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操作规程 > 技术规程
栏目

压缩机组及小机泵安全技术规程

更新时间:2024-05-15

压缩机组及小机泵安全技术规程

内容

一、压缩机组操作规程

1. 开机前检查

- 确保压缩机周围无杂物,通风良好。

- 检查润滑油油位,应在规定范围内,不足时及时补充。

- 检查冷却系统,确保水循环正常,无泄漏。

- 确认电气系统连接牢固,接地良好。

2. 启动与运行

- 按照制造商的指导启动压缩机,观察仪表读数是否正常。

- 运行过程中,定期监听机器运转声音,检查有无异常振动。

- 注意温度、压力等参数,一旦超出正常范围,立即停机排查。

3. 停机与维护

- 压缩机停止工作后,待其冷却至室温再进行保养。

- 定期更换润滑油,清洗或更换滤芯。

- 检查密封件,如有磨损应及时更换。

二、小机泵操作规程

1. 准备工作

- 检查泵体、管路无泄漏,阀门状态正确。

- 确认泵的旋转方向符合设计要求。

- 泵腔内注满液体,防止空转。

2. 启动与运行

- 缓慢打开入口阀,启动泵,观察运行情况。

- 运行中,密切关注压力表、电流表等读数,确保稳定。

- 注意泵的温升,避免过热。

3. 停止与维护

- 关闭泵出口阀,然后停机,避免液体倒流。

- 定期清理泵体内部,保持清洁。

- 检查轴承润滑,必要时更换润滑油。

三、安全注意事项

1. 作业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耳塞、护目镜等。

2. 设备操作前需断电,严禁带电操作。

3. 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按下紧急停机按钮,并报告维修部门。

4.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四、故障处理与应急措施

1. 故障发生时,立即停机并隔离设备。

2. 根据故障类型,参照设备手册进行初步诊断。

3. 如无法自行解决,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

五、设备保养与检修

1. 制定详细的保养计划,定期执行。

2. 检修前务必切断电源,确保安全。

3. 维修完成后,进行试运行,确认无误后方可投入生产。

标准

本规程依据《压缩机安全技术规程》(gb 13271-2014)和《小型离心泵安全操作规程》(sh 3067-1999)等相关国家标准制定,旨在保障压缩机组及小机泵的正常运行,降低设备故障率,保证生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所有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违反规程将承担相应责任。规程的修订和更新应结合实际情况和技术进步,确保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压缩机组及小机泵安全技术规程范文

.1对运行人员的要求

.1.1运行人员必须熟悉与本职业务有关的各项规程,掌握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

.1.2运行人员必须对设备的性能及特点有充分的了解,做到勤检查、勤联系、勤调整、勤听音,搞好机组运行与维护。

.1.3运行人员必须服从上级命令,正确执行各项规程和各项技术指标。

.1.4运行人员必须保证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禁止非工作人员接近设备,未经有关部门许可,不准其他人员在设备上进行工作。

.1.5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交接班,安全缺陷交接清楚并做好记录。

.2汽轮机

.2.1汽轮机入口蒸汽参数必须控制在额定的压力、温度范围内,如无其它规定,可参照下列:

a.高压蒸汽:正常运行时,压力允许在规定汽压±2表压的范围内变化,温度允许在规定汽温±5℃的范围内变化;

b.中压蒸汽:正常运行时,压力允许在规定汽压±0.5表压范围内变化,温度允许在规定汽温±5℃的范围内变化。

.2.2在任何情况下,汽轮机入口蒸汽参数(高压蒸汽、中压蒸汽)不允许超出制造厂家规定的极限值,如无其它规定,可参照下列:

a.压力:高压蒸汽比规定汽压超出±2~5表压;

中压蒸汽比规定汽压超出±0.5~5表压;

b.温度:高、中压蒸汽比规定汽温超出-20~+10℃;规定上限温度连续运行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全年累计时间不得超过20小时,上限温度超出+15℃时应故障停机,以防金属强度降低,引起金属蠕变。

.2.3对中、低压汽轮机监视级压力规定:在相同流量下压力增长值达到15%(反动式级20%)时,必须对通流部分进行除垢清洗,若再勉强运行,必将威胁到机组安全。

.2.4凝汽器的真空值,必须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真空降低、汽轮机排汽压力升高到0.15绝对大气压时,应减负荷;排汽压力升高到0.3绝对大气压时,必须故障停机。

.2.5凝汽器真空逐渐下降时,应检查以下各项,发现异常时,及时采取措施:

a.冷却水入口和出口的温度、压力;

b.轴封蒸汽压力、轴封汽抽出器蒸汽压力、真空和疏水情况;

c.主抽汽器蒸汽压力;

d.排汽安全阀水封溢流情况;

e.凝汽器的液位;

f. 疏水闪蒸槽及回收系统运行是否正常;

g.凝汽系统的管道、法兰、阀门及填料有无漏处;

根据需要可用水银真空表和排汽温度进行检查。

.2.6汽轮机排汽温度公式:

可根据汽轮机排汽温度公式中的终端温度差来判定凝汽器工作情况好坏。

tn = t1b +tb +δt

tn-汽轮机排汽温度;

t1b-循环水进口温度;

tb―循环水进出口温差;

δt-终端温度差。

.2.7防止凝汽器真空度不良的措施:

a.防止凝汽器的内管污脏;

b.杜绝凝汽器侧空间聚积空气现象;

c.避免循环水温度过高和水量不足。

.2.8汽轮机调速系统性能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a.当汽温、汽压、真空值正常和主汽阀完全开启时,调速系统能维持汽轮机空载运行;

b.汽轮机突然甩去负荷,调速系统能控制汽轮机转速在危急保安器跳闸转速以下;

c.调速系统的迟缓率不应超过规定范围;

d.当危急保安器动作后,应保证主汽阀、调速器阀和抽汽止逆阀迅速严密关闭。

.2.9汽轮机单体试车和超速试验,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进行:

a.新安装的机组或设备大修后;

b.超速保护装置经过拆卸或调试后;

c.停机后一个月以上再起动;

d.累计运行时间超过8000小时;

e.运行中发现汽轮机本体,调节保安系统或超速保护装置有故障苗头,需要通过单体试车进一步确认时。

.2.10汽轮机单体试车应遵循以下规则:

a.汽缸排汽温度不得大于120℃;

b.过临界要迅速、平稳、不停留;

c.转数降至设计转数90%以下,才允许推入危急遮断器,重新挂阀升速;

d.升速过程中,振动和轴位移不得超过危险值;

e.重新升速时,应将手动同步器退回。

.2.11汽轮机单体试车注意事项:

a.试验中要有专人监视,一旦有异常必须立即停车,不可强行试验;

b.确认自动主汽门,调节汽门及操纵机构,打闸装置等动作正常,抽汽式和注汽多压式汽轮机的抽汽快关阀,注汽快关阀动作准确可靠;

c.超速保护装置的动作转数(脱扣转数)为额定转数的110-113%(有的规定为115%)试验至少要作两次,两次动作转数之差应小于1%。

.2.12汽轮机起动前必须对全部设备进行详细检查,认真周密地做好准备工作。

.2.13汽轮机启动前要充分暖管和疏水,严格控制升温,升压速度。

.2.14暖管注意事项:

a.暖管要分低压暖管和升压暖管两个过程;

b.中压蒸汽管路的低压暖管压力应控制在0.2-0.3mpa,高压蒸汽管路应控制在0.5-0.6mpa,升温速度5--10℃/min;

c.运行规程通常限定低压暖管时间来保证暖管质量,(一般为20-30分钟),运行人员在参照这一规程的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操作;

d.低压暖管要达到管壁温度不小于相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管道各部(如法兰和螺丝等)的温差不能过大;管道导淋看不到有水珠排出;

e.升压暖管必须是在低压暖管合格后才能进行,在没有特别规定下,一般中压蒸汽管道升压速率为每分钟0.1-0.5mpa;高压蒸汽管路在压力升到4.0mpa之前,速率按每分钟0.1-0.2mpa控制,压力升到4.0mpa之后,可按每分钟0.5mpa进行。

f.注汽多压式汽轮机注入蒸汽暖管工作,必须等到机组过完临界后才能进行,低速运行的时间也不能过长。

.2.15汽轮机起动前除起动油泵、起动盘车装置外,还要进行调节、保安系统的调试和联锁整定值的检查试验。

.2.16冲动转子前应注意下列工作:

汽轮机排汽管线阀门是否打开;

b.预先停下不能自动脱扣的盘车装置,并将手柄锁好;

c.将同步器或气动定位器放在最低工作转速位置。

.2.17用调节器阀起动的汽轮机,冲动转子应在盘车装置运行下进行。

.2.18冲动转子时,监视级压力达到规定值时转子不动,应立即停止供汽。

.2.19背压式汽轮机暖机和起动应按以下规定进行:

起动时,切除排汽压力自动调节器,稍开排汽阀的旁路阀从排汽管将低压蒸汽引入汽轮机内暖机,当汽轮机缸体内蒸汽压力与工作背压平衡后,再将汽轮机排汽阀全部打开;

b.自转子静止暖机开始应投入轴封蒸汽抽出系统;

c.低速暖机及升速按规定进行;

d.运行正常后,根据需要投入排汽压力自动调节器。

.2.20抽汽、注汽式汽轮机的调节系统除应具备一般凝汽式汽轮机的各项要求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a.当抽汽流量改变时可维持机组负荷不变;

b.当机组负荷改变时可维持抽汽压力正常;

c.当注汽流量改变时可维持机组抽汽压力正常和机组转速不变。

.2.21抽汽、注汽式汽轮机的排汽管线上应安装有与汽轮机保安系统有联系装置的单向阀,并确认联锁动作正常,单向阀严密,动作灵活可靠。

.2.22在下列情况下禁止汽轮机起动:

a.主蒸汽参数不符合规定;

b.危急保安器动作不正常,保安、控制系统工作不正常;主汽阀、调节器阀卡涩不能关严;

c.缺少转速表或转速表失准,缺少主要监测仪表或仪表工作不正常;

d.汽轮机不能维持空载运行;

e.压缩机或其系统存在故障;

f.汽轮机、压缩机的零部件存在故障或缺少零件未能修好、配全;

g.油系统或其它辅助系统不正常;

h.大修或故障检修后验收、交接或批准手续不全。

.3压缩机组

.3.1严防压缩机喘振,注意入口压力,避免气体在缸体内产生交变应力。

.3.2防喘振防范措施如下:

a.防喘振给定裕量要适当;

裕量=该转速下的实际运行流量/同转速下的喘振流量>;1.05-1.3;

b.多回路的防喘振系统应注意高低压缸之间的流量分配关系;

c.合理处理防喘振阀开度同机组转速关系,正常运行时,如无特殊情况,防喘振放空

阀和回流阀应关闭严密;

d.运行中防喘振系统应投自控运行;

e.各防喘振阀的流量值,任何时候不能低于喘振流量。

.3.3压缩机开车引入工艺气体时,要提前建立密封油系统。

.3.4严格控制压缩机的油汽压差在允许值范围内,密封油压力要适当,防止油压过高使密封油过量接触有害气体而污染变质,油压过低,密封失效。

.3.5定期对压缩气体取样分析,杜绝其它工序的有腐蚀性介质进入压缩机内。

.3.6压缩机各段间气液分离器要定期排放,以减少气体含湿量。

.3.7压缩机段间冷却器要检查内漏情况;过滤器根据实际情况要及时清洗。

.3.8压缩机缸体导淋要定期排放,以监视机械密封漏油情况。

.压缩机加负荷注意事项:

a.加负荷必须要在机组通过临界后,机组各项控制指标正常;

b.各段的压力比和升压速度必须按制造厂规定执行,如无规定,一般可按0.3~0.5mpa/min的升压速度进行;要缓慢,不能过急、过快;

c.升压与升速要交替进行,关小放空时要及时调整防喘振阀开度,绝不允许压缩机流 量接近或低于喘振流量;

d.压缩机出口压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必须先提高压缩机转速,然后再升压;

e.对多回路防喘振系统,必须遵循先低后高(低压缸、高压缸防喘振阀),先速后压(运行速度,段间压力);

f.升压过程中,要注意末段入口温度,防止气体进入临界状态而产生相变;

g.对调节系统的主调节器检测信号为压缩机末段出口压力的机组,在向生产装置送气时,必须维持出口压力不发生突降,否则机组转数陡然超高,使各段间压力失控;

h. 随时监测机组位移、振动、轴承温度的变化。

.3.10对于压缩介质为易燃、易爆的压缩机,开车前必须进行惰性气体置换。

《压缩机组及小机泵安全技术规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