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工作面初采放顶措施规程是指在矿井开采初期,为确保安全、高效地进行煤炭开采,所制定的一系列技术性指导原则和操作步骤。这些规程旨在预防顶板事故,保障矿工生命安全,维持矿山生产秩序,同时也兼顾经济效益。
1. 地质勘查与分析
- 对工作面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确定煤层厚度、岩层稳定性、断层分布等关键参数。
- 分析顶板岩层性质,如岩石硬度、节理发育程度,预测可能的垮落模式。
2. 支护设计
- 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如液压支架、锚杆支护等。
- 设计合理的支护间距和密度,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开采顺序与方法
- 确定合理的开采顺序,通常由外向内推进,避免集中应力导致顶板垮塌。
- 采用适当的开采方法,如长壁开采、短壁开采,结合现场条件灵活调整。
4. 放顶控制
- 制定科学的放顶计划,定期进行顶板监测,及时释放压力。
- 实施动态放顶,结合工作面推进情况,适时进行顶板破碎和松动。
5. 安全培训与应急措施
- 对矿工进行初采放顶知识的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 制定应急预案,包括人员撤离路线、急救措施等,确保事故发生时能迅速应对。
6. 设备维护与检查
- 定期对开采设备和支护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 对存在问题的设备及时维修或更换,防止因设备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
7. 监测与记录
- 建立完善的顶板监测系统,实时监控顶板压力变化。
- 记录每次放顶过程及结果,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煤矿工作面初采放顶措施的实施应遵循以下标准: - 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煤矿安全生产法规与标准。 - 严格依据矿山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执行。 - 放顶措施应具备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开采环境进行调整。 - 定期评估和更新规程,以适应矿山条件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 - 所有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并熟练掌握规程,确保在实际工作中正确执行。
以上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旨在实现煤矿开采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提升矿山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严格遵守规程,确保每一个环节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1、工作面一开切眼形成后,首先利用原有的轨道自回风巷一端开始向进风巷依次将开切眼内的木棚支架更换为悬移支架(必须打好端头支架和工作面超前支护)。端头支架采用π形对梁形式支护(顶板破碎时必须加密支架):工作面超前支护不得小于20米,棚距1.0米一架,顶板条件不好必须加密支架。然后安装刮板输送机等机电设备,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才可投入工作面初采。
2、为了确保工作面安全,避免顶板大面积来压给工作面造成极大的压力,工作面初采前5~6个循环只采帮炮不放顶顶煤(推进约5~6米),之后开始放顶煤但不外出,用顶煤来充填采空区,降低直接顶与煤层空间距离,减经直接顶垮落时的巨大冲力,同时也维护了工作面的支架,使支架更稳固。但在移架放顶前需在相邻支架间打好戗柱,以防止移架后顶煤拥倒支架。
3、移架后应保持放顶线齐,放顶腿排布在支架尾端以内。放顶炮时严禁一次放炮过多,且放炮前必须先把支架进行二次注液,并保证支架有力。
4、在工作面推进约6~7米,开始放顶煤,按循环布眼,眼距1.2米,眼深必须穿入岩层0.6~0.8米,每眼装药量1~2公斤,,封泥长度不于1米(必须使用水炮泥)。在此过程中随着工作面的推进,空顶距离增大,直接顶为不稳定岩层,在其自重及上覆岩层的压力作用下会自行垮落,但不一定全部垮落而出现局部悬顶现象,因此放顶煤仍不外出,用来充填空区。此时必须严格要求支架质量,支架必须分布均匀,每1.2米一架,悬移顶梁要支平、支稳、梁头要顶紧煤帮,梁顶接顶要实;支柱要支稳、支垂直,并用钢丝绳拴好,中柱要全部支好,确保工作面支架完整。必要时要增加其它支护(木垛π型钢梁等)预防老顶初次来压对工作面支架造成破坏。
5、工作面自开采切眼开始推进10米左右顶板岩石没有全部垮落而存在部分悬顶时,必须采取爆破方法强制放顶。放顶时对岩石顶且炮眼封泥长度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329条的有关规定,放炮时必须加强对采空区的瓦斯管理。放顶工作完成后,方可进入工作面正常回采作业循环。
64位用户关注
3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