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化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 岗位准备与个人防护
2. 设备检查与维护
3. 乙酰化反应操作流程
4. 应急处理措施
5. 危险化学品管理
6. 清洁与废弃物处理
7. 安全培训与定期演练
乙酰化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旨在确保生产过程中人员的安全,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保护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行。通过明确的操作步骤和安全规定,可以降低潜在风险,减少设备损坏,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提升企业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
1. 岗位准备与个人防护:
- 工作前,员工必须穿戴好防化学腐蚀的工作服、防护眼镜和防毒面具。
- 确保皮肤无裸露,防止乙酸及其衍生物接触皮肤造成伤害。
2. 设备检查与维护:
- 每日开始工作前,检查乙酰化反应釜的密封性,确保无泄漏。
- 定期维护设备,如泵、阀门、仪表等,确保其正常运行。
3. 乙酰化反应操作流程:
- 按照既定比例加入乙酸和待乙酰化物质,避免过量导致反应失控。
- 控制反应温度和压力在安全范围内,严禁超限操作。
4. 应急处理措施:
- 遇到泄漏,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关闭相关阀门,使用专用吸附材料进行清理。
- 发生火灾,使用干粉灭火器,禁止用水灭火。
5. 危险化学品管理:
- 存储乙酸等危险化学品时,应标明警示标签,存储区域应通风良好,远离火源。
- 使用后及时封闭容器,防止挥发和误触。
6. 清洁与废弃物处理:
- 操作结束后,清洁工作区,避免残留物引起安全隐患。
- 废弃物应按照环保规定妥善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7. 安全培训与定期演练:
- 新入职员工需接受乙酰化操作及安全培训,熟悉应急程序。
- 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请注意,乙酰化岗位的操作规程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每位员工都应熟知并严格遵守,共同营造一个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
1.序言
1.1目的
为加强对乙酰化车间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预防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推进公司发展,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化工行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山东省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程
1.2适用范围
本规程只适用于乙酰化工序的安全生产
2.原料安全性能
2.1磷酸
2.1.1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蒸气或雾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液体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
血便或体克。皮肤或眼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鼻粘膜萎缩、鼻中隔穿
孔。长期反复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刺激。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2.1.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食 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2.1.3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受热分解产生剧毒的氧化磷烟气。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磷。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用大量水灭火。
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2.1.4操作处置与储运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
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碱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易
(可)燃物、碱类、活性金属粉末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
的收容材料。
搬运注意事项: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酸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2.1.5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可能
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 防 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
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2.1.6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纯磷酸为无色结晶,无臭,具有酸味。
熔点(℃):42.4(纯品)
沸点(℃):260
相对密度(水=1):1.87(纯品)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38
饱和蒸气压(kpa): 0.67(25℃,纯品)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
2.1.7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 配 物:强碱、活性金属粉末、易燃或可燃物。
2.2 双乙烯酮
2.2.1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蒸气对眼和呼吸道有剧烈的刺激作用,有眼灼痛、头痛、窒息感,伴
咳嗽、胸痛、眼结膜充血、流泪、流涕,肺部有干湿罗音。严重者引起肺
水肿。吸入后到产生症状前有短暂的潜伏期。高浓度与皮肤接触,可引起
皮炎或溃疡;眼接触可致角膜化学性灼伤。长期较高浓度接触可能发生肺
硬化。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2.2.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清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 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2.2.3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在无机酸、碱、胺与弗里德尔-克拉夫特催化剂存在下,能猛
烈聚合,放出气体使容器爆破。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
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2.2.4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2.2.5操作处置与储运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
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给式呼吸
器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
氧化剂、酸类、碱类、胺类接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
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
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17
℃。保持容器密,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胺类分开
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
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搬运注意事项: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个人防护工具。
2.2.6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 防 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2.2.7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一级≥95.0%;二级≥92.0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熔点:-7.5℃
沸点:127.4℃
相对密度(水=1):1.10
闪点:34℃
燃点:310℃
溶解性:溶于水,多数有机溶剂
2.2.8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 配 物:强氧化剂、酸类、碱、胺类。
2.3活性炭
2.3.1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症状有结膜炎,角膜再生不良、湿疹和支气管炎等。
燃爆危险:易燃。
2.3.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清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 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2.3.3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2.3.4泄漏应急处理:装入塑编袋,也可用水冲洗。
2.3.5操作处置与储运
操作注意事项:防潮、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
搬运注意事项:搬运时轻拿轻放,防止
2.3.6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应该佩戴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佩戴护目镜。
身体防护:穿长袖工作服,戴防尘帽。
手 防 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2.3.7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黑色细微粉末。无臭,无味,无砂性。
相对密度(水=1):1.8~2.1
溶 解 性: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2.3.8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强酸。
2.4液碱
2.4.1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
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
克。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2.4.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果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 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2.4.3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具强腐蚀性。
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2.4.4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2.4.5操作处置与储存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内湿
度最好不大于85%。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酸
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2.4.6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 防 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2.4.7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白色透明液体。
熔点(℃):318.4
沸点(℃):1390
相对密度(水=1):2.12
饱和蒸气压(kpa):0.13(739℃)
溶 解 性: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
2.4.8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 配 物: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水。
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2.5亚硫酸氢钠
2.5.1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对皮肤、眼、呼吸道有刺激性,可引起过敏反应。可引起角膜损害,
导致失明。可引起哮喘;大量口服引起恶心、腹痛、腹泻、循环衰竭、中
枢神经抑制。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
2.5.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 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2.5.3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具有强还原性。接触酸或酸气能产生有毒气体。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硫、氧化钠。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
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2.5.4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酸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2.5.5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久存,以免变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2.5.6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 防 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2.5.7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粉末,有二氧化硫的气味。 含量:工业级≥99.5%。
相对密度(水=1):1.48
溶 解 性:易溶于水,微溶于醇、乙醚。
主要用途:用作漂白剂、媒染剂、蔬菜脱水和保存剂、照相还原剂、医药电镀、造纸等助漂净剂。
2.5.8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 配 物:强氧化剂、强酸、强碱。
3.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1 乙酰化工段
3.1.1脱色釜升温过程中要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品,严格控制好釜温,温度不得超过100℃,防止液体爆沸溅出伤人。
3.1.2 热过滤时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品,放料阀要缓慢打开,防止液体流量过大迸溅烫伤皮肤或灼伤眼睛。
3.1.3吸液碱时,液碱桶要小心搬运,并戴好护目镜,避免碱液迸溅伤人及灼伤眼睛。
3.1.4搬运双乙烯酮桶时要轻搬轻放,防止桶坏液体流出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对人体造成伤害。
3.1.5搬运双乙烯酮桶时,看桶是否有涨桶现象,防止开盖时液体喷出伤人。
3.1.6开双乙烯酮桶盖时,要用手掌压住盖子,防止因桶内有压力喷出伤人。
3.1.7双乙烯酮量吸够后,吸液管不能拔出桶外,防止双乙烯酮洒出桶外迸溅伤人。双乙烯酮少量泄露时,立即用水冲洗,大量泄漏时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 覆盖,降低蒸汽灾害。喷雾状冷却水,保护现场人员,用防爆泵收集处理。
3.1.8吸双乙烯酮时操作人员要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戴防毒口罩,戴橡胶耐油手套。
4.安全管理要求
4.1对设备装置的要求
4.1.1所有系统设备管道不准有泄漏现象
4.1.2所有设备管道要求为防腐材质
4.1.3设备应按丙类防爆要求配置
4.2对生产环境的要求
4.2.1生产现场应通风良好,同时要求能够局部通风。
4.2.2生产现场周围严格控制火源,车间内不允许吸烟。
4.2.3装有溶剂的桶应密闭并放于阴凉处,防止热晒及热烤,且每袋料及每桶料均需标识清楚。
4.2.4在危险场所或区域及醒目易见处挂设各类警示牌、指示牌;原材料、中间产品、空桶、电动葫芦、水桶、最终产品(储存库及拼混处)都须有标识牌
4.2.5现场保持卫生,设备保持干净
4.2.6消防装置用具保持好用,消防通道保持畅通
4.3操作人员的要求
4.3.1牢记各种特殊操作方法,以免处理不当造成意外事故
4.3.2熟知并严格遵守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4.3.3熟知本岗位原料物性及防护方法
4.3.4应知防火、防爆及一般急救措施
4.3.5应知电、蒸汽、水的要求和去向
4.3.6应知一般电气常识
4.3.7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4.3.8严格控制反应温度,时刻注意温度仪表情况,若发现异常,立即查找原因及时处理。
4.4对管理人员的要求
要求管理人员必须熟知原料物性及其防护、工艺安全规程及意外处理方法,保证设备运行正常,对危险点严格控制、及时整改,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有效的培训,使生产正常有序的进行。
5.应急处理办法
5.1乙酰化釜吸完黑料后,滴加双乙烯酮时,停电,关闭搅拌,关闭真空阀门。等待来电,来电后,开搅拌继续按要求操作。
6.检修注意事项
6.1 检修人员在检修中,必须严格遵守检修规程和本工种安全知识。
6.2凡是电机传动设备检查检修,必须切断电源并要悬挂“禁止合闸”警告牌。
6.3凡槽、罐、设备管道检修,要在已切断的物料管道、阀门上挂设“禁止启动”警告牌。
6.4容器内动火作业(槽、罐、罐车、塔、釜、装置、沟、道)必须办理动火证。
6.5在进入罐内作业要办理特种作业许可证,经检验、批准后方可进入作业。
6.6检修人员在进入罐内检修前要全面进行一次检查,做到不合格不进,电源物料不切不进,安全设施不合符规定不进,没有监护人不进,必须与生产设备管线之间所有联通部分隔绝,加盲板,不准以阀门代替盲板,抽堵盲板应有专人负责。
6.7罐内作业要按设备深度设安全梯及架台,配备救护绳索,以保证应急撤离,在作业中严禁内外投掷材料工具,以保作业安全。
6.8罐内作业可视具体作业条件,采取通风措施,对通风不良及容积较小的设备,作业人员应采取间歇作业,不得强行连续作业。
6.9在进入罐内清理有毒、有腐蚀性残留物时,要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防毒面具等。
6.10作业因故,较长时间中断,且安全条件改变时,需继续进罐内作业,应重新补办下罐特种作业证。
6.11罐内动火作业人离开时,不得将乙炔焊枪放入罐内,以防乙炔泄漏。
6.12作业完毕后,检修人员和监护人员共同检查罐内外,确认无误后方可封闭各部入口。
11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