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 技术交底
栏目

顶管安全技术交底5篇

发布时间:2023-03-22 热度:135

顶管安全技术交底

第1篇 顶管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安全技术交底内容:

1、作业前应检查机具、绳索,确认安全方可使用,作业时必须按照安全技术交底要求进行作业,服从指挥,协调配合。

2、作业时必须根据作业要求,佩戴防护用品,并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得擅自动用各种机电设备。

3、顶管作业必须执行交接班制度:上下工作坑必须走安全梯,安全梯应固定在支撑上,并设置扶手或护圈。

4、作业面遇不明构筑物(管道)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报告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经处理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作业。

5、因故停顶后恢复顶进前,必须对支撑、平台、支架、电器设备、吊索具进行检查,并对氧气和有毒有害气体含量进行检测,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

6、作业中必须明确联络信号及报警方法,非机电人员不得从事机械、电气作业。

7、作业中传递工具、材料必须轻拿轻放,稳妥传递,严禁从坑上向下或者从坑下向上抛扔。

8、在顶管作业过程中必须按安全技术交底要求保护地下管线和构筑物,作业人员不得踩踏被保护的地下管线和构筑物。

一、运管、下管

1、人工自管垛向下放管时,必须先检查底层管的挡掩情况,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作业时应设专人指挥,作业人员应协调一致。放管时前方不得有人,放管速度应缓慢。直径大于600mm的管不宜人工放管。

2、槽边码放管子时,管子不得平行于沟槽,管端与槽边的距离不应小于2m,码放高度不宜超过2m并挡掩牢固。槽边放置管子的场地应坚实平整,不得在有坍塌危险的槽边放置管子。

3、自墙边向外推管时,必须在管子靠墙一侧进行牢固挡掩,推管人不得站在管子与墙之间。

4、装运管子时,绳必须系牢,并挡掩牢固。卸车前,必须确认管子无滚坍危险后方可松绳卸管。

5、人工推运管道时,应设专人指挥,运输道路应平整坚实。推行速度不得超过人的行走速度。上坡道应指定专人备掩木,下坡道应用大绳控制速度,两管之间应保持5m以上的安全距离。管子转向时,作业人员不得站在管子的前方或贴靠两侧。

6、下管作业必须统一指挥。下管前必须检查起重设备、卡环、钢丝绳、吊钩、支架、平台等,确认安全后方可下管。

7、吊运管子时,吊运的索具不得直接捆绑在管子上,应用可塑性材料衬垫。

8、下管前应先在平台上试吊,确认安全后方可下管。

9、下管时严禁管子下方有人。从活动平台下管时,应将管子吊起,稳定后开启活动平台检视坑底,确认安全后方可缓慢吊下。管至坑底30cm~50cm时,作业人员方可靠近管子进行稳管作业。作业过程中,严禁手扶钢丝绳。

10、管子就位支稳后方可摘钩。作业人员避开吊索具后方可提升吊具,关闭活动平台后,坑下人员方可作业。

二、顶进

1、顶进前应检查液压系统、顶铁、后背、导轨、支撑等,确认安全后方可顶进。

2、顶铁必须保持中心受压,受力均匀。顶铁之间、顶铁与后背之间必须垫实。

3、顶进中发现塌方、后背变形、顶铁扭翘、顶力突变等情况,必须立即停顶,采取措施,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作业。

4、穿越铁路地段时,必须与铁路管理人员密切配合,遵守铁路管理单位对顶进的规定,列车通过时严禁顶进作业。

三、注浆

1、制浆和注浆前,应检查空气压缩机、压浆罐、注浆泵的压力表、安全阀及管路等状况,确认正常后方可作业。注浆前应封堵掌子面与管道间空隙,加固顶进入口处的工作坑壁,并安装注浆管嘴。

2、作业时,必须按程序操作并控制压力,补浆必须由工作坑向顶进方向依次推进。必须设专人指挥,明确联络信号及人员分工,作业人员协调配合。

3、作业中应及时清理遗洒的浆液,并运至指定地点妥善处理。检修作业前,必须停机、卸压、切断电源。

四、掏挖、运输土方

1、挖土人员在进行掏挖作业时,每次掏挖量:砂质土20cm,粘性土50cm,严禁超挖。管径大于2000mm时,人工掏挖应采取台阶法作业。

2、作业时发现土体稳定性较差、有坍塌先兆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作业时作业人员遇呼吸异常,有异味或发生流砂、渗水、塌方的情况,必须立即停止作业。

3、穿越铁路、河流、公路、构筑物等地段,管前掏挖量必须符合要求。列车通过顶进段铁路时严禁掏挖作业。

4、顶进长度超过60m时应采取强制通风措施。

5、必须经常检查吊索具、地锚、制动装置,确认安全。坑内、管内的照明电压不得高于24v,潮湿时应用12v。

五、工作坑

1、拆除工作坑支撑作业时,无关人员不得在坑内。

2、开挖工作坑土方前应按要求了解地下管线、人防等构筑物的情况,按要求坑深,掌握管线、构筑物的具体位置。作业中应避开管线和构筑物。在现况电力、通讯电缆2m范围内和现况燃气、热力、给排水等管道1m范围内开挖工作坑时,必须在主管单位人员的监护下采取人工开挖。

3、开挖工作坑土方作业前必须检查工作坑周围场地,场地应符合排管、运管、吊运、出土、排水、防汛的安全要求。

4、工作坑必须按要求安装支撑。安装工作坑支撑时必须设专人指挥,工作坑四壁支撑框架必须牢固,支撑结构必须符合要求。前方管口可拆卸支撑板必须使用整板。

5、在挖土、支撑等作业中,不得碰撞已安装好的支撑件。发现有松动、变形情况,必须及时加固处理。

6、拆除工作坑支撑时必须设专人指挥,自下而上逐层进行,并按要求及时回填。在下层完成填土前严禁拆除上一层支撑,必要时应设临时支撑。拆撑后可能影响附近建筑物(构筑物)安全时,应停止拆撑并报告施工技术管理人员。

7、严禁在高压线下方设工作坑。在高压线附近设工作坑时,必须符合下表中的规定,保持安全距离。

起重机与架空输电导线的最小安全距离

输电导线电压(kv)1以下1~1520~4060~120220
允许沿输电导线垂直方向的最近距离(m)1.53456
允许沿输电导线水平方向的最近距离(m)11.5246

现场补充交底:

上一页12下一页

第2篇 顶管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交底记录(表sl-10)

编号

工 程 名 称

丰台区河西再生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长辛店雨水干线工程

施 工 单 位

北京市常青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交底项目(部位)

顶管作业

交底日期

2013年5月14日

交底内容(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带安全帽,上下工作坑必须走安全梯。安全梯应固定在支撑上,设置扶手或护圈。严禁运输料斗乘人。

2、因故停顶后恢复顶进前,必须对支撑、平台、支架、电气设备、吊索具进行检查,并对氧气和有毒有害气体含量进行检测,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

3、作业中必须明确联络信号及报警方法。

4、作业中传递工具、材料必须轻拿轻放,稳妥传递,严禁从坑上向下或者从坑下向上抛 扔。

5、在顶管作业过程中必须按安全技术交底要求保护地下管线和构筑物,作业人员不得踩踏被保护的地下管线和构筑物。隧道内必须有照明电压为(36v)有良好的接地

6、作业面遇不明构筑物(管道)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报告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经处理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作业。

7、严禁在高压线下方设工作坑。在高压线附近设工作坑时,必须遵守规程中的规定,保持安全距离。

8、在开挖工作坑土方前应按安全技术交底要求了解地下管线、人防等构筑物的情况,按要求探坑,掌握管线、构筑物的具体位置。作业中应避开管线和构筑物。在现况电力、通讯电缆2m范围内和现况燃气、热力、给排水等管道1m范围内开挖工作坑时,必须在主管单位人员的监护下采取人工开挖。

9、场地应符合排管、运管、吊运、出土、排水、防汛 的安全要求。

交 底 人

接受交底班组长

接受交底人数

第3篇 人工顶管安全技术交底单

工程项目名称:市政工程 编号:

分项分部工程名称:顶管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任务单编号:
安全(环保)技术措施交底内容: 1、一般要求: (1)管径小于、等于800mm时,不得采用人工方法掘进。 (2)采用敞开式掘进顶管,土层中有水时,必须采取降水等控制措施。 (3)人工挖土,土质为砂,砂砾石时,应采取工具管或注浆加固土层的措施。 (4)顶管施工中,渗漏、遗洒的液压油和清洗废液等应及时清理,保持环境清洁。 (5)施工前,应根据顶进方法、管径、最大顶力等对后背结构、顶进设备进行施工设计,确定安全技术措施,并制定监控量测方案。 (6)利用已完成顶进的管段作后背时,顶力中心应与已完成管段中心重合。顶力必须小于已完成管段与周边土壤之间的摩擦阻力;后背管口应衬垫可塑性材料保护。 (7)施工过程应按监控量测方案的要求布设监测点,设专人对施工影响区内的地面,地下管线和建(构)筑物的沉降、倾斜、裂缝等进行观察量测并记录,确认正常,发现异常应及时分析,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2、设备与辅助装置: (1)施工前,应根据顶进中的最大顶力选择顶进设备和辅助装置。 (2)施工前,必须对顶进设备和辅助装置进行检查,经试运行,确认合格。 (3)安装导轨应安装在稳固的基础上;导轨应安装直顺、牢靠;设在混凝土底板上的导轨,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且不得低于5mpa时,方可安装。 (4)拆除顶进设备必须在停机、断电、卸压后进行;拆除的设备和材料,应随时运走或按指定地点码放整齐。 (5)顶进设备和辅助装置应完好:防护装置应齐全有效;后背结构及其安装应符合工设计的要求,油泵压力表在使用前应经具有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标定,并形成文件。 (6)安装后背墙体应平整,并与管道顶进轴线垂直:方木、型钢组合的后背,组装件之间应连接牢靠;后背墙体应与后背土体贴实,缝隙应用粗砂等料填充密实,现浇混凝土后背的结构尺寸和强度用符合施工设计要求:后背墙体埋入工作坑底板以下的深度应符合施工设计要求,且不得小于50cm。 (7)安装或拆除洞口密封装置需高处作业时,应支设作业平台,不得垂直交叉作业,脚手架应置于坚实的地基上,搭设稳固。 (8)安装顶铁前,应检查顶铁的外观和结构尺寸,确认完好和符合施工设计要求,顶铁应安装平顺,不得出现弯曲和错位现象,顶铁、千斤顶轴线的中心线应在通过管道轴线的铅垂面上,安装前,应将顶铁表面和导轨顶面的泥土、油污擦拭干净。顶铁与管口顶接处应采用带有柔性衬垫的弧形顶铁,顶铁顺向使用长度,应根据顶铁的截面尺寸确定。 (9)安装工具管和顶管机底板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导轨应安装牢固,符合设计要求。 (10)使用液压千斤顶前应检查其活塞阀门和管路,确认完好,无漏油。一旦损坏和漏油应立即更换检修;千斤顶必须按规定的顶力使用,不得超载,其使用顶力应按额定顶力的70%计算,最大工作行程不得超过活塞总长的75%。千斤顶应放置在干燥,且不宜爆晒得地方,搬运时不得扔掷,千斤顶和油箱应单独搬运。 (11)使用起重机吊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有电力架空线路时,应设专人监护,确认作业现场符合施用电安全要求。 2)起重机与竖井边缘的安全距离,应根据土质、井深、支护、起重机及其吊装物重量确定,且不得小于1.5m。 3)作业前施工现场技术人员应对现场环境、架空线路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选择适宜的起重机。4)配合起重机的作业人员应站于安全地方,待被吊物与就位点的距离小于50cm时方可靠近作业,严禁位于起重机臂下。 5)起重机作业场地应坚实平整,地面承载力不能满足起重机作业要求时,必须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并经验收确认合格,形成文件。 6)起重机吊装作业必须设信号工指挥,作业前,指挥人员应检查起重机地基或基础、吊索具、被吊物的捆绑情况、架空线、周围环境、警戒人员上岗情况和作业人员站位情况等。确认安全后,方可向机械操作工发出起吊信号。 3顶进施工: 顶进前现场工作坑起重系统,工作坑口平台,顶管机械和配套设备,管线与配电线路应完好:机械设备安装应稳固,防护装置应齐全有效。使用前应经检查,试运行,确认合格。 顶进中,施工人员不得站在顶铁上或两侧。 封门宜在空顶完成后拆除。 顶进开始后,应连续作业,实行交接班制度,并形成文件。 开始顶进时,千斤顶应缓慢的启动,待各个接触部位密贴后,方可正常顶进。 拆除封门应编制方案,规定拆除程序和安全技术措施。封门宜采用静力法拆除 每班作业前,应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和试运行,确认合格并记录后,方可业。 顶进过程中,严禁工作坑内进行竖向运输作业,进行竖向运输作业时,必须停止顶进作业。(9)封门拆除后,应立即将首节管或工具管、顶管机顶入土体内。洞口与管道之间的空隙应采取密封措施。 掘进过程中,必须由作业组长统一指挥,协调掘进、管内水平运输、顶进和竖向运输等各个环节的关系。 一个顶进段结束后,管道与周边土壤间的缝隙,应及时填充注浆。 顶进过程中,应对监控量测情况随时分析,确认正常,当发现异常时,应及时调整施工方法或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掘进中,拆接电路、油管和泥、浆、水管时,必须在卸压、断电后进行;接长的管路不得进入运输界限,并及时固定在规定位置。管路拆接后,应检查接口密封状况,确认无渗漏后方可使用。拆接泥、浆、水管时,应在作业点采取控制和收集遗洒物的措施。 采用敞开式掘进顶管应符合以下要求; 敞开式掘进顶管,严禁带水作业。 每一循环掘进完成后,应立即将管道推至开挖面前壁。 掘进过程中,人员必须在管道内或工具管刃脚内作业。 使用设有格孔和正面支撑装置的工具管时,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规定挖掘程序。 当土质较松软时,宜在管道前段安装带有刃脚的工具管,掘进过程中,必须保证刃脚切入土体内。 管端前挖土长度,土质良好时,不得大于50cm,不良土质地段不得大于30cm。 7)掘进时,管顶部位超挖量不得大于15mm。管底部135°范围内不得超挖,在不容许土层沉降的地段,管子周围均不得超挖。 (15)顶进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停止顶进,待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并确认安全后,方可恢复顶进。 1)开挖面发生严重塌方。 2)遇到障碍物无法掘进。 3)后背变形、位移超过规定。 4)顶铁出现弯曲、错位现象。 5)顶力骤然增大或超过控制顶力。 6)管道接口出现错位、劈裂或管道出现裂缝。 7)影响区内地面、地下管线、建(构)筑物的沉降、倾斜度、结构裂缝和变形等量测数据有突变或超过限值。 5触变泥浆: (1)注浆压力不得超过控制压力值 (2)泥浆池周围应设护栏和安全标志 (3)注浆过程中出现故障,必须在停机、断电、卸压后处理 (4)注浆作业中应及时清理遗洒浆液,作业后的余浆应妥善处理 (5)补浆顺序应保持向顶进方向逐个进行,不得与顶进方向相反 (6)顶进过程中,应设专人观察注浆压力表,当表值低于规定压力时,应进行补浆(7)注浆前,应检查泥浆搅拌设备、空气压缩机、注浆泵、压力表、安全阀和管路等状况,确认完好有效 (8)注浆施工应具备下列条件: 1)控制压力值已确定。 2)压力表已经检测单位检测、标定。 3)封门洞口与管道之间的缝隙已经密封。 4)经检查,确认机械设备完好。输浆管接口严密,防护装置齐全有效。
检查执行情况安全员: 年 月 日讲 解 时 间
交底人签字
接受人签字

备注:1.凡下达施工任务,必须填写本单,进行安全生产交底。

2.本单一式三份,一联工长留存;二联交施工班组;三联交安全员。

第4篇 沉井顶管安全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

1.基坑开挖

a.沉井制作前,应先在设计位置挖好基坑,基坑开挖采用机械为主.人力配合的方式,适度放坡。基坑标高根据现场情况而定。

b.基坑底部沿四周设置2%坡度的排水沟,四角设置集水坑,集水坑深度比四周沟的深度深500mm以上。

2.井壁的制作

a.井壁采用组合钢模板,采用d48钢管做竖向围檩,d48钢管做水平围檩,钢管接头部位错开。围檩水平间距不大于500mm,竖向间距不大于400mm。水平围檩相互用扣件扣牢。

b.浇捣混凝土采用d70型振动棒,并配部分d50的振动棒,以解决因为钢筋间距过密而振捣困难问题,振动间距不大于50cm。

c.混凝土下料时要求沿墙周围均匀进行,不得在某一处的井壁内集中下料,靠振动器赶淌混凝土,不允许造成高差过大的现象,不允许在模板外侧振捣。

d.振捣砼时应控制好振动棒的插入深度,不能少振、漏振、也不能在同一深度过度振捣,每棒控制在30秒左右,以免模板发生爆模现象。

3.钢筋工程

a.依据设计施工图和国家规范编制出钢筋加工的清单,按清单进行来料加工制作。

b.加工好的钢筋必须进行清理、分类、按照施工设计划分点堆放整齐,并挂牌标明种类及使用部位。

c.钢筋采用现场绑扎,进场的原材料钢筋必须有钢材质保书、试验报告,并批量做好原材料试验,经现场技术部门及监理单位认可后方可使用,进场成型钢筋的质量资料需齐全。

4.混凝土浇筑

a.混凝土浇筑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

b.沉井根据井高分节制作,采用商品混凝土,通过砼泵车直接运送,接高时下节混凝土须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然后再浇筑下一节混凝土且一次到位。

c.沉井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应保持同步均匀上升,并密切注意做好沉降观测,若发现不均匀下沉,应即时调整,严防井壁断裂。

d.沉井直壁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50%以上,刃脚斜面的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方可拆模。

e.沉井混凝土施工时,必须严格按施工规程进行,严格控制水灰比,保持骨料清洁和良好级配、振捣密实,精心养护,以防产生早期裂缝,当气温低于5度时,采取保温施工措施。

f.混凝土浇捣前,所有预埋件、套管、预留钢筋等要准确就位。

5.混凝土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a.加强控制混凝土坍落度,严禁有任意加水现象产生。

b.反馈现场混凝土实际坍落度、可泵性、和易性等质量信息,以有利于控制搅拌站出料质量。

c.按照浇捣方案,组织全体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会,使每个操作工人对技术要求、混凝土下料方法、振捣步骤做到心中有数。

d.各种设备的预埋件位置要准确。

e.混凝土拌车进场,混凝土品质严格把关,检查混凝土装车时间、混凝土坍落度、混凝土到场时间等是否达到规定要求,对不合格者坚决予以退货,严禁不合格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

f.混凝土浇捣工程中质量部门要巡回监督检查,发现质量问题,立即督促整改。

g.混凝土浇筑前只有各项准备工作完善到位,现场各级验收工作顺利通过,混凝土才能开泵进行浇筑。

h.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捣完后,按规范要求浇水养护。

6.沉井下沉

沉井在下节强度达到100%,其余各节达70%后即可一次下沉。

a.沉井下沉根据土层及周围建筑物情况采用排水或不排水法施工,土层中有流砂、软土或距建筑物较近时采用不排水法施工。井内取土时,先挖锅底后掏刃脚。掏土时要对称取土,均匀下沉,每层掏土不要大于30cm,下沉时如遇中风化岩或强风化岩,用风镐凿除开挖。在下沉过程中要及时测量观察,若发现偏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井内取土不得堆放在基坑周围,避免对基坑外围增加载荷。

b.当沉井下沉到设计标高以上1m时,应适当减慢下沉速度,每天不大于0.3米,这时要减少锅底开挖深度,刃脚掏土时要慎重,防止突沉和超沉事故的发生。

c.不排水下沉时,井内水位宜高于井外水位1米。

沉井下沉纠偏

在沉井下沉各阶段,应即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

a.沉井倾斜:即沉井垂直度出现歪斜超过允许限度。此时应加强观测资料的校核和分析;分区、依次、对称、同步拆除砖模;或在刃脚高的一侧加强取土,低的一侧少取土或不取土,待正位后再均匀分层取土,还可以在高侧配重加载,设置空气幕等。

b.沉井偏移:即沉井轴线产生位移现象。此时应首先加强测量资料的校核,然后控制沉井不再向偏移方向倾斜,在刃脚高的一侧加强取土,低的一侧少取土或不取土。

c.沉井下沉过快:即沉井下沉速率超过挖土速度,出现异常情况,则应控制底梁等处取土,井外塌方即时回填并夯实,以增大侧面阻力,同时保证井内水位。

d.沉井难以下沉:用配重、泥浆护壁、井外射水等减阻办法。

7.沉井封底

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后,应立即进行素混凝土封底施工。

主要施工步骤为:清除井底浮泥等 井壁等接触部清洗 水下砼浇筑 预留插筋 表层凿除 底板浇注。

浇注平台搭设:平台搭设由型钢、脚手管搭设,以利于施工时控制导管、泵车软管等。导管采用ф250钢管,提升移动用手葫芦控制。注重测量,合理确定导管埋深和导管提升高度,避免堵管或返水事故的发生。封底混凝土的浇注时,应对称均匀。当封底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井内抽水,抽干后不得有渗水现象,否则应予修补。当浇注底板混凝土前,应先将槽口凿毛,用水枪、钢丝刷对井体与素混凝土接触部位进行清扫,以清除封底混凝土表面的淤泥等,并冲洗干净,底板钢筋应与框架底梁和井壁上的钢筋焊接牢固。

a.浇筑底板混凝土前,应先将槽口凿毛,清除封底混凝土表面残渣,并冲洗干净,底板钢筋应与井壁上的钢筋用钢筋接驳器连接好或焊接牢固。

b.底板钢筋绑扎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①基槽处理验收工作;

②轴线、墙、截面尺寸必须符合设计施工图;

③绑扎下层钢筋时,在垫层面弹出钢筋绑扎控制线,以保证钢筋间隔尺寸,其偏差值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钢筋保证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④底板钢筋绑扎时,每施工二皮即隐蔽验收一皮方可进行下道工序,以免造成返工,影响进度要求;

⑤所有底板钢筋应在浇捣底板混凝土前,按设计图纸绑扎完毕,并在适当部位加以电焊固定,防止振捣砼时,钢筋移位;

⑥各种设备的预埋件位置要准确;

⑦只有通过各个方面的验收合格后,才能浇捣混凝土。

8.顶管设备选择

根据现场地质情况,采用挤压式工具管,人工出土,这种工具管的特点是操作简便,土质较好的情况下,顶进速度较快而且排障较强,对地下可以出现的孤石等障碍物可以人工排除,为防止地面沉陷,人工挖土时不能超挖,如遇局部流沙、淤泥质土,则可短距离闷顶。在过河,过铁路等特殊地段将根据实际情况,在土顶设备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采用泥水平衡顶管系统设备,它有以下优点:

a.适用的地质范围比较广,如遇地下水位高以及地质范围变化大的土质条件,它也能适用。

b.可保持挖掘面的稳定,对周围土层的影响比较小,施工后,地面沉降也较小。

c.与其他类型顶管相比,泥水平衡式顶管的推力比较小,适宜长距离顶管。

d.工作井内作业环境比较好,作业比较安全,如挖掘面稳定,不太会造成地面沉降而影响交通及各种公用管线的安全。由于采取泥水输送弃土,没有吊土、搬运土方等客观比较容易发生危险的作业。可以在大气常压下工作,不会有因采用气压顶管带来的各种问题以及影响作业人员的健康等。

e.由于可以连续出土,因此作业速度快。

9.顶管进出洞口措施

顶管顺利进出洞是顶管成功的基础,部分地段土质条件较差,采用以下进出洞口措施:

a.沉井时如造成洞口周围地基塌陷,应进行回填粘土压密加固,必要时加以井点降水疏干土体水分。

b.为使出洞口在施工中不发生泥水流失,洞口止水装置必须良好,必须做到:止水胶圈安装平整牢固,水密性良好;止水胶圈安装位置必须与管道在同一轴线。

c.为了确保工具管安全进出洞,尽量避免泥水流失,造成地面塌陷,在必要时,我们可以对洞口外的土体采取压密注浆进行加固。

10.管道外围压注触变泥浆减阻

为了减小管道外壁的摩阻力,可以在管道外围压注触变泥浆。

a.触变泥浆压注力和耗量:触变泥浆的压注力应与注入土层的土体压基本相当或略大,而触变泥浆的耗量亦应略大于或等于地层土体的损失量。

b.触变泥浆的配比及拌制:膨润土:水:碱=100:614:2.0(重量比)

泥浆的拌制要均匀。首先将定量的水放入拌和桶内,开动拌和机徐徐投入膨润土,拌和2-3分钟,继续搅拌7-8分钟,即成泥浆。制成的泥浆排放入贮浆池内贮存12小时,使膨润土、水、碱发生置换作用,形成稳定性良好,且有一定粘度的泥浆,使用时用泵压至管道外围。为了防止贮浆池内泥浆离析,应间歇地对贮浆池内泥浆进行搅拌。

c.泥浆的压注方法

在管节上预埋压浆孔,两个压浆孔与钢筋砼圆心为120度。采用在顶管机压浆、中继环补浆的方法,对掘进机压浆要与顶进同步,以迅速在管道外围空隙形成粘度高、稳定性好的膨润土泥浆层。

d.中继站补浆是在已有泥浆层的基础上改善泥浆层,补充其损失量。掘进机尾部第一压浆孔后的10m处设置第一道补浆孔,此后每隔4m通过管节上的补浆孔补浆,以保证管道外围空隙充满触变泥浆,补浆始终要坚持从后向前补压和及时补浆的原则。对于各层土质,特别在夹砂土层施工时根据其渗透系数充分考虑泥浆的损失,调整注浆压力和注浆量。

e.泥浆的置换:每段管道顶进完成后,立即用2:1水泥浆将泥浆置换出来,以确保管道外围土体有足够的支撑和减少渗漏水。

11.顶管推进

a.最大允许推顶力

顶管中推顶力不仅受设备的制约,而且受工作井后靠土体稳定的允许反力和管材轴向承压力的限制,因此在顶管施工中允许推顶力应受诸多因素中的最小允许承载力来决定。

b.中继站的设置

顶管施工中,顶管中继站的设置与顶管允许推顶力有关,管道的顶进总阻力由掘进机的正面阻力和管道外壁的摩阻力组成。

12.顶管管材和接口

我们选用符合建设单位要求的成套管材,进场时按规范进行验收,不合格品予以清除,在施工前,每种规格管材各送一节到市检测中心做破坏性试验,试验合格后,方使用该厂管材。

安管前再次检查管子接口的槽口尺寸,橡胶圈和衬板的外观和质地。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接管时可在接口外均匀涂上抹薄层硅油等橡胶无腐蚀性的润滑材料以减小摩阻力,承插接管时加力要均匀,应保证橡胶圈不移位,不反转,不露出管外,顶管结束后要按设计要求对管接口进行处理,对管道进行防腐。

13.顶管施工

顶管施工质量的好坏与设备安装的精确度有直接的关系。安装前,应根据已知的控制点、标高,准确无误地测放出进出洞口的标高和顶管的轴线,并依此测放设备和安装位置。导轨、千斤顶支架、靠背等设备必须安放准确牢固,以保证顶管的顺利进行。

顶进:

a.工具管出洞:开始顶进前,必须对所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并经过试运转无故障后,方可开门出洞。开始顶进前,先在洞口安装好止水装置,如土质不好则采用深井降水,确保工具头顺利进出洞口。

b.安装管节:管节安装前认真检查,确认质量合格后方可使用。管道接口为“f”形接口。安装管节前,应先安装止水胶圈,在管节端面粘贴好松木衬垫,再将管节吊放在轨道上稳好,使管节插口端对正前管的承口中心,缓缓顶入,直至两个管节端面密贴衬垫,并检查接口密封胶圈及衬垫是否良好,如发现损坏,应重新安装,确认完好后方可布置顶铁。

c.工作面工艺:顶进管节的方向和标高控制,主要取决于挖土操作,顶管工作面上的挖土质量不仅影响顶进效率,更重要的是影响质量控制。因此,熟练的操作工是重要的技术力量。

e、顶进:顶进施工,应严格控制前5m管道的顶进偏差,其左右及高程偏差均不能超过0.3cm,在顶进过程中若产生偏差,应及时纠正。要把较大的偏差作为主要突破点予以纠正。纠偏不得急于求成,应逐步进行,必须坚持“勤测、勤纠”的原则,可在污水管内安放水平尺中间设置刻度线控制。管道顶进到离接作井井壁50cm时,应卸管,回程加顶铁,然后继续顶进。大堤顶管穿越原有管道时应注意上下管道,随时观察.

14.顶进注意事项

a.随时注意主泵压力的变化,当发现压力突然上升时,应立即停止顶进,查明原因,以防发生意外。

b.千斤顶的伸长值,不得超过临界冲程。

c.应连续顶进,不得长时间停歇。

d.根据土质进行挖土控制,随挖随顶,顶进时及时补浆,并注意注浆压力及注浆量的控制。

e.加强对顶进速度的控制,加强监测,及时控制,纠正偏差。

f.停止顶进时,一定要使挖掘面保持一定的压力,防止漏水及土层中泥水流失,尤其是出洞时,更应注意这个问题。

g.在掘进过程中,应注意地下水压力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务必使挖掘面保持稳定,同时还要注意挖掘面稳定与否,泥水的浓度和比重是否正常,进推泥浆是否正常,防止排泥流量过小而造成泥水在管道中堆积。

在管道顶进过程中,如果出现管段覆土较浅时,在这些管道施工前,要根据具体覆土厚度,计算工具管前的土压力,并在顶进过程中做相应的调整。在穿越池塘时,为防止发生管涌,可先将池塘的水抽干。

15.顶进监控

a.前期测量:顶管前,应在工作井处设置管道轴线控制桩和临时水准点、工作井护桩,以便复核顶管轴线和工作井位置是否移动。开始顶进前,准确测量掘进机中心的轴线和标高偏差,并作好原始记录。

b.顶进测量:测量仪器固定安放在工作井的后部千斤顶架子中心,并在工作井内建立临时测量系统。管道顶进过程中必须按要求测量和控制管道标高及中心偏差,并作好记录。每顶进50cm必须测量一次,每节管道顶进结束后测量管道中心的轴线和标高偏差,记录交工

程师审核确认,测量仪器随时校正,每一次交接班时必须校正仪器一次。

c.竣工测量:一段管顶完后,应立即在每节管道上选点,测量其中心位置和管底标高。根据测量结果,绘制竣工曲线,以便进行管道质量评定。同时测量各地段的沉降,并作好记录以确定顶管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情况。

第5篇 沉井、顶管安全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

1.基坑开挖

a.沉井制作前,应先在设计位置挖好基坑,基坑开挖采用机械为主.人力配合的方式,适度放坡。基坑标高根据现场情况而定。

b.基坑底部沿四周设置2%坡度的排水沟,四角设置集水坑,集水坑深度比四周沟的深度深500mm以上。

2.井壁的制作

a.井壁采用组合钢模板,采用d48钢管做竖向围檩,d48钢管做水平围檩,钢管接头部位错开。围檩水平间距不大于500mm,竖向间距不大于400mm。水平围檩相互用扣件扣牢。

b.浇捣混凝土采用d70型振动棒,并配部分d50的振动棒,以解决因为钢筋间距过密而振捣困难问题,振动间距不大于50cm。

c.混凝土下料时要求沿墙周围均匀进行,不得在某一处的井壁内集中下料,靠振动器赶淌混凝土,不允许造成高差过大的现象,不允许在模板外侧振捣。

d.振捣砼时应控制好振动棒的插入深度,不能少振、漏振、也不能在同一深度过度振捣,每棒控制在30秒左右,以免模板发生爆模现象。

3.钢筋工程

a.依据设计施工图和国家规范编制出钢筋加工的清单,按清单进行来料加工制作。

b.加工好的钢筋必须进行清理、分类、按照施工设计划分点堆放整齐,并挂牌标明种类及使用部位。

c.钢筋采用现场绑扎,进场的原材料钢筋必须有钢材质保书、试验报告,并批量做好原材料试验,经现场技术部门及监理单位认可后方可使用,进场成型钢筋的质量资料需齐全。

4.混凝土浇筑

a.混凝土浇筑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

b.沉井根据井高分节制作,采用商品混凝土,通过砼泵车直接运送,接高时下节混凝土须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然后再浇筑下一节混凝土且一次到位。

c.沉井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应保持同步均匀上升,并密切注意做好沉降观测,若发现不均匀下沉,应即时调整,严防井壁断裂。

d.沉井直壁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50%以上,刃脚斜面的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方可拆模。

e.沉井混凝土施工时,必须严格按施工规程进行,严格控制水灰比,保持骨料清洁和良好级配、振捣密实,精心养护,以防产生早期裂缝,当气温低于5度时,采取保温施工措施。

f.混凝土浇捣前,所有预埋件、套管、预留钢筋等要准确就位。

5.混凝土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a.加强控制混凝土坍落度,严禁有任意加水现象产生。

b.反馈现场混凝土实际坍落度、可泵性、和易性等质量信息,以有利于控制搅拌站出料质量。

c.按照浇捣方案,组织全体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会,使每个操作工人对技术要求、混凝土下料方法、振捣步骤做到心中有数。

d.各种设备的预埋件位置要准确。

e.混凝土拌车进场,混凝土品质严格把关,检查混凝土装车时间、混凝土坍落度、混凝土到场时间等是否达到规定要求,对不合格者坚决予以退货,严禁不合格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

f.混凝土浇捣工程中质量部门要巡回监督检查,发现质量问题,立即督促整改。

g.混凝土浇筑前只有各项准备工作完善到位,现场各级验收工作顺利通过,混凝土才能开泵进行浇筑。

h.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捣完后,按规范要求浇水养护。

6.沉井下沉

沉井在下节强度达到100%,其余各节达70%后即可一次下沉。

a.沉井下沉根据土层及周围建筑物情况采用排水或不排水法施工,土层中有流砂、软土或距建筑物较近时采用不排水法施工。井内取土时,先挖锅底后掏刃脚。掏土时要对称取土,均匀下沉,每层掏土不要大于30cm,下沉时如遇中风化岩或强风化岩,用风镐凿除开挖。在下沉过程中要及时测量观察,若发现偏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井内取土不得堆放在基坑周围,避免对基坑外围增加载荷。

b.当沉井下沉到设计标高以上1m时,应适当减慢下沉速度,每天不大于0.3米,这时要减少锅底开挖深度,刃脚掏土时要慎重,防止突沉和超沉事故的发生。

c.不排水下沉时,井内水位宜高于井外水位1米。

沉井下沉纠偏

在沉井下沉各阶段,应即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

a.沉井倾斜:即沉井垂直度出现歪斜超过允许限度。此时应加强观测资料的校核和分析;分区、依次、对称、同步拆除砖模;或在刃脚高的一侧加强取土,低的一侧少取土或不取土,待正位后再均匀分层取土,还可以在高侧配重加载,设置空气幕等。

b.沉井偏移:即沉井轴线产生位移现象。此时应首先加强测量资料的校核,然后控制沉井不再向偏移方向倾斜,在刃脚高的一侧加强取土,低的一侧少取土或不取土。

c.沉井下沉过快:即沉井下沉速率超过挖土速度,出现异常情况,则应控制底梁等处取土,井外塌方即时回填并夯实,以增大侧面阻力,同时保证井内水位。

d.沉井难以下沉:用配重、泥浆护壁、井外射水等减阻办法。

7.沉井封底

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后,应立即进行素混凝土封底施工。

主要施工步骤为:清除井底浮泥等    井壁等接触部清洗    水下砼浇筑    预留插筋         表层凿除     底板浇注。

浇注平台搭设:平台搭设由型钢、脚手管搭设,以利于施工时控制导管、泵车软管等。导管采用ф250钢管,提升移动用手葫芦控制。注重测量,合理确定导管埋深和导管提升高度,避免堵管或返水事故的发生。封底混凝土的浇注时,应对称均匀。当封底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井内抽水,抽干后不得有渗水现象,否则应予修补。当浇注底板混凝土前,应先将槽口凿毛,用水枪、钢丝刷对井体与素混凝土接触部位进行清扫,以清除封底混凝土表面的淤泥等,并冲洗干净,底板钢筋应与框架底梁和井壁上的钢筋焊接牢固。

a.浇筑底板混凝土前,应先将槽口凿毛,清除封底混凝土表面残渣,并冲洗干净,底板钢筋应与井壁上的钢筋用钢筋接驳器连接好或焊接牢固。

b.底板钢筋绑扎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①基槽处理验收工作;

②轴线、墙、截面尺寸必须符合设计施工图;

③绑扎下层钢筋时,在垫层面弹出钢筋绑扎控制线,以保证钢筋间隔尺寸,其偏差值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钢筋保证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④底板钢筋绑扎时,每施工二皮即隐蔽验收一皮方可进行下道工序,以免造成返工,影响进度要求;

⑤所有底板钢筋应在浇捣底板混凝土前,按设计图纸绑扎完毕,并在适当部位加以电焊固定,防止振捣砼时,钢筋移位;

⑥各种设备的预埋件位置要准确;

⑦只有通过各个方面的验收合格后,才能浇捣混凝土。

8.顶管设备选择

根据现场地质情况,采用挤压式工具管,人工出土,这种工具管的特点是操作简便,土质较好的情况下,顶进速度较快而且排障较强,对地下可以出现的孤石等障碍物可以人工排除,为防止地面沉陷,人工挖土时不能超挖,如遇局部流沙、淤泥质土,则可短距离闷顶。在过河,过铁路等特殊地段将根据实际情况,在土顶设备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采用泥水平衡顶管系统设备,它有以下优点:

a.适用的地质范围比较广,如遇地下水位高以及地质范围变化大的土质条件,它也能适用。

b.可保持挖掘面的稳定,对周围土层的影响比较小,施工后,地面沉降也较小。

c.与其他类型顶管相比,泥水平衡式顶管的推力比较小,适宜长距离顶管。

d.工作井内作业环境比较好,作业比较安全,如挖掘面稳定,不太会造成地面沉降而影响交通及各种公用管线的安全。由于采取泥水输送弃土,没有吊土、搬运土方等客观比较容易发生危险的作业。可以在大气常压下工作,不会有因采用气压顶管带来的各种问题以及影响作业人员的健康等。

e.由于可以连续出土,因此作业速度快。

9.顶管进出洞口措施

顶管顺利进出洞是顶管成功的基础,部分地段土质条件较差,采用以下进出洞口措施:

a.沉井时如造成洞口周围地基塌陷,应进行回填粘土压密加固,必要时加以井点降水疏干土体水分。

b.为使出洞口在施工中不发生泥水流失,洞口止水装置必须良好,必须做到:止水胶圈安装平整牢固,水密性良好;止水胶圈安装位置必须与管道在同一轴线。

c.为了确保工具管安全进出洞,尽量避免泥水流失,造成地面塌陷,在必要时,我们可以对洞口外的土体采取压密注浆进行加固。

10.管道外围压注触变泥浆减阻

为了减小管道外壁的摩阻力,可以在管道外围压注触变泥浆。

a.触变泥浆压注力和耗量:触变泥浆的压注力应与注入土层的土体压基本相当或略大,而触变泥浆的耗量亦应略大于或等于地层土体的损失量。

b.触变泥浆的配比及拌制:膨润土:水:碱=100:614:2.0(重量比)

泥浆的拌制要均匀。首先将定量的水放入拌和桶内,开动拌和机徐徐投入膨润土,拌和2-3分钟,继续搅拌7-8分钟,即成泥浆。制成的泥浆排放入贮浆池内贮存12小时,使膨润土、水、碱发生置换作用,形成稳定性良好,且有一定粘度的泥浆,使用时用泵压至管道外围。为了防止贮浆池内泥浆离析,应间歇地对贮浆池内泥浆进行搅拌。

c.泥浆的压注方法

在管节上预埋压浆孔,两个压浆孔与钢筋砼圆心为120度。采用在顶管机压浆、中继环补浆的方法,对掘进机压浆要与顶进同步,以迅速在管道外围空隙形成粘度高、稳定性好的膨润土泥浆层。

d.中继站补浆是在已有泥浆层的基础上改善泥浆层,补充其损失量。掘进机尾部第一压浆孔后的10m处设置第一道补浆孔,此后每隔4m通过管节上的补浆孔补浆,以保证管道外围空隙充满触变泥浆,补浆始终要坚持从后向前补压和及时补浆的原则。对于各层土质,特别在夹砂土层施工时根据其渗透系数充分考虑泥浆的损失,调整注浆压力和注浆量。

e.泥浆的置换:每段管道顶进完成后,立即用2:1水泥浆将泥浆置换出来,以确保管道外围土体有足够的支撑和减少渗漏水。

11.顶管推进

a.最大允许推顶力

顶管中推顶力不仅受设备的制约,而且受工作井后靠土体稳定的允许反力和管材轴向承压力的限制,因此在顶管施工中允许推顶力应受诸多因素中的最小允许承载力来决定。

b.中继站的设置

顶管施工中,顶管中继站的设置与顶管允许推顶力有关,管道的顶进总阻力由掘进机的正面阻力和管道外壁的摩阻力组成。

12.顶管管材和接口

我们选用符合建设单位要求的成套管材,进场时按规范进行验收,不合格品予以清除,在施工前,每种规格管材各送一节到市检测中心做破坏性试验,试验合格后,方使用该厂管材。

安管前再次检查管子接口的槽口尺寸,橡胶圈和衬板的外观和质地。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接管时可在接口外均匀涂上抹薄层硅油等橡胶无腐蚀性的润滑材料以减小摩阻力,承插接管时加力要均匀,应保证橡胶圈不移位,不反转,不露出管外,顶管结束后要按设计要求对管接口进行处理,对管道进行防腐。

13.顶管施工

顶管施工质量的好坏与设备安装的精确度有直接的关系。安装前,应根据已知的控制点、标高,准确无误地测放出进出洞口的标高和顶管的轴线,并依此测放设备和安装位置。导轨、千斤顶支架、靠背等设备必须安放准确牢固,以保证顶管的顺利进行。

顶进:

a.工具管出洞:开始顶进前,必须对所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并经过试运转无故障后,方可开门出洞。开始顶进前,先在洞口安装好止水装置,如土质不好则采用深井降水,确保工具头顺利进出洞口。

b.安装管节:管节安装前认真检查,确认质量合格后方可使用。管道接口为“f”形接口。安装管节前,应先安装止水胶圈,在管节端面粘贴好松木衬垫,再将管节吊放在轨道上稳好,使管节插口端对正前管的承口中心,缓缓顶入,直至两个管节端面密贴衬垫,并检查接口密封胶圈及衬垫是否良好,如发现损坏,应重新安装,确认完好后方可布置顶铁。

c.工作面工艺:顶进管节的方向和标高控制,主要取决于挖土操作,顶管工作面上的挖土质量不仅影响顶进效率,更重要的是影响质量控制。因此,熟练的操作工是重要的技术力量。

e、顶进:顶进施工,应严格控制前5m管道的顶进偏差,其左右及高程偏差均不能超过0.3cm,在顶进过程中若产生偏差,应及时纠正。要把较大的偏差作为主要突破点予以纠正。纠偏不得急于求成,应逐步进行,必须坚持“勤测、勤纠”的原则,可在污水管内安放水平尺中间设置刻度线控制。管道顶进到离接作井井壁50cm时,应卸管,回程加顶铁,然后继续顶进。大堤顶管穿越原有管道时应注意上下管道,随时观察.

14.顶进注意事项

a.随时注意主泵压力的变化,当发现压力突然上升时,应立即停止顶进,查明原因,以防发生意外。

b.千斤顶的伸长值,不得超过临界冲程。

c.应连续顶进,不得长时间停歇。

d.根据土质进行挖土控制,随挖随顶,顶进时及时补浆,并注意注浆压力及注浆量的控制。

e.加强对顶进速度的控制,加强监测,及时控制,纠正偏差。

f.停止顶进时,一定要使挖掘面保持一定的压力,防止漏水及土层中泥水流失,尤其是出洞时,更应注意这个问题。

g.在掘进过程中,应注意地下水压力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务必使挖掘面保持稳定,同时还要注意挖掘面稳定与否,泥水的浓度和比重是否正常,进推泥浆是否正常,防止排泥流量过小而造成泥水在管道中堆积。

在管道顶进过程中,如果出现管段覆土较浅时,在这些管道施工前,要根据具体覆土厚度,计算工具管前的土压力,并在顶进过程中做相应的调整。在穿越池塘时,为防止发生管涌,可先将池塘的水抽干。

15.顶进监控

a.前期测量:顶管前,应在工作井处设置管道轴线控制桩和临时水准点、工作井护桩,以便复核顶管轴线和工作井位置是否移动。开始顶进前,准确测量掘进机中心的轴线和标高偏差,并作好原始记录。

b.顶进测量:测量仪器固定安放在工作井的后部千斤顶架子中心,并在工作井内建立临时测量系统。管道顶进过程中必须按要求测量和控制管道标高及中心偏差,并作好记录。每顶进50cm必须测量一次,每节管道顶进结束后测量管道中心的轴线和标高偏差,记录交工

程师审核确认,测量仪器随时校正,每一次交接班时必须校正仪器一次。

c.竣工测量:一段管顶完后,应立即在每节管道上选点,测量其中心位置和管底标高。根据测量结果,绘制竣工曲线,以便进行管道质量评定。同时测量各地段的沉降,并作好记录以确定顶管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情况。

《顶管安全技术交底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