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卫生管理制度
栏目

作业场所卫生管理制度7篇

更新时间:2024-11-12

作业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有哪些

作业场所卫生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清洁与卫生维护:确保作业场所每日清洁,包括地面、墙面、设备表面、办公用品等,定期进行深度清洁。

2. 员工个人卫生:鼓励员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身体清洁等。

3. 空气质量控制:定期检查通风设施,确保空气流通,减少有害物质积聚。

4. 食品卫生管理:如有食堂,需严格执行食品安全规定,保证食物来源安全,厨房卫生整洁。

5. 危险物品管理:妥善存储和处理有毒有害物质,防止泄漏、污染和意外伤害。

6. 垃圾处理:设立专门的垃圾收集点,分类存放,及时清运。

7. 休息区卫生:保持休息区干净整洁,提供卫生的饮水设施和休息空间。

8. 卫生设施:提供充足的卫生间和洗手设施,并保持其清洁和功能完好。

9. 健康监测:定期组织员工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健康问题。

上墙

为确保制度的执行,以下内容应上墙公示:

1. 作业场所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使员工明确了解卫生要求。

2. 应急处理流程,包括突发疾病、事故等应对措施。

3. 垃圾分类图示,指导员工正确分类投放。

4. 员工卫生守则,强调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5. 职业健康警示标志,提醒员工注意潜在风险。

重要性和意义

作业场所卫生管理制度的实施至关重要,原因如下:

1. 提高工作效率:一个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2. 保障员工健康:良好的卫生条件可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3. 符合法规要求:遵守国家和地方的卫生法规,避免因违规导致的罚款或其他法律纠纷。

4. 提升企业形象:良好的卫生管理展示出企业的专业性和责任感,有利于提升外部形象。

5. 预防事故:通过危险物品的有效管理,能降低意外事故的风险,保障生产安全。

6. 维护环境卫生:良好的卫生管理有助于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业场所卫生管理制度不仅是企业运营的基本要求,也是员工福利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每个员工都应积极参与,共同维护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

作业场所卫生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范本)

职业卫生是指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和增进劳动者的健康,提高工作生活质量,依法采取的一切卫生技术或者管理措施,为搞好本单位职业卫生,防止职业危害,制订以下卫生管理制度:

1. 企业各级领导要重视预防职业危害,立足于以人为本,造福于人类,搞好对职工危害治理及防护工作。

2. 加强对职工的宣传教育,使员工了解本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 卫生技术措施要符合国家法规及产业政策。

(1) 改革工艺:用无毒代替有毒、低毒代替高毒、机械拖拉操作代替人工操作。

(2) 排风排毒:有尘毒的场所,应有通风装置,排除尘毒,对高温辐射的场所,做好隔热、通风降温。

(3) 合理布局:有毒作业与没毒作业分开,危害大的毒物要有隔离设施和防范措施。

(4) 设备完好:要防止发生跑、冒、滴、漏污染作业场所。

4. 要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单位要按国家标准为员工配备各类防护、保护用品,员工在作业场所按要求佩带,防止毒物通过呼吸、皮肤侵入人体。

5. 对接触尘毒、高温、辐射、噪声等危害作业的员工,每年进行体检,发现职业病者立即调离有害作业岗位,及早治疗。

6. 对有尘毒等危害作业场所,按国家规定,定期职业卫生检测,如达不到国家标准,应进行技术改造或检修,达不到标准,不得进行生产。

7. 制订应急救援预案,在有害物质大量泄漏时,应采取自我防护和抢救措施。

编制接触尘毒员工健康档案台帐,加强监控,防止职业危害发生。

第2篇 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范本

一、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二、采用有效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职工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三、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工作场所,应当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

四、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五、公司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职工。

六、对职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指导职工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七、职工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八、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职工,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职工。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公司承担。

九、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十、女职工在月经期、已婚怀孕准备期、怀孕期、哺乳期由于生理特性,在劳动和工作中遇到一些特殊的困难。应给予女职工特殊的劳动保护。

第3篇 食品公司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食品公司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一)车间卫生

为确保产品卫生质量,防止产品手污染和有害因素混入产品中,危害人体健康,特制定本规定:

一、车间卫生要定时进行清扫,确保室内无污染因素。

二、闲杂人员禁止进入车间。外来人员未经公司领导批准不得入内,发现违反者追究责任人。

三、进入车间必须换工作鞋,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搞好个人卫生,从规定大门进出。

四、员工的工作衣、冒、鞋要经常清洗保持清洁。

五、车间内穿的工作鞋,禁止在车间外穿。

六、更衣室、换鞋间要保持清洁,换下衣、帽、鞋要摆放整齐。室内禁止放其他物品。

七、进入车间禁止化妆,戴首饰。严禁带食品进入车间。

八、批准进入车间的外来人员,必须按上述规定执行,违者谢绝进入。

九、混粉员工同时执行《进入包装厂间规定》。

十、违反以上规定者第一次罚款5元,二次以上者罚款10-50元。

十一、本规定由班长和工段长监督执行,公司管理人员和公司领导作不定期检查。

(二)成品卫生

食品添加剂和卫生质量是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作为生产企业,必须有严密的管理组织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及员工具备有卫生法制观念,才能确保卫生质量,制造出优质的产品。

一、公司对于产品卫生质量有关人员进行卫生培训,考核合格者上岗。考核记录存档保存。

二、对于与产品卫生质量有关的员工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符合健康条件者上岗,不符合的禁止上岗,健康记录存档,以便查阅。

三、建立卫生质量控制点。质量卫生控制点的操作员工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设备卫生,班组长每天检查一次,工段长每周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记录每月底装订,统一交质管部存档,保存一年。

四、必须用手直接接触产品者,操作时必须戴手套。

五、按设备清洗规定进行对设备的清洗。班长或工段长在清洗结束后进行检查并记录,不合格的重新清洗。

六、质管部每月至少对人员卫生、设备及环境卫生检查两次不符合要求的要督促整改,并处以50-200元的罚款。检查记录每年年底装订存档,保存两年。

七、每半年向自来水厂索取水质报告,存档备查。

八、生产线工人上岗必须按规定穿着并保持清洁。手部受伤者(含轻度皮肤破损者)不得上岗。

九、不合格产品做好标记,分别存放并作记录。废弃物要有专业容器存放,每日交接班前处理结束。

十、进厂原料及辅料,经检验质量及卫生质量合格后入库,堆放是应与地面、墙面有不少于10cm的距离。

十一、成品入库有专有成品仓库存放,堆放时与地面、墙面有不少于10cm的距离。

十二、设备维修时的卫生要求:

1、进入车间维修设备必须更换衣、鞋、戴工作帽。

2、维修时的废弃物和油类必须随时放入废物桶中,不准乱丢。

3、维修完毕必须清洗设备内外,需要消毒的还必须消毒。

4、试车结束,操作工必须清洗地面,带干燥后方可开机

第4篇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是指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和增进劳动者的健康,提高工作生活质量,依法采取的一切卫生技术或者管理措施,为搞好本单位职业卫生,防止职业危害,制订以下制度:

1. 企业各级领导要重视预防职业危害,立足于以人为本,造福于人类,搞好对职工危害治理及防护工作。

2. 加强对职工的宣传教育,使员工了解本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 卫生技术措施要符合国家法规及产业政策。

(1) 改革工艺:用无毒代替有毒、低毒代替高毒、机械拖拉操作代替人工操作。

(2) 排风排毒:有尘毒的场所,应有通风装置,排除尘毒,对高温辐射的场所,做好隔热、通风降温。

(3) 合理布局:有毒作业与没毒作业分开,危害大的毒物要有隔离设施和防范措施。

(4) 设备完好:要防止发生跑、冒、滴、漏污染作业场所。

4. 要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单位要按国家标准为员工配备各类防护、保护用品,员工在作业场所按要求佩带,防止毒物通过呼吸、皮肤侵入人体。

5. 对接触尘毒、高温、辐射、噪声等危害作业的员工,每年进行体检,发现职业病者立即调离有害作业岗位,及早治疗。

6. 对有尘毒等危害作业场所,按国家规定,定期职业卫生检测,如达不到国家标准,应进行技术改造或检修,达不到标准,不得进行生产。

7. 制订应急救援预案,在有害物质大量泄漏时,应采取自我防护和抢救措施。

8. 编制接触尘毒员工健康档案台帐,加强监控,防止职业危害发生。

第5篇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证生产作业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内容:公司所有生产场所及作业人员。

三、场所安全要求:

1、进入须配戴防护用品的作业现场人员,必须按要求配戴好安全防护用品,如防护口罩等。

2、作业前应按要求对机器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对危险部位设置必要的安全提示。

3、不得让物品随意堵塞消防及逃生通道。

4、严禁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

5、临时用电由专职电工人员进行检查和维护,临时拉线要妥善保护。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特殊作业配戴相应的劳动安全保护用品。

四、消防安全要求:

1、建立健全的消防组织和人员,进行经常性巡查,不漏死角。

2、消防用水,消防器材具备充足适用,布局合理,消防设施1米内不得堆放物品。

3、对易燃易爆等物品,要设有专用库房和地点存放。存放领用专人管理,严格手续。

4、明火作业,采取专人检查批准,实行“动火证”制度,现场禁止吸烟,必要时设置安全的吸烟场所。

五、场容、卫生、环保措施:

1、路平整畅通,无积水。

2、材料构件等物品分类码放整齐。

3、做到搬运物料等,不沿途遗洒及清扫维护。

4、生产区内外保持清洁卫生,生产垃圾,生产废物及时清除。

5、供应充足的饮用水,禁止饮用不清洁的生凉水。

6、随时注意治理冒、滴、漏等现象。

第6篇 生产作业场所防火、防毒、防爆和卫生管理制度

一、 公司区道路必须保持通畅,不得堆放任何物品;

二、 所有原材料、半成品必须在规定区域整齐存放,不得占用防火通道;

三、 仓库原材料要根据物理、化学性质分类存放,保持安全距离,不得占用防火通道;

四、 工作时间,仓库所有房门必须全部开放,保证畅通;

五、 工作时间,仓库必须开启所有换气风扇,保证空气流通;

六、 高度小于2米的换气风扇必须加装防护罩;

七、 仓库所有电器必须使用防爆开关,并使用防爆灯具;

八、 每月检查一次应急灯具的完好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九、 每月检查一次机械设备,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十、 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做接地线,防止触电;

十一、 作业场所不得使用塑料和铁制工具,以防产生静电打火;

十二、 作业场所严禁使用塑料包装容器;

十三、 各部门每周必须对全部岗位做例行检查一次;

十四、 公司为全体员工每年做全面身体检查一次。

第7篇 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

一、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二、采用有效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职工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三、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工作场所,应当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

四、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五、公司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职工。

六、对职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指导职工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七、职工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八、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职工,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职工。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公司承担。

九、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十、女职工在月经期、已婚怀孕准备期、怀孕期、哺乳期由于生理特性,在劳动和工作中遇到一些特殊的困难。应给予女职工特殊的劳动保护。

《作业场所卫生管理制度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