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检查工安全操作规程
一、作业前准备
1. 检查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呼吸器、防尘服和手套,确保完好无损。
2. 熟悉工作环境:了解密闭空间的位置、尺寸、内部结构及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
3. 制定应急计划:与团队讨论并确定紧急撤离路线和联络信号。
二、密闭空间进入
1. 先进行气体检测:使用气体检测仪检测密闭空间内的氧气含量、有毒有害气体和可燃气体浓度。
2. 设置警示标志:在密闭空间入口处放置警告标志,防止未经授权人员进入。
3. 连接通风设备:在开始工作前,确保有足够的通风,降低有害气体浓度。
三、作业过程中
1. 保持通讯畅通:使用对讲机或其他通讯设备与外部保持联系,定时报告工作进度和安全状况。
2. 监测环境变化:持续监测密闭空间内的气体状况,如有异常立即撤离。
3. 不得单独作业:至少有一名监护人在外部监控,随时准备执行应急救援。
四、作业后清理
1. 清理现场:移除个人防护装备,将工具和设备有序收起。
2. 关闭通风设备:确认密闭空间内无人员后,关闭通风设备。
3. 记录与报告:填写密闭空间检查记录,报告工作情况及潜在问题。
密闭检查工安全操作规程旨在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预防密闭空间作业中的事故风险,确保工作顺利进行。通过规范化的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因疏忽或错误操作导致的事故,同时增强团队协作和应急响应能力,维护企业的安全生产环境。
1. 个人防护装备务必穿戴齐全,不得随意脱下或损坏。
2. 气体检测必须在每次进入前进行,不可依赖以往的数据。
3. 在密闭空间内禁止吸烟和使用明火,防止引发爆炸。
4. 应急计划需定期演练,确保所有人员熟悉操作步骤。
5. 工作结束后,必须对密闭空间进行彻底清理,防止遗留物引起安全隐患。
6. 任何异常情况都应立即报告,并遵循指示行动,不可擅自决定。
以上规程需每位密闭检查工严格遵守,以确保作业安全,保障个人和团队的生命财产安全。
㈠安全规定
⒈检查井下火区和可能发火地点的密闭时,必须2人同行。
⒉操作时,2人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做到1人操作,1人监护。
⒊操作时,首先要观察顶、帮状况,严禁冒险作业。
㈡操作准备
带齐光学瓦斯检测仪、需用的检定管、一氧化碳检定器和多种气体检定器、u型压差计、取样气囊、温度计、尺子、记录工具等。认真检查各类器具是否完好,检定管是否过期或失效,禁止使用过期或失效的检定管,不合格的器具不准携带下井。
㈢操作顺序
检查仪器、工具→测定气体参数浓度(瓦斯、一氧化碳、温度等)→检查防火设施、墙体情况等→填写记录。
多种气体检定器应符合下列标准:
⑴检定器唧筒活塞严密不漏气,拉推润滑正常。
⑵检定器经过检定,有效、完好。
⑶检定器要完好有效。
㈣正常操作
a、检查火区及可疑发火的地点
⒈检查火区及可疑发火的地点时,在进入检查地点后:
⑴先检查风流上风侧的瓦斯及一氧化碳浓度;
⑵然后逐步检查下风侧的瓦斯及一氧化碳浓度;
⑶按顺风方向进入检查区域检查;
⑷进入火区后,2人应相隔一定距离(5米左右),边检查边进入,严禁不经检查直接闯入;
⑸当发现有异常时,应立即退出,并设好栅栏、揭示警标,同时汇报有关部门和领导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⒉对于密闭前的检查应以甲烷、氧气、二氧化碳为主;当温度达到35℃以上或闻到火灾气体气味时,以检查一氧化碳为主。对于未灭的火区、高温点及已熄灭的火区,以检查一氧化碳为主。
⒊火区密闭要检查密闭状况(是否被压坏、烧坏,是否能符合要求)和墙温、气温、水温及密闭内外各种气体浓度及压力的变化,重点掌握一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⒋密闭内气温的检查,可以使用红外测温仪等测温仪器进行检查。
⒌检查时,发现有人工作的地点风流中一氧化碳浓度超过24×10-6时,要将人员撤出,在适当地点设好栅栏、揭示警标,并向通风部门及调度室汇报。
⒍高冒地点应挂牌管理,按规定进行检查,检查时要用长条工具。发现温度高于常温且有上升趋势或有微量一氧化碳时,应增加观察次数,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汇报,以便采取有效措施。
b、一氧化碳检定器使用方法
⒈测定一氧化碳时,应在欲测地点先推拉活塞3~5次,以清洗取样唧筒;然后再抽取气体,并迅速将锥形阀杆打到45°关闭位置,离开取样地点到安全地方;破开检定管两端,将其低浓度端插入唧筒胶座,将阀杆打开垂直位置,然后按检定管说明书所规定的时间推动活塞,使气体均匀地通过检定管。根据变色环的位置读出一氧化碳的浓度,如果为比色管则按其变色深浅程度与比色板对照后,查表得出一氧化碳浓度。
⒉根据被测气体中的一氧化碳浓度选取合适的检定管。如果一氧化碳浓度高于检定管上限,可以先稀释气体,然后再将结果扩大同样倍数即为被测气体中一氧化碳的真实浓度;如果一氧化碳浓度低于检定管的下限,则可增加送气次数,或用一支检定管连续测几次,将结果按送气次数缩小相同的倍数或除以测量次数。
⒊若被检测地点附近存在放炮作业,在检测一氧化碳浓度时要避开放炮时间,防止炮烟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c、u型压差计使用方法
⒈使用前先检查u型压差计玻璃管是否完好,能否能够正常使用。确认完好后将纯净水或蒸馏水导入u型玻璃管至一定高度(高度必须确保能够准确读数),将一小段胶皮管(长度一般不宜超过50厘米)与u型玻璃管一端连接好。
⒉打开被测地点观测管上的小铜管,检查管路是否畅通。若被堵塞或有流水必须进行处理,确保管内气体流动畅通。
⒊将u型压差计吊挂或摆放至适当位置,并将u型玻璃管内水平面调至水平状态。
⒋将胶皮管另一端连接到小铜管上,读取u型压差计上的刻度值,并计算出高度差值即为被测地点密闭内外压差。若风流由内向外记为“-”,由外向内记为“+”。
㈤特殊操作
应每月填写反映火区检查情况的“火区检查日志”,重点情况记入“火区管理卡片”,填绘火区示意图。连续检查时,当班检查的情况应向下班交接清楚。
㈥收尾工作
⒈现场检查完毕后,要及时将检查结果填入记录手册、检查箱和观察牌板。
⒉如果当班工作未完成,需要现场交接班;如果当班工作进行完毕,需做好记录,填好有关卡片。
第2篇 密闭检查工技术操作规程
一、一般规定
第1条 密闭检查工必须经过培训,应掌握瓦斯检查、测风、测压、测氧及测定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硫化氢的技术,熟悉通风系统,懂得必要的安全知识。
二、下井前的准备工作
第2条 带齐瓦斯检定器、各式风表,一氧化碳检定器、测压仪器、温度计、尺子、记录簿等。检查并保持所用各类器具完好,不合格的器具不准带下井。下井必须拾自救器。
第3条 检查火区及可疑发火的地点时,必须2人同行,并且进入检查地点后,应先检查风流上风侧的瓦斯及一氧化碳浓度,然后逐步检查下风侧,按顺风方向进入检查区域。进入火区后,2人应相隔一定距离(5米左右),边检查边进入,并根据平时资料确定检查方式(即是一步一检查还是几步一检查),禁止不经检查直接闯入;当发现有异常现象时,应立即退出,并设好栅栏、设置警标,同时汇报有关领导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第4条 对采空区密闭、废弃巷道、盲巷等,应以检查甲烷、二氧化碳为主,当温度达到35摄氏度以上或闻到火灾气体时,以检查一氧化碳为主。对于不灭的火区,高温点及已熄灭的火区,以检查一氧化碳为主。火区密闭要检查墙温、气温、水温及各种气体浓度的变化,重点掌握一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第5条 检查时,发现有人工作的地点或回风流中一氧化碳浓度超过24ppm时,要将人员撤出,在适当地点设好栅栏,并向通风区及矿调度室汇报。
第6条 高冒地点应挂牌管理,按规定进行检查,检查时要用长把工具。发现温度高于常温且有上升趋势或有微量一氧化碳时,应增加观察次数并向有关领导汇报,以便采取有效措施。
第7条 应每月填写反映火区检查情况的“火区检查日志”,重点情况记入“火区卡片”,填绘火区示意图。连续检查时,当班检查的情况应向下班交接清楚。
三、一氧化碳检定器的使用方法
第8条 带入井下的一氧化碳检定器应符合下列标准:
1、检定器唧筒活塞严密不漏气,拉推润滑正常。
2、检定器在有效期内。
3、温度计完好准确。
第9条 测定一氧化碳时,应欲测地点先推拉活塞3-5次,以清洗取样唧筒;然后再抽取气样,并迅速将锥形阀杆打到45度关闭位置,离开取样地点到安全地方;破开检定管两端,将其低浓度端插入唧筒胶座,将阀杆打到垂直位置,然后按检定管说明书所规定的时间推动活塞,使气体均匀地通过检定管。根据变色环的位置直接读出一氧化碳的浓度。
第10条 根据被测气体中一氧化碳浓度选取合适的检定管。如果一氧化碳浓度高于检定管上限,可以先稀释气体,然后再将结果扩大同样倍数即为被测气体中一氧化碳的真实浓度;如果一氧化碳浓度低于检定管的下限,则可增加送气次数,或用一支检定管连续测几次,将结果按送气数缩小相同的倍数或除以测量次数,即为被测气体中的一氧化碳真实浓度。测量时,要尽是避开放炮时间,防止炮烟中的一氧化碳干扰。
四、井下采取气样
第11条 用球胆采取气样时,下井前要检查保证球胆不漏气、吸气球完好。
第12条 取样前必须将球胆中的气体排出,特别是原来盛过较大浓度的有害气体时,应用新鲜空气冲洗干净。
第13条 取样数量以充满球胆口绑扎牢固,应避免气体太多、压力太大鼓破球胆。
第14条 采样后,应将球胆口绑扎牢固,以避免漏气,并及时将气样送通风化验室进行化验。自采样到化验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10小时。
第15条 井下采样要2人同行,进入采样地点前,应首先检查,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超限时禁止进入;如不超限,进入采样地点后,应再检查顶帮支护情况,安全状况良好时才可采样。
五、井下均压设施测压
第16条 利用调压气室进行采空区均压时,气室内外的压差可用胶皮管配合u型水柱计或倾斜压差计直接测量。
第17条 火区下开采的工作面,利用局部通风机、调节门等设施调压时,要定时测量工作面进出风量、进回风巷内调压门内外压差,并及时调节窗口风量。
60位用户关注
79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