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隧道施工前准备 1.1 进行地质勘查:全面了解隧道沿线地质构造,包括岩土性质、地下水位、潜在地质灾害等,制定针对性的支护方案。 1.2 设计支护结构:根据地质报告,设计合理、可靠的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确保支护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1.3 安全评估: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可能的安全隐患,并制定预防措施。
二、施工过程中的支护管理 2.1 开挖与支护同步:遵循“开挖一段,支护一段,封闭一段”的原则,防止围岩过早暴露导致坍塌。
2. 2 实时监测:安装监控设备,定期测量围岩位移、变形,及时调整支护参数。
2. 3 紧急应对: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作业,分析原因,采取加固或调整支护措施。
三、支护材料与设备 3.1 材料质量:选用合格的钢材、混凝土等支护材料,确保其力学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3. 2 设备检查:定期检查支护设备,如锚杆钻机、喷浆机等,确保其正常运行。
四、人员培训与安全教育 4.1 技能培训: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接受支护技术培训,掌握正确的支护方法。
4. 2 安全教育: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明确应急处理流程。
五、环境保护 5.1 控尘措施:采取湿式作业,减少粉尘污染。
5. 2 噪声控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降低噪声影响。
六、验收与维护 6.1 验收标准:支护工程完成后,应按照相关规范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6. 2 日常维护:定期检查支护结构状态,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1. 遵守《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国家标准。
2. 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施工人员持证上岗。
3. 支护设计应由专业机构完成,符合《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的要求。
4. 支护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检验应依据《建筑用钢材》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
1. 隧道施工中,支护应遵循什么原则?(答案:开挖一段,支护一段,封闭一段)
2. 为什么需要实时监测围岩位移和变形?(答案:及时调整支护参数,防止坍塌)
3. 支护材料的选择应考虑什么因素?(答案:力学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4. 隧道施工中如何控制粉尘污染?(答案:采取湿式作业)
5. 验收支护工程时,主要参考哪些规范?(答案:《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以上规程旨在确保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各环节需严格执行,任何疏漏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1、隧道各部(包括竖井、斜井。横洞及平行洞)开挖后除围岩完整坚硬,设计文件中规定的不需支护外都必须根据围岩情况,施工方法采取有效的支护。
2、施工期间,现场负责人应会同安全及有关负责人员对支护各部定期进行检查,不良地质地段每班应设专职人员随时检查,当发现支护变形或损坏时应立即整修和加固,当变形或损坏严重时应将施工人员撤离现场再行加固。
3、洞口地段和洞内水平坑道与辅助坑道(横洞、平行坑等)的连接处,应加强支护或及早进行永久补砌。洞口地段的支撑宜向洞外多架5-8米的明厢,并在其顶部压土以稳定支撑,待洞口建筑全部完工后方可拆除。
4、洞内支护宜随挖随支护,支护到开挖面的距离一般不超过4米,如遇石质破碎,风化严重和土质隧道时应尽量缩短支护面,当短期停工时,应用支撑拖住工作面。
5、不得将支撑立柱置于废渣或活动的石头上,软弱围岩的地基的立柱应加设垫板或垫梁,并加木楔塞紧。
6、钢支架安装应选用大型机具吊装,并应遵守起重吊车规定。
7、喷锚支护时危石应清除,脚手架应牢固可靠,操作工应佩戴防护用品,机械各部位应完好正常,压力应保持在0.2mpa左右,注浆管出口严禁对人放置。
8、在发现喷锚区的围岩有较大变形或锚杆失效时应立即在该区段增设加强锚杆,其长度应不少于原锚杆长度。的1.5倍。如喷锚后发现围岩突变或围岩变形量超过设计允许值时宜用钢支架支护。
9、当发现测量数据有不正常变形或突变,洞内或地表位移值大于允许值时,洞内或地表出现裂缝以及喷层出现非正常裂缝时均应视为危险信号,必须立即通知作业人员撤离施工现场,带制定出处理措施后才能继续施工。
15位用户关注
29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