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操作规程 > 规程范文
栏目

50层住宅楼基坑监测规程

更新时间:2024-05-14

50层住宅楼基坑监测规程

有哪些

在50层住宅楼基坑监测规程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 监测对象:包括基坑支护结构、周围环境、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

2. 监测设备:如自动化监测系统、水准仪、全站仪、测斜仪、应变计等。

3. 监测频率:根据工程阶段和风险评估确定,通常包括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不同频率。

4. 预警标准:设定基坑安全状态的阈值,一旦超过即触发预警。

5. 数据处理与报告:定期分析监测数据,编制监测报告,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

标准

1. gb 50497-2009 基坑工程技术规范:规定了基坑设计、施工及监测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 jgj 120-2016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提供了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及监测的具体技术参数。

3. dbj 01-71-2005 北京市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地方性标准,针对地区特点制定了更细致的操作指南。

4. iso 17166:1998 地下工程 - 监测指南:国际标准,为基坑监测提供了通用的指导原则。

是什么意思

1. 监测对象:确保基坑及其周边环境的安全,防止支护结构失效、地面塌陷和邻近建筑物受损。

2. 监测设备:利用专业仪器准确、实时地获取数据,提高监测的精度和效率。

3. 监测频率:根据工程进度调整监测频次,确保在关键节点和高风险期得到充分关注。

4. 预警标准:设定的阈值是预防事故的关键,一旦达到,需立即采取措施,防止问题恶化。

5. 数据处理与报告: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基坑安全状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这些规程旨在确保50层住宅楼基坑工程的安全、稳定,通过专业的监测和管理,降低施工风险,保障人员安全,同时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实施过程中,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项标准,确保监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50层住宅楼基坑监测规程范文

50层住宅楼基坑监测

⑴、本工程为一级基坑,应对下列项目进行监测:

①、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坡顶和支护结构顶部

②、地表裂缝:坡顶向1.5m范围内

③、地下水位观测:出水点和降水井

④、支护结构内力:支护结构应力最大处

⑤、锚杆拉力:外锚头

⑥、分层沉降:层面分界处沉降标

⑵、水平位移:在基坑周边内设置13个水平位移观测点,以观测基坑侧壁在土方开挖及地下室施工期间的侧向变形。

⑶、沉降:在支护外侧,沿基坑周边每隔20~30m布置一个沉降观测点,观测地下室施工对周围土体的影响。沿重要地下管线或道路每15m布置一个沉降观测点。

⑷、水位观测:在基坑外侧布置8个水位观测井,观测地下室施工降水对基坑周边水位的影响。

⑸、围护桩变形:在基坑周边内埋设9根测斜管,测斜管的长度为15米,以观测围护桩在土方开挖及地下室施工期间的侧向变形。

⑹、分层沉降观测:在基坑周边设置10组分层沉降标。每组沉降标内每一层设置一个标志。

⑺、围护桩内力: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围护桩与支撑,使用钢筋应变计测定围护桩与支撑的内力。

⑻、观测频率: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周进行水平、沉降变形观测2~3次,地下室底板浇捣完毕后,水不、沉降变形观测每周一次。地下室施工至场地标高后,观测一次即告结束。遇到瀑雨或位移较大等异常情况时,应适当加密观测次数,具体由设计人员确定。

⑼、监控预警值指标:基坑支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大于45

《50层住宅楼基坑监测规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