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操作规程 > 规程范文
栏目

乙炔气割规程3篇

更新时间:2024-05-15

乙炔气割规程

有哪些

乙炔气割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切割工艺,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建筑业和维修作业中。它主要利用乙炔气体与氧气混合后产生的高温火焰来熔化金属,然后通过高压氧气吹除熔融金属实现切割。乙炔气割涉及的主要设备包括乙炔瓶、氧气瓶、减压器、回火防止器、割炬和工作台。

标准

1. 设备检查:乙炔气割前,确保乙炔瓶和氧气瓶无泄漏,阀门开启灵活,减压器工作正常,回火防止器功能完好。

2. 混合气体比例:乙炔和氧气的比例应严格控制在2:1至3:1之间,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燃烧不稳定或切割效果不佳。

3. 割炬操作:割炬应保持垂直,与工作表面保持合适的距离,一般为10-15mm,以保证切割质量和效率。

4. 切割速度:根据金属厚度和氧气压力调整切割速度,过快可能导致切口不平,过慢则可能引起过热或熔穿。

5. 安全措施:作业区域应远离易燃物,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氧气瓶和乙炔瓶之间应保持至少5米的距离。

6. 火焰调节:切割过程中,火焰应保持中性,即内焰蓝色,外焰黄色,过大或过小的火焰都会影响切割质量。

是什么意思

乙炔气割规程的意义在于保障作业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其核心是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以及遵守必要的安全规定。规程的执行能有效防止设备故障、操作失误引发的事故,保证切割的质量和精度,同时也保护了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制定并执行乙炔气割规程是确保生产流程稳定、降低风险、提升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每位参与乙炔气割作业的员工都应熟知并严格遵守这些规程,以实现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

乙炔气割规程范文

第1篇 氧气乙炔气割安全操作规程

1检验:

1.1检查设备、安全附件(减压器、回火防止器)及管路是否

漏气,只准用肥皂试验。试验时,周围不准有明火,不准抽烟。严禁用火试验漏气。

1.2橡胶软管须经压力试验,氧气软管试验压力为2.0mpa,乙

炔软管试验压力为0.5mpa。未经压力试验的代用品及变质、老化、脆裂、漏气的胶管不准使用。

2放置:

2.1氧气瓶、乙炔发生器与明火间的距离应在10米以上。如条件限制,也不准低于5米,并应采取隔离措施。

2.2气瓶必须装设两个防震橡胶圈。氧气瓶应与其他易燃气瓶油脂和其他易燃物品分开保存,严禁与乙炔瓶混装运输。运送时须罩上安全帽。

2.3气瓶禁止敲击,碰撞,要轻拿轻放;不得靠近热源和电气设备;与明火的距离一般不小于10米,(高空作业时,应是与垂直地面处的平行距离)。

2.4严禁放置在通风不良场所,且不得放在橡胶等绝缘体上,夏季要防止爆晒;

2.5作业场地:焊接场地应备有相应的消防器材,露天作业应防止阳光直射氧气、乙炔气瓶。

3作业前准备:

3.1软管长度一般为10-20米。不准使用过短或过长的软管,

接头出必须用专用的卡子或退火的金属丝卡紧扎牢。氧气软管为红色,乙炔软管为黑色,与焊炬连接时不可错乱。

3.2气瓶附件有毛病或缺损,减压器、回火防止器、压力表损

坏变形的禁止使用,阀门螺杆滑丝时应停止使用。氧气瓶应直立着安放在固定支架上,以免跌倒发生事故。

3.3根据工件的厚度,选择适当的焊炬、割炬及焊咀、割咀切割厚金属。

3.4如发现漏气应及时进行更新,以免造成事故。

4作业

4.1禁止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去开启氧气或乙炔气阀门。

开启气阀门时,要用专用工具,动作要缓慢,不要面对减压表,操作者应站在阀口的侧后方;但应观察压力表指针是否灵活正常。

4.2乙炔软管使用中发生脱落、破裂着火时,应先将焊炬或割炬上的火焰熄灭,然后停止供气。氧气软管着火时,应迅速关闭氧气瓶阀门,停止供氧。不准用弯折的办法来消除氧气软管着火,乙炔软管着火时可用弯折前面一段的办法来将火熄灭。

4.3禁止把橡胶软管放在高温管道和电线上,或把重、热物件压在软管上,也不准将软管与电焊用的线敷设在一起。使用时应防止割破。软管经过车行道时应加护套或盖板。

4.4工作地点要足够清洁的水,供冷却焊咀用。当焊炬(或割炬)由于强然加热而发出“劈啪”炸呜气时,必须立即关闭乙炔供气阀门:并将焊炬(或割炬)放入水中进行冷却。注意最好不关氧气阀。

4.5焊炬(或割炬)点燃操作规程:

4.5.1点火前,急速开启焊炬(或割炬)阀门,用氧吹风,以检查喷嘴的出口,但不要对准脸部试风。无风时不得使用;

4.5.2进入容器内焊接时,点火和熄火都应在容器外进行;

4.5.3对于射吸式焊炬(或割炬),点火时,应先微微开启焊炬(或割炬)上的氧气阀,再开启乙炔阀,然后送到灯芯或火柴上点燃,再调节两把手阀门来控制火焰;

4.5.4使用乙炔切割时,应先开乙炔气,再开氧气引火;

4.5.5熄灭火焰时,焊炬应先关乙炔阀,再关氧气阀。割炬应先关切割氧,再关乙炔气阀。当回火发生后,胶管或回火防止器上喷火,应迅速关闭焊炬上的氧气阀和乙炔阀,再关上一级氧气阀和乙炔阀门,然后采取灭火措施;

4.5.6操作焊炬和割炬时,不准将橡胶软管背在背上操作。禁止使用焊炬(或割炬)的火焰来照明。

4.6干式回火器在使用中不能随意进行拆封自行调节,否则不起回火防止的安全作用。

4.7工作地点不固定且移动较频繁时,应装在小车上;同时使用乙炔瓶和氧气瓶时,应尽量分离放置,乙炔瓶严禁卧放。

4.8如发现漏气应及时进行更新,以免造成事故。

5作业完成后:

5.1工作完毕或离开工作现场、要拧上瓶的安全帽,收抬现场,把气瓶放在指定地点。下班时应卸压。

5.2短时间休息,必须把焊炬(或割炬)的阀门闭紧,不准将焊具放在地上。较长时间休息或离开工作地点时,必须熄灭焊炬,关闭气瓶球形阀,除去减压气的压力,放出管中余气,收拾软管和工具。

5.3 干式回火器妥善保管,保持清洁防止油物用腐蚀性气体,延长使用寿命。

6规定:

6.1禁止使用没有减压器回火防止器的气瓶,使用完后将阀门拧紧,写上“空瓶”标记。

6.2严禁铜、银、汞等及其制品与乙炔接触,必须使用铜合金器具时,合金含铜量低于70%;

6.3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必须留有不低于下表规定的剩余压力。

环境温度℃ 0< 0~15 15~25 25~40

剩余压力mpa 0.05 0.1 0.2 0.3

第2篇 氧气、乙炔气割安全操作规程

1检验:

1.1检查设备、安全附件(减压器、回火防止器)及管路是否

漏气,只准用肥皂试验。试验时,周围不准有明火,不准抽烟。严禁用火试验漏气。

1.2橡胶软管须经压力试验,氧气软管试验压力为2.0mpa,乙

炔软管试验压力为0.5mpa。未经压力试验的代用品及变质、老化、脆裂、漏气的胶管不准使用。

2放置:

2.1氧气瓶、乙炔发生器与明火间的距离应在10米以上。如条件限制,也不准低于5米,并应采取隔离措施。

2.2气瓶必须装设两个防震橡胶圈。氧气瓶应与其他易燃气瓶油脂和其他易燃物品分开保存,严禁与乙炔瓶混装运输。运送时须罩上安全帽。

2.3气瓶禁止敲击,碰撞,要轻拿轻放;不得靠近热源和电气设备;与明火的距离一般不小于10米,(高空作业时,应是与垂直地面处的平行距离)。

2.4严禁放置在通风不良场所,且不得放在橡胶等绝缘体上,夏季要防止爆晒;

2.5作业场地:焊接场地应备有相应的消防器材,露天作业应防止阳光直射氧气、乙炔气瓶。

3作业前准备:

3.1软管长度一般为10-20米。不准使用过短或过长的软管,

接头出必须用专用的卡子或退火的金属丝卡紧扎牢。氧气软管为红色,乙炔软管为黑色,与焊炬连接时不可错乱。

3.2气瓶附件有毛病或缺损,减压器、回火防止器、压力表损

坏变形的禁止使用,阀门螺杆滑丝时应停止使用。氧气瓶应直立着安放在固定支架上,以免跌倒发生事故。

3.3根据工件的厚度,选择适当的焊炬、割炬及焊咀、割咀切割厚金属。

3.4如发现漏气应及时进行更新,以免造成事故。

4作业

4.1禁止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去开启氧气或乙炔气阀门。

开启气阀门时,要用专用工具,动作要缓慢,不要面对减压表,操作者应站在阀口的侧后方;但应观察压力表指针是否灵活正常。

4.2乙炔软管使用中发生脱落、破裂着火时,应先将焊炬或割炬上的火焰熄灭,然后停止供气。氧气软管着火时,应迅速关闭氧气瓶阀门,停止供氧。不准用弯折的办法来消除氧气软管着火,乙炔软管着火时可用弯折前面一段的办法来将火熄灭。

4.3禁止把橡胶软管放在高温管道和电线上,或把重、热物件压在软管上,也不准将软管与电焊用的线敷设在一起。使用时应防止割破。软管经过车行道时应加护套或盖板。

4.4工作地点要足够清洁的水,供冷却焊咀用。当焊炬(或割炬)由于强然加热而发出“劈啪”炸呜气时,必须立即关闭乙炔供气阀门:并将焊炬(或割炬)放入水中进行冷却。注意最好不关氧气阀。

4.5焊炬(或割炬)点燃操作规程:

4.5.1点火前,急速开启焊炬(或割炬)阀门,用氧吹风,以检查喷嘴的出口,但不要对准脸部试风。无风时不得使用;

4.5.2进入容器内焊接时,点火和熄火都应在容器外进行;

4.5.3对于射吸式焊炬(或割炬),点火时,应先微微开启焊炬(或割炬)上的氧气阀,再开启乙炔阀,然后送到灯芯或火柴上点燃,再调节两把手阀门来控制火焰;

4.5.4使用乙炔切割时,应先开乙炔气,再开氧气引火;

4.5.5熄灭火焰时,焊炬应先关乙炔阀,再关氧气阀。割炬应先关切割氧,再关乙炔气阀。当回火发生后,胶管或回火防止器上喷火,应迅速关闭焊炬上的氧气阀和乙炔阀,再关上一级氧气阀和乙炔阀门,然后采取灭火措施;

4.5.6操作焊炬和割炬时,不准将橡胶软管背在背上操作。禁止使用焊炬(或割炬)的火焰来照明。

4.6 干式回火器在使用中不能随意进行拆封自行调节,否则不起回火防止的安全作用。

4.7工作地点不固定且移动较频繁时,应装在小车上;同时使用乙炔瓶和氧气瓶时,应尽量分离放置,乙炔瓶严禁卧放。

4.8如发现漏气应及时进行更新,以免造成事故。

5作业完成后:

5.1工作完毕或离开工作现场、要拧上瓶的安全帽,收抬现场,把气瓶放在指定地点。下班时应卸压。

5.2短时间休息,必须把焊炬(或割炬)的阀门闭紧,不准将焊具放在地上。较长时间休息或离开工作地点时,必须熄灭焊炬,关闭气瓶球形阀,除去减压气的压力,放出管中余气,收拾软管和工具。

5.3 干式回火器妥善保管,保持清洁防止油物用腐蚀性气体,延长使用寿命。

6规定:

6.1禁止使用没有减压器回火防止器的气瓶,使用完后将阀门拧紧,写上“空瓶”标记。

6.2严禁铜、银、汞等及其制品与乙炔接触,必须使用铜合金器具时,合金含铜量低于70%;

6.3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必须留有不低于下表规定的剩余压力。

环境温度℃ 0< 0~15 15~25 25~40

剩余压力mpa 0.05 0.1 0.2 0.3

第3篇 乙炔气割枪回火处理措施规程

乙炔气作为割枪燃气,在船舶制造修理及钢结构行业应用广泛。乙炔气割枪具有预热速度快、起割容易等优点,尤其方便用于切割生锈的,带有氧化皮或严重污染的金属板和薄板。但另一方面,乙炔属于易燃易爆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遇火源会剧烈燃烧甚至爆炸。而且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乙炔会分解生成碳黑和氢气,反应释放大量热能,会导致爆炸发生。乙炔还能在一定条件下聚合生成链状或环状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如在400℃~500℃下,可以特殊性聚合反应生成苯。乙炔聚合时会放热,温度越高,聚合速度越快,热量的积聚会进一步加速聚合,同时发生聚合物分解,最终引起爆炸。

回火是使用乙炔气割枪进行气割作业时最容易发生的事故类型之一,是乙炔气体火焰进入割枪喷嘴内逆向燃烧的现象,特征是火焰突然熄灭,割枪内发出急速的“嘶嘶”声。在使用乙炔气割枪进行切割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很可能发生回火事故,轻则损坏设备工具,重则可能发生爆炸,威胁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回火引起的事故存在很大的隐蔽性,往往不容易找出事故发生的确切原因。笔者结合多年来在船舶企业安全管理一线的工作经验,对造成乙炔割枪回火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回火的预防措施。

一、乙炔割枪回火

回火有逆火和回烧两种形式:逆火是火焰向割嘴孔逆行,并且瞬时自行熄灭,同时伴有爆鸣声,也称爆鸣回火;回烧是火焰向割嘴逆行,并继续向混合室和可燃气体管路燃烧,这种回火可能烧毁割枪、管路,也称倒袭回火。

乙炔回火十分危险,回火进入割枪,可将割枪烧损;回火进入气体软管,可导致软管烧损或爆裂;回火可经燃气分配器串至同一分配器上相连的其他割枪;严重回火可冲击主管回火器,至其破损,燃烧进入主管网,直至对供气端的气瓶产生威胁。

二、割枪回火形成原因

导致乙炔割枪回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5种:

1. 割嘴过分接近加热点

如用割嘴清除熔渣等做法,会造成割嘴附近的压力增大,使混合气体难以流出,喷射速度变慢。

2. 割嘴过热,混合气体受热膨胀

如割嘴温度超过400℃,一部分混合气体来不及流出喷嘴,就在割嘴内部燃烧,并发出“啪啪”的爆炸声。

3. 割嘴被金属飞溅熔化物堵塞

枪内气体通道被固体炭质颗粒堵塞,使混合气难心外流,在割枪内燃烧爆炸。

4. 乙炔气压过小

供气压力减小,软管受压、弯折或破损漏气,氧气压过大,氧气容易进入乙炔系统,在熄火的瞬间,往往因氧气或空气进入割枪的乙炔管,引起爆炸。

5. 割枪阀门不严密或其内部结构破坏

造成氧气倒回乙炔管道,形成可燃的混合气体,点火时即发生回火爆炸,这种情况危险性最大。

三、割枪的正确使用方法

1. 使用前检查

一般割枪为射吸式结构,正常使用时,氧气由射吸喷嘴喷出,进入气体混合腔,在射吸作用下吸入乙炔气并与其混合,混合气体经混合管流出。在割枪使用前,需检查供气是否正常、本体是否漏气、喷嘴是否堵塞,特别要对射吸性能进行检查确认。检查射吸性能的方法是,卸下软管,接通氧气,打开氧气阀和乙炔阀,用手指接近乙炔进气口,应感到有明显的吸力。

射吸喷嘴脱落或射吸喷嘴与氧供气管连接处有间隙(割枪摔落或敲击物件后容易引起这样的缺陷)都会破坏射吸性能,致使压力较高的氧气进入乙炔气路,因此,一定要保证割枪内的射吸结构完好。应根据割枪及所配割嘴的型号,恰当地调节氧气阀,控制供氧压力和流量,如果助燃氧气供给过大,来不及从混合气管排出,就会从割枪内部反流入乙炔系统。另外,过大的氧气压力和氧气流量也会使加热效率和速度有所降低。

以常用的乙炔射吸割枪g01-100为例,通常使用2#割嘴,对应的氧气工作压力应为0.4mpa。如果氧供气压力过高,那么,氧气阀在从小到大的调节过程中,会出现射吸性能由弱变强,继而再变弱的变化,甚至从乙炔进气口排出氧气。

2. 点火源选择

割枪点火应使用摩擦打火机、固定的点火器或其他适宜的火种,注意避免战火瞬间火焰伤手。禁止用焊接火源点燃割枪,因为焊接火源实际上是熔融的金属或无固定方向飞溅的高温铁质颗粒,极易造成割嘴堵塞或铁质颗粒溅入割嘴内,混合气体在割嘴内部即开始燃烧引发回火。

3. 点火开阀次序

割枪点火通常有两种方法,先开乙炔阀、后点火、再开氧气阀,或者先开氧气阀、后开乙炔阀、再点火,各自的优缺点比较见表1。

两种割枪点火方式的优缺点比较

方 法优 点缺 点

方法1:先开乙炔阀后点火,再开氧气阀

优 点:能放出乙炔/空气混合气,避免点火时爆鸣,易发现割枪是否存在堵塞、漏气等问题,火焰由弱变强,燃烧比较平稳

缺 点: 刚点火时会冒黑烟

方法2:先开氧气阀,后开乙炔阀,再点火

优 点:能消除点火时的黑烟

缺 点:点火时有爆鸣声,割枪一旦有堵塞,开关不严,氧气可能进入乙炔系统,形成回火爆炸条件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知道,对于经验不足者,为安全起见,建议采用第1种方法;有一定经验者,或在狭小作业空间,通风不良而有多把割枪同时作业时,为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可按第2种方法开阀点火。两种方法操作时,预热氧阀门旋动均应缓慢进行,如果太快,割枪内的射吸力会骤然加强,使乙炔供应量跟不上,从而造成回火。

工作结束熄灭火焰时,割枪应先关闭氧气源,再依次关闭乙炔、预热氧。

四、异常情况处理

1. 一般回火的处理

当割枪发生回火时,应立即关闭乙炔阀,然后关闭预热氧气阀,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动作连贯。如果熟练,可以同时完成操作。如果乙炔阀关闭速度过慢,割枪内的回火燃烧可能越过阀门进入气体软管,甚至延到乙炔分配器和与分配器相连的其他割枪;如果氧气阀关闭速度过慢,割枪内的积炭会在富氧的情况下继续燃烧,直至枪管被烧红损坏,或者回火扩散至氧气软管,致使氧气软管内壁在富氧状态下燃烧引发爆炸。

回火熄灭后,将割枪放入水中冷却或待割枪管体不烫手后,打开氧气阀吹扫割枪内的烟灰,查出回火原因并解决后再点火使用。

2. 严重回火的处理

如果发生以下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作业,不得自行简单处理。

(1)割枪严重回火,割枪软管发生燃爆。

(2)点火不正常,可燃气阀开启后无气流或有气体但点不着(有可能是氧气串入可燃气管路)。

(3)割枪使用过程中气体火焰变小或熄灭,但检查割枪及软管状态正常(无碾压、扭结、破裂等现象)。

(4)割枪软管被点燃着火。

(5)其他无法准确判断处置的非正常情况。

发生以上情况,应及时向有关管理部门报告处置。如果发生严重回火或持续点火引发多次回火,燃爆会冲击乙炔气管路上的回火防止器,造成其失效,系统的整体安全性降低;如果乙炔主管路内混入氧气,一旦点火会导致整个管网系统燃爆。供气部门应根据具体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气体管网进行检查,采取相应的对策。

乙炔割枪使用中,很难完全杜决回火发生,但作业者只要了解回火发生的起因,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严格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异常情况时采取恰当的处置方法,回火的发生及带来的危险是可以大大降低的。

《乙炔气割规程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