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源治理瓦斯措施规程
1. 瓦斯监测系统建立:设立全面的瓦斯监测网络,包括井下固定和移动监测设备,实时监控瓦斯浓度、压力等关键指标。
2. 排放控制:实施有效的瓦斯抽放技术,如负压抽放、正压抽放等,减少瓦斯积聚。
3. 安全通风系统:优化矿井通风设计,确保新鲜空气流动,降低瓦斯浓度。
4. 工程防治:通过瓦斯预抽、注浆封堵等方式,减少瓦斯释放。
5. 作业安全规定:严格执行无火花作业,限制火源,防止瓦斯爆炸。
6. 培训与教育:定期进行瓦斯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防灾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7. 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瓦斯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快速响应和有效救援。
8. 法规与标准遵守:遵守国家及行业关于瓦斯治理的相关法规,确保合规运营。
1. 瓦斯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监测系统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精度标准,数据更新频率不低于设定阈值。
2. 抽放效率:抽放系统的抽放量应达到设计要求,确保矿井内瓦斯浓度维持在安全范围内。
3. 通风质量:通风系统应满足国家规定的最低风速和风量标准,确保矿井空气新鲜。
4. 工程施工质量:瓦斯防治工程的质量必须达到设计和验收标准,确保工程效果。
5. 作业规程执行:所有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安全规程操作,违反规程的行为应受到严厉处罚。
6. 员工培训效果:定期考核员工的瓦斯安全知识掌握程度,确保培训质量。
7. 应急响应速度:应急预案的启动应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进行,救援行动应迅速有效。
8. 法规遵循:所有瓦斯治理措施需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接受监管部门的定期检查。
分源治理瓦斯措施规程是指一套全面、系统的管理方法,旨在从瓦斯的产生、监测、排放、预防和应急等多个环节入手,降低瓦斯带来的安全隐患。这些规程旨在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同时遵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通过实施这些规程,可以提高瓦斯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减少因瓦斯问题引发的事故,保障矿山的稳定运营。规程的执行需要全员参与,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每个人都需了解并严格执行各自职责范围内的规定,共同构建一个安全、高效的瓦斯治理环境。
分源治理瓦斯就是针对瓦斯来源的特征(涌出规律与涌出量),采取相应的措施。矿井瓦斯涌出的区域可分为回采区、掘进区和已采区;瓦斯来源是分源治理的基本依据。要同时测定矿井各回采、掘进区域回风流中的瓦斯量,得到矿井瓦斯涌出量平衡表及周期性动态。
(1)采空区
所有采空区要及时封闭,随采煤工作面的推进逐个封闭通至采空区的连通巷道,防止漏风和老空区瓦斯涌出。采空区瓦斯涌出特点是:随着停采时间的延长,涌出量渐减。地面大气压力变化必然引起矿井井下大气压力相应变化,与瓦斯涌出有着密切关系,其涌出量会随之波动,气压降低时涌出量增大。因此大气压力变动季节,应加强对采空区瓦斯的观测与管理。
(2)掘进工作面
涌出的瓦斯主要是煤巷所在煤层本身的瓦斯,采用本层顺层钻孔抽放和边掘边抽;掘进区局部冒顶积存的瓦斯,可在支架顶梁处安设导风板冲淡瓦斯或用充填黄土的方法处理。掘进工作面随着巷道的延长,风筒应及时加接,保证压入式风筒出风口距迎头的距离不小于2m且不大于5m。
(3)回采工作面
回采工作面的瓦斯涌出特性与涌出量是回采工作面治理瓦斯的基础。矿井回采工作面采用爆破落煤,煤层暴露面最大,放炮时出现瓦斯涌出高峰,峰值可分为两部分:q1和q2。
q1:包括入风携带的瓦斯,煤壁涌出的瓦斯和采空区涌入回采工作面的瓦斯等,这些是与采煤产量无直接关系的涌出。q2与每次放炮的孔深、孔数,爆破区长度,煤的破碎程度及本煤层瓦斯含量有关。这些参数越高,瓦斯涌出量峰值就越大。q2是与煤产量直接有关的瓦斯涌出。
1)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的治理
回采工作面采用u形通风系统,这种系统具有漏风小的优点,但在上隅角附近由于采空区涌出的瓦斯大部分在这里集中,同时在此处风速低,风量不足,容易积存瓦斯而超限。处理措施:采用本层钻孔抽放方法进行瓦斯抽放,将煤层瓦斯通过钻孔和抽放管抽到地面排放;在工作面上隅角附近设置木板隔墙或帆布风障,迫使一部分风流流经上隅角,将积存瓦斯冲淡、排出;或将回凤巷道后的联络眼密闭打开,并在回风巷设置调节风室或挂风帘,迫使一部分风流流经上隅角冲淡瓦斯后由采空区经联络眼排出。
2)顶板附近瓦斯层状集聚处理
若回采工作面风速未能保证设计风速而小于0.25m/s,则容易使瓦斯浮于巷道项板附近,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带状瓦斯层,这即是瓦斯的层状集聚。处理办法是保证回采工作面的设计风速,使瓦斯与风流能充分地紊流混合,冲淡及排出。
33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