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操作规程 > 规程范文
栏目

银行内控制度建设规程

更新时间:2024-05-15

银行内控制度建设规程

有哪些

银行内控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组成部分:

1. 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2. 政策与程序:制定明确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指南,确保所有活动都在规定的框架下进行。

3. 职责分离:通过职务划分,减少单点错误和欺诈的可能性。

4. 授权与审批:设定不同级别的权限,规定重大事项的审批流程。

5. 监控与审计: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和检查,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6. 信息与沟通: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7. 员工培训:提供持续的培训,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合规性。

标准

银行内控制度建设应遵循以下标准:

1. 合规性:确保所有的制度和操作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监管要求。

2. 全面性:覆盖银行的所有业务领域和操作环节,无遗漏。

3. 有效性:能够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有效管理风险。

4. 适应性:随着业务发展和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内控制度。

5. 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应保持独立,不受其他部门影响,以保证审计结果公正。

6. 透明度:内控制度应清晰易懂,便于员工理解和执行。

是什么意思

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含义是指通过建立一套系统的、规范的管理机制,旨在预防和控制可能对银行稳健运营构成威胁的各种风险。它不仅涉及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还包括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程序,确保业务操作的合规性。通过职责分离和授权审批,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减少风险点。监控与审计环节则确保了内控制度的实际执行效果。信息与沟通的畅通,以及员工的风险意识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内控制度的效能。银行内控制度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持续改进和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

银行内控制度建设规程范文

银行内控制度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银行内控制度建设,欢迎参考!

银行内控制度建设【1】

金融行业的高风险特征,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责权分明、相互制约、规章健全、运作有序的内控机制。

中国银监会成立伊始就十分重视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建设,银监会主席多次强调,要促进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形成和内控效率的提高。

根据金融违法违纪案件绝大部分发生在基层、绝大部分人员是基层干部、绝大部分是年轻人的“三个绝大部分”的特点,加强银行尤其是基层银行内部控制和管理十分重要。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已经开始重视内控建设,但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内控机制运行中尚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内控制度的建设与业务发展不相适应,金融新业务、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内控制度明显地存在滞后现象;内控制度执行与规章要求不相匹配,有些部门管理人员制度观念淡薄,对执行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差错事故时有发生;职能部门检查与管理现状不同步,检查各自为政、手段单一、监控乏力。

为适应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银行尤其是基层银行必须建立高效、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领导要重视内控建设,应始终坚持以业务为中心,以内控为保证,一手抓业务开拓,一手抓内控监督。

要提高思想认识,把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当作大事来抓,逐步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第一责任人制度,实行“谁主管,谁负责,一把手总负责”的防范工作要求。

二是要健全内控机制,进一步整章建制,使管理制度逐步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

建立岗位职责,基层银行要根据自身业务开展情况,严格岗位分工,因事设岗,因岗定人,明确各岗位或员工在业务操作中的责权划分以及应承担的责任,使每一项业务环节都纳入控制过程。

建立规章制度,坚持实行制度在先、学习紧随其后、业务最后开办的模式,根据“授权有限、相互牵制”的原则,按照全面、具体、精炼、有针对性、便于操作的要求,不断完善制度。

建立管理流程,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突出内部控制的中心环节和重点部位,以推动基层银行经营管理的明晰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是要实行内部制约制度,杜绝任何个人包办业务处理的全部环节,以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在会计结算业务和出纳业务中,实行证、章、压(押)三分管,电子联行业务必须经办、复核、授权三分开,相互监督,确保银行资金安全。

信贷、信用卡、营业网点、会计账务等部门岗位要建立全方位的双人复核制度。

四是要强化督查。

内控检查职能部门应转变监督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强化事前监督,不仅需要检查各项业务的操作是否合规,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将稽核的关口前移,从查弊到防范的转移,对业务中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做出分析、判断,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建议。

银行内控制度建设【2】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内部控制环境的制约、管理体制、运营机制等方面和限制,内控能力与现代商业银行相比,仍有着较大的差距。

在控制环境方面重发展、轻管理,忽视内控管理,给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立和完善造成了思想上的阻力;内部控制的监督尚有不足,商业银行自我约束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缺乏有效、公开的监督、评估机制;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方面存在缺陷,各控制系统脱节,未能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内控机制。

全面控制存在着不均衡现象,影响了控制。

由于动态控制比较薄弱。

我国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上存在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风险评估等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保障整个银行业的稳健发展。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因素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由以下五方面因素构成:

(一)内部控制环境

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组织架构,分权制衡;银行应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政策,规定内部控制的原则和基本要求;应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组织结构,明确所有与风险和内部控制有关的部门、岗位、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二)风险识别与评估

银行应建立和保持书面程序,以持续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与评估。

(三)内部控制措施

银行应对其业务和管理活动采取控制措施;应考虑计算机系统环境下的业务运行特征,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应建立并保持预案和程序,以识别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或紧急情况。

(四)信息交流与反馈

银行应建立并保持信息交流与沟通的程序,应建立并保持必要的内部控制体系文件。

(五)监督评价与纠正

银行应对内部控制绩效进行持续监测,对内部控制体系实施评价,董事会应采取措施保证定期对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审,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持续改进。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要点

(一)会计制度建设

根据中国会计相关准则的相关要求,商业银行制定了各类业务会计核算制度,建立了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和本公司财务报表编制的真实和公允。

(二)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运作机制

一是建立了由一般准则、作业准则、工作规范等组成的制度体系,以及现场与非现场并重的检查模式。

二是设立了独立于业务经营管理之外,独立行使检查、监督、评价职能的审计部门,各一级分行根据机构设置条件和经营管理要求设立分行审计部门。

三是建立了总行审计部向董事会的垂直报告路线,审计部负责人由董事会任命,年度审计计划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批准,审计结果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报告;日常审计工作由副董事长直接分管,并接受监事会和高管层指导。

以战略、风险、价值为导向,从加强对全行内控状况、风险状况的评价,加强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揭示入手,持续加大审计检查力度,进一步转变审计管理流程和模式,有效地发挥了内部审计独立监督、评价的职能,进一步推动了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内部控制关键要素与措施

报告期内,商业银行结合市场环境,围绕新的发展战略,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出发,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保证了各项业务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一)优化内控环境

本行持续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根据新的发展战略调整全行组织架构,精简管理层下设委员会,调整内控机构设置;科学界定前中后台、总分支行及附属机构的职能;持续完善人力资源政策,助推业务发展;有效落实各级行、各部门、各级人员在内控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与职责,夯实内控管理基础;持续开展多层次培训,加强核心人才培养,加大全员岗位培训力度;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在发展战略中明确“人性化的员工管理、标准化的柜面服务、数据化的业务运行和差异化的客户服务”的企业文化建设目标。

(二)提高风险识别与评估水平

本行结合新的发展战略以及风险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制定精细化和差异化的内控管理政策与措施,有效提升风险识别与评估水平。

信用风险方面,全面量化信用风险管理,启动“信用风险公司客户评级优化项目”,以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为依据实现行业信贷风险前瞻性识别与持续性防控;市场风险方面,在年度授权和日常风险审批中对相关产品包含的市场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识别和评估,积极加强和完善市场风险限额管理、日常监控和报告;流动性风险方面,持续对资产负债的总量和结构、流动性缺口、备付指标的变动进行监测,综合评估全行流动性风险状况,有效应对流动性紧张的市场波动,确保了全行流动性安全;操作风险方面,全面推广操作风险系统及操作风险三大管理工具,为风险识别与评估提供管理运用平台,组织全行对重要业务领域的关键流程进行rcsa评估,分析、优化现有控制措施有效性;声誉风险方面,持续加强舆情监测、处置力度,高度关注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的舆情监测,通过舆情提示单、媒体沟通等方式总分联动化解风险;信息科技风险方面,建立问题主动管理的机制,通过系统健康检查、日常巡检、趋势分析、厂商巡检和漏洞扫描,在全行范围开展电子银行信息安全检查、电子银行安全评估、互联网应用系统渗透测试等工作,主动识别潜在风险隐患。

(三)完善内控制度和措施

本行制定《内控梳理管理办法》、《内控台账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固化了内控实施要求,实现各项内控管理工作的常态化;选取与业务发展和客户端联系密切的流程作为内控梳理及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的重点;优化理财业务审批流程、集中采购流程、信息系统开发流程,进一步处理好风险控制与审批效率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措施,信用风险管理方面,严格落实贷款三查;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通过货币市场、公开市场等多种渠道和手段增加流动性资金来源,确保全行流动性安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针对目前易发、频发操作风险隐患,加强风险提示和流程梳理,针对同业风险事件及时警示全行加强风险管控;市场风险管理方面,持续加强对市场风险的限额管理;信息科技风险方面,深入开展系统和应用监控部署工作,强化性能容量管理,提升生产风险事件预防能力。

(四)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

本行加强重大风险事件报告管理,提升对重大风险事件的反应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加强风险提示与风险信息共享,对个人征信系统应用、克隆银行卡、银行卡盗刷、贸易融资金融服务等业务中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深入剖析,提示风险要点和应对措施,增强员工依法合规经营的自觉性;全面总结各分行运营状况和先进经验,通报全行共享,推动全行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五)严格监督检查与整改问责

本行结合风险防控重点强化监督检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开展财务专项检查,揭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在全行范围内组织开展银行理财投资运作自查,强化风险的防范;开展公司信贷表外业务及供应链金融业务现场审计、贷款质量现场检查,确保真实、准确反映资产质量状况,提前化解信贷风险;在原有离任审计的基础上,开展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全行领导干部的管理及监督,提高对中高级管理人员履职评价的及时性。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本行积极组织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严格问责。

《银行内控制度建设规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