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操作规程 > 规程范文
栏目

化学中毒预防和处理规程

更新时间:2024-11-20

化学中毒预防和处理规程

有哪些

化学中毒预防和处理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危险化学品管理

- 确保对所有危险化学品进行适当的标识和储存,防止未经授权的接触。

- 定期检查化学品的存储设施,确保其安全性和完整性。

2. 个人防护装备

- 提供并要求员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呼吸器、手套和护目镜。

- 定期检查和更换防护装备,确保其有效性。

3. 培训和教育

- 对所有员工进行化学安全知识培训,使他们了解化学物质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 定期更新培训内容,以适应新的化学物质和安全标准。

4. 应急响应计划

- 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计划,包括泄漏、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

- 定期演练应急程序,确保员工熟悉操作流程。

5. 环境监测

- 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的化学物质浓度监测,以评估潜在的暴露风险。

- 必要时采取控制措施降低有害化学物质的浓度。

6. 废弃物管理

- 合规地处理化学废弃物,防止其泄漏或不当处置造成的污染。

- 设立专门的废弃物存储区域,并确保其安全。

标准

这些规程应遵循以下标准:

1. osha(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规定

- 遵守osha关于化学品危害沟通标准(hazcom),确保msds(材料安全数据表)的可用性和更新。

2. nfpa(国家消防协会)指南

- 根据nfpa的消防安全标准,实施火灾防范和应急响应策略。

3. 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

- 符合国际标准,确保环境管理和持续改进。

4. 地方和行业特定法规

- 遵守地方化学物质管理法规,以及特定行业的安全标准。

是什么意思

化学中毒预防和处理规程旨在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通过有效管理危险化学品,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以及进行定期培训和演练,降低员工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的风险。这些规程也关注环境保护,确保废弃物的妥善处理,并遵循国内外的相关法规和标准。通过实施这些规程,企业可以减少化学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健康,维护生产秩序,同时也体现了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化学中毒预防和处理规程范文

地震区域内存有的各类化学物均能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造成中毒,危害公众健康。现场腐败物产生的硫化氢、燃料不全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以及密闭、低洼可能存有的高浓度单纯窒息性气体,以及地震区域化学品泄漏均可能引起人体化学中毒。

一、化学性中毒预防

(一)潜在危害源:各类化工厂、化学品仓库、化工商店、农资商店、家庭存放的农药、不明原因包装瓶(箱),以及其他有特殊味道物品、环境。

(二)危害源处理原则:卫生应急队伍要尽量远离以上危害源,已经出现泄露情况的安排卫生应急队伍时注意危险源上风向是安全区域。

(三)不要饮用气味、味道和颜色异常的饮料或进食可能污染的食品。

(四)人群健康状况出现异常要立即通知疾病控制人员到现场调查、处理。

二、化学性中毒现场应急

突发中毒事件发生后要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一)疏散与隔离

化学品泄漏后,应立即疏散现场的无关人员,隔离毒物污染区;如果是易燃易爆物的大量泄漏,应立即上报指挥部,请求消防专业人员救援,并由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决定周围居民的疏散范围和疏散方向。

(二)切断电源并消除火源

化学品泄漏环境中的电源和火源常常会引发爆炸和火灾,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消除火源。如果泄漏物属于易燃易爆物质,要对整个毒物泄漏区域内控制电源和禁止各种火源。包括禁止使用非防爆电器,禁止使用手机和对讲机等。

(三)保护应急人员

1.进入化学品泄漏现场进行应急处置的各类人员均必须接受过专门的业务培训和训练。

2.在进入现场之前,应针对泄漏物质的理化性质、暴露方式、现场浓度等现场环境,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穿(佩)戴防护装备前,应认真对防护装备进行安全性能检查,特别是要有专人对呼吸器的压力参数及阀门等进行检查,有条件的情况携带气体报警装备,注意各类呼吸防护装备的有效防护时间。

3.应当详细记录进入、撤出泄漏现场的人员姓名和时间,紧急撤离时应进行点名,严禁单独行动。

4.现场应准备特效解毒剂和其它急救医药用品,并有医护人员待命。

5.对中毒的人员应从上风方向抢救或引导撤出。

(四)现场毒物监测和毒物健康影响评价

应根据现场特征设立毒物监测方案,以及时掌握泄漏物质的种类、浓度和扩散范围,恰当地划定警戒区,并为现场指挥部的处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加强环保、卫生和消防等部门沟通信息。

依据毒物监测资料和人及动物中毒情况评价危害区域、人群范围和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建议,向指挥部报告。

(五)泄漏控制

及时向指挥部报告,由消防或工程专业人员控制。现场污染判定依据环保部门报告。

(六)现场分区和警示标识

根据危害源性质和扩散情况等进行现场分区,危害源周围核心区域为热区,用红色警示线隔离;红色警示线外设立温区,用黄色警示线隔离;黄色警示线外设立冷区,用绿色警示线隔离。同时,在不同地点根据需要设立各类警示标识。

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在冷区内划定救援区域,在区域内根据不同功能设立指挥部、急救区、观察区等。洗消区一般设立在温区边缘,检伤区设立在洗消区附近。

三、化学性中毒患者处理原则

(一)脱离接触、洗消

远离危害源区域,尽快疏散到空气清新处。诊治区域要设在非污染区。

在现场洗消区进行洗消,脱去病人被污染的衣物,用流动清水及时冲洗污染的皮肤,对于可能引起化学性烧伤或能经皮肤吸收的毒物更要充分冲洗,时间一般不少于二十分钟,并考虑选择适当中和剂中和处理;眼睛有毒物溅入或引起灼伤时要优先迅速冲洗。

(二)检伤

医务人员根据病人病情迅速将病员检伤分类,做出相应的标志,并按照检伤结果将病人送往不同区域内急救。

(三)应用特效解毒治疗

特效治疗主要有特定毒物的特效解毒剂、氧疗法等,对气体中毒者尽量送有高压氧条件的医疗机构。

(四)对症和支持治疗

保护重要器官功能,维持酸碱平衡,防止水电解质紊乱,防止继发感染以及并发症和后遗症等。

《化学中毒预防和处理规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