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故识别与评估
- 确定事故类型:识别是否涉及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
- 评估风险等级:依据化学品性质、数量、事故严重程度进行风险评估。
2. 安全警戒
- 设置警戒区域:根据评估结果设立安全距离,限制无关人员接近。
- 指挥交通:引导车辆绕行,避免交通拥堵。
3. 应急响应队伍
- 组建专业团队:调集专门处理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队伍。
- 确保个人防护:为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
4. 信息通报
- 通知相关部门:及时向消防、环保、医疗等机构报告事故情况。
- 公开信息:向公众发布事故基本信息及安全提示。
5. 现场控制
- 初步隔离: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如关闭阀门、堵漏等。
- 环境监测:持续检测空气、水源等环境指标。
6. 救援行动
- 优先救人:确保人员安全,优先撤离受伤者。
- 化学品处理:由专业人员进行化学品回收或稳定化处理。
7. 后期处理
- 清理现场:清除泄漏物,修复受损设施。
- 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预防措施。
1. 遵循法规:所有操作应符合国家及地方关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
2. 专业优先:优先使用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和设备进行处置。
3. 生命至上:始终将保障人员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4. 科学决策:基于事实和数据分析,做出最安全有效的决策。
5. 协作配合:各部门间需协同工作,确保信息畅通,反应迅速。
本规程旨在规范危险化学品车交通事故的现场处置流程,确保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减少损失。事故识别与评估阶段,需要快速确定事故性质并评估其潜在危害,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安全警戒是为了保护现场及周边人员,而应急响应队伍的组建与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旨在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信息通报和现场控制是协调内外资源,防止事故扩大。救援行动强调以人为本,后期处理则关注环境恢复和事故教训的汲取。所有行动都必须遵守相关法规,优先考虑专业性和安全性,同时强调部门间的协作与科学决策。
事故报警
接到危险化学品车交通事故报警后,确认泄漏物质的品名和属性,是否有毒有害,泄漏物质为气态还是液态,液态的挥发性,是否易燃、易爆、有毒。联系交通、消防、环保、医疗等部门。
人员疏散
确认肇事车辆内有无人员滞留及伤亡情况,及时掌握最新信息,协同交管部门疏导交通,根据泄漏的范围和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等),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疏散周围企业和路过行人车辆,并及时汇报到现场指挥部。
泄漏救援
确定泄漏的化学品种类(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确定泄漏源的周围环境;确定是否已有泄漏物质进入大气、附近水源、下水道等场所;确定泄漏物质存量、泄漏量,泄漏时间或预计持续时间,泄漏扩散趋势预测;明确泄漏可能导致后果(火灾、爆炸、中毒等),泄漏危机环境的可能性;确定泄漏可能导致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堵漏、工程抢险、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对液体的泄漏用沙土掩埋,海绵吸附,挖掘隔离带;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水溶性气体(如氨气)用水雾稀释,进入泄漏区域内进行救援人员必须佩戴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等防护用品。必要时调动消防特勤部队、防化兵部队。
安全警戒
泄漏事故发生后隔离事故现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只准应急救援人员、车辆进入,其余人员、车辆必须经现场指挥部批准后方可进入,对无关人员劝其离开,禁止围观,直至泄漏事故被控制、现场取证结束及现场有毒有害物质清理结束,经现场指挥部批准后解除。
信息记录
对事故现场情况进行拍照记录,记录泄漏情况,人员救援,灭火,现场指挥领导,事故后的污染情况。询问事故目击者和企业管理人员:泄漏的部位,引发着火或中毒的物质,导致泄漏的原因,危险化学品的存量,污染的面积,周围公司人员的情况。及时将信息报给现场指挥部和事故救援组。
后勤保障
提供应急物资(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等)给其他各组,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清点收回应急物资。
信息报送
根据现场伤亡情况进行信息报送, 1人以上死亡或3人以上受伤,1小时内报告区安监局,根据事故调查结果编写事故信息并上报区安委会。
46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