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 安全生产
栏目

安全生产心理8篇

发布时间:2023-01-09 热度:81

安全生产心理

第1篇 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国家及企业对人的安全及健康空前重视。从国家到地方,从地方到企业,有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部门,各种安全立法纷纷出台,安全手段及安全技术层出不穷,并且在不断完善中。可以说,我们已进入一个法制化的新时代。

尽管如此,但令人遗憾的是,近两年,特重大事故频频发生,大型以下事故更是数不胜数。先让我们看一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数字吧:2002年发生各类事故1073434起,死亡139393人,工矿企业死亡14924人;2003年发生各类事故963976起,死亡136340人,工矿企业死亡17351人。2004年上半年,全国特大事故仍然多发,部分行业和领域、部分地区的事故总量、特大事故呈上升趋势。1—6月在各类事故中共死亡63735人,工矿企业死亡7189人。特别是“10.20”河南大平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一次死亡148人,更是举国震惊。由此看来,我国因各类事故死亡的人数还是有可能跟前两年一样,突破13万人。

根据对大量事故的统计分析说明,约有70—80%的事故都跟人有直接关系。所以安全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人的身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提高生产者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及安全防护技能,尊重他们的意愿和要求,这就是“以人为本”。而人是“万物之灵”,是生产过程的执行者,人的思维方式及心理活动,哪怕是运算速度达到每秒上千亿次的大型计算机,在很多方面也是无法企及的。但生产者的思维方式及心理活动,将主导人的行动,一旦发生不安全行为,就有可能诱发安全事故。安全心理学出于为社会服务、为生产服务的需求应运而生了。

一般企业所进行的安全生产管理,多停留在安全规章制度、措施办法的执行,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上级安全检查的过关上。虽然绝大多数用工单位都进行了“三级安全教育”,但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做到“深入人心”。特别是实行“项目施工法”、“分包管理法”的企业,具有“一次性”、“分散性”、“流动性”和“临时性”等特点。有这种情况存在,就必然会有各种危险因素的产生及各种事故发生的可能。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所有参加工程建设、产品生产的人员,从领导到一般员工,都可能由于心理方面的原因而酿成事故,所以,研究安全心理学是该引起注意和重视了。

那么,专门进行安全心理问题研究的安全心理学是什么呢?研究安全心理学对安全生产有什么意义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对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什么是安全心理学呢?它是研究人在安全生产活动中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为目的和任务的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安全科学技术的下属学科。安全心理学在学科分类中,横跨两个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在“安全技术”(属于一级学科)这一学科中,是和“安全系统学”、“安全人机学”、“安全经济学”等呈并列关系的三级学科。如果我们借用电脑的目录表示法,那就是:安全科学技术/安全学/安全心理学。

我们研究安全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是:

1.意义:在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中,通过研究分析广大生产人员的心理,了解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的需求与愿望,预测他们的工作行为及动向,有利于制定出切合实际、保护广大员工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制度。

2.作用(体现在五个方面):

⑴可以为工程技术设计、制造部门提供设计、制造施工机械、施工器具及防护用品的依据;

⑵为生产环境的改善提供指导;

⑶.能够为安全部门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法规、条例、制度、办法提供参考依据,进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⑷可以为安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用更加有效的方法、手段来进行各类教育、培训活动;

⑸可以在分析事故时提供深层次的解释,进而找到预防事故的措施和方法。

人在心理活动失常时会导致生产工作的不稳定性。而良好的安全心理活动可以发挥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为提高安全效果提供稳定可靠的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使工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一个稳定的心态,那么,我们的安全就会在很长一段内呈现稳定的势头。

我们研究心理学,有必要研究群体心理活动。群体心理具体说,就是“这些人”与“那些人”的心理。折射从事生产活动的各成员间不断相互作用及相互影响的结果。在安全管理中,通过研究这种心理活动,可以更好地加强班组、车间生产人员的安全预测、控制和管理效果。

由于国内的工程建设行业很多实行的是项目施工法、分包式。这种施工模式具有一次性、分散性、临时性和流动性的特点。虽然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条前景光明的路。但也给安全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对其稍加分析便知。我国的施工建设企业通过招标等方式取得建设项目,召至麾下的分包外协施工队伍,其施工水平和管理水平高低不一,员工素质良莠不齐。有的施工队伍,从经理、厂队长到班组长,走马灯似地换人。这使本来就不好管的安全工作更加复杂化,要掌握施工人员的心理活动规律就更加困难了。由于我国还没有像美国那样的行业工会,不可能像人家那样招到无论心理素质还是生产技能都很好的大量工人,所以“三工”(外协工、临时工、民工)现象普遍存在,而这些人又是事故发生时的主要受害者,所以研究分析三工的心理活动,也就是安全心理学在实际生产活动中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

笔者有很长一段时间担任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深切感受到:光靠一系列的安全规章制度、措施条例是搞不好安全工作的。人的心中没有安全常识、安全意识淡薄,一旦具备事故苗头,又不采取任何措施,就很容易造成严重事故。只要是有游击队似的“三工”存在,那就是安全工作的“薄弱地带”,更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研究其心理特点,注意工作方式方法,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人的心理活动对其在生产工作中的影响是极大的,从心理学的范畴来说,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情绪、情感、意志、注意力、需要、动机、兴趣、性格、气质、能力、这些属于人的心理活动,都是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可以看出,这几乎涵盖了人的所有情绪活动及思维活动。

人的行为过失、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都可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而这些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人的思想、行为相对于安全规程及安全状态发生了偏差而造成的,这种偏差产生的原因,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结果。

人是机械设备的操作者。人在生产活动中是最最重要的主宰,人的一切语言、行动都要受心理活动的支配。所以,对施工车辆、机械、设备的操作者来说,他的喜怒哀乐都直接影响到操作者本身的安全,甚至还关系到他人及设备的安全。特别是作为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要有一种稳定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自身、他人及设备的安全。

我们在事故分析中,总结出了容易发生事故的11种心理状态:

1、疲劳:体力疲劳、心理疲劳、病态疲劳;

2、情绪失控:喜、怒、哀、乐;

3、下意识动作:由于长期的工作行为、工作动作习惯,导致在特殊情况下发生危险动作;

4、侥幸心理;

5、自信心理;

6、省能心理:花最少的力气、时间,做最多的事,获取最大的回报;

7、逆反心理:由于批评、教育、处罚方式不当、粗暴,产生对抗心理,正好是一种与正常行为相反的叛逆心理;

8、配合不好:有心理原因的,也有管理、技术方面原因的;

9、判断失误:导致小事变大事;

10、心理素质不适合从事某项工作;

11、注意力问题:不集中或过分集中都不好。

如果在生产活动中,出现了上述一种或数种心态,那就很危险,随之而来的很可能就是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安全事故就有可能发生了。

那么,针对这种极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心态,有什么应对措施呢?我们可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来杜绝或减少不利于安全的心理状态的产生:

1、宣传、教育、基本培训;

2、岗前培训:在上岗前针对工作实际情况再培训,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实行传、帮、带;

3、优化工作环境;

4、警示牌、宣传牌、危险预知牌;

5、落实8个字:人人、事事、时时、处处,都要讲安全,处于安全状态中;

6、强化规章制度的约束力;

7、注意劳逸结合;

8、管理者注意工作方式方法。

人的心理活动失常时会导致生产工作的不稳定性,而良好的安全心理活动可以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可以为提高安全效果提供稳定可靠的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使工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一个稳定的心态,我们的安全生产就会在某种程度上趋于稳定。

我们在进行各级安全教育时,要教育工人养成良好的安全工作习惯。进入有可能发生事故的工地工作时,一定有具备安全意识,明白佩带安全防护用具、走安全通道、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使所有员工都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应该这样”,“不这样不行”。

作为安全生产的管理者,也应具备一定的安全心理学知识,努力提高安全管理的技巧和水平。随时掌握生产员工的愿望和动机,把安全管理由被动地事中、事后控制变为主动地事前分析、预测、控制,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事故发生。

总之,在生产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把人的工作做好了,才能从根本上为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证。我们要从决策、管理、实施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加大对生产人员心理问题的重视及研究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种安全规章制度、措施方法行之有效,持续长久。

第2篇 安全生产中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原因预防措施

在发电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着员工不良心理现象,其行为轨迹直接或间接演变为事故,是一个极需引起重视的问题。为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试就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如何采取预防措施,笔者进一步探讨。

一、影响安全生产不良心理的常见现象

企业职工的心理现象,随着时代变迁而逐渐变化,它对安全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当前,影响企业安全生产最常见的不良心理现象,列举其中十种:

1、疲劳心理。疲劳是人体组织器官乃至整个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的现象。员工疲劳心理主要有:精神恍惚,工作失误。人的疲劳使神经活动机能减退,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员工带着疲劳心理,从事发电生产工作,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发生事故。

2、厌烦心理。厌烦是人的情绪受到影响,大脑对工作失去兴趣,兴奋程度降低的现象。员工厌烦心理主要有:消极对待,抵触情绪。工作随便,不细致,缺乏主动性,没有挑战性。情绪取代理智,埋怨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人为我解决的问题。

3、浮躁心理。浮躁是人的情绪轻浮急躁,内心焦躁不安的现象。员工浮躁心理主要有:行为随便,过者为灾。不安心本职工作,片面追求荣誉、地位和待遇,缺乏踏实工作的耐性。内心显得异常脆弱,心绪不宁而浮躁,表现为过急期望改变命运的欲望。

4、麻痹心理。麻痹是人的神经系统引起的知觉能力降低的现象。员工麻痹心理主要有:丧失警觉,事故频发。麻痹心理者,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不当回事,得过且过,凭自己过去习惯经验去工作。

5、糊涂心理。糊涂是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的现象。员工糊涂心理主要有:盲目操作,造成事故。工作关系糊涂不清,对工作任务不清楚,生产过程不熟悉,我行我素,难于应付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况。

6、侥幸心理。侥幸是偶然的原因,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的现象。员工侥幸心理主要有:习惯违章,自演悲剧。在工作中投机取巧,一次违章不出事,再次故技重施,抱有“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心态,认为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已。

7、紧张心理。紧张是人的脑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丧失平衡,难以控制的心理现象。员工紧张心理主要有:处事慌乱,操作失误。在处理紧急事故时,心理慌慌张张,手忙脚乱,指挥不当或处理失误,造成事故扩大的严重后果。

8、依赖心理。依赖是做事依靠别人,不能独立自主的现象。员工依赖心理主要有:放弃主宰,遭遇不幸。在工作中完全依靠别人的支配做事,不能形成独立人格,自我防范能力差。工作没有主见,容易听信他人。

9、逞能心理。逞能是显示自己能力强、能干的现象。员工逞能心理主要有:工作错位,顾彼失此。自居有工作经验,技术高人一等,自以为是,不懂装懂,盲目蛮干,一知半解充内行,忽视自身职责和安全责任,去做自己不该做的事情。

10、逆反心理。逆反是一种无视行为规范或管理制度,我行我素的心理现象。员工逆反心理主要有:明知故犯,后悔莫及。视标准化工作程序流于形式,应付检查,为图方便,嫌麻烦,简化工作程序。你让我这样,我偏要那样,越不许干,我越要干,违章作业造成事故。

二、影响安全生产不良心理现象的产生原因

产生影响安全生产的不良心理现象,分析其原因,既有工作中的客观因素,又有员工认识上的偏差,还有员工心理素质不适应的原因,主要是员工心理因素所致。

1、产生疲劳心理的原因:一是生活无规律,身体疲劳。业余时间不注意休息,体力或脑力消耗过多等,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感知不清晰,记忆和思维障碍。二是不顺心的事情,身心疲惫。与同事间人际关系紧张、事业受挫折或情感危机等,造成情绪低落,意志衰退,动作紊乱失调。

2、产生厌烦心理的原因:一是员工对工作缺乏新鲜感,消极懒惰。工作地点偏远,人际交往少,内心寂寞。在工作中缺乏热情,敷衍了事,长期重复单调的工作。二是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空间受限,没机会晋升,个人价值得不到实现。

3、产生浮躁心理的原因:一是攀比地位。员工个人价值取向产生偏差,追求私欲,与人攀比。身边同事升任领导了,自己还在生产一线工作,不满工作现状。二是攀比待遇。生产一线工作辛苦,管理人员工作舒服,心里不平衡。

4、产生麻痹心理的原因:一是思想放松警惕。自认为从事电力工作多年,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从未造成安全事故,自认为技术水平过硬,不重视学习,思想麻痹。二是安全意识淡薄。对必要的安全知识、工作规程、规章制度的培训教育等,视为老生常谈,抛于脑后。

5、产生糊涂心理的原因:一是工作不思进取。平时不努力学习,不钻研专业知识,不熟悉设备性能,持混日子的态度。思维混乱,不知道什么是违章。二是疲劳心理的升级。现场工作时,心不在焉,精力不集中,忽视安全规程,工作盲目性和随意性。

6、产生侥幸心理的原因:一是习惯违章成自然。试图应用旧的习惯做法,侥幸处理新问题,侥而不幸。二是急于求成违章。为了求简、求快,省事,常把安全看作是多余的,明明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不去注意,明令禁止的违章行为,照样去做,出了事故才后悔莫及。

7、产生紧张心理的原因:一是员工技术素质低。工作生疏,缺乏专业技能,对工作任务能否完成,心里没数,心理压力大,引起心理紧张。二是“违章受罚”阴影的干扰。习惯性违章被严重处罚的阴影,难以消除,心理特别紧张,心跳加快恐惧,工作能力降低。

8、产生依赖心理的原因:一是教育不当。不愿意独立思考,习惯于接受现成的观念。思想上存在“安全生产靠领导,安全措施靠班长,操作过程靠监护,何必自己去操心”的思想。在工作中过分依赖他人,把自己放在配角的位置上。二是自卑衍生。知识贫乏,自卑心理严重,认为自己不如他人,缺乏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9、产生逞能心理的原因:一是个人英雄主义,表现欲强。在他人面前显示自己的工作能力水平,表现很自信、有把握,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二是安全意识淡薄。不遵守《安规》和规章制度,“走捷径、找窍门”,有意漏项或跳项,简化工作程序。

10、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一是不适应规范化安全管理。思想上对标准化工作程序,消极对待;行为上不遵章守纪,图快图简;工作中不按工作要求,凭过去的经验进行工作。二是心理负荷重。各种文件规章多、培训考试多、各级检查多、工作考核多等,过多的预防措施,负荷过重,产生抵触情绪。

三、影响安全生产不良心理现象的预防措施

人的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的反应。企业员工随着工作特点、社会环境、价值观念的变化,产生各种不良心理现象,已构成事故的主要因素。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员工的心理素质,应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

1、预防疲劳心理,实施心理疏导。一是要与员工心理接触。关心爱护员工生命,了解疲劳心理的症结,抓住问题的实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二是要深入生产班组,与员工和谐相处,了解身心疲惫的原因,做到相互理解和信任,逐步调适员工心理状态,让员工舒展心情,缓解心理疲劳现象。三是要注意员工身体健康。在工闲期间,组织员工参加轻松愉快的文体活动,外出疗休养,改善工作的精神状态。

2、预防厌烦心理,实施人本管理。一是实施人文关怀。要与员工交流思想,了解他们所需所想的心理,与员工之间缩小心理距离。尊重员工的个人兴趣和志向,结合实际,合理调整岗位或交换工作环境,增强新鲜感。二是制定生产员工倾斜政策。要生活上多关心、待遇上多优惠,合理调整工资待遇和劳保福利,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三是创建员工事业发展的平台。要鼓励生产员工参加技术职称的考试、技能等级的鉴定、技术能手的评选和“专家”的评聘,并将取得的资格,直接与职称晋升或职务待遇挂钩,激励他们对期望的目标充满信心。

3、预防浮躁心理,矫正价值取向。一是思想价值观导向。要调适心理状态,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做好员工的心理疏导工作,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为个人前途与本职工作的绩效相联系,晋升机会总是为企业安全生产,踏实工作作出贡献的员工。二是行为价值观导向。结合安全生产管理要求,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员工安全工作行为,矫正员工的价值观取向。三是建立岗位竞争机制。要实行公开竞争上岗,能者上,庸者下,使员工磨掉浮躁,涵养踏实,自觉控制浮躁心理。

4、预防麻痹心理,强化安全教育。一是加强安全责任教育。运用“例证法”说明电力安全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家庭带来多大的损失,培养员工安全生产的责任感。二是加强安全常识教育。要以“安全生产文化”教育,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让文化力潜移默化影响员工良好行为的习惯,增强“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三是加强安全警示教育。运用“安全警示教育片”和“安全通报”宣传资料等,培养员工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工作规程等,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警惕性。

5、预防糊涂心理 明确工作关系。一是对班组成员明确工作现场相关知识。工作负责人针对现场工作要求,采取现场问答与解答相结合的方式,明确必须掌握的技术知识、安全知识和工作规程等。二是明确交待工作现场的信息。工作负责人对工作班成员明确交待系统运行方式、设备运行状态和检修工作任务,明确交待现场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并确认知晓。三是明确安全责任。工作负责人重申工作班成员的岗位职责、工作要求和注意事项,明确安全生产与工作要求相关的知识、信息和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工作。

6、预防侥幸心理,安全现身说法。一是再现血的教训。引用人为造成的伤亡事故案例分析,通过录像资料,再现事故的情景,让员工认识到,有章不循带来的后果。本人痛苦:死亡、肢残,痛不欲生等。家庭痛苦:一人遭难,全家遭殃。警示员工要以科学的态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二是请原事故当事人家属或本人现身说法事故悲剧。讲述事故发生的原因、违章操作的经过和思念亲人的痛苦,触动员工的心灵,警示侥幸心理者遵章守纪,使他们认识到,安全不是靠侥幸和运气,只有遵章守纪,才能确保安全。

7、预防紧张心理,强化教育管理。一是实施岗位培训目标管理。要根据员工的岗位要求,制定各层次的岗位培训目标,强化教育培训考试,激励员工岗位成才,熟练掌握操作技能,遇事才能沉着,应付自如。二是做好思想疏导。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克服紧张心理障碍,认识自己的不足。三是从严要求、从轻处罚。防范事故的发生,只有遵章守纪,制度约束,才能规范行为,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对发生事故的责任者,视情节轻重,酌情处罚,以达到处罚是手段,教育是目的,让员工感恩企业,为安全生产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8、预防依赖心理,鼓励独立自主。一是要鼓励独立自主,发挥独立思考的作用。要从思想上 “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观念。在现场工作时,发现疑问立即停止工作,并向负责人报告。二是要鼓励独立自主,增强安全责任心。在工作过程中,要求员工将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做到:一想、二看、三复诵、四核对、五操作,消除员工过分依赖监护人的心理。三是鼓励自主培养自信心,加强自我培训意识。要求员工提高业务素质,制定安全措施,熟悉安全生产过程,逐步弱化员工依赖心理,增强独立工作的自信心。

9、预防逞能心理,落实安全责任。一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安规》制定工作考核细则,将安全生产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二是开展“反违章”活动。平时多检查、多督促、多防范、多纠正违章行为,开展千次操作无差错和安全知识有奖竞赛等活动,激励员工养成遵章守纪的习惯。三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将安全管理制度和生产工作规范等内容,宣贯到各生产班组,明确员工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安全文化与员工的安全意识相融合,树立安全思想意识,才能发生质的改变,安全管理才能治本、持久、深远。

10、预防逆反心理,启迪思想认识。一是建立健全安全预警机制。严禁未经“工作许可”就盲目工作,弱化“逆反心理”,启迪员工正确认识标准化工作程序的重要性,增强自身的防范意识。二是正向要求的逆向提问。要坚持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制度,要求员工应该做什么改变为员工不应该做什么,启迪员工怎样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思维性,提高员工安全技术的水平。三是“亲情化”沟通。要尊重、关心、理解员工,工作中要少批评,多指导,以教训方式改变为说服形式,深入基层,真诚与员工沟通思想认识,营造温馨、和谐的安全工作氛围。

在电力生产过程中,为确保安全生产,要重视客观因素上的预防,又要重视员工心理上的矫正,更要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实现标本兼治。人人都有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欲望,都珍爱自己的生命,谁也不愿发生事故,造成自己和他人伤害。在电力安全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通过家庭、企业、社会等方面形成合力,预防员工的不良心理疾病,培养员工良好心理素质,把握天下第一关,才能杜绝安全事故、构建和谐企业。

第3篇 影响企业安全生产最常见的职工心理状态有哪几种?

企业职工的心理状态随着时代变迁而逐渐变化,不少心理现象对安全生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这些现象,并采取相应对策,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就当前来说,影响企业安全生产最常见的职工心理状态大致有以下几种:

(1)自我表现心理。这种心理在青年工人身上较突出。他们虽然进厂年限短、工作经验不足,但常常表现得很自信,很有把握,在别人面前喜欢表现自己的能力。有的不懂装懂、盲目操作;有的一知半解充内行,生硬作业;甚至有人横充“好汉”,乱摸乱动。对这些自我表现的心理,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或制止,是很危险的。

(2)“经验”心理。持有这种心理状态的职工的特点是凭自己的片面“经验”办事,对别人合乎道理的劝告常常听不进去,经常说的话是“多少年来一直这样干的,也没出事”。还有的技术上有一套、工作热情很高的老工人发生事故,多数原因在于过分相信“自我经验”上。

(3)侥幸心理。完成一些操作,往往可以采取几种不同的方法,但有些安全操作方法往往较为复杂。而存在侥幸心理的人图省事,常把安全操作方法看做是多余的,理由是“别的省事方法也不一定出事故”。把“不一定”这种“偶然”当作“一定”的“必然”。于是,对明明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他不去注意,明令禁止的操作方法他照样去做,这种人常常是出了事故才后悔莫及。

(4)随从心理。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绝大多数人在不同场合、不同环境下,都会有所表现。例如有一个铸工车间,多数人是赤膊工作,而少数穿衣服作业的人就会跟着赤起膊来;有一个机械加工工段,常有人戴手套操作机床,而且没有人去纠正,后来这种违章现象越来越多。这就是不少单位有章不循,出现集体违章作业现象的原因。

(5)逆反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常常表现在被管理者与管理者的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持这种心态的职工往往气大于理,他的指导思想常常是“你要我这样行,我非要那样做”。由于逆反而违章工作,以致发生事故的事不乏其例。

(6)反常心理。人的情绪通常受生理、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刺激影响。反映这种心态的现象很多,例如,处于更年期的职工,有时会莫明其妙地表现得情绪烦躁、忘性大;夫妻间争吵后上班的职工,多数心情急躁或闷闷不乐;有孩子生病在家或家有牵肠挂肚之事的职工,在岗位上会心神不定,等等。俗话说一心无二用,职工在反常心理状态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工作,很容易出事故。

第4篇 矿工心理因素与煤矿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是由人的行为所引起的,而行为又是由人的思想来支配的。在我们研究 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时候,引入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内容,结合事故案例,对矿工进行细致 的思想教育,深入分析事故发生时矿工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活动,找出引起事故发生的社会因 素,从而消除事故隐患,降低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1 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客观事物引起人的心理活动。心理学研究的基本 内 容包括:人的各种心理活动是怎样进行和发展的,人的个性特征是如何形成发展的,人的心 理活动同人的社会实践有何关系等等。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应用学科。管理心理 学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通过协调关 系,满足需求,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科学。管 理心理学是管理科学的基础,是管理效能化,政策研究科学化与科学预测现代化的基础。

2 影响矿工安全的主要心理因素

2.1 矿工的需要

在行为科学需要理论中,最著名的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图1)。

两个理论都说明,人总是在满足基本需要之后,才会谋求高一层次的需要。

(1)煤矿一线采掘工人大部分来自穷困地区,对基本生活的保健因素要求较多。大多数经济负担较重,有的来矿上干活的主要目的是尽快脱贫,挣钱意识强,物质需要多,高层次的追求较少。

(2)井下特殊的作业环境使矿工对安全的需求表现十分强烈。井下劳动空间狭窄,地质状况复杂,水、火、煤尘、瓦斯、地压等灾害较多,矿井老化,工作面较远,工作时间长,生产机械笨重,劳动强度大,使得影响心理行为过程的视觉听觉嗅觉等不良因素无所不在,导致矿工对安全的需求表现比其他行业更为强烈。

2.2 优势动机

当人们萌发了某种欲望或需求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驱动,寻找目标,开始行动,这种驱动力就是动机。一个人的行为均由其全部动机结构中最有力的动机所决定,这种动机就是优势动机。矿工群体普遍存在以下优势动机:

(1)赶任务倾向。煤矿一般以计件分配,受低层次的保健因素影响,矿工中普遍存在赶任务的倾向。在阳煤集团的百例死亡事故调查中,因赶任务而工亡的占总数的55%。

第5篇 矿工心理健康与安全生产

煤矿的井下开采是一种工作环境特殊的职业。长期以来,多数煤炭矿区的现场作业条件较差,井下工作面场地狭窄,地质条件复杂,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灾害时刻威胁着矿工的人身安全。 即使在井上矿区和生活区,也多是条件简陋,投入不足。长时间工作或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会对矿工、家属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而且还会对矿工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有80%以上的矿区tsp(总悬浮颗粒物)超标,35%的矿区大气so2超标。更应引起重视的是,如果长期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中,矿工容易因身体健康状况下降,心理负担增加,进而导致对所处环境产生厌恶感和恐惧感。同时,这样的环境还会对人产生不良的感官刺激,造成对心理潜在的危害,出现焦虑、压抑、心理失衡,日积月累,形成心理疾病。

根据国家煤炭环境监测总站对山东、河南等省矿区职工的调查,矿工对生产和生活环境状况不满意的占62% 。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环境对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会使人情绪低落、心情抑郁、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轻者生产效率降低,重者造成生产事故,使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这些惨痛的教训在矿区屡见不鲜。

良好的心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而不良的心理状态则对工作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在人类环境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注意自己生存环境的质量,生活在矿区的广大矿工及家属也开始关心自己的生产及生活环境了。例如,某矿务局由于原煤的开采,地下水流失,很多矿区存在生活用水不足,发生“水慌”。而当矿务局请来科研部门,通过设计、现场施工,在矿区建成水处理厂,将矿井水进行处理,变成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时,很多矿工及家属却宁可舍近求远,到远处去取水,也不喝经过处理的这种水。他们认为这是从矿井下抽上来的水,不干净,喝了容易得病,其对环境污染的恐惧心理可见一斑。

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分析,心境与人的工作、生活以及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好的心境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反之则令人抑郁寡欢。良好的生产条件和环境会使人身心健康、心情愉快、精神饱满,有正常的心理状态,工作愉快,效率高,进而促进煤矿的生产和安全。反之,则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甚至会酿成事故发生。

鉴于矿山生产作业条件与环境对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不容忽视,煤矿在注重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同时,应开展对作业条件和环境的改善治理,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减轻矿工的心理压力,使之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现在,很多矿山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开始着手加强生产环境治理,改善作业条件面貌,建设花园式企业,力争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安全生产,避免事故发生。这些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借鉴和推广。

第6篇 安全生产中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在发电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着员工不良心理现象,其行为轨迹直接或间接演变为事故,是一个极需引起重视的问题。为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试就员工不良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如何采取预防措施,笔者进一步探讨。

一、影响安全生产不良心理的常见现象

企业职工的心理现象,随着时代变迁而逐渐变化,它对安全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当前,影响企业安全生产最常见的不良心理现象,列举其中十种:

1、疲劳心理。疲劳是人体组织器官乃至整个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的现象。员工疲劳心理主要有:精神恍惚,工作失误。人的疲劳使神经活动机能减退,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员工带着疲劳心理,从事发电生产工作,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发生事故。

2、厌烦心理。厌烦是人的情绪受到影响,大脑对工作失去兴趣,兴奋程度降低的现象。员工厌烦心理主要有:消极对待,抵触情绪。工作随便,不细致,缺乏主动性,没有挑战性。情绪取代理智,埋怨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人为我解决的问题。

3、浮躁心理。浮躁是人的情绪轻浮急躁,内心焦躁不安的现象。员工浮躁心理主要有:行为随便,过者为灾。不安心本职工作,片面追求荣誉、地位和待遇,缺乏踏实工作的耐性。内心显得异常脆弱,心绪不宁而浮躁,表现为过急期望改变命运的欲望。

4、麻痹心理。麻痹是人的神经系统引起的知觉能力降低的现象。员工麻痹心理主要有:丧失警觉,事故频发。麻痹心理者,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不当回事,得过且过,凭自己过去习惯经验去工作。

5、糊涂心理。糊涂是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的现象。员工糊涂心理主要有:盲目操作,造成事故。工作关系糊涂不清,对工作任务不清楚,生产过程不熟悉,我行我素,难于应付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况。

6、侥幸心理。侥幸是偶然的原因,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的现象。员工侥幸心理主要有:习惯违章,自演悲剧。在工作中投机取巧,一次违章不出事,再次故技重施,抱有“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心态,认为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已。

7、紧张心理。紧张是人的脑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丧失平衡,难以控制的心理现象。员工紧张心理主要有:处事慌乱,操作失误。在处理紧急事故时,心理慌慌张张,手忙脚乱,指挥不当或处理失误,造成事故扩大的严重后果。

8、依赖心理。依赖是做事依靠别人,不能独立自主的现象。员工依赖心理主要有:放弃主宰,遭遇不幸。在工作中完全依靠别人的支配做事,不能形成独立人格,自我防范能力差。工作没有主见,容易听信他人。

9、逞能心理。逞能是显示自己能力强、能干的现象。员工逞能心理主要有:工作错位,顾彼失此。自居有工作经验,技术高人一等,自以为是,不懂装懂,盲目蛮干,一知半解充内行,忽视自身职责和安全责任,去做自己不该做的事情。

10、逆反心理。逆反是一种无视行为规范或管理制度,我行我素的心理现象。员工逆反心理主要有:明知故犯,后悔莫及。视标准化工作程序流于形式,应付检查,为图方便,嫌麻烦,简化工作程序。你让我这样,我偏要那样,越不许干,我越要干,违章作业造成事故。

二、影响安全生产不良心理现象的产生原因

产生影响安全生产的不良心理现象,分析其原因,既有工作中的客观因素,又有员工认识上的偏差,还有员工心理素质不适应的原因,主要是员工心理因素所致。

1、产生疲劳心理的原因:一是生活无规律,身体疲劳。业余时间不注意休息,体力或脑力消耗过多等,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感知不清晰,记忆和思维障碍。二是不顺心的事情,身心疲惫。与同事间人际关系紧张、事业受挫折或情感危机等,造成情绪低落,意志衰退,动作紊乱失调。

2、产生厌烦心理的原因:一是员工对工作缺乏新鲜感,消极懒惰。工作地点偏远,人际交往少,内心寂寞。在工作中缺乏热情,敷衍了事,长期重复单调的工作。二是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空间受限,没机会晋升,个人价值得不到实现。

3、产生浮躁心理的原因:一是攀比地位。员工个人价值取向产生偏差,追求私欲,与人攀比。身边同事升任领导了,自己还在生产一线工作,不满工作现状。二是攀比待遇。生产一线工作辛苦,管理人员工作舒服,心里不平衡。

4、产生麻痹心理的原因:一是思想放松警惕。自认为从事电力工作多年,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从未造成安全事故,自认为技术水平过硬,不重视学习,思想麻痹。二是安全意识淡薄。对必要的安全知识、工作规程、规章制度的培训教育等,视为老生常谈,抛于脑后。

5、产生糊涂心理的原因:一是工作不思进取。平时不努力学习,不钻研专业知识,不熟悉设备性能,持混日子的态度。思维混乱,不知道什么是违章。二是疲劳心理的升级。现场工作时,心不在焉,精力不集中,忽视安全规程,工作盲目性和随意性。

6、产生侥幸心理的原因:一是习惯违章成自然。试图应用旧的习惯做法,侥幸处理新问题,侥而不幸。二是急于求成违章。为了求简、求快,省事,常把安全看作是多余的,明明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不去注意,明令禁止的违章行为,照样去做,出了事故才后悔莫及。

7、产生紧张心理的原因:一是员工技术素质低。工作生疏,缺乏专业技能,对工作任务能否完成,心里没数,心理压力大,引起心理紧张。二是“违章受罚”阴影的干扰。习惯性违章被严重处罚的阴影,难以消除,心理特别紧张,心跳加快恐惧,工作能力降低。

8、产生依赖心理的原因:一是教育不当。不愿意独立思考,习惯于接受现成的观念。思想上存在“安全生产靠领导,安全措施靠班长,操作过程靠监护,何必自己去操心”的思想。在工作中过分依赖他人,把自己放在配角的位置上。二是自卑衍生。知识贫乏,自卑心理严重,认为自己不如他人,缺乏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9、产生逞能心理的原因:一是个人英雄主义,表现欲强。在他人面前显示自己的工作能力水平,表现很自信、有把握,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二是安全意识淡薄。不遵守《安规》和规章制度,“走捷径、找窍门”,有意漏项或跳项,简化工作程序。

10、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一是不适应规范化安全管理。思想上对标准化工作程序,消极对待;行为上不遵章守纪,图快图简;工作中不按工作要求,凭过去的经验进行工作。二是心理负荷重。各种文件规章多、培训考试多、各级检查多、工作考核多等,过多的预防措施,负荷过重,产生抵触情绪。

三、影响安全生产不良心理现象的预防措施

人的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的反应。企业员工随着工作特点、社会环境、价值观念的变化,产生各种不良心理现象,已构成事故的主要因素。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员工的心理素质,应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

1、预防疲劳心理,实施心理疏导。一是要与员工心理接触。关心爱护员工生命,了解疲劳心理的症结,抓住问题的实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二是要深入生产班组,与员工和谐相处,了解身心疲惫的原因,做到相互理解和信任,逐步调适员工心理状态,让员工舒展心情,缓解心理疲劳现象。三是要注意员工身体健康。在工闲期间,组织员工参加轻松愉快的文体活动,外出疗休养,改善工作的精神状态。

2、预防厌烦心理,实施人本管理。一是实施人文关怀。要与员工交流思想,了解他们所需所想的心理,与员工之间缩小心理距离。尊重员工的个人兴趣和志向,结合实际,合理调整岗位或交换工作环境,增强新鲜感。二是制定生产员工倾斜政策。要生活上多关心、待遇上多优惠,合理调整工资待遇和劳保福利,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三是创建员工事业发展的平台。要鼓励生产员工参加技术职称的考试、技能等级的鉴定、技术能手的评选和“专家”的评聘,并将取得的资格,直接与职称晋升或职务待遇挂钩,激励他们对期望的目标充满信心。

3、预防浮躁心理,矫正价值取向。一是思想价值观导向。要调适心理状态,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做好员工的心理疏导工作,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为个人前途与本职工作的绩效相联系,晋升机会总是为企业安全生产,踏实工作作出贡献的员工。二是行为价值观导向。结合安全生产管理要求,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员工安全工作行为,矫正员工的价值观取向。三是建立岗位竞争机制。要实行公开竞争上岗,能者上,庸者下,使员工磨掉浮躁,涵养踏实,自觉控制浮躁心理。

4、预防麻痹心理,强化安全教育。一是加强安全责任教育。运用“例证法”说明电力安全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家庭带来多大的损失,培养员工安全生产的责任感。二是加强安全常识教育。要以“安全生产文化”教育,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让文化力潜移默化影响员工良好行为的习惯,增强“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三是加强安全警示教育。运用“安全警示教育片”和“安全通报”宣传资料等,培养员工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工作规程等,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警惕性。

5、预防糊涂心理 明确工作关系。一是对班组成员明确工作现场相关知识。工作负责人针对现场工作要求,采取现场问答与解答相结合的方式,明确必须掌握的技术知识、安全知识和工作规程等。二是明确交待工作现场的信息。工作负责人对工作班成员明确交待系统运行方式、设备运行状态和检修工作任务,明确交待现场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并确认知晓。三是明确安全责任。工作负责人重申工作班成员的岗位职责、工作要求和注意事项,明确安全生产与工作要求相关的知识、信息和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工作。

6、预防侥幸心理,安全现身说法。一是再现血的教训。引用人为造成的伤亡事故案例分析,通过录像资料,再现事故的情景,让员工认识到,有章不循带来的后果。本人痛苦:死亡、肢残,痛不欲生等。家庭痛苦:一人遭难,全家遭殃。警示员工要以科学的态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二是请原事故当事人家属或本人现身说法事故悲剧。讲述事故发生的原因、违章操作的经过和思念亲人的痛苦,触动员工的心灵,警示侥幸心理者遵章守纪,使他们认识到,安全不是靠侥幸和运气,只有遵章守纪,才能确保安全。

7、预防紧张心理,强化教育管理。一是实施岗位培训目标管理。要根据员工的岗位要求,制定各层次的岗位培训目标,强化教育培训考试,激励员工岗位成才,熟练掌握操作技能,遇事才能沉着,应付自如。二是做好思想疏导。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克服紧张心理障碍,认识自己的不足。三是从严要求、从轻处罚。防范事故的发生,只有遵章守纪,制度约束,才能规范行为,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对发生事故的责任者,视情节轻重,酌情处罚,以达到处罚是手段,教育是目的,让员工感恩企业,为安全生产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8、预防依赖心理,鼓励独立自主。一是要鼓励独立自主,发挥独立思考的作用。要从思想上 “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观念。在现场工作时,发现疑问立即停止工作,并向负责人报告。二是要鼓励独立自主,增强安全责任心。在工作过程中,要求员工将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做到:一想、二看、三复诵、四核对、五操作,消除员工过分依赖监护人的心理。三是鼓励自主培养自信心,加强自我培训意识。要求员工提高业务素质,制定安全措施,熟悉安全生产过程,逐步弱化员工依赖心理,增强独立工作的自信心。

9、预防逞能心理,落实安全责任。一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安规》制定工作考核细则,将安全生产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二是开展“反违章”活动。平时多检查、多督促、多防范、多纠正违章行为,开展千次操作无差错和安全知识有奖竞赛等活动,激励员工养成遵章守纪的习惯。三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将安全管理制度和生产工作规范等内容,宣贯到各生产班组,明确员工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安全文化与员工的安全意识相融合,树立安全思想意识,才能发生质的改变,安全管理才能治本、持久、深远。

10、预防逆反心理,启迪思想认识。一是建立健全安全预警机制。严禁未经“工作许可”就盲目工作,弱化“逆反心理”,启迪员工正确认识标准化工作程序的重要性,增强自身的防范意识。二是正向要求的逆向提问。要坚持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制度,要求员工应该做什么改变为员工不应该做什么,启迪员工怎样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思维性,提高员工安全技术的水平。三是“亲情化”沟通。要尊重、关心、理解员工,工作中要少批评,多指导,以教训方式改变为说服形式,深入基层,真诚与员工沟通思想认识,营造温馨、和谐的安全工作氛围。

在电力生产过程中,为确保安全生产,要重视客观因素上的预防,又要重视员工心理上的矫正,更要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实现标本兼治。人人都有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欲望,都珍爱自己的生命,谁也不愿发生事故,造成自己和他人伤害。在电力安全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通过家庭、企业、社会等方面形成合力,预防员工的不良心理疾病,培养员工良好心理素质,把握天下第一关,才能杜绝安全事故、构建和谐企业。

第7篇 影响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

煤矿生产系统复杂,作业环境特殊,和其他行业相比,煤矿安全管理具有更大的难度。多数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与“三违”行为有关,“三违”行为不仅受生产环境所制约,更重要的受矿工个体因素所影响,在同一生产环境中,有的矿工很少发生“三违”行为,有的矿工则经常的发生“三违”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矿工个人心理的差异有关。矿工心理不仅是“三违”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而且也是那些虽然不违反“三大规程”但违反矿工职业道德的行为产生的原因,通常情况下与“三违”行为有关的心理因素有:恐惧焦虑、麻痹大意、注意力分散、欲速冒进、逆反心理、盲目自信、冒险蛮干、侥幸心理等,在这里主要讨论前面四种。

关键词:心理因素  安全生产

一、恐惧焦虑

恐惧焦虑心理状态是由一定对象所引起的一种情绪体验。引起矿工恐惧焦虑,可以是当前的事物,如事故就在自己身边发生,可以是过去的情景的回忆;可以是对未来的想象,一个新进煤矿的工人可能由于社会上对矿工职业危险的过分渲染,而产生恐惧焦虑。恐惧焦虑是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反映,即对损伤身体、危及生命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恐惧焦虑的心理状态不利于煤矿安全生产,在恐惧焦虑状态下,矿工会坐卧不安、举止失措、畏畏缩缩,稍微有点动静就会惊慌不慌。恐惧焦虑的心理在外界监督不严的情况下,会出现“三违”行为。如某矿6名工人在掘进工作面作业时,因违章爆破引起了仅脸盆大的一堆小火,本来只要作简单的扑打覆灭方法就可以扑灭,但他们都惊惶失措地跑掉升井了。当有关人员在总回风巷发现烟雾后逐级汇报,后又由于对火灾的性质作了错误判断,采取了一些不适当的措施,当某负责人率队下井在现场灭火时,发生了瓦斯爆炸,造成了8人牺牲。

克服恐惧焦虑的心理主要由以下几种方法:

(一)加快安全设施的建设,减少煤矿事故率。良好的生产环境和安全监测系统,使矿工感觉到安全,可以消除恐惧焦虑心理。相反,煤矿生产环境不良,劳动工具简陋,领导对工人安全不关心等,矿工容易产生恐惧焦虑心理。

矿工的恐惧焦虑心理状态与煤矿事故发生率成正比。事故居高不下,使矿工感到井下不安全因素太多,视井下为畏途,由此产生较高的恐惧焦虑心理。煤矿事故发生率长期保持低水平,矿工就不会为安全过分担心。可见,减少事故发生率是克服恐惧焦虑的前提条件。

(二)加强教育,使矿工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矿工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具有熟练自我保护技能,有利于降低恐惧焦虑心理。

(三)协调好矿工组织中人际关系,使矿工之间具有浓厚的友谊。矿工之间的相互支持可以起到相互激励,使恐惧焦虑心理得以消除。

二、麻痹大意

麻痹大意心理状态是安全生产的大敌。在麻痹状态下,矿工对危险的迹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事故往往出现在自认为安全可靠的地点,如多年未出现瓦斯浓度超限的地方,或者具有一定生产经验的矿工身上。如某矿职工在工作面挂梁完后铲煤,煤壁看起来很平整光滑,也很安全,所以没有进行敲帮问顶,大约过了五分钟,煤壁突然垮落,一块煤块重重地压住他的右腿,造成重伤。

克服麻痹大意心理状态的主要方法是:严格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监督,把安全地点视为不安全地点,做到“安全不懈,警钟长鸣。”

三、注意分散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在正常的情况下,人的注意服从一定目的,但在外界和思想内部的干扰下,注意力可能会脱离目的指向与活动无关的事物上。这种现象就使注意的分散。如某矿1023掘进工作面,掘进完进行架棚时,由于装岩机司机刚结完婚第二天去上班,心理还想家里的事,忘记切断装岩机电源,验收员擅自开动机器,将一掘进工人割伤致死。

注意分散状态下的矿工,其感知运动功能以及判断、推理记忆能力都大幅度下降,因而容易发生事故。

引起注意分散的原因很多,主要可分为三类:客观因素、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

客观因素是引起注意分散的外部原因。巨响、新异的气味能使矿工的注意分散。药物刺激,如酗酒对矿工的神经起着兴奋和麻痹的作用。大量的引饮用会使人精神恍惚,处于注意分散状态。一些资料表明,酗酒工人的事故率比其他工人高三倍左右。

主观因素。主要指矿工对生产劳动之外事物发生兴趣的程度。当与劳动无关的社会事物能够引起矿工较大的兴趣或具有较大的意义,会使矿工在紧张劳动之余,经常考虑其他许多事情,心情难以平静。如在麦收季节中,对家务的思念和担心。为妻儿老小挂心。此外,还有家庭不和,人际关系紧张,与领导有矛盾等。都可以引起矿工的注意分散

生理因素主要有睡眠不足;疲劳;体力不适;疾病等。

克服注意分散的方法主要是:

1.关心矿工生活。解除后顾之忧,许多煤矿都把改善职工生活看作是防止事故主要方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2.严格安监制度,禁止以下情况的矿工下井,如班前喝酒,当天没睡好,当天准备回家,当天从家返矿,新婚蜜月等。

3.教育矿工自我训练,提高意志品质,自觉克服注意分散。

四、欲速冒进

欲速冒进既是心理现象又是一种行为表现。冒进是在安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抢进度抢产量的行为,冒进是欲速的心理愿望的表现。如某矿掘进工作面,为了超额完成矿部下达的指标,在永久支护还没完成就进行下一轮炮的打眼工作,由于空顶过大顶板突然冒落,当场压死正在打眼的两名职工。

引起欲速心理的原因主要是煤矿管理机制和矿工的指导思想。矿工个人经济收入与煤炭产量挂钩是煤矿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实行的重要的管理制度,他体现了社会注意制度下“按劳分配”的原则。有利于调动广大矿工劳动积极性。但是,它也会给那些只顾眼前利益的矿工带来不利于安全的反作用。在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经济收入还决定人们生活水平高低的现阶段,经济收入与劳动成果挂钩的管理制度必然引导矿工追求产量,追求进度的心理欲望。

煤矿领导的指导思想及管理方法是管理机制的组成部分。它使矿工生产欲速的愿望。有些个体承包、乡镇主办的煤矿领导安全意识差、求富心切、乱采滥挖,在安全条件不具备或不完善的情况下违章指挥,以经济手段或行政命令的形式促使矿工欲速冒进,这种情况有百害而无一利,应坚决纠正。

欲速冒进一般又和冒险蛮干相联系,它很容易导致事故。克服遇速冒进的主要方法有:

1.使矿工自觉抵制违章指挥和克制欲速的心理。许多煤矿实行“三违”行为与工资、奖金、转正、升职挂钩制度以后,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事故发生率。

2.严惩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

3.教育矿工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不为眼前利益而发生短视行为。

作为高危行业的煤矿生产,各个生产环节的安全防范措施都必须落实到位,不但在硬件完善,同时还要抓好如职工的安全思想工作,稳定职工的思想情绪等软件方面也不能放松,全面消除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影响,实现矿井安全生产。

第8篇 矿工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分析

引言

安全 生 产 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由人的行为引起的,而行为又受心理所支配。我们在研究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时,必须重视矿工的心理因素。本文试从认知、情绪与能力三个方面分析引发事故的矿工心理及其成因,提出相应对策,以便对矿工的行为加以预见、影响和控制,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1 矿工安全生产的认知因素分析

1.1 矿工认知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煤矿 井 下 职工在作业时,主要是通过对井下一系列复杂和特殊环境的感知、注意、记忆、分析、综合,而达到人与各种事物环境、生产安全的适应和协调。其中,感知的准确与注意的集中是人进行安全生产的两个基本前提,对煤矿井下生产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研究发现,认识视觉图形差异比做出单纯肌肉操纵较快的人倾向于属于事故安全个体,而认识视觉图形慢于做肌肉反应的人,则属于倾向于易发生事故的个体。同时,反应快于知觉的人,比知觉快于反应的人更容易产生事故。因此,井下矿工只有清晰地感知到井下所处环境状态,准确获取和识别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信号,才能在操作行为上做到及时预防,消除不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1.2 矿工不安全认知的成因作业环境恶劣:在井下有限的空间内,要进行凿岩、爆破、装载、运输等工作,设备来往频繁,管线设置多同时,井下的黑暗和单一的颜色容易使人产生心理不适和错觉;长时的噪声能使人神经系统疲劳,反应能力降低;不适宜的工作环境,极易发生误动作。劳动 时 间 长:井下是24h 循环作业,必然使一部分人员不能按正常的作息时间进行活动,导致矿工心身疲劳过度,体力不支,感官不灵,反应迟钝,从而诱发事故的发生。据有关资料分析,一昼夜内,有两个事故高峰时间段,即凌晨3一6点之间和晚上22一24点之间。这与人体昼夜变化规律完全符合。劳动 强 度 大:由于井下工人还没有完全脱离笨重的体力劳动,高强度的井下作业极易使人身体疲劳,对简单信号或警示标志的反应时间延长,造成操作不及时引发事故。

1.3 减少矿工不安全认知的对策

政府 、煤矿主管部门及煤矿企业要提高安全生产的措施,给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要相应改变井下环境状态,增强刺激的强度感和对比性:可适当运用知觉对强度的敏感性,多搞一些安全标志和相对强度,还应根据人的知觉规律,增强工作环境的感观刺激。这样在井下就会增强色彩的对比性,从而在平时操作或事故的抢险救灾时,起到预防和保护作用。重视矿工的付出,修改定领结构:根据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规律,改革不合理的工作制度,确定合适的劳动强度。提高设备的机械化水平,降低工人劳年动强度和作业时间,使职工有足够的时间休息,恢复体力。同时注意加强对节假日和夜班矿工的管理。

2 矿工安全生产的情绪因素分析

2.1 矿工情绪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是矿工进行安全生产的内部动因。调查发现,在情绪失控状态下,矿工就会失去理智、不考虑后果,如有的人只顾发怒而忘掉作业规程;有的人故意打乱正常生产秩序,投机取巧;有的人为了赌气,忽略了排查隐患,从而引发事故。若能控制不安全情绪因素,也就等于消除了可能引起事故的重要原因。

2.2 矿工不稳定情绪的成因

在导致矿工情绪不稳的因素中,欲求不满是一个主因。矿工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安全、归属与爱、尊重三个层次上,如果在满足需求的过程中受到了挫折,就很可能引发情绪问题。安全 包 括 人身安全、物质保障和权益保障:煤矿五大灾害时刻威胁着矿工生命,矿工对自身安全的忧虑进人潜意识,于是希望“早上井”,有人为此则追求省力减时,求轻避重,从而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目前,煤矿工人收人在全国各行业偏低,其下岗失业率也远远高出其他加工制造行业,绝大部分矿工失业后没有社会保障。高风险低收人的工作以及失业的威胁使矿工情绪极易波动。有的煤矿侵犯矿工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而工会的缺席又使得工人的整体博弈能力十分微弱,难以有效维护自身权益。这都会影响矿工的情绪,成为安全生产的威胁。矿 工 家庭 生活与人际关系中的问题使其归属与爱的需要未得到充分满足:矿工的家庭一般夫妻两地分居多,家庭负担重,子女多;年轻人多,处在婚恋期的人多;夫妻感情纠葛、住房、经济等问题突出。一些人就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工作时漫不经心。另外,由于沟通方式和个性等方面的因素,不良的人际关系也会引发情绪失控,埋下安全隐患。矿工 社 会 地位较低,尊重的需要未能得到满足:有些经营者为了利润,片面追求产量,超强度、超定量开采作业,忽视矿工的生命。有些管理者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官僚主义严重、重罚轻教等也会伤害矿工的自尊心,引发矿工的委屈、愤怒和报复情绪,一旦郁积迸发,情绪超越理智,就会演变为“三违”行为。

2.3 解决矿工情绪问题的对策

满足 矿 工 的安全需求:应加大安全资金的投人,完善各项安全保障措施,为矿工支撑起“安全伞”。应提高矿工收人,改善福利,建立和完善矿工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减轻其生活压力和后顾之忧。应做好下岗矿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加强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国家应完善矿山安全立法,监督地方政府落实煤矿安全事故中的责任,加大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力度;大力遏制超能力生产;加大反腐力度,企业工会组织,切实可行地为矿工当家作主,维护矿工的合法权益。满足 矿 工 归属与爱的需求:要关注矿工家庭生活,积极帮助职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使他们心情舒畅。基层组织可吸纳心理咨询师或社会工作者为矿工及其家庭成员提供心理与生活帮助。当矿难及各种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伸出友谊之手。满足 矿 工 的尊重需求:要以人为本,对矿工多关注、理解和支持,尊重他们的生命、人格与贡献,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注重化解各种矛盾,及时消除影响安全生产的不安定因素,在班组形成人人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心情舒畅、工作有序的安全工作局面。

3 矿工安全生产的能力因素分析

3.1 矿工能力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能力 是 顺 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在现代化的采矿生产中,工人的能力,特别是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矿山设备运转的好坏和安全事故的多少。在采掘第一线的工人中,农民合同工、轮换工占全部工人的85%以上,其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缺乏煤矿最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这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事物的正确理解以及操作技能的掌握与提高。大部分小煤矿事故都与井下没有专职技术员、矿工不懂安全规程、违规操作有关。

3.2 矿工安全生产能力偏低的成因

我国 煤 矿 业采掘一线院校毕业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许多不愿到煤矿就业。据统计,1998年以前,煤炭院校毕业生在煤炭系统内的就业率在50%以上,到2002年,只有不到15%,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煤矿企业工作待遇过低。农民协议工和以农民为主的外包工程人员虽普遍素质不高,但劳动力价格便宜,却成了煤矿企业生产的主力,这造成了安全生产能力偏低。

3.3 提高矿工能力的对策

实行 矿 工 资格证制度。在我国,由于资源赋存条件和长期开采的原因,煤炭开采依然属于高危行业,从业者需要具备一定技术素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而推行矿工资格证制度,提高煤炭开采行业的市场准人门槛,对提高煤矿从业人员教育和科技素质,无疑有着重要和积极的作用。加强 对 职 工的岗位培训。煤矿企业树立“安全培训是职工最大的福利”的思想,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识的系统培训,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各种类型的岗位培训班,提高在岗工人操作技能。注重 安 全 心理培训。通过研究分析及实践证明,越是在危险、负荷重的工作环境中,心理素质越好,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就会得以更好的体现,处理好各种危险问题,保证安全生产。因此,应对矿工开展好安全心理培训,提高自身安全心理素质,自觉地调节、控制个人情绪,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迅速果断地对井下不同情况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预防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心理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