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公司安全危险源识别规程
1. 目的: 本规程旨在建立一套系统性的安全危险源识别方法,确保物业管理区域内潜在的安全风险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保障业主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物业管理项目,包括住宅小区、商业楼宇、公共设施等。
3. 责任: 项目经理负责组织并实施危险源识别,各部门负责人协助并参与,全体员工均有义务报告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
4. 程序:
4.1 定期排查: 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重点关注消防设施、电气设备、建筑结构、电梯运行、环境卫生等方面。
4.2 日常监测: 员工每日工作时需留意工作环境的安全状况,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4.3 投诉处理: 对于业主或访客的安全投诉,须立即响应,调查并记录,必要时采取临时措施。
4.4 事故分析: 发生安全事故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事后进行事故原因分析,查找危险源。
4.5 记录与报告: 所有危险源识别结果应详细记录,并定期向公司管理层报告。
5. 标准:
5.1 遵守国家及地方的安全生产法规,执行相关行业标准。 5.2 采用风险评估方法,如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等,量化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5.3 危险源分类管理,分为重大、较大、一般和低风险四个级别,制定相应控制措施。
5.4 对高风险危险源,必须制定应急预案,定期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6. 持续改进: 定期回顾危险源识别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识别方法和控制措施,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效能。
1. 问:危险源识别的频率是多少?
答: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
2. 问:发生安全事故后的首要行动是什么?
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3. 问:如何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答:采用风险评估方法,如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4. 问:对于重大风险的危险源,需要做什么?
答:制定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
5. 问:危险源识别的结果如何处理?
答:应详细记录,并定期向公司管理层报告。
一、危险源定义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所以,在实际中有时不加区别也使用这两个概念。一、职业安全类
保洁类
1. 消杀工作防止中毒;
2. 清洁光滑作业面防止摔伤;
3. 高空或离开地面作业时防止坠下(如:清洁外墙等);
4. 绿化工作时防止被植物或工具刺伤、割伤;
5. 搬运物件过程防止身体伤害(如:磕伤、扭伤、砸伤等);
6. 恶劣天气情况下保洁作业防止身体伤害(如:酷暑、寒冬、雷电、台风等天气);
7. 在汽车道、车辆出入口保洁作业防止身体伤害;
8. 清洁下水管井等密闭管井防止缺氧和中毒;
9. 在工程现场工作时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如:坠物、扎脚等)
10. 防止工作现场因产生噪音、污染、有害气体等对身体的伤害;
11. 防止在保洁工作时触电(如:清洁开关面板、插座、灯罩等);
12. 高空通道使用护栏防止坠下。
保安类
1. 训练时防止身体伤害;
2. 与客户、外来人员等发生肢体接触时防止身体伤害;
3. 恶劣天气情况下执勤防止身体伤害(如:酷暑、寒冬、雷电、台风等天气);
4. 搬运物件过程防止身体伤害;
5. 在汽车道、车辆出入口执勤防止身体伤害;
6. 使用防卫武器时防止伤及他人和自己;
7. 进行意外抢险工作时防止身体伤害(如:灭火、制止罪犯等);
8. 使用巡逻车辆时防止意外发生(如:自行车、摩托车、电瓶车等)。
9. 在工程现场工作时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如:坠物、扎脚等);
10. 车场岗位穿着反光衣。
维修类
1. 特种作业时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如:电焊、气割等);
2. 使用作业工具防止被刺伤、割伤、擦伤;(如:刀、铁锤、砂轮机等)
3. 高空及离开地面作业时防止坠下(如:更换楼顶灯、路灯等);
4. 检修电器、机械设备时防止身体伤害;
5. 防止劳动防护用具破损失效;
6. 恶劣天气情况下作业防止身体伤害;
7. 搬运物件过程防止身体伤害;
8. 在无通风情况的密闭管井中作业防止缺氧和中毒。
9. 在工程现场工作时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如:坠物、扎脚等)
二、消防管理类
1、 家庭类 :煲汤等忘记关火、燃放爆竹、烟头乱扔、阳台堆放易燃杂物等、儿童玩火、煤气泄漏、住户装修没有配置灭火器。
2、 电气类:电气线路短路、电气设备过载、补偿电容起火、使用电焊时没有在附近配置灭火器。
3、 设备类:发电机柴油箱没有接地、设备房有易燃易爆物品、消防报警系统故障。
4、 其他类:消防栓等设施完好性、灭火器配置情况、室外煤气泄漏、灭火方法不正确、氧气乙炔瓶间隔距离不够、小区内山体公园没有设置消防水和报警装置。
三、车辆管理类
1、 停车场设施:道闸(失灵、误操作、无防砸车装置)、出入口活动地桩(没有设置、没有使用、地桩上无反光纸或反光漆、地桩强度不够)、车场周边没有防止强撞装置和没有形成闭环、交通设施(反光镜、减速坡)设置不够或不合理、刷卡设备位置设置不合理、车库出入口排水沟雨篦子不牢固、露天车场出入口没有制作雨雪棚、车库上端管道滴水、渗水到车场。
2、 车辆交通标识:路口配置禁停、限速、限高、导向、分道行驶、人车分行、禁止尾随、转向、价格公示标志、障碍物使用反光标识、车场内雨水管的保护、车辆流向设置不合理性。
3、 车位:车位位置设置不合理、倒车架位置、车位设置编号、车位朝向影响住户、小车位没有标识。
4、 人员操作:安全员指挥不当、车辆进出没有检查(进入车辆车况检查、进入危险品、外出可疑物品、无牌车辆进入)。
5、 车辆停放:占道停放、跨位停放、占位停放。
6、 停车场环境:车场灯光太暗、入口光线太强影响司机视线。
7、 车辆防盗:收发卡、收发票管理、车辆出入口岗流程合理(验卡票后放车)。
四、公共区域安全类
1、 各类安全提示标识;
2、 路灯/草坪灯柱松动、路灯/草坪灯罩松动或破裂、电线裸露;
3、 井盖、地面不平或易滑地面、不合适的路障;
4、 娱乐设施松动、娱乐设施尖角或局部变形、休闲椅凳松动或尖角;
5、 公共场地临时施工防护、工具/材料等高空搬运、不适当的楼梯扶手或护栏、公共场所照明度;
6、 工具、材料等高空坠落、阳台花盆等物品坠落、病虫害枝、枯枝等意外坠落伤人、带刺绿化植物对人员的伤害、植物发出的气体对人体造成不良感受、特殊季节的台风、暴雨引起的物品坠落等;
7、 电梯轿厢安全呼救按钮、轿厢照明、电梯困人、电梯保养或维修时的防护栏及提示标识;
8、 水景区域救生圈、水池边缘/池壁设置防滑、防护栏、召援电话、水景灯使用安全电压、防水性。
五、泳池安全类
1、 安全提示标识包括禁止有心脏病、酒后、有传染病的人员游泳的标识等;
2、 易滑地面、泳池公共照明度包括池底照明、池底照明防水性;
3、 泳池池水清晰度及酸碱度、水质符合国家规定;
4、 救生员责任心、泳池池底及池边设施尖角、泳池吸管及吸杆摆放位置不适当、冲凉房易滑地面、喷淋头牢固性、冲凉房灯罩松脱;
5、 使用人员需要有健康证、泳池按规范配置浸脚池、喷洒装置、四周封闭;
6、 严禁跳水、追打、深水区与浅水区、水深、救生圈、救生杆、救生员比例、救生员的了望台设置能有效观察泳池情况
。
六、治安类
(一)入室盗窃
1. 作案人员:(窃贼可能利用各种身份进行伪装)
1) 住宅区内:租户;家政;装修;无业人员;内盗。
2) 住宅区外:废品收购;维修人员;访客。
2. 作案工具:扳手;钳子;铁棍或无作案工具。
3. 作案方式:踩点;潜伏;实施;潜逃。
4. 作案时间:家中无人;夜晚睡觉。
5. 盗窃物品:现金、首饰等贵重物品;家具、电器。
6. 安全死角:
1) 房屋本体:屋面;阳台;窗台;空调架;空置房。
2) 公共区域:管道井;乔灌木树丛;消防楼道;设备机房。
7. 防范措施:
l 人防:人员、物品的进出登记;巡逻路线、周期;防范技能;责任心。
l 物防:围墙;入户门、窗;防盗门、窗花;保险柜。
l 技防:闭路电视;室内、外红外报警;智能门禁。
l 其他:安全宣传。
8. 补救措施:报警;保护现场;安全宣传;消除隐患。
9. 提示:
(1) 对装修、维修、家政、经商、送货、访客、废品收购等外来人员,确认身份后进行登记管理,有条件的情况下凭出入牌进出;
(2) 保安员尽量多的记忆住户情况;
(3) 家具、电器、施工工具等大件物品进行进出登记;
(4) 建立、更新租户档案;
(5) 对装修人员留宿进行管理;
(6) 巡逻路线要覆盖治安死角,巡逻频度根据危险程度确定;
(7) 制定入室盗窃应急预案,进行岗位协防演练;
(8) 消除脱岗、睡觉等现象;
(9) 巡逻路线、开门密码、住户资料等注意保密;
(10) 非主要路口封闭或定时开放;
(11) 管道井、天面等死角尽量封闭;
(12) 提醒住户采取家庭防盗措施,如安装防盗门、窗花、妥善保管家中财物;
(13) 夜晚巡逻提醒住户关窗;
(14) 防止尾随;
(15) 定期检查智能化设施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16) 提醒住户正确使用家庭红外报警;
(17) 发生盗窃,注意保护盗窃现场的痕迹和证据。
(二)公共设施盗窃
1. 作案人员:装修;废品收购;假冒身份。
2. 作案方式:踩点;实施;潜逃。
3. 盗窃物品:
1) 公共设施:金属器件;电气器、配件;小型雕塑;名贵花草。
2) 他人物品:晾晒衣物;临时放置的物品。
4. 防范措施:
1) 人防:小区出入路口;巡逻路线、周期;责任心(睡觉、脱岗)。
2) 物防:围墙;路桩。
3) 技防:闭路电视;智能门禁。
4) 其他:安全宣传。
5. 补救措施:报警;保护现场;安全宣传;消除隐患。
6. 提示:
(1) 确定公共区域的保护对象;
(2) 保护对象的附近有无监控设施;
(3) 公共区域巡逻路线覆盖保护对象;
(4) 签到点、巡逻频次根据危险等级设置;
(5) 路口岗位对进出物品进行检查;
(6) 人流出入口可考虑加路桩限制人力车通行。
(三)抢劫
1. 作案人员:无业人员;假冒身份。
2. 作案方式:踩点;实施;潜逃。
3. 作案工具:摩托车或无作案工具。
4. 治安死角:偏僻路口、道路;室内。
5. 防范措施:
1) 人防:进、出登记;巡逻路线、周期;防范技能。
2) 技防:室内对讲。
3) 其他:安全宣传。
6. 补救措施:报警;保护现场;安全宣传;消除隐患。
7. 提示:
(1) 采取公告、警示牌、宣传手册等加强宣传;
(2) 注意观察可疑人员;
(3) 限制无牌摩托车进入小区。
(四)肢体冲突
1. 一般情况:其他人员和保安员肢体冲突;其他人员之间肢体冲突。
2. 提示:
(1) 肢体冲突的诱因有醉酒、积怨、情绪激动等;
(2) 和客户频繁接触的岗位安排有沟通技巧的安全员;
(3) 制订肢体冲突应急预案(消除误解;保持克制;劝阻隔离;多岗协同;回避危险等);
(4) 对进出小区的各类人员一视同仁;
(5) 控制事态,及时报警;
(6) 可能出现争执时,要主动回避。
13位用户关注
46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