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 安全技术
栏目

工作面防灭火安全技术5篇

发布时间:2023-02-25 热度:99

工作面防灭火安全技术

第1篇 采煤工作面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况

1、工作面概况

15188采面位于15采区井筒东翼, 西起15188运煤斜巷,东至15188切眼。采面走向长532m,倾斜长83~153m。该工作面的井下标高为+1647~+1700m,地面标高为+1876~+2196m,工作面煤层倾角20°~23°,煤层平均厚度2.2m,煤层老顶为泥质粉砂岩,直接底为粉砂岩,工作面煤层赋存较稳定,属简单结构煤层。

土城矿18#煤层自燃倾向性为ⅱ类自燃。

2、 防灭火系统概况

15采区建有较完善的防火、灭火以及供水系统。

防火措施主要包括:束管监测、均压防灭火、阻化剂防灭火和采空区喷雾洒水防灭火。

灭火措施主要包括:注氮系统、凝胶防灭火。

井下供水系统:供水系统干管(井筒、井底车场)的管径不小于φ150mm,综采、综掘工作面管径不小于φ100mm,主要进回风巷、胶带运输巷、采区进回风巷、采面的进回风巷、掘进工作面、煤仓、溜煤眼、运输转载点、装载点、卸载点等处设有防灭火管路。

二、采面防火措施

(一)束管监测

根据目前土城矿现状,煤层火灾的监测主要有矿井火灾束管采样监测系统、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和人工检测三种手段。

1、地面固定式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是借助束管将15188采煤工作面老塘的气体经抽气泵负压抽取、汇总到通风区气体分析室,在借助气相色谱检测装置对束管采集的井下气样进行分析,实现对co、co2、ch4、c2h2、c2h4、c2h6、o2、n2等气体含量的在线监测,其监测结果在以实时监测报告、分析日报等方式提供数据的同时,亦可自动存入数据库中,以便今后对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趋势分析,从而实现对矿井自燃火灾的早期预报。

2、安全监控系统可以连续监测co、co2、o2 、t、v等参数,根据这些环境参数的变化进行煤层火灾的预报。

监测点布置

⑴本工作面回风上隅角:布置在工作面回风巷距切顶线1.0m以内的上帮,安设co传感器、ch4传感器。

⑵综采工作面:布置在回风巷距工作面煤壁线10米范围内,有co传感器、温度传感器、ch4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其中co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监测数据用于防灭火预测预报。

⑶本工作面回风巷:布置在回风巷距离巷口10m处,有co传感器、温度传感器、ch4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其中co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监测数据用于防灭火预测预报。

⑷本工作面运输巷:布置在有皮带的运输巷的回风侧机头或机尾处及钻孔施工处,有co传感器、烟雾传感器,主要用于运输巷胶带运输机着火及打钻发生异常时的防灭火预测预报。

3、人工检测一直作为煤层火灾的主要监测手段,人工气体监测主要采用o2、co、ch4等便携式气体分析仪,由人工直接在各测点进行气体检测,并定期采用气袋取气样,送地面进气相色谱分析,给出气体的成分和浓度,以此判断煤层发火程度。

(二)均压防灭火

1、本工作面回风上隅角及回风流中的co浓度超过0.0024%且呈上升趋势,温度升高或工作面发现其他发火征兆时,也可采取均压防灭火方法。

2、均压防灭火有调节风窗调压、局扇调压、风窗—局扇调压等方法。我矿一般采取风窗-局扇联合降压调节法进行均压防灭火。

在进行风窗-局扇联合降压调节时,通风队须在回风巷设置好两道调节风门,在运输巷安装好局扇,按照风量分配方案进行风量调节,确保工作面风流的压能比原来有所降低。通风队必须保证回风巷的风门闭锁完好,均压风机必须设专职瓦检员进行管理,执行专用开关及专用线路并挂牌管理。

3、注意事项

⑴在均压通风实行后,通风队测风员必须每天对工作面风量进行测定,均压风门的完好性和风量每天随瓦斯日报表上报矿总工程师。

⑵当均压风机停转后,风机管理人员应立即电话通知调度室,并立即打开风门,专职瓦检员检查气体浓度,若ch4≥1%,co2≥1.5%或co≥0.0024%或o2≤18%时,必须按灾害预防处理计划中的灾害事故撤人路线进行撤人断电。

⑶工作面实行均压防灭火时,由通风区另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三)阻化剂防灭火

我矿使用的阻化剂主要是mgcl2•6h2o,在采煤工作面喷洒药剂能够有效预防采煤的自然发火。

1、阻化剂浓度配比

阻化剂的药液浓度是阻化剂防火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决定防灭火效果,本工作面采用的为15%-20%浓度的mgcl2•6h2o溶液,其阻化率较高,防火效果较好。

2、阻化剂喷洒的次数

阻化剂喷洒的次数按照每班喷洒一次实行。

3、阻化剂喷洒的量

阻化剂喷洒的量按照每次喷洒不少于4桶。

4、喷洒的方式和地点

阻化剂喷洒的方式采用由采煤工作面下出口往上出口顺风进行喷洒,喷洒时喷头离底板高度不得高于500mm,凡有煤的地点以及煤壁均进行喷洒,喷洒时喷洒的人员应尽量做到喷洒均匀。

(四)采空区喷雾洒水

1、采区提前在采面喷雾洒水管路位置备足喷雾孔(在1寸的pvc管上每隔1m布置2个喷雾洒水孔)的喷雾洒水管路,随着采面的往前推移及时用喷雾孔德1寸pvc管替换已连接好即将进入采空区的1寸pvc管,并将其接头处用胶水粘好。

2、第二趟喷雾洒水管路在第一趟正常投入使用期间必须将其堵死,杜绝因第二趟喷雾洒水管路的漏水而影响第一堂的正常洒水工作,该项工作由现场瓦检员负责落实。

3、采面每推进60m时,即:第二趟喷雾洒水管路进入采空区10m时,由瓦检员将第二趟喷雾洒水管路堵死的位置拆除,保证第二趟喷雾洒水管路能正常投入使用,同时将第一趟喷雾洒水管路拆除并堵死,利用第一趟管路进行采空区喷雾洒水工作。

4、在采面推至距离投入使用的喷雾洒水管路三通10m时,由采空区完善下一组喷雾洒水管路。

5、每趟喷雾洒水管路在投入使用前,必须将其终端堵死,以提高喷雾洒水的效果。

6、当下一组喷雾洒水管路投入使用后,采区必须及时回收喷雾洒水管路三通位置往采面的2寸喷雾洒水管路,并用堵头将2寸喷雾洒水管路末端堵好,确保喷雾洒水管路的正常运行。

7、相邻2个喷雾洒水孔的方位不得一致,确保喷雾洒水管四周能正常喷水。

三、采面灭火措施

采面灭火措施主要有注氮系统和凝胶防灭火措施

(一)注氮系统

采用dt900/8型煤矿井用碳分子筛制氮装置,在工作面的进风侧沿采空区埋设一趟2寸注氮管路。

1、井用碳分子筛注氮设备安设在地面,主管路采用4寸、支管路采用2寸无缝钢管将氮气输送到需注氮地点。

2、从注氮泵出口处开始安设一趟4寸管直至15188采面运输巷开口处,从15188运输巷开口至15188采面下出口将4寸管变为2寸管口,该管路安装在15188运输巷下帮,在管路低凹处设放水器,从15188采面下出口往外每隔42m安设一个三通上并加设一个2寸阀门(每个三通上加设一个2寸阀门平时关闭),靠近采煤工作面的第一个三通处预埋一趟12m长的2寸支管,支管前方靠采空区侧用纱网包扎好,待工作面推至距三通5m时,将三通上的2寸阀门打开,根据采空区及采面回风巷一氧化碳情况对采空区进行注氮,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三通预埋12m长的2寸支管及使用按以上方法进行。注氮管路安装、维护由采区负责,并确保该管路系统的完好,能随时启用。

3、注氮设备由机电科负责停开和日常的维护、保养。

4、该面瓦检员加强对该管路系统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确保注氮系统正常稳定运行。

(二)凝胶防灭火

凝胶防灭火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防灭火技术,该技术集堵漏、降温、阻化、固结水等性能于一体,较好地解决了灌浆、注水的泄漏流失问题;技术工艺及设备与井下有限作业空间等实际条件的适应性,使该技术在灭火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效能,快速有效地控制和扑灭火势。是煤矿井下必不可少的防灭火技术之一。

1、凝胶防灭火技术的特点:

⑴ 灭火速度快:由于胶体独特的灭火性能,其灭火速度很快,通常巷道小范围的火仅需几小时即可扑灭,工作面后方大范围的火也只需几天即可扑灭。

⑵安全性好:胶体在松散煤体内胶凝固化、堵塞漏风通道,故有害气体消失快;在高温下,胶体不会产生大量水蒸汽,不存在水煤气爆炸和水蒸汽伤人危险。

⑶ 火区启封时间短:注胶灭火工程实施完,不需等待(《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各项指标达到启封条件后还需观察稳定一个月才能启封),即可启封火区。

⑷火区复燃性低:高温区内只要有胶体渗透到的地点都不会复燃。

2、凝胶材料选择及配比

凝胶由基料、促凝剂和水按比例混合而成。主料为硅酸钠水溶液、促凝剂为碳酸氢钠。

设计比例:基料:促凝剂:水=10:4:86(重量比)。

3、 凝胶防灭火时安全技术问题

⑴工作面实施凝胶灭火时,由通风区另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⑵ 预防水、电、机械等人身伤害事故。

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确保工程质量。

⑷材料要防雨、防风;包装带要收集,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⑸灌浆站及材料库要建立在洪水水位线以上。

⑹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按各自行业规范操作。

⑺施工期间要严格监控地面灌浆浆液是否流入井下工作面和巷道,并加固所有与采空区联通的密闭。

四、火灾事故预防及处理

1、外因火灾预防及处理

外因火灾是由于外来热源引起的,井下电气焊、喷灯焊、电钻电机、开关、插销、接线三通、电缆等出现损坏、过负荷、短路等,引起火花,继而引燃可燃物;违章放炮导致引燃可燃物而发火;机械摩擦及物体碰撞引燃可燃物而引起火灾。

外因火灾的预防

⑴工作面内电气设备必须安装使用各类安全保护装置;所有电器设备杜绝失爆现象。

⑵、工作面选用阻燃性电缆,凡未经公司电缆检测站检测的电缆不得使用,要按规定高度悬挂。运输巷使用的皮带、胶管等橡胶制品,必须有合格证,下井前必须进行阻燃性试验,不合格的禁止使用。

⑶要经常检查工作面内所有电气设备运转情况,按规定加注润滑油,避免摩擦过热引起火灾。

⑷工作面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

⑸回风巷、运输巷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安装消防洒水管路。

⑹生产使用的液压油、汽油、煤油、变压器油必须装入盖严的铁筒内,由专人运送至使用地点,剩余的汽油、煤油、变压器油、液压油必须运回地面,严禁在井下存放。工作面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废纸等必须放在盖严的专用铁箱内。用过的棉纱、布头、废纸等,也必须放在盖严的铁筒内,并由专人定期送到地面处理,不得乱仍乱放。严禁将剩油、废油撒在巷道中。及时处理工作面各类机电设备油脂渗漏,严禁机电设备大量漏油运转。

⑺进入工作面的工作人员必须执行井口检身制度,严禁携带烟草、点火物品及穿化纤衣服下井。

⑻加强预防地面火灾,防止地面火灾危及井下。

⑼运输巷内胶带运输机机头机尾,必须存有不少于0.3m3的灭火砂;运输巷内胶带运输机机头机尾、设备列车及采面上、下端头必须配备至少2个灭火器。灭火器材要定期检查,及时更换,保证合格。工作面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职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外因火灾发生时的处理

⑴任何人发现火灾时,应视火灾性质、灾区的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及时报告矿调度室。

⑵火区现场的区队长、班组长应将所有可能受火灾威胁区域内的人员撤离危险区,并组织人员利用现场一切工具和器材进行灭火。

⑶矿调度室在接到井下火灾报告后,立即通知有关人员,矿值班长在矿长和总工程师未到之前,应立即会同矿山救护队、通风区长、通风队长和机电科科长、供电队长等根据具体情况,组织营救灾区人员和灭火工作。

⑷根据火区情况,确定矿井通风制度,在通风井口、井筒内及井底车场内的硐室及进风大巷着火时,可采用矿井反风和使用风流短路的措施;矿井内其它地点发生火灾时,应采取调整通风系统、减少风量、局部反风等措施,使火区有害气体直接进入回风巷;在掘进巷道发生火灾时,不得随意改变原有通风状态。需进入巷道侦察火情或灭火时,都必须制定安全可靠的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⑸抢救人员和灭火过程中,必须指定专人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煤尘及其它有害气体和风流风向和风量情况,还必须采取防止瓦斯、煤尘爆炸和人员中毒的安全措施。

⑹在现场无法扑灭的情况下,由班组长、安检员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佩戴好自救器,有组织地按避灾路线撤离危险区到新鲜风流中,直至地面。

⑺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电源,在电源切断前只准用不导电灭火器材灭火。

⑻对于油料着火不能使用喷水灭火,应使用砂子、干粉等灭火材料。

⑼用水灭火时,要从火源的外围逐渐向火源中心喷射、灭火人员要站在上风侧。

⑽矿井发生火灾时要正常控制风流,必须保证人员安全撤出,缩小火烟蔓延范围,以降低损失,可以采取下列方法:

火源附近进风侧修筑临时防火密闭,控制进风量,降低火风压和火烟的生成,再采取积极的灭火方法,迅速灭火或控制火情。

火灾发生在分支风流,特别是救人时期,灭火阶段不能采取局部通风机减风或停风措施,必要时还可以加大火区风量,以稳定风流,利于挽救遇险人员。

⑾火灾发生在采区内,首先注意防止风流逆转,一般不采取减风措施,并根据瓦斯积聚的可能性,自然风压和火风压的大小及其作用方向等具体情况做出正确判断,拟定合理的风流调节方法。

⑿工作面发生火灾时,要关闭防火门隔离风流。

⒀井下火灾直接灭火法不能奏效时,必须迅速将火区封闭,然后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

⒁封闭火区时,要尽量缩小封闭范围,减小火区氧气的积存量,封闭时尽可能撤除器材、设备,以免腐蚀损坏。

⒂封闭火区的顺序和火区的管理应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2、内因火灾预防及处理

内因火灾是残存的煤或可燃物在一定外部(适量通风供氧)条件下,自身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产生并积聚热量,使其温度升高,达到自然点而形成的火灾

内因火灾预防

⑴工作面要制定有效措施保证回采率,回采过程中要减少丢煤,推进速度符合防灭火工作的要求。

⑵防灭火系统必须完善,加强回采工作面一氧化碳的监测工作,做到对火灾的早期预测预报,一旦发现发火征兆,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采煤工作面要保证合理的回采速度,工作面推过的溜煤眼、联络巷及工作面停采后必须及时封闭,封闭质量必须达到要求,并定期检查。

⑶工作面采空区周围必须采取均压措施,减少漏风,生产布置避免采空区两侧同时回采或一侧回采一侧掘进,防止破坏均压状态。

⑷保证进回风系统巷道断面,降低通风阻力。

⑸加强职工技术和业务培训,提高广大职工的防灭火意识和能力。

内因火灾处理

⑴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视火灾的性质、灾区的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发现自燃现象后,要立即汇报矿调度室、值班矿领导及通风调度,撤出所有受威胁区域人员。

⑵发现自燃后,应立即查找漏风通道,判断火区具体位置。

⑶确定火源后,要采取消除火源、向高温点注浆、压注凝胶阻化剂、注惰性气体等手段,使高温点得到控制,直至消除隐患。

⑷对发火地点应采取均压措施,减少向发火地点供氧。同时应设立火区co监测点,利用束管对火区进行连续监测并进行取气样化验分析。

⑸当其它措施无效时,应采取隔绝灭火法封闭火区。

⑹启封火区时,应制定严格的防火制度,严防火区复燃。

⑺当下列条件同时具备时方可认为火区已经熄灭:

火区的空气温度下降到30℃以下,或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空气温度相同;火区内空气中氧气浓度降到5%以下;火区内不含乙烯、乙炔,封闭期间内一氧化碳浓度逐渐下降,并稳定在10ppm以下;火区的出水温度低于25℃或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出水温度相同。 上述四项指标持续稳定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

3、火灾事故的避灾路线

当工作面发生火灾,无法处理时,工作面所有工作人员在安检员、瓦检员、采区班队长的带领下有组织地离开灾区。

避灾线路为:15188回风巷→15188采煤工作面→15188运输巷→154运输石门→1运上→地面

附图:

15188采面防灭火系统示意图。

15188避灾线路图。

第2篇 工作面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为确保9705工作面回采期间防灭火工作的安全开展,特提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作面概况

9705工作面位于9#煤七采区系统巷以东,北部为9706设计工作面,南部为9704设计工作面,东距563米至井田矿界。工作面标高748米~714米,工作面地面标高1174米~1098米,倾斜长180米,面积312840平方米。煤层分9#煤和8+9#煤合并区,合并区煤层平均4.9m,9#煤层平均厚度3.8m,煤层倾角2?~14?,平均6 ?。煤层直接顶为砂质泥岩,老顶为细粒砂岩;煤层直接底为砂质泥岩,老底为石灰岩。本面煤层赋存稳定,属复杂结构。

根据2010年9月煤炭科学总院重庆研究院的煤炭自然倾向性签定报告该工作面为三类不易自然煤层。

二、工作面防火措施

煤层火灾的监测主要采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可以连续监测co、co2、o2 等参数,根据这些环境参数的变化进行煤层火灾的预报。

1、一氧化碳传感器标准设置

9705工作面进风巷皮带头轮、尾轮滚筒上方下风侧10至15m巷道风流中,分别安装一氧化碳传感器y,报警值≥24ppm。

2、粉尘传感器标准设置

9705工作面回风巷距工作面30m内巷道风流中,安装粉尘传感器m,报警值≥10mg/m3。

3、温度传感器标准设置

9705工作面回风巷距进回连巷10至15m巷道风流中,安装温度传感器c,报警值≥30℃。

4、烟雾传感器标准设置

9705工作面进风巷皮带头轮、尾轮滚筒上方下风侧10至15m巷道风流中,分别安装烟雾传感器q,能够正确反映进风风流中有烟无烟状态。

5、甲烷传感器标准设置

(1)9705工作面进风巷距工作面10m内巷道风流中,安装进风巷瓦斯抽放管路监测甲烷传感器t4,报警值≥0.30%,断电值≥0.30%,复电值<0.30%。

(2)9705工作面回风侧与密集柱支柱拉齐的回风道进度棚(或液压支架顶梁末端的切顶线)靠落山侧,安装上隅角甲烷传感器t0,报警值≥0.70%,断电值≥1.00%,复电值<0.70%。

(3)9705工作面后部溜电机上方靠落山侧风流中,安装后部溜甲烷传感器t1,报警值≥0.70%,断电值≥1.00%,复电值<0.70%。

(4)9705回风巷距工作面10m内巷道风流中,安装机尾甲烷传感器t1,报警值≥0.70%,断电值≥1.00%,,复电值<0.7%。

(5)9705回风巷中部巷道风流中,安装回风中部甲烷传感器t2,报警值≥0.60%,断电值≥0.70%,,复电值<0.6%。

(6)9705工作面回风巷距进回连巷10至15m巷道风流中,安装回风巷甲烷传感器t2,报警值≥0.60%,断电值≥0.70%,复电值<0.60%。

(7)9705工作面回风巷距采区回风10至15m巷道风流中,安装回风口甲烷传感器(也是回风口瓦斯抽放管路甲烷传感器)t2,报警值≥0.60%,断电值≥0.70%,复电值<0.60%。

(8)9705工作面尾巷距栅栏10至15m巷道风流中,安装尾巷甲烷传感器t7,报警值≥1.80%,断电值≥2.00%,复电值<1.80%。

(9)9705工作面尾巷距采区回风10至15m巷道风流中,安装尾巷口甲烷传感器(也是尾巷口瓦斯抽放管路甲烷传感器)t7,报警值≥1.80%,断电值≥2.00%,复电值<1.80%。

(10)9705工作面采区回风巷距尾巷下风侧10至15m巷道风流中,安装尾巷混合甲烷传感器(也是尾巷混合瓦斯抽放管路甲烷传感器)t8,报警值≥0.60%,断电值≥0.70%,复电值<0.60%。

三、火灾事故预防及处理

1、外因火灾预防及处理

外因火灾的预防

⑴工作面内电气设备必须安装使用各类安全保护装置,所有电器设备杜绝失爆现象。

⑵工作面选用阻燃性电缆,凡未经公司电缆检测站检测的电缆不得使用,要按规定高度悬挂。进风顺槽使用的皮带,必须有合格证,下井前必须进行阻燃性试验,不合格的禁止使用。

⑶要经常检查工作面内所有电气设备运转情况,按规定加注润滑油,避免摩擦过热引起火灾。

⑷工作面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

⑸进回风顺槽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安装消防洒水管路。

⑹工作面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废纸等必须放在盖严的专用铁箱内。用过的棉纱、布头、废纸等,也必须放在盖严的铁筒内,并由专人定期送到地面处理,不得乱仍乱放。严禁将剩油、废油撒在巷道中。及时处理工作面各类机电设备油脂渗漏,严禁机电设备大量漏油运转。

⑺进入工作面的工作人员必须执行井口检身制度,严禁携带烟草、点火物品及穿化纤衣服下井。

⑻进风顺槽胶带运输机机头机尾,必须存有不少于0.3m3的灭火砂;胶带运输机机头机尾、设备列车及采面上、下端头必须配备至少2个灭火器。灭火器材要定期检查,及时更换,保证合格。工作面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职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外因火灾的处理

⑴任何人发现火灾时,应视火灾性质、灾区的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及时报告矿调度室。

⑵火区现场的跟班队长、班组长应将所有可能受火灾威胁区域内的人员撤离危险区,并组织人员利用现场一切工具和器材进行灭火。

⑶抢救人员和灭火过程中,必须指定专人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煤尘及其它有害气体和风流风向和风量情况,还必须采取防止瓦斯、煤尘爆炸和人员中毒的安全措施。

⑷在现场无法扑灭的情况下,由班组长、安检员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佩戴好自救器,有组织地按避灾路线撤离危险区到新鲜风流中,直至地面。

⑸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电源,在电源切断前只准用不导电灭火器材灭火。

⑹对于油料着火不能使用喷水灭火,应使用砂子、干粉等灭火材料。

⑺用水灭火时,要从火源的外围逐渐向火源中心喷射、灭火人员要站在上风侧。

⑻井下火灾直接灭火法不能奏效时,必须迅速将火区封闭,然后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

2、内因火灾预防及处理

内因火灾的预防

⑴工作面要制定有效措施保证回采率,回采过程中要减少丢煤,推进速度符合防灭火工作的要求。

⑵防灭火系统必须完善,加强回采工作面一氧化碳的监测工作,做到对火灾的早期预测预报,一旦发现发火征兆,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采煤工作面要保证合理的回采速度,工作面停采后必须及时封闭,封闭质量必须达到要求,并定期检查。

⑶工作面采空区周围必须采取均压措施,减少漏风。

⑷保证进回风系统巷道断面,降低通风阻力。

⑸加强职工技术和业务培训,提高广大职工的防灭火意识和能力。

内因火灾的处理

⑴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视火灾的性质、灾区的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发现自燃现象后,要立即汇报矿调度室、值班矿领导及通风调度,撤出所有受威胁区域人员。

⑵发现自燃后,应立即查找漏风通道,判断火区具体位置。

⑶确定火源后,要采取消除火源、向高温点注浆、压注凝胶阻化剂、注惰性气体等手段,使高温点得到控制,直至消除隐患。

⑷当其它措施无效时,应采取隔绝灭火法封闭火区。

3、火灾事故的避灾路线

当工作面发生火灾,无法处理时,工作面所有工作人员立即配带好自救器,有组织地按避灾路线撤离危险区到新鲜风流中,直至地面。

避灾线路为:

进风顺槽→9#七采区轨道巷→9#煤电车巷→集中索道巷→980行人巷→主斜井→地面(避灾路线图见附图)

以上未提之处,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回采操作规程》和《9705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第3篇 采煤工作面防灭火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110201采煤工作面为我矿唯一的采煤工作面,根据2022年东沟煤业有限公司委托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综合测试中心对我矿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结果为:9、11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类,自燃倾向性性质都为容易自燃。

为了有效防治煤层自燃的发生,特编制如下防灭火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一、防灭火预测预报措施

1、成立防灭火管理小组

(1)组织机构

组长:王光荣;

副组长:杨立国、邵承武;

成员:王文辉、冯忠利、冯吉勇、陈守亮、王和平、刘全义、贾作岭、王功远、梁永明、王辉辉、王林儿、任帮雄、周豹、邓乾坤、王光明、李明解、王金钟、王庆生及各部门负责人。

(2)人员配备及要求

110201工作面配备1名瓦斯检查员和1名安全员。

瓦斯员对规定的自燃发火观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和温度每班检查1次,并填入记录本和观测牌。

发现一氧化碳超限(24ppm)立即停止工作面工作,并汇报调度室及相关领导。

当班瓦斯员必须携带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和温度计。

1)通风队长王聪荣对工作面防灭火工作全面负责,督促瓦斯员进行防灭火检查以及进行人员调配;2)监控主任化正瑶负责安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能实现连续24小时监测;3.)周豹负责束管监测系统,按时抽取其他进行化验分析,准确得出数据并上报审批;

4)采煤队长王光明全面配合防灭火工作;

5)跟班安全员和瓦斯员负责监督工作面及回风巷防灭火设施情况;2、建立自燃发火观测站

1)自燃发火观察站位置

① 上隅角;

② 工作面;

③回风顺槽 ;2)自燃发火观察站牌板吊挂整齐、清洁,数据准确;3.)自燃发火观测记录要班后认真填写,每天上报审批;3、束管监控系统

本矿安装了kss—200煤矿自燃火灾束管监测系统,已经与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联网运行。

1)110103束管的铺设路线∶

束管监测室 主斜井人行平巷 集中轨道 轨道大巷→回风顺槽 →110201上隅角→110201采空区

在集中轨道巷安装8路分路箱,从此分路箱接4路单管到110201工作面,其中2路预埋进采空区,1路挂在回风上隅角,1路悬挂在回风顺槽。

然后分别在采空区和上隅角的束管监测点上安装滤尘器,滤尘器应悬挂在巷帮。

2)地面色谱分析

地面通过束管采样仪抽取气样至地面色谱分析,分析参数主要有o2、n2、co、co2、ch

4、c2h

6、c2h

4、c3h

8、h2正常情况下,每天中班检测一次,工作面异常时,每班检测二次。

3. )人工取样分析

由人工直接在各测点定期采用气袋提取气样,并送地面进气相色谱分析,给出束管分析报告,以此判断煤层发火程度,并上报总工及通风部门领导审批。

4、安全监控系统

本矿选用kj340-f安全监控系统

1)由监控中心巡检员负责在上隅角安设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浓度≥24ppm;

在上隅角安设温度传感器报警值≥30℃;

用以监测上隅角co和温度变化情况。

2)由监控中心巡检员负责在回风顺槽距回风风桥10--15米处安设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浓度≥24ppm;

在回风顺槽距回风风桥10--15米位置安设温度探头报警值≥30℃;

用以监测回风巷co和温度变化情况。

3. )必须每天对“监测监控系统装置”及传输、信号电缆进行一次检查,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并达到完好。

4)每班必须对传感器进行校对,出现误差及时更换处理。

5)巡检员必须24小时在岗,“监测监控系统装置”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处理。

故障处理期间,严禁甩掉装置不用,如确需暂时停止“监测监控系统装置”运行时,必须经矿通防副总同意,报请总工程师批准,并制定出可靠的安全措施并实施后方可进行。

二、预防自燃发火的措施

1、生产方面的措施

(1)合理的采煤方法

回采工作面采用长壁后退式采煤,巷道布置形式简单,由于采煤工艺简单,工人操作熟练,工作面推进速度快,工作面的回收率高,煤壁的暴露时间短,面积小,对于防治自燃发火有利。

(2)控制矿山压力,减少煤体破碎。

在采掘过程中尽量减少裸露巷道的时间,在部分顶底板来压较大的地方加强支护,减少顶、底板来压对煤体的破碎,减少煤体与空气接触面。

(3)坚持正常的回采顺序,工作面推进采用后退式,回采顺序合理,减少了采空区漏风,有利于防止煤层自燃发火。

(4)在生产中,尽量提高回采率,工作面回采结束后立即砌筑密闭防火墙,封闭采空区,回采工作面顺槽间尽量少留煤柱。

同时,设计针对110201采煤工作面在正常生产时、工作面推进速度减慢时和工作面停采前、封闭后的具体防火措施分别叙述如下:

1)正常生产时工作面的防火

① 对工作面采空区进行注阻化剂喷洒;

② 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2)工作面推进速度减慢时的防火

① 在工作面下隅角挂设风帘,减少采空区漏风;

② 在下隅角堆设土袋(或砂袋),建立防火隔离墙;3.)工作面停采前、回撤设备期间及封闭后的防火

① 工作面离设计停采线一段距离(可取50~60m)时,即开始在工作面、上下煤帮喷洒阻化剂;

② 工作面停采期间,适当降低工作面风量;

③ 停采后45天内工作面设备要全部撤完,并完成封闭;

④ 在回撤设备过程中,加强回风流气体、温度监测和自燃危险性预测;

⑤ 提前在采空区预埋束管监测探头;2、通风方面的措施

本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主、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矿井通风容易时期和困难时期通风阻力相对较小,有利于自燃发火的管理。

(1)回采工作面为后退式回采,采用“u”型通风布置,一进一回,新鲜风流与乏风均不通过采空区,漏风量少,自燃发火机率低;

(2)通风部根据规程规定对110201采煤工作面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测风,将每次测风结果记录填写在测风地点的记录牌上,并根据测风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调节风量;

110201工作面风量必须符合规程规定要求,保证工作面风量满足生产需要,风量调整不得少于3

9

8 m3/min。

(3)同时采取措施降低采区进、回风巷之间以及区段进、回风巷两端的负压差,以减少漏风;

(4)随时检查进、回风两顺槽及采空区,煤柱和裂隙漏风,防止向这些地方供氧,促使煤的氧化自燃,使之有良好的通风系统控制自燃倾向性火灾的发生。

(5)在有运回联络的巷道内设双向风门,使矿井既可实现全区反风,也可实现局部反风,以防止火灾事故扩大;

(6)主要通风机设有反风装置,可满足全矿井反风要求,工作面风。

(7)同时,要加强矿井日常通风管理,对通风机经常进行性能测定,掌握其特性,并随着季节变化及时调整主通风机工况,控制内部漏风,降低通风阻力等综合措施,确保用风地点供风稳定、合理。

3、密闭管理

(1)停采后45天内工作面设备要全部撤完,并完成封闭;

(2)工作面正常封闭后,在进、回风侧密闭分别设观测孔,并在密闭内各布置一个测点进行监测;

(3)密闭墙要求

1)防火密闭采用双墙充填式结构,墙厚5m。

2)防火密闭墙之间填充物土湿度不宜过大,且应随砌随填,层层用木锤捣实。

3. )用砖砌墙时,竖缝要错开,横缝要平整,排列整齐,砖块之间要用沙浆抹匀,灰缝要均匀一致。

4)墙体平整(1m内凹凸不大于10mm);

无裂缝(雷管脚线不能插入)、重缝和空缝;

5)墙体必须用砖、沙灰不燃性材料砌筑,砂浆标号为100号。

6)防火密闭墙体与巷道周边接触紧密,不得漏风,帮槽深度为见实煤后0.5米,顶槽深度为见实煤后0.3米,底槽深度为见实煤后0.2米,掏槽宽度大于墙厚0.3米,墙面覆面盖层厚度应大于20 mm,四周应抹裙边,宽度应大于200 mm。

7)密闭墙要留出通过束管管线的孔,并用硬质材料做好对束管线的保护;

密闭墙上留有观察孔、注浆孔、下面还要留有排水用的反水管路等。

三、防灭火方法

1、 阻化剂防灭火

(一)流动汽雾阻化剂

流动汽雾阻化剂防灭火技术,能充分地利用漏风通道裂隙微小漏风,使汽雾较均匀地进入釆空区,覆盖和湿润浮煤,阻止或减缓氧化。

成本低(吨煤成本0.2元/t),操作简便。

对于缓及倾斜、缓-倾斜煤层均适用。

1.灭火原理

流动汽雾阻化剂防灭火技术是通过雾化器加速、加压使水溶液变为微小雾滴,雾滴以漏风风流为载体飘移到采空区,覆盖在残煤表面,对煤体产生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减少煤体表面与空气的接触面,抑制煤表面活化物氧化反应速度,达到防残煤自燃的目的。

2. 系统组成

流动汽雾阻化剂防灭火系统由储液箱、高压泵、过滤器、电器开关、高压胶管、雾化器等组成。

见图5—2—2.

系统所用设备型号参数 表5—2—2名 称

型 号

技术参数

高压泵

s0—2/150

压力150kg/cm2,流量0.5m3/h

喷雾器

qwf—ii

压力0.5—0.6mpa

储液箱

1吨矿车改装

高压管

φ32mm3.阻化剂

阻化剂的作用就是利用阻化剂分子与煤体表面活性分子的相互吸引,破坏煤体表面自由力场,促使氧原子(0)恢复到分子状态(02),使煤表面活化物质氧化反应速度放慢或者抑制,起到阻化作用。

针对本煤矿,选用卤块(片)作为阻化剂,阻化剂浓度为20%,阻化率为80%。

4.喷洒量计算

(1)工作面一次喷洒量可按下式计算:

g1=kl.k 2 .l.b.h1.a

1 /g

式中:

g----按体积计算浮煤一次喷洒量,kg

k1——一次喷洒加量系数,一般取

1.2

k2——松散(浮煤)密度,0.

9 t/m

l——工作面长度 ,122m

b-----日喷洒宽度,

7.2 m

h1——底板浮煤厚度, 0.2m

a1——原浮(浮煤)的吸液量6

7 t/t

g1= kl.k 2 .h1.b.l.a1=

1.2__0.9__122__

7.2__0.2__67= 12712kg

(2)工作面护顶煤一次喷洒量计算

因采煤工作面采用一次采全高不护顶板,故工作面护顶煤一次喷洒量为g2=0。

(3)工作面所需喷洒所需阻化剂用量

g阻= g1+g2=12712+0=12712kg

5.工作面日喷洒次数

本矿工作面作业形式为:边采边准,昼夜三循环,循环进度0.6米,喷洒工作安排在每班放顶前进行,工作面上下口喷枪相向喷洒,在工作面中部相遇喷洒完毕。

6. 系统特点

机动灵活,防灭火范围大等特点。

与其它防灭火方法相比,流动汽雾阻化剂具有防灭火效果好,工人劳动强度小等特点。

7、阻化剂防灭火的防腐措施

1)在喷洒阻化剂前,必须对机械设备用防水帆布进行遮挡。

2)在喷洒阻化剂时,不要对着机械设备及单体液压支柱进行喷洒。

3. )对洒落在机械设备表面的阻化剂及时清除干净。

(二)、安全技术措施:

(1)、配备阻化剂溶液时,应精心操作,集中精力,杜绝出现药剂溅到眼睛里或皮肤上,万一溅到皮肤上或眼睛里,应立即用清水冲洗,严重的情况下及时送医务所救治。

(2)、回采工作面,喷洒阻化剂作业前,应用布料覆盖住机电设备设施,杜绝出现阻化剂药物损坏机电设施。

(3)、喷洒阻化剂前,必须清理工作面人员,不得有其他人在工作面进行其他作业。

(4)、喷洒阻化剂要两人相互配合,一人在后拖装有阻化剂溶液水流的高压胶管,另一人控制喷枪,对工作面浮煤进行喷洒。

(5)、工作面进行阻化剂喷洒作业时,要全面有效覆盖工作面浮煤,确保煤体能充分吸收阻化剂。

(6)、喷洒阻化剂作业人员要集中精力,看清地面,不得出现绊倒、跌伤或碰头等事故。

(7)、在逆风流中作业人员,要戴好防护眼罩和雨衣,防治工作面风流将阻化剂溶液吹到作业人员身上或皮肤上。

(8)、喷洒阻化剂作业结束后,应在清水冲洗水箱,并保持高压胶管中清水流动不少于10分钟,以便清洗水管和喷枪。

(9)、喷洒作业完毕后,将喷枪和高压胶管放置在指定位置,液压开关必须闭锁,严防其他人员误操作,开关应挂牌管理。

并清理现场,工作面和巷道不得出现积水和淤泥。

(10)、每班喷洒阻化剂工作结束后,当班班长组织人员对喷洒质量进行验收。

2、凝胶快速灭火

(一)技术特点

1、灭火速度快:由于胶体独特的灭火性能,其灭火速度快,通常巷道小范围的火仅需几小时可扑灭,工作面后方大范围的火也只需要几天可以扑灭。

2、安全性能好:胶体在松散煤体内胶凝固化、堵塞漏风通道,故有害气体消失快;

在高温下,胶体不会产生大量水蒸气,不存在水煤气爆炸和水蒸气伤人的危险。

3、火区启封时间短:注胶灭火工程实施完不需等待《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各项指标达到启封条件后还需观察一个月才能启封,即可封闭火区。

4、火区复燃性低:高温区内只要有胶体渗透到的地点都不会复燃。

(二)注凝胶安全技术措施

一、施工目的

为了防止回采工作面采空区(或密闭墙漏风等)出现煤炭自燃,使用注胶泵进行凝胶封闭,以达到控制煤炭自燃的目的。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特编制如下措施。

二、施工时机

连续性注凝胶——工作面初采和回撤期间,以防止开切眼和停采线自燃,宜采用连续性注氮。

间断性注凝胶——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间,采取间断性注凝胶

我矿在正常回采期间注凝胶方式采用间断性注氮,每班注凝胶6小时;

在开采初期、停采回收期间、推进速度缓慢或出现自燃隐患时改用连续性注凝胶,每天注凝胶24小时。

三、准备工作

1、施工前,由施工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到施工地点掌握现场情况,参加施工人员应熟知《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

2、施工前,对该巷道杂物及险段提前进行清理和加固,确保施工安全与施工进度。

3、施工前,计划所需物料、设备全部采用矿车运输,装运材料要有专人负责,各种料车均不能超过矿车高度,运送时严格遵守有关规定。

4、井下卸运笨重物料、设备时,要相互照应,精力集中,准备携带的小型材料和工具要拿稳,确保安全。

5、所需物料、设备到达施工地点后,靠巷帮堆放,要整齐,注胶泵要稳定好,不得影响运输、通风、行人。

6、采用全风压通风,特殊情况采用导风或安设风机,保证通风安全。

在施工地点安设电话一部,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7、施工人员要配备必要的劳保用品。

四、设备管理

1、本次施工专职电工及设备维修工负责施工中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及设备维修。

2、设备接电、撤电,由电工负责,电工必须持证上岗,严禁带电作业。

非专职人员不得擅自操作电气设备,严格执行“谁停电谁送电”制度。

3、所有电器设备必须防爆,电缆吊挂整齐,开关上架,并挂牌管理,及时检修,符合有关规定。

4、工作地点的所有电器设备放在施工地点以里5米处,注胶泵的皮带传动部分必须安装防护罩,确保安全。

五、注凝胶设备:

①、注胶设备:yj-200/

1.2型凝胶泵是一种用来输送凝胶(水+基料+促凝剂)的泵组,它可自动地将水、基料、促凝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经三个出液口输送到用胶地点。

根据各种材料的配比不同,凝胶混合液可在十几秒至几十分钟内形成固态胶体,用于煤矿直接灭火和堵漏。

②、凝胶泵性能参数

主泵流量:80l/min;

辅泵流量:3-8l/min,可无级调节;

压 力:0.5-2.0mpa;

电机功率:

5.5kw;

电机转速:1440rpm;

整机重量:220kg;

外形尺寸:长__宽__高=1100__540__780(mm)。

③、输送胶管

主泵进口胶管

主泵出口胶管

辅泵进口胶管

辅泵出口胶管

内径

(mm)

长度

(m)

内径

(mm)

长度

(m)

内径

(mm)

长度

(m)

内径

(mm)

长度

(m)

19~20

≤4

19~20

≤3003.2~33

≤624~26

≤300

六、操作步骤

①、起动操作

a、首先检查机器各紧固螺丝,不得有松动现象。

b、检查各泵和流量调节器(变速器)油箱内的润滑油,必要时加入各自的润滑油。

泵用润滑油是30~40号机油,变速器用专用的ud润滑油(不可用其它机油代替)。

c、盘车检查各泵能否转动自如。

d、检查电器开关、起动器。

e、检查各输送胶管、接头和过滤网。

f、将主泵吸水管和溢流管放入配好促凝剂的水箱中;

将胶管的吸管和溢流管放入胶料箱(或胶料桶)中。

g、打开混合器出口的3个阀门。

待起动正常后再按需要关掉1~2个。

任何情况下必须保证有1个阀门全开且畅通。

h、接通电源。

②、注胶过程中的操作

a、待基料料箱内的基料注完后,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快速地把吸料管和溢流管换进另一只基料料箱中,这样可保持连续注胶。

促凝剂箱只需不断地往料箱中补充材料,不需要来回移动吸料胶管。

b、胶料流量无级调节器(变速器)只能在泵运转的情况下调节,严禁停机时调节。

c、泵的调压器是用来限定注胶压力并防止电机过载的,供货时已经调好,不要随意调节。

注胶时若发现溢流管有溢流,首先要检查输送管和混合器是否堵塞,混合器出口阀门是否打开。

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溢流的。

③、停泵操作

a、注胶结束后,必须将主泵和胶泵都输送清水3分钟以上,并同时将混合器的3个出料阀门都打开,以保证泵内、管内和混合器内没有混合液和胶料存在。

b、将各泵的吸管从清水箱中拿出,将吸口放在无粉尘和杂物的地方(最好用手拿着),让泵继续运转吸水5分钟,这样可将泵内的积水排出。

c、断电。

d、清洗混合器,确保畅通。

④、正常维护

a、新机器运转一个月后,应全部更换泵内和变速器内的润滑油。

b、阶段性注胶结束后,应将机器全部运上地面进行清洗、维护和保养,以备下一阶段注胶时机器能及时、正常地投入使用,同时也可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c、发现流量偏小时,检查泵的密封圈和吸、排液阀,磨损严重或损坏应即时更换。

d、检查三角皮带是否放松。

过松是可首先用皮带张紧螺钉调节拉紧。

若仍不能拉紧,可考虑将泵垫高。

只要皮带不损坏就不需更换。

若需要更换时,必须每泵的两根或两泵的四根皮带同时更换。

七、施工准备及步骤

①、施工准备

a、准备两个0.5m3的铁箱(φ0.8m,高度1m),用于储存基料;

并准备1个0.6m3(φ0.9m,高度1m)的铁箱,用于配制促凝剂溶液。

将3个铁箱放置于灭火巷道内的注胶设备附近;

b、配好设备入口管路,并配好设备出口的变头,使之能与混合器通过25mm的高压软管相连;

c、配好混合器出口变头,使之能与25mm的注胶高压软管连接,并准备25mm的注胶高压软管10根(10m长的6根,5m长的4根);

d、1寸阀门6个(注胶时接在钻孔上,钻孔泄漏时可随时 阀门);

准备l寸管(接钻孔口的l寸阀门)变25mm的高压接头(接25mm的注胶高压软管)的变头6个,连接设备出口和注胶钻孔;

e、根据其它矿的灭火经验,基料在井下的运输相当困难,为了便于井下基料运输,可将基料用汽油桶运至巷道开口处,用泥浆泵将基料通过管道输送到注胶设备的基料储存箱;

f、每班按注胶6小时计算,每班注胶量为30m3. 井下胶体材料需保证2天的用量,基料量为18t(54桶),促凝剂量为7t(140袋)。

地面需保证5天的用量,基料量为45t,促凝剂量为18t;

g、基料的泥浆泵两台,流量为3m3/h。

并铺设输送基料的管路。

②、注胶顺序

先注终孔位置较低的钻孔,再注终孔位置较高的钻孔,防止因注高位孔时,堵塞低位孔。

③、施工步骤

a、将基料用泥浆泵输送到基料储存箱,每班需用泥浆泵输送基料两次(共3t),第一次输送4桶(约1m3,重

1.3t),根据注胶设备流量,可使用约3小时,第二次输送5桶。

b、注胶前先接清水管冲冼每个钻孔3~5分钟。

c、将注胶管路连接好(每次连接3个),注胶泵入口管路放入相应的料箱,启动注胶泵压注凝胶。

待基料料箱内的基料注完后,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快速地把吸料管和溢流管换进另一只基料料箱中,这样可保持连续注胶。

促凝剂箱只需不断地往料箱中补充材料(每3分钟向料箱内添加1袋),不需要来回移动吸料胶管。

d、随时检查各钻孔的进胶情况,如发现有不进胶的钻孔,应及时将其拆下,接上清水管冲冼。

e、如有钻孔从钻孔周围向巷道返胶,应先将基料吸液管从料箱中拿出,待注胶管冲冼过后,再 该钻孔的阀门,然后再将基料吸液管放入料箱继续注胶。

待将该钻孔处理好后,再打开阀门继续注胶(或接至其它钻孔注胶)。

f、停止注胶后,再用泵继续注清水5分钟,冲冼注胶管路,防止凝胶堵塞高压软管。

g、将每班注胶量及注胶情况及时填入现场记录本,以便下一班查询,并向防火办公室汇报。

八、注浆安全技术措施

1、施工人员到达工作地点后,必须检查施工地点的顶帮支护情况,并有瓦检员检查瓦斯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所有杂物,及时清理,保持后路畅通,确认安全后方可施工。

2、每班注胶施工过程中,必须由通修区跟班区长现场指挥,施工人员不少于4人,施工人员要配带手套,衣袖要扎紧,衣扣要扣紧,必须做到精力集中,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

3、施工地点注浆泵司机必须持证上岗,加强责任心,确保此项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4、注胶前,注胶高压胶管与6分铁管连接牢固,确保连接质量,以防接头脱扣伤人。

5、注胶配液浓度为水:水玻璃:碳酸氢钠=72:8:20. 各种溶液必须充分溶解,两种胶液在大桶搅拌均匀后,通过注胶泵混合后,由注胶泵通过高压管、6分铁管后压入顶部与两帮内。

6、使用注胶泵前,首先检查设备是否运行正常,先用清水检查管路是否畅通,待管路畅通后,方可使用。

7、每次开泵、停泵,必须由注胶人决定,经允许方可开、停泵。

8、注胶过程中,跟班队长及时视察顶、帮壁有无异常情况,发现顶、帮壁变形、鼓起,应立即停止注胶。

注胶点前后20米范围内除施工人员,其它人员一律禁止在注胶区域内逗留。

9、注胶过程中,跟班队长检查孔口及高压胶管、注胶泵之间的安全情况,时刻注意设备运转情况,当设备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停泵,进行检查处理。

10、施工人员严禁滞留泵与孔口之间,施工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发出信号,停止工作,进行处理。

11、施工中,连续注胶收效不大,甚至起副作用,注胶孔之间相互串胶时,可以改变注胶方法,采用间歇式注胶法注胶,每次注胶结束时, 可根据实际需要,压水冲孔以利于下次注胶。

12、班中倒孔时,先打开新灌孔的阀门,然后 欲停孔的阀门,人员应站在孔口的斜上方,禁止面对孔口。

13、注胶结束后,及时将泵冲洗干净,冲洗时间不小于10分钟。

14、注胶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每班工作结束后,核实本班工作情况,并将本班情况交接下一班施工人员。

15、施工地点瓦斯检查员设点检查瓦斯,并严格遵守《瓦检员巡回检查制度》、《瓦检员请示报告制度》及《瓦检工操作规程》。

九、其它未尽事宜,严格遵照《煤矿安全规程》及《操作规程》施工。

3、黄泥灌浆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实施方案

灌浆地点设在回风顺槽,由灌浆操作人员先注入清水至灌浆地点,安排人员沿线检查灌浆管路是否漏水。

若漏水,则停止注水,安排管路维护人员进行管路维护;

若不漏水,则对工作面密闭进行黄泥灌浆。

二、灌浆前准备工作

灌浆前:灌浆队将黄土准备到位;

检查灌浆管路完好,确保黄泥浆体仅灌入工作面密闭内;

检查灌浆站整个系统完好,各设备均能正常运行。

三、灌水量灌浆量

1、灌入清水量

沿线管路长度为200m,管路断面积0.02m2,整趟管路注荡水体积4m3. 2、黄泥灌浆量

1 灌浆用土量计算

q土=kmlhc(m3)

其中:q土——灌浆用土量m3k———灌浆系数(k=0.01-0.03)

m———煤层的开采厚度 2m

l———灌浆区的走向长度 m

h———灌浆区的倾斜长度 m

c———煤炭回收率 95%

工作面采高6m,条带长100m,宽13m

q土=0.01__2__100__122__85%

=207(m3)2 灌浆用水量计算

q水=k水q土s

其中:q水——灌浆用水量m3k水———制浆冲洗管路的水量备用系数,取

1.2

s———水土比,取8:1-10:1q水=

1.2__8__207=1987(m3)3. 灌浆量计算

q浆=(q土+q水)__0.94=(207+1987)__0.94=2062(m3)

四、灌浆程序

1、由灌浆领导小组下达命令,管路巡检员提前就位,灌浆操作人员开启灌浆设备注入

4 m3清水后即可停止运行,各巡检人员将沿线管路巡检情况汇报小组,小组领导根据汇报情况下达下一步指令。

2、巡检人员发现漏水时,及时汇报处理。

3、沿线管路不漏水后,小组领导下达黄泥灌浆命令,由灌浆站严格按照水土量8:1-10:1进行配比,按照设计量进行黄泥灌浆。

各巡检成员沿线检查管路,待灌浆站停止灌浆后方可撤离。

4、黄泥灌浆完毕后,灌入清水对灌浆管路进行冲洗,持续灌入1分钟即可。

五、安全技术措施

1、参加灌浆的所有人员,必须参加班前学习,坚守岗位,不得脱岗。

2、沿线管路注入清水后,必须将支管阀门 ,确保管路内存有水,巡检人员能认真实查出管路状况。

3、灌浆前,必须确保灌浆站设备运行及沿线管路完好。

4、注入清水及注入黄泥浆体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5、灌浆期间,巡检人员与指挥人员保持联系,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6、灌浆期间,发现漏水、跑浆,巡检人员及时汇报,确保灌浆工作正常开展。

7、灌浆完毕后,巡检人员方可撤离,灌浆站注入适量清水将管路冲洗干净。

8、灌浆完毕后,灌浆队将该向密闭灌浆管断开,并进行封堵。

四、外因火灾预防

1、加强电气设备管理,严防电气火灾发生。

2、工作面严禁使用电、氧气焊。

3、加强采煤机、转载机、刮板机、皮带机等设备所使用的齿轮油等油类管理,工作面范围内不得存放1桶以上油类。

4、各设备点应配备两台以上干粉灭火器,皮带机头、泵站等设备集中点应配备沙箱等灭火器材。

5、电气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

检查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准入井。

6、工作面所有电气设备及接线都不得出现失爆;

7、严禁工作面由于任何形式出现电火花。

8、采煤机内外喷雾齐全,割煤时喷雾必须正常开启,防止割煤时截齿撞击岩石产生火花;

9、严禁用铁锤敲击设备;

10、工作面前后刮板机及转载机必须运转良好,不得摩檫产生火花。

第4篇 某综放工作面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作面概况

____工作面位于北岔沟至沙掌台之间的山坡地带,并且分布有少量的农田,地面有乔木、草原等,无建筑物。____工作面北以东拉沟联办小窑为界,南以一采区回风上山保护煤柱为界,西以____工作面采空区为界;工作面平均走向长度200m,平均斜长135m,煤层平均厚度3.2m,煤层倾角12°-30°,平均15°,一次采全高。两道均沿中煤层底板布置,工作面设计可采储量10.3万吨。煤层属ⅰ类容易自燃,预计于2012年5月上旬回采至设计停采线,因生产接续问题,____工作面暂不进行回撤,为了预防该工作面在此期间发生自然发火事故,做到“预防为主,防灭并举”的原则,特制定本安全技术措施。

二、注氮方法:采用在回风巷上帮底角预先埋设管路注氮方式对采空区进行连续注氮。

三、注氮技术要求:

1.注氮的氮气浓度不得低于97%,低于 97%立即停止注氮。

2.注氮必须连续进行注氮。注氮量为每小时200m3。

3.注氮管路末端压力应不低于0.2mpa。

4.氮气释放口的位置暂定为距工作面停采线以北50m,采用φ108mm的无缝钢管,氮气释放口应高于底板,注氮口距底板巷道高度应在300mm以上,90°弯拐向采空区1m,与工作面保持平行,自氮气释放口起20m管路均打设出气花眼,以便氮气充分扩散。

5.注氮管路的铺设:管路的埋设应尽量减少拐弯,要求平、直、稳,接头不漏气。输氮的管路在分岔处应设置三通和截止阀及压力表;输氮管应进行防锈处理,表面涂黄色油漆;定期对输氮管进行试压检漏。

6.注氮时,机运队必须安排专人填写台帐,记录开关机时间、注氮量、压力、开关司机等,以便对注氮情况进行分析。

7.注氮期间,____工作面氧气浓度低于18.5%时,应立即停止注氮。

二、氮气防灭火措施

1.沿____工作面回风巷上帮底角处向采空区埋设一条φ108mm注氮管路,随工作面推进后到预定地点后开始注氮,为防止注氮管口被砸或堵塞,可采用20mφ200mm的钢管制作成花眼管套在φ108mm注氮花管及管路口末端,以起到保护作用。工作面注氮口位置如图所示。

2. 注氮期间,巡检瓦斯检查员除检查上、下隅角外,必须在工作面支架老塘侧设观测点,每20架设置一处观测点,加强瓦斯检查管理工作,每天三班、每班不少于4次对工作面上隅角、回风流中co、co2、ch4浓度、温度以及氧气浓度情况进行检测,发现异常及时汇报通灭队和调度室。

3. 注氮期间,火区观察员每天对____工作面上、下隅角以及老塘侧的ch4浓度、co浓度、温度、氧气情况进行观测并制表备查,如果检查发现异常,必须及时汇报调度室、通灭部,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每班的氮气注入量不得随意调整;需要调整时由通风灭火部根据推进度、配风量等因素进行计算、经总工程师同意后进行调整。

5.注氮作业时,由通灭队负责在工作面上、下隅角打设风幛,以减少向采空区漏风。

6.在管路上安设观察孔,定期测定注氮管路中的氧气和氮气浓度,发现氧气浓度大于3%或氮气浓度低于97%时,应及时停止注氮,查明原因,进行处理。首次注氮时(含以后每次重新开启制氮设备),应将管路中的空气排空,待注氮管路中的氧气浓度低于3%或氮气浓度高于97%时,方可开始向采空区注氮。

7.注氮作业期间,由通风灭火部组织对____工作面进行适当调整(工作面风量以800m3/min为宜),均衡上下出口的负压,减少采空区的氮气泄漏。

8.注氮期间,通风灭火部派专人检查注氮灭火区及工作面的气体、气温、煤温、出水温度等情况,并进行每周取样化验。分析注氮防灭火效果,包括注氮前、后的采空区的气体变化情况、注氮量、注氮口移动步距等,定期进行分析研判。

9.注氮作业过程中,工作面的氧气不得低于20%,否则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同时降低注氮流量或停止注氮。

10.制氮设备的管理人员和注氮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注氮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建立操作规程、工种岗位责任制、机电设备维护检修制度。

11.注氮管路连接好后,由机电运输部负责空压机加载空气进行管路耐压试验,检查泄漏,耐压压力必须达到0.8mpa。

12.首次注氮试验,通风灭火部、通灭队必须派专人在____工作面上、下隅角注氮连接口监控排出空气直到输出氮气的过程,检查输氮管路阀门及注氮支管阀门的密封情况;采空区注氮支管阀门除正常注氮期间, 其余时间应处于长闭状态。密切观察工作面风流中的氧气浓度和各项气体,气体浓度异常时,必须及时撤人并调小注氮流量,确保人员安全。

13.____工作面上、下隅角注氮连接口必须设置三通调节阀门,并保证连接牢固可靠。检测氧气浓度小于 3%时,方可切换至注氮接口。当检测释放口附近巷道风流的氧气浓度低于18%时,必须先关闭输氮出口,并由专人观察输氮管路密封情况。

14.正常注氮期间,通灭队跟班人员与瓦斯检查员必须沿____进风、工作面下隅角、工作面、工作面上隅角以及回风流不断巡回检查,密切观察各项气体的动态涌出情况并每半小时记录一次涌出数值。通风灭火部收集首轮注氮期间的各项数据,并绘制变化曲线。

15.首轮注氮期间,由通灭队火区观察员每天对采空区气体进行检测,并制表备查。

16.正常注氮期间,瓦斯检查员密切观察工作面上隅角氧气浓度情况及各项气体的涌出情况,气体超限时,严禁人员进入,并标明范围,悬挂警标。

17.____工作面监测到自然发火标志气体且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时,则应加大采空区注氮量,同时配合采取均压、堵漏措施,并加强火区监测,若以上措施无法有效控制时,应立即启动《____工作面防灭火预案》。

18.注氮期间,____工作面跟班检查人员必须携带便携式测氧仪器,未携带的,可在瓦斯检查员的陪同下进入该工作面。

19.未尽事宜,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防灭火规范》及公司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第5篇 某工作面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为确保9705工作面回采期间防灭火工作的安全开展,特提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作面概况 9705工作面位于9煤七采区系统巷以东,北部为9706设计工作面,南部为9704设计工作面,东距563米至井田矿界。

工作面标高748米~714米,工作面地面标高1174米~1098米,倾斜长180米,面积312840平方米。

煤层分9煤和8+9煤合并区,合并区煤层平均

4.9m,9煤层平均厚度3.8m,煤层倾角2~14,平均

6 。

煤层直接顶为砂质泥岩,老顶为细粒砂岩;

煤层直接底为砂质泥岩,老底为石灰岩。

本面煤层赋存稳定,属复杂结构。

根据2022年9月煤炭科学总院重庆研究院的煤炭自然倾向性签定报告该工作面为三类不易自然煤层。

二、工作面防火措施 煤层火灾的监测主要采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可以连续监测co、co2、o 2 等参数,根据这些环境参数的变化进行煤层火灾的预报。

1、一氧化碳传感器标准设置 9705工作面进风巷皮带头轮、尾轮滚筒上方下风侧10至15m巷道风流中,分别安装一氧化碳传感器y,报警值≥24ppm。

2、粉尘传感器标准设置 9705工作面回风巷距工作面30m内巷道风流中,安装粉尘传感器m,报警值≥10mg/m3. 3、温度传感器标准设置 9705工作面回风巷距进回连巷10至15m巷道风流中,安装温度传感器c,报警值≥30℃。

4、烟雾传感器标准设置 9705工作面进风巷皮带头轮、尾轮滚筒上方下风侧10至15m巷道风流中,分别安装烟雾传感器q,能够正确反映进风风流中有烟无烟状态。

5、甲烷传感器标准设置

(1)9705工作面进风巷距工作面10m内巷道风流中,安装进风巷瓦斯抽放管路监测甲烷传感器t4,报警值≥0.30%,断电值≥0.30%,复电值<0.30%。

(2)9705工作面回风侧与密集柱支柱拉齐的回风道进度棚(或液压支架顶梁末端的切顶线)靠落山侧,安装上隅角甲烷传感器t0,报警值≥0.70%,断电值≥1.00%,复电值<0.70%。

(3)9705工作面后部溜电机上方靠落山侧风流中,安装后部溜甲烷传感器t1,报警值≥0.70%,断电值≥1.00%,复电值<0.70%。

(4)9705回风巷距工作面10m内巷道风流中,安装机尾甲烷传感器t1,报警值≥0.70%,断电值≥1.00%,,复电值<0.7%。

(5)9705回风巷中部巷道风流中,安装回风中部甲烷传感器t2,报警值≥0.60%,断电值≥0.70%,,复电值<0.6%。

(6)9705工作面回风巷距进回连巷10至15m巷道风流中,安装回风巷甲烷传感器t2,报警值≥0.60%,断电值≥0.70%,复电值<0.60%。

(7)9705工作面回风巷距采区回风10至15m巷道风流中,安装回风口甲烷传感器(也是回风口瓦斯抽放管路甲烷传感器)t2,报警值≥0.60%,断电值≥0.70%,复电值<0.60%。

(8)9705工作面尾巷距栅栏10至15m巷道风流中,安装尾巷甲烷传感器t7,报警值≥

1.80%,断电值≥2.00%,复电值<

1.80%。

(9)9705工作面尾巷距采区回风10至15m巷道风流中,安装尾巷口甲烷传感器(也是尾巷口瓦斯抽放管路甲烷传感器)t7,报警值≥

1.80%,断电值≥2.00%,复电值<

1.80%。

(10)9705工作面采区回风巷距尾巷下风侧10至15m巷道风流中,安装尾巷混合甲烷传感器(也是尾巷混合瓦斯抽放管路甲烷传感器)t8,报警值≥0.60%,断电值≥0.70%,复电值<0.60%。

三、火灾事故预防及处理

1、外因火灾预防及处理 外因火灾的预防 ⑴工作面内电气设备必须安装使用各类安全保护装置,所有电器设备杜绝失爆现象。

⑵工作面选用阻燃性电缆,凡未经公司电缆检测站检测的电缆不得使用,要按规定高度悬挂。

进风顺槽使用的皮带,必须有合格证,下井前必须进行阻燃性试验,不合格的禁止使用。

⑶要经常检查工作面内所有电气设备运转情况,按规定加注润滑油,避免摩擦过热引起火灾。

⑷工作面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

⑸进回风顺槽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安装消防洒水管路。

⑹工作面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废纸等必须放在盖严的专用铁箱内。

用过的棉纱、布头、废纸等,也必须放在盖严的铁筒内,并由专人定期送到地面处理,不得乱仍乱放。

严禁将剩油、废油撒在巷道中。

及时处理工作面各类机电设备油脂渗漏,严禁机电设备大量漏油运转。

⑺进入工作面的工作人员必须执行井口检身制度,严禁携带烟草、点火物品及穿化纤衣服下井。

⑻进风顺槽胶带运输机机头机尾,必须存有不少于0.3m3的灭火砂;

胶带运输机机头机尾、设备列车及采面上、下端头必须配备至少2个灭火器。

灭火器材要定期检查,及时更换,保证合格。

工作面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职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外因火灾的处理 ⑴任何人发现火灾时,应视火灾性质、灾区的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及时报告矿调度室。

⑵火区现场的跟班队长、班组长应将所有可能受火灾威胁区域内的人员撤离危险区,并组织人员利用现场一切工具和器材进行灭火。

⑶抢救人员和灭火过程中,必须指定专人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煤尘及其它有害气体和风流风向和风量情况,还必须采取防止瓦斯、煤尘爆炸和人员中毒的安全措施。

⑷在现场无法扑灭的情况下,由班组长、安检员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佩戴好自救器,有组织地按避灾路线撤离危险区到新鲜风流中,直至地面。

⑸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电源,在电源切断前只准用不导电灭火器材灭火。

⑹对于油料着火不能使用喷水灭火,应使用砂子、干粉等灭火材料。

⑺用水灭火时,要从火源的外围逐渐向火源中心喷射、灭火人员要站在上风侧。

⑻井下火灾直接灭火法不能奏效时,必须迅速将火区封闭,然后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

2、内因火灾预防及处理 内因火灾的预防 ⑴工作面要制定有效措施保证回采率,回采过程中要减少丢煤,推进速度符合防灭火工作的要求。

⑵防灭火系统必须完善,加强回采工作面一氧化碳的监测工作,做到对火灾的早期预测预报,一旦发现发火征兆,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采煤工作面要保证合理的回采速度,工作面停采后必须及时封闭,封闭质量必须达到要求,并定期检查。

⑶工作面采空区周围必须采取均压措施,减少漏风。

⑷保证进回风系统巷道断面,降低通风阻力。

⑸加强职工技术和业务培训,提高广大职工的防灭火意识和能力。

内因火灾的处理 ⑴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视火灾的性质、灾区的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发现自燃现象后,要立即汇报矿调度室、值班矿领导及通风调度,撤出所有受威胁区域人员。

⑵发现自燃后,应立即查找漏风通道,判断火区具体位置。

⑶确定火源后,要采取消除火源、向高温点注浆、压注凝胶阻化剂、注惰性气体等手段,使高温点得到控制,直至消除隐患。

⑷当其它措施无效时,应采取隔绝灭火法封闭火区。

3、火灾事故的避灾路线 当工作面发生火灾,无法处理时,工作面所有工作人员立即配带好自救器,有组织地按避灾路线撤离危险区到新鲜风流中,直至地面。

避灾线路为: 进风顺槽→9七采区轨道巷→9煤电车巷→集中索道巷→980行人巷→主斜井→地面(避灾路线图见附图) 以上未提之处,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回采操作规程》和《9705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工作面防灭火安全技术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