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故报警与接警响应
2. 初期应急处置
3. 疏散与隔离
4. 专业救援介入
5. 事故调查与善后处理
1. 事故报警与接警响应:一旦发生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启动警报系统,通知站内其他人员,并拨打119向消防部门报警。接警人员需准确描述事故情况,包括事故类型、地点、严重程度等。
2. 初期应急处置:在专业救援到达前,站内经过培训的员工应遵循应急预案,采取初步控制措施,如关闭相关设备、切断气源,防止事故扩大。
3. 疏散与隔离:确保站内人员安全疏散至指定集合点,同时设立警戒线,限制无关人员进入事故区域。
4. 专业救援介入:等待消防、医疗等专业救援队伍到达现场,配合其进行灭火、救援等工作。
5. 事故调查与善后处理:事故平息后,组织专业团队进行事故原因调查,制定修复计划,并对受影响的设施、环境进行恢复。
液化气站事故应急处理规程旨在规范面对突发事故时的应对流程,保障人员安全,控制事故影响范围,以及有效恢复站内正常运营。规程强调了从发现事故到处理完毕的全过程管理,包括及时报警、初期自救、人员疏散、专业救援配合及后续的事故分析与修复。执行此规程要求所有员工熟悉应急程序,定期进行演练,以确保在真实情况下能迅速、准确地采取行动,降低事故风险。
液化石油气事故主要有泄漏、燃烧(爆炸)两大类。
(一) 泄漏
1、基本情况:蒸气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如污水沟、下水道等),所以,要在上风处停留,切勿进入低洼处。
2、隔离(1)无关人员应立即撤离泄漏区至少100米; 疏散无关人员并建立警戒区。(2)大泄漏:考虑至少隔离800米(以泄漏源为中心,半径800米的隔离区)。
3、应急行动
(1)中毒处置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气体: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及时就医。
(2)泄漏处置
①报警(119,120等),并视泄漏量情况及时报告县政府及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②建立警戒区。立即根据地形、气象等,在距离泄漏点至少800米范围内实行全面戒严。划出警戒线,设立明显标志,以各种方式和手段通知警戒区内和周边人员迅速撤离,禁止一切车辆和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
③消除所有火种。立即在警戒区内停电、停火,灭绝一切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的火种。进入危险区前用水枪将地面喷湿,以防止摩擦、撞击产生火花,作业时设备应确保接地。
④控制泄漏源。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或翻转容器,避免液体漏出。如管道破裂,可用木楔子、堵漏器堵漏或卡箍法堵漏,随后用高标号速冻水泥覆盖法暂时封堵。
⑤导流泄压。若各流程管线完好,可通过出液管线、排污管线,将液态烃导入紧急事故罐,或采用注水升浮法,将液化石油气界位抬高到泄漏部位以上。
⑥罐体掩护。从安全距离,利用带架水枪以开花的形式和固定式喷雾水枪对准罐壁和泄漏点喷射,以降低温度和可燃气体的浓度。
⑦控制蒸气云。用中倍数泡沫或干粉覆盖泄漏的液相,减少液化气蒸发,用喷雾水(或强制通风)转移蒸气云飘逸的方向,使其在安全地方扩散掉。
⑧现场监测。随时用可燃气体检测仪监视检测警戒区内的气体浓度,人员随时做好撤离准备。
注意事项: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向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警戒区直至液化石油气浓度达到爆炸下限25%以下方可撤除。
(二)燃烧(爆炸)
1、灭火剂选择
小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大火:水幕、雾状水。
2、应急行动
(1)、火场内如有储罐、槽车或罐车,隔离1600米(以泄漏源为中心,半径1600米的隔离区)。
(2)、燃烧(爆炸)处置
①报警(119,120等),并视现场情况及时报告县政府、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等相关部门。
②建立警戒区。立即根据地形、气象等,在距离泄漏点至少1600米范围内实行全面戒严。划出警戒线,设立明显标志,以各种方式和手段通知警戒区内和周边人员迅速撤离,禁止一切车辆和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
③关阀断料,制止泄漏。
④积极冷却,稳定燃烧,防止爆炸。组织足够的力量,将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用射流水冷却着火及邻近罐壁,并保护毗邻建筑物免受火势威胁控制火势不再扩大蔓延。在未切断泄漏源的情况下,严禁熄灭已稳定燃烧的火焰。干粉抑制法:待温度降下之后,向稳定燃烧的火焰喷干粉,覆盖火焰,终止燃烧,达到灭火目的。
⑤现场监测。随时用可燃气体检测仪监视检测警戒区内的气体浓度。
注意事项: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枪或水炮扑救;切勿对泄漏口或安全阀直接喷水,防止产生冰冻;安全阀发出声响或储罐变色,立即撤离;切勿在储罐两端停留。
13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