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放震动炮过火成岩措施规程是一项针对矿业作业中,通过震动炮进行爆破作业后,防止火成岩活动的安全操作规范。该规程旨在确保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降低地质灾害风险,保护矿山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1. 前期准备
- 爆破设计: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爆破参数合理,减少对周围岩体的扰动。
- 安全评估:对工作面进行详细地质勘查,识别潜在火成岩活动区域,制定相应预防措施。
- 设备检查:确保震动炮及其附属设备完好无损,符合安全标准。
2. 作业流程
- 布置警戒:设立清晰的安全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 装药与布孔:按照设计要求精确装药,确保孔深、孔距和药量适宜。
- 预警信号:在爆破前发出明确的预警信号,保证人员撤离到安全距离。
3. 爆破实施
- 触发震动炮:严格按照操作手册启动震动炮,控制爆破时间,避免过早或过晚引发火成岩活动。
- 监控与记录:爆破过程中,实时监控地质变化,详细记录爆破效果。
4. 后期处理
- 安全检查:爆破后立即进行安全检查,确认无火成岩活动迹象。
- 岩体稳定评估:对爆破区域进行稳定性评估,如有必要,采取加固措施。
- 清理与恢复:清理爆破残留物,恢复工作面正常秩序。
5. 应急响应
- 应急预案:建立火成岩活动应急预案,定期演练,确保快速响应。
- 人员培训:对员工进行火成岩灾害知识培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1. 合规性:所有操作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矿山安全法规,以及企业内部的安全规定。
2. 科学性:爆破设计和实施应基于地质学、爆破工程等专业知识,确保科学合理。
3. 有效性:规程执行后,能有效降低火成岩活动的发生概率,保障生产安全。
4. 可操作性:规程需简洁明了,便于理解和执行,避免产生误解或操作错误。
5.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规程执行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矿山环境的变化。
工作面放震动炮过火成岩措施规程的实施,不仅关乎矿山的安全生产,也是保护环境、维护社区安宁的重要举措。每个环节都应严格遵守,确保矿山作业的安全、高效与可持续。
7101外-1工作面从开始回采就揭露一条宽为2.0m的火成岩,随着工作面的回采,火成岩逐渐向运输巷方向移动,与工作面夹角为35°。在回采过程中,若火成岩宽度大于0.5m,必须采用打眼放炮的方式通过,采用风钻打眼,由掘进八区提前安装风管路,每班派两名专职打眼工负责全面打眼工作,我区派一名放炮员协助打眼,负责装药放炮,为保证顺利通过火成岩,特编制措施如下:
1、放炮过火成岩以放震动炮为主。
2、采用1.2m的水钎子进行湿式打眼,打眼时必须停开煤机和溜子,进入煤帮打眼,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作业地点要有可靠的支护。
3、在火成岩段加扶间距为1.2m的3.0米长的花边大梁超前撅顶(∏型钢梁),大梁一梁三柱,放炮前溜子老塘侧两柱,煤帮侧一柱;放炮后及时窜移撅顶大梁,溜子老塘侧一柱,煤帮侧两柱,支柱初撑力不小于9吨/棵,大梁随着火成岩的移动而及时前移,在火成岩附近,必须及时挂梁护顶,确保梁前空顶不超过300mm。
4、严禁火成岩处的铰接梁棚出现大棚档和歪斜现象,单体支柱初撑力不得低于9吨/棵,所有支柱防倒绳必须齐全有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火成岩处的采高严格控制在2.0-2.2米之间,顶板按规程要求穿好穿足枇子,若火成岩附近的顶板冒落,要及时用木料接实顶板。
6、打眼放炮前后,要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严格执行二次补液制度,确保放炮地点10米范围的支柱初撑力不小于9吨/棵。
7、打眼前,首先要对工作面顶板、煤壁和支护情况进行详细检查,找掉危岩、悬矸等,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8、打眼时,溜子和煤机不得运转,打眼、装药时,溜子要停电加锁,煤机要拉掉离合,关上开关,并设专人看管,不得误送电,煤帮临时支护要可靠。
9、选用风钻湿式打眼,使用长150mm的乳化炸药卷,选用二芯放炮母线,1-5段毫秒延期电雷管,选用mfb-100型起爆器。
10、炮眼采用双排眼布置,装药量为3-4卷/眼,炮眼深1.2米,采用正向装
药,串并联联线,药卷外用水炮泥、黄泥封满,放炮采取轻打轻放的方法。
11、火成岩段采用打眼放震动炮的方法,炮眼布置如图:
12、放炮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13、放炮前应撤出所有人员,并派专人设好警戒,警戒距离不少于50m。
14、放炮前后,放炮地点20米范围内必须洒水防尘。
15、严禁放糊炮、明炮和空心炮,处理拒爆、残爆时,必须在班长的指导下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第342条执行。
16、放炮应由专职放炮员操作,放炮前,用旧皮带皮子包好煤机线和溜子线,以防崩坏。
17、煤机割煤过火成岩时,要放慢割煤速度,割煤后要及时支护。
18、放炮的大块矸石人工拣至老塘。
19、其它严格按《7101外-1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17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