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工技术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准备与检查:确保监测设备的完好性,进行必要的校准和测试。
2. 现场布置:根据监测需求,合理布置监测点,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3. 数据采集: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或事件触发机制,进行数据记录。
4. 数据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初步分析,查找异常或趋势。
5. 报告编写:将分析结果整理成报告,包括图表和文字描述。
6. 维护保养: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监测工技术操作规程的实施旨在:
1. 提升监测工作的准确性:通过规范化的操作,减少人为误差,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2. 确保人员安全:遵守规程可以预防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安全事故,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3. 及时发现异常:通过系统化监测,能及时发现设备或系统的异常,为决策提供依据。
4. 优化运行效率: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优化运行参数,提升工作效率。
1. 操作前务必熟知设备手册,了解设备操作流程及安全警告。
2. 在现场工作时,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遵守现场安全规定。
3. 数据采集过程中,避免干扰因素影响,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 分析数据时,需结合实际情况,避免孤立看待单一指标,防止误判。
5. 报告编写要清晰、准确,突出关键信息,便于管理层理解和决策。
6. 设备维护保养不可忽视,定期检查设备状态,及时更换磨损部件,防止设备故障。
7. 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共同解决问题。
8. 遇到复杂情况或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向上级汇报,不得擅自处理。
以上规程需每位监测工严格遵守,以保证监测工作的高效、安全和精准。在执行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不断优化操作流程,提升工作质量。
第1篇 通风安全监测工技术微机员安全操作规程
第1条 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
第2条 必须熟悉矿井安全监测系统及系统软件的操作方法。
第3条 上岗前首先与通风区调度联系,接受有关指示。
第4条 进入机房前要穿干净衣服,要保持室内、设备卫生。
第5条 每隔30分钟对系统、设备运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
第6条 配合井下人员进行传感器校正。
第7条 对井下有害气体、温度、风速、压力变化较大的地区要跟踪监视,并向通风调度汇报。
第8条 停电的顺序是:主机----显示器、打印机等外围设备----不间断稳定电源。
第9条 送电顺序是:不间断稳定电源-----打印机、显示器等外围设备-----主机。
第10条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及时填报各种报表、记录。
本工种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第11条 本工种存在的危险因素是:工作过程中触电
第12条 防范措施:严格执行好停送电操作
第2篇 安全监测工技术操作规程相关规定
安全监测工技术操作规程及相关规定
1、本规程适用于安全监测工。
2、上岗条件及职责:
1)掌握弱电知识,熟悉井下安全监测系统,熟悉地面安全监测软件的工作原理,熟悉《煤矿安全规程》中相关通风安全监测规定和《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管理规定》,并必须经安全和通防监测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后方可上岗。
2)负责管辖范围内的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的安装、调试、维修、校正工作;并应将在籍的装置逐台建帐,认真填写设备及仪表台账,传感器使用管理卡片、故障登记表、检修校正记录。
3、遵守公司和所在矿井的用工制度、劳动纪律及通防规章制度。
第3篇 通风安全监测工技术操作规程(电工)
第1条 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
第2条 必须熟悉矿井安全监测系统。
第3条 上岗前带全所需工具,确保完好。
第4条 经常对电器设备进行防爆检查。
第5条 监测设备入井前要通电测试各项性能指标。
第6条 井下安装设备要轻拿轻放,敷设的电缆要在动力电缆的上面,要有适当的驰度,吊挂平直。
第7条 电缆之间、电缆与设备连接处,要使用与电气性能相符的接线盒。电缆不得与其他导体接触。
第8条 电缆进线嘴连接要牢固,密封要良好,密封圈直径和厚度要合适。电缆护套应伸入器壁内5~15mm。线嘴压线板对电缆的压缩量不超过电缆外径的10%。接线应整齐、无毛刺,芯线裸露处距长爪或平垫圈不大于5mm,腔内连线松紧适当。
第9条 井下分站要预热15分钟后进行调整。
第10条 安全监测设备每月至少调试校正一次。每7天对甲烷传感器断电功能进行测试。每7天对仪器的零点、精度、报警点进行调校。
第11条 给传感器送气前,用偏调法跟踪校正。
第12条 用空气气样对设备校零,再通入标准气样校正精度,锁好各电位器。
第13条 设备在井下运行半年后,要升井进行检修。
第14条 及时填写各种台帐记录。
本工种存在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第15条 本工种存在危险因素是;带电作业伤人
第16条 操作过程中严禁带电作业,严格执行本工种操作规程。
60位用户关注
45位用户关注
50位用户关注
47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