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 安全生产
栏目

安全生产与评价4篇

发布时间:2023-03-27 热度:91

安全生产与评价

第1篇 安全生产的检查与评价

一、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的提出

1、安全检查概述。我国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单位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开展不同层次、不同方式、不同重点的安全生产检查。这些检查无疑都会对安全生产工作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也会使一批潜在的不安全危险源得到整改,有效地减少了事故的发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对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意识、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和效果是不容置疑的。当前,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层层开展的安全生产检查,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措施。

2、对安全检查的思考。本文作者以其多年在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安全监督机构工作切身体会,从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建筑施工企业在开展安全检查过程中,对安全检查实行全程责任目标管理,发挥专家资源,科学评价分析检查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实现安全检查效益的问题,抛砖引玉,谈一些粗浅见解。

二、反思安全检查问题

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市场经济的初期阶段,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些地区、行业也不时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为了有效遏制重大事故发生,减少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危害,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已习惯性地在重大事故发生以后,要求层层开展安全生产检查。这种情形下的安全生产检查,大多都会由职务较高的领导带队,组成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强,检查的内容广泛,在形式上也是轰轰烈烈。应该说通过这种形式的检查,可以较好地促进各级领导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但是,高、中级别的安全生产检查和生产经营单位定期的层级安全生产检查如何采取相一致的原则,如何遵循目标导向原则,如何实现透明性和相称性原则等等,在安全生产检查的方向和定位方面还有一些急待完善的问题或创新的工作。

一是安全检查重复多。每年,但凡到五一、十一黄金周,元旦、春节,夏季、冬季、雷雨、台风季节或是在发生了特大安全事故之后,各级政府、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就要组织安全检查组进行检查或要求层层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多年来,一些地方和生产经营单位已习惯了接待上级安全检查态度认真,汇报写得有头有序,对检查组提出来的问题,虚心接受,表态坚决,但检查组一走,一些单位依然我行我素,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照样发生,不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作用。一些高规格的安全检查目的是要推动整体安全生产工作,但实际效果是仅推动了一部分被检查点上的安全生产工作。

二是安全检查不够深入。时下,各级别的安全检查频繁,有一些上级安全检查在对地方或下属单位实施检查时,听从被查地区和单位安排受检单位,迎合了一些地方和企业不愿暴露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问题的心理,有的安全生产运行较好的地区和企业成了应付各级安全检查的专业户,有的基层单位往往在短时间里相继被国家、省、市、县政府、各级行业安全部门检查,而一些安全生产问题较多的地区和单位成为了安全生产检查的死角或盲点。

三是安全工作趋向形式。近几年,随着党和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造成安全事故责任者的责任追究,各级政府、行业监管和一些企业单位对上一级的安全生产文件几乎是收到就转,因此,越到基层安全文件就越来越多,有的基层生产单位一年收到的要求开展安全检查的文件,少则十来个,多则几十个。而且,每次安全检查都要求领导参加,并且要有书面汇报和自查总结。当前,有的上级安全生产工作文件不仅工作内容无针对性,而且要求年年雷同,重视一般号召要求,轻视安全措施落实,针对安全生产实际,建立长效安全机制的政策性指导文件较少,在一些地方或单位的安全生产趋势形式主义的问题比较突出。

四是安全检查重形式,轻整改。近几年,各级安全生产检查的频率越来越大,规格越来越高,在一轮又一轮的安全检查时,重视检查的形式,轻视检查的过程,忽视检查问题整改的问题越显突出。一些上级在安全检查前,未能结合被查地区或单位在安全意识和安全保证体系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断变化的安全生产实际,提出该次安全生产检查的要求及处置标准,在安全检查过程中的随机性、任意性、个性化操作,助长了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偏重接待高规格的安全检查,忽视举一反三的不安全隐患的整改落实。长此以久,逐渐削弱了政府和行业监管部门安全检查的影响和威慑力。

五是安全检查组责任目标不明确。现行的安全检查组织形式,从带队的领导和参加人员,多是从各个方面抽调集中在一起的,带队的领导往往是职务高,却对安全生产实际情况了解少,其他人员虽然大都具备某种安全专业知识,但由于安全检查工作结束后检查组就解散,仍回到原单位各干各的事。因此,有的参与者面对热情的接待,就将原则性的安全问题,降为一般性的安全技术问题来谈。有一些安全检查组,对受检单位存在思想重视方面高谈阔论,而对安全意识、安全体系运行障碍和安全投入不足等问题却泛泛而谈,严肃批评少;发现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的现象从个人原因说得多,从安全管理教育效果上说得少;对安全技术方案和措施存在明显缺陷和处置不力的问题,则轻描淡写说得多,从程序控制上说得少;对存在的不安全危险源治理不力等问题,从客观上说得多,从责任追查上说得少,因而影响有限,警示力不强,所以有的安全检查组离开时间不长,被查的单位就又发生事故了。

三、安全检查的推进

1、政府组织的安全检查。政府组织的安全检查,具体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是对劳动者安全和健康的关心,通过适度的新闻媒体宣传,不但能促进社会对安全生产的关注,也能提高主管行业和生产经营单位的领导对安全生产的重视。

政府组织的安全检查一般分为随机检查和定期检查。随机检查是为了了解促进某个法规、某项安全生产规定的贯彻执行情况;定期检查一般是在下级或企业进行层层安全检查之后进行,政府组织的安全检查,一般不宜搞突击检查。检查的重点是,查思想认识,查安全职责履行,查管理制度执行,查安全投入, 查安全措施落实,另外通过对作业面随机抽查,了解操作人员对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待安全的态度情况。 这种检查既有综合性,调查性,权威性和针对性,又能解决安全生产突出问题,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政府组织的安全检查也可以针对一个时期安全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检查,必要时也可以先以文件、公告或通过新闻媒体提前发布检查信息和公布检查重点,促使受检的行业和企业先行开展安全自查,推动生产单位安全活动的开展,再经过政府组织的安全检查,进一步对危险源加强控制,消除安全隐患,从而对安全生产工作起到深化、巩固、提高的效果。

2、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安全检查。主要是指从中央部、委到各地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安全检查。这类安全检查能结合行业的特点,针对行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多发性事故专项整治检查以及安全强制性规范的执行情况、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变化等情况的有重点、有目标的安全检查。

行业安全检查的形式、重点、内容等都应有明显的针对性,也应具有调研性,同时也可具有评比性,通过安全检查能及时发现地区、企业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从而及时调整全行业安全生产目标,完善安全技术法规标准,推进全员安全培训教育计划,改善安全生产外部环境,指导全行业安全生产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3、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的安全检查。企业开展的安全检查要由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或受其委托的主管负责人组织实施,企业生产、安全、质量、技术、卫生等有关部门参加。

企业的安全生产检查要紧贴其生产特点和安全生产实际,围绕一个时期制定的安全生产目标,针对多发性事故的特点,以安全生产薄弱环节为重点,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促使预期安全目标的实现。也可结合季节特点,企业地区分布状况,开展专项检查。总之,要通过实施安全检查,对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做到有效控制。

企业参与安全检查的部门和人员,要相对稳定,对企业安全生产情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安全检查实施之前,要先对检查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工作交底,使其领会安全检查的具体任务、掌握检查重点、方法、标准,熟练检查工具仪器,了解生产工艺特点,分析气候和环境条件,对使用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生产作业人员接受安全教育的状况以及生产场所上一次安全检查整改情况以及危险源的跟踪处置等进行了解。

4、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在专职安全员的指导下,由项目主管生产、技术和专业的工长、劳务队负责人参加。建筑工地组织的安全检查是保证安全生产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参与检查的人员工作活动在施工现场,所以发现不安全行为的次数就多,从而纠正的机会也多。它能对不断变化的生产过程、环境状态随时随地进行检查。每个管理者个人的安全检查,不能代替定期的施工现场安全检查。认真实施能随时针对生产特点、作业安全问题,检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设备、设施的应用状态、安全事故的发生规律等,实施及时控制。

建筑工地安全检查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安全检查,也是最易成为形式的检查。原因是参与检查的人员对生产情况和环境熟悉,对事故危险源状态了解,往往会从本职岗位的角度,认知、处置、评价安全生产问题,容易产生侥幸或麻痹思想,更会重生产,轻安全,在不经意间放过一些习以为常的问题,从而留下不安全隐患。

5、作业班组安全检查。班组安全检查是在班组长的领导下,在兼职安全员的指导下,由有关作业人员参与完成的安全检查。班组安全检查是避免事故发生的最后一道组织措施,认真实施班组安全检查的程序和要求,通过安全检查对危险源及时进行整改,及时纠正违章作业,抵制违章指挥,对危险性大的作业环境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和消除事故。

班组安全检查人员主要来自生产一线,其由于熟悉作业操作环境,故容易疏忽大意,这类安全检查也最易流于形式。因此,项目管理者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要适时参与班组安全检查。班组安全检查,只要坚持既定的检查程序,就会取得明显的效果。

6、随机性的安全检查。随机性的安全检查,亦即不打招呼的安全检查。检查组可以直接深入被检查对象的生产作业第一线,通过被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日常运行质量状况、生产过程中强制性安全标准规范的执行情况、生产过程作业人员遵章守纪情况、安全生产的投入和措施执行情况、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及整改效果,来了解其安全生产的真实状况。

随机性的安全检查具有出其不意的特点,有一定的威慑力,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处理要果断,责任要落实,整改措施要有针对性、时限性。一般所掌握的情况真实,收效往往较好。

第2篇 安全生产变更中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识别产品、过程和服务过程中能够控制以及可施加影响的风险 ( 即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 ) ,并确定、更新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以对其进行控制管理,特制定本程序。

第二条本程序适用于本厂产品、过程和服务中变更过程的风险的识别、评价、更新管理。

第三条综合办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风险识别、评价、控制、更新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

第四条各单位负责本单位风险的识别、评价的具体实施,风险控制和应急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第二章 工作程序

第五条综合办组织各相关单位成立风险识别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应包括各单位负责人、员工代表与岗位操作人员等。危害识别与评价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熟悉本单位的生产、服务规范和技术;

具有风险管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能力;

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及责任感;

具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和现场经验;

具备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或教育经历。

第六条风险识别范围必须覆盖本厂所有产品、活动、服务、作业现场、设备设施、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中能够控制或使可加影响的因素,包括如下内容:

1.风险识别应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以及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所造成的危害和环境影响;

2.八个方面:废气排放、废水排放、噪声、废弃物、土地污染、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植被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社区和其他相关影响。

3.七种类型: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生理、心理因素、行为因素及其它因素。

4.考虑活动、产品或服务从开始到废弃和处置的全过程,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作业场所内的设施。

第七条对于每项作业活动,在进行危害辨识前要收集作业活动的相关信息:

1.场站、设备的设计信息,设备、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考虑在评价期限内,已有措施的适用性和效果。

2.生产施工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

3.物料的物理形态、化学特性、物料要用手移动的距离和高度;

4.生活配套设施和应急设施与装配;

5.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噪音、粉尘、有毒气体等,以及有害气体与主风向的关系;

6.员工的不良习惯、心态、健康状况及其违章操作行为等;

7.自然条件中的气象及其地质现象,如雷击、暴雨、洪水、地震等;

8. 机动车在道路行使可能遇到的人员、路况、车况、气候影响等

9.各项制度的有效性(人为因素违反管理要求)。

第八条风险识别以事故预防,控制和减少事故及污染发生为指导思想,采用现场观察、调查表、查阅记录、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 )、安全检查表( scl )等方法,对涉及到的全部风险进行辨识。

第九条风险识别的步骤

1.各队站按上述要求对各项作业活动每一步骤中能够控制或可使加影响、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填写各类风险识别表,制定削减措施,填写本单位的《危害和环境因素清单》报作业区确认,由作业区汇总成本单位《危害和环境因素清单》,再报综合办进行确认,汇总时应注意合并同类项。

2.厂机关各部门和作业区机关办公活动中的风险由各部门和作业区组织识别,填写《危害和环境因素清单》报综合办确认并保存。

3.各部门和单位应鼓励各级员工参与风险识别活动。

第十条风险评价的依据与判别准则

1. 综合办负责收集并建立下列评价依据与判别准则:

a )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文件、以及合同、协议等要求;

b ) 上级主管部门和顾客有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能源、资源使用等要求;

c ) 危害和环境影响的规模、程度、发生频率、控制现状;

d ) 本厂实际状况(技术、资金、能力)以及各相关方利益。

2.综合办在收集上述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危害和影响分级打分表,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实施。

第十一条风险评价

用是非判断法、矩阵法和打分法相结合的办法来确定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风险,对所有识别出来的风险先用是非判断法来直接判断,被判为“非”的危害因素再用矩阵法评价、环境因素再用打分法评价。

1.是非判断法——适用于各类风险

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判定依据,满足其中任何一条则视为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危害因素:

a )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行为;

b )直接可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且无控制措施(如泄露、火灾、爆炸等);

c )曾经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d )紧急状态下的危害和环境因素;

e ) 国家重点控制的危险化学品、危险废弃物的处置;

f ) 在能源消耗方面依据经营要求直接判定其中重大环境因素。

g )相关方有合理的抱怨等。

分数

人员伤亡程度

财产损失

停工时间

对声誉的影响

5

·死亡

·终身残废

·丧失劳动能力

≥ 8 万元

≥ 30 天

引起国内公众的反应;持续不断的指责,国家级媒体的大量负面报道。

4

·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职业病

·慢性病

·住院治疗

≥ 3 万元

≥ 10 天

引起整个区域公众的关注;大量的指责,当地媒体大量的反面报道;国内媒体负面报道,当地或地区或国家政策的可能限制措施。

3

需要去医院治疗,但不需住院

≥ 1 万元

≥ 1 天

一些当地公众表示关注,受到一些指责;一些媒体有报道和政治上的重视

2

·皮外伤

·短时间身体不适

小于 1 万元

半天

公众对事件有反应,但是没有表示关注

1

没有受伤

没有误时

没有公众反应

4.3.2 矩阵法——适用于判为“非”者危害因素的评价分级

按风险矩阵图法对危害因素进行评价,风险 评价 的结果可分为以下三种:可容许的危害因素( r=l_s=1~ 5 );一般危害因素 ( r=l_s=6~14 );重大危害因素( r=l_s=15~ 25 )。

注意: r 值的界限值, l 和 s 定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可由综合办组依据企业情况加以界定,报管理者代表重新审批。

评估危害后果的严重性( s )

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l )

分数

偏差发生频率

安全检查

操作规程

员工胜任程度

(意识、技能、经验)

防范、控制措施

5

每天发生,经常

从来没有检查

没有操作规程

不胜任(无任何培训、意训不够、缺乏经验)

无任何防范或控制措施

4

每月发生

偶尔检查或大检查

有,但只是偶尔执行

不够胜任

防范、控制措施不完善

3

每季度发生

月检

有操作规程,只是部分执行

一般胜任

有,但没有完全使用(如个人防护用品)

2

每年发生

周检

有、但偶尔不执行

胜任,但偶然出差错

有,偶尔失去作用或出差错

1

偶尔或一年以上发生

日检

有操作规程,而且严格执行

高度胜任(培训充分,经验丰富,意识强)

有效防范控制措施。

第3篇 安全生产变更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识别产品、过程和服务过程中能够控制以及可施加影响的风险 ( 即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 ) ,并确定、更新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以对其进行控制管理,特制定本程序。

第二条本程序适用于本厂产品、过程和服务中变更过程的风险的识别、评价、更新管理。

第三条综合办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风险识别、评价、控制、更新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

第四条各单位负责本单位风险的识别、评价的具体实施,风险控制和应急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第二章 工作程序

第五条综合办组织各相关单位成立风险识别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应包括各单位负责人、员工代表与岗位操作人员等。危害识别与评价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熟悉本单位的生产、服务规范和技术;

具有风险管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能力;

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及责任感;

具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和现场经验;

具备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或教育经历。

第六条风险识别范围必须覆盖本厂所有产品、活动、服务、作业现场、设备设施、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中能够控制或使可加影响的因素,包括如下内容:

1.风险识别应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以及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所造成的危害和环境影响;

2.八个方面:废气排放、废水排放、噪声、废弃物、土地污染、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植被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社区和其他相关影响。

3.七种类型: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生理、心理因素、行为因素及其它因素。

4.考虑活动、产品或服务从开始到废弃和处置的全过程,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作业场所内的设施。

第七条对于每项作业活动,在进行危害辨识前要收集作业活动的相关信息:

1.场站、设备的设计信息,设备、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考虑在评价期限内,已有措施的适用性和效果。

2.生产施工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

3.物料的物理形态、化学特性、物料要用手移动的距离和高度;

4.生活配套设施和应急设施与装配;

5.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噪音、粉尘、有毒气体等,以及有害气体与主风向的关系;

6.员工的不良习惯、心态、健康状况及其违章操作行为等;

7.自然条件中的气象及其地质现象,如雷击、暴雨、洪水、地震等;

8. 机动车在道路行使可能遇到的人员、路况、车况、气候影响等

9.各项制度的有效性(人为因素违反管理要求)。

第八条风险识别以事故预防,控制和减少事故及污染发生为指导思想,采用现场观察、调查表、查阅记录、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 )、安全检查表( scl )等方法,对涉及到的全部风险进行辨识。

第九条风险识别的步骤

1.各队站按上述要求对各项作业活动每一步骤中能够控制或可使加影响、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填写各类风险识别表,制定削减措施,填写本单位的《危害和环境因素清单》报作业区确认,由作业区汇总成本单位《危害和环境因素清单》,再报综合办进行确认,汇总时应注意合并同类项。

2.厂机关各部门和作业区机关办公活动中的风险由各部门和作业区组织识别,填写《危害和环境因素清单》报综合办确认并保存。

3.各部门和单位应鼓励各级员工参与风险识别活动。

第十条风险评价的依据与判别准则

1. 综合办负责收集并建立下列评价依据与判别准则:

a )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文件、以及合同、协议等要求;

b ) 上级主管部门和顾客有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能源、资源使用等要求;

c ) 危害和环境影响的规模、程度、发生频率、控制现状;

d ) 本厂实际状况(技术、资金、能力)以及各相关方利益。

2.综合办在收集上述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危害和影响分级打分表,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实施。

第十一条风险评价

用是非判断法、矩阵法和打分法相结合的办法来确定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风险,对所有识别出来的风险先用是非判断法来直接判断,被判为“非”的危害因素再用矩阵法评价、环境因素再用打分法评价。

1.是非判断法——适用于各类风险

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判定依据,满足其中任何一条则视为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危害因素:

a )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行为;

b )直接可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且无控制措施(如泄露、火灾、爆炸等);

c )曾经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d )紧急状态下的危害和环境因素;

e ) 国家重点控制的危险化学品、危险废弃物的处置;

f ) 在能源消耗方面依据经营要求直接判定其中重大环境因素。

g )相关方有合理的抱怨等。

分数

人员伤亡程度

财产损失

停工时间

对声誉的影响

5

·死亡

·终身残废

·丧失劳动能力

≥ 8 万元

≥ 30 天

引起国内公众的反应;持续不断的指责,国家级媒体的大量负面报道。

4

·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职业病

·慢性病

·住院治疗

≥ 3 万元

≥ 10 天

引起整个区域公众的关注;大量的指责,当地媒体大量的反面报道;国内媒体负面报道,当地或地区或国家政策的可能限制措施。

3

需要去医院治疗,但不需住院

≥ 1 万元

≥ 1 天

一些当地公众表示关注,受到一些指责;一些媒体有报道和政治上的重视

2

·皮外伤

·短时间身体不适

小于 1 万元

半天

公众对事件有反应,但是没有表示关注

1

没有受伤

没有误时

没有公众反应

4.3.2 矩阵法——适用于判为“非”者危害因素的评价分级

按风险矩阵图法对危害因素进行评价,风险 评价 的结果可分为以下三种:可容许的危害因素( r=l_s=1~ 5 );一般危害因素 ( r=l_s=6~14 );重大危害因素( r=l_s=15~ 25 )。

注意: r 值的界限值, l 和 s 定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可由综合办组依据企业情况加以界定,报管理者代表重新审批。

评估危害后果的严重性( s )

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l )

分数

偏差发生频率

安全检查

操作规程

员工胜任程度

(意识、技能、经验)

防范、控制措施

5

每天发生,经常

从来没有检查

没有操作规程

不胜任(无任何培训、意训不够、缺乏经验)

无任何防范或控制措施

4

每月发生

偶尔检查或大检查

有,但只是偶尔执行

不够胜任

防范、控制措施不完善

3

每季度发生

月检

有操作规程,只是部分执行

一般胜任

有,但没有完全使用(如个人防护用品)

2

每年发生

周检

有、但偶尔不执行

胜任,但偶然出差错

有,偶尔失去作用或出差错

1

偶尔或一年以上发生

日检

有操作规程,而且严格执行

高度胜任(培训充分,经验丰富,意识强)

有效防范控制措施。

第4篇 项目安全生产工作总结与评价管理规定

一、项目工程经理部应每周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总结,同时,每月进行一次月度安全生产情况总结,并将月度安全总结 以书面形式上报集团公司安监(部),另外公司第季度要进行一次季报全面安全生产总结和自我评价,并将自评结果送所在安全生产委员会领导小组。

二、公司安全 管理中心质安处(科)每月定期对所辖范围项目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安全生产总结与评价,并将总结的结果以书面形式上报给公司安监办。

三、各部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每月对公司所属项目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总结,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送达安监办。

四、安监办每月对各生产单位进行安全生产总结,并对各部门 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上报集团安全生产安监部。

五、安全生产工作总结与评价具体内容应包括:

1、工程概况。

2、本工程安全管理目标指标实现情况。逐条列出。

3、本工程安全管理难点、特点,。

4、本工程所采取的主要安全措施和手段及效果。

5、本工程安全资金投入。

6、本工程安全事故损失(包括无工伤事故)。应详细列出事故损失的子项及金额。

7、有无发生投诉情况(安全文明方面),投诉内容及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8、本工程在各级、历次检查中所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台帐及相对应的整改措施单。

9、安全生产大事记

10、其他

《安全生产与评价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