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规程
一、档案分类与收集
1. 员工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务、入职日期等。
2. 健康体检记录:定期进行的职业健康体检报告,涵盖听力、视力、肺功能等各项指标。
3. 职业病历:记录员工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疾病及治疗情况。
4. 工作环境监测数据:如噪音、粉尘、辐射等有害因素的监测结果。
5. 安全培训记录:员工接受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材料。
6. 事故报告:涉及员工健康的事故报告及处理结果。
二、档案管理流程
1. 档案建立:新员工入职时,收集并录入基本信息,启动健康监护档案。
2. 档案更新:定期更新体检结果、工作环境监测数据和安全培训记录。
3. 档案审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审核,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4. 档案查阅:根据需要,经授权后可查阅档案,保证信息隐私。
5. 档案存储:纸质档案存档于安全、防火、防潮设施内,电子档案备份至安全服务器。
6. 档案转移与销毁:离职员工档案应妥善转移,过期无用档案需按照法规规定销毁。
三、职责分配
1.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档案的建立、更新与审核,处理档案查阅请求。
2. 安全部门:负责工作环境监测数据的收集,参与事故报告的编制。
3. 员工:负责提供真实、完整的个人信息,配合健康体检与安全培训。
4. 管理层:监督执行规程,确保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有效管理。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表格模板
1. 员工信息表:包含员工id、姓名、部门、职位等字段。
2. 健康体检表:包括体检日期、项目、结果等栏目。
3. 职业病历表:列出疾病名称、诊断日期、治疗进程等信息。
4. 工作环境监测表:记录监测时间、地点、指标数值等。
5. 安全培训签到表:记载培训时间、主题、出席人员名单。
6. 事故报告单:详细描述事故经过、影响及处理措施。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标准
1. 符合国家《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要求。
2. 信息更新及时,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3. 保障员工隐私,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泄露档案信息。
4. 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员工离职后30年,符合《职业病防治法》规定。
5. 实施定期审查,确保档案完整性和合规性。
6. 提供便捷的查询机制,满足合理的工作需求。
通过以上规程,企业能够系统、规范地管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保障员工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的基本内容包括
1、职业危害申报材料;
2、公司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出具的的委托书;
3、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检测结果、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
4、、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计划;
5、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评价报告书”;
6、对职业病(疑似)患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救治诊疗资料;
7、对职业病患者和职业禁忌证者处理和安置的记录;
8、在职业健康监护中提供从业人员体检结果告知的相关证明材料、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记录的相关资料;
9、其他相关资料。
(二)公司建立接触职业危害员工个人职业健康档案,做到“一人一档”,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
1、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见附录);
2、相应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4、职业病诊疗等健康资料。
91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