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预算管理制度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核心部分:
1. 预算编制:制定年度财务预算,包括收入预测和支出计划,确保资源合理分配。
2. 预算审批:设立审批流程,由相关部门和管理层对预算进行审查和批准。
3. 预算执行:监控预算执行情况,确保资金按照预算计划使用。
4. 预算调整:当实际情况与预算产生偏差时,允许进行适时调整。
5. 预算审计: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审计,检查预算执行的合规性和效果。
6. 预算评估:通过数据分析,评估预算制度的有效性和效率。
学校预算管理制度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
1. 资源优化:通过预算管理,学校能合理规划和配置教育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 决策支持:为学校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有助于制定战略目标和规划。
3. 控制风险:预防财务风险,确保学校运营的稳定性。
4. 提升透明度:公开预算信息,增强师生、家长和社会的信任度。
5. 教育管理:促进教育项目的优先级排序,确保重要项目得到充足资金支持。
学校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具体体现在:
1. 维护稳定:良好的预算管理有助于维持学校的财务健康,确保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
2. 提升绩效:通过预算监控,可以评估部门和项目的表现,激励改进和创新。
3. 培养责任感:明确的预算分配使各部门明确责任,促进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4. 规范操作:预算制度规范了财务行为,防止不合规操作,维护学校声誉。
5. 适应变化:在教育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预算管理能帮助学校灵活应对,抓住机遇。
学校预算管理制度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体系,它不仅关乎财务运作,更是学校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预算管理,学校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和影响力。
第1篇 中学学校预算管理制度
中学学校预算管理制度
为加强学校财务管理,本着量入为出,事前控制的原则,有计划的调配使用教育资金,合理配置办学资源,安排好费用支出,保障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学校预算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结合”的管理体制。学校预算编制要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的总原则,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预算年度全校可能组织的收入情况,统筹合理安排支出项目,不搞赤字预算。
2.财务预算是根据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计划和工作任务编制的财务收支计划、固定资产设备购置计划、资金使用计划、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和财力结合单位工作任务安排所需资金,是学校筹集、分配、运用、控制资金的依据。
3.做好预算编制前期准备工作。要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通过实际情况与预算的对比,摸索收支规律,为本年度的预算编制打下基础;要了解和掌握预算年度事业发展计划及其资金供需情况,以便安排支出预算时做到保证重点,兼顾一般。
4.学校基础信息是做好财务预算的根本保障,各部门有义务向财务部门提供其职责范围内的数据资料,并对所提供的基础信息负责,对于重大数据差错,要追究其责任。
5.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稳健的原则,尽可能排除收入的不确定因素,不将上年非经常性的收入作为预算年度的收入依据。收入预算的编制按来源测算:在编制财政补助收入时应根据有关政策法规、人员工资标准及北京市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编列;在编制预算外资金收入(事业收入)时,应根据具体的收费项目确定,凡明确有收费标准的项目,要根据有关基数和收费标准计算编列;在编制其他收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结合上年情况编列。
6.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各部门应根据本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参照上年度本部门各项实际开支,考虑可能出现的变化因素,先自行作出本部门费用预算。财务部门汇总后编制学校年度预算草案。
7.支出预算分为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两部分,支出预算首先要保证基本支出。
8.编制基本支出时,应分为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和对个人及家庭补助支出三个两部分:人员支出应按国家有关政策、标准和编制人数等计算编列;公用支出有支出定额的,要按定额计算编列,无支出定额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测算编列。
9.项目支出的预算要与学校发展规划相结合,其安排要做到“量力而行”,对于不能短期完成的项目要制定项目规划,分步实施。在编制项目支出预算时,应分为“基本建设项目支出”、“行政事业性项目支出”和“其他项目支出”,在对申报项目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审核的基础上,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并及时上报教委计划财务科。项目支出实行项目管理,要有执行项目完成情况报告、招投标制度、重大项目审核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
10.各部门应在每年11月31日前向财务部门报送本部门下年度预算草案。财务部门根据学校下年度的事业发展规划和单位收支计划,汇总编制预算方案,并于12月底以前将预算方案报学校校务会议讨论,经校务会审定、校长批准后执行。
11.学校财务预算一经批准实施, 必须确保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各部门应严格按预算进度执行,严格控制超过预算及无预算开支情况,非经规定程序,不得随意更改和突破。
12.凡是未报预算或未经批准执行的预算项目,所需支出必须写出书面报告,经学校主管领导批准后,报校务会审定、校长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2篇 学校预算业务管理制度范文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应贯穿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全过程,是学校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预算法》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1. 预算是指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预算应当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2. 编制预算的原则
2.1. 政策性原则:编制预算要正确体现和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
2.2. 可靠性原则:编制预算要做到稳妥可靠,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收入预算要留有余地,对没有把握的收入项目和数额,不能打入收入预算;必要的支出预算要打足,不能留硬缺口。
2.3. 合理性原则:编制预算要做到合理安排各项资金,尤其要合理安排各项支出项目。
2.4. 完整性原则:学校的各项收支均要纳入单位预算进行管理。
2.5. 统一性原则:编制预算时要按照国家统一设置的预算表格和统一口径、程序和计算依据填列有关收支数字指标。
3. 预算编制的方法
按照《规则》的有关要求,在编制正式的预算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总结、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掌握财务收支和业务活动及有关资料的变化,找出影响本期预算的各种因素,同时应剔除上年一次性或临时性的因素;其次要客观分析预算年度事业计划和有关政策对预算的影响;最后要正确领会上级有关部门对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有关要求。
3.1. 收入预算的编制
收入预算由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构成。
3.1.1. 财政补助收入应依据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本年度预算定额指标和补助标准编制;
3.1.2. 上级补助收入应按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定额和补助标准编制;
3.1.3. 事业收入对于我校来说主要是开展教学业务活动取得的事业收入。事业收入数应根据预计的学生人数,结合物价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计算;
3.1.4. 经营收入按预计的业务量合理预计;
3.1.5.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按附属单位预计的收入编制。
3.2. 支出预算的编制
支出预算由事业支出、经营支出、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和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构成。主要编制事业支出的预算。注意支出预算中的刚性支出(如人员工资)和保证教学业务活动正常运转的支出(如水电费、业务费等)必须优先安排。
3.2.1. 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和社会保障费按照在册职工人数和规定标准编制;
3.2.2. 助学金按财政规定的标准计提;
3.2.3. 商品服务支出中有定额的,要按定额编制,没有定额的要根据下年度预计情况编制;
3.2.4. 设备购置费按预算年度设备购置计划和有关规定编制;
3.2.5. 修缮费按预算年度维修项目计划编制。
3.2.6. 业务费按预算年度教学计划和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编制;
3.2.7. 其他费用可参照历史水平编制;
3.2.8. 业务招待费按照预算年度公务费的比例(2%)编制;
4. 预算编制和审批程序
预算由财务处编制,具体程序如下:
4.1. 财务处根据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年度的学校计划,分析有关政策对预算年度收支的影响,提出收支预算建议数,上报市财政部门审批。
4.2. 财务处根据市财政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结合预算年度学校计划中各项目的轻重缓急,在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前提下,下达各部门支出预算指标。报校长并经过学校党委会通过。
4.3. 财务处根据下达的各部门支出预算指标,正式下达各部门支出预算指标。
5. 预算的执行和调整
经计财处下达的各部门支出预算指标,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
5.1. 预算年度开始后,学校正式预算未批复前,为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财务处可以先按上年度的支出预算指标安排各部门支出,正式预算批复后,按正式预算执行。
5.2. 预算要在校长的领导下执行,由财务处具体组织实施。
5.3. 加强预算控制和分析,确保年度预算收支平衡。
5.4. 为保证预算的严肃性、有效性,支出预算在执行年度内原则上不予调整,但因特殊情况或不可预见的因素需要追加支出指标的,应向计财处提出追加支出指标申请,并报校长审批,经审批后可增加该部门支出预算指标。
5.5. 如国家政策有重大调整,对学校预算收支影响较大,确实需要调整学校收支预算的,上报财政部门审批。在没有收入来源增加时,不得追加支出预算。
6. 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财务处于年终时按财政部门的要求编制年度财务决算,并说明本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上报财政部门。
学校预算业务管理制度
第3篇 a学校预算管理制度
学校财务预算一经批准实施,必须确保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关于学校预算的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为加强学校财务管理,本着量入为出,事前控制的原则,有计划的调配使用教育资金,合理配置办学资源,安排好费用支出,保障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学校预算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结合”的管理体制。学校预算编制要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预算年度全校可能组织的收入情况,统筹合理安排支出项目,不搞赤字预算。
2、财务预算是根据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计划和工作任务编制的财务收支计划、固定资产设备购置计划、资金使用计划、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和财力结合单位工作任务安排所需资金,是学校筹集、分配、运用、控制资金的依据。
3、做好预算编制前期准备工作。要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通过实际情况与预算的对比,摸索收支规律,为本年度的预算编制打下基础;要了解和掌握预算年度事业发展计划及其资金供需情况,以便安排支出预算时做到保证重点,兼顾一般。
4、学校基础信息是做好财务预算的根本保障,各部门有义务向财务部门提供其职责范围内的数据资料,并对所提供的基础信息负责,对于重大数据差错,要追究其责任。
5、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稳健的原则,尽可能排除收入的不确定因素,不将上年非经常性的收入作为预算年度的收入依据。收入预算的编制按来源测算:在编制财政补助收入时应根据有关政策法规、人员工资标准及北京市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编列;在编制预算外资金收入(事业收入)时,应根据具体的收费项目确定,凡明确有收费标准的项目,要根据有关基数和收费标准计算编列;在编制其他收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结合上年情况编列。
6、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各部门应根据本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参照上年度本部门各项实际开支,考虑可能出现的变化因素,先自行作出本部门费用预算。财务部门汇总后编制学校年度预算草案。
7、支出预算分为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两部分,支出预算首先要保证基本支出。
8、编制基本支出时,应分为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和对个人及家庭补助支出三个两部分:人员支出应按国家有关政策、标准和编制人数等计算编列;公用支出有支出定额的,要按定额计算编列,无支出定额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测算编列。
9、项目支出的预算要与学校发展规划相结合,其安排要做到“量力而行”,对于不能短期完成的项目要制定项目规划,分步实施。在编制项目支出预算时,应分为“基本建设项目支出”、“行政事业性项目支出”和“其他项目支出”,在对申报项目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审核的基础上,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并及时上报教委计划财务科。项目支出实行项目管理,要有执行项目完成情况报告、招投标制度、重大项目审核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
10、各部门应在每年11月31日前向财务部门报送本部门下年度预算草案。财务部门根据学校下年度的事业发展规划和单位收支计划,汇总编制预算方案,并于12月底以前将预算方案报学校校务会议讨论,经校务会审定、校长批准后执行。
11、学校财务预算一经批准实施,必须确保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各部门应严格按预算进度执行,严格控制超过预算及无预算开支情况,非经规定程序,不得随意更改和突破。
12、凡是未报预算或未经批准执行的预算项目,所需支出必须写出书面报告,经学校主管领导批准后,报校务会审定、校长批准后方可执行。
95位用户关注
74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