理明确了标准要求和法律依据。
实践证明,常规的安全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的新形势和实际工作需要,必须研究、探讨新的安全管理方式方法,以确保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安全管理现状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官僚主义依然存在。
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好坏起关键作用的是主要领导干部,然而有些领导干部对安全工作的态度和做法却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不能真正把安全放在第一的位置。
怕得罪人,当老好人,甚至对'三违'现象视而不见;
以感情代政策,拿原则做交易,有的还隐瞒未遂事故,从而导致安全制度不落实,隐患不消除;
把责任制度和各项措施写在纸上,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开起会来讲的头头是道,贯彻落实很少过问;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个别干部不懂装懂,违反自然规律及客观实际胡干、蛮干、瞎指挥,不出事故靠侥幸,出了事故推责任。
安全管理的形式主义不容忽视。
班组每周或每个轮值进行一次安全日活动没有针对性,不能联系本班组实际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甚至没有活动,而由专人虚构了一个记录应付检查。
工区领导不深入进行检查,不参加班组安全活动;
编制检修施工'三措'只是用于应付上级检查,与规定不符,与现场实际不符,缺乏针对性。
施工前不组织技术交底,不组织施工人员学习;
开展各种安全生产大检查,从成立组织,下发文件,编制检查提纲、检查计划,直到进行检查反馈,已经形成模式,但查出问题整改的怎么样有没有整改如何落实考核领导部门不管,光靠安监部门监督,使检查流于形式。
上级的安全文件、领导讲话要求是层层传达到班组和个人,其中的要求由谁去落实落实的怎么样无人过问;
'两票'的执行和管理,为了保证合格率,有重票证、轻操作的现象;
安全技术培训考试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现场考问、技术问答、技术讲座很多时候是抄写有关培训教材,没有实际效果。
生产一线人员的业务技术素质不能适应新设备、新技术的不断发展。
职工缺乏学习业务技术的积极性,存在着'谁的技术好,谁干的活多,那么谁出事故的几率就大'这样一种糊涂认识。
有些工种(如线路检修)在技术上存在脱节、在人员上出现青黄不接,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多年来的减人增效、机构精简,把一些技术好、学历高的生产骨干调到了机关科室,使生产单位用人捉襟见肘。
实在没有办法,只好从社会上临时招用一些临时工、农民工去干正式工不愿干或干不了的活,这样就不能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农电安全管理对县级供电企业至关重要。
在农村电网实行'两改一同价'之后,农电安全管理范围从10 千伏延伸到农村220 伏,改制后用户的供电服务要求提高了,即使正常的设备检修也要承诺保证停电时间,因而安全与生产关系的处理难度增大。
农村人身触电事故时有发生,由此而引发的法律责任、赔偿问题在社会上造成影响,给供电企业带来损失;
农村供电所的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素质参差不齐,安全例行工作有明显的应付现象,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安全工器具保管使用不合乎标准要求;
农网改造工程遗留问题急需整改,如有的工程竣工图纸资料不全,给运行管理带来困难,改造后的线路杆塔名称杆号牌、警示牌没有按规范悬挂,施工质量没有严格验收,线路通道、交叉跨越存在较多隐患等等。
多经单位安全应引起高度重视。
多经企业普遍存在着'效益第一'的思想,而把工作中的安全放到了次要的地位。
平时对安全工作强调不够,按规定该配备的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人员不配备,日常的业务技能培训与安全教育开展得不正常,以及涉及到安全的劳动保护、工器具、安全设施的投入不足等等。
由于人员构成、技术力量等种种因素,多经企业的班组管理工作远远不如主业的班组管理。
这种差距导致了在安全培训教育、安全活动质量、规程的学习,执行、施quot;
三措'的制定与实施等方面存在大量的问题。
现在很多电力安装、改造工程是县局所属实业公司负责施工,如'两网'改造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施工队伍管理水平低、人员素质差,工程施工多头管理,施工质量验收不及时、不严格等,给以后的运行管理留下很多后遗症。
'两个体系'没有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有些人(包括有的领导同志)对安全保证、安全监督两个体系没有正确的认识,将两个体系混为一谈,往往将所有有关安全方面的工作都归于安全监察部门统一去做。
安全宣传、培训教育、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组织检查落实整改这些属于保证体系的工作大多是由安监部门去做;
而电力工程的规划设计、设计审查、设备选型以及材料设备的选购、招标、定货等却没有安全监督体系的参与和监督。
还有人对安全规章制度不屑一顾,认为碍手碍脚,影响工作。
企业不能按照《安全生产法》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安措'项目没有专门立项,资金不能保证。
工区、班组安全员基本上都是兼职,所干的安全工作又都是管理工作,谈不上监督、监察。
正是由于对两个体系的作用没有区分,造成了两个体系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对策与措施
必须把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让他们在政治上受到很强的约束。
把干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促使他们认真地克服官僚主义,使他们真正成为保护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的责任者,真正履行安全工作的神圣职责。
同时把反对官僚主义与深化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克服管理体制上存在的弊端,有效地制约官僚主义的蔓延。
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和专业管理人员要转变工作作风,把'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能安全'。
要认识到搞好安全管理是自身工作的需要,而决不仅仅是应付上级检查。
要坚持做到安全工作的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每一步都要落到实处。
及时协调在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布置安全工作的同时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便于落实责任追究,做到对布置的安全工作不落实不罢休。
12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