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热电公司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员工健康检查:定期进行入职和在职健康检查,确保员工身体状况符合工作要求。
2. 工作环境监测:对生产区域的空气质量、噪声、温度、湿度等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3. 个人防护装备使用:为员工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护目镜、听力保护设备等,并指导正确使用方法。
4. 危险化学品管理:对使用和存储的危险化学品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安全操作并避免泄漏。
5. 应急预案:制定和实施应急预案,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如火灾、化学品泄漏等。
6. 健康教育和培训:定期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7. 工作场所清洁与卫生:保持工作场所整洁,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防止疾病传播。
本操作规程旨在保障某某热电公司员工的职业健康,降低因工作环境因素导致的疾病发生率,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通过规范操作,预防职业病,减少工伤事故,维护公司的安全生产环境,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公司的社会形象和员工的忠诚度。
1. 所有员工必须遵守操作规程,不得私自改变或忽视个人防护措施。
2. 对于新入职员工,需在上岗前完成职业卫生培训,未经培训不得独自操作。
3. 工作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不得隐瞒或拖延。
4.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时,务必确认其功能正常,破损或过期的装备应及时更换。
5. 在接触危险化学品时,必须穿戴完整防护装备,遵循操作手册,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6. 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工作环境持续改善。
7. 熟悉并参与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8.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职业卫生条件的建议,共同打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请注意,违反上述规定可能导致身体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每位员工都应将自身和同事的职业健康视为首要任务。
(粉尘、煤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粉尘(煤尘)
2术语
2.1生产性粉尘: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2作业场所:工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2.3接触生产性粉尘(煤尘)作业:工作在生产性粉尘(煤尘)的作业场所,从事生产劳动的作业。
2.4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生产性粉尘中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
2.5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系指工人在1个工作日的接尘时间内,实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气总体积。
2.6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度浓度超过该作业地点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
2.7致癌性:生产性粉尘具有致癌作用的特性。
2.8尘肺病:在生产活动中吸入粉尘而发生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2.9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的粉尘
3危害程度:粉尘(煤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
4职业健康卫生标准
10%≤游离sio2含量≤50%;50%<游离sio2含量≤80%
总尘pc-twa(mg/m3)
呼尘pc-twa(mg/m3)
1
0.7
0.7
0.3
0.5
0.2
5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5.1除尘设施必须运行良好。
5.2在生产现场粉尘区域作业时,应佩戴好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
5.3对接触粉尘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组织检查。
5.4在粉尘作业场所的职工操作室内,粉尘度不准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5.5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5.6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
5.7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5.8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
5.9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
5.10应经常在岗位进行喷水增湿,减少粉尘危害。
(高温)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高温
2术语
2.1高温作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摄氏度时的作业。
wbgt:又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摄氏度。
2.2 接触时间率: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与8h的比率。
2.3生产性热源:系指生产过程中能够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和工件等。
3危害程度:高温致使体温调节产生障碍、水盐代谢失调、循环系统负荷增加、消化系统疾病增多、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肾脏负担加重。当作业场所气温超过34℃时,即可能有中暑病例发生。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疾病,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3.1当有先兆或轻度中暑时,应将患者迅速离开高热环境,移至荫凉通风处休息,解开衣领,并给予清凉饮料、浓茶、淡盐水和人丹、解暑片或藿香正气丸等解暑药物。
3.2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应立即移到荫凉处,让其平卧(或抬高下肢),根据不同的病情,分别作如下处理:
3.3中暑痉挛时,牵伸痉挛肌肉使之缓解,并服用含盐清凉饮料;
3.4中暑衰竭时,服用含糖、盐饮料,并在四肢作重推摩、擦摩;
3.5日射病时,头部用冰袋或冷水湿敷;身体高热时,应迅速降温,如用冷水或冰水擦身(擦至皮肤发红),或在额、颈、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也可用50%酒精擦浴。
3.6症状重或昏迷患者,可针刺人中、涌泉、中冲等穴,并应迅速送医院进行抢救。
4作业现场接触高温限值标准
表1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
接触时间率
体力劳动强度
一
二
三
四
100%
30
28
26
25
75%
31
29
28
26
50%
32
30
29
28
25%
33
32
31
30
表2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分钟)
工作地点温度(℃)
轻度劳动
中等劳动
重度劳动
30~32
80
70
60
>32~34
70
60
50
>34~36
60
50
40
>36~38
50
40
30
>38~40
40
30
20
>40~42
30
20
10
>42~44
20
10
10
5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5.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5.2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
5.3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
5.4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5.5对高温设备和管道应进行保温或加隔热装置。
5.6缩短一次性持续接触高温时间,持续接触热源后,应轮换作业和休息,休息时应脱离热环境,并多喝水。执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5.7工作人员佩戴防高温手套、穿隔热服。
5.8采取通风降温措施,打开门窗通风,必要时加装通风机进行机械通风。
5.9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厂房建筑条件,采取防暑降温治理措施,安装空调或风扇。
5.10合理布置和疏散热源。
5.11当热源较多而采用天窗排气时,应将热源集中在排气天窗下侧,并对热源采取隔热措施。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噪声
2术语
2.1 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职工健康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
2.2 噪声作业:职工在作业场所接触噪声的作业。
3危害程度: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长期接触强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病症。
4工作场所接触噪声限值标准
职业接触8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5db(a)
职业接触4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8db(a)
职业接触2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1db(a)
职业接触1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4db(a)
职业接触0.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7db(a)
职业接触0.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0db(a)
职业接触0.1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3db(a)
但最高不能超过115 db(a)
5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5.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5.2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
5.3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5.4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
5.5各值班室噪音超标时,应采用适当的隔音措施。
5.6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噪音区域时,应佩戴耳塞。
5.7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
5.8对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5.9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声、消声措施,或按《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草案)》规定的时间,缩短每个工作班的接触噪声时间。
5.10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其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仍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时,应采取个体防护;对职工并不经常停留的噪声作业场所,应根据不同要求建立作为控制、观察、休息的隔声室,室内必须有足够的吸声衬面,以减少混响声。
(一氧化碳)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 一氧化碳
2术语
2.1一氧化碳(co):无色无臭有毒性的气体,分子式co,分子量28,是有机物氧化或燃烧的中间产物
2.2煤气设施:所有流经煤气(特别是高压煤气)的设施,包括与其相连的其他介质(如蒸汽、氮气、水等)的管路,设备到与煤气介质第一个切断装置都视为煤气设施。
2.3隔断装置:凡在系统无异常状况下,处于关闭、封止状态,其承受介质压力在设计允许范围,具有煤气不泄露到被隔断区域功能的装置。
3危害程度:
3.1一氧化碳的特性: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要比o2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强20倍,而且co与血红蛋白结合以后分离的速度极慢。
3.2一氧化碳中毒的实质与危害:人体吸入co后,大量的血红蛋白与co结合就失去了与o2结合的机会,使身体各组织缺乏o2的供应,而发生的呼吸障碍,这就是煤气中毒。中毒后病人出现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会有强烈虚脱感、呼吸及脉搏加速、意识模糊,身体无法自主移动,全身无力;脸色潮红、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痉孪,严重者导致心跳停止而致死忘。
4有害物质工业卫生允许值:
名称
工业卫生允许值(mg/m3)
co
30
5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5.1岗位人员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5.2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
5.3应经常性的对现场进行一氧化碳浓度的监测
5.4特殊设备内部作业时,应取样进行一氧化碳、氧气含量分析,取样时间不得早于进塔(器)或动火前30分钟。作业中应根据情况经常进行测定。
5.5当空气中co浓度小于24ppm时可连续工作;24~40ppm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40~80ppm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80~160ppm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5~20分钟;工作人员每次进入煤气设施内部工作的时间间隔至少在2h以上;大于160ppm时,禁止入内工作。当作业人员进入容器内作业时,应采取防护措施,设专人监护,防止煤气中毒、窒息。
5.6发生煤气中毒事故时,救护者在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后,将中毒者迅速救出煤气危险区域,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立即采取现场急救措施。
5.7中毒轻微者,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直接送往附近医务室急救。
5.8毒较重者,如失去知觉、口吐白沫等症状,应立即组织现场抢救,通知煤气防护人员、急救中心赶到现场急救。
5. 9中毒者已停止呼吸,应在现场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同时通知煤气防护人员、急救中心医护人员赶到现场急救。
5.10中毒者可送往有高压氧仓的就近医院抢救,途中应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有医护人员护送。
5.11当发生多人煤气中毒事故时,应先将中毒者全部抢救出危险区域,再分轻重进行急救。
(焊接)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焊接
2.术语
2.1焊接:是通过加热、加压,或两者并用,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两工件产生原子间结合的加工工艺和联接方式。焊接应用广泛,既可用于金属,也可用于非金属。
2.2电焊烟尘:金属及非金属物质在过热条件下产生的高温蒸气。烟尘颗粒小,极易吸入肺中。长期吸入会造成肺组织纤维性病变,即电焊工尘肺,且常伴随锰中毒、氟中毒和金属烟热等并发症。
2.3氮氧化物:有剌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主要是二氧化氮,它为红褐色气体,有特殊臭味。当被人吸入后,会进入肺中与水起作用,形成硝酸及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剌激与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
2.4氟化气:无色的腐蚀性气体,毒性剧烈。可由呼吸系统和皮肤吸收,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炎,同时能对全身产生毒性作用。
2.5电弧光辐射焊接产生的电弧光主要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其中紫外线主要损伤眼睛及裸露的皮肤,引起角膜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和皮肤红斑症。眼部长期接触红外线照射,会造成红外线白内障。
3.焊接作业安全规范
3.1气焊与气割作业安全规范
3.1.1在氧气瓶嘴上安装减压器之前,应进行短时间吹除,以防止瓶嘴堵塞。严禁使
用未装减压器的气瓶。
3.1.2氧、乙炔瓶嘴部和开瓶的扳手上不得有油污。
3.1.3氧、乙炔瓶应距明火 10m以上,氧、乙炔瓶之间的距离应在 5m以上。
3.1.4氧、乙炔瓶不得在烈日下曝晒,不得靠近火源与其他热源。
3.1.5焊割炬点火前应检查连接处和各气阀的严密性。对新使用的焊炬和射吸式割炬还应检查其射吸能力。
3.1.6焊割炬点火时应先开乙炔阀,后开氧气阀,嘴孔不得对着人。
3.1.7焊炬、割炬的焊嘴因连续工作过热而发生爆鸣时,应用水冷却,如因堵塞而爆鸣,则应停用,剔通后方可继续使用。
3.1.8在易燃易爆生产区域内动火,应按规定办理动火审批手续。
3.1.9气焊与电焊在同一地点作业时,气瓶应垫上绝缘物,以防止气瓶带电。
3.2手工电弧焊操作安全技术由于手工电弧焊利用的能源是电,同时电弧在燃烧过程中产生高温和弧光,药皮在高温下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和尘埃。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触电、弧光和电热伤害、有毒有害气体侵蚀、火灾与爆炸等不安全因素手工电弧焊操作安全要求:
3.2.1在下雨、下雪时,不得进行露天施焊。
3.2.2在高处作业时,不准将焊接电缆放在电焊机上,横跨道路的电焊线必须有防压措施。施焊前应先检查周围不得有易燃易爆品,并系好安全带。
3.2.3二次线不宜过长,一般应根据工作时的具体情况而定。
3.2.4在施焊过程中,当电焊机发生故障而需要检查时,须切断电源,禁止在通电情况下用手触及电焊机的任何部位,以免发生事故。
3.2.5严禁将焊接电缆与气焊的胶管混在一起。
3.2.6在容器内焊接时,应使用绝缘防护用具,通风、照明应良好。
3.2.7在焊接时,不可将工件拿在手中或用手扶着工件进行焊接。
3.2.8.露天装设的电焊机应设置在干燥的场所,并应有棚遮蔽。
3.2.9电焊机的外壳必须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得大于 4.,不得多台串连接地。
3.2.10严禁将电缆管、电缆外皮或吊车轨道等作为电焊导线。电焊导线不得靠近热源,并严禁接触钢丝绳或转动机械。
第2篇 某热电公司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粉尘、煤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粉尘(煤尘)
2术语
2.1生产性粉尘: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2作业场所:工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2.3接触生产性粉尘(煤尘)作业:工作在生产性粉尘(煤尘)的作业场所,从事生产劳动的作业。
2.4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生产性粉尘中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
2.5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系指工人在1个工作日的接尘时间内,实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气总体积。
2.6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度浓度超过该作业地点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
2.7致癌性:生产性粉尘具有致癌作用的特性。
2.8尘肺病:在生产活动中吸入粉尘而发生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2.9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的粉尘
3危害程度:粉尘(煤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
4职业健康卫生标准
10%≤游离sio2含量≤50%;50%<游离sio2含量≤80%
总尘pc-twa(mg/m3) | 呼尘pc-twa(mg/m3) |
1 | 0.7 |
0.7 | 0.3 |
0.5 | 0.2 |
5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5.1除尘设施必须运行良好。
5.2在生产现场粉尘区域作业时,应佩戴好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
5.3对接触粉尘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组织检查。
5.4在粉尘作业场所的职工操作室内,粉尘度不准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5.5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5.6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
5.7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5.8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
5.9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
5.10应经常在岗位进行喷水增湿,减少粉尘危害。
上一页12345下一页(高温)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高温
2术语
2.1高温作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摄氏度时的作业。
wbgt:又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摄氏度。
2.2 接触时间率: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与8h的比率。
2.3生产性热源:系指生产过程中能够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和工件等。
3危害程度:高温致使体温调节产生障碍、水盐代谢失调、循环系统负荷增加、消化系统疾病增多、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肾脏负担加重。当作业场所气温超过34℃时,即可能有中暑病例发生。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疾病,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3.1当有先兆或轻度中暑时,应将患者迅速离开高热环境,移至荫凉通风处休息,解开衣领,并给予清凉饮料、浓茶、淡盐水和人丹、解暑片或藿香正气丸等解暑药物。
3.2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应立即移到荫凉处,让其平卧(或抬高下肢),根据不同的病情,分别作如下处理:
3.3中暑痉挛时,牵伸痉挛肌肉使之缓解,并服用含盐清凉饮料;
3.4中暑衰竭时,服用含糖、盐饮料,并在四肢作重推摩、擦摩;
3.5日射病时,头部用冰袋或冷水湿敷;身体高热时,应迅速降温,如用冷水或冰水擦身(擦至皮肤发红),或在额、颈、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也可用50%酒精擦浴。
3.6症状重或昏迷患者,可针刺人中、涌泉、中冲等穴,并应迅速送医院进行抢救。
4作业现场接触高温限值标准
表1 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
接触时间率 | 体力劳动强度 | |||
一 | 二 | 三 | 四 | |
100% | 30 | 28 | 26 | 25 |
75% | 31 | 29 | 28 | 26 |
50% | 32 | 30 | 29 | 28 |
25% | 33 | 32 | 31 | 30 |
工作地点温度(℃) | 轻度劳动 | 中等劳动 | 重度劳动 |
30~32 | 80 | 70 | 60 |
>32~34 | 70 | 60 | 50 |
>34~36 | 60 | 50 | 40 |
>36~38 | 50 | 40 | 30 |
>38~40 | 40 | 30 | 20 |
>40~42 | 30 | 20 | 10 |
>42~44 | 20 | 10 | 10 |
5.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5.2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
5.3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
5.4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5.5对高温设备和管道应进行保温或加隔热装置。
5.6缩短一次性持续接触高温时间,持续接触热源后,应轮换作业和休息,休息时应脱离热环境,并多喝水。执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5.7工作人员佩戴防高温手套、穿隔热服。
5.8采取通风降温措施,打开门窗通风,必要时加装通风机进行机械通风。
5.9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厂房建筑条件,采取防暑降温治理措施,安装空调或风扇。
5.10合理布置和疏散热源。
5.11当热源较多而采用天窗排气时,应将热源集中在排气天窗下侧,并对热源采取隔热措施。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噪声
2术语
2.1 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职工健康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
2.2 噪声作业:职工在作业场所接触噪声的作业。
3危害程度: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长期接触强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病症。
4工作场所接触噪声限值标准
职业接触8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5db(a)
职业接触4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8db(a)
职业接触2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1db(a)
职业接触1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4db(a)
职业接触0.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7db(a)
职业接触0.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0db(a)
职业接触0.1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3db(a)
但最高不能超过115 db(a)
5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5.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5.2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
5.3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5.4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
5.5各值班室噪音超标时,应采用适当的隔音措施。
5.6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噪音区域时,应佩戴耳塞。
5.7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
5.8对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5.9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声、消声措施,或按《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草案)》规定的时间,缩短每个工作班的接触噪声时间。
5.10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其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仍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时,应采取个体防护;对职工并不经常停留的噪声作业场所,应根据不同要求建立作为控制、观察、休息的隔声室,室内必须有足够的吸声衬面,以减少混响声。
(一氧化碳)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 一氧化碳
2 术语
2.1一氧化碳(co):无色无臭有毒性的气体,分子式co,分子量28,是有机物氧化或燃烧的中间产物
2.2煤气设施:所有流经煤气(特别是高压煤气)的设施,包括与其相连的其他介质(如蒸汽、氮气、水等)的管路,设备到与煤气介质第一个切断装置都视为煤气设施。
2.3隔断装置:凡在系统无异常状况下,处于关闭、封止状态,其承受介质压力在设计允许范围,具有煤气不泄露到被隔断区域功能的装置。
3 危害程度:
3.1一氧化碳的特性: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要比o2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强20倍,而且co与血红蛋白结合以后分离的速度极慢。
3.2一氧化碳中毒的实质与危害:人体吸入co后,大量的血红蛋白与co结合就失去了与o2结合的机会,使身体各组织缺乏o2的供应,而发生的呼吸障碍,这就是煤气中毒。中毒后病人出现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会有强烈虚脱感、呼吸及脉搏加速、意识模糊,身体无法自主移动,全身无力;脸色潮红、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痉孪,严重者导致心跳停止而致死忘。
4有害物质工业卫生允许值:
名称 | 工业卫生允许值(mg/m3) |
co | 30 |
5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5.1岗位人员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5.2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
5.3应经常性的对现场进行一氧化碳浓度的监测
5.4特殊设备内部作业时,应取样进行一氧化碳、氧气含量分析,取样时间不得早于进塔(器)或动火前30分钟。作业中应根据情况经常进行测定。
5.5当空气中co浓度小于24ppm时可连续工作;24~40ppm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40~80ppm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80~160ppm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5~20分钟;工作人员每次进入煤气设施内部工作的时间间隔至少在2h以上;大于160ppm时,禁止入内工作。当作业人员进入容器内作业时,应采取防护措施,设专人监护,防止煤气中毒、窒息。
5.6发生煤气中毒事故时,救护者在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后,将中毒者迅速救出煤气危险区域,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立即采取现场急救措施。
5.7中毒轻微者,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直接送往附近医务室急救。
5.8毒较重者,如失去知觉、口吐白沫等症状,应立即组织现场抢救,通知煤气防护人员、急救中心赶到现场急救。
5. 9中毒者已停止呼吸,应在现场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同时通知煤气防护人员、急救中心医护人员赶到现场急救。
5.10中毒者可送往有高压氧仓的就近医院抢救,途中应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有医护人员护送。
5.11当发生多人煤气中毒事故时,应先将中毒者全部抢救出危险区域,再分轻重进行急救。
上一页12345下一页(焊接)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焊接
2.术语
2.1焊接:是通过加热、加压,或两者并用,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两工件产生原子间结合的加工工艺和联接方式。焊接应用广泛,既可用于金属,也可用于非金属。
2.2电焊烟尘:金属及非金属物质在过热条件下产生的高温蒸气。烟尘颗粒小,极易吸入肺中。长期吸入会造成肺组织纤维性病变,即电焊工尘肺,且常伴随锰中毒、氟中毒和金属烟热等并发症。
2.3氮氧化物:有剌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主要是二氧化氮,它为红褐色气体,有特殊臭味。当被人吸入后,会进入肺中与水起作用,形成硝酸及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剌激与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
2.4氟化气:无色的腐蚀性气体,毒性剧烈。可由呼吸系统和皮肤吸收,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炎,同时能对全身产生毒性作用。
2.5电弧光辐射焊接产生的电弧光主要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其中紫外线主要损伤眼睛及裸露的皮肤,引起角膜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和皮肤红斑症。眼部长期接触红外线照射,会造成红外线白内障。
3.焊接作业安全规范
3.1气焊与气割作业安全规范
3.1.1在氧气瓶嘴上安装减压器之前,应进行短时间吹除,以防止瓶嘴堵塞。严禁使
用未装减压器的气瓶。
3.1.2氧、乙炔瓶嘴部和开瓶的扳手上不得有油污。
3.1.3氧、乙炔瓶应距明火 10m以上,氧、乙炔瓶之间的距离应在 5m以上。
3.1.4氧、乙炔瓶不得在烈日下曝晒,不得靠近火源与其他热源。
3.1.5焊割炬点火前应检查连接处和各气阀的严密性。对新使用的焊炬和射吸式割炬还应检查其射吸能力。
3.1.6焊割炬点火时应先开乙炔阀,后开氧气阀,嘴孔不得对着人。
3.1.7焊炬、割炬的焊嘴因连续工作过热而发生爆鸣时,应用水冷却,如因堵塞而爆鸣,则应停用,剔通后方可继续使用。
3.1.8在易燃易爆生产区域内动火,应按规定办理动火审批手续。
3.1.9气焊与电焊在同一地点作业时,气瓶应垫上绝缘物,以防止气瓶带电。
3.2手工电弧焊操作安全技术由于手工电弧焊利用的能源是电,同时电弧在燃烧过程中产生高温和弧光,药皮在高温下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和尘埃。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触电、弧光和电热伤害、有毒有害气体侵蚀、火灾与爆炸等不安全因素手工电弧焊操作安全要求:
3.2.1在下雨、下雪时,不得进行露天施焊。
3.2.2在高处作业时,不准将焊接电缆放在电焊机上,横跨道路的电焊线必须有防压措施。施焊前应先检查周围不得有易燃易爆品,并系好安全带。
3.2.3二次线不宜过长,一般应根据工作时的具体情况而定。
3.2.4在施焊过程中,当电焊机发生故障而需要检查时,须切断电源,禁止在通电情况下用手触及电焊机的任何部位,以免发生事故。
3.2.5严禁将焊接电缆与气焊的胶管混在一起。
3.2.6在容器内焊接时,应使用绝缘防护用具,通风、照明应良好。
3.2.7在焊接时,不可将工件拿在手中或用手扶着工件进行焊接。
3.2.8.露天装设的电焊机应设置在干燥的场所,并应有棚遮蔽。
3.2.9电焊机的外壳必须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得大于 4.,不得多台串连接地。
3.2.10严禁将电缆管、电缆外皮或吊车轨道等作为电焊导线。电焊导线不得靠近热源,并严禁接触钢丝绳或转动机械。
88位用户关注
51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