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操作规程 > 规程范文
栏目

矿井防突水措施规程

更新时间:2024-11-20

矿井防突水措施规程

有哪些

矿井防突水措施规程

一、地质勘查与预测

1. 定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评估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水源性质、水量、水压及可能的涌水通道。

2. 制定水文地质图,标出含水层、隔水层的位置,分析可能的突水风险区域。

3. 实施地下水动态监测,定期测量井下水位变化,预测潜在的突水预警信号。

二、工程措施

1. 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包括主排水泵房、副排水泵房和应急排水设施,确保快速排水能力。

2. 设计并实施防水隔离工程,如防水煤柱、注浆帷幕、防水墙等,防止地下水侵入开采区。

3. 加强井巷支护,采用防水材料,减少井巷破坏引发的突水可能性。

三、管理措施

1. 制定并严格执行防突水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作业人员了解并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2. 定期进行防突水演练,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3. 建立健全水害事故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四、科技应用

1. 应用现代探测技术,如地球物理勘探、遥感技术等,提高突水隐患的早期识别能力。

2.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预测矿井涌水动态,为防突水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探索和应用新型防突水材料和技术,如高效封堵剂、智能监测系统等,提升防突水效果。

标准

矿井防突水措施规程标准

1. 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法规标准,如《煤矿防治水规定》、《矿山安全法》等。

2. 依据矿井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制定个性化的防突水方案,确保针对性和有效性。

3. 防突水措施应具有前瞻性,能够应对可能的地质变化和环境影响。

4. 防突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应纳入日常管理,确保其完好可用。

5. 定期对防突水措施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其持续适应矿井安全需求。

是什么意思

矿井防突水措施规程旨在通过地质勘查、工程措施、管理手段和技术应用,全面预防和控制矿井突水事故的发生。规程标准强调法规遵循、方案个性化、前瞻性、设施维护和定期评估,旨在建立一个科学、严谨、有效的防突水体系,保障矿井作业安全。这意味着矿井企业必须持续投入资源,加强地质研究,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安全管理,并利用先进技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突水风险,保护矿工生命安全和矿井生产秩序。

矿井防突水措施规程范文

三下山扩区运输巷位于矿井二采区西北部,开口位置位于7#皮带机尾以西40米处,工作面沿主采2#煤层倾向布置,属采区准备巷道。地面相对位置为黄土覆盖山梁,黄土覆盖厚度29070米。地面无任何建筑物及村庄。开采标高1180050m;根据地测资料分析开采最低标高为1050米,高于本区域奥灰水位标高755米,但为了防止水害事故发生,防患于未然,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特制定以下防突水专项安全措施。

一、矿井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表水

井田内无大的河流,井田南部的北东-南西向展布的山梁形成了一条天然分水岭,其南西侧冲沟水汇集于乡宁县鄂河后向西注入黄河。北东侧冲沟水汇入台头沟,向东至乡宁县光华镇汇入豁都峪河,然后向南东出境至襄汾县汇入汾河。

井田西部的马泉、蒿地沟两大沟均有泉水溢出,但流量很小,小于0.001l/s,遇暴雨时节沟内可见时有洪水汇流,但数小时后即减弱为小细流。几于后完全断流。

由于天然分水岭近矿区展布,其两侧山坡沟谷径流距离短,基本上常年无水,均为季节性河流。

本区水系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

(二)主要含水层描述

矿区位于区域龙子祠岩溶泉域的补给区。

矿区主要含水层按成因及岩性可划分为四类,现分述之:

1、奥陶系岩溶裂隙水含水岩组

奥灰水是影响煤系地层开采的主要含水层,位于本系组底部。据山西省第五地质工程勘察院《乡宁县沙坪(吉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矿井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矿区周边共施工奥灰水供水井3处,现分述之:

⑴ 该矿于2003年6月在台头镇西北约2.5km处(及井田工业广场附近)施工一深水井,井深750m,揭露奥灰岩层474m,寒武系白云岩层50m,水位埋深230m,水位标高1010m,出水量288m3/d。据该孔资料,岩溶裂隙较发育,富水性较强。

⑵台头镇政府供水井,位于台头镇东南,距本矿2000m,2004年建井,井深871.3m,井口高程1040m,水位埋深415m,水位标高650m,涌水量 600m3/d ;

⑶ 麦积峪老坑口,距本矿500m,2001年建井,井深650.0m,井口高程1295m,水位埋深540m,水位标高755m,涌水量 456m3/d ;

据区域岩溶水资料,矿区一带岩溶水水位标高推测750-780m之间,查区域地层资料,对应的地层位置应是奥陶系上马家沟灰岩地层(距本溪组底部290)。岩溶水标高与麦积峪老坑口水井相近,且麦积峪老坑口水井在三个供水井中,离矿区中心地带仅有1200m,距离矿区南界仅500m。与其它二个供水井相比,更具代表性,故此次核查计算采用麦积峪老坑口水井资料,此井中岩溶水水位标高755m。

2、碎屑岩夹碳酸盐岩裂隙溶隙含水岩组

含水层主要包括砂岩(k1)和三层灰岩(k2、k3、k4),为区内主要含水层。

k2灰岩为主要含水层,厚度8.16m左右,是9号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岩溶裂隙不发育,据井田内606号水文孔抽水试验,用空压机抽干,单位涌水量<0.001l/sqm,水位标高1304.81m,故k2石灰岩为极弱富水性岩层。k3石灰岩厚6.25m,k4石灰岩厚1.45m,岩溶裂隙均不发育,钻孔冲洗液消耗量0.8-14.5m3/h,均为极弱富水性岩层。底部k1砂岩为细粒砂岩,裂隙不发育,为极弱富水性岩层。

3、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

主要由k7、k8、k9、k10、k12及k13等砂岩组成,k8砂岩相对富水,为2号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砂岩层厚3.93m,裂隙较发育,据606号孔抽水试验,水位标高为1397.73m,单位涌水量<0.001l/sqm,属极弱含水层。

4、第四系砂砾石层孔隙含水层

区内黄土层一般为透水层,不含水,分布于山顶及山坡。砂砾石层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分布于山区现代河谷下部,涌水量一般介于0.001.05l/s.m之间,仅可充做一般生活用水水源。

(三)井田主要隔水层

主要由本溪组铝质泥岩、泥岩及k1石英砂岩组成,隔水层全厚约76m左右,隔水性能良好,构成奥灰含水层的直接顶板。切断了奥灰水与煤系地层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各标志层沉积稳定,其间所夹的泥岩、页岩层致密,沉积稳定,构造裂隙不发育,构成各含水层间良好的隔水层。受其控制煤系地层间含水层均为层状产出。

(四)构造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井田内总体为一单斜构造,局部发育有向、背斜构造,井田北部发育有f1、f2两条落差较小的断层,均为地表调查及井巷开拓揭露,据本矿开采2号煤层井下调查,断层带无导水现象,故构造对煤层开采影响不大较小。

(五)地下水补、迳、排条件

井田内地下水主要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砂岩裂隙含水岩组、灰岩岩浴水含水岩组及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含水岩组,井田处于地下水补给区。迳流方式多由岩层倾向方向流动,排泄方式一是于地形低凹处以泉的形式排泄,另一方面由人工开采形式排泄。

综上所述,井田内2、3号煤层西部区赋存在区域侵蚀基准面之下,但矿区批采标高849.99m,高于奥灰水水位755m,区内以大气降水为矿井充水的主要来源,坡陡、沟多,大气降水大部分迅速排出区内,井田总体为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不利于地下水的聚积,不排除局部聚水构造存在。本矿现开采2号煤层,矿井充水主要来自井硐及煤层顶板之上含水层,2、3号煤层西北方向底板最低标高低于奥灰水水位,但不在批采范围,故矿区内开采2、3号煤层现阶段矿井水文地质仍属以裂隙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类型。总体分析,矿井突水事故对采掘影响不大。

二、目的和要求

1、目的:为了解决奥灰水对三水平下山采区的施工威胁,对该区进行水文地质调查与研究,获得相关技术参数,为科学的指导该区安全生产提供依据,防止该区域的奥灰水突然涌出造成水患。

2、要求: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矿井防治水条例》及公司文件要求进行编制。

三、突水因素分析

采掘过程中,造成底板突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现场实际观测及有关理论分析,认为影响底板突水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矿压

采矿过程中的矿山压力,对工作面底板具有严重的破坏作用,产生新裂隙,并“活化”原有断裂,导致底板突水.

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底板任一断面总是经历超前支撑压力压缩破坏、采后悬顶卸压膨胀破坏、采空区周边剪切破坏、最后顶板冒落压实的再受压过程.其中采空区卸压膨胀及其周边剪切对底板破坏最严重,产生的裂隙最多.

矿压对底板的破坏程度是不一样的.根据现场观测,工作面初压及周期来压时顶板悬顶面积最大,工作面周围煤体的支撑压力及煤壁处的剪切力达到最大值,煤层底板最易造成破坏,底板最易突水。矿压对底板的破坏作用与工作面顶板岩性有关.工作面顶板岩层越不易冒落,矿压对底板的破坏作用越明显,工作面越易出水.矿压的破坏作用不显著,与底板出水不明显.所以对顶板不易冒落的工作面要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矿压的破坏作用.

2.断裂

断裂构造是突水的主要因素之一,综合分析其作用主要有:

(1)断裂构造的存在破坏了底板完整性,降低了底板的强度.

(2)断层上下两盘错动的结果,缩短了煤层与含水层的距离,甚至使煤层与含水层直接对口.

(3)断裂带破碎、软弱,易形成导水通道.

(4)断层带充水成为充水带,更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化.

一般情况下,在断层交叉复合部位、尖灭端、拐弯处、向斜轴部、转折端及隐伏裂隙存在的工作面因应力集中,易造成底板破坏突水,是预防的重点.

3.隔水层

隔水层对突水起阻挡作用,其阻水能力是由其厚度、岩性组合及力学强度决定的.厚度越大,越不易出水.其岩性组合及力学强度是控制底板岩层受采动影响的重要因素.当煤层底板岩层软硬相间时,不易形成裂隙;当底板岩层自近(煤层)而远,强度由弱到强时,岩层间易形成采动裂隙。煤层到底板含水层之间的距离由采矿破坏深度、有效隔水层厚度及导高三部分组成(导高是承压水沿煤层底板导水裂隙上升的高度).起阻水作用的主要是有效隔水层厚度.如果矿压对底板破坏深度大,导高又大,则有效隔水层厚度相对减小,工作面底板就容易出水.因而我们只有采取防治水措施,减少矿压对底板的破坏深度,减小导高,才能增加有效隔水层厚度,预防出水。

4.含水层

含水层的富水性及水压对工作面底板突水具有重要作用。含水层的富水性是突水大小的物质基础,它决定着突水后水害的规模及对矿井的威胁程度.富水性与其岩溶裂隙发育程度、迳流条件、构造发育情况及埋藏深度等因素有关。

含水层的水压是工作面底板突水的动力,表现为静水压力及动水压力两种形式.未突水前表现为静水压力,静水压力对隔水层裂隙具有顶劈扩大作用,水压愈高,作用愈显著;出水后承压水头降低,含水层的水位能转化为动能,这是以动水压力为主.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出水后,裂隙被冲刷扩大,充填物质不断被带走,通道越来越畅通,出水量越来越大。

综上所述,造成工作面底板突水的因素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矿压、断裂、隔水层、含水层4个方面.针对以上突水因素,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防治水措施,就能有效地预防出水.

五、 工作面底板突水防治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矿区实际,我们认为搞好底板突水防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采取措施,减少矿压对底板的破坏作用

缩短工作面斜长.工作面斜长对底板的影响,实际上是矿压对底板的破坏深度问题.工作面斜长越大,压力越大,底板采动破坏深度增加,工作面底板越易出水.据有关资料推导,工作面斜长与底板破坏深度可用如下关系式表示

h=0.5l0.7

式中: h采矿破坏深度,m; l工作面斜长,m.

根据我煤矿工作面斜长与突水关系,我们认为在不影响产量、回收率等问题的基础上,受徐灰、奥灰水威胁的工作面斜长应不超过500 m.

2. 注浆改造是预防工作面突水的有效措施

该技术通过地面注浆站集中造浆、注浆,井下施工注浆孔向介于煤层和奥灰强含水层之间的薄层灰岩(即徐灰)注浆,是预防突水的综合防治水技术,注浆改造作用及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了含水层的富水性.在注浆压力作用下,浆液沿裂隙扩散、沉析、结石,使奥灰岩溶裂隙基本上为粘土水泥浆充填,富水性大大减弱,甚至不含水.

(2)切断奥灰与徐灰的补给通道.注浆过程中,在注浆压力作用下,浆液沿徐灰与奥灰的联系通道向下扩散、沉析、缩小或堵塞通道断面,减少或切断了奥灰对徐灰的补给通道.

(3)加固了底板隔水层,提高其强度.

(4)注浆改造可消除导高,增加有效隔水层厚度.通过注浆改造,浆液能有效地充填含水层至隔水层的导水裂隙,消除导高,使原来含水、导水的裂隙带变成纯隔水层,增加了有效隔水层厚度,对预防出水极为有利.

3.预防断裂出水

根据前面分析,断裂是造成工作面底板突水的主要因素之一.“逢突必断”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预防断裂出水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分析区域构造特征,研究断裂展布规律.根据每个面的巷道揭露情况及钻探资料,查明工作面断裂分布情况,为预防断裂出水提供依据.

(2)按规定留设断层煤柱,特别对于可能导水断层,则需按规定留足防水煤柱.

(3)分析断裂性质及力学特点,属于张性导水断裂,在巷道穿过前,要按规定提前探查并进行注浆加固,达到预期效果.否则不能直接揭露.

(4)对断层交叉点、尖灭端、褶曲轴部等构造发育地段要重点加固防治,预防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出水.

(5)巷道穿过断层带时,要加强支护,以防滞后出水.

(6)认真研究滑动构造特点,滑动构造易形成“层状”充水带,对底板威胁面大.要及时分析资料,对滑动构造明显的地段要重点防治.

4.疏水降压

水压是造成工作面出水的重要因素,通过疏水降压可以降低水头压力,减少水压对底板的“顶劈”作用,预防出水.

四、探放水钻孔设计

一、探水线、钻孔深度、孔径

为了落实好“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确保安全掘进,确定工作面迎头为探水线,首先采用高分辨电法仪进行超前探测,探测深度不小于90米,根据每次探测结果分析确定重点防治区域,同时利用钻探进行验证,验证无异常时钻孔孔深60米,钻孔超前距30米,帮距为20米,每打一次钻可向前掘进30米。防治水设备采用高分辨电法仪进行超前探测,推断重点防治水区域。探水采用zyj-380/210架柱式回转钻机,钻杆φ=79l,孔径为79mm。

二、钻孔数目及布置方案

结合高分辨电法仪超前探测和三下山扩区运输巷掘进情况分析 ,掘进中每组探水钻进3个探眼。呈左1、中1、右1扇形布置,探眼距煤层底板1米处水平钻进,探眼钻孔依次为角度依次为为0-20度。根据电法仪电测结果,特殊情况时进行加密布置探眼。

五、安全措施

1、探水工作必须严格执行 “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技术人员要根据矿图资料进行水情预测预报和充水条件分析。提出合理有效建议,并且报调度室及有关领导审批。

2、掘进工作面在开工前要备好堵水材料,存放在掘进头码放整齐,并且必须配备一台完好的探水钻和一台多级泵,保证排水管路畅通。

3、为了确切掌握探眼的覆盖面积符合要求,探水工作每班由生产技术科派技术员现场技术指导,班长负责落实,安全员、瓦检员负责监督。

4、每次探水前瓦斯员必须先检查瓦斯和通风情况,安全员检查顶板和煤帮,技术员标定探眼位置,确认一切正常后报当班班长。

5、当班班长接到技术员、安全员和瓦检员通知后,再认真检查巷道行人是否畅通、排水设备及系统是否可靠,确认一切正常后电话汇报调度室,经调度室同意后方可开始探水工作。

6、探水人员在探水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探放水操作规程。

7、探水钻进必须有一名跟班领导监督执行,遇到问题及时处理。

8、每次探水完毕后,当班技术员必须将探水情况及时汇报矿调度室和探水队队长,同时将探水钻孔布置图交探水队备案存档,探眼由验收员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掘进。

9、巷道掘进到允许掘进位置时必须停止掘进,进行探水,安全员要及时向调度室和安全科汇报探眼深度和当班掘进进尺,并认真填写探水记录牌板。调度室和安全科要对汇报清况记录备案。

10.探水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者钻眼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和顶钻等透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钻进,严禁拔出钻杆。由跟班领导负责向调度室汇报,调度室召集有关科室及主管领导进行分析并制定方案。

11、安全员、瓦检员要随时检查探眼,随工作面前掘探眼暴露在巷道煤帮时,无异常情况要及时采用水泥、砂浆进行封堵,以防有毒有害气体涌出。

12、所有作业人员包括队长、安全员、瓦检员都必须现场交接班,并将当班存在问题及处理结果记录在交班记录本上。

13、安全员当班队长在交接班时必须把当班掘进长度、剩余掘进长度交接清楚,以保证安全距离不小于30米。

14、在探水点附近要安设电话和报警装置,遇到水情及时向调度室汇报。

15、在探水施工中,遇到含水层、断层、陷落柱和积水区之前,应停止钻进,安好防水闸门后再继续钻进。

16、及时清理好巷道,保证安全撤离路线畅通无阻。

17、根据工作面探水情况,探水钻孔可兼作放水孔。如探至水量较大或有其他水体时要编制放水措施,进行放水作业。

18、施工地点避灾路线:三下山扩区运输巷→西大巷进风巷→副平硐运输大巷→地面

2023年3月

《矿井防突水措施规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