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措施规程
一、接地系统
1. 设备接地:确保所有电子设备和工作台面都正确接地,以导走可能产生的静电。
2. 工作人员接地:员工应穿戴防静电手环,手环需直接接触皮肤并与地面形成连续导电路径。
3. 环境接地:工作区域的地板和墙壁应采用防静电材料,确保整个工作环境的静电耗散。
二、抗静电材料使用
1. 包装材料:使用防静电袋、托盘和容器,避免静电积累。
2. 衣物穿着:员工应穿着防静电服和防静电鞋,减少人体静电产生。
三、静电控制程序
1. 培训与教育:定期进行防静电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对静电危害的认识。
2. 检测与监控:定期检查防静电设备性能,确保其有效性,并记录结果。
3. 操作规程:严格执行防静电操作规程,如设备操作前先接地,避免带电操作。
四、静电释放设施
1. 静电释放垫:在工作台上设置静电释放垫,用于快速消除物体表面静电。
2. 静电消除器:在必要时使用离子发生器等静电消除设备。
五、环境湿度控制
1. 湿度监控:保持工作环境相对湿度在40%-65%之间,有助于减少静电的产生。
2. 加湿设备:配置加湿器以调节空气湿度。
防静电措施规程遵循的标准
1. ansi/esd s20.20:该标准定义了静电防护区(epa)的设计、建立和维护要求,是国际广泛认可的防静电标准。
2. iec 61340-5-1:欧洲电工委员会制定的静电防护标准,涵盖了产品处理、包装、运输等环节。
3. jis z 8081:日本工业标准,规定了防止电子设备因静电损害的措施。
防静电措施规程的含义
防静电措施规程是一套旨在预防和控制静电累积及放电风险的制度和操作规范。它涉及到从设备接地到人员防护、工作环境优化、操作流程管理等多个方面,旨在确保在生产、组装或处理敏感电子元件时,避免因静电导致的产品损坏或安全事故。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旨在遵守相关国际和行业标准,确保企业的生产质量和安全,同时也保护员工的健康与安全。通过这些规程,企业可以建立一个有效的静电防护体系,降低静电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影响。
静电最为严重的危险是引起爆炸和火灾,因此,静电安全防护主要是对爆炸和火灾的防护。这些措施对于防止静电电击和防止静电影响生产也是有效的。
1.环境危险程度控制
静电引起爆炸和火灾的条件之一是有爆炸性混合物存在。为了防止静电的危险,可采取取代易燃介质、降低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减少氧化剂含量等控制所在环境爆炸和火灾危险程度的措施。
2.工艺控制
为了有利于静电的泄漏,可采用导电性工具;为了减轻火花放电和感应带电的危险,可采用阻值为107~109ω左右的导电性工具。
3.接地
接地的作用主要是消除导体上的静电。金属导体应直接接地。为了防止火花放电,应将可能发生火花放电的间隙跨接连通起来,并予以接地。防静电接地电阻原则上不超过lmω即可;对于金属导体,为了检测方便,可要求接地电阻不超过100ω~l000 ω。对于产生和积累静电的高绝缘材料,宜通过106ω或稍大一些的电阻接地。
4.增湿
为防止大量带电,相对湿度应在50%以上;为了提高降低静电的效果,相对湿度应提高到65%~70%。增湿的方法不宜用于防止高温环境里的绝缘体上的静电。
5.抗静电添加剂
抗静电添加剂是化学药剂。在容易产生静电的高绝缘材料中加入抗静电添加剂之后,能降低材料的体积电阻辛或表面电阻率以加速静电的泄露,消除静电的危险。
6.静电中和器
静电中和器又称静电消除器。静电中和器是能产生电子和离子的装置。由于产生了电子和离子,物料上的静电电荷得到异性电荷的中和,从而消除静电的危险。静电中和器主要用来消除非导体上的静电。
7.加强静电安全管理
静电安全管理包括制订关联静电安全操作规程、制订静电安全指标、静电安全教育、静电检测管理等内容。
25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