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 安全生产
栏目

安全生产基石5篇

发布时间:2022-11-11 热度:92

安全生产基石

第1篇 强化企业执行力构筑安全生产基石

执行力是指企业内部员工贯彻企业战略决策、发展目标、工作思路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决定因素不是战略本身而是其执行程度,因为再好的战略也无法自动实施。执行力对企业来说,意味着生命力,对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来说,意味着安全生产管理的实效。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证安全生产工作有序进行,最重要的是必须提高安全生产的执行力。

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状况

近年来,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对安全生产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及工作思路的深入人心,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都明显提升。但是,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安全的因素还四处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部门之间的职责存在不够清晰的界面。形成了有些工作多部门共管或大家不管的现象,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造成安全生产管理上存在真空地带,严重违背安全生产管理中“凡事有人负责”的要求。某些业务流程制定不合理,流转层面偏多,主管部门职责不明,不利于安全生产的过程控制。对外包工作的安全控制力不强,安全隐患四起。对安全生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执行不力。

生产管理过程中越级指挥现象普遍。造成中间层不能及时掌握安全生产情况,不利于工作的推动和完成,也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使安全生产的“可控、能控、在控”流于形式。在职责权限上存在不授权或授权不完整的现象,造成管理效能低,执行力不强,损害员工的能力培养,对提升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造成障碍。

部门之间、部门与班组之间的沟通力不强。特别是不同专业线上的部门之间沟通不够,造成安全生产管理上,特别是专业交接面上的扯皮现象较多,容易使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形成事故隐患。

现场督查形式性强,实质性少。部门领导和管理人员深入基层不彻底,对指导基层班组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帮助不多。个别班组的安全管理水平长期停留在某一层次,影响整个企业的安全管理。

某些班组的安全管理存在形式主义。每周进行的安全日活动没有针对性,不能联系本班组实际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个别班组及人员,安全意识仍然很淡薄,执行“两交一查”和“民工教育卡”敷衍了事。

一线人员的业务技术素质不能适应新设备、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部分职工缺乏学习业务技术的积极性,存在着“多干多错”的糊涂认识。

供电企业存在的这些不安全的诸多因素,有些是企业决策层的问题,也有些是部门和班组的管理水平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供电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掌控能力。若不加以研究,采取对策,将严重影响供电企业年度安全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贯彻落实国网公司对安全生产的要求。

执行力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

供电企业员工执行力的强弱集中体现了企业的执行力,它决定了企业的安全工作思路能否落实到位,制约着安全工作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我们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上的策略和方法,都要通过企业的员工去执行。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那么我们所制定的目标及计划都会成为一场空,企业的安全管理就得不到保证,更不能实现电力生产的“长治久安”。

提升安全生产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安全生产的执行力是由多种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素组成的,要提升安全生产执行力,必须统筹考虑影响执行力的各个因素。

建设高素质中层干部队伍。供电企业的中层干部,是执行力的中坚力量,是承上启下、确保政令畅通的重要环节。中层干部的作用发挥得是否好,对企业各项工作的推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再则,中层干部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他所带领的团队执行力的强弱。因此,提升供电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上的执行力,必须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要把德才兼备的优秀人员放在安全生产最关键的位置上去,要培养中层干部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切实改变中层干部在素质修养、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上存在的问题,要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灌输思想的能力和贯彻行为的能力。

建立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供电企业各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保证安全生产有序进行的可靠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安全生产监督规定》等,就是具体的管理制度。这些具体的管理规定,是安全生产执行力的有效工具。没有这些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的执行力就不规范,也不会持久。所以,必须结合生产实际和形势发展,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使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用科学合理的制度来规范供电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从上到下人人遵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政令畅通、工作有序、运作高效。

优化业务流程,明晰职责界线。供电企业业务流程是否合理,直接反映出企业管理运作是否高效,并决定企业业务管理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优化业务流程,使其更简化、更合理,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员工执行力的基础。要正确理解国家电网公司对用户业扩“一口对外、便捷高效”要求的真正含义,内部流程合理高效是提高执行力、提升优质服务水平的基本条件。部门之间的职责界线必须明确到点,特别是对不同专业部门之间,更应划清界线,使各方找不到可以推脱和扯皮的任何理由。所以,必须根据现有职能科室的定位,对现有业务流程标准和职责管理标准进行梳理和修改,规范工作程序,减少中间环节,细化业务流程,用流程和管理职责来规范员工的执行行为。使每一个员工都清楚地知道自己岗位的工作内容、方法、职责、时限和质量要求。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培育良好的沟通氛围。沟通是提升供电企业安全生产执行力的基础。供电企业相当多的安全规定,从执行的形式上就规定了必须通过沟通的方式来实现,如“两交一查”、工作的许可和终结等。对安全生产执行的过程,实际就是沟通的过程,充分和有效的沟通可大大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并可将事故防患于未然。领导与员工、部门与部门、员工与员工之间都要进行沟通。通过沟通,使大家及时了解彼此的想法,并建立信任感,使沟通的渠道进一步畅通;通过沟通,使领导的指示精神和工作意图及时得到快速有效的执行。有资料表明,一个企业的70%问题是由于沟通不力引起的,而70%的问题也可以由沟通来解决。这就说明了沟通在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上的重要性。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创造良好的沟通平台,如供电企业的“oa”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平台。另一方面,要培育良好的沟通氛围,企业领导要主动与各级人员做好沟通工作,主动征询各级人员对企业发展和安全生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平等和谐的沟通环境,并在此过程中及时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和要求灌输给每一个员工,使大家形成共识,达成一致。

建立科学的职工培训长效机制。执行力是一个员工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具体体现,它和员工受教育的程度及工作经历密切相关。

首先要抓好员工的业务技能和安规培训。业务技能和掌握安全规定是生产一线职工必须具备的素质,是担当相应岗位最基本的工作能力。如果不具备这项技能,那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职工,也就不具备相应的执行能力。其次,随着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对员工的培训也要跟上。特别是自动化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如果培训不到位,势必影响执行力的发挥,最终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因此,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职工教育培训机制,把对职工的教育培训纳入常态管理、制度化管理,并重点突出责任心教育,强化员工的责任感和执行意识,增强员工的技能水平、沟通能力,提高员工的执行力。

供电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提升员工执行能力,推进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还有很多需要建立和完善的机制。公平、合理、正确地对员工在安全生产管理上所作出的成绩进行奖励,对发生的问题进行处罚,是提高员工执行力的有力手段。相反,如果处理不当,将严重削弱员工的积极性。所以,供电企业必须认真研究员工的激励机制建设,包括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以及公平的奖惩制度。

第2篇 夯实安全生产基石确保班组控制未遂事件

班组安全控制未遂是班组安全生产的目标,也是公司安全生产目标实现的基础

班组是公司安全生产的基石,班组的安全目标是控制未遂,只有班组控制好,才能确保公司这座大厦安全稳固。

事故致因理论

要预防和控制事故,使事故损失降低到劳动者可以接受的范围,就必须掌握事故发生规律,根据规律主动地采取预防措施,才可能有效地减少事故发生,降低事故损失。这种研究事故发生规律的理论就是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的研究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1936年,美国的海因利希提出了多米诺骨牌理论(图2),并给出了如下规律:死亡(重伤)事故:轻伤事故:无伤事故=1:29:300(图1)。

从(图1)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无伤事故”累积到一定数量才会发生“轻伤事故”,“轻伤事故”累积到一定数量才会发生“死亡(重伤)”。要想不发生“死亡(重伤)”,不发生“轻伤事故”,就必须控制“无伤事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未遂。这正是要求班组控制未遂的理论依据,也是我们研究课题的现实意义所在。

未遂及其发生的原因

未遂是指已发生的威胁人身安全,但未造成人身伤害的危险事件,即海因利希事故致因理论中的“无伤事故”。

在海因利希多米诺骨牌理论的基础上,我国的安全专家做了进一步的发展,认为形成事故有以下几种因素,依次为社会环境和管理的欠缺(a1);人为过失(a2);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a3);意外事件(a4)。也就是说,社会环境和管理的欠缺(a1)是事故发生的基础因素,由此引发人的过失(a2),如设计、制造、教育、规章制度等出现问题,于是才形成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a3),两者综合作用构成意外事件(a4),从而最终导致人员伤亡(a5)。依据这一理论,导致未遂(发生了意外事件(a4),但未导致人员伤亡(a5))发生的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a3)。

控制未遂的措施

从概率的角度分析,未遂是在前3个事件都发生的情况下才发生的事件,即:p(未遂)=p(a1)p(a2)p(a3)p(a4)。如果消除了事件a3,使a3的发生概率为零,则p(未遂)=0。也此可见,控制未遂的有效措施是设法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a3)。当然,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a3)不是孤立的,它是以前两个因素为基础的。如果没有社会环境和管理欠缺(a1)为背景,没有人为过失(a2)为前提,就没有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a3)的产生。因此,我们还要加强管理。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职业适应性选择。要选择合格的员工以适应职业的要求。由于工作的类型不同,对员工的要求也不同,尤其是对职业禁忌症应加倍注意。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首先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集体精神,这样才能使员工心情舒畅地工作,积极主动地相互配合。其次,公司还要关心职工的生活,解决实际困难,并做好职工家属工作,形成重视安全的社会风气,以社会环境来促进工作环境的改善。此外,良好的工作环境还包括安全、舒适、卫生的厂房、车间、设备区。

大力推行标准化作业,编制好“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减少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实现工作人员行为可控,工作质量在控的目标。

深入开展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加强小型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针对近年来人身安全工作中所暴露的问题,各单位在重视较大范围的停电修试工作现场安全组织、技术措施落实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小型、单一工作现场安全组织、技术措施的落实。

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

加大设备更新、改造资金的投入,分轻重缓急,合理利用生产大修改造资金和设备折旧提取资金,逐年有重点地对老、旧、技术水平低、可靠性差的设备进行改造,确保设备本质安全。

加强全过程管理,严把设计、订货、施工、验收关,要确保国家、行业、公司所制定的技术规程、技术标准、安全规程、反事故措施在设计、订货、施工环节中得到贯彻落实,确保新投运的设备安全、可靠。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生产安全管理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三个百分之百”要求,强化领导职责,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和每个员工。

以人为本,以全面提高生产人员综合素质为目的,完善教育培训制度,加大教育培训工作的力度。要注重生产人员的岗前、转岗培训,从思想观念、人员素质、专业技能培训入手,使他们具备完成岗位工作所必需的技能,能够按流程和标准工作。

做好建章建制、整章整制工作,及时清理、修订、调整现有规章制度,确保规章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确保有章可循。提升规章制度的地位和力度,要依靠规章制度来统领整个安全生产工作。

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实现安全管理质的飞跃

企业的安全管理要经过4个阶段,即自然本质阶段、严格监督阶段、独立自主管理阶段、互助团队管理阶段。

自然本质阶段的特点是,企业的工作重点是为了生存,没有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安全管理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员工的安全靠自身本能,听天由命;严格监督阶段的特点是,企业建立了安全管理体系,制定了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领导和管理层天天督促安全,而员工依赖于监督才能保证安全,在此阶段伤害率已大幅度下降;独立自主管理阶段的特点是,员工意识到安全是自己的事情,有意识地保护自己,在此基础上经过培训,提高安全技能保护自己,但还做不到互相提醒,互保安全;互助团队管理阶段的特点是,员工能够互相提醒,共保安全。

目前,我公司的安全管理应处于布莱德利模型的第二阶段,或者说正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度。在此时期,员工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但还离不开监督。因此,在此时期让未遂反映到管理层,充分暴露出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就要求公司的安全管理尽快完成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过渡,进入第三阶段,甚至是第四阶段。而要实现这一安全管理质的飞跃的有效途径就是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是指在生产及经营活动中,保护人的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它是安全价值观与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安全价值观是安全文化的内在部份,是安全文化的思维模式和思维程序,是对外在部分的理解或解释。安全行为准则是安全文化的外在部分,是各种明确、具体的行为规范和各类标准、规定、规章制度等。

企业安全文化的特点

企业安全文化既是管理方法,也是指导原则和动力。它既受社会大文化传统的影响,又受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前景的制约。这种在文化传统、企业制度、企业文化作用下形成的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准则构成了安全文化的主要内容。企业安全文化管理不强制要求职工必须怎样想、怎样干,而是让他们理解和认识到自己应该怎样想、怎样干。企业安全文化体现了安全管理由行政管理、制度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管理的转变。

企业安全文化的主要作用

企业安全文化的任务是为企业建立一套明确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强化“安全第一”的意识,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根本转变。

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组织及协调企业安全管理;促进企业生产进入有序运转的良性状态;企业安全文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思路

培养职工对安全目标的追求;建立、健全、落实以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为核心的各级安全责任制;完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抓好安全宣传教育,坚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重视安全生产奖惩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加强班组安全管理,筑起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奠定安全生产的坚实基础;培育安全献身精神既是安全文化的构成要素又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献身精神是安全文化的思想核心,是由共同的目标追求、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而凝聚起来的群体意识,表现为全身心地投入安全事业,默默工作,乐于奉献。

控制未遂是班组安全生产的目标,也是公司安全生产目标实现的基础,只要我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牢记“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原则,积极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就一定能实现三级安全目标,确保公司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第3篇 班组是安全生产的基石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班组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对于安全而言,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抓好班组建设,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企业的班组管理具有多样性,随着班组的工作性质不同,管理方式也就有所不同,但班组管理的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确保安全、文明生产,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那么,如何抓好班组的安全管理,以下为本人的一点粗浅见解。

一是以人为本,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班组人员的安全素质。我们必须要坚持对班组人员进行安全轮训、考试、考核,对考试不合格者进行离岗培训;坚持举办不同形式的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比赛等;坚持发动职工踊跃为企业主办的报纸投递安全稿件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板报中广泛宣传安全常识,结合企业员工年轻化、大力开展青安岗活动。

二是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积极推进标准化作业,全面推行科学化安全管理。社会在进步、企业在发展,工艺设备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因循守旧,必须根据工艺设备的变化不断完善和改进有关的规章制度,制定出合理规范的操作程序,建立健全各类安全规章制度,包括班组安全台帐、企业典型事故案例等。使企业员工系统地掌握安全操作、安全技能、安全知识、典型事故案例等多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三是抓好现场的查隐患、抓整改的工作。隐患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场的设备、安全设施,环境存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隐患,这需要我们发动班组人员去查、去落实、去整改,确保生产人身、安全运行;另一类是人的思想隐患,这类隐患是属安全隐患的大敌,解决的办法就是增强人的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对于屡教不改者严格考核,辅之以思想工作,使其轻装上阵。

四是大力推行安全责任连带制,班组是企业的基石,如果班组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那么这个企业的安全工作就无法开展下去。“安全责任连带制”系指一个有违章行为,不但处罚违章者本人及互保对子,而且在场的人员及其班长也要负连带责任。这样不仅使班组成员在作业时相互关心、相互提醒、相互监督,隐患早发现、事故先预防,而且也增进了团结友爱、增强了凝聚力和亲和力,对班组的各项工作也是极大的促进,进一步对企业的各项工作也起到促进作用。

五是加强班组长的带头作用。班组长是生产这块“前沿阵地”上的“兵头将尾”,既是生产现场的直接指挥者,又是各项安全指令的具体实施者。“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因此,他们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十分重大,其安全生产意识如何,直接影响整个班组的安全生产。可以说,班组长对于整个班组的安全生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充分发挥班组长的带头作用,从而促进班组的安全工作。

六是加强班组人员的协作精神。要搞好班组的安全生产,班组团队协作精神十分重要。发挥好班组的团队协作精神,就要发挥好班组每个成员的作用,突出人人有责任、人人有义务安全监督的职能,通过监督,发现偏差,将不符合安全的行为改正过来。

安全工作千头万绪。我们要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头上,使人人感觉到自己的责任。只要做到人人履责,那就能为我们的企业和个人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为社会和谐、家庭幸福作出切切实实的贡献。

第4篇 班组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石

班组作为企业最小的组织细胞,既是企业的基层生产单位,更是企业做好安全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一个企业要在安全生产中做到“长治久安”,就必须扎扎实实搞好班组安全管理工作,如果不注重班组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无异于建造空中楼阁,根本经不起风浪的考验。

要切实将班组安全管理落到实处,一个班组长首先必须是一个安全员,是喊话筒。要不断利用班前班后会和安全活动日等一切学习、教育机会,对班组职工加强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的强化学习。班组长作为最基层的管理者,在生产和安全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车间乃至公司的重要指示和信息都是通过班组长传达到职工,这就是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因此,我认为班组长有责任大到公司、车间安全管理方面的文件,小到班组内部的有关检修措施、操作注意事项等,不厌其烦的告告职工,必要的时候要做好学习记录,将因倒班或休息而没有参加学习和开会的职工的名字记录下来,并及时告之,有时一个内容要讲四至五次才能使班组职工全部知晓,只有这样才能杜绝班组安全管理出现漏洞。

其次,班组长在安排工作时,特别在安排非正常工作时,例如设备检修过程中的下罐作业、登高作业、动火作业以及检修有毒有害容器或者管路时,必须将有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考虑仔细、详尽,在布置工作的时候,要清晰、明了的告诉操作你的意图,这项工作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要注意什么样的问题,万一出现了意外情况该怎么处理,诸如此类的问题一定要讲清楚,以避免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事故的发生。不能笼统的一句“你要注意安全,别出事情”就万事大吉。

再次,在班组安全管理中,还要善于听取和借鉴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记得在一次检修冷凝器过程中,因为动火地点附近存放有易燃易爆原料,能不动火就尽量不动火,可是怎么办?一时也想不出来好办法。这时,一个经验丰富的师傅想出来一个简单的办法,给需要电焊的冷凝器固定架子加了“四条可以拆卸的腿”,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也减少了出现安全问题的可能性,通过这件事情,我更加认识到了学习和借鉴的重要性。

总之,班组安全管理是一件复杂的工作,班组长只有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才能将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好,为整个企业的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第5篇 加强班组安全建设,筑牢安全生产基石

班组作为安全生产最基层组织,处于企业安全生产最前沿,大力推进班组安全建设,把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口前移至班组,并以班组为单位及时排查治理隐患、落实现场作业标准、防范安全事故发生,从而把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下移至现场,通过班组人人平安实现企业个个安全。抓好班组建设对于强基固本,抓牢、抓实当前安全生产工作,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完善班组长选拔激励机制,提升班组长安全管理能力。明确班组长任用标准条件、产生方式和聘任方法,规范班组长选拔任用程序,把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良好的专业技术素质和组织管理等能力的人员选拔到班组长工作岗位。为班组长提供多种形式的安全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机会,不断提升班组长的安全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班组长“看得见、贴得近、管得着”的优势,全面落实班组长的权利和责任,严格执行安全法律、法规、规程和技术措施,抓好班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安全生产管理,切实把班组长责任心激发起来、权威性树立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现场管理作用发挥出来,把严安全生产第一道关口。

二、落实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明确班组是作业现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班组长是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并逐个岗位、逐个员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健全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班组人人知岗明责,形成安全重担人人挑,个个身上有指标的工作局面。根据职责严格考核奖惩,确保责任落实不衰减、制度执行不走样、安全监督不弱化。

三、加强班组现场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班组自我约束、相互监督、持续改进的现场安全管理机制,坚决抵制“三违”现象,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岗位达标建设,做到人人上标准岗、个个干标准活。加强对作业现场、安全设备及生产系统进行定时、定点、定路线、定人员巡回检查,及时排查治理现场事故隐患,推进作业现场精细化管理,并对作业现场工程质量、岗位工作质量进行验收和评估,实现动态达标。

四、强化班组事故预防机制。一是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落实到班组。树立“事故可防可控”的理念,强化班组成员遵章守纪意识和安全价值观念,切实提高全体人员自主保安、相互保安和业务保安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加强培训,提高班组成员安全防范技能。重视和发挥班组在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加强班组安全知识、岗位技能培训,严格新招录员工的岗前培训,做到应知应会。以师带徒等方式加强针对具体岗位特点的安全技能、应急救援等知识技能培训。三是认真开展班组岗位隐患排查。定期排查人、物、作业环境方面存在的隐患以及班组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的不合理因素,重点从人的角度分析班组成员存在的心理、知识技能、协调沟通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制定针对性措施。

《安全生产基石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