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火炬安全操作规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 火炬系统启动与关闭
2. 气体排放控制
3. 火炬点火与熄灭
4. 安全设备检查与维护
5. 应急处理程序
地面火炬系统用于处理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多余或有害气体,确保其安全排放,防止环境污染,并保障生产设施及人员的安全。本规程旨在规范操作流程,降低操作风险,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火炬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也是企业履行环保责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1. 系统启动前,务必检查火炬管道、阀门、燃烧器等组件是否完好无损,确保无泄漏、堵塞等问题。
2. 排放气体时,应遵循先低压后高压、先易燃后难燃的原则,避免混合气体引发爆炸。
3. 点火时,需确认火炬周围无易燃物,遵循安全距离规定。若自动点火失败,应立即停止气体排放,采取手动点火,严禁在无火情况下排放气体。
4. 运行中,定期监测火炬燃烧情况,保证火焰稳定,避免黑烟产生。如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燃气与空气比例。
5. 定期对安全设备如阻火器、压力表、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检查保养,确保其功能正常。
6. 遇到自然灾害、设备故障等紧急情况,应启动应急预案,关闭气体来源,切断电源,并及时上报。
7. 培训员工熟悉操作规程和应急响应程序,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8. 记录火炬系统的运行数据,分析运行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9. 遵守环保法规,合理控制排放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0. 在火炬系统附近进行其他作业时,需提前协调,确保作业安全,避免干扰火炬系统的正常运行。
本规程的实施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遵守,通过严谨的操作和持续的改进,我们能够确保地面火炬系统的安全运行,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1、第一次点火时,首先应全面检查高压、低压、常明灯瓦斯系统的流程及酸性气流程,并将系统流程中各控制阀门置于关闭状态,然后检查调试常明灯点火器达到灵活好用,再检查各相关系统温度表、压力表、液位计、监控、阻火器是否灵敏齐全,周围环境是否达到点火操作条件等,检查无问题后,开始引燃烧气。
2、将高压、低压、常明灯瓦斯线入火炬控制阀分别逐项打开排空置换,当火炬入炉前阀门倒淋放空瓦斯检测浓度达到可燃时停止排空,严禁系统不置换氧含量高而直接送气点火,以免混合气遇到明火导致回火爆炸。
3、将常明灯线引入燃料气并检查压力在正常状态,常明灯点火时操作人员应佩戴好防护面罩,避开火炬门口及通风部位,然后一人启动点火器,一人开启入炉常明灯阀门,点火成功后调整火焰至正常,如果点火一次不成功,应立即关闭入炉常明灯阀门,视火炬内情况进行蒸汽或自然通风置换,无问题后重新启动点火,严防因炉内瓦斯气积聚引起爆燃,开停车及生产过程中严禁常明灯灭火。
4、装置切料不正常时,低压瓦斯放空系统应根据系统压力及时打开副线,确保系统不憋压,火炬燃烧正常,并经常检查排放系统中两个冷凝液罐的液位,火炬前冷凝罐排液时严禁现场有明火作业,排放的液体必须立即回收处理,严禁罐内大量存液导致火炬内下火雨爆燃。
5、酸性气严禁对大气放空,现场倒淋需排放时必须二人以上作业,并选择在上风口排放,对所排酸液要进行回收处理,严禁现场乱排放,空气不流通排放酸液时要戴好防硫化氢面具进行作业,严防中毒和污染环境。
6、火炬操作人员或其他人员未经车间负责人、值班长同意,并未安排专人监护,严禁进入火炬内检查等作业,严防中毒或烧伤事故发生。
7、地面火炬、酸性气焚烧炉现场消防蒸汽必须做到灵活好用,液化气装车或车辆从焚烧炉附近通过时,操作人员必须要加强现场巡回检查,一旦发现装车或现场可燃气泄漏,应立即停炉并回报值班长,将酸性气改入催化烟囱底部焚烧后放空。
8、车间应定期清理阻火器及止回阀装置,防止堵塞憋压,导致事故发生。
9、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火炬周围情况,如温度、压力等,发现异常立即回报处理,火炬周围严禁外来人员靠近。
49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